諜影重重三部曲為什麼經典?(影視公開嗑的回答,50贊)
相信每個人,不論是影迷還是非影迷,都會有一段相當美好的觀影記憶,在那個時候,你不會去想這部電影為什麼好,為什麼不好;你不認識這個演員不知道這個導演也看不齣電影手法,可你就是完全被這部電影吸引,以至於看電影看到凌晨2點3點這樣放到現在很頭疼擔心睡不好覺第二天沒精神的事情,卻在那時覺得相當爽相當刺激。
對我來說,《諜影重重》三部曲就是這美好觀影記憶里的一部分。
《諜影重重》系列目前共有5部,前3部以馬特·達蒙飾演的傑森·伯恩為主角,第4部變成了傑瑞米·雷納飾演的艾倫·克勞斯,已經上映的第5部則又回到了傑森·伯恩。
我們說的經典,則專指前3部。在前3部電影里,每部電影都圍繞伯恩的身份展開敘事。傑森·伯恩是中情局的秘密特工,在一次執行任務時意外失去了記憶,他身懷絕技,卻不知道自己是誰。而因為他原本是中情局的頭號特工,身上背負著太多中情局見不得人的勾當,因此失憶的伯恩也成為了中情局的頭號目標。而伯恩與中情局之間的鬥智斗勇,也成為了整個《諜影重重》系列的主線。
《諜影重重》始拍於2002年,當時投資6000萬美元的《諜影重重》在美國本土獲得1.2億美元的票房回報,在評論界贏得了相當不俗的口碑。隨後,《諜影重重2》和《諜影重重3》相繼製作上映,並且一反續集狗尾續貂的好萊塢慣例,大幅度提高製作水準,在票房和口碑上均甩開前作,成為少數續集比前作還要出色的電影系列。《諜影重重3》還在當年奧斯卡擊敗特效大片《變形金剛》,獲得最佳音響效果,最佳剪輯,最佳音效剪輯三項大獎
《諜影重重》也因此成為美國優質商業電影的代表,甚至,不誇張地說,前三部《諜影重重》代表了動作電影和特工電影的頂峰。
那麼,《諜影重重》系列究竟好在哪,是什麼原因能夠讓它成為經典呢?
首先,是《諜影重重》極為平民化的世界觀設定。
傑森·伯恩不像伊森·亨特,或者詹姆斯·邦德,後者總是穿著高級西服,開著豪車,出現在各種高端宴會,出入私人豪宅。而伯恩呢,第一部前半段他的服飾基本是在背心和那件破了三個洞的毛衣之間來回切換。後半段配備了黑色外套和黑色長褲之後,這一身黑在後兩部電影里基本就沒換過。
在《諜影重重》三部曲里,每一部都會安排一場追車戲。伯恩的座駕和他的服飾也一樣簡陋。第一部里是開著瑪麗那輛紅色小破車(據說是最老款的mini)和警車玩。第二部里是開著俄羅斯的老實計程車對彪賓士。第三部情況稍好,可也只不過是一輛基本配置的雪弗蘭警車。
把這三種車加起來,價格*10,也比不過一輛邦德的阿斯頓·馬丁。而在《碟中諜3》里,就連Maggie Q開的也是蘭博堅尼。
同樣,伯恩手上也沒有高端科技。稱得上「先進」的,可能就只有望遠鏡和預付電話。其餘全靠臨場應變,就地取材。
但也正是這樣裝備上的「簡陋」,凸顯出了伯恩的高明。就像武俠小說里經常描繪的那樣,真正的高手,花花草草也能作為利器。而伯恩就是這樣的高手。圓珠筆當刀使,通用電話薄旅遊地圖作雷達用,小型噴霧器還可以是炸彈。
影片通過這些平民化的設定,讓伯恩在人物形象上即刻與其他特工形象有了鮮明的區別,同時也讓伯恩顯得更加真實,也更貼近我們生活的世界。他是一個超級特工,更是史無前例的一個平民特工。
其次,《諜影重重》系列是美國主流商業動作電影除間諜片之外,第一次前所未有地重視主角的身份和過去。
前面已經說了,每部《諜影重重》敘事的核心都是伯恩的身份,幫伯恩找回他失去的記憶。第一部讓他想起了失憶前的任務。第二部是想起特工生涯第一次任務。第三部則是原初,伯恩如何成為伯恩。
因此,每一部《諜影重重》,其實都是在邊往前,邊後退,前進到最後,則是回到了一切的起點。並且,和其他電影著力解決外部危機順帶解決人物內部危機不同,《諜影重重》也是從一開始就把人物內部的身份危機作為重中之重。
在前段時間《美國隊長3》上映時,有影迷還為此做過一個很好玩的視頻,大致內容是,如果每個國家都有一個本國的隊長,那他們會是什麼樣。美國我們已經看到了,而在以文藝浪漫著稱的法國,法國隊長一出場,就開始在酒吧咖啡館前徘徊,思考我是誰,我從哪來,我該往哪去的終極問題。
這其實也很直觀地反映出了《諜影重重》和其他美國爆米花大片的最根本不同。《諜影重重》不是一個單純追求感官刺激的動作電影系列,這是一個以人物為核心的電影,它有明確的人物內在精神維度的追求。
此外,《諜影重重》也跳出了美國的「管轄」,將絕大多數場景選擇都放在了歐洲,伯恩自從在義大利落水,在歐洲兜了**一圈子,才在第三部的結尾回到美國。所以,不論是在主題上,還是氣質上,《諜影重重》系列都稱得上是一部瀰漫歐洲文藝片氣息的美國商業電影。
第三,也是最重要的,《諜影重重》系列開啟了特工電影冷峻寫實的影像風格。
這樣的風格體現在兩方面。第一是手持攝影的引入。其實在第一部《諜影重重》里,手持攝影用的還沒有那麼頻繁,可自從第二部由導演保羅·格林格拉斯接手之後,手持攝影就和傑森·伯恩一樣,成為了《諜影重重》系列的簽名。
在接下來兩部由他導演的《諜影重重》里,手持攝影貫穿全片,幾乎所有的鏡頭都是用手持攝影進行拍攝。
手持攝影帶來的持續抖動的畫面,為影片帶來了明顯的壓迫感和緊張感,並且你會發現,在手持攝影的影響下,影片的節奏也是明顯加快,鏡頭時常迅速變短,第一部《諜影重重》的單個鏡頭平均時常可能在3~5秒,後兩部基本1秒1個鏡頭。甚至在某些動作場景里,可能鏡頭的平均時常連1秒都不到。
另外,手持攝影的不穩定也使影片具有了別樣的粗糙性和真實感。而這,恰與伯恩的人物塑造,尤其是動作戲的編排,相得益彰。
講到動作戲編排,可以說這是幫助《諜影重重》走向影史最佳動作片的核心助推器,也是完成影片風格構建的最後拼圖。
看過《諜影重重》的人,應該都難以忘記影片里拳拳到肉,擊擊要害的動作戲編排。伯恩的格鬥術混雜了以色列軍警的馬伽術,菲律賓搏擊術以及李小龍的截拳道。合三為一,造就了伯恩見誰滅誰的無敵格鬥能力。
在具體表現上,影片通過凌厲迅猛的剪輯,將伯恩與其他特工的搏鬥場景表現得極為精彩。所有動作場景幾乎都貫徹了「快准狠」的指標,看得你是心驚肉跳。伯恩的兇猛,老道,也讓其他特工電影里的動作場景變成了花架子。
事實上,一場兇狠真實的打鬥,足以為整部電影奠定基調,更何況,《諜影重重》里的每一場打鬥都是如此。
從《諜影重重2》開始,影片開始逐漸由敘事性動作電影轉向為動作性敘事電影,整個過程在《諜影重重3》最終完成。
所謂動作性敘事電影,即動作場景成為了影片的核心,敘事圍繞動作場景展開,為動作場景服務。影片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大量的精力對動作場景進行構建。
在《諜影重重2》里,整部電影就可以圍繞動作場景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是印度追車。長度大概在10分鐘。在這一段追車戲裡,伯恩女友瑪麗被狙擊手狙殺身亡,這直接導致伯恩重新踏上復仇之路並沿著線索來到柏林。第二部分是柏林真相。這段動作場景前後約有20分鐘,通過追蹤反追蹤,伯恩知道了他第一次任務的真相,接著順藤摸瓜揪出了幕後黑手。第三部分俄羅斯了斷,時常與第二部分差不多,大量的追車戲是本部分的主體,真正的敘事場景,其實就是俄羅斯大亨被逮捕一段,前後不超過1分鐘。
到了《諜影重重3》,整個動作場面愈發升級,全片的敘事框架完全圍繞三場各有千秋的核心動作場景,倫敦車站追蹤,摩洛哥搏擊,紐約飈車展開。這三場動作戲,較短的車站追蹤有15分鐘,最後一場有近30分鐘,三場戲加在一起,容量接近全片的60%。
現在看來,你或許不以為意。但放在當時,這可以說是歷史性的一刻。自從1991年詹姆斯·卡梅隆以《終結者2》開創這一動作片範式之後,十多年來沒有動作電影可以真正接過此棒,直到《諜影重重》系列。
這種以動作場景推進敘事的方式,乍看之下似乎和傳統的好萊塢三幕劇式的敘事方式很像,但實際上,兩者大不相同。後者的核心是敘事衝突的不斷升級,而前者,是動作場面的不斷升級。
如果以2007年,也就是《諜影重重3》上映的時間為節點,你會發現,在2007年以前,絕大多數動作電影都是採用第二種,也就是三幕劇式的敘事方式,而在2007年以後,基本上,都是用第一種,動作場景推進的敘事方式。
像最新的《碟中諜5》,《007:幽靈黨》都已經是動作性敘事電影的典型代表了。如果把它們和前作進行對比,那麼其中敘事到動作的轉變,就會更加清晰。
而且,雖然《諜影重重3》已經是十年前的電影,可現在,要是我們談起如何拍好一個追蹤反追蹤段落,我們提到最多的,還是《諜影重重3》里的倫敦車站場景;如何在動作場景內進行反轉,我們還是會最先想到伯恩戲耍諾亞·沃森的橋段;如何把控好動作場景的節奏,最先闖入我們腦海的,依然是《諜影重重》系列裡的鼓點配樂。
這,就是《諜影重重》的經典性和影響力。
昨天《諜影重重5》在國內上映了。但說句心裡話,我並不想看到《諜影重重》像《碟中諜》,甚至007那樣,似乎無止盡地拍下去。那麼好的《諜影重重》系列,就應該在它那麼好的時候結束。
與其狗尾續貂,不斷重複套路,不如另起爐灶,創造新經典。
推薦閱讀:
※名人們最經典的大實話
※【屠洪綱經典勁歌情懷卡拉OK專集】,在線觀看
※經典語句86
※唐詩經典之《元稹·菊花》賞析
※郭敬明經典語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