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史上最全育嬰常識-------值得珍藏噢

紙尿褲或紙尿布幾乎可以說是現代小朋友最重要的必備貼身小物了,媽咪們要怎麼選紙尿褲或紙尿布,才能讓寶寶無"後顧之憂"呢?  要吸得多、吸得快  吸收量大的紙尿褲可減少換頻率,不會打擾睡眠中的新生寶寶。而且,尿液快速被吸收,減少與皮膚接觸的時間,自然就比較不會有尿布疹。  表層乾爽不回滲  如果臀部老是接觸濕濕的表層,寶寶一定不舒服,而且容易長尿布疹。尤其新生寶寶躺著睡覺,身體直接壓著布褲,不好的尿褲很容易就有回滲的現象!  超透氣、不悶熱  寶寶穿著不透氣的紙尿褲,就像媽媽使用不夠透氣的衛生棉,既悶熱又不舒服,會一直焦躁不安。採用塑料材質的背景,摸起來雖然很細很軟,透氣性卻令人擔心。而採用棉質材料的背層,透氣性就像棉布一樣,媽媽可以多比較看看!  正面好觸感  觸覺在懷孕三個月時就已存在,是人類發展最早的感覺器官;出生後,皮膚是人體最大的感覺器官,觸覺和視覺、聽覺一樣,也會影響寶寶的發展。紙尿褲24小時大面積接觸,給寶寶最多的觸覺剌激,媽媽當然要為寶寶選擇觸感最好、最天然的紙尿褲,提供寶寶正面舒適的觸覺經驗。  護膚保護層  尿布疹的成因,主要是尿便中的剌激物質直接接觸皮膚,可以幫寶寶擦護膚軟膏或凡士林。目前市面上已有紙尿褲添加護膚成份,可以直接借著體溫在小屁屁上形成保護層,隔絕剌激,並減少皮膚摩擦,讓寶寶擁有更舒服的膚觸。

母乳餵養三原則

新媽媽迎接寶寶的最好禮物是什麼?答案就是兩個字:母乳!現在,越來越多的新媽媽已經了解到,母乳不僅讓寶寶吃得飽、吃得好,還有利於自己健康。母乳餵養是原汁原味的「雙贏」,新媽媽要好好把握餵養的「火候」。  早吸吮:對於正常分娩的新生兒,在斷臍30分鐘之內,醫務人員協助嬰兒與母親皮膚接觸。母親此時就可以開始餵乳。因為吸吮可刺激乳汁的產生,促進子宮收縮,協助胎盤娩出,減少產後出血量。同時,還可促進新生兒腸蠕動,早排胎糞。  勤吸吮:嬰兒出生7天內母親分泌的奶水叫做初乳,是一種很好的口服免疫抗體,有助於預防嬰兒常見的感染性疾病。此時,重要的是讓新生兒勤吸吮,增加對乳頭的刺激,促使母親分泌乳汁。另外,嬰兒頻繁吸吮還能使母親乳腺管收縮、通暢,減少乳脹。禁喂糖水、少用橡皮奶嘴:喂糖水會影響嬰兒食慾,從而減少吸吮母乳,導致母乳分泌的減少。吸吮奶嘴的動作和用力與吸吮母親乳頭不一樣,而橡皮奶頭長,出奶量大,瓶中的乳汁容易流出,故吸吮方便,新生兒一旦習慣橡皮奶嘴,則對用更大氣力吸吮母乳不感興趣,導致拒絕母乳。

讓寶寶睡的更香甜

1、要保持室內空氣新鮮,溫潤,光線要暗些,電視、收音機的聲音要低些,說話的聲音也要放輕鬆,這樣就會使寶寶入睡的快,睡的熟。2、每天睡覺前先給寶寶洗個澡,換上乾淨的衣服,換好乾凈衣服和尿布。3、被褥要清潔,舒適,適合季節特點,被褥、被罩、床單、睡衣要勤洗、勤曬、勤換。睡衣要柔軟寬鬆。冷暖要適度,以寶寶睡下片刻後手腳溫熱無汗為宜。4、白天吃奶後要有一定的活動量,晚上才睡的沉,睡前不要過分逗引寶寶,使他不易入睡。 5、要尊重寶寶的入睡姿勢,側卧、仰卧、俯卧均可,入睡一段時間後,可以幫助他變換一下姿勢,使他睡得更舒服。6、剛入睡時出汗較多,是寶寶是植物神經不夠穩定的生理現象,不一定是佝僂病的癥狀,可以輕輕的給他擦拭

新生兒護理常見誤區

誤區一:生理性黃疸誤認為肝炎  新生兒在生後2-3天開始出現黃疸,4-5天後最明顯,7-14天自然消退,一般情況良好,無不良反應,稱「生理性黃疸」。如果10天內黃疸消失,就不是病態,更不適肝炎,叫「生理性黃疸」;它一般在生後第4~5天出現,一周左右消失,早產兒黃疸可持續到14天消失,產生原因(1):生後孩子體內紅細胞破壞增加,使血中間接膽紅素增加,使皮膚髮黃。(2):新生兒肝臟發育不成熟,肝細胞產生的酶(葡萄糖醛酸轉移酶)活性不足,不能有效的將間膽轉化為直膽而由膽道排泄,間膽在血中濃度增高,引起皮膚黃染。總之,生理性黃疸屬正常生理過程,不需要治療。誤區二:擠壓乳腺  乳房在生後第4~5天出現輕度腫脹,還可有少許乳汁溢出,7~10天達高潮。是因為母親在妊娠後期體內雌激素(孕激素及催乳素)致使胎兒通過胎盤吸收了較多的激素所造成的乳腺一時性腫脹,無論男孩、女孩都可有屬於生理現象,2~3周即可消失,千萬不要擠壓,它的惡果就是患「乳腺炎」。誤區三:錯棄初乳  初乳是指產後12小時以內分泌的乳汁,因初乳顏色太黃,比較清淡,所以有的人認為「初乳」是「壞乳」而白白擠掉,甚為可惜。因為初乳營養價值很高,含有豐富的蛋白質、脂肪、乳糖、礦物質,同時還含有大量的分泌型免疫球蛋白,它能殺死破傷風桿菌、百日咳桿菌、肺炎雙球菌及引起腹瀉致病的大腸桿菌,且能抵抗麻疹,小兒麻痹等病毒。實踐證明產後開奶時間越早,乳汁分泌越好,吸吮越勤越早,產乳越多。誤區四:正常溢乳誤為嘔吐  新生兒胃賁門括約肌松馳,幽門括約肌相對較緊張,胃容量小(約為30-60毫升),胃呈水平位,故易發生溢乳。喟奶後應將豎起,輕拍後背,排出咽下的空氣,然後取右側卧位,枕頭高3-4厘米即可。少量溢乳屬正常現象,不應按嘔吐治療。誤區五:誤擦胎脂  胎脂有保護皮膚,防止細菌感染及保溫作用。除胎脂較厚,皮膚皺褶多的大腿根,腋下及脖子等處,略加擦拭,以防胎脂分解成脂肪酸刺激局部皮膚而發生糜爛,其它部位的胎位的胎脂不宜擦去。誤區六:脫水熱誤為感染  少數新生兒出生後的第3-4天有一過度性發熱,體溫驟升,有時可達39度C左右,但一般情況良好,夏季多見。若補足水份後,體溫可於短時間內恢復正常,不需治療。有人誤為感染,給予抗生素治療是不必要的。誤區七:新生兒脫髮  有些新生兒出生的時候頭髮很好、很黑,過些日子有的地方會脫髮,這不是病態,屬正常現象,俗稱「奶禿」,隨著孩子逐漸長大,頭髮也會越長越好的。不過造成新生兒脫髮的原因目前尚不清楚。誤區八:四肢抖動是不是抽瘋了  因新生兒大腦發育不夠完善,對下級中樞的抑制能力較弱,常出現不自主和不協調的動作或睡眠時會因突然抖動而驚醒,父母不必擔心,這不是病態,是正常現象,慢慢可以隨孩子的增長而消失。

撫觸使嬰兒更聰明

撫觸可促進嬰兒生長及智能發育,並且起始的月齡越早,效果越好。在世界兒科大會上,北京兒童醫院兒童保健中心主任劉紀平教授公布了他們的這一研究結果。  在英文中撫觸與按摩是同一個詞——Touch,因此也可以叫做嬰兒按摩。它始於上個世紀60年代,1992年,美國成立了世界上第1個撫觸科研中心。撫觸開始時是針對早產兒,按摩能使出生10天後體重增加1.47倍。那麼撫觸對於正常的嬰兒會有什麼樣的效果?北京兒童醫院兒保中心聯合全國7家醫院,從去年7月開始,開展了題為《撫觸對正常嬰兒生長發育及智力發育的影響》的研究。  研究人員把300多個0到6個月的健康嬰兒隨機分成兩組,其中一組的嬰兒家長接受了培訓。家長第一次撫觸在撫觸中心完成,以後在家中進行,每個月到醫院的撫觸室面授一次。他們每天在家中給嬰兒做2到3次撫觸,每次15到20分鐘,連續3個月。醫務人員定期為這些小孩子測智力、身高、體重、頭圍和胸圍,6個月時則測血色素和微量元素。結果發現接受撫觸的0到2個月的小兒,智能發育指數平均分比沒有接受撫觸的小兒高74分,心理運動發育指數高58分。撫觸過的孩子體重和胸圍也增長快,睡眠狀況好,反應更靈活;沒有接受撫觸的孩子貧血發生率高,而貧血恰恰是影響智力發育的因素。  劉教授說:皮膚是人體接受外界刺激的最大感覺器官,是神經系統的外在感受器。因此,早期撫觸就是在嬰兒腦發育的關鍵期給腦細胞和神經系統以適宜的刺激,她認為最好是從新生兒開始,這樣做是在促進嬰兒神經系統發育,從而促進生長及智能發育。據劉教授介紹,目前已有國際上通用的撫觸方法,國內第1家國際標準化的強生嬰兒撫觸室最近也在北京婦產醫院建成。撫觸室的醫生和護士經過培訓,再指導爸爸媽媽為寶寶撫觸。劉教授說對孩子輕柔的愛撫,不僅僅是皮膚間的接觸,更是一種愛的傳遞。

新生兒剪指甲為上策

許多家長疼愛自己的新生寶寶,看到孩子的小手在無目的地抓摸,很擔心他們會把臉抓傷。一些家長不敢為新生兒修剪指甲,他們就給孩子戴上一雙手套。天津市兒童醫院副主任醫師牛軍認為,戴手套可能對新生兒造成多種傷害。  牛軍說,戴手套看上去好象可以保護新生嬰兒的皮膚,但從嬰兒發育的角度看,這種做法直接束縛了孩子的雙手,使手指活動受到限制,不利於觸覺發育。  毛巾手套或用其它棉織品做的手套,如裡面的線頭脫落,很容易纏住孩子的手指,影響手指局部血液循環,如果發現不及時,有可能引起新生兒手指壞死而造成嚴重後果。天津市兒童醫院新生兒外科時常收治此類患兒,多數嬰兒由於家長發現太晚,被截去壞死的手指,造成孩子和家長的終生痛苦。  因此,專家提醒,從新生兒手指發育和安全的角度考慮,家長不宜給新生兒戴手套。為避免新生兒把臉抓傷,醫生建議,如果新生兒的指甲長長,家長可以趁他熟睡時小心仔細地修剪;剪指甲時一定要抓住新生兒的小手,避免孩子因晃動手指而被剪刀碰傷,另外,指甲不要剪得過短,以免損傷甲床。

臍帶 護 理 三 步 走

每一個媽媽都知道臍帶對於寶寶來說是非常重要的,妊娠期間臍帶是溝通寶寶和媽媽的紐帶,寶寶通過它來汲取營養、排出廢物,出生後臍帶就完成了它的使命,一般在出生後3-7天臍帶斷端就會脫落,但新生兒體內的臍血管要經過3-4周才能完全閉合。所以,對寶寶臍帶的護理要持續一個月甚至更長時間。  密切觀察寶寶臍帶顏色的變化  嬰兒出生後24小時臍帶斷端會有點潮濕,呈藍白色,隨著血管的不死和空氣的風乾,臍帶會變成實性的黑色條縈。  臍帶脫落前應注意什麼寶寶出生後24小時即可打開敷在臍部的消毒紗布,檢查臍帶斷端是否正常,看看有沒有紅腫和感染,如果一切正常,可以用75%的酒精棉球在臍部周圍皮膚進行消毒,如果臍窩部有些紅,可用2%碘酒消毒,然後用75%的酒精脫碘,保持臍部的乾燥。除掉臍部的紗布後一定要注意勤換內衣,尿布不要蓋在臍部,以防止糞尿感染,發生臍炎。直到臍帶脫落前應每天用75%的酒精消毒一遍臍部,洗澡時避免臍部與水接觸。  觀察臍帶脫落後臍部是否異常  寶寶的臍帶正常脫落了,媽媽的護理工作是不是就結束了呢?遠遠沒有。有的寶寶臍帶脫落後臍部鼓出一個大包,裡面充滿了氣體,俗稱「氣肚臍」。每當寶寶哭鬧時,這個包就會鼓起來,脹得很大,彷彿一下子就會破了似的。這種現象醫學上叫「臍疝」,這是因為嬰兒腹部臍周肌肉發育不完善,比較薄弱,當寶寶腹壓增高時就會有腸管暫時從臍部膨出,壓力減小時就能自己回去,出現這種情況不要著急,只要好好護理,一段時間內會自愈的。護理的方法是:  首先是保持臍部的清潔,每天用酒精擦一次臍部,避免洗澡水或糞尿接觸到臍部,不要用紗布覆蓋臍部,保持乾燥。  其次要保持寶寶的情緒穩定,盡量不讓寶寶哭鬧,按時餵奶以保證孩子不會因飢餓而哭鬧,注意保暖,讓寶寶始終覺得舒適安全。  此外,要使柔軟的嬰兒服裝,避免衣服與寶寶的肚臍發生磨擦,擦傷肚臍。寶寶的臍帶護理是很重要的,而且照顧好一個小生命需要愛心、耐心和細心,做一個合格的新媽媽還真是不容易。

濕疹 的 護 理

嬰兒濕疹俗稱奶癬,是一種常見的嬰兒過敏性皮膚病。喂牛奶的孩子多見,可能與嬰兒本身皮膚的特點和過敏體質有關,某些食物及外界刺激(如日光、紫外線、濕熱等)也與濕疹的發病有關。隨著輔食的添加及嬰兒的長大,濕疹會逐漸減輕,一歲時大部分消失。  濕疹好發於面頰、額、頸、胸等部位,急性期患處奇癢,呈紅血疹,很快變成小水皰,破後流水結痂,滲出後紅腫逐漸減輕,進入非急性期則以丘疹為主。由於又癢又痛,寶寶常哭鬧不安,甚至影響餵養和睡眠。  局部護理 急性期水泡破後不要洗澡,局部每天用1%~4%硼酸溶液濕敷外洗15分鐘,外面塗以15%氧化鋅軟膏。等以紅丘疹為主時可以用溫水洗澡,但不要使用肥皂或浴液,仍可用1 %~4%硼酸溶液外洗,塗以爐甘石呋喃西林洗劑,家長自己分不清病期,  不要亂塗藥,要請醫生診治。飲食管理 避免餵過量的食物以保持消化正常,如疑是牛奶過敏,可將奶煮的時間長些,使其蛋白變性,可以減少致敏物。魚蝦、蛋清要比別的孩子晚加,尤其發病時不吃。

寶寶不哭不鬧是不是「乖」

在多數情況下哭鬧是寶寶的一種正常現象,也是表達各種要求和情感宣洩的一種方式。新生兒哭聲強弱和伸胳膊蹬腿的能力是判斷其發育狀況的指標之一。但有的寶寶不哭不鬧,即使偶爾啼哭,其哭聲也低弱,持續時間短,很少蹬被子,有什麼要求也不主動地「表示」,似乎很「乖」。這種「乖」孩子很可能患有某種先天性疾病,如呆小病或腦發育不全,其特點是患兒生後吸吮力很差,平時很少啼哭,即使在飢餓時也不哭鬧,常同時有腹脹、便秘、發育落後、表情呆板等;或患有嚴重的全身性疾病,如敗血症,患兒可表現為吃奶少或拒奶,不哭不鬧,反應淡漠。所以寶寶不哭不鬧並不一定是好事,應仔細觀察孩子吃奶的情況、大小便是否正常、發育是否比同齡兒落後等,必要時到醫院請醫。

應對「哭」寶寶

寶寶長時間不停地哭鬧  給餵奶換尿布後,仍不停地哭鬧,並且哭聲與以往不太一樣,就應該給孩子脫下衣服,從頭到腳仔細檢查檢查,究竟有沒有發熱、身上有沒有皮疹、有沒有被蟲咬、有沒有外傷、耳朵有沒有流水或流膿、口腔有沒有潰瘍、四肢活動怎樣、是否有腹脹。如果發現異常,或遇到孩子一陣陣劇烈哭鬧,大便帶血時,應立刻送往醫院請醫生診治。如果仔細檢查後沒發現什麼異常,可在家裡觀察一會,給孩子換一換房間,抱起來走一走等,大部分孩子可逐漸停止哭鬧。

新生兒為什麼不肯吃母乳?

天下沒有不吃母奶的孩子。經過調查,不是孩子不認母乳,而是媽媽沒有及時把握孩子的心理動力。在小寶寶剛剛出生的時候,如果媽媽沒有及時給寶寶喂上母乳,而是先餵了牛奶,那麼這個小寶寶很快(一般也就是3天左右)就會適應「牛奶」這種新的口味。而且橡膠的奶嘴又柔軟,孔口又大,寶寶吃起來又快又省力;牛奶的糖分還比母乳高,甜甜的,讓小寶寶覺得好喝極了。如果等寶寶適應了牛奶,再讓他回過頭來換吃母奶,且不說氣味上又腥又咸,那些偏細的奶管就讓寶寶費盡了力氣。吃一頓奶還要累出一身汗,小寶寶自然難以從命。新生兒剛從母腹來到人世的最初半小時是很關鍵的。一個弱小的生命初到人世時,那種體驗並不像成年人想像的「換了個新環境」、「又新奇又好玩」;新生兒從溫暖舒適、很暗但很滿足的母腹出來,對比強烈的寒冷感和光線刺激會讓他很不舒服,溫度、濕度、壓力、呼吸方式全變了!外面的世界如此嘈雜、混亂、空曠、冷漠,多麼孤立無援!面對這不可捉摸的外部世界,寶寶會產生強烈的焦慮情緒,會緊張得發抖……如果他會說話,他一定告訴你:我要回去,我要回到那個熟悉的故鄉去!知道了寶寶對於吃奶的「心理需求」,媽媽應該做什麼呢?  儘快滿足寶寶的需求,把赤身露體的小生命放入母親的懷中。當寶寶聽到母親的心跳,貼著母親的體溫,聞到熟悉的氣味,就會感到莫大的安慰,會產生再度與母親結為一體的心理渴望。如果這個時候媽媽把乳房給他,小傢伙一定會緊緊地抱住乳房,拚命地吸吮。雖然這個時候媽媽的奶汁還沒有正式準備好,還只能提供少許稀清的初乳。但他(她)可不管有沒有奶,他最(她)需要的不是乳汁,而是乳房!所以他(她)會非常賣力地吸吮,這是小傢伙的心理需求啊!  這就是小寶寶的第一次「及時奶」。當他(她)得到心理安慰的時候、獲得了和母親結為一體的安全感的時候,他才稍稍穩定下來。也可以這樣說,在孩子遇到心理危機的時候,是母親給了他溫暖寬厚的胸懷,是母親給了他極大的心理支持,這是最深刻的親子情感的體驗,同時也給他上了人生第一課——到這個世界就是要握著小拳頭、為奮鬥而來,自己的飯碗自己找。  天下沒有不吃母奶的孩子,只有不懂兒童心理的家長。懂了這個道理,就會在小寶寶剛剛出生的一小時以內,看得懂他驚恐的眼神和求助的渴望,盡最大可能去撫慰他的焦慮和不安。  有些家長擔心自己的奶水量不夠大,也不夠稠密,孩子會吃不飽。其實嬰兒在最初的3~ 4天里,只需要很少的營養,而且小傢伙在出生之前,就已經把這部分營養儲備充足了。因此出生後,餓上2~3天沒有問題,只要有水就成了,嬰兒對低血糖的耐受能力是很強的。  要想將牛奶戒掉,就只有讓孩子使勁吃母乳了。吃兩口孩子會拒絕,會哭,等著牛奶的到來,此時媽媽要狠一狠心,堅持不喂牛奶。一次吃不多?沒有關係,那就多吃幾次吧。只要家長堅持,孩子很快又會適應母乳的。這樣做,既能加強孩子的免疫力,讓他得到均衡的營養,又能增進親子關係,花費氣力是值得的。

"嬰幼兒游泳"的益處

嬰幼兒"游泳"不僅能促進寶寶的健康成長,更能增加家人與寶寶的親情交流,可以說嬰幼兒"游泳"具有積極的意義和非常的價值。如今,在美國等發達國家,嬰幼兒"游泳"的概念已被廣泛接受和應用,並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嬰幼兒期是人一生中生長最重要、發育最迅速的時期,妙用這一黃金時期因地制宜的開展游泳活動,對身心的發育大有好處。  嬰幼兒"游泳"的動作是在大腦的支配下完成的,這種有保護設備的"游泳"是通過水對嬰幼兒皮膚的衝擊、壓力而形成的一種特定條件下的皮膚按摩與撫觸,這種全身性的運動可以提高大腦的功能,促進大腦對外界環境的反應能力,應激能力和智力發育。前蘇聯醫學專家研究發現,會游泳或進行過"游泳"(有保護設備)鍛煉的嬰幼兒,聰慧好學、勇於進取,作起事來思路敏銳,腦子反應快,比同齡不"游泳"者智商、情商均高。 "游泳"時,身體在水中是水平狀態,四肢關節和脊柱在運動中不會受到來自地面的反作用力的直接衝擊。這樣不僅不易受傷,而且有利於骨骼系統的靈活性和柔韌性,更好地促進骨骼發育生長,糾正不良習慣和姿勢。  "游泳"時,由於水的浮力作用,減弱了重力對血管循環的影響,為心臟的工作提供了有利條件;而水波、水壓力對皮膚的拍擊,又能對外周血管起到按摩作用。因此,通過游泳可以使心臟得到更好的鍛煉。經測定,經常"游泳"的嬰幼兒的心率一般不參加"游泳"的低6~8次/每分鐘。  "游泳"時,水對胸廓的壓力使得肺活量增加,對胸廓的發育有良好的作用,有人將一般健康狀況,肺活量及胸圍大小相近的兩個嬰幼兒作對比試驗,讓其中一個參加一年的"游泳"鍛煉,另一個不參加。結果是參加"游泳"的嬰幼兒肺活量增大了262毫升,而不來參加"游泳"的只增大了14毫升。水的導熱性比空氣大,人在水中活動比在陸地上活動消耗能量多。為了補償,就要求消化系統增強消化,吸收功能來攝取大量的養分,以滿足需求。這無疑對促進嬰幼兒生長發育有益。  經常參加"游泳"的嬰幼兒,由於從小就在水中的環境中活動和鍛煉,因此極少傷風感冒。日本兒童游泳科研工作者的研究證實,不游泳的嬰幼兒比起游泳的嬰幼兒發病率高3~4倍。本人80年代初既重視嬰幼兒多項目鍛煉,尤其是"撫觸,游泳"的鍛煉在自己女兒身上進行對比。80年代中期出生的二女兒在嬰幼兒時期,在充足的"撫觸,游泳"(當時的操作尚不規範,但始終是堅持的一項"工作"。)的條件環境中生長發育,其智商,尤其是情商明顯高於70年代出生至今尚不會游泳的大女兒,很少有病。除"撫觸,游泳"外,兩個孩子的其他生活條件均一樣。  加強游泳鍛煉的科學性,是嬰幼兒早期"游泳"的一個重要原則。嬰幼兒"游泳"訓練的步驟可分為四個階段:第一階段,嬰兒出生1~2周就可以接受浴缸"游泳",是新生兒在"游泳"實踐中持續先天性水中生活的條件;第二階段,2~3個月的嬰兒可以在水中作滑行練習,增加滑行距離;第三階段,3~6個月可以初步學一種確定的"游泳"姿勢;第四階段,6個月~1歲嬰幼兒在前階段學會水中屏息的基本訓練,再進行全面的"游泳"訓練。  嬰幼兒"游泳"鍛煉的益處甚多,但一定要注意安全和衛生。首先,"游泳"前要作健康檢查,了解孩子的身體情況是否可以在水中鍛煉,其次,嬰幼兒"游泳"時父母應在場或專職訓練人員在場,這既是安全保護,又增加孩子興趣及信心。同時,"游泳"的各種練習要讓孩子感到興趣索然、歡樂愉快,切忌急於成功、勉強而為,一項練習的時間不宜太長,要量力而行。孩子入水前,要幫助孩子做些肢體活動,讓孩子戲水、慢慢轉入"游泳",不要一下子把孩子放入水中。泳畢要迅速用大毛巾裹住孩子的身體並擦乾水跡,穿上衣服,以免著涼。此外,必須注意適當的營養補充,除蛋白質、脂肪、糖的充足供應外,還應補充維生素的食物和藥品。  總之,嬰幼兒"游泳"可以促進小兒生長發育、促進食物消化吸收,減弱應激反應,提高小兒抗病能力,促進疾病兒童的健康,促進小兒正常睡眠節律的建立,減少不良睡眠習慣的形成,減少哭鬧,促進親子情感交流。嬰幼兒"游泳"不僅僅是皮膚與水的接觸,而是視覺、聽覺、觸覺、動覺、平衡覺的綜合信息傳遞,嬰幼兒"游泳"利於孩子早期的智力發育,即對外界儘快做出應答十分有利,如爬行早,反應早等,尤其是情商的發育和提高,人的成功與否,20%取決於智商(IQ)、80%取決於情商(EQ)。EQ高的人有積極的人生觀,成功的機率大大提高。該項目的科學立項和"游泳"項圈的研製及專利申請均在進行之中。促進孩子自身素質的提高、心理平衡的發育,嬰幼兒"游泳"是嬰幼兒本身的需要,是維持親情的最好方式之一,是一項新的健康保健措施,是具有科學性,新穎性、實用性和可行性、是一項值得推廣的保健與健康活動。

不要這樣抱孩子

1.彆強行搖動和高拋孩子。抱孩子,孩子感到高興,大人也感到暢快,於是有些父母很願在抱孩子時和孩子瘋,不是強烈地搖晃孩子,就是將孩子高高拋起,逗得孩子咯咯大笑。但是,這樣做是十分解除的,有時甚至會引發孩子腦部疾病。  2.最好避免在睡前、飯後這段時間裡抱孩子。抱著孩子,哼著小曲,哄孩子入睡,這樣的方法並不好。因為這會增加入睡的難度,不抱不睡,不哄不睡,久而久之,大人孩子都會感到很苦。還是想法養成孩子按時自己躺下睡覺的好習慣為好。飯後,孩子當有一點輕鬆的活動,這時也不要抱著他。  3.如果是由保姆看護孩子,也應教她一點育兒知識,千萬不能認為孩子還小,不會說話,不知饑飽,就把孩子放在一邊,自己忙活計或看電視,認為孩子只要不磕著碰著,就算盡到責任。要知道觸覺的培養是不分親疏的。

「袋鼠養育」有利幼兒成長

曾有專家提出,經常用嬰兒背帶把寶寶「掛」在媽媽的胸口,使得媽媽和寶寶就像袋鼠一樣親密接觸,能增加母嬰交流,讓寶寶獲得更多的心理安撫,成長得更快更好。這一理論的來源最早是在一項早產兒研究中發現的。  在西方發達國家,醫學界近來推薦一種輔助早產兒成長的手法,就是像袋鼠媽媽把小袋鼠放在胸前的養育袋那樣,人類媽媽也把早產兒緊緊地貼在自己身上,肌膚相親,外邊裹上抱帶或者被子,讓媽媽的體溫和溫暖的衣物給寶寶保暖,防止早產兒容易出現的身體熱量流失。  國際和平婦嬰保健院兒保專家陳大寧分析,目前國內一般都將早產兒放在暖箱內,等到早產兒達到正常嬰兒體征時,才從暖箱中取出。但早產兒即使達到正常體征,今後健康狀況也常弱於正常嬰兒。而媽媽們待到早產兒生命體征完好後,在日常生活的外出中、休閑時,可以使用背帶將寶寶背在胸前,貼近媽媽的心臟,經常和寶寶像袋鼠一樣地親近,讓寶寶更有安全感,以增強抵抗力。  專家認為,其實,對一個健康的寶寶而言,經常這樣「袋鼠養育」的孩子由於心理安撫充足,明顯比其他孩子哭泣少,而哭泣浪費氧氣和能量,哭的少的寶寶長的就快。同時,和孩子大量的親密接觸也能夠增強媽媽的自信心,寶寶和媽媽乳房的近距離接觸也能提高媽媽乳汁分泌量、刺激寶寶頻繁哺乳,母子雙方都獲益無窮。  專家也提醒,一般而言,母親使用背帶袋鼠養育寶寶,至少需要等到寶寶3個月後、能夠學會豎頭、最好學會坐姿。在使用過程中,也需要注意使用時間的長短、背帶的鬆緊,避免寶寶的四肢發育受阻。另外,和媽媽接觸的親密程度也需要掌握分寸,以防過於親密而使寶寶呼吸困難,甚至發生窒息等意外事故。

影響新生兒活動的主要因素

新生兒的這些活動(伸出和縮回上下肢)或許是向父母學習的一種自然本能,是新生兒邀請成人遊戲的一種表達。  不同文化教養、傳統習慣和種族等因素會影響新生兒的活動。如我國傳統的襁褓,在我國國情下是一種很好的保溫措施,但卻限制了新生兒的四肢活動。在襁褓內新生兒顯得安靜且活動少。如果像西方國家一樣,不用襁褓,新生兒就顯得活躍。活動增多能促進呼吸和身體活動的鍛煉,有利於發育。  我們的研究表明,在新生兒早期,以手到口(吃手)為例,美國新生兒較我國的吃手的能力要強些,有人推測這也許是西方新生兒不用襁褓的緣故。  不僅不同的文化教育影響嬰兒,而且種族的不同似乎在出生時也表現了出來。  有人對黑人、高加索人及東方人三個種族的新生兒觀察表明,東方新生兒的肌肉強度和張力均小於其他兩組,且出生時活動也較少。相反,黑人新生兒的肌肉強度和張力最好,高加索新生兒介於黑人和東方人之間,但三組新生兒在成長過程中發展的能力都是相同的。  如果改變傳統的襁褓方法,我們推測,很可能我國新生兒的發育還會改善,甚至優於其他兩組。

重視新生兒心理保健

現代醫學證明,新生兒有令人驚奇的行為能力,並有神秘多變的心靈世界。有專家研究證實從新生兒起通過視、聽、觸覺給寶寶以親情的愛撫,有培養孩子良好情緒的作用,可促進心理健康發育。新生兒的媽媽們應該怎麼做呢?  1、多與寶寶對視:眼睛是心靈的窗戶,寶寶大腦有上千億的神經細胞渴望著從「窗戶」進入信息。你可以發現,他們最喜歡看媽媽的臉。有資料表明,被母親多加關注的孩子安靜、易笑,這為形成好的性格打下了基礎。  2、多與寶寶說話:小寶寶的耳朵是他的第二個心靈的窗戶。當小寶寶醒來時,媽媽可在寶寶的耳邊輕輕呼喚寶寶的名字,並溫柔地與其說話,如「寶寶餓了嗎?媽媽給寶寶餵奶奶」;「寶寶尿尿了,媽媽給寶寶換尿布」……等等,寶寶聽到媽媽柔和的聲音,會把頭轉向媽媽,臉上露出舒暢和安慰的神態,這就是寶寶對媽媽聲音的回報。經常聽到媽媽親切的聲音使寶寶感到安全、寧靜,亦為日後良好的心境打下基礎。   3、多給寶寶溫柔的撫摩:小寶寶的皮膚是他第三個心靈的窗戶。皮膚是最大的體表感覺器官,是大腦的外感受器。溫柔的撫摸會使關愛的暖流通過爸爸媽媽的手默默地傳遞到孩子的身體、大腦和心裡。這種撫摸能滋養寶寶的皮膚,並可在大腦中產生安全、甜蜜的信息刺激,對寶寶智力及健康的心理發育起催化作用。在平時,你可以發現,常被媽媽撫摸及擁抱的孩子,性格溫和,安靜、聽話。

0-1歲寶寶的適齡玩具

根據孩子的發育特點,此階段主要為寶寶,提供一些促進知覺和動作發展的玩具。  1.成長必備玩具  0--2月臉譜、嘩鈴棒、彩環或綵球  2--4月懸掛的塑料玩具、吊拿玩具  4--6月能捏響的軟塑玩具,鏡子,小積木  6--8月指撥玩具,吸盤小人或動物  8--12月有圖大積木、各種形象的動物、圖片、圖書、大蜡筆  2.參考玩具  0--2月八音盒、音樂旋轉、拉響玩具  2--4月不倒翁、吸盤玩具  4--6月發條啟動的小動物、小汽車  6--8月敲響玩具、軟硬球  8--12月小套桶、滾筒、小推車、拖拉玩具

正常嬰兒動作、語言及行為的發育初生 全身無規律性的動作能哭鬧 手心接觸木棍時因反射作用而緊握  2月 直立位時能抬頭 能微笑,發出和諧的喉音隨移動的人而注視  4月 扶著髖部時能坐 大聲發笑,咿咿作語用兩手撲抓掛於胸前上方的玩具,有時能抓住一會;能檢視自己的小手  6月 會翻身,會坐,扶著孩子雙臂時可以站直能喃喃地發出單調的音節 能拿起面前或床上放的玩具;知道人面的生熟  8月 能爬,獨坐及扶著欄杆站立,能發出「媽媽」、「爸爸」等複音,並能重複大人所發出的簡單音節能玩弄成套杯匙能注意觀察大人的行動  周歲 能自己站立,扶著一隻手可以走能用簡單的詞表達自己的意思,如以「汪汪」代表狗能將玩具從紙包中取出,開始自己拿奶瓶、杯、匙,對人能表達愛憎的情感

嬰幼兒早期教育的重要性

從孩子出生到3歲時智力發展最為迅速的時期,是人類許多能力發展的關鍵期,其中獨立意識發展,人類永久性記憶能力發展等關鍵期是最需要注意的,教育家認為,早期教育只有遵循嬰幼兒的心理發育和生理髮育特點,從智育和德育兩個方面入手,針對嬰幼兒在各個關鍵期的不同特點,才能獲得預期的效果。

上班族哺喂母乳之方法

 母乳是大自然中唯一針對嬰兒設計的食物  吃母乳的嬰兒較健康、聰明,聰明的媽媽應該哺喂母乳  哺喂母乳原則:  職業婦女在坐月子期間哺喂母乳的方法與一般婦女無異。回到工作崗位後,必須把嬰兒托給別人時,只要事先將母乳擠出收集並冷藏或冷凍,交由家人或褓姆回溫喂寶寶,返家再繼續親自哺喂母乳。  哺喂母乳的方法:  ◎您可在上班之前或是前一天晚上先擠好乳汁保存,當您上班時交給褓姆喂寶寶吃,也可以在上班休息時間擠奶,放在冰箱或是自備的冰桶內,帶回家讓寶寶第二天吃。  ◎擠出的乳汁要置放於涼爽處,您工作的地方如果沒有冰箱,可用保溫瓶或保溫箱,如您用保溫瓶,可一早就裝進冰塊,讓瓶子冰冷,然後倒出冰塊,裝進乳汁,如用保溫箱可裝些冰塊在底下,然後把裝好乳汁的容器放上面,這樣冷藏直到回家。   母乳儲存時間:  ◎奶水置於室溫,初乳可存放12~24小時,成熟奶可存放6~10小時。  ◎奶水置於冷藏室內,成熟奶至多5天。  ◎奶水置於冰箱,如冰凍層與冷藏室同門,可存放2周。冰凍層與冷藏室不同門,可存放3~4個月。獨立之冷凍室,恆溫零度,可存放6~12個月。  ◎在冷凍室解凍但未加熱之奶水,放於室溫4小時內可使用,放於冷藏室24小時內仍可使用,不可再冰凍。  ◎以溫水加熱之解凍奶放於冷藏室4小時內仍可使用,不可再冰凍。  ◎將擠出之乳汁直接放入有蓋的清潔玻璃瓶或塑料瓶或母乳袋中,密封好,並預留一些空間以便乳汁冷凍後膨漲,擠一次奶用一個容器為原則,在容器外貼上擠奶日期和時間。  ◎母奶經過冰凍便分層而不均勻,需輕輕搖勻,假如母奶是一小量裝的,可混在一起,放於流動的溫水裡,使其達到適溫,再用奶瓶或湯匙或杯子喂寶寶,不要放在火爐或微波爐上直接加熱,以免過熱把養分破壞,只要溫好寶寶要吃的量,不夠再添加。  ◎擠奶的次數要看您離開寶寶時間多久而定,通常最好不要超過四小時,如果您的寶寶剛出生不久且吃的較頻繁,那麼擠奶的次數就要更多,才不會有漲奶的痛苦或漏奶的現象,如果乳汁在不適當的時候流出來,而無法擠奶,可以彎曲手臂,用手臂稍微用力壓住乳頭一至二分鐘即可止住,但這種方法不能常用。  ◎不要因為母奶在開始擠時比較少而灰心,熟練就可擠出足夠的母乳量,每一次擠的量不一定是一樣的,有些媽媽在餵奶以後,還可再擠30 ~ 60cc的奶汁出來,因餵奶以後,乳腺通了,乳汁較易流出來。  ◎母奶雖然比其它的奶較不易長細菌,但仍應使用清潔的奶瓶、奶嘴、杯子、湯匙。  ◎教導褓姆哺喂母乳的重要性及冰過或冷凍奶的使用方法,使能配合。

怎麼幫新生兒選擇玩具

玩具是小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東西,對孩子的身心發展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它能促進孩子感知覺、語言、動作技能和技巧的發展。培養孩子的觀察力、注意力、想像力和思維能力,開闊孩子的視野,激發孩子的歡樂情緒,培養兒童良好的品德。 選擇玩具並不是越高檔越精緻越好,而要根據孩子的年齡特點選擇玩具。小兒各個年齡有其不同的生理心理特點,對玩具需要也不同,對這個年齡的小兒準備的玩具主要是為了促進視聽覺的發育,因此可選擇一些外形優美、色彩鮮艷的玩具,以便能引起孩子的興趣和注意。新生兒喜歡看紅顏色,喜歡看人的臉,容易注視圖形複雜的區域、曲線和同心圓式的圖案。新生兒不僅能聽到聲音,而且對聲音頻率很敏感,喜歡聽和諧的音樂,並表示愉快。可給新生兒準備一個直徑為15厘米的紅色絨線球、印有黑白臉譜、黑白的條紋及同心圓圖形的硬紙卡片,彩色氣球、小搖鈴、能發出悅耳聲音的音樂盒、彩色旋轉玩具等。

嬰兒為什麼不宜食蜂蜜?

蜂蜜,不但甜美可口,而且含有豐富的維生素、葡萄糖、果糖、多種有機酸和有益人體健康的微量元素,是一種營養豐富的滋補品。因此,不少家長喜歡把蜂蜜加在溫開水中給嬰兒飲用,為孩子增加營養並使其大便通暢。但是,蜂蜜可能存在著肉毒桿菌芽胞,嬰兒食用後易引起食物中毒,家長在給小嬰兒食用蜂蜜時,不能忽視這一點。  蜂蜜在釀造、運輸與儲存過程中,常受到肉毒桿菌的污染。而肉毒桿菌的芽胞適應能力很強,它在100℃的高溫下仍然可以存活。嬰兒的抗病能力差,易使食入的肉毒桿菌在腸道中繁殖,併產生毒素,而肝臟的解毒功能又差,因而引起肉毒桿菌性食物中毒。成人抵抗力強,食用蜂蜜後肉毒桿菌芽胞不會在體內繁殖發育成肉毒桿菌和產生肉毒毒素,因此不會發病。飲用蜂蜜中毒的嬰兒可出現遲緩性癱瘓、哭聲微弱、吸奶無力、呼吸困難。因此為了嬰兒的健康,不要用蜂蜜來喂嬰兒(一歲以內的小兒),以免引起不良反應。  新生兒陰道出血怎麼辦  新生兒出生5天左右,一些女嬰的家長發現寶寶的陰道會排出少量紅色和白色的分泌物,這就是假月經。在懷孕期,母體雌激素進入胎兒體內,引起陰道上皮和子宮內膜的增生。等到出生後,母體雌激素的影響突然中斷,增生的陰道上皮和子宮內膜就會脫落。於是分泌出白色粘液,即白帶。一些女嬰的陰道還會流出血性分泌物,這就是假月經。  假月經是生理性陰道出血,屬於正常現象。發生這種情況後,一般會持續一到兩天,父母不必著急,只要保持外陰的清潔衛生就可以,不需要作特殊治療。

感謝您的閱讀和分享!祝您身體健康!生活美滿!祝寶寶聰明可愛,快樂成長!歡迎關注「媽咪育嬰課堂」主頁,如有問題諮詢QQ2386909631

關愛媽咪寶貝健康知識,了解最新母嬰資訊,讓您的寶寶快樂成長,媽咪育嬰課堂滿足了年輕媽媽和准媽媽們利用碎片化時間獲取育兒知識的需求,包括懷孕、生產、育兒、親子、早教、營養、輔食等方面的知識。

推薦閱讀:

色彩與服裝的一些常識(MM篇)
鼻祖至耳孫內容(修譜常識24)
清明節,這些禁忌與常識,你應該知道!
致父親│連常識也沒了,你整天用手機讀那麼多知識幹嘛?
嬰兒長牙前的癥狀有哪些 父母必知的常識

TAG:育嬰 | 常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