鳳凰知道150526:送父母去養老院?你的顧慮是什麼?

2015-05-26 14:50 | 鳳凰新聞綜合

第529期

[導語] 5月25日晚,河南平頂山市魯山縣三里河村一民辦老年康復中心發生火災,起火時整個養老院的入住人數在130人左右,著火區域是生活不能自理區,老人們行動不便。截至26日凌晨4時30分,搶險人員共搶救出44人,其中:其中38人不幸罹難、4人輕傷、2人重傷。起火原因疑似電路問題。據了解,著火的房屋均為鐵皮板房,這些鐵皮屋牆體夾層多由泡沫板填充,俗稱「鐵皮泡沫屋」,易燃。而根據中國《社會福利機構管理暫行辦法》規定,養老院建築應符合《老年人建築設計規範》:居室不應採用易燃、易碎、化纖及散發有害有毒氣味的裝修材料。養老院的問題不僅僅關於安全,這些年,床位緊張、護理水平低等問題也不斷引起媒體注意。作為人口老齡化大國,養老院問題只是養老問題的開始。在「養兒防老」觀念受到挑戰的今天,養老院會成為你的選擇嗎?你的顧慮是什麼?

●養老院床位緊張:1000個老人只有20張床國際上通常看法是,當一個國家或地區60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10%,或65歲以上老年人口占人口總數的7%,即意味著這個國家或地區的人口處於老齡化社會。根據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發布的《中國老齡產業發展報告》,2013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已經達到2.02億,人口老齡化水平達到14.9%。報告預測,到2020年,中國60歲以上人口數量將增加到2.6億,並在2025年和2034年分別突破3億和4億,到2050年增至4.8億。與快速增長的老人相比,養老床位顯得捉襟見肘。數據顯示,截至2013年年底,中國共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42475個,床位數493萬張,每千人平均床位數量僅有20張。在西方國家,這一數字是50-70張。

●公立的進不去,民辦的住不起「單人房五千,雙人房四千,如果是三個人到五個人的房間呢是三千五百塊。一個月尿片要五百吧,要看用什麼牌子;陪診費看你挑什麼檔次的,菲佣一百五,美國人三百。」這是電影《桃姐》里香港的養老故事。如今,中國人在養老院的選擇上,一個較為普遍的現象是——城區公辦的住不進,城裡民辦的住不起,郊區民辦的不願去。作為事業單位運營的公立養老院會接受財政的大量補貼,收費不高,且設施完善、服務齊全。

以北京市屬5家養老院之一,第一社會福利院為例(以下簡稱「一福」),據中新社2013年的報道,「一福」最便宜的四人間每人每月僅720元,三人間900元,雙人間1050元,單人間1200元,最貴的豪華套間也只有3600元。如此算下來,如果能住進像「一福」這樣的國營養老院,一個老人一年花費不到1萬元。環境好、收費低廉讓公立養老院當然是香餑餑,一床難求。據《北京晚報》2013年的報道,「一福」目前有1100張床位,前面排了一萬多人,「1萬多人排隊,每年只能入住幾十位,即使按100人算,也要等上100年。」「想進條件好、交通便利的公立養老院,也有找人拉關係走後門的情況。」有內部人士透露。最後選擇民營養老機構的,大都是因為公立機構床位緊張,排不上隊,且很多公立養老機構都把接收範圍限定在「生活完全自理老人」。失能、半失能老人往往被拒之門外。一些城區民辦養老院的定位是「高端養老」,北京雙井恭和苑老年持續照料生活社區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據《北京晚報》2013年的報道,「恭和苑」地處雙井橋東北角的黃金位置,房間里液晶電視、考究灶具,一應俱全。房間分單人間、雙人間和套房,擬定的收費價每月從8800元到3萬元不等。

許多老人只有微薄的養老金,城裡的高端民辦養老院住不起,只好試試郊區的民辦養老院。北京多數民辦養老院都在郊區。整體相比於公辦養老院,設施服務差,但價格也相對便宜。《新京報》2012年的報道顯示,普通民辦養老院的收費多在每月2000-2700元之間。北京的養老機構僅三成位於城區,只有那些建在城中心的人口密集區,條件好又價位低,且臨近三甲醫院的養老院才一床難求,而那些郊區的養老院則沒人住,空住率極高。中國老齡產業協會副會長張愷悌指出,在整個北京,養老機構的床位空置率在40%左右,資源並沒有那麼緊缺。

●參差不齊的服務水平難讓人放心除了床位,養老的另一個難題是護理員專業素質不夠和人員流失率高。護工每天工作的基本內容就是把屎把尿,洗澡換衣、喂飯喂葯、安撫溝通,這些繁重的工作對看護能力和耐心有很高的要求。如果照料患有老年痴呆、中風、晚期癌症等疾病的老人,,則更考驗護工的耐心和專業素質。但養老機構中醫護人員數量少、學歷低,護理人員年齡大、技能差的現象很普遍。根據老齡辦的調查,民辦養老機構中醫護人員的比例僅有12%左右。30歲以下的青年護工比重僅為7%,絕大部分護理人員年齡在四五十歲以上。據新京報記者對北京數家民辦養老院的暗訪調查,不少養老院沒有獨立醫務室和醫生,加之距離城裡較遠,老人的治療和急救難保障。一些從農村來的護工不識字,就敢拿著藥瓶給老人喂葯。此外,公立養老機構員工享有編製指標和較好的待遇,因此人員流動少,不僅隊伍穩定,而且機構還能通過定期培訓提高其素質;而民營機構人員來源渠道窄,價值待遇低,工作強度大,很難招到優秀人才。「即便招到了,大部分人幹上幾個月就走了」。「人員流動多,企業就不願多投入資金去搞培訓,所以大部分民營機構員工的持證上崗率都不高,低的甚至只有百分之幾。」

護工缺乏專業素質會衍生出一系列問題。2011年,有網帖曝光鄭州一養老院護工經常半夜毆打虐待老人,還逼老人喝尿。該護工被拘留後交待:「之所以天天凌晨就把這些老人喊起來,是因為這些被喊醒的人,晚上都要小便好多次。如果我不叫他們起床換尿袋,尿袋滿了流到床上,那老人們睡在濕被子上就更難受了,我還要再給他們換被子洗被子。」2014年,有媒體報道南京一8旬老人被捆在養老院的床上,院方稱捆綁的目的是為了固定老人,防止老人墜床。而在經濟落後的鄉鎮,養老院的服務功能已經降到最低:保證一日三餐,不磕著碰著,難以有精神方面的需求。中國社會科學院人口與勞動經濟所副研究員王橋在2014年走訪調研了全國多地的民辦養老院後說:「在一些我接觸的貧困地區養老院,只能用兩個字來形容——活著。」

●幾千年的觀念幾年就改得過來?物質條件之外,對養老院更大的質疑是難以滿足老人精神方面的需求。中國具有重視親情與團圓的傳統,在中國人的價值觀里,將父母送去養老院,或者老人自己選擇去養老院,是不「孝順」的體現。儘管有相當一部分家庭並不具備家庭養老的條件。日本NHK電視台拍攝過一部紀錄片《青島敬老院的故事》,裡面的老人「被送進」養老院的原因有許多,但無外乎重病、行動不便、老伴過世、子女不在身邊、工作忙或者是需要承擔多位老人的養老負擔等原因。紀錄片里,76歲的董毓秀老人因為女兒工作忙而入住養老院,她的老伴在幾年前過世了。儘管女兒歉疚萬分,在接受採訪時不斷哭泣,也不得不接受現實。76歲的王丕源老人和他81歲高齡且因車禍正日漸衰竭的妻子住在養老院,因為兒子將他們多年的積蓄揮霍一空,而女兒也因為要照顧病弱的公婆而無力贍養父母。筆者看完紀錄片最直觀的感受是,在養老院生活的老人們大多談不上幸福,但他們很少在子女面前抱怨。筆者印象最深的一幕是,除夕夜裡,董毓秀老人和女兒一家吃過年夜飯後,就回到了養老院。儘管養老院有除夕晚會,還有許多領導到場祝賀,但董毓秀老人在晚會開始不久後就一個人回到了自己的房間,孤單的身影漸漸消失在走廊身處。她最愛重複的一句話是:「明天就是未知數。」

養老院的一位工作人員說:前幾年,子女將父母送到這兒來的時候還是偷偷的送,生怕別人知道了,怕別人斥其不孝;這幾年完全不一樣了,越來越多的子女坦然的把父母往這兒送了,反而覺得將父母送進養老院是自己有錢又孝順的行為。片中的董毓秀老人也說:「中國這幾十年變化太大了,幾千年的東西在這幾十年里迅速地改變了。」筆者無法判斷兒女贍養,家庭養老的傳統方式到底有沒有改變,但以筆者的經驗判斷,筆者身邊大多數人仍然不會選擇送父母去養老院,絕大多數老人也不願意去。但這種觀念到底能持續多久?越來越多人別無選擇,只有接受現實:年輕人得工作,年輕人也會有自己的孩子。此外夫妻雙方都是獨生子女的情況越來越常見,每個子女得照顧更多老人。「天下萬物都有定時,哭有時,笑有時,生有時,老亦有時。」如何讓一個人有尊嚴地老去,並得到周全的照顧,是擺在所有人面前的難題。(本文資料來源:新京報、瞭望東方周刊、中國青年報、北京晚報)

推薦閱讀:

大哥!珠子戴反了,您知道嗎?
女人對婚姻不滿,會有這幾種行為,男人別什麼不知道!
比離婚更傷孩子的是它,你知道嗎?
情人和老婆哪個好, 患難一次就知道了
飲食分餐的學問,你知道多少?

TAG:父母 | 養老 | 養老院 | 鳳凰 | 顧慮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