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詩歌欣賞(課文選講)

中國現代詩歌欣賞(課文選講)

浙江省富陽市場口中學 肖鋼

《井》 作者: 杜運燮

我是靜默。幾片草葉,

小小的天空飄幾朵浮雲,

便是我完整和諧的世界。

是你們在饑渴的時候,

離開了溫暖,前來淘汲,

才瞥見你們滿面的煩憂。

但我只好被摒棄於溫暖

之外,滿足於荒涼的寂寞:有孤獨

才能保持永遠澄澈的豐滿。

你們只汲取我的表面,

剩下冷寂的心靈深處

讓四方飄落的花葉腐爛。

你們也只能擾亂我的表面,

我的生命來自黑暗的地層,

那裡我才與無邊的宇宙相聯。

你們可用垃圾來使我被遺棄,

但我將默默地承受一切,洗滌

它們,我將永遠還是我自己:

靜默,清澈,簡單而虔誠,

絕不逃避,也不興奮,

微雨來的時候,也苦笑幾聲。

***************************************************************************

欣賞示範:

這首詩以「井」喻人,寫出了一種不事喧嘩、甘於寂寞、默默承受的生命形態。與《天狗》里的「狂飆突進」式的生命律動不同,這首詩里的生命律動是內斂的、「靜默」的,表現了一種堅忍不拔的品質。

全詩有七節,每節三行,詩的外形和句式顯得比較齊整,如同「靜默」的「井」。第一節,首句「我是靜默」為全詩奠定了基調,突出了「井」的沉靜與沉默的品質。接著是對「井」的「完整和諧的世界」的描繪:「草葉」「天空」「浮雲」。

從第二節起,在作為抒情主人公的「我」之外,忽然引入了一個對話者「你們」。第二至六節,便是「我」與「你們」的對話。這裡的「你們」,是指來井邊取水的人們,他們因「饑渴」「前來淘汲」。有意思的是,詩人沒有描繪「你們」取水的具體情景,而是以「瞥見你們滿面的煩憂」,寫出了取水人的愁苦、凄哀。這樣,在「我」的「靜默」與「你們」的「煩憂」之間,形成了鮮明的對照。作者巧妙地利用水面的映現作用,寫「井」的「瞥見」,其實是一種相互觀看。

第二節的「溫暖」被帶入了第三節:「我」「只好被屏棄於溫暖∕之外」。此處的「只好」頗為得體,與「井」的堅韌品質一致。「溫暖」與這節的「荒涼的寂寞」「孤獨」構成對比,使得「永遠澄澈的豐滿」的「井」的特性更好地顯現出來。

第四節更進一步,作者用「表面」和「深處」這對相反的詞,展示「井」的「冷寂」與沉靜,一任「四方飄落的花葉腐爛」。因為取水人只汲取了井的「表面」,無法深入它的內心。這層意思在第五節里得到了強化,「也只能」一語充分顯示了井的自信,這種自信源於:「我的生命來自黑暗的地層,∕那裡我才與無邊的宇宙相聯。」於是,「井」的「靜默」品質獲得了深厚的支撐——「黑暗的地層」與「無邊的宇宙」。

第六節仍然採用對比的方式(「垃圾」與「洗滌」),將「井」的品質進行了深化:「默默地承受一切」。這是一種「靜默」中的忍耐與「承受」。同時,「洗滌」「垃圾」之後,「我將永遠還是我自己」,表明了「井」的高潔、自持的品性。

最後一節是全詩的總結和提升,再次強調了「井」的「靜默,清澈,簡單而虔誠」。這幾個詞語準確地概括了「井」的豐富而可貴的品質。尤其是末尾的「絕不逃避,也不興奮」「苦笑幾聲」,十分形象可感,「井」的不卑不亢的姿態躍然紙上。

此詩中關於「井」的描述,第一節和最後一節是總體性的勾畫,中間的五節構成了一個整體,是具體的呈現。

《雙桅船》 作者:舒婷

霧打濕了我的雙翼

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

岸啊,心愛的岸

昨天剛剛和你告別

今天你又在這裡

明天我們將在

另一個緯度相遇

是一場風暴,一盞燈

把我們聯繫在一起

是另一場風暴,另一盞燈

使我們再分東西

哪怕天涯海角

豈在朝朝夕夕

你在我的航程上

我在你的視線里

***************************************************************************

《雙桅船》賞析

  所謂舒婷詩歌的「低音區」部分,是指那些採用朦朧、象徵的意象來表達詩人內在的複雜心態與細膩情感的作品。如《自畫像》、《往事二三》、《童話詩人》、《雙桅船》、《北戴河之濱》等等。這部分作品由於內蘊豐厚,表達曲折,具有較豐富的美學價值,需要人們通過多層次的分析與透視才能理解與欣賞。因此,常被人們視為晦澀朦朧的「霧中之花」。

  《雙桅船》是詩人運用朦朧詩的寫法,採用象徵、意象來表達人的主觀情緒,從而伸張人性的佳作。全詩表現了詩人雙重的心態與複雜的情感。一方面,是理想追求的「燈」,另一方面,是愛情嚮往的「岸」。在執著追求理想的進程中,時而與岸相遇,又時而與岸別離,相和諧又相矛盾。同時,在理想追求進程中,詩人時而感到前行的艱難與沉重,又時而感到一種時代的緊迫感而不讓自己停息。「霧打濕了我的雙翼/可風卻不容我再遲疑。」詩中所表現的情緒與心態,既是詩人自我的、個性的東西,同時,又是那個特定時代的青年們所普遍感受到而難以言表的東西。詩人以她細膩的心,運用象徵的技巧,把它完美地表達出來,使之成為一首膾炙人口的佳作。

  本詩的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是象徵。在朦朧詩中,象徵多是用某種具體的事物和人們能直感的形象來替代人的某種主觀情緒和某種社會態度。簡言之,就是用具象來表達抽象。詩題「雙桅船」,就是一種象徵。全詩的目的不在於描寫一隻客觀的雙桅船,而是借用雙桅船這一具體形象來表現詩人自己,表現詩人雙重的心態與複雜的情感。或者說,詩人覺得,我就象一隻雙桅船。雙桅船中的「雙桅」又暗示著某種深層的含義。雙桅並在,意味著詩人心目中愛情與事業並立又相區別的心理。另外,詩中的「岸」、「風」、「風暴」、「燈」等都具有明顯的象徵性。「岸」象徵著女性的愛情歸宿,「風」意味著時代緊迫感給詩人的動力,「風暴」暗指詩人與同代人所經歷的不平常的年代風雲,「燈」則與光明信念邊在一起。

  意象的運用,是本詩的另一個重要藝術特點。所謂意象,就是借用外在的景緻來表現詩人的主觀心態。它與傳統詩歌中的「意境」不同。意境一般是觸景生情並借景抒情,從而達到景中含情的藝術目的。而在朦朧詩中,詩人多以主觀情緒和人的各種心態為表現對象,從主觀情緒出發,想像並構造成某種具體的畫面與景緻,從而使抽象的情感形象化,以達到藝術表達的效果。詩人在《雙桅船》中所要表達的是一種心態,一種情緒,一種感情歷程。而落在語言上,卻是「船」、「岸」、「風暴」、「燈」等具體形象,並把這些具體形象加以組合,形成一幅完整的有動態過程的畫面。而在畫面之下,隱含並跳動著作者的心,作者的真情實感。全詩意象清新,組合自然,使詩人內在強烈的情緒得以自如的表達。

  另外,本詩的語言自然流暢,詩中所蘊含的情凝重而又細膩,既有濃濃的個人感嘆,又有開闊的時代情懷。詩的最後四名:「不怕天涯海角/豈在朝朝夕夕/你在我的航程上/我在你的視線里」,被人們當作警句加以廣泛流傳和引用。

舒婷,原名龔佩瑜,1952年出生於福建廈門石碼鎮,朦朧詩派的代表作家之一,<<致橡樹>>是朦朧詩潮的代表作之一,與北島、顧城齊名。1969年下鄉插隊,1972年返城當工人。1979年開始發表詩歌作品。1980年至福建省文聯工作,從事專業寫作。著有詩集《雙桅船》、《會唱歌的鳶尾花》、《始祖鳥》,散文集《心煙》、《秋天的情緒》、《硬骨凌霄》、《露珠里的「詩想」》、《舒婷文集》(3卷)等。詩歌《祖國,我親愛的祖國》獲1980年全國中青年優秀詩歌作品獎,《雙桅船》獲全國首屆新詩優秀詩集獎、1993年莊重文文學獎。

《我愛這土地》作者:艾青

假如我是一隻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後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

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一九三八年十一月十七日

***************************************************************************

《我愛這土地》賞析:

艾青是土地的歌者,「土地」是他詩中出現最多的兩個意象之一(另一個是「太陽」)。「土地」象徵著生他養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對「土地」的熱愛,是艾青作品詠唱不盡的旋律。 「假如我是一隻鳥」,全詩以這樣一個出人意料的假設開頭,使讀者不禁發出疑問,「鳥」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頌的「土地」有著什麼樣的聯繫呢? 作者對此作出了闡釋。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在炮火連天、國運危急的時刻,一隻看似微不足道的小鳥也要奮力抗爭,用自己的歌喉發出不屈的聲音。這使人聯想到「國家興亡,匹夫有責」。「嘶啞的喉嚨」,讓我們看到這是一隻飽受磨難的鳥,它的歌聲,是用整個生命發出的。 下面四行詩,分別描述了鳥兒歌唱的四個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它們的核心是「土地」。值得注意的是,作者在這四個對象前面都加了長長的修飾語。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是正在遭受日寇欺凌的國土的寫照。 「永遠洶湧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土地上的河流,象徵著長期鬱結在人民心中的悲憤一般洶湧奔流。 「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土地上空吹刮著的風,象徵人民心中對侵略者暴行的憤怒。 「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預示著人民為之奮鬥獻身的獨立自由的曙光,必將降臨於這片土地。 「然後我死了/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裡面」,小鳥活著時,傾盡全力為土地而歌唱,死後,又將自己的全身投入土地的懷抱,連羽毛都與土地融為一體。 在詩的第二節,作者筆鋒一轉,由上文對歌唱者動態的描述,轉而對「我」進行了一個近鏡頭的特寫。這是以設問的方式進行的。「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眼裡常含淚水」這樣一個靜態的特寫,表現了悲憤痛苦的情感恆久縈繞於「我」的心中。「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目睹山河破碎、人民塗炭的現實,對祖國愛得愈深,心中的痛苦也愈強烈。 最後兩句是全詩的精華,它是那個苦難的年代,一切愛國知識分子對祖國的最真摯的愛的表白。這種愛刻骨銘心,至死不渝,不僅來自詩人內心深處,更是全民族普遍的愛國情緒的濃縮。艾青以這兩句詩,抒發了那個時代華夏兒女共同的心聲。

《窗》作者:陳敬容

一、

你的窗開向太陽,

開向四月的藍天;

為何以重簾遮住,

讓春風溜過如煙?

我將怎樣尋找那些寂寞的足跡,

在你靜靜的窗前;

我將怎樣尋找我失落的嘆息?

讓靜夜星空帶給你我的懷想吧,

也帶給你無憂的睡眠;

而我,如一個陌生客,默默地,走過你窗前。

二、

空漠鎖住你的窗,

鎖住我的陽光,

重簾遮斷了凝望;

留下晚風如故人,

幽咽在屋上。

遠去了,

你帶著照澈我陰影的你的明燈;

我獨自迷失於無盡的黃昏。

我有不安的睡夢與嚴寒的隆冬;

而我的窗開向黑夜,

開向無言的星空

***************************************************************************

《窗》賞析:

時代背景:30年代末,40年代初,辛笛,陳敬容等一大批青年詩人。由於對人生價值和生活苦難的困惑和思索,他們對西方現代主義發生了心靈的共鳴,提出了「詩歌現代化」,要求詩歌反映社會問題,同時抒寫個人心緒,二者互相溝通,要求詩歌應發揮形象思維的特點,知性感性相溶合。並大量進行詩歌實踐,形成一個「九葉詩派」,此詩就是這種主張的一個實踐。

創作背景:本詩寫於1939年4月,那時作者居於成都,作者雖為一介書生,卻關心時代風雲,人民的憂患。詩人的思想在寒冬里奔走,在惡夢裡抗爭。本詩即通過象徵和聯想,運用含蓄的語言,讓幻想和現實交織,抒發了詩人在那個特殊的時代,對光明的憧憬,對現實的抗爭,以及詩人在寒冷壓抑的環境中憂鬱凄苦的心境。

分析:

第一層、詩人對光明的憧憬。窗外的太陽,四月的藍天,和煦的春風,是詩人的幻想,是詩人的憧憬。然而,這些卻被重簾隔斷,尋覓復尋覓,失落又嘆息。詩意具有暗示性:重簾豈非層層鐵幕?光明的太陽豈非真理的光輝,民族的希望?

第二層、寫詩人憂鬱凄苦的心境。「空漠」的當不是時空,它應當是那個時代的特徵,沒有太陽的「黑屋子」的黃昏,在寒冷的黑夜裡做著「不安的夢」,叫人情何以堪?不盡深意,盡在詩外。但詩人執著的追求,始終朝向「星空」。

你的窗,也許就是希望,或者說就是憧憬。我的窗與此對應,也就是失望。第一層與第二層是基本相對稱的,第一層中的「太陽」與第二層中的「陽光」,「重簾」與「重簾」,「春風」與「晚風」,尋找與「遠去了,你帶著……你的明燈」,以及「迷失」等等,但是,第二層明顯比第一層更加壓抑,凄涼。第一層是「靜夜星空」或許尚可帶給你「無憂的睡眠」,而第二層卻是「不安的睡夢」以及「無言的星空」。

第一層與第二層,採用象徵與聯想,運用含蓄的語言,描繪了詩人在希望與失望兩種境遇下,從「尋找」到「迷失」,,從「失落」到「無盡的黃昏」的心靈體驗過程。

中國現代詩歌欣賞(方法淺談)

詩歌是一種最集中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體裁,現代詩則反映了現代生活和現代人的思想情感,包括了「五四」時期始創和發展起來的新詩和現代人寫的舊體詩。閱讀大量的現代優秀詩篇,對於提高我們的文化修養和文學鑒賞水平大有裨益。那麼,如何鑒賞現代詩呢?

一要知人論世。讀懂一首詩,首先要了解詩歌產生的時代背景、作家的生平經歷和創作風格。可以說,每一首詩的產生都是有背景的,都有一個契機激發詩人創作的靈感。如《大堰河,我的保姆》(見《語文讀本》),是艾青1933年因為一次被捕,一場大雪,想起了身世凄涼的大堰河,從而引起對她的懷念,一口氣寫下了這首自傳體抒情詩。了解這一背景對理解整個詩的內容是大有幫助的。當然並非所有的詩歌都要了解其創作背景,主要還是從詩歌本身內容出發,這需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二要把握形象。現代詩是通過鮮明生動的藝術形象來反映生活抒發感情,閱讀、鑒賞詩歌就要通過認真分析、品味,理解和把握這種形象,感受詩中的意境,從而體會詩人的情感。如徐志摩的《贈日本女郎》:「最是那一低頭的溫柔/象一朵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道一聲珍重,道一聲珍重/ 那一聲珍重里有蜜甜的憂愁/——沙揚娜拉!」抓住詩的開頭這兩個令人難忘的形象很重要:「低頭的溫柔」與「水蓮花不勝涼風的嬌羞」,實際上是以構思精巧的比喻,描摹了少女的嬌羞之態。我們讀到這樣的藝術形象,就感到一股朦朧的美感沁人心脾,彷彿吸進了水仙花的香氣一般。接著詩中寫一遍又一遍互道珍重,那萍水相逢、執手相看的朦朧情意,被詩人淋漓盡致地發揮出來。讓讀者與作者身同感受那悠悠離愁和那千種風情。我們抓准了詩中的形象,也就能從整體上把握了作者的情感或詩歌的主旨。

三要理解情感。感情是詩歌的生命和靈魂,詩人的思想感情,或喜悅,或憂傷,或憤怒,或悲哀……無一不浸透在詩的字裡行間。只有很好地體會詩人在詩中的感情和基調,才能準確理解詩歌的主旨。在閱讀中我們可以從詩歌的形象、意境中把握它所要暗示和啟迪讀者的東西來體會作者的情感。如99年高考閱讀鑒賞艾青的《我愛這土地》,該詩塑造的「一隻鳥」的形象,使人體味到詩人經歷的坎坷、悲酸和執著的愛,也抒寫了大地遭受的苦難、人民的悲憤和激怒、對光明的嚮往和希冀。準確理解詩歌的情感,也就能正確把握詩歌的主題了。

四要品味語言。詩人十分重視錘鍊語言,使詩歌表現出形象、凝練,富有色彩、節奏和動態,且以最恰當的字句生動而圓滿地表達所要表現的思想感情。如台灣詩人余光中的詩《鄉愁》,每節開頭分別用「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概括了詩人生活道路的四個階段:少年、青年、中年、老年。所選擇的四個形象「郵票」、「船票」、「墳墓」和「海峽」,都是鄉愁的載體,各有特色,又具有豐富的內涵。其前面冠以「小小的一枚」「窄窄的一張」「短短的一方」「淺淺的一灣」等詞語,迴環往複,委婉和諧,如泣如訴,充分表露了作者思念祖國母親的情感,也給人以韻律美的感受。品味語言還要善於抓住關鍵的詞語進行品析,並藉助想像和聯想,才可能進一步讀懂其深層含義,領略詩歌語言的魅力。如李瑛的《雨中》:「一朵雲/擰下一陣雨/匆匆地掠過車篷。」一個「擰」,一個「掠」,多麼生動傳神,給人無限的想像空間。品味語言一般包括遣詞造句、語句含義和語體色彩等。

五要分析技巧。分析詩歌的藝術技巧重在體會修辭手法和詩歌表現手法在詩歌中的妙用,如常用修辭手法有比喻、比擬、誇張、反覆、排比、對仗、對比等,常用表現手法有情景交融、直抒胸臆、托物言志、動靜結合、虛實相生、渲染、象徵及映襯等。如上文所舉例子中,《贈日本女郎》運用比喻和反覆,《鄉愁》運用比喻和排比,《雨中》運用擬人;《我愛這土地》前部分情景交融,最後直抒胸臆。由此可見,詩人是通過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和表現手法來抒發豐富的情感的。

六要重視誦讀。鑒賞詩歌,無論是領會詩歌的思想情感,還是把握詩歌的表現手法,都離不開誦讀。古人云:「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吟詩也會吟。」誦讀是對語言的最直接的感知,是品味語言的最好手段。通過誦讀,可以讀出詩人傾瀉在詩歌字裡行間的思想感情,可以感受到詩中的情感波瀾,可以深刻地理解詩的意境。反覆誦讀,還可以讀出詩歌的音樂美,特別是講究節奏的現代詩歌。

中國現代詩歌欣賞(題型淺析)

作為考試的檢測試題,其實只是檢測學生理解作品的一個切口,帶有一定的局限性。但是自選模塊的試題往往帶的一定的綜合性和開放性,要想拿高分,就得全面、深刻有見解地理解作品。從命題的角度來分析,基本上有如下三種題型:

一、 解讀詩歌意象的特點、組建方式、內在含義。

【知識儲備】①意象來自於感性生活和閱讀;②意象有直接意象和間接意象之分:直接意象即詩人頭腦中直接浮現的關於某一事物的表象,詩人的思想感情直接滲透到具體的表象之中;間接意象以直接意象為基礎,思想感情不直接傾注在意象上,而是通過意象曲折地暗示出來。間接意象又分為比喻意象和象徵意象兩類:比喻意象就是同某種事物、理念或情感有某種相似點;化抽象為形象,把不具體的形態,看不見摸不著的情感、思緒、品格、聲音等轉化為具象的東西,從而給人以深切的感受;象徵意象就是代表某一實體事物或某種精神內容的意象,只出現象徵體,而被象徵的本體則隱去了,這樣就使得詩歌更耐人尋味。③意象的組建方式可以是平面鋪開的,有按層次構建的,還有虛實相生的,構成能反映人物活動、能體現人物情感的意境。

【舉例示範】顧城的《一代人》:黑夜給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卻用它來尋找光明。

讀這首詩,我們可抓住以下要點:第一節中的「黑夜」、「黑色」,第二節中的「光明」。「黑夜」象徵著那場空前的浩劫;「黑色的眼睛」在這裡有雙重寓意:一方面是指這雙眼睛曾被「夜」所欺騙、所熏染,另一方面指這雙眼睛在被欺騙之後產生了深刻的懷疑,成為「黑夜」的叛逆,成為「尋找光明」的生命意志的象徵。

【應用訓練】閱讀下面的詩,結合詩歌中的意象特點,賞析詩人怎樣表達思念之情的。

《思念》作者:舒婷

一幅色彩繽紛但缺乏線條的挂圖

一題清純而無解的代數

一具獨弦琴,撥動檐雨的念珠

一雙達不到彼岸的槳櫓

蓓蕾一般默默地等待

夕陽一般遙遙地注目

也許藏有一個重洋

但流出來,只是兩顆淚珠

呵,在心的遠景里

在靈魂的深處

答案:(1)意象化虛為實:詩人選取的四個意象並無邏輯關係,因為詩中既無思念的對象又無思念的內容,但每一意象卻能逼真傳神地表達出難以言傳的朦朧抽象的情感。(2)選取的意象獨特:如「一幅色彩繽紛但缺少線條的挂圖」,能感其美卻無法觸其形;又如「一題清純然而無解的代數」,能曉其情卻無法覓其果,抒發了如煙似夢的思念之情;又如「獨弦琴」「檐雨」「槳櫓」等表達了纏綿悱惻的相思愁苦。(3)意象韻味深厚:在意象後加疊詞,如「蓓蕾」後加上「默默」,使「蓓蕾」這個意象更加形象突出,等待的熱切和希望的深切之情溢於紙上;「夕陽」後用「遙遙」更突出了等待的悲哀和思念的痛苦。

***************************************************************************

二、 解讀詩歌語言的特色、表達技巧、深層情感。

詩的特點在於抒情。所以,解讀詩歌,主要不在於通過詩了解更多的事物,而是求得情感上的共鳴。

【舉例示範】韓瀚寫張志新烈士的詩歌《重量》:

她把帶血的頭顱,/放在生命的天平上,/讓所有的苟活者,/都失去了/——重量

詩人發揮了自己獨特的想像力,精心構置了一個虛實相生的藝術形象中心,這就是「生命的天平」。「生命」本是無形的,但詩人藉助「天平」這一具體可感的意象,賦予無形之物以有形,並衡量出不同的生命的輕與重。詩人在「生命的天平」的一頭放著烈士「帶血的頭顱」,另一頭則是「所有苟活者」,使讀者獲得視覺上的不平衡感的同時,體會出詩人對烈士的無限崇敬,對他人、對自我的否定與批判!它必然在讀者的心靈深處產生一種共鳴。

【應用訓練】閱讀冰心《春水》第170章,然後回答問題

為著斷送百萬生靈//不絕的炮聲//嚴靜的夜裡//凄然的將捉在手裡的燈蛾//放到窗外去了。

這節小詩的主題是什麼?它是通過什麼手法表現的?請結合詩歌進行簡要分析。

答:(1)冰心的《春水》,充滿母愛,人類之愛、自然之愛,冰心還是一位偉大的愛國主義和人道主義者,這首詩是對戰爭塗炭生靈的抗議,寄託著反戰的思想,寄託著憐憫生命的偉大情懷。(2)這種寄託是通過對比手法和細節描寫實現的。百萬生命的消失和一個燈蛾的獲救,這種觸目驚心的對比,讓人對於時代的殘酷產生深刻的印象,而細節的凸顯猶如一個鏡頭,非常形象地表現了詩人的敏感和憐憫情懷。

三、賞析關鍵字、詞、句子,探究詩歌的深層意蘊。

詩歌的語言高度凝練,十分含蓄,詩歌因不直說而增加欣賞的困難,同時也增強了欣賞的趣味。因此,欣賞詩歌時,抓住幾個關鍵詞、句,能拓寬欣賞的視野,從而讓詩歌增添了自身的意蘊。

【舉例示範】卞之琳《斷章》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首詩寫了一位「美人」。詩人很吝嗇,全詩沒有用一個「美」字,甚至連美人的相貌、體態、舉止的服飾都沒有一點描繪。她的「美」藏在「看風景的人」的眼裡,比「風景」更吸引人,皎潔的美佔領了別人的思緒翻飛的夜晚,藏在別人的夢裡,活在讀者的心中。

【應用訓練】閱讀下面的詩歌,回答詩後問題。

《被鳥籠關住》 作者:聶沛

被鳥打開的天空

萬物被它心領神會地聚攏

被鳥遺棄的鳥籠

總在微睡中,微微張開窺伺

天空呈現了什麼

我們都是它的影子

鳥籠不過是影子的影子

無關真實,也無關傷心和痛

也許需要這樣一個邏輯——

鳥籠只要關住一隻鳥

就關住了天空

關住天空就關住了我們

不言而喻——

有鳥,才能消磨難耐的時光

(1) 解釋詩中「窺伺」一詞的實際含義。(4分)

答:實際含義有兩層:人們總是在想著用鳥籠關鳥;顯現人心貪婪、私利等陰暗的在面。

(2)聯繫全詩,賞析最後一段畫線句。

答:可從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來賞析:此句使用了頂真的修辭手法,道出了人們、鳥和天空三者相互「關住」的邏輯關係,迴環往複,加強節奏,易讀易記;此句一語雙關,虛實結合,層層推進,結構精巧,暗示鳥籠、鳥、天空和我們之間的密切關係,凸顯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主題。


推薦閱讀:

為什麼秋天總讓文藝學家們憂桑?
「第六部分 古代詩歌整體賞析範例(2)」
《我為愛而生》/魯米

TAG:中國 | 詩歌 | 詩歌欣賞 | 現代詩 | 中國現代詩 | 現代 | 課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