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細讀,讓語文課堂充滿芳香——淺談如何挖掘文本價值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文本細讀,讓語文課堂充滿芳香

——淺談如何挖掘文本價值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神山中學 王衛民摘 要:有效的閱讀教學,就是通過有效的教學措施使學生在知識和技能、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等方面獲得進步與發展,使之語文素養得到提升,並親歷學習過程和掌握學習方法。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是每一個語文教師努力追求目標,因此對於課堂上的教法研究和探索一直是熱門課題,但對於教師的文本細讀、挖掘文本價值卻很少有人問津。而正確深入地細讀文本,潛心揣摩教材,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卻是提高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的前提,它能讓課堂充滿語文的芳香。為此,本文博採眾長,並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從「採用多重視角進行文本細讀,挖掘文本價值」和「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文本細讀,挖掘文本價值」這兩個方面對潛心細讀文本,充分挖掘文本價值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進行一點探究。關鍵詞:文本細讀 文本價值 閱讀教學 有效性 多重視角「正確深入地細讀文本,潛心揣摩教材是提高閱讀教學效率的前提」。課堂上要使學生有感悟,教師首先要有感悟;要使學生能體驗,教師首先要能體驗;要使學生受感動,教師首先要受感動。因為學生對於文本的理解和感悟,需要教師去引領。教師細讀文本有多深,學生就能在課堂上走多遠。教師要以細讀先行,以自身的細讀引領學生的細讀,以自身的細讀體驗喚醒學生的細讀體驗。顧名思義,細讀就是仔細地閱讀。文本細讀之「細讀」,根本含義是立足於文本的充分閱讀,就是要對文本所蘊涵的豐富內涵進行充分地發掘。尊重文本,從文本出發,通過細緻、反覆地閱讀,注重細節的解讀和結構的分析,對文本所蘊涵的深厚意蘊作出「豐沛的闡釋」。文本細讀,充分挖掘文本的教學價值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有賴於教師豐潤的文化底蘊、獨特的教材解讀和精心的教學預設。而精心的教學預設,必須在備課上花功夫,尤其要在文本咀嚼細讀上下功夫。那麼,我們應該怎樣潛心細讀文本,深入鑽研教材,充分挖掘文本價值來提高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呢?一、採用多重視角進行文本細讀,挖掘文本價值文本細讀,是一種文本研讀的方式,也是一種文本閱讀的態度。「文本細讀,不是死抓住文本不放,要學會打開細讀的視角」。文本是我們教學的憑藉和依據。作為一個語文教師,在細讀文本時得到的應該是通過我們的細讀讓文本呈現應有的多種狀態,使我們能夠通過多種視角來解讀文本,挖掘文本價值。1、要立足於讀者的角度,活在文本中這就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進入文本時的姿態。在讀者的眼中,文本是獨立的、生動的、鮮活的精神世界,需要讀者用自己的心靈和智慧去激活、點燃。細讀文本不能人云亦云,必須在揣摩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解讀,重新把握教材的教育價值取向,讀出自己的見解,讀出自己的心聲。如果教師以一個普通讀者的放鬆心態來細讀文本,開啟自己的生命,讓自己走進文本的世界,成為其中一個角色,讓文本帶著你遊歷其中;以直接擁抱文本的姿態,用心聆聽文本的種種言說,用心察看文本的種種景象,這樣的細讀帶著感性、帶著詩意,帶著對文本語言的敏感和珍惜,才能獲得自然的閱讀體驗和真實的審美直覺。此時,「文本是你美麗的倒影」,你的精神世界有多大,你對文本的細讀就有多深。2、要立足於學生的角度,學在文本中文本的主要閱讀對象是學生,文本的閱讀學習是學生語文素養提高的重要憑藉。學生的閱讀心理重直覺把握,重感性體驗。教學的成功要建築在對學生的理解上,教師就需要擁有一雙學生的眼睛。這就為教師解讀文本開闢了一個新奇的天地。用學生的眼睛看教材,是一種真誠的教師情懷;用學生的眼睛看教材的教師是一個感情真實的心性意義的「學生」。3、要立足於教師的角度,教在文本中作為教者的細讀,是多種角色融合的細讀。以讀者的視角易於領悟文本的原始意義,以學生的視角易於了解學習對象的心理狀態,但這些仍都不夠,作為教者的細讀,是一種專業解讀。教師的細讀更講究準確與深入,同時還是一種「為他」式解讀,一切皆是為著更好地扶助學生,考慮的是如何以其為憑藉促成學生的言語發展、文化熏陶。要邊讀邊考慮:作者所寓是否適於向學生揭示,應該領著學生求解到何種程度?文本進入教材,除卻原先意義的價值,編者又賦予其何種擔負?如何用最巧妙、最簡捷的方式讓學生最有效地理解、感悟文本?歌德說過:「經驗豐富的人讀書用兩隻眼睛,一隻眼睛看紙上的話,一隻眼睛看紙的背面。」從文本中,不僅要讀出文本的觀點,也要讀出他人的觀點,更要讀出自己的見解、體會,因此只有眼睛和頭腦在場的細讀是低效的,甚至是無效的,唯有開啟了眼睛和頭腦的「生命」在場的細讀才是真正高效的。二、採用多種方法進行文本細讀,挖掘文本價值文本細讀,教師應該在進行教學設計前,深入教材,反覆研讀文本,充分挖掘文本價值:讀到表層的皮相一一淡去,讀到文章的精義漸漸浮出,讀到自己對文章精髓的理解,讀出文章真滋味。那麼,該用什麼方法進行文本細讀呢?1、斟酌傳神詞句,感受語言神韻「文本細讀就是穿行在多重話語之間」。文本細讀的起點一定是文章的語言。觸摸文本,咀嚼語言,悉心體味,發掘內蘊是作為語文教師一定要具備的能力;用一雙敏銳的眼睛,發現文章字詞句段、標點修辭上的亮點,並且將自己解讀到的亮點變成課堂上學生學習的著眼點,這樣,才能提高閱讀教學的有效性。葉聖陶老先生在《教學十二韻》中說:「字字未宜忽,語語悟其神。」的確,細讀文本關鍵在潛心涵詠,涵詠必須從語言文字入手。大家知道作者一般不會在文本中重要的地方加著重號,所以我們對文本中的每一個字、每一個詞、每一句話都不能輕易放過,要細細體會它們的作用。在這個基礎上,再跳出具體的字句,整體把握文章的主旨。因此,我們細讀文本首先從語言入手,仔細推敲詞句,想想作者為什麼用這個詞而不用那個詞,用這種說法而不用另一種說法,這樣不但能讀到詞語本身的信息,引發開去,還會獲得更為深刻的感受。例如,《濟南的冬天》一文中有這樣一句話:「請閉上眼睛想:一個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曬著陽光,暖和安適地睡著,只等春風來把它們喚醒,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請閉上眼睛想」一句,引導讀者進入作者所描繪的境界。「曬」「睡」「醒」這一連串相關的擬人寫法,創造了一個暖和安適的理想境界。「 這是不是個理想的境界」一句,用商量的口吻,使人感到非常親切,好像在面對面地徵求意見,實際包含了深深的喜愛和讚美之情。整個畫面是何等的安閑和舒適。2揣摩細節描寫,領會文本內涵文本細讀,充分挖掘文本價值,除了對文章的語言進行玩味、推敲,文本中的某些細節也是我們值得發掘的點。要把學生培養成一個有慧心、好深思的文本細讀者,就必須讓學生學會關注細節。倘若教師能有效挖掘細節、表現細節,那「細節」將會成為精彩課堂最亮的閃光點!文學作品的動人魅力大多隱藏在細節裡面,引導學生關注這些細節,迅速進入語言併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與作品融為一體,方能「使其言若出吾口,使其意若出吾心」,從而引領學生步入文學殿堂,在他們面前呈現一個精彩的世界。例如,朱自清《背影》這篇經典課文,如果我們不反覆咀嚼細讀,就很難把握好文本的內涵。文中共寫了作者四次流淚的細節;每一次流淚,原因各異。第一次流淚是因為家道的衰落,祖母的過世;觸景生情、情動於衷、自然生淚;最後一次流淚則包含著兒子的深深愧疚之情和對父親深沉的愛。這兩次流淚,還是很好理解的。但是第二、三兩次流淚就很不容易理解了。特別是在父親爬月台,買橘子時的這第二次流淚:「我的淚很快就下來了」。我們以前講這爬月台,買橘子,總是要讓學生找動詞「探」「攀」「縮」「傾」,體會其中的深意,感受父愛之情,其實,光看這些動詞是很難讀得出來的。如果我們細讀文本,就不會有這樣的看法了。看文中這句話:「可是他穿過鐵道,要爬上那邊月台,就不容易了。」這「不容易」三個字,實際上是理解整段文字的關鍵。我們聯繫上下文,從中可以看出,這「不容易」三個字原來還另有深意:這就是生活的艱辛不容易。文中這爬月台的動作僅僅只是表象,只是一種情感的觸發點。作者流淚不是因為動作本身,而完全是因為作者內心,對家庭生活困頓的深切感受,對在困頓中掙扎的父親的深切的愛。 3、抓住文章結構,品味巧妙構思教育家葉聖陶曾講過:「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因文本細讀,我們就不會像以往那樣,抓住一句話,兩個詞,片言隻語,斷章取義,「只見樹木,不見森林」,而造成對文本的曲解或誤讀。進行有條理的文本細讀,結構是一個不容忽視的要點,把握文章結構的特點,層層剖析言語內在的組織結構,才能品味出文學作品的匠心獨運、精妙構思。在細讀文本時,把握好文章的篇章結構,就會對文本有一個更具高度的宏觀認識。一篇課文就是一個整體,它表達一個相對完整的意義。每篇課文在其謀篇布局上都有一定的特點,它傳達了作者在表達上的目的、意圖。細讀文本,只有把握好文章的結構,才能理清文章的脈絡,對文章進行整體的把握,才能深入品味文本謀篇的巧妙和構思的精妙。4、藉助背景資料,體味文章主旨任何文本都是情境的產物,作者在文章中透露出來的心境和態度不容忽視,乃至作者為文的處境都會成為深入解讀文本的通道。作家的寫作常常是在特定的情境下進行的。特定的歷史時代、特定的創作環境、特定的寫作心情……這一切,決定了作品的內容和主題常常是因時而異、因人而異。「得作者之用心」,這樣的解讀才會更為真實豐滿而深刻的。作家生平介紹、寫作時代背景、作家的其他作品、作家創作意圖的闡述,以及前人對作品的評論無一不是我們打開文本大門的鑰匙。因此,文本細讀需要把握文本的背景,把文本放在特定的歷史文化語境中進行「情境還原」。情境還原有兩個角度:一是還原作者的心境、態度;二是還原寫作的背景。這樣,可以使閱讀的體驗更加豐富,從而實現有效的文本細讀。5、轉換角色拓展,感悟文中真情文本細讀,發掘文本價值,教師還要善於遷移拓展,讓學生感悟文本中的真情。轉換角色拓展,就是結合文本,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讓學生也來談談自己的經歷和感受。教師設計的體驗活動能讓學生對文本形象產生角色認同與移情體驗,才能發揮他們自身最大的主觀能動性,去深入文本;才能調動他們自己的所有人生經驗,去認真體悟文本,放鬆自己的心靈與文本做最充分的交流和溝通,從而不僅讓學生在角色變化帶來的情感的變化中獲得深刻的情感體驗,為文本的學習打下紮實的情感基礎,達到了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的目的;而且讓文本在學生的語言中驚醒,在學生的情感中升華。 例如,在《背影》這課的最後教學環節中,教師及時讓學生轉換角色進行遷移拓展:在我們的生活中,也經歷了許多父母的親子之愛,兒女的反哺之情,請說說自己類似經歷和感受。於是,學生紛紛情真意切地暢談自己類似的經歷和感受。通過這一環節,學生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年少的時候,往往對長輩那些瑣碎的行為方式感到不滿,隨著年齡的增長,心智的成熟,逐漸感受到了父母這些瑣碎的行為中蘊含著濃濃的愛意。同時,也讓學生真誠地體會到:如果一個人感受不到愛,他的良知是蒼白的;如果一個人只會索取愛,享受愛,他的情感是自私的。學生懂得了感受愛,也懂得了回報愛,更懂得了自己生活在一個愛的社會裡。總之,文本細讀就是傾聽文本發出的細微聲音,就是逐字逐句地摸索別人的行文思路,就是慢走細賞去邂逅經典和精彩。在細讀文本的實踐長途中,我們會慢慢積累起敏感的細讀感知能力,形成獨具特色的細讀體驗和細讀方法,找到適合自己和學生的最佳方法。就這樣一路細讀下去,充分發掘文本價值,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才會構建起有效的語文課堂教學,最終也將迎來屬於我們的春天,讓我們的課堂充滿濃郁的語文芳香。【參考文獻】:1.《於永正談「文本細讀」》 於永正 2.《文本細讀,徜徉在語言之途》 王崧舟3.《文本解讀三人談》 沈大安 王崧舟 滕春友
推薦閱讀:

《伶官傳序》素材挖掘與寫作應用
43歲吳彥祖變了,他躲到山裡開挖掘機,做苦力蓋了棟海景房…卻比從前更幸福!
早年武術挖掘中拍攝的戴氏心意拳老拳師王映海先生演練的心意十形象
《柳永詞兩首》素材挖掘與寫作運用
明十三陵挖掘以後發生的怪異事件,邪氣重重,至今無人能夠解釋

TAG:閱讀 | 價值 | 語文 | 教學 | 提高 | 有效 | 課堂 | 文本 | 挖掘 | 語文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