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平漢墓孔子見老子壁畫圖是現存最早彩繪孔像

其藝術水平國內首屈一指日前,著名孔子研究專家、曲阜師範大學文化學院教授駱承烈高度評價前不久東平縣出土的古墓壁畫,認為其中壁畫中孔子見老子圖是現存最早的彩繪孔子像,其藝術水平國內首屈一指。2007年10月12日,東平縣城老物資局建築工地發現一處古墓,墓內繪有精美彩色壁畫,色澤鮮艷,線條清晰,保存狀況完好。據專家鑒定,壁畫年代為漢代,距今已有2000多年。這座漢代壁畫墓是目前魯西地區發現的壁畫墓中保存最為完好的一座,具有極高的考古價值。其中,發現的墓內壁畫中孔子見老子問禮圖更是備受矚目,本報記者遂對此事及時做了報道,報道發出後,受到讀者及文化界人士的廣泛關注。這幅「孔子見老子問禮圖」究竟有著怎樣非同尋常的價值和背景?為此,近日記者專門就此問題對國內著名孔子研究專家、曲阜師範大學文化學院教授駱承烈作了深入採訪。駱教授潛心研究孔子50餘年,獨立出版《孔學研究》等著作六七十部,其宣講孔學足跡遍及國內各地及東南亞各國。他曾廣泛搜羅了孔子畫像2600餘種,而於1997年榮獲世界基尼斯紀錄「收集孔子像最多的人」。駱教授爽快地接受了記者的採訪要求,他對記者為其提供的東平古墓壁畫相關的圖片、文字資料很感興趣,在經過細緻認真的觀察、研究後,給出了高度評價。他認為,東平出土的漢墓壁畫具有極高的文化研究價值,「十分難得!」其中,「孔子見老子問禮圖」 繪製精美,色彩鮮艷、線條流暢,是現存最早的彩繪孔子像,其藝術水平在目前國內來說是首屈一指的,堪稱是國內最高藝術水平的此類孔子畫像。駱教授談到,到目前為止,國內已陸續發現孔子見老子畫像十七、八處之多,其中,解放後僅在山東嘉祥縣就發現了14處。最早發現的一處是東漢末年的山東嘉祥武墓群石刻《孔子見老子圖》畫像石(它最早是由金石學家黃易於乾隆五十一年(1786)發現的),畫中孔子面右,手捧贄禮(雉),拜謁老子。孔子身後有顏回等弟子二人及車馬。老子身後數人捧簡而立。目前,此畫像在濟寧市漢碑館內陳列。另外幾幅已發現的孔子見老子畫像中,大多為線刻畫和陰刻畫,色彩、線條、畫法簡單,尤其是線刻畫最為簡潔,僅對人物形象作簡略的勾勒,在內蒙古和林格爾發現的東漢墓壁畫的「孔子見老子圖」即為此種情況。記者查閱了駱教授選編的《畫像中的孔子》一書,在書中找到了這幅畫像,只見畫中老子居左面右,孔子居中,其弟子居右面左。孔子躬身,雙手似捧贄禮,態度虔敬。還有一種陰刻畫像,比線刻畫要複雜一些,即將人物形象周圍刻低,而凸現出孔子、老子的形象。駱教授指出,無論是線刻畫像還是陰刻畫像,都無法和新近發現的東平漢墓壁畫相比,因為後者的對人物形象的刻畫非常精細,而且色彩鮮艷,栩栩如生,其精美的藝術水平無與倫比。在東平發現出土的漢墓壁畫孔子見老子問禮圖中,孔、老二人相對,身著綠色袍服的老子雙目微垂,身著黑色袍服的孔子雙手攏於胸前,首微揚,面向老子躬身作問禮狀。駱教授通過用放大鏡反覆進行細緻地觀察,並對照內蒙古和林格爾東漢墓壁畫中的孔子形象,他欣喜地發現了一個有趣的細節,那就是兩者的孔子形象非常相像!兩者都是側面,且孔子右臂稍抬,躬身行禮,態度謙恭,眼睛和鬍子也如出一轍。而老子則一副欣然受禮的樣子。孔子見老子問禮的故事圖在漢代畫像石中常見,而在漢代壁畫墓中,由於墓室內壁畫不易保存等原因十分罕見。關於孔子的形象,散見於《史記·孔子世家》及其注釋、《論語·述而》篇三處,在《論語·述而》篇中,描述孔子形象的語言僅有10個字:「溫而厲,威而不猛,恭而安。」另兩處的記載關於孔子的形象均不具體。而古代傳說則相傳孔子的眼眉、耳口、鼻、額、頭七處和別人不同(七陋)把它神化,此處孔子繪畫像雖不太美,卻與常人無異。駱教授認為,從畫面內容及人物表情動作等來看,此圖是孔子見老子圖無疑。駱教授指出,東平漢墓壁畫的孔子像還說明了一個問題,那就是在當時的老百姓心目中,孔子的形象就是一個普通的學者形象。關於孔子的形象問題,駱教授向記者作了一番講解。他把歷史上孔子像大體分為三種,一種是帝王相,即將孔子畫成帝王的樣子和裝束,一種是官員相,將孔子畫成是官員的形象,還有一種就是學者相。三類不同相的孔子畫像體現了不同的階層的人對孔子認同的心態。毫無疑問,廣大人民最認可的是孔子的學者像,東平新近發現的漢墓孔子壁畫像便是一個普通學者、普通人的形象,這進一步印證了當時老百姓心目中的孔子就是一個普通學者的形象,現在人們常見到的孔子畫像是唐代吳道子畫的孔子學者像。因為孔子被尊為「聖人」,各代對他不斷進行神化,除民間傳說孔子僅頭部就有「七陋」以外,在宋代一部孔子家譜中竟寫有49個地方與常人不一樣,當然這一切都是對孔子神化的結果。關於壁畫中所繪孔子見老子問禮的故事,在學術界曾有否定的看法,駱教授認為其事確實存在。傳說孔子三十五、六歲那年,在魯昭公的支持下,帶著幾個弟子西行到洛邑向老子學習。老子當時是周洛邑的守藏史,即國家圖書館長兼檔案館長,年長道高,學問淵博。孔子向老子問禮,閱讀文物典籍,看到了祭祀場面,更得到老子的一番指教。回來後,他把老子比作雲中龍,認為其哲理玄奧莫測,對自己哲學思想的形成起到很大作用。有人說唐宋以來,道家為了壓制儒家,故意說當年老子曾是孔子的老師,駱教授對此不予認同,因為史料中有此文字記載,如在漢代的《融家傳》中,在記載孔子第20代孫孔融見李膺時便談到了其先祖孔子見老子一事。當然,從另一方面也說明自古以來,中國人民便有著尊師重教、尊賢重才的傳統美德。在談到東平漢墓壁畫的年代時,駱教授認為,「從繪畫風格、內容及人物服飾等方面看完全可以確定是漢代,目前還不好斷定它究竟是西漢時期還是東漢時期,即使是在西漢晚期,它較以往發現的最早東漢時期的孔像提前了150年左右,則可以說是最早的孔子畫像。但作為彩繪孔子像,卻是現存最早的一件,這是毫無疑義的,它的面世是一件值得大書特書的事情。這幅距今2000年左右的孔子畫像為後人研究這位古代聖人的實際形象,進一步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對當前中國乃至世界的『孔子熱』起到了積極配合作用。」此前的1998年,在東平縣宿城鎮石馬村1號漢畫像石墓中前室內東橫樑上,還發現過「孔子見老子」漢畫像圖,為平麵線刻技法。老子拄彎曲杖,與孔子相對,孔子躬身立於其左側,雙手捧一鳥(露出鳥之前半身)。二人間有項橐面向孔子,右手後伸推小獨輪車,正向孔子發問,孔子腦後榜題「夫子」,老子腦後榜題「老子」。孔子身後有弟子4人躬身而立,均手捧簡冊,第一人似簡上置一帽。榜題中稱孔子為「夫子」,這在我國漢畫像石中還是第一次出現。此墓為西漢晚期的,因為在墓的前面發現帶銘文石柱(疑是祠堂建築石柱),銘文中有「元始四年」、「居攝二年」年號。另外2006年在泰山之巔,也發現一石刻孔子像,高0.96米,寬0.425米。像為平麵線刻,採用傳說中的孔子面相:圩頂、隆鼻、海目駢齒。畫中人物寬衣博帶,腰佩長劍,雙手交合胸前,目光深遠,面容煦煦,藹然可親,為清道光九年(1829)泰安知縣徐宗干摹勒鐫石。據泰安學者周郢考證:台灣現存最早的孔子石像便源出於此。眾多孔子像相繼發現於泰安一帶,再次顯示了孔子與泰山文化的深厚淵源。東平發現一處漢代古墓 精美壁畫保存完整(組圖)

這是墓室頂部繪的星雲紋,中間紅色圓形內繪有金烏,作展翅飛行狀(10月13日攝)。圖片來源:新華網

這是壁畫中的孔子見老子問禮圖(10月13日攝)。圖片來源:新華網12日晚上8時許,東平縣汽車站南面一工地在施工過程中發現一處漢代古墓。墓室內有一些陶制陪葬品,更為珍貴的是墓室石壁上的壁畫線條清晰、色彩鮮艷、內容豐富,極具考古價值。14日上午,記者驅車趕到東平縣文物管理所,見到了管理所的張所長和楊副所長。在他們的帶領下,記者在一個大院里看到了從古墓運過來的石塊。據張所長介紹,12日晚上8時許,汽車站附近的一個工地的工人在用挖掘機施工時,碰到了墓室頂部石塊,從而發現了這座古墓。隨後文物管理所的工作人員趕到了現場,與警方一起封鎖了現場。13日上午10時,工作人員正式對古墓進行發掘。

這是壁畫中的踏鼓舞圖(10月13日攝)。圖片來源:新華網

出土的陶器楊副所長介紹說:「我們從壁畫的服飾以及以往的考古發現判斷,這座古墓的年代應該在兩漢時期。」據介紹,這座漢墓南北長5.35米,東西寬3.5米,高3米,主要是依次排開的四個墓室,四個墓室的前面還有一個墓室,壁畫就在這個墓室的石塊上。整個墓室都是用巨大的石塊堆砌而成,石塊與石塊之間由凹槽連接,非常穩固。

壁畫狗

人物石塊上的壁畫由於接觸外部空氣而變暗,但在工作人員噴上特製的液體後,仍然非常清晰。石塊上壁畫的內容十分豐富,有歷史人物、宴享圖、踏鼓舞圖、鬥雞圖、武士圖,還有兩隻非常逼真的狗。圖中人物多做稽首狀,而且身帶佩劍,鬍鬚紋理清晰,面部表情豐富。宴享圖中有數人對飲,並欣賞著下面的優美舞蹈,神情怡然自得。踏鼓舞圖中一名女子在數個鼓之間穿行跳躍,長袖翩翩。武士圖中的一個武士為虎形臉,一手持盾牌,一手拿長柄斧,另一名武士則一手持盾牌,一手舉劍。鬥雞圖中兩隻雞四目相對,一隻雞脖子上的羽毛直立,另一隻則昂首挺立。在畫有鬥雞圖的石塊上還有兩隻非常逼真的小狗。除了這些珍貴的壁畫,一些石塊上還有星雲紋和太陽,在太陽中間畫有一隻金烏。

考古工作者展開搶救

發現地這個古墓內還有一些陶制的陪葬品,其中有陶盤、陶雞等物品。另有一個銅飾,由於年代過久已經發生斷裂。其中還有兩塊非常珍貴的漢磚,上面刻滿各式花紋。據楊副所長解釋:「如此規模的古墓,應該有很多陪葬品,但是我們在發掘中發現了一個盜墓孔,因此這個古墓在早前已經被人盜過。即便如此,這座古墓中保存如此豐富、如此精美、如此完整的壁畫,在附近地區的考古發現中也是非常罕見的,其價值不可估量,正在等待上級考古部門對此進行更深入的研究。」
推薦閱讀:

青籽雜談——《萬世師表孔子》之四
孔子語錄100句
孔子為人類做出「十大貢獻」
孔子是中國的悲哀
孔子的義與命——從子畏於匡談起

TAG:壁畫 | 孔子 | 老子 | 彩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