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載]戰巡的弟弟的故事:「噓噓」巡洋艦傳奇

[轉載]戰巡的弟弟的故事:「噓噓」巡洋艦傳奇 只看樓主

  • 1樓達契亞
  • 收藏2012-5-9 09:21:58
  • 作者:寶劍橡葉騎士 如果有什麼人高聲說了一些不便讓別人聽到的悄悄話,我們往往會用食指抵住嘴,「噓噓」一下,讓對方輕聲點,而在英語中相當於我們「噓噓」聲的,便是「hush-hush」這個單詞。而軍艦的建造,不管在什麼國家都是屬於機密範疇,本來就是不會輕易公開的。當然,秘密也有其等級,像一些輔助艦艇,雖然也不是沒有秘密,但是不會如何嚴格,然而像戰列艦、巡洋艦這些主要作戰艦艇,那保密程度可就非同一般了。英國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甚至出現過這麼一種奇特的巡洋艦,一直到戰爭結束,前面往往被加上「hush-hush」這個字眼,稱其為「噓噓巡洋艦(Hush-hush cruiser)」。也就是說一旦大聲講出來了,便會被人家用「噓噓」聲打斷的絕密巡洋艦,這種艦艇幾乎是完全不為外人所知地被設計、建造並投入現役,而敵方的德國直到被這種軍艦發射的炮彈擊中,將其搜集的彈片仔細分析調查後才推測出了她們的存在,可見這種遮在面紗後面的軍艦保密工作是多麼的成功。不過,她們到底有哪些秘密,非得讓英國人如此悉心「呵護」不可呢?我們不妨來撩起那一層面紗,看個究竟吧。 這種「噓噓巡洋艦」的英國海軍的正式稱呼是Large Light Cruiser(大型輕巡洋艦),計劃排水量是17500噸,比起與她們幾乎同時設計建造的戰列巡洋艦「卻敵(Repulse)」級26500噸的排水量雖然要少的多,但是其長度只比「卻敵」少了不到三米,幾乎相差無幾。然而,其寬度竟然也比同級軍艦少三米!這種苗條也就是造成這一萬噸排水量之差的主要原因之一吧,由此所造成的必然結果便是長寬比向有利於航速的方向增加。長寬比說明了艦艇設計水線的瘦長度,它與艦身長度的變化規律大致有下面這些: (1)增大長寬比對減小艦艇的剩餘阻力有利並能改善艦艇的航向穩定性; (2)增大長寬比使船體結構承受的彎矩增加從而導致船體結構重量增加; (3)如果增大長寬比是通過減小寬度來實現的話,則會導致艦艇穩性減小; (4)增大長寬比對艦艇迴轉性也是不利的; (5)增大長寬比還會導致側投影面積增加對抗風性不利,並增大了受敵武器攻擊時的命中概率。 總之,增大長寬比對快速性有利但對其它很多性能會帶了很多負面的影響。另一個主要的特徵,就是設計時,如此大型的軍艦,其吃水僅僅只有7米左右,而「卻敵」級則深達9.2米!吃水異常淺加上艦型的異常瘦長,更有甚者,在這幾乎沒有裝甲的艦體上,前後還要安裝沉重的炮塔,不言而喻,這一切都極大地增加了設計的難度,因為這樣的艦型即使在很小的波浪下也會承受很大的扭矩力。通過慎重的計算,英國的造船家們終於完成了初步的設計,1915年3月28日,首艦「勇敢(Courageous)」號於阿姆斯特朗埃爾斯威克(Armstrong,Elswick)船廠艦動工,她是該廠的第895號;不久以後的5月1日,二號艦「光榮(Glorious)」在貝爾法斯特的哈蘭和沃爾夫(Haland & Wolff)船廠,作為第482號艦鋪下了龍骨;經過若干設計變化,三號艦「暴怒(Furious)」號,阿姆斯特朗工廠的第896號艦,緊接著在6月8日也開始了建造。 為什麼英國人稱其為大型輕巡洋艦呢?理由說穿了也十分簡單,首先,本艦事實上就是處於輕巡洋艦發展的延長線上的,雖然搭載著最大口徑的主炮,雖然擁有最高的航速,但是設計思路基本上沒有跳出輕巡洋艦的範疇,從她們的性能也好,其防禦力也好,也都是和其他輕巡洋艦處於同一等級的。當時的輕巡洋艦和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後的輕巡洋艦不同,戰後為了對海軍的發展進行限制,在條約當中明確地對於各類軍艦的噸位、武裝等作了限制,而第一次世界大戰時期則並沒有這樣嚴格的劃分,因此即便是擁有近兩萬噸的排水量,擁有最大口徑的大炮,而由於只擁有輕巡洋艦級的裝甲配置以及主機,稱其為輕巡洋艦也無可非議。 這裡我們首先不得不問,到底英國海軍海軍為了什麼要建造這樣怪異的軍艦?要說這種神秘的軍艦,便應該提起英國當時再次出馬就任的第一海務大臣海軍元帥約翰·阿巴斯諾特·費舍爾爵士,他可謂對近代海軍作出最大貢獻,同時也遭到極大非議的人物,不過有一點可以肯定,論及近代海軍便不得不提到這位「費老爹」。

  • 2樓達契亞
  • 2012-5-9 09:22:48
  • 當然,客觀環境也是離不開的,我這裡當然指的是那場世界大戰,四年哪!四年,可怕。而正是那以血洗血的廝殺,卻成了這種「噓噓巡洋艦」得以完成發育的蛹囊。 1914年6月28日,薩拉熱窩的的幾聲槍響,把人們從溫馨的美夢中拖入了血腥的荒野。戰爭,在當時人的們心目中,依然是一首浪漫詩,人們期待著自己穿著威風凜凜的軍服,去戰場建立前人未竟的偉業,以贏得榮譽,功勛,威望,地位,金錢和愛情。在八月的炮聲中,德國軍人便是抱著這樣的心情,佩著姑娘們贈送的鮮花,開步向比利時進擊的。然而,剛過了一個月,他們的勢頭便在馬恩河會戰中被阻遏,接踵而來的,便是曠日持久的膠著狀態,士兵們這才明白,戰爭不再是意味著榮譽,功勛,威望,地位,金錢和愛情,而是無休無止的塹壕,電網,炮火,彈雨,毒氣和死亡,威風凜凜的軍服上滲滿了泥漿血跡,建立什麼偉業早已經無關緊要,他們關心的是還能否活到第二天,看到那初升的曙光。這種地獄般的消耗戰不出3個月,德國的兵員損失,包括斃、傷、俘,高達677,000人,法國則更達854,000人,即使英國人,也有85,000人的傷亡!更可怕的是,消耗還在無情地繼續著,繼續著。 為了打破僵局,費舍爾勛爵便在10月重新提出了賭注極高的波羅的海的強襲計劃。這項強襲計劃早在他1909年去職以前就已經想定,具體內容是這樣的:由於德國的大洋艦隊在北海與英國大艦隊對峙,在波羅的海只留下一些為數不多的老式艦艇,如果全力投入經過苦心經營,已經開始在日俄戰爭的噩夢後復甦的俄國波羅的海艦隊,再輔之以強有力的特設英國分艦隊,一舉將大量的俄國精銳部隊在波默恩地區強行登陸。該地只距柏林82英里之遙,稱其為咽喉之地也不過言,倘若在此地插上一把尖刀,便不怕德國人不動搖,大有一錘定音的韻味。 退一步說,此舉即便不能按計劃一舉結束戰爭,但無論如何,西線的壓力將會被大大減輕,趁德國被這場突襲沖亂了陣腳之際,法軍以及在西線的英國遠征軍可以挽回頹勢,大舉進攻,飲馬萊茵河畔。再退一步說,萬一登陸部隊受到重創,甚至遭到潰滅,反正登陸部隊也不是英軍而是俄軍,反正損失的別人,混亂的是敵人,這並不妨害從西線的進擊。 對於海上的對峙,這個作戰計劃實施以後,德國海軍主力必然會經過基爾運河馳援波羅的海的危局,如果這樣,英國大艦隊可以全力殺出斯卡帕灣以及羅賽斯,一舉將德國主力艦隊封殺在波羅的海內,同時一掃北海殘存的劣勢敵艦隊,自由航行於北海的各個角落,隨心所欲地對西線的各個海岸實施海上支援,一旦敵軍大艦隊再膽敢出來進行挑戰,勢必將在比以後發生的日德蘭海戰更為不利的態勢下與英軍大艦隊決戰。 費舍爾勛爵於1914年10月重返海軍部再度擔任第一海務大臣以後,立即開始重新對這一項攻勢行動進行探討,為了這次行動的實施,他認為有必要建造一些特殊的艦船。雖然當時英國已經制定了龐大的戰時造艦計劃,然而由於費舍爾對於英國海軍所擁有的絕對威望,他精力充沛地重新調整了艦艇建造計劃。對於計劃運用在波羅的海的艦艇,除了已經開始投入建造的驅逐艦和掃雷艦以外,還加入了淺水重炮艦等其他充滿個性的新型艦種計劃,這些波羅的海艦艇總計就達到了162艘之多。而這些艦種中最為引人矚目的,便是俗稱為「噓噓艦」的三艘軍艦。這三艘軍艦也正是由於其設計的變態、性能的怪異、以及為此施以的那異乎尋常的保密措施,使她們無愧於這個獨特的俗稱。 對於這樣的一種前所未有的嶄新軍艦,費舍爾本人是如何構想的呢?他在1914年末向英國海軍造艦局局長尤斯塔斯·坦尼森-達因科特爵士(SirEustaceTennyson-d"Eyncourt)提出了以下的要求: 為了出沒于波羅的海, 一、吃水在22英尺以內。因為波羅的海本身地形複雜、島嶼眾多、海峽狹隘、水深較淺,在這樣的海域內,本艦也要做到航行自如。同時,本艦也可以儘可能接近海岸,實施近距離火力支援,或者儘可能地對內陸地區實施炮擊。最後,如果遭遇敵方主力艦的阻截,也可以駛入淺海得以擺脫戰鬥。

  • 3樓達契亞
  • 2012-5-9 09:23:36
  • 二、搭載巨炮。而且是要比任何敵艦都要巨大的火炮,同時也應該是英國可以生產的最大級火炮。為此,費舍爾勛爵選中了當時建造中的伊麗莎白女王以及君主級戰列艦使用的15英寸火炮。更有甚者,在第三號艦暴怒號上,還要搭載秘密開發,並準備搭載在未來戰列艦上的18英寸主炮。 三、在達到以上要求的前提下,做到航速比當時大部分巡洋艦更為快速的32節。這樣就能在波羅的海上神出鬼沒,遇到敵方強大的主力艦就能高速脫離,同時遇到劣勢的敵船艦,也可以捕捉消滅。 四、更為重要的是,這樣的特異巡洋艦,必須在一年之內完成!因為這必須趕上他精心策劃的孤注一擲。因此,必須突擊設計建造完成,也成了該艦的一大被遺忘的特點。 不過,隨著時局的推移,戰略的變化以及大戰中各種經驗和教訓,對於正在設計的軍艦而言可以說是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對於這「噓噓巡洋艦」而言,主要是以下的因素對其設計產生了一定的影響,首先從整個戰局而言,由於德軍攻佔了比利時的海岸,並在這裡建造潛艇基地以對英國的海上交通線進行威脅。費舍爾勛爵當初在籌劃波羅的海攻擊計劃之時,也設計規划了一批淺水重炮艦,這些軍艦是一種便於大量生產的廉價淺吃水、重武裝對岸攻擊專用軍艦,但是最大的問題就是航速。這樣,大型輕巡洋艦就可以作為一種「快速淺水重炮艦」迅速投入包括波羅的海、比利時的海岸乃至於達達尼爾海峽。 更重要的影響是戰爭初期的主要海戰,也就是1914年12月的福克蘭海戰中英國獲得的經驗教訓。在科羅內爾海戰中蒙受了挫折以後,正是由於費舍爾勛爵果斷投入了高速有力的戰列巡洋艦,這才得以取得了戰鬥的勝利,戰鬥的結果使得他更確信他所設想的擁有巨炮的快速巡洋艦的有效性以及必要性。因此馬上下令英國海軍將計劃中的兩艘君主(RoyalSovereign)級戰列艦重新設計,各撤去一座15英寸炮塔,增加動力裝置而改建為戰列巡洋艦「卻敵」號和「聲威(Renown)」號。本來他還希望建造更多同型艦,然而由於不管是武裝、裝甲、鋼材、主機都更難以滿足更多這種戰列巡洋艦的建造。經過探討,費舍爾勛爵提出,這種火力相當於主力艦而卻是能夠應急建造的所謂大型輕巡洋艦,完全可以克服當時資材不足地困難。 她們的主炮可以使用被下一代主力艦廣為使用的現成貨,不足的部分也得以優先製造。主機利用的是輕巡洋艦「冠軍(Champion)」號的同型的帕森式減速輪機四台,加上基本不施加裝甲,為了讓這樣的主機艦體達到32節的高速必須將排水量限制在17000-19000噸之間。這樣,就在輕巡洋艦型的艦體上,完成了勛爵的要求,並且根據主管海軍審計的第三海務大臣都鐸(F.C.T.Tudor)海軍少將計算,除了主炮,該艦的費用為118萬英鎊,而與此相比,一艘搭載同樣主炮塔的伊麗莎白女王級戰列艦和卻敵級戰列巡洋艦則都需要高達約三百萬英鎊的巨款。當費舍爾勛爵看到這個結果,僅僅作了這樣的一句批示,那就是「不能再好了!」 如果說孕育這3姐妹的是費舍爾勛爵的話,那麼,其催生者便是造艦局局長尤斯塔斯·坦尼森-達因科特爵士。在他的回憶錄《一個造船家的雜談(AShipbuilder』sYarn)》中,有著這樣的回憶: 第一次世界大戰開始不久,費舍爾元帥接替了海軍上將巴騰堡親王路易斯(PrinceLouisofBattenberg),又一次成為了第一海務大臣,沒有比他更有資格就此重任,因為元帥畢生對於英國海軍作出了不可估量的貢獻。大戰爆發以後的那段重要的時期,即使擔任了英國海軍的最高負責人,必須主管包括戰備、戰術、艦艇的行動和配備,海上交通線的保護等等繁多的任務,元帥依然花費了大量的時間對於艦艇的設計建造進行思考。被元帥喚去是家常便飯,而且總是讓我「立即前來」。我從海軍部收到的來自元帥的信件也總是被他那特有的筆跡,被制定為緊急(URGENT)。被他叫去以後,總是和他商量那些忽然出現在他腦際的新型艦艇計劃。我也常常將我關於艦艇設計和改良的提案對進行他詳細的說明,不管怎麼議論元帥也絲毫不知疲倦,對於我們的草案,他也總是不知滿足,總是不斷地幫助我們繼續挖掘,提出各種改正意見。

  • 4樓達契亞
  • 2012-5-9 09:24:28
  • 這樣的狀態對於我們而言實在是不堪重負,我們造艦局全體同事的工作都緊張異常。不過,被元帥的熱情所感動,雖然他的任期不是很長,但是這期間,可以說無數各具特色的新型以及改良型艦艇被計劃、設計,並且被緊急建造完工。 1914年10月,我又一次和往常一樣。被費舍爾元帥召喚去,我們被要求設計一種淺水重炮艦,只要一定的防護能力,但是要搭載巨大的主炮的奇異軍艦。更加要命的是必須在前所未有的短期間內完成設計,自然我們將其放在最優先設計計劃內,好在航速很低,我們可以使用現成的其他用途主機。 不久以後,我又一次被緊急召去,這次是一種高速輕防禦的戰列巡洋艦,我們立即著手這種「勇敢」、「光榮」以及「暴怒」號的設計。由於這時德國的輕巡洋艦「埃姆登(SMSEmden)」正好在印度洋神出鬼沒,除了元帥的要求,我們還賦予了她們一個新的任務,就是對於敵方破壞海上交通線的輕巡洋艦捕捉殲滅。勇敢級被要求的性能是航速極高,搭載巨型主炮塔兩座以及大量副炮,而且盡量做到淺吃水,以通過淺水的特定海峽。 這些各種新型艦艇的設計在開戰後數月內就紛紛開始,不管我們是不是已經開始著手其基本設計,費舍爾元帥總是已經提出新的設想了!這就是原本計劃作為君主級戰列艦的同型艦而準備建造的主力艦進行根本地改變,這就是以後戰列巡洋艦「卻敵」號和「聲威」號。 在這各種各樣計劃被設計工作中,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勇敢級。我們在設計時首先就如何緊縮吃水方面花費了最大的努力,另一方面就本艦擁有充足的復原力,也同樣讓我們費盡心機。還有,就今後可能進行的改造我們也加以預測,因為我們認為預先對此進行周密考慮對於減小吃水是至關重要的。事實上,根據日德蘭海戰的教訓,我們就對卻敵級以及勇敢級都大大地進行了防禦力強化改裝。 從這一段回憶可以看出,由於費舍爾勛爵急於實施他的波羅的海強襲計劃,所以對於相關艦艇都是提出了非常嚴格的時間要求。當時年輕的海軍大臣溫斯頓·丘吉爾曾經揶揄過費舍爾勛爵:「全國的船廠由他自由支配,連國庫的鑰匙也幾乎聽他調遣」。從這句話中可以品味出費舍爾勛爵在海軍中擁有的巨大權力以及聲望。這也是龐大而奇異的波羅的海作戰計劃艦艇群紛紛得以在藍圖上迅速被描繪出,在船台上被日夜不絕的鉚槍聲中被建造,進而在怦然有聲的香檳酒瓶撞擊下緩緩滑入水中的原動力。就拿這「噓噓巡洋艦」來說,著手設計是在1915年1月下旬,而首艦「勇敢」號在同年3月28日就開工興建,這種速度即使在戰爭時期也令人驚嘆不已!就是在這樣的效率之下,象淺水重炮艦等不少艦艇如期完工,但是這些「大型輕巡洋艦」就沒有這麼幸運了。 由於丘吉爾海軍大臣醉心於他的達達尼爾海峽攻擊作戰,這自然和費舍爾勛爵的波羅的海的強襲計劃相抵觸,這兩位都是精力充沛、自我意識極強,同時也是性情激烈的人物,當然他們之間的衝突難以避免,這也是丘吉爾說出上面這句諷刺話的原因。最後,在1915年,英國終於決定實行丘吉爾的方案,在達達尼爾附近的加利波利登陸,以打擊同盟國的柔軟一角,與俄國呼應迫使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退出戰爭,進而從南方向德國奧匈境內進擊,結束戰爭。作戰中不但動用了龐大的兵力,而且連費舍爾勛爵計劃使用在波羅的海作戰的淺水重炮艦也被大量徵用了,但是作戰遭到了挫折,不但不能突破海峽,可以說連入口也沒有到達。當加利波利的敗報傳來時,費舍爾勛爵的憤然心情爆發了,雖然他反對這場行動,但是作為海軍的最高負責人,他還是在1915年5月15日,辭去了第一海務大臣的職務,並離開了他嘔心瀝血61年之久的海軍,不久丘吉爾也因為作戰失敗而辭去了海軍大臣之職。 一旦費舍爾勛爵離開了海軍,就沒有什麼人這麼執著于波羅的海強襲作戰了,所以,這場作戰使用的艦艇的建造進度大大地下降,自然這裡也包括著這些「大型輕巡洋艦」。原定一年完成的計劃拖拖沓沓,其中前兩艘「勇敢」號和「光榮」號一直到1917年1月才告完工,足足比計劃晚了近一年!

  • 5樓達契亞
  • 2012-5-9 09:25:05
  • 她們的主炮是安裝在前後兩個Mk.I型炮塔的15英寸(381毫米)42倍徑Mk.I型巨炮四門,這些炮塔的入口和揚彈機經過了若干改進。由於福克蘭海戰的巨大影響,所搭載的炮彈分別從最初計劃的各八十發增加到和卻敵級同樣的一百二十發。這種巨大的炮塔可謂英國當時標準的炮塔,自從在高速戰列艦伊麗莎白女王級上首次搭載以後,不論是君主級戰列艦還是卻敵級戰列巡洋艦等等,都是清一色地搭載這型炮塔,可見其優秀的性能以及通用性和可靠性。然而,僅僅搭載主炮四門,很顯然一次齊射只能射出四發炮彈,由於每次齊射的炮彈散布都是調整下一次齊射的重要依據,一次齊射的炮彈越多,就越是容易測算。對運動著的敵艦進行遠距離射擊的話,她們就力不從心了,這一點就連費舍爾勛爵本人也不否認:「如此主炮齊射的話,射擊效果難以期待」。所以即便是擁有巨大的火炮,她們也難以勝任在大洋上與敵方主力艦交戰的任務。不過,本來她們的主要任務是對地支援,而且,如果用於捕捉殲滅敵方以輕巡洋艦為主的海上襲擊艦,她們可以不必擔心敵艦發射的炮彈擊穿其薄弱的裝甲,放心大膽地逼近射擊,如果用以這個目的,四門主炮還是具有足夠強大威力的。 作為對抗敵方雷擊艦艇的副炮,本艦和卻敵級戰列巡洋艦一樣,吸取了科羅內爾海戰的教訓,廢除了在高速航行下難以使用的側舷炮郭,使用了4英寸(102毫米)45倍徑三聯裝炮塔六座,這種炮塔被設置在受射擊氣浪影響較小的上層建築頂部,可以同時向同一側舷使用十二門炮。而且,比起通常作為副炮的6英寸(152毫米)火炮來射速更快,這對於對抗高速小型的雷擊艦艇而言,優勢是極為顯然的。除此以外,艦上還配備有3英寸(76毫米)高射炮兩門、3磅炮四門以及馬克沁重機槍五挺。原計劃只搭載兩部21英寸(533毫米)水下魚雷發射管,但是建成以後的1917年5月,「光榮」號的艦長米勒上校提議增強其雷擊能力,經批准,兩艦在甲板上又增設了兩聯發射管六部,使她們的魚雷發射管多達十四部!比起強有力的武裝,「勇敢」號和「光榮」號的防禦裝甲幾乎可以忽略,首先,側舷就沒有象樣的裝甲帶,僅僅只是在一英寸(25毫米)的船體外部鋼板上裝上一層兩英寸(51毫米)厚的鋼板而已,這樣的鋼板也只是安裝在前後主炮之間彈藥庫和輪機艙部分的最上部甲板到吃水線以下一點,這樣的防禦配置和4200噸的C級輕巡洋艦基本一致。艦艇的重要部分有若干輕裝甲防護,船體以外也有凸出的防魚雷隔艙,有一定的水下防禦能力。全艦唯一有比較象樣的裝甲之處,只有主炮塔以及司令塔。主炮塔的裝甲與其他主力艦上使用的同型炮塔相差無幾,炮座的裝甲是六到七英寸(178毫米),炮塔前部為十三英寸(330毫米),側部七英寸(178毫米)。司令塔的裝甲雖然有十英寸(254毫米)厚,但是從艦身的主要防護能力來看根本難以稱其為裝甲艦,這也是稱其為大型輕巡洋艦的合理之處吧。 如上所述,本艦的主機利用的是「冠軍」號輕巡洋艦的同型的帕森式減速輪機四台,即該型巡洋艦的兩艘份。每台輪機有兩檔變速齒輪,帶動一根槳軸,每分鐘轉速達到340轉,軸馬力為22500馬力,這樣總功率便達到了九萬馬力!而最早的的戰列巡洋艦「無敵」號(17250噸)的功率才僅僅是41000馬力。鍋爐採用的是十八台「亞羅」式細管型爐,分三個鍋爐艙,每艙各安裝六台。這種鍋爐為重油專用,標準裝載燃油750噸,滿載可達3250噸。分別貯存在側舷以及雙重底之間的燃料艙內。計劃在通常排水量下,達到航速32節。這兩艘軍艦在1916年10到11月開始試航,但是,過於修長苗條的艦體在狂風惡浪下暴露了出了很大的問題。1917年1月「勇敢」號在海況4(浪高2米多)的情況下進行全速試航時,船舷和甲板發生了扭曲,整個船體也遭到了一定程度的損害,這樣,兩艦進行了全面的強化。結果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問題,「勇敢」號的試航中,主機馬力為93730馬力,航速為31.58節;「光榮」號是91165馬力下航速31.6節。而且其滿舵迴旋少於1500碼(1372米),對於這麼一艘苗條的大型艦艇,這個成績是難能可貴的。

  • 6樓達契亞
  • 2012-5-9 09:25:58
  • 不過,雖然經過苦心的設計建造,這種費舍爾勛爵準備用于波羅的海強襲作戰的大型輕巡洋艦終於問世了,但是由於波羅的海的作戰計劃早已被鎖進了保險柜,而且在日德蘭海戰中輕防禦的艦艇損失慘重,更是讓海軍覺得這樣的軍艦難以使用。最後只是讓這兩艘15英寸主炮艦重新組成了在日德蘭海戰中被德軍擊沉了大半而遭解散的第一巡洋艦分艦隊,由「勇敢」號擔任旗艦。 到了這時,德國依然不知道世界上還有這麼一種怪異的軍艦,直到1917年的11月7號的第二次赫耳果蘭灣(HeligolandBight)之戰,這才是「噓噓巡洋艦」揭開神秘面紗的第一戰。 1917年,英軍在北海和大西洋總共布設三萬三千六百六十枚水雷,其中八千五百一十二枚則布設在本國海岸附近和英吉利海峽,還有三千枚布設在德國佔領下的比利時沿岸附近。赫耳果蘭卻是基爾運河的出口,還是通向瀕臨北海的德國大軍港威廉港的要衝,實可謂是德國海軍的咽喉,因此在這赫耳果蘭灣中密布著的水雷就高達二萬二千一百四十八枚!將如此大量水雷武器用於攻勢障礙,便全面加強了對德國沿岸的海上封鎖,雖說還是仍然不能全面減少德軍潛艇的活動,但是卻可以使德國潛艇難以出航到交通線上。為了打破封鎖,德軍的掃雷艦不得不經常清除水雷,為潛艇開闢航道。 這時,英國計劃使用輕快的戰列巡洋艦以及巡洋艦突襲這些掃雷艦艇,有可能的話,還能將德國快速艦隊誘出殲滅。這個作戰的行動代號為「FR」,計劃是這樣的,由於得到了德國將在1917年11月17日的凌晨6:00在北緯55度,東經5度55分的海面附近進行水雷的探測以及清掃行動。因此,準備讓擁有第一巡洋艦艦隊、第一和第六輕巡洋艦艦隊所組成的A艦隊在被稱為匯合點X的北緯55度,東經5度55分的海面和負責火力支援的B艦隊匯合,雙方以349度的航向掃蕩所發現的敵艦艇,然後再到達被稱為匯合點Y的北緯56度,東經5度33分與火力強大的C艦隊再度匯合,誘殲可能前來支援的敵方大型艦艇。不過,作戰區域附近,北方是德國人計劃掃清的英國雷區,而南方卻是德國同樣精心設下的水雷迷魂陣。因此英軍行動這次的航線設定也是非常謹慎。 計劃似乎非常完美,英國艦隊擁有壓倒性的優勢,德軍在此日如期實施大規模掃雷作業,在巡洋艦以及雷擊艦的掩護下,大量的掃雷艦艇正緊張地掃除英軍布下的水雷,為了防止萬一,德國第四戰列艦分艦隊司令,當年因指揮「戈本」號和「布雷斯勞」號兩艦在地中海突破英軍重圍,抵達奧斯曼土耳其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而大名鼎鼎的威廉·祖雄(WilhelmSouchon)海軍中將命令分隊麾下的兩艘戰列艦「皇帝」和「皇后」號在赫耳果蘭島附近待命。 11月17日凌晨天氣非常惡劣,濃霧瀰漫,波濤洶湧。德軍的飛艇不能起飛,水上飛機的偵察飛行也受到了極大的影響。據英軍的記載,在六點一刻「光榮」號的能見度僅僅只有兩英里。六點半,驅逐艦「世仇」號向第一輕巡洋艦艦隊旗艦輕巡洋艦「卡利登」號報告,監聽到了德軍的通信,電波強度是10。七點十七分陽光開始刺破濃霧,坐鎮「勇敢」號的A艦隊司令官納皮爾海軍中將下令艦隊加速,準備隨時攻擊。 七點半左右雙方開始發生接觸,七分鐘以後,「勇敢」號和「加的夫」號率先使用其前主炮開火,其餘各艦也開始加速並緊跟開火,「勇敢」號使用15英寸主炮轟擊德軍的輕巡洋艦,用4英寸副炮射向掃雷部隊。德軍現場的指揮官為第二偵察群司令路德維希·馮·羅伊特海軍少將遭到這次突襲以後,反應也非常迅速,他馬上下令各艦從煙囪、發煙浮標以及發煙器,總而言之利用一切方式施放煙幕,此情此景真宛如日後薩馬海戰中美國驅逐艦掩護護航航空母艦的戰鬥。在幾分鐘內,德艦完全躲入了煙幕之中。但是沒有過多久,英軍發現在煙幕後面猛然升起了一朵蘑菇狀煙雲,那是為掃雷艦艇設標的德國拖網船「哥廷根(Kehdingen)」號被「勇敢」號的15英寸巨彈命中而產生的爆炸。那巨大的炮彈將這艘小船打個稀爛,船員只得棄船逃生,但是英國的炮彈還是不停地命中這艘倒霉的小船,共計中彈達30-35發,但是大多數都是穿透船體落入海中。該艦直到八點五十將近才被後續B艦隊的驅逐艦擊沉。馮·羅伊特一邊發電報告知遭遇了強敵,一方面向命令巡洋艦和雷擊艦掩護掃雷部隊返航,並企盼在英國人將他們收拾乾淨以前,暫且逃入戰列艦的掩護之下。

  • 7樓達契亞
  • 2012-5-9 09:26:45
  • 英國艦艇繼續追擊不斷施放煙幕的德艦,八點二分,B艦隊司令官帕肯漢海軍中將命令其麾下最快的戰列巡洋艦「卻敵」號加速趕上前方的A艦隊,而A艦隊中的兩艘「噓噓巡洋艦」也不斷射擊。但是由於德國輕型艦艇出色的遲滯,他們不斷地用魚雷對窮追的英艦來幾個「驚喜」,另外潛艇以及水上飛機也來進行騷擾,同時也因為海況和霧氣,當然還要加上德軍身處絕地而拚死施放的煙幕,雙方的距離無論如何也難以縮短,而雙方的命中也都微乎其微。英軍偌大的部隊宛如鐵鎚砸一隻跳蚤,再大的力氣也使不上勁。就拿15英寸主炮彈來講,「勇敢」號發射了92發,「光榮」號打了57發,「卻敵」號發射了54發,在追擊的這段時間內,惟有「勇敢」號命中了輕巡洋艦「皮勞」號,「卻敵」號擊中了德國旗艦「柯尼斯堡」號。不過造成的傷害也並不致命,「皮勞」號並未減低速度,而「卻敵」號的炮彈則連續擊穿了「柯尼斯堡」號的三個煙囪,再穿透了上甲板進入煤艙,而引發了一場不大的火災。 九點左右,德國待命中的兩艘戰列艦「皇帝」和「皇后」號出現在水線,英軍以為是德國最強大的巴伐利亞級戰列艦,兩艦的首次齊射非常準確,第一輕巡洋艦艦隊旗艦輕巡洋艦「卡利登」號當即在艉部被一發12英寸炮彈打中,雖然受傷不重,但是由於當時參與窮追的英國艦隊除了中小型艦艇,就是「勇敢」、「光榮」還有「卻敵」號,不用說C艦隊還不見蹤影,就是B艦隊的其他戰列巡洋艦也早就放棄了追擊。這三艦雖然武裝強大,但是日德蘭海戰的慘痛教訓讓英國人知道了薄殼軍艦和德國主力艦死拼將是什麼結果,同時,這時的戰場已經接近了德國恐怖的水雷大陣,因此英軍下令撤退。 這場第二次赫耳果蘭灣海戰就這樣不明不白地落下了帷幕,不過,德國人在這次海戰中卻發現了新的敵手,德國大洋艦隊總司令官賴因哈特·馮·舍爾(ReinhardvonScheer)海軍上將在他的回憶錄《世界大戰中的德國大洋艦隊》一書的有關章節中寫道: 炮彈碎片被我們收集,根據分析調查的結果,我們判定那些炮彈的口徑為38公分。這就證明了英國人已經擁有了一種不為我們所知的,裝備這種口徑大炮的全新巡洋艦。這些艦隻擁有驚人的速度,至少在我方巡洋艦不算確定的觀察中,她們擁有兩個炮塔,一個在前方,一個在後方。從她們甚至會躲避我們輕巡洋艦的炮火這個事實來看,表明其裝甲不會非常強,大概是為了爭取高速而作出的犧牲吧。雖然在實戰中,這種「噓噓巡洋艦」並沒有發揮多麼大的效能,但是卻著著實實地給了德國人一個衝擊,威廉二世甚至還命令本來已經忙得昏天黑地的造艦部門按照他表兄弟,英國國王喬治的大型輕巡洋艦,設計一種快速大型戰鬥艦(SchnellerGrosskampfschiffe)。那些疲乏的設計師還是兢兢業業地將方案提了出來,她們分別就是GK3021和3022計劃,這兩者都是三萬噸級的輕裝甲艦,主炮是四門35公分主炮,3021計劃為6英寸裝甲32節,而3022是4英寸裝甲34節!以後,更有裝備38公分四門的GK3521計劃,裝備42公分四門的GK4021,4521計劃緊隨其後。不過這些藍圖還沒有來得及化為現實,基爾港內的水兵就敲響了德意志第二帝國的喪鐘。   第二次赫耳果蘭灣海戰的雙方艦隊(尚有資料稱其為第三次) 英軍 A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特雷維安·D·M·納皮爾爵士(SirTrevylyanD.M.Napier) 第一巡洋艦分艦隊:勇敢(Courageous,旗艦)、光榮(Glourious) 第一輕巡洋艦分艦隊,司令:海軍准將沃爾特·亨利·柯萬爵士(SirWalterHenryCowan) 卡利登(旗艦,Caledon)、保皇黨人(Royalist)、無常(Inconstant)、加拉蒂亞(Galatea) 第六輕巡洋艦分艦隊,司令:海軍少將愛德溫·辛克萊·亞歷山大-辛克萊爵士(SirEdwynSinclairAlexander-Sinclair) 加的夫(旗艦,Cardiff)、卡呂普索(Calypso)、卡拉多克(Caradoc)、穀神(Ceres) 驅逐艦計劃使用12艘,但實際只有世仇(Vendetta)、瓦倫丁(Valentine)、征服者(Vanquisher)、維米拉(Vimiera)、激烈(Vehement)、雌熊(Ursa,艦長為托維海軍中校)、海膽(Urchin)、仲裁(Umpire)、內里薩(Nerissa)以及梅德韋(Medway)等10艘參戰。

  • 8樓達契亞
  • 2012-5-9 09:27:37
  • B艦隊,司令官:海軍中將威廉·克利斯朵夫·帕肯漢爵士(SirWilliamChristopherPakenham) 副司令官:海軍少將理查德·F·菲利莫爾(Richard.F.Phillimore) 第二戰列巡洋艦分艦隊:雄獅(Lion,旗艦)、大公主(RoyalPrincess)、虎(Tiger)、紐西蘭(NewZealand)、卻敵(Repulse,副旗艦) 輕巡洋艦:冠軍(Champion)和8艘驅逐艦 C艦隊 第一戰列艦分艦隊:司令官:海軍少將威廉·尼柯拉森?(WilliamNicholson) 戰列艦:復仇(Revenge)、皇家橡樹(RoyalOak)、決心(Rosolution)、加拿大(Canada)、本鮑(Benbow)、印度皇帝(EmperorofIndia)以及驅逐艦11艘 德軍 第二偵察群,司令:海軍少將路德維希·馮·羅伊特(LudwigvonReuter) 小型巡洋艦:柯尼斯堡(Koenigsberg,旗艦)、紐倫堡(Nuernberg)、皮勞(Pillau)以及法蘭克福(Frankfurt) 第十二雷擊艦小分隊,指揮官:海軍少校拉斯(Lahs) 雷擊艦:V43、V44、V45、V46以及S50(可能兵力) 第十四雷擊艦小分隊(具體不詳) 以上兩個小分隊共有雷擊艦8艘。 第六掃雷小分隊 第二、六輔助掃雷小分隊、第四破襲分隊(兵力不詳,共約20艘各種掃雷以及輔助艦艇) 第四戰列艦分隊的一部,前敵指揮:皇后號艦長海軍上校格拉斯霍夫(Grasshoff)。 戰列艦:皇帝(Kaiser)、皇后(Kaiserin) 大型巡洋艦:興登堡(Hindenburg)、毛奇(Moltke)隨後趕到。尚若干潛艇的支援。 註:由於德方的資料不多,筆者彙集多方而整理,難免有誤。另外,以上德方艦種的名稱為德軍慣用稱呼,某些資料也有稱大型巡洋艦為戰列巡洋艦,小型巡洋艦為輕巡洋艦還有雷擊艦為驅逐艦的,特此說明。 與「勇敢」和「光榮」號略微不同,三號艦「暴怒」計劃在前後各安裝一座空前的單裝18英寸炮塔,但是在施工過程中,被決定改為航空母艦,因此取消了前主炮的安裝,鋪上了飛行甲板。但是由於該艦的吃水很淺,18英寸火炮在射擊時艦體會強烈動搖,所以不久又重返船廠,又拆除了後主炮。 說到現在,我們大多講了這三姐妹的大姐和二姐,但是最出名的,倒是三妹「暴怒」號。「暴怒」號在1915年6月8日開工以後不久,便被下令加以改造,將原來的雙聯15英寸主炮換成前所未有的18英寸(457毫米)!但由於為了便於與原來的Mk.I炮塔進行互換,新炮塔被設計為單裝。炮塔的製造命令是由海軍部,也可以說是說費舍爾勛爵本人直接對阿姆斯特朗的埃爾斯威克工廠下達的指示,由於越過了海軍軍械局這一級,有人還指控這是非法行為。整個炮塔重達827噸,炮彈重達3320磅(1505公斤),初速是每秒2270英尺(692米),該炮塔最大仰角為30度,這種情況下其射程達到28,900碼(26,430米)。第一門這樣的火炮於1916年9月通過試驗。 除了主炮,「暴怒」號的副炮也首次採用了5.5英寸(140毫米)單裝炮,這種火炮原定裝載在計划出口希臘的巡洋艦上,但是英國取消了該艦的出口,這樣的炮有38門閑置未用,所以這型副炮也在「暴怒」號上有11門被試驗採用。 但是如前所述,費舍爾勛爵去職以後,波羅的海強襲計劃被擱置,對於這樣的試驗性軍艦,便有人質疑,更是由於航空兵力的崛起,有人便看中了她有利於運用飛機的艦身和航速。終於在1917年3月2日,「暴怒」號被下令賦予水上飛機母艦的功能,對具體方案經過激烈討論後決定,「暴怒號」取消了艦艏18英寸主炮塔的安裝(當時尚未安裝),炮塔和彈藥艙的位置留作容納四架雙座水上偵察機和四架戰鬥機的機庫;這個大型機庫有防水門和專用通風、取暖及照明設備。下面的炮彈艙將改成一個炸彈艙和儲存1200加侖汽油(兩加侖一桶)的汽油艙。機庫的頂篷便是228英尺(69.5米)長的飛行甲板,飛行甲板直通艦艏。為了在如此短距離之內便于飛機起飛,飛行甲板的前部向下略略傾斜。 改裝工程沒有花費多久,「暴怒號」便於1917年6月26號服役。除了796名艦員外,「暴怒號」還有在歐內斯特·H·鄧寧少校(ErnestH.Dunning)領導下的海軍航空兵14名軍官和70名士兵,3架肖特184式水上飛機和5架索普威思海豹崽(SopwithPup)式飛機。一個月後,軍艦完成了試航,但猶為重要的是,在該艦上進一步完善了飛機的起降試驗和有關的新技術。8月2日,即使該艦隻是艏部有窄小的飛行甲板,鄧寧少校還是駕駛海豹崽式飛機首次在艦上降落成功。當然試驗過程中也遇到了種種困難,暴露了很多的缺點和問題,最大的問題集中在飛行甲板不夠寬敞,沒有高超的飛行技術和易於操縱的飛機根本無法安全在艦上降落,降落事故接連不斷地發生,即使技藝精湛的鄧寧少校也在8月7日所進行的當天第二次降落試驗中落海殉職。

  • 9樓達契亞
  • 2012-5-9 09:28:20
  • 由於接連不斷的降落失敗,1917年11月,「暴怒」號奉命回廠接受改建。為了趕工期,只是將艦艉的主炮塔撤去,匆匆安裝了284英尺(86.6米)長,70英尺(21.3米)寬的降落用甲板以便於降落,改裝工程在次年3月完工。這次的改裝後,「暴怒號」分成兩段,後半段是降落區,飛行甲板下是一個帶修理車間的機庫,一部把飛機提升到飛行甲板上的升降機。機庫兩舷各有一條10英尺(3米)寬的通道與艦艏起飛甲板相通,飛機由此可以從左舷或者右舷的通道繞過上層建築,被推向前半段,也就是改裝以前就建成了的艦艏起飛區。這種分段式結構不言而喻,運用起來極為不便。   改裝中另一項重大革新是採用了—種原始的阻攔索,它有縱向和橫向兩種,阻攔索用木樁抬起,稍稍高過甲板。降落的飛機則用滑橇代替輪子,滑橇上裝有兩組掛鉤,一組用來掛縱向阻攔索,另一組掛橫向阻攔索。最後一項保護措施,是用一種活動架掛上繩索的跑道阻攔裝置,防止沒有掛住阻攔索的飛機撞到前邊的上層建築。可惜由於軍艦的排煙所造成的氣流讓人難以捉摸,因此從1918年4月開始進行降落試驗起到5月底所進行的13次降落試飛中,只有3次成功,有幾次飛行員還受了傷。有人提議只有拆除煙囪才可以補救,但由於戰爭正處在高潮,容不得這艘唯一的快速航空母艦在船塢耽擱工夫。 結果,從1918年夏季開始,「暴怒」號便作為可以伴隨英國主力艦隊的高速航空母艦執行任務。但是除了極少數技術有自信的飛行員在艦上降落,飛行員們基本都是選擇在附近海面降落。從上面的敘述,可以看出當時航空母艦的技術依然非常稚嫩,「暴怒」號上的各種試驗都是不能說順利,相反是走了不少彎路,甚至可以說是一步一步摸索著前進,但是,「暴怒」為航空母艦的發展提供了不可替代的試驗平台,積累了寶貴的經驗。其建造和發展雖然步履維艱,失敗重重,但是這些磨難卻將「暴怒」號的大名永遠銘刻在了海軍航空史的史冊上。 第一次改裝以後的「暴怒」號,鄧寧少校殉職以後,「暴怒」的後主炮和後桅被拆下,鋪上了著陸用的飛行甲板,著陸以後的飛機,可以通過艦橋兩側的迴廊,推倒艦艏部起飛,這個迴廊的下部有炮台,因此只好隆起。另外為了防止降落失敗的飛機和煙囪相撞,煙囪以後裝有巨大的阻攔網。可想而知,這次改造比較原始,並沒有周密的安排。 自從改裝完成而重新加入艦隊以後,「暴怒」號上共搭載用於偵察的14架索普威思1?炫耀者式(Sopwith1?Strutter)水上飛機,以及8架經過改裝的著名索普威思駱駝式(SopwithCamel)戰鬥機。6月里「暴怒」號和為它護航的輕巡洋艦和驅逐艦遭到了德國水上飛機的攻擊,駱駝式飛機首開記錄,擊落了敵一架水上飛機。不久,「暴怒」號獲准進行在具有歷史性意義的攻擊,也就是第一次從航空母艦對敵方基地實行襲擊。襲擊的目標是位於石勒蘇益格-荷爾斯泰團州特訥(Tondern)的齊柏林式飛艇艇庫。這是一個威脅著英國本土的基地,從這個基地起飛,超大型的齊柏林飛艇就曾經多次地空襲過包括倫敦在內的英倫三島。 根據原計劃F6,攻擊定於1918年6月27日實行,但是由於天氣惡化而被迫推遲到7月17日。這天。「暴怒」號編隊在翌日駛抵丹麥水域。這次的行動代號為F7,指揮官就是去年第二次赫耳果蘭灣海戰中坐鎮「卻敵」號的B艦隊副司令官理查德·F·菲利莫爾海軍少將,擔任掩護的為五艘輕巡洋艦:卡利登(Caledon)、加拉蒂亞(Galatea)、保皇黨人(Royalist)、法厄同(Phaeton)、無常(Inconstant)以及驅逐艦群,在遠海,還有擔任接應的以「復仇(Revenge)」號、「君主(RoyalSovereign)」號、「拉米伊(Ramillies)」號、「皇家橡樹(RoyalOak)」號以及「決心(Resolution)」號五艘新型戰列艦為中心,輔之以四艘巡洋艦和若干驅逐艦的支援艦隊。7月18日3點4分,當距離攻擊目標只有80海里左右的時候,在以十八點五節的速度行駛的母艦上,駱駝式飛機作好了起飛難備,但不巧的是,又一陣雷暴雨襲來,使這次行動再一次被拖延了。所幸艦隊尚未暴露,英國人的企圖也並沒有被德國人知曉。所以經研究後,決定推遲二十四小時再次行動。「暴怒」號編隊暫且駛向遠海,當天夜晚再殺了個回馬槍。19日天氣不錯,在3點13分,第一架駱駝式飛機被推向起飛滑道,首先傑克遜(Jackon)、威廉·迪克遜(WilliamDickson)上尉以及威廉斯(Williams)中尉先行起飛,3點22分,第二批又起飛了隊長斯麥特(B.A.Smart)上尉、瑟恩(Thyne)上尉、道森(Dawson)以及尤萊特(Yeulett)中尉四架,但是其中瑟恩上尉的座機起飛後不久由於引擎故障很快返航迫降,被驅逐艦救起。

  • 10樓達契亞
  • 2012-5-9 09:29:15
  • 剩下六架飛機繼續朝目標:德國海軍飛艇部隊的特訥基地飛去。那裡共有三座大型艇庫。其中最大的代號叫「托斯卡(Toska)」,長達730英尺(222.5米),寬達130英尺(30.5米),高達220英尺(67米)容納著巨大的L54和L60號飛艇;較小的「托比亞斯(Tobias)」和「托尼(Tony)」也均有600英尺(183米)左右長,只能容納系留氣球。 這次攻擊完全是突然襲擊,第一批三架駱駝式於開始下滑攻擊、俯衝投彈,在700英尺(213米)左右的高度將50磅炸彈投向了「托斯卡」艇庫,點燃了兩架齊柏林式飛艇氣囊中數百萬立方英尺的氫氣。對於德國人而言不幸中的大幸是,艇庫開著大門,儘管衝天的煙柱據說高達三百米,燃燒著的巨大火球仍然沒有將艇庫構架徹底焚毀。十分鐘後,第二批駱駝式飛機襲來。炸彈命中了「托比亞斯」機庫,炸毀了氣球,但沒有點著放在附近的一車氫氣瓶。 任務完成以後,這六位飛行員向母艦返航,由於這樣的飛行對於當時的海軍飛行員來說依然很棘手。其中傑克遜、威廉斯和道森就認為燃料不夠,便決定降落在中立國丹麥,他們在一兩天內全部獲釋,輾轉回到了英國;但是另二位還是找到了家,威廉·迪克遜上尉在海上迫降後被「暴力(Violent)」號驅逐艦搭救,他日後高升為英國空軍上將、英國參謀總長!只有斯麥特上尉在六點半成功地返航。但是尤萊特中尉卻失去了消息,他的遺體在28日在丹麥沿岸才被發現。 7時40分,「暴怒號」完成使命後加速到二十節,向本土返航。這場空襲讓英國人嘗到了甜頭,他們的注意力轉向一項更大膽的設想,就是用魚雷襲擊德國人錨泊在港內的公海艦隊,這是二十多年後襲擊塔蘭托和珍珠港的先聲。在這些設想中,計劃使用將近20架索普威思杜鵑(SopwithCuckoo)式飛機。這種飛機在1917年6月試飛樣機,在許多方面看來,這都可以稱為是一架出色的飛機。它有摺疊翼,有一個寬而結實的輪架,能攜帶一條500磅重的18英寸Mk.IX魚雷。杜鵑式這個名稱,就是形象地連想到它有「把蛋下到別人窩裡」的本事。但是由於戰爭結束,這種出色的飛機連同攻擊計劃一同被放棄。但是令人回味的是日本人在1922年卻得到了六架杜鵑MK-B式飛機。 在大戰中,由於戰事緊迫,「暴怒」號上問題重重的的兩段飛行甲板來不及被徹底改造,戰爭結束以後,她才於1922年6月動工被改為全通甲板式航空母艦,僅僅在飛行甲板的右前方加一個小小的升降式艦橋,工事一直延續到1925年8月。而它的兩位姐姐「勇敢」號和「光榮」號在擔任了炮術訓練艦以後,也由於華盛頓條約的束縛,也被迫改為航空母艦。不過,由於長年來的試驗表明,如果煙囪配置在側舷,也不會對氣流造成多少影響,因此這兩艦制定了比「暴怒」號更加完善的改裝計劃,安裝了島型艦橋以及彈射器。這兩艦的改裝工程從1922年開始,到1925年完成改裝。在1931-1932年,「暴怒」號再一次小規模改裝,到了1939年又加裝了一個小型島型艦橋,但是排煙還是採用通過艦體的側面向後部排放的形式。 當第二次世界大戰爆發以後,這些變了樣的「噓噓巡洋艦」們又一次和德國老對手交上了手。但是,開戰不到三個星期,「勇敢」號就遭到了德國潛艇U-29的暗算,被打中兩條魚雷後,在17分鐘傾覆沉沒,518名官兵陣亡,這是英國在二戰中損失的第一艘軍艦。 而「光榮」號更是時運不佳,在1940年6月初,挪威戰役後期,「光榮」為撤退護船隊提供掩護後準備先行返回斯卡帕灣基地。但是歸途中編隊卻於6月4日傍晚遇見了德國海軍「格奈森諾」號和「沙恩霍斯特」號戰列巡洋艦,「希佩爾海軍上將」號重巡洋艦以及四艘驅逐艦。「光榮」號倉猝不及防,來不及起飛飛機,接二連三地被炮彈擊中,雖然其護衛艦艇的殊死抵抗也不能挽救其命運,19時8分「光榮」號終於沉沒。英國編隊共損失1519名,只有41人獲救。 「暴怒」號由於沒有安裝彈射器,而且相對於「勇敢」和「光榮」號,搭載飛機數也少了10架,所以大多從事飛機運載等比較平凡的任務,但是,在1940到1942年之間,她和友艦一道共計向地中海上的要衝馬爾他島輸送了756架各型飛機,其中719架安全到達,這對於堅守這個決定地中海命運的小島作出了極其重大的貢獻。另外在1944年,這艘老態龍鐘的軍艦還參加了「鎢(Tungsten,4月3日)」、「吉祥物(Mascot,7月17日)」以及「賽馬會(Goodwood,8月22日到8月29日)」等多次的行動,空襲躲在挪威峽灣里英國海軍的最後的威脅,號稱北方孤獨女王的德國「提爾皮茨」號戰列艦。1944年9月15日,21架蘭卡斯特式重型轟炸機將12000磅的巨型炸彈將「提爾皮茨」號打得失去了戰鬥力,最終拔除了這根英國海軍背後的芒刺,也許就是因為威脅已經消除,就在同一天,「噓噓巡洋艦」三姐妹中唯一倖存的老將「暴怒」號也終於可以卸甲退出現役了。而後她還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戰剩下的一年裡充當宿舍艦,直到1948年6月才開始被解體,1954年全部拆除完畢,「噓噓巡洋艦」最終成為了歷史。 「噓噓巡洋艦」在海軍發展史中,不能算是成功的艦種,甚至可以說是一種異想下的產物。但是不管是在設計、還是在建造中,無不飽含著向極限挑戰的精神,在短期內完成這種艦艇的設計,本身也堪稱造船史上的奇蹟。日後,隨著海戰樣式的變化,這奇異的三姐妹面對了這個前所未有的變化,也進行了新的挑戰,尤其是「暴怒」號,算是這種挑戰的「尖兵」,面對一次又一次的失敗,她也一次又一次的再起,終於名留史冊,並且為英國海軍默默無聞地奮鬥到了最後。「勇敢」號和「光榮」號雖然中途殞沒,但是這兩艘軍艦在改裝為航空母艦時留下的四個主炮塔也在英國海軍最後的戰列艦「前衛(Vanguard)」號上獲得了重生,費舍爾勛爵倘若有知,應該也會感到欣慰吧。

  • 11樓克勞塞維茨
  • 2012-5-9 18:34:28
  • 引用: 達契亞 發表於 2012-5-9 09:29 剩下六架飛機繼續朝目標:德國海軍飛艇部隊的特訥基地飛去。那裡共有三座大型艇庫。其中最大的代號叫「托斯 ...

    謝謝資料,不過問一句,貌似沙子打光榮那次沒有HIPPER和驅逐艦配合吧——

  • 12樓鐵公爵
  • 2012-5-11 08:51:31
  • 是薩蘇的文章吧

  • 13樓曾經的未來
  • 2012-5-11 11:34:25
  • 引用: 鐵公爵 發表於 2012-5-11 08:51 是薩蘇的文章吧

    你管寶劍橡葉騎士叫薩蘇?

  • 14樓dgpainter
  • 2012-5-11 22:05:01
  • 不錯的文章,謝謝分享。

  • 回復
  • 推薦閱讀:

    賓公傳奇
    聽——傳奇的聲音
    3集紀錄片《白葯傳奇》
    張學良與趙四小姐愛情傳奇 愛就愛他個死去活來
    被眼鏡王蛇咬8次不死 傳奇「斗蛇人」這次終失手

    TAG:故事 | 弟弟 | 轉載 | 傳奇 | 巡洋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