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可以幫助孩子交到朋友嗎?

今年9月,我兒子要上學前班了。我又興奮又擔憂。最讓我焦慮的是:他是個害羞的孩子,會不會很難交到朋友?我能做些什麼來幫助他呢?

——雨點的媽媽

女兒高中畢業了。討論大學志願的時候,她說想去另一座城市,但我總擔心她在陌生的環境中交不到朋友。有什麼辦法能幫她融入新的社交圈呢?

—— 小敏的媽媽

一個5歲孩子的媽媽和一個18歲孩子的媽媽,她們在為同一個問題擔憂。這會讓你感到驚訝嗎?

很可能並不會。很可能,你也曾經,或者正在為同樣的問題擔憂。

而美國著名的兒童心理學家邁克爾·湯普森博士的回答是:

「我打賭這兩個孩子會比她們的媽媽更快地克服焦慮。絕大多數的孩子進入學前班後,都能交到一個或幾個朋友,同樣的,大多數新生也能在大學校園裡交到朋友,即便是害羞的孩子。」

對於孩子的社交能力,父母能提供什麼幫助呢?

在湯普森博士看來——

害羞對於交友的影響,並沒有人們通常以為的那麼大。早期依附關係才是真正重要的因素。

什麼是「依附關係」?

「依附關係」是一個心理學辭彙,用來描述「用愛、食物、慰藉和滋養來蓄滿孩子空杯」的過程。

從嬰兒的視角來看,依附關係就來自她心情不好時得到的撫慰,盡情玩耍時得到的快樂。

而從成人的視角來看,依附關係就是回應孩子的需求,對孩子的面部表情和情緒作出相應的反應,以及全心全意地愛上這個令人驚嘆的新生命。

對絕大部分父母而言,從孩子出生那天開始,在每一次哺喂、擁抱、親吻孩子的過程中,在滿足孩子需求,陪伴孩子玩耍,撫慰孩子的心情的時候,就已經與孩子建立了良好的依附關係,並且以此為示範,讓孩子看到了未來良好社交關係的模樣。

正因為如此,湯普森博士告訴那兩位憂心忡忡的媽媽:「不要太過擔心,因為你基本上已經把能做的事情都做了。「

親子間的依附關係與孩子未來的社交能力之間有什麼關聯?你可能還是會覺得不容易理解。這也是這篇文章想要探討的主題。

首先,還記得我們以前的文章里分析過的「社交能力具體包括哪些能力」嗎?(戳這裡複習。)

基本的社交能力包括:

· 享受他人的陪伴

· 互惠,輪換,合作以及分享的能力

· 同理心

· 切實的,積極的期待,能夠充滿自信地與世界接觸的能力

· 解決問題的能力

· 控制攻擊性衝動以及其他情緒的能力

· 解讀情感(特別是那些微妙而複雜的情感)的能力

· 承受挫折的能力

· 「心繫他人」的能力

· 相信他人能夠,並且也願意把你放在心中

· 自我袒露——願意且能夠展現自己的弱點

上面列出的這些能力都並非與生俱來,而是在養育的過程中逐漸形成的,或者可以說,是孩子在與父母的無數次互動中逐漸學會的。

比如,當你凝視寶寶的面容,看見他對你露出微笑,你也隨著報以微笑。然後,你們倆開始玩「互相逗對方笑」的遊戲。這就是孩子最初獲得的對「輪流」的體驗。

同時,在這樣的遊戲中,家長們發現,他們的小寶貝不只是一個小肉團,而是能與之互動的對象。同時,嬰兒也發現,自己不僅僅是媽媽的附屬,而是一個獨立的存在。

學會分享和克服挫敗感,是孩子們在幼兒期學習的極為艱難的課程。

小嬰兒為了生存,為了贏得媽媽的關注,必須與自己的兄弟姐妹、父親,甚至與工作和睡眠競爭。

只有父母對孩子投注了充足的情感,孩子們才能學會同理心。只有父母對孩子的情緒有敏銳的覺察,孩子們才能學會體察他人的情緒,並且表露自己的情感。

這種敏銳也有助於孩子調節和管理自己的情緒。這就意味著,在建立友誼的過程中,他們能夠處理並解決衝突,能夠為各種問題找到富有創意的解決辦法,並且不會因為朋友在遊戲中獲勝,或得到了新玩具而充滿憤怒或嫉妒。

列表中有兩條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心繫他人的能力」和「相信他人能夠,並且也願意把你放在心中」。

湯普森博士解釋說:

「放在心上」不僅僅只是想到對方,而是對彼此心懷善意。這種對友情敞開心扉的態度是其實就來源於那些小遊戲,比如躲貓貓(爸爸媽媽消失一會兒,又馬上回來)、捉迷藏(消失的時間更長一些)。

也來源於很多生活瞬間,比如父母去幼兒園接孩子時欣喜重逢的那一刻;亦或半夜將從噩夢中驚醒的孩子攬入懷中,溫言安慰的那一刻。

簡而言之,孩子們維繫友誼的基本條件——堅信自己很好,並且也相信朋友們很好——是早期依附關係的產物。

它直接來源於我們在孩子還是嬰兒時給予他們的信心:我很好,並且我會獲得好的照顧。

如果孩子沒有良好的早期依附關係怎麼辦?

並不是所有的依附關係都如田園詩一般美好。每個孩子都會經歷挫折和失敗。沒有哪個父母能始終做到完美回應,親子互動的過程中,也總難免伴隨焦慮和衝突。

但我們首先需要建立的一個重要信念是:我們已經為孩子的社交能力發展做了很多很重要的事,並且,在當下以及未來的日常互動中,仍然有很多機會與孩子聯結,為孩子「蓄杯」,通過優化親子關係來為孩子的交往能力打下基礎。

此外,在孩子剛進入學前班或者大學時,你還是可以做一些事情,來鼓勵和支持他們交朋友。湯普森博士提供了一些具體建議——

對於5歲的孩子來說,你可以在暑假時設法拿到他未來同學的名單,打幾個電話,約一些小朋友來一起玩。

你可以陪小孩子們用娃娃和毛絨玩具一起玩上學的遊戲。記住要讓孩子來主導這場幻想遊戲。她或許要你扮演一個友善的老師,或許是一個嚴苛的老師,又或許她想自己扮演老師。

同樣地,對於將要上大學的孩子,你也可以通過角色扮演的方式,和她一起模擬遇到陌生人時怎麼與對方聊天。

等到學校開學後,你依然要扮演重要的角色,只是可能跟你想像的會不太一樣。

雖然你可以為學前班的孩子安排玩耍聚會,但你不需要負責確保他交到朋友,也不需要事無巨細地插手他的社交生活。同理,你家的大學新生也會開始自己的社交生活。

你的工作是扮演好「港灣」的角色,繼續緩慢的、耐心的、持續的建立牢固的依附關係。

這意味著,當你的5歲孩子哭著回家時,或者你的18歲孩子每隔幾個小時就打電話給你時,你要聆聽他們的傾訴。

同時,別忘了,讓你的家成為孩子願意帶朋友回來的地方吧!就像她還是小寶貝時,曾經那麼依戀的你的懷抱。

本文摘自遊戲力工作室即將出版的新書:

《媽媽,他們欺負我——幫孩子解決社交難題》

新書預計8月底上市。敬請期待

推薦閱讀:

講過別人的壞話,怎麼彌補?
擁有知己朋友,便是擁有了精神財富
這些明星的原名簡直土到沒朋友,最後一位你贏了!
女朋友做的飯,流著淚也要吃完
男女之間, 做情人好? 還是做朋友的好?

TAG:孩子 | 父母 | 朋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