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要殺韓信,張良為什麼見死不救?
漢朝建立之初,劉邦已快六十歲,而太子劉盈還不到十歲。為了江山社稷,劉邦向七個異姓王下手了。令人疑惑的是,韓信與張良同為「漢初三傑」,劉邦要殺韓信時,張良為什麼沒有阻止?
韓信
一、韓信這些年的所作所為
1.韓信攻下趙國後,建議冊封張耳為趙王,劉邦被迫答應。
2.韓信攻齊國,導致酈食其被殺,這鍋卻由劉邦背。
3.劉邦與項羽對峙最激烈的時刻,韓信自薦為「假齊王」,這就是要挾。
4.劉邦與項羽決戰時,邀請韓信會師,韓信卻遲遲不動,後來劉邦將一塊地劃給齊國,韓信才出動兵馬。
5.韓信曾對陳豨說:如果陛下親自圍剿你,你可以起兵,我在京城作內應。
韓信
總結:以上可以看出,韓信既沒政治覺悟,也沒自知之明,而且他還盲目自大。自始至終,劉邦就沒有相信過韓信,數次奪走他的兵權。
劉邦
二、張良立國後的所作所為
1.劉邦大賞群臣時,張良推辭三萬戶食邑,只要留侯之位。
2.出計「冊封雍齒以安眾心」,獻策「定都關中」。
3.因體弱多病,學習道術,不食五穀,閉門一年多。
4.拗不過呂后,獻計「請商山四皓」,保劉盈太子之位。
張良
總結:以上可以看出,漢朝建立後,張良露面的次數很少,這是他有意識地淡出政治圈,就是俗話說的「功成身退」。
韓信
由此可推斷,韓信和張良雖然同為「漢初三傑」,功高蓋主,但是兩人的性格迥異。漢朝建立後,張良有所感覺,開始逐漸退出政治圈。而韓信卻沒有這種覺悟。
此時的劉邦年事已高,韓信卻正值壯年,對他下手也屬正常,劉邦這個心思,張良可能早就知道,自然不會伸出援手。
參考文獻:《史記·淮陰侯列傳》、《史記·留侯世家》
推薦閱讀:
※中國第一謀聖——張良
※龐林森讀史記?張良之楚漢相爭
※韓信與張良截然不同的人生結局對我們做人的啟示
※張良妙計平眾怒
※為什麼劉邦尊稱張良為「子房」,對韓信、蕭何卻直呼其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