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名家十日談:袍褂街穿梭衫裙曾幾何

  辛亥革命爆發後,民國建立,它推翻了中國的最後一個封建王朝———清王朝。首先,廢除了清政府的各項定製,其中服飾改制就是一個重要改制。清朝的冠服制一律捐棄,服飾的形勢為之一變,使中國服裝從此與封建王朝的冠服制度徹底決裂。

  清朝的剃髮梳辮習俗和漢族婦女的纏足陋習,也被逐漸革除,成為重大改革的標誌。

  民國元年七月,參議院曾公布男女禮服制度。男禮服一種為中式,一種為西式,分大禮服和常禮服。大禮服即為西式禮服,其中又分為晝晚兩種:晝上衣長與膝齊,袖與手脈齊,前為對襟,後下端開衩,顏色為黑色,腳穿黑色長過踝的靴。晚禮服即西式風格,類似於燕尾服。

  常禮服分為兩種:一種為西式,一種為中式。中式常禮服為傳統的長袍馬褂,面料是極為考究的綢、緞、紗、羅,四季隨用。當時,普通百姓對西式禮服還不大認可,思想守舊、推廣受到限制,只有政界要員、洋行買辦最快接受了這一新生事物。

  女式禮服按公布的服製為上衣下裙,所著上衣長與膝齊,有領,對襟式,左右及後端開衩,周身加以彩綉;下著裙子,前後中幅(即裙門),左右打襇,上緣兩端用帶,基本為清代漢族婦女服飾的發展。

  女裝在這一時期從整體上擺脫了古典服裝的束縛,上衣下裙最為流行,上衣的衫、襖、坎肩式樣繁多。有對襟、大襟、琵琶襟、一字襟等變化。領、袖、襟擺多有鑲滾加以施綉,衣擺有方有圓,肥瘦長短變化也較多。

  總之,民國之後,中華服飾從整體上擺脫了古典服制的束縛。在上世紀20年代,男裝的長袍馬褂或長袍、坎肩、西服、中山裝、學生裝都是城鄉上層人士流行的服裝。而中式的襖、褂和中式的緬襠褲(便褲)則是勞動人民的主要服裝。天津一直有一種稱作「二大棉襖」的衣服,上身空心穿,腰間一緬紮根腰帶,勞動起來方便靈活。(何志華)

  稿源: 北方網   編輯: 劉輝
推薦閱讀:

鷯歌的【名家養生】
百家姓:歷代名家單字字帖:勞
京劇名家,演戲自成一派,孟小冬師傅余叔岩書法端麗、學養深厚!
當代名家顏士作品展
清名家詞之三十三 納蘭性德《通志堂詞》(三)

TAG:名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