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對方是一面反映自己的鏡子

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對方是一面反映自己的鏡子

在心理學上有個名詞叫做「視網膜效應」:當我們擁有一件東西或某項特質時,我們就會特別注意到別人是否跟我們一樣有這件東西或具備這種特質。比如說,我開的是 TOYOTA PREMIO墨綠色的車子,平常時,不管是開車或是走在路上,就會不經意的特別留意這個車款。

這個效應提醒了我們:從別人身上看到的其實就是我們自己,你欣賞到他人的特質其實你也有。因此在新紀元思想的觀念裡,強調每一個人都是我們的老師。

在家庭生活中,配偶與孩子就是我們最好的老師。一般而言,我們都很容易看到他人的不是,就好比一個白板,只要上面有個黑點,每個人都會注意到它,卻忽略了其他空白的部分。

其實對方就是一面反映自己的鏡子,因為每一個人都會很在乎自己的缺點,常常會給自己貼上一些負面的標籤,認為自己不夠好而批判自己。

其實缺點也可以是優點,完全看我們如何去解讀:粗心可能代表著一個人很隨和,常常是不拘小節。挑剔可能代表著一個人很細心,是個完美主義者。嚴厲可能代表著一個人能自律,做事情有始有終。

若你是個粗心的人,太太卻是個嚴厲而又挑剔的人,在家裡,經常被她碎碎念,有時候可能會讓你幾乎抓狂。但你和她正是「天作之合」來做互補與學習的。如果沒能有這個認知,婚姻可能早就以離婚收場了。

在生活的層面上,周遭與我們有所互動的人都是我們自己的投射,當我們在他人身上看到自己無法接受的一面時,其實那就是我們對自己所不能接納的部分。

在《光的課程》中是這麼說:每一個人都是彼此的鏡中倒影

在《奇蹟課程》中是這麼說:在他人之內,你們不是看到自己,便是迷失自己。

每當對某些人看不順眼的時候,覺知到那是源自於對自己的批判,就不再評斷。因為當我們在評斷他人時,同時也代表著自己有著類似的缺失。

每個人都有著良善的一面,也必然有著陰暗的一面。這是源自於地球集體潛意識二元性對立的特質,讓我們能夠從中學習到愛與寬恕,感受「合一」的喜悅。

每個人的內心深處都渴望著被了解、被肯定,那是一種與他人「合一」的渴望,也就是「愛」的奧秘所在。

當一個人被了解、被肯定的時候,通常都會樂於展現那良善的一面。

良善的一面或許就是我們每個人內在本然具足的佛性,或許也是佛教所強調的「慈悲心」,儒家學說的中心思想:「仁」,也正是新時代思想中一再強調的「愛」。

當我們特意去看人性的陰暗面時,就會心存怨恨。當我們特意去看人性的良善面時,就會心存感恩。

推薦閱讀:

皮克斯三十年:從巴斯光年到瓦力,全是我們的歡樂和青春
那些年,我們都有過沈佳宜
人家拍《鬼怪》,我們拍的是什麼鬼
張國榮早逝之謎,換一個角度,讓我們從生辰八字來分析!
好好運用老子的智慧 讓我們認識這些泡沫

TAG:自己 | 鏡子 | 我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