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怡 | 反對個人主義的基督教
06-19
王怡 | 反對個人主義的基督教http://weibo.com/p/1001603889079 ... 1603889079094761739親愛的弟兄姊妹,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最可憐的一種信仰,就是陷入一種個人主義的、虛假的基督教中。這種基督教信仰,是在信基督之前,首先剝奪了基督的元首、君王和統帥的地位之後的信仰。這種基督教信仰,若不先殺死基督,就絕不肯來跟隨他。在這種個人主義的基督教中,人人都按著自己的喜好,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位基督;每間教會也按著自己的需求,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位耶穌。反對個人主義的基督教各位在基督里親愛的弟兄姊妹,平安。在感恩節前夕,我改寫了一副對聯:風聲,雨聲,讀書聲,聲聲頌主;家事,國事,天下事,事事祈禱。對不信主的人來說,天籟之聲,也不過挪用來澆我胸中的塊壘。但對神的兒女來說,萬物都歌頌神的榮耀,穹蒼都傳揚神的手段。人的心若被恩感,整個受造界都是上帝的宣傳部。所以,我們需要傾聽這個世界,關心萬事,因為萬事都互相效力,讓愛神的人得益處;懷揣天下,因為天下都是我主耶穌基督的天下。約翰·牛頓牧師曾說,假如有兩個天使同時接受神的命令,一個去統治地上最強大的帝國,另一個去貧窮的村莊清掃街道。這兩個天使,一定不會計較自己擔任的是哪個職務。或是統治者,或是清道夫,對天使而言,生命的意義和整個世界的藍圖,並不因此有絲毫不同。因為天使的喜樂,全在乎順服神的旨意。就像兩個士兵,若他們順服的是同一位統帥,那麼他們參加的,就是同一場戰爭。無論哪一個是炊事員,哪一個是阻擊手。如果一個炊事員心裡,有整場戰爭的畫面。如果一個清道夫心裡,有天下的格局。他們掃地燒飯的時候,就氣象不凡。因為他們知道自己所做的小事,與整個宇宙的關係。他們知道自己的日常生活,柴米油鹽,在全部歷史秩序中的意義。這個關係和意義,不是由我們所做的事所帶來的。也不是從我們順服的行為中產生的。而是被我們所順服的那一位基督(祂的位格和祂的作為)所賦予的。我親愛的弟兄姊妹,我不願意你們不知道,最可憐的一種信仰,就是陷入一種個人主義的、虛假的基督教中。這種基督教信仰,是在信仰基督之前,首先剝奪了基督的元首、君王和統帥的地位之後的信仰。這種基督教信仰,若不先殺死基督,就絕不肯來跟隨他。所以,在這種個人主義的基督教中,人人都按著自己的喜好,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位基督;每間教會也按著自己的需求,為自己量身定做了一位耶穌。最近一百年來,教會中有許多錯誤的教導,在不斷地削減基督的「先知」職分,不想聽祂的話語,不研讀祂的聖言,不尊崇祂的道,不看重祂的教義,卻在千般的柔情、萬般的矯情中,幻想一種與耶穌(他們甚至傾向於去掉基督的頭銜)的親密關係。接著,教會又不斷地削減著基督的「君王」職分,因為人們覺得跟隨一位君王,實在太有壓力了。所以若不先把君王降為一位科長,或變成他們的外婆,人們就不願意跟隨。因為科長的權力,對我們而言是有限的;而外婆總是在父親打我們的時候,跑出來阻攔。所以,跟隨這樣一位耶穌才是比較安全的。什麼是個人主義的基督教呢,就是「風聲,雨聲,讀書聲」,都充耳不聞的基督教。就是「家事,國事,天下事」,都關我屁事的基督教。只不過在教會的語言中,我們把「充耳不聞」,翻譯為「等候神」;把「關我屁事」,翻譯為「這世界非我家」。最後,我們發現,其實我們只喜歡基督的一個方面,就是單單喜歡基督為我們被殺。我們只願意跟隨一位作為「祭司」的基督。我們非常地不喜歡復活之後、得著天上地下一切權柄的基督。我們以為,作為「祭司」的基督,不會對我們發號施令,我們喜歡聽祂對我們說,「你的罪赦免了」。我們更喜歡聽祂對認識我們的人說,「你們中間誰是沒有罪的,誰就可以先拿石頭打她」。但我們不喜歡聽復活之後的基督對我們說,「你們要去,使萬民作我的門徒,奉父子聖靈的名,給他們施洗」。不喜歡祂對我們說,「凡我所吩咐你們的,都教訓他們遵守」。我們不喜歡作為君王的基督,對我們說,「若是不聽他們,就告訴教會;若是不聽教會,就看他象外邦人和稅吏一樣。我實在告訴你們,凡你們在地上所捆綁的,在天上也要捆綁;凡你們在地上所釋放的,在天上也要釋放」。我們不喜歡聽作為教會元首的基督,對我們說,「要切慕屬靈的恩賜,就當求多得造就教會的恩賜」。我們也不喜歡聽作為統帥的基督,對我們說,「基督是各人的頭;男人是女人的頭;神是基督的頭」。所以,這種個人主義的基督教的特徵之一,是只喜歡新約,不喜歡舊約。因為舊約中確定了創造的秩序和永恆的道德律。而在新約中呢,個人主義的基督徒,又只喜歡福音書,不喜歡使徒書信。因為福音書主要講述我們當信什麼,而書信主要講述我們當如何行;福音書主要講述恩典中的稱義,而書信主要講述恩典中的成聖;福音書的焦點是個人性的悔改,而書信的焦點是教會的建立;福音書主要指向道成肉身的基督在地上被殺的身體,而書信主要指向復活升天的基督在地上可見的身體,就是教會。進一步,在使徒書信中呢,這種個人主義的基督教,則只喜歡羅馬書的前11章,不喜歡羅馬書的後5章;只喜歡加拉太書的前4章,不喜歡加拉太書的後2章;只喜歡以弗所書的前3章,不喜歡以弗所書的後3章。只喜歡「基督的愛長闊高深」,不喜歡「拿起神所賜的全副軍裝,好在磨難的日子抵擋仇敵」。為什麼呢,因為只有作為先知的基督,和作為君王的基督,才會威脅到我們的小資產階級生活方式,威脅到我們的體面、穩定、舒適和遊刃有餘的人生目標,威脅到我們與自己的慾望所保持的親密關係,威脅到我們與自我的形象之間的長期合作,也威脅到我們與教會及其他肢體之間所保持的安全距離。為什麼呢,因為只有作為教會元首的基督,和作為耶和華軍隊的元帥的基督,才會不容分說地徵用我們的全部時間,拆遷我們的生活方式。並且讓一個不委身主的教會、或一個不在教會中服侍基督的身體的基督徒,坐立不安,失去自我辯護的理由。於是,許多基督徒的生活,職業,服侍,和信仰,都是碎片化的,和孤芳自賞的。我們上班,就是上班而已,我們不是被主差派到那家公司的特派員。我們也不知道自己被差派到那裡,和基督的教會在這座城市和這個時代的使命有什麼關係,我們不知道也不想知道我們需要配合誰,又需要服從誰。我們需要在哪個咖啡館,和誰接頭?於是,個人主義的基督教,造就了大批這樣的基督徒。在信仰上,他們按著自己的人生規劃和內心感動,來決定自己的議程。他們不願意順服在基督的身體中,去跟隨教會的議程。他們很多人也願意服侍,卻不願意接受一種被約束的服侍。所謂「願意服侍」的意思,就是在自己願意服侍的時候可以服侍,在自己不願意服侍的時候就可以不服侍。如果有這個保障的話,是的,幾乎人人都想服侍。因為人人都想建立一個以自己為中心的服侍的模式和圈子,人人都希望在這個模式和範圍內,可以自己說了算。如果不能的話,人們就寧願退出這種服侍。因此,在我們這個時代,被視為最成功的侍奉,往往是那些成功地遠離了主的教會的監督、差派、遮蓋和問責的侍奉。在我們這個時代,最成功地建立起以自己為中心的侍奉模式的人,被視為最屬靈的侍奉者。在我們這個時代,充滿了自己給自己剃頭的理髮師,充滿了自己按立自己的傳道人,充滿了自己給自己發獎狀的基督徒。同時,在信仰與社會、文化的關係上,個人主義的基督教,也造就了大批這樣的基督徒。以前,基要主義幫助我們遠離了文化,讓我們的屬靈前輩習慣了對萬物之聲充耳不聞。然而現在,信徒們卻忍不住要關心世上的一切,我們或者滿懷羞愧地關心淘寶網和蘋果的新產品發布會,或者鬥志昂揚地關心每一場訴訟和中共的三中全會。但我們仍然不善於用福音去關心這一切,用福音去重述這一切。於是,個人主義的基督教,要麼產生出個人主義的鬥士,要麼產生出個人主義的侏儒。我們要麼變成一個唐吉可德,向一個想像中的世界揮動中世紀的或清教徒時代的武器;要麼在一個龐大的世界的系統中,陷入一種「平庸的惡」。最可憐的一種信仰,就是像這樣一個建築工人,他幹了一輩子活,卻從來沒有看見過完整的圖紙。就像一個在納粹手下的醫學博士,在戰後這樣為自己辯護說,我只是一個搞科研的,我有PHD。我獻身於科學,我沒有獻身於納粹。他們做了什麼,他們利用我的科研做了什麼,整個系統的目的是什麼,與我無關。最近,有兩件事令我憂傷。一是看見一位牧師,發表了這樣一段話:不能將基督教與基督耶穌劃等號。基督是神,基督教是人的組織。基督是永恆的,基督教只有兩千年歷史。基督永不改變,基督教有一個發展和改革的歷史。基督只有一位,基督教分成許多派。基督無罪,基督教里有許多罪。所以信基督,不是信基督教;作基督徒,不是作基督教徒。成熟的基督徒專註於耶穌的生命。 事實上,這是我所說的個人主義的基督教中,一種非常流行的論調。其中包含著一種令無數在教會中懷怨、灰心的信徒喝彩的,「平安了、平安了,其實沒有平安」的虛假的福音。這裡的方法論是反福音的,是將個人的聖潔、自守和獨善其身的屬靈判斷,置於主所愛的全體教會之上。地上的教會充滿過犯,是因為每一個基督徒充滿過犯。你必須從基督的教會出發,去看待和評估個體的屬靈地位。你一旦從個體出發,去看待和評估教會的屬靈地位,就成了僕人作王,醜陋的女子出嫁。把被福音所翻轉的,又重新翻轉了過去。這裡也暗含了一種世俗化的思維方式——因為個人主義的基督教,必定也是世俗化的基督教。舉例來說,當我們看待「國家」時,我們不會只說,每個公民身上都有罪;或國家的罪是由個別公民的罪組成的。而且,我們會進一步說,「國家」這個組織本身就是罪惡的淵藪。國家不是醫生,國家自己就是疾病。因為「國家」是一個沒有特殊恩典的罪人的共同體。因此,世俗「國家」代表著一種體制性的或結構性的罪惡。所以,一個方面,是個體的罪組成了國家的罪;但另一個方面,國家的罪又孵化和生養了個體的罪。因此,在某個意義和程度上,我們可以將「國家」與個體分開,進而宣稱個體的道德地位,高於「國家」的道德地位。因此,我們會看見,上述將基督教(或基督教會)與基督徒二元區分、並將個體認信置於教會認信之上的觀點,事實上是將「教會」等同於「國家」。它隱含了一個未經反思、也在聖經上站不住腳的假設:即教會的罪和國家的罪一樣,不但是由個體的罪惡組成,而且 「教會」本身就是罪惡的淵藪之一。「教會」和「國家」一樣,本身就是一個結構性的犯罪組織。所以,聖潔的基督徒,高尚的基督徒,就必須遠離教會,或否定教會,才能尋求更高的和更屬靈的與耶穌基督的生命關係。如果我們對照福音書和使徒書信,也會發現,在福音書中,耶穌對整個猶太教會,有一種整體性的否定,而不只是批評個別的文士和法利賽人而已。但在使徒書信中,這種整體性的否定消失了,因為如今,教會就是基督的身體(教會是他的身體,是那充滿萬有者所充滿的)。所以,每當保羅批評教會時,都是指向具體的個體(或領袖,或會眾,甚至有時是使徒),也都指向具體的罪(淫亂,讒言,分黨,拜偶像,混亂聖餐、假教訓等)。然而,每當保羅在一般意義上談到「教會」時,卻充滿了熱愛、委身和敬仰(那在上的耶路撒冷是我們的母親)。換言之,保羅其實從未批評過「教會」,他只批評那些傷害了基督教會的人和他們的罪。他從不會認為, 「教會」本身構成了一種罪。因為這是不可想像的,這幾乎是一種叛教的言論。因為對一般意義的教會的詆毀,就是對主基督的詆毀。而我們這個時代的基督徒,卻流行這樣一種屬靈姿態,就是在談到一般意義上的教會時,充滿了藐視和清高,故作搖頭狀,好讓個體的道德地位得以樹立。而在談到具體的人和他們(包括自己)的罪時,卻開始閉嘴,顧左右而言他。換言之,我們錯誤地將福音書中耶穌基督對待猶太會堂的立場,變成了我們對待主耶穌的身體(新約教會)的立場。又錯誤地將書信中使徒們對待主的教會的態度,拿來安慰我們自己。我傾向於認為,這種個人主義的基督教背後所包含的假設,是一種可怕的、敵基督的思想。愛主之人,必愛主的教會。而令愛主之人痛心的是,最近一百年來,撒旦不斷地藉著這些個人主義的高派屬靈的論調,在這世界的「風聲、雨聲、讀書聲」中,肆無忌憚地公開詆毀著主基督的教會。魔鬼的主要伎倆,就是藉著我們的無知和傲慢,通過貶低教會作為基督的身體、和永生神的家的屬靈地位,來暗中貶低基督十字架的救恩。它不斷地誘惑我們,尤其是誘惑那些在教會中遭遇過挫敗和傷害的信徒,傾向於將「教會」視為一個外在於我們的、罪人的機制,如同自由知識分子看待國家的態度一樣。牠暗示我們,教會也不過是一個人的組織,教會和一個政權,或一家公司一樣,並沒有特殊恩典的保守和命定的地位,並沒有與基督的奧秘的聯合。在當代文化中,撒旦將這樣一個謊言,植入我們的盜夢空間:如果沒有教會,我可能會更屬靈。如果不和張弟兄、李姊妹這種人混在一起,我會更愛主,我會成長得更快。舉一個類似的例子,我曾有過一種「真誠」(真誠但錯誤)的痛苦,就是認為如果我沒有結婚,沒有妻兒,我就會更愛主。我會為主做更多的事。我認為自己沒有成為一個更優秀的基督徒,主要是因為我有家庭的拖累。親愛的弟兄姊妹,這是多麼可怕,可憎,和令人噁心的錯誤。這是多麼傲慢的、以屬靈的外表加以包裝的道德主義。感謝主,祂竟不嫌棄我,沒有任憑我死得更快,反將我從這種愚蠢的聰明和世俗化的屬靈觀中拯救了出來,並仍舊使用我。所以我不願意你們中間的任何人,在對家庭、和對教會的態度中,陷入這種愚蠢而邪惡的試探中。我反倒希望你們,在對待國家、和對待公司的態度中,從一種相反的、莫名其妙的激情和委身中脫離出來。因為最可憐的一種信仰,就是將我們一生中最大的委身,交給一個最小的目標。歸根到底,個人主義的基督教的陷阱,是錯誤地理解了福音的焦點。當耶穌開始傳道時,祂說,天國近了,你們要悔改。在這句經文中,什麼是福音呢。福音並不是「悔改」。雖然悔改是必須的,悔改也是個體性的。但悔改並不是福音本身。「天國」才是福音。悔改的呼召,是這個福音的結果,和進入這個福音的途徑。換言之,福音的核心,是一個恩典掌權的國度,就是馬太福音所講的「天國」,或路加福音所講的「神國」。信耶穌的意思,是進入祂的國度,聯合於祂的身體,活在恩典的統治之下。福音的中心,是神國的來到,是神的百姓在神國中的地位、豐盛和美善的次序。福音的次要的應用,是個體的得救。換言之,我作為一個個體的命運,是一個次要問題;教會被上帝拯救,才是福音的中心議題。上帝所愛的,是且只是祂兒子基督的身體。基督所救的,是且只是祂的教會的全體。我們指著任何一間主的教會,無論是哥林多教會,老底嘉教會,還是秋雨之福教會,都可以十分肯定地說,這是漏洞百出的、主所愛的,聖而公之教會的一部分。我們必須歸屬其中,委身其中,同呼吸,共命運。這是我們的特權,也是我們的本分。但我們指著任何一個人,無論是張弟兄,李姊妹,還是王怡牧師,我們卻不能把對這一個體的道德地位的肯定,置於對地方教會的肯定之上。說到底,你們有誰知道我的心呢。所以保羅也說,「我被你們論斷,或被別人論斷,我都以為極小的事,連我自己也不論斷自己。我雖不覺得自己有錯,卻也不能因此得以稱義;但判斷我的乃是主」。所以,如果我來寫上述那段話,我會這樣反其道而寫之:不能將基督教與基督徒劃等號。基督教是屬基督的,基督徒可能只是屬人的。基督教是永恆的,基督徒只有不到一百年的壽命,基督教永不改變,而很多基督徒一旦死了就不再是基督徒了。基督教只有一個,基督徒卻各自佔山為王。基督教在神眼裡是聖潔的,基督徒卻充滿各式各樣的罪。基督徒可能被開除,基督教永遠不可能被開除。所以信基督,不是成為一個獨立的基督徒,而是成為基督教的一部分;作基督徒,就是作基督教會的成員。成熟的基督徒,在不完全的教會中侍奉和委身於耶穌基督完全的生命。然而,另一件讓我憂傷的事,卻又看到很多貌似反對這種「個人主義的基督教」的信徒,以各種論斷、譏諷甚至辱罵的口氣,在網上攻擊這位發言的牧師。其中也包括我們教會的會友。就如我們以前,常以毛澤東的口氣反對毛澤東,以共產黨的思維方式批評共產黨。我認為,許多為主、為教會大發熱心的弟兄姊妹,以個人主義的方式,來反對個人主義的基督教,恰恰是這種個人主義的基督教在我們這個時代已深入骨髓的,另一種癥狀。基督在祂的教會中,沒有賦予每個信徒公開教導祂的兒女的教牧權柄(不要多人作師傅,因為曉得我們要受更重的判斷),也沒有賦予每個信徒,自由組建陪審團並擔任審判長的治理權柄(控告長老的呈子,非有兩三個見證就不要收)。但主基督的確賜給了每一位祂的兒女,神聖不可剝奪的、研讀和考查聖經的特權(天天考查聖經,要曉得這道是與不是)。主也吩咐每個基督徒,都有權利,也有責任,對自己在福音上受教的一切,都要慎思明辨(至於作先知講道的,只好兩個人,或是三個人,其餘的就當慎思明辨)。如果說,那種個人主義的基督教的觀點,在世界面前導致了對地方教會的藐視和傷害;那麼,對一位牧師上述觀點的圍攻和私人審判,卻同樣在世界面前導致了對大公教會的藐視和傷害。如果你認為一位要「受更重的判斷」的傳道人,發出了我們不能認同的觀點,除了謙卑地基於聖經提出不同看法外,我們不能基於私人的意見,就合法地解除對主基督的僕人和主所設立的牧職的尊重。因為除了耶穌基督的教會,我們自己並不是那「更重的審判」的執行者。我們的看法也可能充滿誤解、偏見和錯誤。舉例來說,如果你認為成都的市長是一個貪官,你可以在法律的範圍內控告他,但只要他一天還是市長,我們都應對他有起碼的尊敬,在禱告時要為他禱告。因為上帝還沒有合法地解除我們對他的某種程度的順服責任。又譬如在法庭上,面對一位我們認為偏袒了對方的法官,我們可以據理力爭,也必須誠實勇敢,但我們應當言語敬畏,必須尊重這位法官所佔據的那個位置。因為那個位置本身是出於上帝的。更何況,我們面對的是主自己呼召的僕人,是我們親愛的弟兄呢。我想提醒你們的是,任何一間主基督的教會,和任何一位主基督教會的牧師,無論他們的教導和神學,與我們有多少差異,或我們認為他們有多少錯誤(即使某些錯誤是確實的);然而在某種意義上,每一間基督的教會,都是我們的教會;每一位基督教會的牧師,也都是你們的牧師。在沒有來自教會這屬靈的政府和法庭的合法的判斷之前,你們不能被免除尊重他們、敬愛他們的責任。你們無權在世人面前公開論斷或否決任何一間教會或任何一位牧師在神國中的地位。我知道這兩者的關係,如果牧師們長期以來,教導一種無政府主義的福音,那麼信眾自然也會以一種無政府主義的姿態來對抗他們。但我這樣說,不是為要減輕你們的責任,而是要加強我的憂傷。因為偷偷笑的,只有撒旦。為主的孩子們擔憂的,是聖靈。後來,因為考慮到這樣的觀點,已經影響到了本教會的會眾,我禱告了很久,決定用一首聖詩,來表達我的認信。所以我在那位牧師的觀點後面,加了這樣一段不是評論的評論,以委婉的方式,與神的僕人共勉,也與你們同心祈求耶穌基督的恩典不要離開我們:我愛我主國度,主在其中居住,是祂寶血,重價所贖,捨生奠定基礎 / 我愛我主教會,賴神堅強宏偉,眼中瞳人,掌上明珠,神看無比寶貴 / 我愛我主教會,為她祈求流淚,為她事工,願更努力,忠貞百折不回 /——這是主呼召我傳道時的一首聖詩《我愛我主教會》,令我不能不終生委身於基督可見的身體。 你們為此憂傷的弟兄王怡,2013年11月28日感恩節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4歲外孫女跟女婿睡 丈母娘不樂意了極力反對
※反對派亂港鬧劇該收場了
※黃磊:我非常反對夫妻變成親人!
※施哲:「佔中三子」須為騷亂負最大責任|香港|反對派|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