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四道口(二)—皂君廟的傳說

皂君廟,原名灶君廟,位於西直門西北七里,為清代太監的葬地。原址有明代古廟,清代重建稱灶君廟,其遺址位於皂君廟甲16號大鐘寺派出所院內,院內的牆上鑲有多塊殘碑。

西直門外灶君廟第一個專祀灶神的廟宇。清雍正五年(1728年),北京西直門外七里處的籬笆房,有一處傾圮破敗的古剎。清政府的御膳房對這裡產生了興趣。御膳房總管出資,對古剎加以維修,擴建殿廡數楹,茶亭一座,植物百餘株。又購置墓地數十畝,延請寺僧師徒4人加以經營,這樣就由一個古剎改成了全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專祀灶神的灶君廟。清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屢有修建,但始終不曾敕建或賜建,資金來源還是御膳房或信士捐獻,這就保持了祀灶始終是民間信仰和民俗的性質。

灶君廟改稱皂君廟大概是人們為了迴避「封建迷信」罪名,灶君中管灶火,可能臉被熏黑了,故稱皂君。「皂」,「黑」也,就成了「黑色君子」之廟了。於是灶君就如此變成皂君了。

相傳中國古代傳說鑽木取火的發明者燧人氏,教人熟食而去腥,烹之而易啖。因此人們尊崇燧人氏為灶神。另一傳說祝融乃灶神。顓頊(公元前2513—2435年)傳說是黃帝之孫,年十歲,佐少昊,二十即帝位,在位七十八年。其後人祝融為高陽氏的掌灶火之官。祝融受命平叛共工氏之亂,未成被殺,其弟接祝融之職。後世祀祝融為灶神。正如碑文所說:「孟夏祭灶」源出於《禮記·月令》。後稱火災為「祝融之災」。

關於灶神,民間還有一個更傳奇的故事:灶王爺原本是個勤勞的年輕農民。小夥子娶了個美麗而賢惠的妻子。兩口子過的本來很好,就是因為小夥子聽了江湖術士的話,硬是把妻子休回了娘家。小夥子一個人到處跑買賣,賠了錢就流落街頭,以乞討為生。小夥子非常後悔,又沒臉去見妻子。由於思念往日那賢惠的妻子而每日痛哭流涕,日久天常竟哭瞎了雙眼,小夥子只能以討飯度日。有一天,小夥子來到一個村莊要飯,他被一民女領進家門,民女為小夥子做了一碗肉絲麵。小夥子聞面忒香吃了一口就說:「和我媳婦做的一個味道。」又吃了一口乎覺面里有根頭髮,就說:「與我妻青絲一樣。」第三口竟吃出一枚戒指來。他把戒指拿在手裡說:「這不是我媳婦的戒指嗎?」民女說:「我就是被你休去的媳婦。」小夥子羞愧難當,一頭撞死在灶台上。媳婦抱起小夥子,知他是為悔恨而死,深感自己對前夫的羞辱太過分了。竟也撞死在灶台。玉皇大帝甚為感動就把他倆同時封為灶神。

這個傳說流傳頗廣,影響最大。過去無論是在城鎮或農村,每家的灶台上都供奉著這個世上唯一是夫妻同坐的神像。每年的臘月二十三日,灶王夫婦倆都要回天國去作述職報告,彙報各家夫妻生活的現狀。所以臘月二十三日人們都買些「糖瓜粘」供在灶前。為的是粘住這灶王夫婦倆的嘴,讓他倆「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雖然也有如碑文所述「醉司命」而吃醉棗的習俗。但無論男孩女孩尤以吃 糖瓜為樂事。 臘月吃「糖瓜粘」的民俗流傳至今。這民間的傳統風俗寄託著老百姓的美好願望,所以當時 灶君廟的香火極盛。


推薦閱讀:

傳說中的河圖洛書,你真的讀得懂么?
轉:守一個傳說,等你來……
傳說中的鳳凰原型是什麼動物?
臘八粥的傳說
關於孟母的四個傳說

TAG:傳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