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家長該為孩子做什麼?
一.家長需要了解一點初中的教育:
1.家長應及時了解初一學生的學習特點和學校的要求,多和老師溝通,了解中學的規章制度,了解作業的規範化要求、各科的學習特點。指導起來有目標,檢查時有標準。不自覺的孩子就難以「矇混過關」。
2.培養孩子的時間觀念,要求他們提高時間利用率。
制定一份學習、娛樂、休息的時間表。在規定的時間裡要求孩子要集中精力,提高效率。千萬不可滿足於給孩子提供優越的學習條件,單獨給孩子安排房間,缺少深入的檢查督促,忽視孩子的自控力。有的孩子就利用了家長的疏忽,躲在自己的房間里看小說、雜誌荒廢了學業。
3.注意培養孩子的學習習慣。
好的學習習慣,不但能有效的提高學習成績,而且會終身受益。(1).預習的習慣。要求:通讀課本內容,了解內容層次結構、主要論點、基本概念和原理,找出難點做好記錄,使第二天的聽課有所側重。(2).做作業的習慣。正確的做法:做作業前,先認真想想老師授課內容,講了哪些概念和例題,有什麼要注意的問題等,將所學內容理清頭緒再開始做作業。因此,除了態度認真、獨立完成、步驟完整、書寫整潔、符合規範、反覆檢查、認真訂正,還要擺正複習與做作業的順序。(3).朗讀的習慣。進入少年過渡期後,由於心理的閉鎖性,他們變得很害羞,朗讀就會困難,要強化這方面的訓練。特別是英語一定要讀出聲,琅琅上口,而且要堅持不屑,養成習慣。(4).一絲不苟的習慣。家長要經常檢查孩子的作業是不是認真,是不是整潔。對出現的錯誤,一定要求他們訂正,並且要他們自己分析原因。培養一絲不苟的習慣要常抓不屑。
二.家庭教育中應注意的幾個原則:
第一原則:以身作則。父母是孩子最好老師。父母的學歷並不一定很重要,但父母正直、勤奮,上進的品德,通過耳濡目染,言傳身教,會逐漸影響孩子。所以要求家長要以身作則,平時說話做事的時候要養成良好的習慣,不要在平時的談論中說不禮貌不中聽的髒話,不做不合理的事情,別當孩子的面發泄自己的不滿等。子女問題多的家庭主要有四大類型:(1)父母文化教育太低,而家庭又非常富有,暴發戶;(2)高官子女;(3)父母衝突不斷或離異家庭;(4)父母本人都不錯,可是工作忙,沒有時間關心教育孩子。
第二原則:切忌嘮叨,學會傾聽,與子女平等交流。隨著時間的推移孩子們逐漸有了自己獨立思考的能力,也從各種媒體渠道接受很多信息,有自己的主見,但也常常自以為是,討厭嘮叨的家長。如果孩子到中學還願意有什麼事情都與家長交流,家長就成功一大半了。
第三原則:對子女多鼓勵,少批評。若不是原則性問題,就要多一點寬容,不斷樹立孩子的自信心。
第四原則:多給予子女自主空間。父母和子女雙方都要學會這一點,但不是放縱,適當的控制是必要的。父母要有要求,有引導,有監督地,努力培養孩子自覺自律的好習慣。不要總是管制子女、設計子女。
第五原則:注意孩子的身心健康,播種性格,收穫命運。
只有在父母慈愛而不寵愛、多幫助少施壓、多引導少管制、多鼓勵少批評、多寬容不苛責,平等、寬鬆、自由而又富於文化傳統的家庭環境中,子女才能逐步發展健康的個性。彼此信任,彼此理解!密切關注孩子,幫他們邁好初中的第一步!
推薦閱讀:
※孩子偷錢、說謊,不止一次,怎麼辦?
※遠嫁的女兒, 你註定是父母丟失的孩子
※孩子學舞蹈不宜太早
※【師·愛·共育】父母要善於對孩子說「不」
※你家有這樣的熊孩子嗎?看完笑哭了~
TAG:孩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