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長解讀33道題錄音重點整理

註:山長是指今日學堂張清一校長 第1題: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問題:為什麼家長對孩子的影響比學校更大?為了讓孩子在新教育學堂取得良好的學習效果,您應該怎麼做?解讀:主要是父母家庭能量場的影響問題。需要明白什麼是新教育?新教育跟這些家長接受的老教育是完全不一樣的教育,既然完全不一樣,家長無法理解學堂,不知道新教育到底在做什麼,就會形成一種相互牽扯的能量,對立的能量,這種能量就會妨礙孩子成長。但是這種家庭它也有一種特徵,妨礙孩子成長了之後,因為家長被教育成相信組織,相信領導,生了病,送到醫院,OK所有的事情都是醫院的,把孩子送到學校去,所有的事都是老師的,家長形成了這種習慣,不會去想自己對孩子有什麼影響,因此中國就會培養整代甚至幾代的無法承擔責任的人。所以對家長的考察認知度很重要。當然有時家長要求並不高,我們老是去培訓家長是吃力不討好的苦差事,所以我們可以用別的一些方法去做。比如我們只承諾短期的培訓,所以以後今日學堂招生將傾向於半年一次,半年或一年,看起來有點像短訓班,其實我們就是要看這個家長,看這個家庭,看這個孩子,看家長與孩子、學堂的溝通怎麼做的?家長與孩子怎麼連接?來觀察家長,不一定要考。這一題是出給家長看的,應該怎麼做?觀察這個家長,看他以家長的身份的目的性,看他理解看他回答的方式,他會想到他自己的責任,想到孩子是複印件,父母是原件,想到我們的孩子問題父母是有責任的,他願意來配合,他能想到這個深度,能回答出這些問題來,那這個家長理解什麼是教育,理解他承擔的責任,但不是新教育。家長在回答應該怎麼做的問題時說一些虛不拉幾的話,會說完全信任學堂,完全相信山長,相信今日學堂能夠把我們的孩子教好,寫這麼漂亮的答案,你笑眯眯的給他打個零分。因為這種孩子,這種家長他是不肯承擔責任的,只會說一些漂亮的話,是一個虛偽的人,所以不要因為他說的態度很好,就給他好的得分。第2題:新教育培養的是具有強烈責任感、榮譽感和能為全社會服務的的精英人才,需要從小就灌輸孩子責任和榮譽意識,培養其為自己、為團隊、為家庭和為家族承擔責任的能力。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問題:你認為你的孩子將來可能的「教育失敗」是什麼方面?你怎樣防止出現這些你不希望出現的局面?解讀:出現「問題兒童」,一定是家庭的責任,不是學校的責任,學校不可能給你製造問題兒童,特別在今日學堂更是這樣。我們的任務就是要去考評他這個家長對此認識有多深。涉及到的就是家庭教育觀,他對孩子有什麼期待,比如說他的孩子要考清華北大,我的孩子要成為卓藍,聰穎,靜慧這樣的學生,那麼他就會想到他的失敗是什麼?就是不能成為這樣的學生,而不能成為這樣的學生的原因何在?如果這個家長找的是我們家孩子比較笨啊,有點懶惰啊,有點遲鈍啊,或者孩子體質差啊,不自覺啊,不耐煩啊,那他找的都是些膚淺的問題,他沒有找到教育核心價值觀。教育的核心價值觀是什麼?如果家長對此理解比較深,他就會想到價值觀是什麼。比如要是問我,我認為我的孩子「教育失敗」的標誌是什麼?我就會想,他可能會很討人嫌,像張忠瑞小時候一樣,沒人會喜歡他,沒人會信任他,這是第一。如何防止?我就會讓他從小能夠融入人群,為了讓人喜歡他,就要把他那些討人嫌的脾氣收拾掉。教育失敗還一種可能性,就是他沒有學習的積極性,他可能在未來社會中失去學習的動力。怎麼辦呢?很簡單,為了讓他時時有動力,就必須剝奪他一切。看他的價值觀他就會有個對策,通過這題尋找與學堂核心價值觀相吻合或吻合度較高的家長。第3題: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問題:為什麼這些因素會影響孩子的學習?您作為父母,這方面做得怎樣?您怎樣改進自身的這些條件來幫助孩子成長? 解讀:細節不是重點,關鍵是細節背後的行為特徵。母親有計劃、動作利落代表的是母親有清晰的思維力以及行動力,因為腦子亂作一團的人,規劃會很差,母親有這個特徵,代表母親思維良好,安排井然有序,她的孩子不會受到太大的干擾,這跟遺傳沒關係;比如說亂七八糟的家長教到孩子的話,一下東,一下西,一下南,一下北,這孩子思維很快就會變亂掉,會被搞得一塌糊塗,大多數具有這種思維力的孩子問題就出在他母親身上,所以有這樣的母親,你就千萬別選這樣的孩子。父親認真代表的是做事踏實努力的態度,男人應該如山一樣的穩重,他可能是一個不善言辭,不善表達,甚至是有點笨笨的人,但孩子會從他的身上得到一種承擔和責任。所以關鍵看父親有沒有承擔,有沒有責任。以後跟家庭見面,就要觀察這些家長是不是糊裡糊塗,胡說八道,即使孩子聰明可愛,收進來之後,將來青春期就出問題了,那時候家長肯定會說是學堂沒有教好,因為這種家長不太可能會承擔自己的責任。所以這樣的孩子入學就不應該入進來,不要看孩子可愛就收,所以看家長比看孩子重要。第4題: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並非越貧窮越有利於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問題:你怎樣理解這一條背後的原因?你的家庭屬於什麼樣的家庭?為了防止「人窮志短」,你是怎樣做的?解讀:貧窮會造就兩種人,其一會讓人笨到進取努力的人,另外貧窮會造就一種自卑,膽怯,虛偽及其卑劣之人。媒體上會經常告訴我們,人窮應該去幫助他,他可憐,佛家說窮有窮的因果,上輩子沒幹好事,所以你沒有福報,不要以為窮是一件光榮的事情。但窮也能讓人奮鬥,崛起,這有個機遇問題,不過有相當多窮人骨子裡面有貧窮基因,貧窮的思維模式,比如喜歡等待,佔便宜,覺得富人就應該幫助他,不肯承擔責任等。窮人強烈的自卑會讓他在成功之後用某種強烈的揮霍來糟蹋自己或對富人進行鄙視來表達,所以最好能迴避這樣的赤貧家庭。也有一少部分家庭具有強烈的自尊,強烈的成功渴望,會幫助他獲得成功,比如去別人家赴宴,家長會讓孩子在自己家裡先吃點東西,告訴孩子到了別人家不要表現出一副饞樣,要有尊嚴,不要佔別人便宜,再窮也不能志短,不能隨便接受別人的禮物或東西。有些申請免費生當中的家長也不富有,相當人認為,我窮,所以你應該錄取我,很神氣,為什麼會有這種行為模式,教出來的,把窮當做一種光榮的事,中國以前沒有那個朝代是這樣的。當然我們要幫助那些窮但有志向的人,有志氣的人,而不是理所當然的人。所以貧窮是教育資源,因為匱乏給了我們進取的方向,因為生活不太可靠,貧困,所以需要我們進取和努力。所以富裕家庭,也要讓孩子體驗貧窮,與最底層的人民接觸,告訴他們,這是正常的生活,這是你應該能承受的,更多的去理解貧窮,不要以為自己的生活是一種當然,養成同情,關愛,還有自強,對現在幸福好生活更深的感恩之心。家長能夠了解貧窮,作為正面的教育資源,就是一個聰明的家長,但如果家長有攀比之心,就會「人窮志短」,老看別人比你富,比如別人開豪車,孩子看見了,會問「為什麼我們沒有這麼好的車?」,家長就應該告訴孩子這樣的價值觀:買不必要的東西就是很傻,別人家有這種東西,證明他不會很好的安排生活,所以你要比他更會安排,這種人就不會「人窮志短」。最後還要學會精神富足,這是任何物質滿足不了的,無法攀比的,就像《金剛經》里說的:人窮志短都只是一種人,他總想跟別人攀比,總想要別人要的東西,而不是要別人一樣的品質,如果一樣應該很成功。這樣的孩子在中國模特界最容易看到,大多數模特都是這樣的家庭出來的。根據家長的思維模式和價值觀判斷他是否與學堂的思維接近。第5題: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養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問題:富裕生活是怎樣葬送孩子前途的?你認為富裕與貧窮相比,哪一種家庭經濟條件,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教育失敗?為什麼?你的家庭屬於哪一種?目前做的怎麼樣? 解讀:當貧窮戰勝了孩子,就會把孩子培養成一種憤世嫉俗,對周圍充滿了仇視,不太會跟周圍交往,脾氣變得低劣。而富裕戰勝了孩子呢,體現的就是孩子無能。因為富裕,僕人模式,對孩子百依百順,養成孩子很任性。富人家的孩子有兩種,強悍一點的孩子會變得很任性,自大,強烈的以自我中心;另外一種富人的小孩,其實很善良,很有同情心,別人不會來算計他,僕人也很尊重他,就容易變得無能。所以「任性」和「無能」都是富裕環境造成的。因此,富裕更容易造成孩子的教育失敗,因為富裕環境造成的兩種孩子都毀了,但貧窮會造成孩子的一種進取心,富裕的孩子幾乎都沒有進取心,他們只有炫耀心,攀比心,狂傲心,當然貧窮它會造成孩子心裡失衡,或者憤怒,或者嫉妒,這些不良情緒,但在事業上更容易成功。因此,中國有一個奇特的現象,就是大多數名校裡面都是貧窮人家的孩子,而三流、四流學校裡面塞滿了富人家的孩子,這也充分說明了中國教育的失敗。但話又說回來,這條在西方不適用,與中國正好相反,原因何在?首先是觀念不一樣,西方富人真是貴族,中國的富人都是土包子,暴發富,西方貴族在精神上的品質的確跟一般人不一樣,更懂得去對孩子的教育,教育孩子的教養等;其次,西方的教育結構跟中國不一樣,中國的名校,硬體再高,教的內容,方法和教師的差別都不大,都是全國統一一盤棋。而西方富人家的孩子從小上的是貴族學校,私立學校,公校是免費的,是窮人家的孩子的學校,實行的是無取向教育模式,不教孩子價值觀,正誤觀,把決策權教給孩子。在有決策權下,蛋糕和饅頭,孩子會選擇蛋糕,一邊艱苦練功,劈叉,一邊是遊戲,孩子會選擇什麼?人性如水,水會選擇阻力最小的地方,當家長不懂得為孩子設立牆時,不能像水一樣蓄積起來,喪失掉,這就是公校,沒有給孩子設置價值觀的牆——哪裡能走那裡不能走,哪裡是對,哪裡是錯。而今日學堂,會告訴孩子,經營者是對的,消費者是錯的,能把大多數人教育出來。跟西方私立學校一樣屬於價值觀教育,如教會學校,基督學校,社區學校,俱樂部學校等,採用會員制,他們考取名校的比率很高,培養出的就是貴族。這就是中美教育的差別。第6題: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問題:您認為您是「有知識」的家長,還是「有文化」的家長?請例舉您在現實生活中的案例,來證明您的評判。解讀:文化與知識沒有關係。比如說民國時期,一些老人,具有天然的善良,不佔別人的便宜,天然的告誡你做事要有因果,孔夫子說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就叫文化。現在很多人有知識沒文化,有文憑,碩士,博士。大學裡曾發生過這樣的事情,化學系投毒,讓別的學生中毒死亡。恐怖嗎?馬加爵這樣的就更不用說了。他們絕對有知識,但沒有文化,甚至很無聊。當然,被害者也不一定是好人,互相之間肯定是有爭執,不愉快,但這些不愉快一定要用這種方式來解決嗎?所以,今日學堂雖然競爭激烈,但自然小組在進行拳術訓練,劍道訓練時,即使打的口鼻流血,也是以一種夥伴而非競爭對手的態度去對待,格鬥過程中,不管誰強,其實都是在利用對方來訓練自己,你的對手很強,你就會努力向他追隨,其他對手也是這樣相互配合,這就是夥伴制度。而整個中國都沒有夥伴制度,整個社會都沒有文化。測試家長是有知識還是有文化,看家長是不是真人,是否誠懇,真誠的面對自己問題的勇氣和能力。這樣就使得學堂更加容易,孩子更好教育,如多家長雲天霧地的說些漂亮的高大上的話,太有知識了,太會用知識來掩飾自己了,就要小心了。第7題: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候,並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問題:您怎樣理解你生活的獨立性與您作為父母的責任之間的關係?另外請自我判斷一下:您是離不開孩子的父母嗎?請用現實生活案例來證明您的觀點。 解讀:第一,價值觀,你跟你父母的關係,你跟你孩子的關係到底是什麼?要定義一下。很多家長會把孩子看做自己的全部,如果孩子死了,這個家庭也會自殺,也會死,因為他除了孩子之外,別無世界,這樣的家庭孩子是很可憐的。有兩個例子,杭州有一個家庭,孩子死了後,家長沒了寄託,就吸毒,吸掉1000多萬;另外一個華人領袖,獨生子女,參加極限運動死了,很奇怪,客人來了後,家長還會高高興興的把孩子的情況介紹給客人,說明孩子死亡的原因,為孩子能參加他喜歡的運動而感到驕傲,死亡也是他自己的選擇,父母應該給孩子最大的支持。中國父母視孩子為自己理想實現的工具,自己的快樂之源,把孩子當做寵物了,你的快樂應該取決於自己,這是一個自尊自強家長該做的事情。另外一些家長,因自己不夠成功,把所有希望寄托在孩子身上,讓孩子去成功,讓孩子去沖,逼孩子學這學那。這兩種家庭形成中國的主流,前面一種,還算是有愛心的,不過跟愛寵物一樣,哄著他,帶著他,過得開開心心的,家長不懂得把孩子當人來培養,有他的尊嚴,個性,小時候任務是訓練他,讓他成為更強大的人,而不是寵物。知道孩子在學堂生活的很好,就不需要家長過於關注他,看起來是無情,其實是最大的有情,最大的支持,有最好的夥伴,最好的老師,在這個環境中生長,就是對孩子最大的幫助。中國故人有些很討厭的習慣,習以為常,「含飴弄孫」——一個沒社會價值的老頭,嘴裡含著糖跟小孫子搶,然後說你吃吧,不覺得很嘔心嗎?這樣的老頭是沒自尊的老頭,這樣的孩子是個小狗。但中國家長往往認為這樣的老頭老太很正常,為盡孝道,把孩子送給老頭老太去干這件事情,「含飴弄孫」。這樣寵物式的孩子容易任性,以自我為中心,根本不明白整個世界。特別是祖輩的非理性會決定孩子的取向。因為這些家長只把自己當雌性和雄性動物,不明白人的自尊和尊嚴、理性的光輝,社會的責任,家族的責任,沒有責任感,只會「好好過日子」,沒有理想,沒有榮譽,沒有責任,沒有義務,就是「過」。推薦大家看一本書《活著》。我們學習西方,又對其批判,同時又要學習西方如何活著像人,包括極限挑戰者,不斷挑戰自己。永遠告訴孩子一句話:用錢買來的東西都是不值錢的,只有品質、教養、責任等是錢買不來的,是你能做出來的才是自己的本事。了解家長的思維模型,有沒有明白作為父母的責任,避免對學堂造成大的衝突。第8題: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吳稼祥語)問題:你怎樣在「沒有責任感和太有責任感」之間做出良好的平衡?這兩種極端的情況,對您孩子的教育成果的影響將如何體現?您找到的「平衡點」,您認為會讓孩子成為什麼樣的人?解讀:其實這句話說得不太好。因為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全部責任,但不意味著要天天盯著他,他成他敗都是你要承擔的責任。因此你對他的決策,你把他放到給誰,進行對他支持都是承擔全部責任。但並不意味著需要取消自己的休閑生活,這是兩回事情。隨時關注他的情況,有不利於他的情況,及時跟老師溝通來處理,或者有什麼障礙,給老師出注意應該怎麼辦,不過別出餿主意。責任感不會傷害自己,更不會傷害別人,但是不要去承擔別人的責任,否則對自己就是一種傷害,需要教會孩子承擔自己的責任。就如同上我的課,我「包教不包會」,「包教」是我的責任,「包會」是你的責任,各司其責,自尊尊人,這就是對責任的理解。第9題: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麼,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問題:您認為這種父母的不良心理習慣,在大一點的孩子(10歲以上),是如何體現出來的?您有這種情況嗎?怎樣表現出來的?解讀:哭鬧的孩子有奶吃。十歲以上的孩子核心價值觀和小時候,只要沒有改,長大了就會升級換代。小的時候用哭鬧,耍賴來控制父母,父母每次都對他做出了屈服,養成了習慣。十歲之後,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他就會用受傷、不舒服、感覺不好等,甚至用自殘,用自己的失落,自己的放棄,自己的墮落等讓父母完全很難接受的方式來吸引老師和父母的關愛,如果養成了這種心理模式的孩子,他會無法長大,假如結婚之後,就會把取回來的妻子當做他的媽媽,時不時和妻子鬧鬧情緒,哄哄他就好了,老了之後,就會對孩子進行感情敲詐,毫無自尊。因此這種行為模式不改會一直到老都會是這種方式,他會找到周圍一切他能栓柱的人進行情感敲詐。中國大多數獨生子女家庭基本上或多或少都有這種情節,很不幸,這樣的孩子教育會非常的麻煩。所以要選出少數沒有被家長搞成廢物的孩子。 第10題:夫妻關係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麼,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麼,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問題:您的家庭關係,是誰處於強勢地位?您孩子的表現,與你們夫妻的關係有什麼樣的相關特點?解讀:陰陽失衡現象。家庭失衡,孩子也會失衡,女孩子嫁人時不要看男生,要看父母是否正常,女人當家的話,家庭環境會出現問題,男生會很弱。這樣的家庭在中國越老越多,女人越來越狠,駕馭男人的慾望強,精明過人,很有禮貌,導致男孩子不太承擔責任,但這樣的男生也有個好處,沒有主意,更多的會聽你的,所以你在家裡更容易能當家。不過總比那種飛揚跋扈的男生要好點,你不能要求他,只能要求他孩子或者你孩子自立自尊自強,所以你要在他面前裝溫柔一些,慢慢把家庭關係平衡過來。第11題:教育就是培養人的精神長相。家長和教師的使命就是讓孩子逐步對自己的精神長相負責任,去掉可能沾染的各種污穢,培養人身上的精神「種子」,讓人可以呼吸高山空氣,讓人可以揚眉吐氣。問題:您認為什麼是「精神長相」?您想要孩子擁有什麼樣的精神長相?您將對此做什麼?解讀:精神長相就是孩子身上的氣質,他的眼神,表情,舉止,態度。孩子出生都差不多,都像小動物,十幾歲特別是青春期往上走,孩子開始形成個性,精神長相就會有人長得像窩囊廢,有的長得像傻瓜,有的長得越來越糾結,有的長得像個受氣包。也有另外一些人的精神長相,隨著年齡的增長,越來越對他心中升起敬畏,如朴槿惠,米歇爾等,歲月帶給她越來越多的東西,如氣質,貴氣等,讓人喜悅的去欣賞她。這就需要自己為自己負責,修自己的心,這種英氣,氣質的出現不是光讀書能出來的,讀書出來的是獃氣。武術的練習,打擊,可能會打出鼻血來,臉上、身上可能會很痛,這樣的經歷就是氣質的鑄造過程。氣質鑄造完成之後,當你遇到危機的時候,你就能做到眼睛都不眨,認認真真盯著危機。沒經過這種訓練的人,武術練習時,基本都是閉著眼睛,亂打一氣。當真正遇到危險時,他比你更亂套,他會驚慌失措,他無法面對危險。這就是氣質不一樣導致的不同結果。所以氣質是鍛造出來的,打出來的,收拾出來的,錘鍊出來的,氣質不是教出來的。而中國家長不懂這一套,答題會很糟糕,他們會用很浪漫的詞來答題,比如希望孩子擁有淑女般的氣質,永遠也不知道怎樣去培養氣質。其實訓練就是要讓他做自己最不想做的事情,正如道家的教學模式「五味調和,陰陽調和,陰者陽之,高者抑之,下者補之」,太燥氣的逼你去繡花,太陰氣的天天逼你去練武,達到陰陽平和,而西方是順著你走。第12題:有修養的父母是「伏爾泰主義者」,「我不同意你的觀點,但我誓死捍衛你說話的權利」。他們從孩子出生的那天就開始跟孩子講道理,耐心的徵求孩子的意見。不要指望打罵孩子就能讓孩子學會服從。殺雞給猴看的結果是:猴子也學會了殺雞。問題:您認為如何在「講道理」和「打罵」之間找到孩子教育和成長的最佳平衡點?怎樣防止「猴子殺雞」?解讀:道理必須要講,關鍵是講完道理後要執行道理,這就是「知行合一」。光講道理是沒用的,比如父母答應的條件堅決執行,不執行就大吵大鬧,但是孩子答應的東西從來不執行,父母又不敢收拾孩子,繼續跟他講道理,這種父母就是「愚蠢的窩囊的父母」。孩子耍父母就要讓他知道沒有好結果,承諾了就要做到,但前提是先要講好,你接不接受,接受了就不能騙我,不能耍我,大多數家長都沒有這個膽識,這個見識,都是糊塗蛋。平衡點就是「規則」。制定規則,執行規則,誰都沒脾氣。不執行規則,對不起,就要收拾他。因為人性是墮落的,教育是反人性的。因此當班當老師要有威儀,鎮得住,能讓人心生敬畏,沒這種東西你做不了教育。慈悲之人只好去做醫學。第13題:讓孩子成為既有激情又有理智的人。「沒有激情,任何偉業都不可能善始,沒有理智,任何壯舉都不能善終。」問題:你如何理解這句話?您的孩子有激情嗎?為什麼?你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激情?怎樣才能讓孩子有理智? 解讀:激情代表著孩子的理想,代表孩子的志氣,代表孩子的追求。孩子從小被當小動物一樣的養,天天告訴他吃喝玩樂,孩子永遠不可能有激情,他是一個能量值很低的孩子,他是一個碰到一點點挫折就往後退額孩子,這種孩子教不出來的,沒有價值,他就是動物。不過家長都不懂得這一條,不懂得去調整孩子的激情。孩子的激情是需要從小教養的,比如說小明慧,我就告訴她:哇,你好棒,她比爸爸還棒。這就是她的激情:我比爸爸還棒。但還得告訴她為什麼棒?比如你的英語比爸爸好,你的側手翻能翻800個,1000個,而爸爸翻20個就暈了,哇,你真棒。這個時候她就有了激情:對啊,我還這麼小,爸爸那麼強大,那麼偉大,他都承認我比他強,那在別的方面我也要超過爸爸,就如武功,有了目標之後,她就會有動力,她就會拚命的去學習,就如同機器被輸入了一個指令,一個目標,知道往哪開了,否則就會原地打轉。但很多家長都不知道這個道理,孩子從小在一個很小的地方打轉,一輩子就庸庸碌碌的,一輩子等別人安排,因為他沒有目標。那什麼是理智呢?理智是有序的思維,或者叫踏實。有些光會吹牛,看見比自己強的人就說要超過他,卻看不見他的行動,這不叫激情,因為家長從小沒有教給他行動,只是灌輸泡泡。成功學就注意到了這一點,它給很多人注入激情,去激勵他們,這些被打擊的沒有理想的人,給他樹立一種理想。但是成功學沒有教你理智,理智就是要踏實的一步步的做,而教理智非常非常的難。在學堂通常時間學的就是理智,當然也教你們理性。將來選孩子,甚至是我的弟子,最大的條件就是他有沒有很高遠的志向。有高遠志向的人能克服身邊的障礙,如情緒不好、狀態不好,別人對我不好等,糾結於小事的人不可能有高遠志向,不可能有大的成就,而且他會約束自己,他會把他自己所有的時間投入到成為一個卓越的人的上面。孩子有志向才有培養的價值,而那些我乖,我等著你的安排,沒有理想,沒有激情的人,我們可以教給他理智,讓他變成一個比普通人強的人,但永遠成為不了真正的人才。我們的教育資源有限,所以不要把機會給到這種孩子,這種孩子讓別的學堂教去,我們就教最有志氣的人,最有理想的人,而且我們有很多方式來實現這一點。關於「理想和志氣」,這裡說一件事情。最新的我們對教孩子的指標,可以更聰明一些。33道題本可以認認真真把家長選出來,但我發現家長很難對付:第一,他們對考他們充滿了怨恨,幹嘛要做讓別人不高興的事情?第二,家長很會騙人。他們在體制學校學了幾十年,學到最大的本事就是騙人,所以從中找到一個踏實的家長,真誠的家長不容易,他們會把所有的漂亮話都說給你聽,而且改這33道題還費時間,改完之後還要面試,還有跟家長面談,這是原計劃。現在發現家長很麻煩,選家長煩死了,搞了半天,家長也精疲力竭,我們也累,最終也很難選到我們想要的結果。所以改用簡單的方法來選,就是用「激情」和「理智」來做,怎麼選?我們新的學生選擇標準就是:想上進入學堂嗎?可以,只能上半年,為什麼只能上半年?這半年就是對你的觀察期。選人的評估條件:正踢腿,側手翻,還有劈叉三項能力標準。為什麼選這三項?這三項都是考察孩子毅力、決心和耐心的:比如要把腿踢得標準,比頭還高,然後5分鐘內能踢多少個?還有側手翻,考他的頑強性,劈叉更痛苦了,考的是耐心。家裡如果養的是寵物孩子,對這三道題感覺怎麼樣?寵物孩子自動淘汰,沒志向、沒激情的孩子自動淘汰。家長對孩子的引導,家長願望的強烈性,以及家長把這種願望的強烈性轉嫁到孩子身上的引導性,家長會不會教孩子,會不會引導孩子,都體現在這三項標準裡面。所以將來家長考得好,積極努力學習學堂理念,但完全對孩子沒有影響力,毫無威信,這都是家長的責任。這三項標準就把這種家長排斥了。能通過這三項測試標準的孩子就可以上我們的突破班,班上最優秀的,家長孩子表現都不錯的,才有資格申請入學今日學堂。所以不需要考家長了,家長好不好看你的孩子,你能逼孩子,能引導孩子把劈叉劈好,踢腿踢好,應該來說家長對孩子是有權威的,能夠引導孩子,家長基本合格,也能理解我們,再用半年時間觀察家長行為就夠了。第14題:讓你的孩子成為有教養的人,有教養從守時,排隊,在公共場合不大聲說話,不輕易發怒開始。問題:您的孩子有教養嗎?你怎樣才能讓孩子有教養?你的具體做法是什麼? 解讀:中國家長根本不注意孩子教養的問題,他們認為所有人都應該接受我的孩子,而不管孩子是什麼樣子,他看著孩子很可愛,就認為別人也看著很可愛。其實教養不是對你的限制,教養是你通向世界的通行證。一個孩子出去如果沒有教養,一出去就讓人討厭,這個孩子他是關閉的,他沒有希望,所以這也重要。這題測試的是家長對孩子的評價。大多數家長都會認為自己的孩子很有教養,因為孩子很乖。如果一個家長對孩子有很強的要求,他會說自己的孩子沒有教養,他還有很多地方做的都不足,還有很多地方需要精進一步教養,希望他得到更多人的尊重,更多人的喜愛,所以家長還會加強這方面的東西。另外一些家長則會說:哇,我孩子好有教養哦,他特別禮貌,又特別乖,帶他出去,其他家長都很誇獎他,所以的話我的孩子特別有教養。你認為哪種孩子可能更有教養?通過語言獲取他們背後的心理模式,對他的孩子是完全的欣賞,完全的贊同,完全的接受,還是對孩子有要求。對孩子有要求的家長,雖然說的話不太好聽,感覺有點自卑,但往往這個孩子更好教育。第15題:做人要厚道。如果你的孩子比較厚道,請不要嘲笑他的軟弱。喜歡佔小便宜的人,往往吃大虧,因為他被別人厭惡。願意吃小虧的人,將來會佔大便宜,因為他被人喜歡。問題:您覺得您的孩子是「厚道」還是「聰明」的人?您覺得應該怎樣教育孩子,才會讓孩子不會因為厚道而吃虧,也不會因為聰明而被人討厭?解讀:其實我寧願孩子多吃點虧,也不願他出去處處去占別人的便宜。處處便宜要佔盡的孩子,就是窮人家庭或精明算計過人的家庭會出現這樣的情況,這樣的孩子不太能夠友好的跟人相處,但有可能會比較成功,因太會算計了。孩子吃點虧沒什麼不可以,有時要教孩子「吃點虧無所謂」,多做點多干點事,他會願意承擔責任,他不計較這些東西,他會是一個心胸大氣的人,我做了並不要求你給我回報,我喜歡這樣做,你給不給是你的事,這樣的人路會很寬,所以還是要厚道一些,幹嘛那麼計較。但中國人從小教孩子別吃虧,一定要多佔便宜。第16題:身體的活力能夠帶來精神的活力。身體好的人,性格陽光。身體不好的人,做事猶猶豫豫,躲躲閃閃,說話吞吞吐吐。問題:您原來注意過這個問題嗎?您認為怎樣才能讓孩子擁有身體的活力?您一直以來是怎樣做的?您認為今日學堂是怎樣做的?解讀:很簡單,運動。體育和運動是精英教育最重要的課程。運動多的孩子,加強運動的孩子,他的氣質是不一樣的,精神風貌是不一樣的,他的戰鬥力也是不一樣的,一輩子能走的路也是不一樣的。比如武術,經常被擊倒,擊倒之後,會頑強的爬起來的孩子,在生活當中很難把他擊倒。而體制學校的孩子就不一樣。可能一下就擊倒了。這些東西是通過教育,通過課堂教育是得不到的。課堂教育告訴他「你要頑強,你要堅韌,你要厚德載物,你要自強不息」這些話,清華也這樣說,所有學校都這樣說,但是他們沒做。「什麼叫自強不息?」打了他之後你讓他要哭的時候,他會說「哭什麼,接著上」,這就叫自強不息。「打疼了,哭了,累了,躺著休息去吧」和「有事沒有?打垮沒有?沒打垮接著走」,這樣訓練出來是不一樣的,所以運動培養的是這種東西。培養的是活力,也是戰鬥力。這一點美國人知道,所以美國人真正的教育不是它的課程,不是課本,也不是老師,是美國人有各種各樣的運動隊,這些運動隊培養孩子的戰鬥力,這些孩子進入社會當中就會有強烈的戰鬥力,特別是極限運動,這些都不是庸手,都很厲害。中國人培養的是吃喝玩樂的傻貓,一個個乖乖的等著生活,這樣的人在正常的和平年代還好,一旦碰到了一些災難或者社會動亂,這些人就會很快的在那驚慌失措,很快的被淘汰。第17題:不要以為孩子1到6歲只是長身體的年齡。如果父母讓孩子1到6歲在祖父母或外祖父母那裡度過,等到孩子6歲時父母再把孩子接回來上小學,那麼,這個孩子在小學要麼成為默默無語的沉默者,要麼成為無法無天的搗亂者。問題:您覺得:為什麼孩子會成為這樣兩級分化的樣子?什麼樣的老人和環境,會導致這種完全不同的情況?您認為6歲以前的教育重點是什麼?解讀:造成沉默型的孩子有兩種老人,一種老人喜歡灌輸和說教,比較強勢,不予以孩子表達權,這個孩子就會變得沉默,什麼都不想說了。老人一天到晚嘮嘮叨叨,孩子會有一種關閉機制,把周圍一切聲音、說話全部關閉起來,通過關閉在自己清醒的時候與自己溝通,類似自閉症的孩子,就是周圍的人喜歡說教,喜歡胡說八道,導致孩子對老師的話也不聽了,成功關閉,而且上課的時候什麼都聽不懂的樣子,因為上課的時候心裡想的都是他自己,什麼都聽不進去,所以身體在長,腦子不正。還有另外一種老人也會讓孩子默默無語,是這些爺爺奶奶老,笨,本身也不太會說話,在家裡沒有跟孩子交流和互動,他們只是跟養雞,養豬一樣的養著這個孩子,孩子沒有得到交流,溝通,所以孩子就變成了這個樣子。 造成搗亂型的孩子就是有無限愛心的老人了,寵養,孩子要什麼給什麼,當寵物養,讓孩子無法無天,如果孩子天性又是比較調皮的,比較聰明的,就變成了這樣一種無法管教的孩子。那麼為什麼老人會變成這樣呢?因為老人對孫子這一輩,也有兩種不同的情況,一種是想找點事的老人,想養寵物的老人。另一種老人本身沒能力,沒能量,在家裡也是作為承擔責任,別人就把他養起來,這樣的話,他們都不是健康的,都不是教育家,都不懂得去培養孩子。偏偏1~6歲是孩子最重要的年齡,他的心理和個性的養成就在這個時候,所以古人說「3歲看大,七歲看老」,奠定孩子一生的行為和心理的基礎要在6歲之前完成,所以給孩子一種有序的,有規則的,充滿愛心的,良好交流的環境,就非常非常的重要。可惜家長都太不重視了,而我們的重視又得不到相應的回報,所以我們也不太願意做這樣的事情,明珠班還勉強做一做。家長不承擔責任,把孩子丟給老人,就是這個結果。第18題:經常和孩子一起做三件事:一是和孩子一起進餐,二是邀請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傢具或衣物,偶爾邀請孩子幫忙解決工作中的困難。三是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問題:為什麼要做這三件事情?您認為您原來做的如何?解讀:「和孩子一起進餐」,是跟孩子交流和說話,這跟古代「食不語,寢不言」不一樣,形成一個交流機制。潛移默化的去改變孩子的氣質,思維,孩子能很開放的吸收父母身上的東西,所以這種機制一定要給孩子,但一定不是格式化的東西,不是程式化的東西。千萬別在與孩子進餐時,讓孩子吃這個,吃那個,多吃點,少吃點。「與孩子一起修理玩具」,就是讓孩子學會動手的能力。「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就是讓孩子學會表達。學堂每周孩子與父母電話溝通一次就是在培養孩子表達的能力。父母認真的聆聽,甚至會聆聽很長的時間,孩子就會有充分的表達機會,最愚蠢的家長就是吧嗒吧嗒不停地跟孩子說話,聰明的家長大多數都在聆聽,「好吧」「這星期有什麼好玩的事情?」通過提問幫助孩子表達,所以孩子的表達能力就會越來越強。孩子表達完了,沒有了,「沒有了嗎?還有沒有什麼要告訴爸媽的?沒有就算了,掛了」,這種模式的結果就是孩子的表達能力超強。家長不會交流,天天跟孩子見面,交流也很少,甚至幾乎沒有,只會和孩子「潛移默化」的「過日子」。所以周末電話交流也是上課,懂的人處處都是教育。第19題:如果沒有特別困難,父母最好每天趕回家和孩子一起進餐。家庭的共同價值觀,就在全家人圍著一張桌子吃飯的過程中建立起來。問題:您家庭的共同價值觀是什麼?您是怎樣來培育這些共同價值觀的?如果無法一起進餐,您如何建立家庭的共同價值觀?您平時與人交往餐飯甚多,是否建立了共同價值觀?解讀:「共同價值觀是怎麼建立的?」。中國人的家庭共同價值觀大多都是吃喝玩樂,餐桌上都是在說廢話。西方人的餐會會說一些政治方面的問題,我們學堂老師在一起聚餐時也會討論一些問題,交換一些信息。西方人有種制度「下午茶」,各自發表一些稀奇古怪的觀點。中國人則只關心食物,所以這個意義上來說中國人很像是豬,因為你只關心食物。而西方人關心的是交流機會,交流不應該超過八個人,西方一般都是兩到三個人一張桌子,不像中國人一大桌十幾二十個,根本無法交流。很多家長不知道如何建立與孩子的共同價值觀?我們家的共同價值觀就是「經營者」,成為卓越的人,我們會努力與孩子進行交流。第20題:給孩子講故事並邀請孩子自己講故事,讓孩子從聽故事開始建立閱讀和寫作習慣,讓孩子儘早學會獨立閱讀,儘早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徹底墮落的人是不讀書的。」從來不給孩子講故事的父母,是不負責任的父母。問題:您怎樣理解「只要還在讀書的人,就不會徹底墮落」?您認為怎樣才能培養孩子擁有終身閱讀的習慣?您的孩子目前這方面表現如何?解讀:因為只要還在讀書,就代表他還在追求一個精神的世界,他還有精神追求,所以不會徹底墮落。如果忘記了讀書,就開始墮落了。中國人可能是全世界閱讀率最低的一個民族,就算讀點書,都是網路小說,所以中國人毫無疑問是全世界最墮落的民族。看看書店就知道了,有多少人在買書?書店的經營越來越差,在一些大學城都看不見一家書店,簡直不可思議。但是到日本、台灣看看,很多書城。 所以中國人讀書人是少數,而洗腳城、飯店很多,都是吃喝玩樂的地方,就是讀書的地方沒有。那麼中國人為什麼會墮落?為什麼沒有閱讀的習慣?答案很簡單,因為教育讓你們不願意讀書,十幾年的教育把人教成了厭學的人,比如你們能回憶起小學時光嗎?從對學習的渴望到沮喪再到無聊,好無聊,於是對中學充滿憧憬,還是很無聊,很無聊,就想著上大學會好點,最後還是好無聊。回想整個的學習生涯,是不是就一句話:好無聊啊,好討厭啊,想把所有的課本扔掉、撕掉。這就是中國的體制教育,培養了兩代人的厭學。我們正在改變它,但是改變很少,我們的明三、天三班拚命的學習英語,爭奪學習泰語的機會,因為學習太好玩了,還想著以後學習法語、西班牙語等等,要學習八國語言,他們都是抱著極其興奮的心情說要學習這個語那個語,而且老師給到他們的要求就是需要把英語學到多好才可以學泰語,標準就是背完新概念第三冊。他們為了學習泰語拚命的背,你們的孩子會這樣嗎?這樣的孩子會不會是厭學者?如果是你們,引導孩子學習泰語,肯定會跟孩子說:好好學習泰語吧,到泰國去,有好吃的,好玩的。我們會跟孩子說另外一句話:如果我們學完了泰語,去到泰國,可以給爸爸媽媽做導遊,然後泰國人他們會說:你怎麼會說泰語啊?你說:我四年時間學會的。他們會說:哦,這不可能。然後你說:是真的,我一點都沒騙你。泰國人會說:哇,太酷了。你會不會覺得這很神奇?因此這就是價值觀,核心價值觀的教育。而你們的教育都是吃喝玩,把吃喝玩當成了目標,中間這個學習的過程就是討厭的,因此他絕對不會喜歡這個過程,他喜歡的是那個目標,成功培養出一個吃喝玩樂的小崽出來。而我們則成功培養出一個幫助人的孩子來,可以幫別人當翻譯,可以做這個,可以做那個,處處都在幫助人。怎樣讓孩子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讓他熱愛學習。怎樣讓他熱愛學習?讓他在學習中得到樂趣,得到成就感,得到應用感,學了泰語馬上就能用泰語,「知行合一」,所以他會非常渴望得到學習第二個外語的機會,甚至第三個乃至更多的學習渴望,他們是經營者,所以學習也需要獎勵。第21題:孩子的成長有三個關鍵期:第一個在3歲前後,第二個在9歲前後,第三個在13歲前後。如果錯過了成長的關鍵期,後患無窮。問題:這三個關鍵期為何對孩子影響重大?您認為這三個關鍵期是如何影響孩子一生的?您怎樣做才能讓孩子順利通過這三個關鍵期?解讀:3歲前後是孩子的基本行為和心理形成期。9歲前後是孩子的自我意識的開始,特別是思維能力、學習能力,我們說7歲開蒙到9歲期間,開始形成學習習慣、學習能力,特別是語言溝通交流。13歲是個青春期,這個時期之前如果形成了良好的心理行為,學會了負責,學會了尊重師長,學會了敬畏自然,學會了與周圍處良好的關係,進入青春期後,他會過得很順利,儘管他也會遭到很多煎熬,但他基本上會沒有感覺的度過青春期。知道為啥?一個人如果太在意自己,太任性,太在意周圍的情況,以自我為中心,到了青春期,這個東西膨脹起來後,他就會去加以實施,原來他還有點敬畏心,還有點怕大人,青春期後,他開始長大,覺得跟大人一樣,他開始反抗,反抗還會來的越來越激烈。這些都必須在13歲之前打好基礎,而13歲時最後的關口。如果孩子3歲,9歲之前沒教好,特別是13歲前底子沒打好,孩子的那個誠實,真誠,儉樸和尊敬師長,特別是尊敬師長這個脾氣沒培養出來,這孩子教不了。他以後一生都會有很大障礙,「不敬其師,不愛其資,雖智大迷」老子原話。不敬師長的人,他雖然聰明,但很可惜,是大迷人,一生要闖多少禍。第22題:不是「三十而立」,而是「三歲而立」。孩子三歲前後,就必須建立自食其力的勇氣和習慣。凡是自己能夠做的,必須自己做,凡是自己應該做的,當儘力去做。問題:自理能力為何會影響孩子的一生?您是如何解決這一個問題的?您的孩子自理能力如何?解讀:3歲孩子要學會自立,學會自我管理自己的生活,如自己洗自己的小衣服、小襪子等,讓他自己料理自己,這種人他一生都是自強的,能夠承擔責任的。這個時候如果保姆承擔了這些工作,孩子的自理能力會很差,無法「立」起來,就算以後會做這些事情,也會做得很糟糕,去大學宿舍看看就知道了,髒亂臭,一塌糊塗。學堂給孩子搞衛生評級,內務評級,雖然有點麻煩,但給孩子帶來的是自我管理能力。很多家長不了解學堂的這種做法,經常幫助孩子打理,沒錯,孩子是給你打理乾淨了,但這種孩子自理會很差。第23題:如果你的孩子在13歲的時候喜歡弗羅斯特的詩句:「兩條路在樹林里分岔,我選擇走人少的那一條」,這很正常,不要擔心,他以後也許會選擇人走的多的那一條。問題:您孩子喜歡這樣詩歌的背後心理機制是什麼?在現實生活中,可能以什麼樣的方式表現出來?家長應該如何面對和警醒? 解讀:孩子青春期了,他會盡量來證明我與眾不同,我存在,他會盡量跟你挑戰,所以說青春期為什麼會很麻煩。沒進青春期之前,他的一些潛在的毛病,他會選擇服從,選擇隨大流,到了青春期,他就會跟你挑戰。所以青春期需要的是孩子家長跟我們更多的配合,支持和理解,而不是一出事情,就說學堂沒教好,碰到這種情況,只好讓孩子回去,家長有本事自己去搞。其實這跟學堂還是家長有沒本事是沒關係的,這跟孩子狀態有關係,他就是要多情善感,就是要故意搗蛋,就是要做一些莫名其妙的事情,就是要去說一些不好聽的話,說老師的壞話,同學的壞話,這個時候,家長還傻不拉幾的去跟孩子共振,後果就會很嚴重。所以這樣的詩歌代表自我意識的蘇醒,孩子會用各種方式來表達,主要就是反抗。家長如何面對和警醒呢?很簡單,不理他,見怪不怪,其怪自敗。「嗯,這樣啊,好吧,想幹嘛幹嘛去」,完了。這就叫理解,什麼都不做,靜靜的關注,了不起跟孩子老師打個電話,把情況告知一下,得知在學堂還好就OK了。第24題:父母給孩子講道理是必要的,但給13歲前後的孩子講道理時,要注意自己講話的姿態,姿態比道理更重要。否則,孩子會厭惡,反抗。孩子會說:你講的話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那個樣子很令人討厭。問題:為什麼「13歲」是一個敏感的關鍵點?假如您這個年齡的孩子突發奇想,想要去「尋找外星人」。您覺得您應該怎樣與孩子溝通,態度和內容應該怎樣結合,才能達到您想要的效果?試試看您講的道理?解讀:青春期會說你講的都是對的,但你講話的樣子很討厭。青春期你可能做什麼他都看著不對,你明明做得特別好,他都會有煩,並不是真的很煩,而是他自己心情很煩,就像你很煩的時候看見別人在笑你會覺得他是不是在嘲笑我。這個時候你跟他認真就麻煩了,所以這個時候就需要理解,寬容,裝糊塗,裝傻。我們學堂內部對青春期的處理,家長如果理解就好辦,拉你出來湊一頓,跟同學打一架去,或者單獨訓練,武術訓練,全部時間安排滿,你被挨打、訓練的時候就會忘了那些離奇的事情。「是不是想談戀愛啊,想找個人嫁了啊?那就去找吧」「沒有啊」「沒有啊,沒有那就練功去,想了就去找去」,其實這就是到了青春期,生理期,體內的荷爾蒙驅動,告訴你缺點什麼東西,告訴你要去尋找什麼東西,你要去尋找,你又不知道尋找什麼東西,就會東搞西搞,找些亂七八糟的理由,所以把這些妄念都去掉,老老實實,踏踏實實學習去,煉精化氣,如果不懂,還順著孩子的脾氣走,家長還溝通共振,越共振孩子越傻。所以不去要去理他,甚至簡單一點,既然狀態不好,讓他天天搬磚去,老老實實的搬,把身體的青春期能力壓制住,把它卸了,揮發掉,還把身體搞好了。但這個時候千萬不要去罵他,說他,就是不要跟他共振,跟他講道理,就是做事情去,他就會很踏實。第25題:心底秘密是人成長,成熟的標誌。如果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那麼,不要逼迫孩子把他的秘密說出來。問題:您怎樣才能讓孩子願意告訴你「秘密」?你跟孩子有這種親密聯繫嗎?解讀:孩子有心事,他不想告訴你,不要逼著孩子說出來。有時候孩子自己都表達不出來,他怎麼告訴你?不要跟孩子去爭。少年的心,就像天上的雲,變來變去,不要太在乎。所以孩子不說就算了,你能理解就行了。但是很多家長不習慣,因為他們習慣了孩子在小的時候傻不拉幾什麼都說,到了青春期,孩子不說了,他們就覺得有問題,跟孩子溝通去,傻瓜。這是孩子成長過程中正常的狀況,小的時候口無遮攔很正常,大的時候含含羞羞裝溫柔,這也很正常,不要太在意。第26題:在孩子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無為的放任型父母。在孩子9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一個積極的權威型父母。在孩子13歲前後,他的身邊最好有個消極的民主型父母。有效的教育是先嚴後松,無效的教育是先松後嚴。問題:你認為為什麼要有這種不同的應對態度?您怎樣才能把握好你孩子不同年齡階段的松嚴問題? 解讀:3歲之前,讓孩子自然的成長,讓他自然的探索這個世界,無為放任型。孩子出去玩,弄髒無所謂啊。他抓什麼東西也不一定是他餓了,他是咬一咬,聞一聞,看一看,琢磨一下,你關注只要沒危險,你不管他,他咬一咬不對勁就會丟掉的。而如果你抓狂,他即使放開了,也不知道這有什麼危險,就會養成一種恐懼心,覺得一切都很恐懼。比如遇到一個小蟲子,嚇一跳,不知道是什麼東西,第一時間「哇好恐怖啊」,以後也碰到類似的東西,就嚇的不敢動了,膽小的孩子就是這樣養出來的,因為家長就是個神經病的家長。如果遇到一個小蟲子的時候,我們告訴他,「不怕的,它會怕你,你不怕它」,他很緊張,然後聽爸爸說「嗯,它會怕我,我不怕它」,「你看,它怕不怕你」,按一下小蟲子,小蟲子嚇得趕快就跑走了,「它也怕你啊,你去按按它」,他不敢按,「我拉著你的小手去按一下它」,這個時候就鍛煉了孩子跟周圍世界的溝通。這就是無為,但去關注他,有沒有危險,沒有危險就讓他好好地去玩,他就會玩的很開心。3歲之後,就是積極地有權威的。有權威就是孩子很崇拜你,覺得你是一座大山,很尊重你,又很喜歡你,這就是你要做的事情。13歲之後,消極地民主型父母。學堂就是這樣要求老師孩子13歲以後不允許強行調整孩子,要是調整失敗,通知家長,要麼接走,要麼就算了。因為如果家長不做事,我們是絕對不會做的。這個時候孩子的自我在成長,與孩子自我作戰的話,很吃力,而且我們沒有權力去收拾他的自我,我們只能去接受他,不管他是什麼樣的。比如孩子不想學了,為什麼不想學呢?因為他想表明他跟一般人不一樣,他就是想獨立自我,我們也知道怎麼去處理,但我們不想擔當他父母這個角色。孩子不同的心理狀態,需要不同類型的父母。9歲前後,是一個正在樹立價值觀的時候,給他樹立積極的,正確的,向上的價值觀對他很重要。13歲,該樹立的已經樹立了,如果沒有,也很難了。第27題:必須留意你的孩子的學習成績,但也不必太在意他的名次。倒是需要警惕那些學習成績總是第一名的孩子。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好,性格也好,有些孩子學習成績很好,但性格卻自私,缺乏同情心,沒有生活情趣。問題:學習好的孩子為什麼容易出現這些問題?你認為學習差的孩子容易出現什麼樣的問題呢?你怎樣防止你的孩子出現這些問題?解讀:很簡單,因為你告訴他學習是最重要的,既然是最重要的,他學習好,他就認為他是最了不起的,所以他肯定自私。第二,他很難理解別人學習差受到多大多大的打擊,因為他得到的一直是表揚,所以他不會去同情別人,甚至專門去踩別人,以踩別人為榮,而且這種人他也不理解生活,過得很刻板。相反的話,成績差的孩子,其實他們大多數更好打交道,他們更願意關心你,如果你關心他們,他們更容易跟你互動,他們不那麼自以為是,也正因為如此,學習差的孩子在社會上做生意或者別的事情,反而容易成功,因為他們習慣了認為自己不行,所以他們更低調,更願意努力學習,更願意做低調踏實的事情。所以成績跟成功的關係,發現很多成功者,都不是優等生,包括我這樣的人。怎麼防止孩子出現這種問題:很簡單,告訴他,學習不是最重要的。包括在學堂,你學習成績最好,再好,我們也不會說你是班上的第一名,而是說大家都認同你,你能為班上做更多的貢獻。第28題:必須讓你的孩子學會與他人交往並愉快的接受小夥伴。「如果父母對自己的鄰居不滿,對孩子的小夥伴也十分挑剔,或者不讓自己的孩子和他們交朋友,讓孩子覺得好像自己跟別人很不一樣,那麼,這些孩子長大以後就很難與任何人自然地相處。問題:你怎樣才能讓你的孩子能夠實現這一條的教育?目前的體制教育對這一條有何幫助?解讀:夥伴選擇機制,這就是教育,當然要教會他最重要的價值觀,就是讓人喜歡和尊重。體制教育對此沒有幫助。體制教育從來沒有哪個老師會教你這一點,而且也沒有機會,上課的時候擠在一起,下課各玩各的東西。學堂不一樣,他們在一起吃,一起住,在一起挨訓,在一起挨表揚,各種各樣的東西都在一起,他們之間有很多的連接,而且他們是互相選出來的夥伴,團結性很強。即使是少一個夥伴,他們都會覺得難過,有很多感情,他們送小夥伴走的時候,會送一些禮物,不是物質禮物,而是說一些話,視頻啊等。這就是夥伴,學會跟夥伴相處,而且是很好的夥伴,這是今日學堂最大的禮物,也是我們教的內容,而且我們幫他選擇了夥伴,他們不喜歡的夥伴,可以把他踢走,因為那個夥伴不跟他們融合,但如果他們覺得不需要踢,他們就不踢了,這都是他們自己規定的。他們不喜歡還可以把老師踢走。第29題:孩子的成長需要同伴,讓孩子有自己的朋友,但不要有太雜亂的夥伴,在孩子沒有形成成熟的理性和判斷力之前,警惕孩子沾染同伴的壞習慣。問題:你怎樣為你的孩子選擇夥伴?你怎樣才能做到防止壞夥伴對孩子的不良影響? 解讀:在體制學校幾乎沒有辦法避免孩子產生這種選擇,周圍的大多數都是不好的習慣,因為周圍都是消費者,特別是那些最有影響力的人都是調皮搗蛋,很有主意的人,他們率先進入青春期,率先進入兩性關係,他顯得很酷,成為大多數人學習的榜樣。最終就是劣弊淘汰良弊,所以體制學校最危險的地方就是你無法隔絕壞朋友。而在學堂,我們會小心的選出,如果是壞朋友的話,我們會把他隔絕掉,會把他剷出去。因為在學堂,他們是我孩子的夥伴,看他們有沒有資格做我孩子的夥伴,沒有資格的孩子我們踢他走,你不能做害群之馬。但體制更本做不到這一點,所以聰明的家長看到任何一條都不可能接受體制,會讓孩子離開體制。第30題:讓你的孩子儘早建立健康的審美觀。有出息的男性一定會喜歡健康的女性。不要讓孩子的審美觀陷入低級,病態。不要以為小的,有病的,就是好的。不要以為強大的,就都是壞的。不要以為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都是可愛的,也不要以為獅子,老虎,狼都是壞的。不要以為豺狼都是吃人的,豺狼只吃比他弱小的。問題:你怎樣教育孩子實現本條教育原則?怎樣才能讓孩子的心態「健康」?解讀:答案一樣,離開體制,離開社會。因為體制和社會教你們的全是亂七八糟的鬼東西,很變態的思維模式。比如喜洋洋思維模式,把世界都扭曲了,還認為這個扭曲很正常,傻乎乎還挺好。體制的課本也是把小兔啊,小羊等一些小動物作為正面的東西來加以學習,孩子學完之後,變成什麼了?變成羊了。他不會有強者思維模式,而且還變得無能,就如我們國家的圖騰是熊貓,熊貓是什麼動物啊?熊貓是一種瀕臨絕種的又蠢又笨又傻的一個動物,根本無法適應社會生存的動物。美國的圖騰是什麼啊?鷹。雄鷹,高瞻遠矚。也許以後我們國家還會選喜洋洋做圖騰,因為我們這個社會很變態。我們的學堂叫獅子學堂,培養的是獅子,獅子是成群的。就像小明慧小的時候是天獅,班級升級了是少獅了,還說以後還要做更厲害的跟姐姐靜慧一樣的天獅,還要做更高的跟爸爸一樣的獅子王。好,那你使勁加油,努力,全班最棒的就是天獅,全校最棒的就是獅子王。這樣孩子的激情就出來了,目標就出來了,這就叫成長願望。而天天告訴孩子小麻雀,小綿羊,小狗這樣的文化,這樣的教育,出來的是什麼孩子?出來的就是秀「你看我好可愛哦」的孩子。大多數家長都是這麼乾的。就跟大家照相喜歡「二」一樣。第31題.《麥田裡的守望者》為世界貢獻了一個詞語:守望。教育不是管,也不是不管。在管與不管之間,有一個詞語叫「守望「。問題:你怎樣對你的孩子「守望」?解讀:有時候我們得承認自己水平有限,有時得等時間來解決一些問題。比方說這幫孩子青春期就會想入非非,就是會神經病,就是會在那講今天我感覺不好,這時候你可以收拾他一下,也可以不管他,守望,然後看你以後怎麼弄。所以的話,不要急,要等待,有耐心,有時候要學會無為,這就叫守望,但是又不放棄他,給他一個好的環境,特別他在發瘋怎麼辦,看著他發瘋,觀察他,關注他,給他空間,甚至給他足夠的空間,西方的國家他這點做得很好,有些孩子厭學、討厭,這個那個的,他可以一年、二年、三年不上學的噢,在那裡晃來晃去。我們的心真的太急了。所以的話,我們會對家長說孩子在那裡放一年,如果他心態不好的情況下,青春期來了我們再搞些東西,放一年如果你能接受的話,他可能就出得來,他可能會變得健康至上一些,這時候如果你急著去處理,可能就沒有好的結果。但我們也會積極想辦法怎麼去處理和引導。第32題.告訴你的孩子:認真聽講的孩子偶爾成績好,認真自學的孩子永遠成績好。問題:為什麼會有這個差別?你怎樣才能讓孩子認真聽講?你怎樣才能培養孩子的自學能力? 解讀:其實體制內這條永遠達不到王金戰提出的思想。哪種孩子才會認真自學?想學的孩子。別的孩子都要你逼著去學。認真聽講的孩子很乖,但不一定會動腦子。但是認真自學、找出問題、提出問題的孩子他才會動腦筋。但是體制不鼓勵這樣的孩子。我們會鼓勵孩子提問。我們的孩子經常自己出題目、自己回答、自己去考評,境界高的不說,經常這樣想的孩子會形成一種思維習慣,他們還經常問我問題。我還準備拿根大棒,誰提不出問題我敲他一大棒,但最好搞個充氣的還好些,拿實體的棒子我估計敲下他就起不來了。幹嘛?逼他們思考,讓他們學會思考。但體制學校從來不教學會你思考,他又不教你熱愛學習,怎麼會有希望呢?所以象我們學堂的模式,至於為什麼他將來一定會變為優秀的學生?你們這幾天觀察了,他們這個班是我在負責帶,你們覺得我一直不給他們上課是吧?沒準你們來了這是第一次給他們上課。因為不需要我上課。為什麼?因為他們一直忙著做作業,今天下午他們才把作業趕完,然後我才給他們上課。這是他們的任務,他們的作業我一直都在布置的。他們的作業堆在那兒的,做完了再往下做。老師又出題 ,總覺得作業做不完,這就是我們處理的方式。這樣的孩子出來一定是有自學能力的。到我們高中階段,全部在培養自學能力。到18歲之後,都是能獨擋一面的人,少數想當書獃子在我身邊跟我學點古文,現在古文不太教他們,以後講六祖壇經、講道德經,是對高中以上成年人講,現在不教,現在教策論,教策論就是教他們怎樣做事,這是最基本的功能,更高一級的話現在就不說了。這就是我們的教育。安然會館,傳統文化自媒體,知行合一。微信/QQ :48498765
推薦閱讀:

廚房裝修很重要 解讀廚房裝修風水布置
【快點學法】解讀婚前婚內的那些事兒
最新「黑天鵝」目標鎖定:解讀義大利公投日程
《玉井奧訣》解讀(四)
濱州風水師王成友為您解讀陰曆十月各生肖運勢

TAG:錄音 | 整理 | 解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