美軍「蒙特福特角」號不再是唯一,中國也將擁有同類艦!

2011年1月,時任美國海軍部長雷·馬伯斯宣布,美國海軍的首批3艘「機動登陸平台」將被分別命名為「蒙特福特角」號(USNS Montford Point)、「約翰·格雷」號(USNS John Glenn)和「路易斯·B·普勒」號(USNS Lewis B. Puller)。

「機動登陸平台」第一艘艦「蒙特福特角」號(MLP1)是為了紀念1942~1949年曾在美國北卡羅來納基地進行訓練的2萬名非裔美籍的海軍陸戰隊員,正是他們做出的卓越貢獻才使得杜魯門總統在1948年簽署行政命令終止了美國軍隊中存在的種族隔離,最近這2萬名海軍陸戰隊員還被追授了美國的最高公民榮譽-國會金質獎章。

機動登陸平台在3.5萬噸「阿拉斯加」級商用遠洋油輪基礎上設計建造而成,艦長233米,吃水線寬50米,設計吃水深12米,空載排水量超過6萬噸,滿載排水量8.3萬噸,柴油發動機驅動2部水下推進器提供動力,每部推進器重約3300磅,最大航速15節,最大航程17594千米。作業甲板面積25000平方英尺,用於存放車輛和裝備,還能夠運載1116800加侖飲用水和592500加侖JP-5航空燃油。

機動登陸平台的「核心能力組件」採用模塊化設計,船體上預留了多個介面,可以按需求嵌入供電、消防、水冷、發泡、排污、凈水、加油系統,必要時還可以加裝武器系統,所有模塊系統都能夠方便地從前甲板至艙面船室的任務甲板(寬度與艦寬相同)進行安裝和移除。這些介面的位置安排非常合理,比如凈水系統和排污系統設置在船體相對的兩側,確保兩者不會出現意外混合的事故。此外,船體外側還設計了高強度的牽引鉤,可用來牽引拖船。

機動登陸平台的右舷可同時發送和回收3艘以上的氣墊登陸艇(LCAC),每艘氣墊登陸艇都有獨立的導軌,既可運送人員和物資,也可運載M1主戰坦克這樣的重型裝備。右舷工作的同時,左舷可以通過45.7米長的貨物裝卸斜坡同步接收貨物。美軍目前裝備的大多數運輸艦,從小型的「褐雨燕」穿浪雙體船(HSV-2)到大型的滾裝補給艦,都能在機動登陸平台旁邊停泊,轉運上千噸的補給和物資。貨物裝卸斜坡底端與氣墊登陸艇導軌之間是大型車輛與貨物甲板,可在裝艇之前對貨物進行碼垛處理,也可作為大型降落甲板,保障從CH-53E「超級種馬」到UH-1Y「毒液」的美軍所有型號的直升機起降。機動登陸平台保障直升機起降作業狀態下,還能運載大量航空燃油,作為前進武器基地和加油站使用。

機動登陸平台採用半潛式設計,具有強大的載重能力,作戰甲板上的所有附屬設備移除之後,就可以變身為運輸甲板,下潛到水下7米深進行托舉,通過「浮上浮下」的方式,能夠運載一艘導彈驅逐艦(DDG)。根據美國海軍軍事海運司令部的計劃,未來將在船體上加裝固定浮球,使平台的下潛深度進一步增加,用來運載噸位更大的艦艇。這種「浮上浮下」的運載能力已經得到了實戰檢驗,美國海軍半潛式重載運輸船「藍馬林魚」號(MV Blue Marlin)就曾運送過在葉門遭受恐怖襲擊而船體穿孔的「阿利·伯克」級驅逐艦「科爾」號。

與「蒙特福特角」號主要履行後勤保障職能不同的是,美國海軍計劃將第二和第三艘艦建設成作戰基地,支援海上掃雷、反走私、特種作戰、安上安全和人道主義救援與減災等作戰行動,因此在設計上與首艦也有許多不同之處。比如,第二和第三艘艦的採用可升降式大型飛行甲板,能夠支持規模相對較大的重型和輕型直升機部隊作戰,再加上機庫和加油存儲設施,就能保障美軍在偏遠地區實施持續的飛行作戰。這種結構雖然取消了大型車輛和貨物的存儲空間,但是仍然具備「可部署碼頭」的功能,從而實現了作戰能力多樣化。

機動登陸平台的另一個特點是編製了軍事海運司令部下屬的34名地方艦員。美國海軍軍事海運司令部管理著約110艘非作戰艦船,這些船隻使用地方船員為美軍執行各種後勤專業任務,平均每天都有9500名地方船員在世界各地預置戰略物資,運送美軍和盟國的海外部署部隊使用的武器裝備的後勤補給,成為美軍社會化後勤保障的成功範例。

其實,除去美國的「機動登陸平台」中國也在建設自己的機動登陸平台,據衛星圖片顯示,中國正在建造「縮小版新式後勤保障艦」——「機動登陸平台」(T-MLP)。中國的「機動登陸平台」排水量約為50000噸,但布局與美國版顯然如出一轍。相信在不遠的未來中國的「機動登陸艦」就會服役,成為中國護衛海洋權益的又一利器。


推薦閱讀:

實用寶典:撞見不同類型熟人偷情的最佳對策
不同類別的糖對健康的影響也不同
【漲點姿勢】如何去除不同類型的痘印?
十種不同類型的離婚房產分割
氣功資料輯錄——人體真氣的不同類別與相應功法

TAG:中國 | 同類 | 擁有 | 美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