貴陽:文昌閣
(2013-07-29 12:40:12)
文昌閣(舊為「文昌廟或文昌宮」)是老貴陽享有盛名的「九門四閣」之一,地處東門月城之上。
始建於明萬曆二十四年(1596年),佔地1200平方米,以設計巧妙、結構獨特而聞名遐邇。
文昌閣屬道教祭祀性建築,建閣的目的是為了培養地方文風,鼓勵讀書人走科舉取士的道路,也是貴陽市民
崇尚文化的象徵。清代,文昌閣倍受統治者重視,多次重建和維修,康熙八年(1669年)總督卞三元、甘文焜,
巡撫佟鳳彩重建。三十一年(1692年)巡撫衛既齊、布政使董安國、按察使丹達禮、參政陸祚蕃、知府何騰蛟
重修。雍正中經略張廣泗、乾隆六年(1741年)布政使陳德榮重修。嘉慶四年(1799年)郡人張大學重修。道
光二十二年(1842年)巡撫賀長齡重修。據衛既齊《重修文昌閣碑記》載:「閣成,而人文蔚起,科目奪省榜之
半。薦南宮、宴鷹揚者從不乏人。」連外籍宦黔官吏,也因閣的「靈信」,「不數歲輒遷擢。」這似乎就是清代數度重建維修文昌閣的原因所在吧(現今到貴州做官的官員,很快升遷的也不乏其人。)!
文昌閣的興旺時期是在明朝晚期和清朝。民國年間,文昌閣常被軍隊駐紮佔用,一度還被作為關押進步人士
的地方,閣院日見破敗。解放後,在這裡辦過「文昌閣小學」。「文化大革命」期間,閣中壁畫、神像全被搗
毀,因無人管理,成為居民的大雜院。1983年貴陽市政府決定維修,國家文物局、省政府撥款相助,維修工程由
貴陽市文管會辦公室負責。歷時三年多竣工,1988年全面對外開放。2002年,市政府又將武聖門修復,並在文昌
閣古城牆下和街對面新辟兩塊綠地,配建娛樂廣場、茶廳、涼亭、長廊,廣種花木。現為貴陽市民休憩、玩樂的絕佳處所。
文昌閣是一座九角三層寶塔形建築,院內有廂房、客廳、廡廳、碑廊、石攔、魚池等建築,重廊復道,頗壯
觀瞻,為城內幽勝之地。平面布局成四合院形,坐東面西,後倚城牆。閣高約20米,為三層三檐不等邊九角攢尖
頂結構,底層正方,四角翹檐,二層和三層均為九角翹檐(西面三個角,其它三方各兩角,共計九角),其上覆
以寶頂。原上層祀奎星,中層祀文昌,下層祀武安王(關羽)。文昌閣建築獨特之處在於,底層的金柱通到二層
作檐柱,另在底層橫樑上另立金柱通到三層作該層檐柱。第三層頂部空懸的雷公柱,則由九根角梁拱撐;另在二
層的橫樑上另立金柱和檐柱作為支點,承托著寶頂。除底層為正方形外,二、三層各處結構都按九或其倍數設計,如屋頂為九角,梁為81根,柱為54根,二、三層的楞木各為9根。
建築構思巧妙,結構穩固。這種造型,全國僅有此一例,難怪貴陽民間有文昌閣為「魯班親手掌的墨」的傳說。2006年,國務院將文昌閣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推薦閱讀:
※「貴陽第一家懷舊餐廳」,帶你找回童年回憶~
※貴陽近期TOP活動精選,來燥!
※貴陽:做中國最好的茶
※貴陽破獲特大武裝制販毒案繳獲近60公斤毒品|貴陽|武裝制販毒|繳獲
TAG:貴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