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貸危機背景下對全球金融監管的反思與啟示

次貸危機背景下對全球金融監管的反思與啟示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連平(中國金融40人論壇成員)2009-5-23 2:58:25

次貸危機後,美國財政部提出新的監管藍圖,提出「目標導向」的監管改革方向,這可能會成為全球金融監管未來發展的方向。我國可以反思、借鑒次貸危機中所暴露出的金融監管漏洞,結合中國國情建立適合自身的金融監管體系。

次貸危機暴露美國現行金融監管中的弊端

監管有效性是金融競爭力的重要方面。美國金融行業能夠領先其他國家和地區,說明其監管體系和框架基本能夠適應市場需求和符合市場實際。此次金融危機爆發前,美國採取的是「雙重多頭」金融監管體制。「雙重」是指聯邦和各州均有金融監管的權力,「多頭」是指有多個部門負有監管職責。這一格局無疑符合美國一直倡導的分權和制約精神。

應該承認,美國的這套監管體制確實在歷史上支持了美國金融業的繁榮。但隨著金融的全球化發展和金融機構綜合化經營的不斷推進,「雙重多頭」的監管體制出現了越來越多的「真空」,並使一些風險極高的金融衍生品成為「漏網之魚」。最為突出的真空就是各部門、各產品的監管標準不統一。不僅如此,近年來一直有華爾街人士抱怨,美國監管體系機構太多,許可權互有重疊。而另一方面,監管盲點也不鮮見,很多金融衍生產品沒有人管。其次,由於各種監管規則制定得越來越細,在確保監管準確性的同時犧牲了監管的效率,對市場變化的反應速度越來越慢。最後,多頭監管的存在,使得沒有任何一個機構能夠得到足夠的法律授權來負責整個金融市場和金融體系的風險,最佳的監管時機往往因為會議和等待批准而稍縱即逝。

美國金融監管的最新改革藍圖

2008年3月31日,美國財政部公布了改革藍圖(簡稱「保爾森計劃」)。這項計劃被視為美國自上世紀經濟「大蕭條」以來規模最大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計劃,引起美國銀行業和地方政府的多方爭議。該計劃提出了短期和中期的金融監管體制改革建議,並提出了長期的概念化的最優監管框架,其中短期的改革措施是向中期和長期最優監管框架的一種過渡。

短期的建議主要集中在針對目前的信貸和房屋抵押市場,採取措施加強監管當局的合作,強化市場的監管等。中期的建議主要集中在消除美國監管制度中的重疊,提高監管的有效性。長期的建議是向著「目標導向」的監管方式轉變。它是對現代金融監管框架的一種全新探索,借鑒了目前世界存在的各種監管體系的優缺點,最大的特點是強調監管框架和目標緊密聯繫。這種監管模式的主要好處是,整合有自然合力的領域的監管責任,而不是分割在不同的監管者那裡。比如,市場穩定監管當局,注重所有各類金融機構當中可能影響市場穩定的問題;審慎金融監管當局能夠注重不同類型金融機構風險管理的共同因素;商業行為監管當局可以更加一致地對待監管不同的產品,減少監管套利。同時,「目標導向」的監管要比分業監管框架更好地根據金融整體環境的改變而調整,也比單一監管者體制更加清晰地關注某一特定目標。

堅持「目標導向」的監管方法,設立三個不同的監管當局:第一,負責市場穩定的監管當局。美國財政部建議由美聯儲擔任該職,並有責任和權利獲得適當信息,披露信息,在監管法規的制定方面與其他監管當局合作,為了整體金融市場的穩定而採取必要的糾正措施和行動;第二,負責與政府擔保有關的安全穩健的審慎金融監管當局。新的審慎金融監管當局可以承擔目前聯邦審慎監管當局的責任,並負責金融控股公司監管職責;第三,著眼於和消費者保護監管相關,負責商業行為的監管當局。商業行為監管當局應當為金融公司進入金融服務領域,出售其產品和服務方面,提供和制定適當的標準。這樣的監管方法可以在增強監管的同時,更好地應對市場的發展步伐,鼓勵創新和企業家精神。


推薦閱讀:

食品安全法直指監管「軟肋」
迪拜監管 迎來首屆「迪拜房產節」
「狗患」紛擾期待理性監管
項目資產支持計劃試點業務監管口徑
保監會發布險資參與滬港通試點監管口徑

TAG:金融 | 金融監管 | 危機 | 次貸危機 | 反思 | 背景 | 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