餘映潮語文閱讀教學藝術——教材處理的藝術(一課多篇)

一課多篇,也稱一次多篇、多文聯教,有時也稱比讀、聯讀。簡言之,就是在一次教學過程中教學幾篇課文,或者是在一節課中教學幾篇課文。

一課多篇是一種教學設計的思路,也是一種教材處理的方式。它的設計目的,一是讓教學更好地順應教材,二是進行高效率的閱讀教學。

一課多篇教材處理的實質,是在分析某幾篇課文組合的規律和特點的基礎之上,提出對它們進行教學的最佳角度,為順利地實施教學邁開有指導的第一步。

一課多篇式的教學是被教材「法定」了的教學,從初中語文教材來看,每一冊中都有「短文兩篇」「詩詞五首」之類的編排,表現出一種「微型教學單元」的態勢。就拿初中語文第一冊來講,第一課就是《短文兩篇》(《金黃的大斗笠》《散步》),然後有《〈伊索寓言〉兩則》《短文兩篇》《詩五首》《詩詞五首》等篇目,占第一冊總篇數的16%左右。根據對初中語文教材(試用修訂本)1—5冊的統計,平均每冊課本內都有5課以上的此類課文。從高中語文教材來看,第三冊多次出現「中國現代詩四首」「中國當代詩四首」「外國詩四首」這樣的課文,甚至還有《近體詩八首》《詞七首》之類。所以,對這樣一個「教學群體」,必須進行教材處理、教學方法、教學手段等各個方面的研究。

一次多篇教學對教材的處理,有兩個方面的含義:一是一「課」之內的幾篇課文如何處理,一是如何為單篇課文找到配讀、擴讀的教材內外的材料。前者為「自然式處理」,也稱「近距處理」,後者為「跨越式處理」,也稱「遠距處理」。

所謂自然式處理,就是依據教材的編排,自然而然地進行一次多篇教學。初中語文教材有眾多的《短文兩篇》之類,它們當中不乏硬拼硬湊的組合,但也有一些有著緊密聯繫的組合,這就為自然地處理一次多篇教學提供了良好的機會。

那麼,這些有著緊密內在聯繫的課文組合,其聯繫性表現在哪裡呢?現以初中語文教材為例進行分析:

1、兩篇之間相互吸引。如第二冊的《短文兩篇》(《愛蓮說》《陋室銘》)都是托物言志的名作,有異曲同工之妙,在教學上可謂形影相隨。又如第一冊《詩五首》中的《過故人庄》與《游山西村》,是可以天生配對、組合在一起進行教學的。

2、兩篇互為支撐。如第四冊《韓愈短文兩篇》《西湖遊記二則》,第五冊《孟子二章》等等,都是同一作者之作品,兩篇課文共同表現出作者的思想個性與寫作個性,教學可重在求異,從不同的側面表現作者的寫作特色。

3、一篇為另一篇的復現。如第一冊的《〈伊索寓言〉兩則》就是。又如第四冊《阿西莫夫科普短文兩篇》——《恐龍無處不有》《被壓扁的沙子》及第五冊呂叔湘的《短文兩篇》——《論「基本屬實」》《「偃旗息鼓」和「圓滿結束」》,寫法、思路也差不多,所以重點教學一篇即可。

4、一篇與另一篇組成「台階」。如第二冊第一課《短文兩篇》——《敬畏生命》與《熱愛生命》。從內容講,從結構講,前一篇的難度大於後一篇,兩者之間有明顯的難度差異。所以,應重點教學《敬畏生命》,熱愛生命》可由學生自得其解。

5、兩篇互為補充。如第一冊《短文兩篇》中,《金黃的大斗笠》寫姐弟之情,表現純真和童心;《散步》寫三代人之間深沉的愛,表現中年人對生活的感受。兩者的重點內容互為補充,形成完整的教學內容,教學時可以突出其各自的特點。

6、兩篇互為對比。如第三冊中的《短文兩篇》——《三峽》《記承天寺夜遊》,在描寫、意境等方面構成鮮明的對比;又如第三冊的《鄉愁詩兩首》,表現手法與意境明顯不同;再如第四冊的《短文兩篇》——《荔枝圖序》與《山市》,題材、手法都相去甚遠,可用比同求異的方法理解兩篇課文的特點。

所謂「跨越式」處理,就是將不在同一單元之內或者不在一冊之內或者不在一個學段之內的兩篇或幾篇文章組合起來一起上,或將課內與課外的兩篇文章組合起來一起上。這種「跨越式」的組合,一般採用比較的方法進行教學,因此特彆強調選擇對象。

總的來講,對一次多篇的教學,我們可主要研究如下的教材處理角度與處理藝術:

1、「學法點撥+讀法實踐」式:這樣的處理方式著眼於培養學生的閱讀技能,適用於在風格上、寫法上有共同特點的幾篇課文。

2、「教讀+自讀式」:這樣的處理方式著眼於學生閱讀技能的習得與自讀感悟,強調突出學生閱讀的「個性化」行為,適用於在難度上有差異的幾篇課文。

3、「精讀+略讀」式:這樣的一次多篇教學著眼於充分遵照教材的編排意圖,教一帶一或教一帶二,以求教學中的省時高效與學生活動充分。

4、「第一組+第二組」式:這樣的處理很適合多篇短小詩文的教學,如《詩詞五首》之類的課文,可將五首詩詞有機地分為兩個「小組」進行教學。

5、「教讀+綜合」式:這樣的處理主要用於有相當難度的兩篇文言短文或是兩篇精美的現代散文。在對兩篇文章進行教讀之後,還要進行「綜合」,以提煉、積累課文中的語言材料。

6、「1+1聯讀互補」式:這樣的處理,或是為了讀法實踐的需要,或是為了補充單篇課文教學量的不足,或是為了深化學生對所教知識點的理解,或是為了完善某個知識點的各個側面,讓學生對所學內容有完整的認識。

7、「比同求異」式:或者主要探求幾篇課文在某些方面的共同特點,或者探求幾篇課文在某個方面或某幾個方面的不同特點。

8、「總—分—總」式:這樣的處理就是我們所常用的單元教學模式,即把課文篇數眾多的一「課」當作一個教學單元來處理。如《近體詩八首》《詞七首》,可先上「單元」提示課,然後分組進行教學,最後進行單元小結。

……

下面是筆者在「一課多篇」方面的兩例教學設計。

(一)自然式處理一例——《〈伊索寓言〉兩則》教學設計

課時:一節。

課文類型:自讀課文。

教學內容:初中語文第一冊《〈伊索寓言〉兩則》。

教學目的:了解寓言的特點,學習閱讀寓言的方法。

教學重點:誦讀;教給學生「通過品味關鍵詞來理解寓言的含義」的閱讀方法。

教材處理方式:教讀——自讀。

教學過程:

第一步,學習「自讀提示」,了解寓言的特點,粗知寓言的讀法。(5分鐘以內)

第二步,切入到《赫爾墨斯和雕像者》。(教讀,18分鐘左右)

1.誦讀課文,同學們自講這則寓言的大意。

2.分角色朗讀並進行評議。

3.運用一定的句式,說說赫爾墨斯這個「人」。

4.組織討論,確定需要重點品味的詞語:一「笑」,兩「想」,三「問」。

5.教師帶領學生品味重點詞語,理解赫爾墨斯愛慕虛榮的性格。

6.表情誦讀課文,理解課文的寓意。

7.教師小結閱讀方法,指出閱讀理解寓言的方法之一是品味關鍵的詞語。

第三步,過渡到課文《蚊子和獅子》。(自讀,16分鐘左右)

1.同學們各自閱讀,理解文章大意。

2.請同學們進行個性化閱讀,自己為「蚊子」配音,朗讀課文。

3.自告奮勇進行演讀,相互評論「配音」的「質量」,說明為什麼應該這樣讀,為什麼不應該那樣讀。從而初步理解「蚊子」驕傲自大、目空一切的性格特點。

4.教師順勢要求同學們實踐所學的閱讀方法,同學們暢讀課文,就重點詞語的品味在書上圈點,找出課文中的兩「吹」一「嘆息」。

5.品析兩「吹」一「嘆息」,理解蚊子的性格特點和故事的寓意。

第四步,教師總結:(2分鐘以內)

這兩則寓言的主人公不同,有神,也有動物;赫爾墨斯有「權力」,蚊子有打敗獅子的驕人勝利花環。它們的共同弱點是——不能夠正確地對待自己,特別是在權力、榮譽面前不能夠正確對待自己。這兩則寓言,以其深刻的寓意,在警示著我們。

(二)跨越式處理一例——《口技》+《核舟記》教學設計

這兩篇課文都是文言文,都是寫「技藝」的,都用了「描摹」的方法。它們一人一物,一動一靜,一以事件發展為序,一以方位變化為序,組合在一起,可謂「珠聯璧合」。

這一次課可以這樣設計:

第一節課,分為兩個板塊,以學生的課堂閱讀活動為主。

1.用賽讀賽講的方式,快讀《口技》,解決練習一、練習三、練習四。(20分鐘)

2.用圖示的方法或表演法,反覆誦讀《核舟記》。(20分鐘)

第二節課,可分為兩個板塊。

1.對比閱讀。(30分鐘左右)

角度有:

說明對象:口技 雕技 都是技藝

說明順序:時間 空間

說明方法:摹狀 描寫 都是描摹

說明內容:一戶人家 一個桃核

結構特點:首尾呼應 首尾呼應

文眼:善 奇巧

總括句:凡所應有無所不有 因勢象形各具情態

重要特點:正面側面相結合 寫左必寫右

品讀內容:《口技》:動靜 大小 遠近 多少 高低

 《核舟記》:靜動 左右 主次 詳略 疏密

2.背誦課文精彩片段。(15分鐘左右)

推薦閱讀:

中國當代山水畫傑出藝術家
童年是一首不成調的歌
尼采與酒神藝術
3個月提高200分?看藝考大神如何兼顧專業課和文化課
寬甸好去處(2)【河口斷橋】----藝術精品欣賞【第1-N期】+++

TAG:閱讀 | 藝術 | 教材 | 語文 | 教學 | 語文閱讀 | 處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