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興祖師」名留身後(2)
06-19
「中興祖師」名留身後(2) 出處:中國佛教文化網錄入: 管理員上傳時間:2008-12-12點擊次數: 252 今日,普陀山僧尼在觀音成道日仍然舉行著傳燈活動。傳燈儀式,象徵著心火相傳,佛法相續。妙善法師雖然已經離去,但普陀山的佛教事業就像盞盞心燈將一輩輩地傳承下去。 回顧普陀山的歷史,從古至今,它的興衰命運都與國運緊密相聯。雖然身為佛教聖地、菩提凈土,但它並不能超脫凡塵、遠離俗世,歷史上的每一次動蕩都會相應地給它帶來強烈的衝擊。歷盡劫難、走過動蕩的普陀山,在經歷了血雨腥風的洗禮之後,終於等來了最後一位「中興祖師」。妙善法師,這位在佛前許下宏願的古稀老人一肩擔起了復興觀音道場的重任。二十年間,他不僅復興了普陀山,而且喚醒了普陀山的文化之魂,不愧「中興祖師」之稱。他振興普陀的強大精神深深影響了整個觀音道場的發展和命運,這種精神由他的繼任者和弟子們傳承下來,並在海天佛國生根發芽,生生不息。 雲岩寂寂無窠臼, 燦爛宗風是道吾; 深信高禪知此意, 閑行閑坐任榮枯。 ——宋·草堂禪師 普陀山四大傳說:「短姑勝跡」、「二龜聽法」、「飛沙填海」、「藍公護法」是著名的普陀山民間四大傳說。 其中,短姑道頭和二龜聽法石又是兩處著名旅遊景點。 「行住坐卧皆可修禪」:在修行方法上,自六祖惠能起進行了革新。傳統佛教重視誦讀經文,惠能則認為佛經只是一種啟迪人們悟性的工具,關鍵在於人自身覺悟,識心見性。他還提出「三世諸佛,十二部經,亦在人性中,本自具有」,念經絕非必要,甚至可以「不假文字」,徹底拋開經典。當時僧徒盛行坐禪,惠能卻主張「道由心悟,豈在坐也」,反對執著於坐禪,倡導「直接人心,見性成佛」的頓悟方式。他鼓勵信徒過隨緣任性的自然生活,把禪定與行住坐卧等日常活動結合起來,「行住坐卧皆是禪」、「運水搬柴皆是道」。於是,自惠能起,對於修行僧人而言,行、住、坐、卧皆可修禪。 空手把鋤頭,步行騎水牛。 人從橋上過,橋流水不流。 ——南北朝·善慧大師 觀音凈水:在佛教中,觀音手持楊柳枝與凈瓶。古人認為楊柳枝可消災除病,它旺盛的生命力也是佛法興旺的象徵;凈瓶里有甘露水,具有澄清、清冷、甘美、輕軟、潤澤、安和、除饑渴、長養諸根八種功德。佛教認為,凈水遍灑大千世界,可以洗凡塵、除眾垢、潤群生、滅除諸種煩惱。 開光:「佛像落成後,擇日致禮而供奉之,謂之開光。亦曰開眼,或曰開眼供養。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曰:『復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如點眼相似,即誦開眼光真言二道。』」 所謂開光,就是為佛像等所請物品舉行一定的儀式,比如以經咒、佛號等對其進行念誦,讓信息留住其上,以起到加持的吉祥作用。以佛教正法的觀點來看,開光並非一定要舉行某種儀式,對其念誦經咒、佛號也就等於開光了。 凈土:凈土即佛教所說的理想世界,是沒有劫、見、煩惱、眾生、命五濁垢染的凈土世界,與五濁惡世的娑婆世界相對應。《大乘義章》卷十九說:「經中或時名佛地,或稱佛界,或雲佛國,或雲佛土,或復說凈剎、凈首、凈國、凈土。」進入「佛國凈土」是佛教人生理想的一種表現形式。 在大乘佛教的眾多凈土中,阿彌陀佛凈土、彌勒凈土和藥師凈土是為中國佛教徒所信仰的三大凈土,以阿彌陀佛凈土最為著名,即我們所熟知的「西方極樂世界」。佛教凈土宗即以阿彌陀佛凈土為信仰。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中興華嚴的澄觀法師
※趙鼎:抗金名臣 中興賢相
※中方讚賞美方對中興公司問題所作積極表態
※中興金墓出土的「玉人」
※明清之際的中興曙光——永曆小朝廷敗亡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