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旅遊:當代人的實踐探索與理念提升——在首屆中歐可持續旅遊論壇上的主旨演講
06-19
女士們,女生們, 昨天為參加義大利旅遊高峰論壇,我專程去了昆明國際會展中心。那裡是2013中國國際旅遊交易會的主會場,中國館的各地分館一如既往地 展示長城、故宮、兵馬俑、三國故事、中國功夫等,總之是悠久的歷史、民族民俗風情和藝術化的山山水水,還有盛裝的演員在人群中走來走去。可以想像剛開館時一定要比我當時看到的場景還要熱鬧許多。迭加在眼前的另一番景象則是:國慶長假期間高速公路上望不到頭的汽車、華山景區滯留的上萬名遊客、天安門廣場一天數成噸的垃圾、法國普羅旺斯為爭奪最佳拍攝點而互毆的兩對新婚夫婦,還有少數民族地區那些被攝影愛好者的「長槍短炮」所包圍的原住民。一個是面向旅遊業界的專業展會,一個遊客活動的現實場景,在兩相映襯的繁榮表象下,卻始終有不安在心頭徘徊不去:這是旅遊的應有形態,或者,是我們一代又一代旅遊人和國民旅遊福祉所追求的結果嗎? 現實是,隨著經濟增長、社會發展和公民旅遊權利的彰顯,就世界範圍而言,旅遊已經全面進入了家庭的日常生活,我們正在進入一個所謂的「大旅遊」發展的新階段。就規模而言,2012年,全球跨國遊客已達10.35億人次。據世界旅遊組織預測,到2020年,這一數字將達到16億人次。2012年,仍然處於發展中國家的中國,就有29.6億人次的國內旅遊市場,入境旅遊1.34億人次,出境旅遊8318萬人次,出境旅遊消費總額為1020億美元,已經是世界最大的旅遊消費國。今年,中國出境旅遊的市場規模和消費總量可能會分別超過9400萬人次和1280億美元。由於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地區旅遊經濟的持續增長,大眾旅遊成為世界性的現象。就範圍而言,各國遊客的足跡已經遍布全球各個角落,從喜馬拉雅山到義大利的街頭,從瑞士的百達翡麗博物館到馬爾地夫的海灘,美國一家公司已經實踐把遊客送太空,並開始研究月球的旅遊計劃。那麼,旅遊發展所帶來的經濟、社會和環境影響呢?儘管世界很多國家和地區都在不同程度地分享著大旅遊所帶來的經濟增長、就業增加、消除貧困等方面的收益,但是大大小小的旅遊目的地也正在承受自然環境、社會生活和傳統文化日益加劇的代價。我們已經注意到,以野生動物為主要食物來源的北美土著居民開始抱怨遊客捕走了他們的魚、殺死了他們的鹿;在英國的鄉村,農民們對隔窗窺視的外來者乾脆直接採取制止或驅趕的方式以表達他們的厭惡;我們也看到在一些地區的特殊民俗被開發成旅遊項目後成為供客人們取笑的話柄,比如在泰國清邁的緬甸難民營中有一個以旅遊開發的名義而建造的村落,遊客在購買昂貴門票後便可以獲得觀賞「長脖子」婦女的權利;而當遊客拿著單反相機無所顧忌地拍攝藏族婦女兒童生活細節的時候,鏡頭裡的影像或許是美好的,可是我們有沒有顧及被拍攝對象的正常生活和心理感受呢?諸如此類的旅遊行為一定程度上違背了社會倫理和傳統價值觀的,甚至出現了代際影響。 我們也關注到世界旅遊組織(UNWTO)、亞太旅遊協會(PATA)、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歐洲可持續發展聯盟(NECSTour)等國際組織開始從商業和社會倫理的層面思考新時期旅遊發展理念的問題,並在聯合國倡導的「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的框架中,相續提出了旅遊可持續旅遊、負責任的旅遊、低碳旅遊等發展原則和實踐中可以監測的相關指標。需要我們進一步追問的是,這些美好理念和善行是否都能夠在地方政府、私營部門和普通遊客那裡得到有效的踐行呢?旅遊經濟最終是要落實到千千萬萬遊客的日常活動上來的,沒有公共服務部門、私營部門和遊客的自覺參與,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就只能是人們心中美好的意願而已。 女士們,先生們, 讓我們把目光投向過去,回到當代旅遊來時的路,去審視和思考旅遊過程中原有的人與自然,遊客與原住民之間的關係吧。1841年托馬斯?庫克組織遊客參加禁酒大會之前的很長一段時間,旅遊都是自發的個體行為。少量的、分散的遊客來到目的地,在人與自然,遊客與居民的對話中分享異地的空間和彼此的生活方式,目的地在此階段沒有或者說甚少受到旅遊活動的影響。在從容、寬容和包容的共識下,無論是地方政府、商業機構還是原住民,都會善待遊客,卻不會專門為遊客而營造特殊的空間。我們想啊,古埃及的法老為了自己靈魂的安息與再生而建造金字塔的,中國的秦始皇為抵禦異族的入侵修建了長城,威尼斯人為了自己的生活完善了水道和以貢多拉為代表的水上交通體系,而這些為了當地人的政治、軍事、經濟和社會生活建造的項目,還有他們代代相傳的生活方式,都成了今天吸引全球範圍 內遊客到訪的重要資源。隨著工業革命和市場經濟的發展,特別是噴氣式飛機、高速公路和私人汽車為代表的交通工具,以及以互聯網和移動通信為代表的信息技術的演化,旅遊業終於迎來了全球範圍內的大眾旅遊新時代。 這個時代不僅體現在遊客數量的持續增長和到達範圍的廣泛性,而且也體現在旅遊活動被徹底改造成為消費行為,遊客在目的地的餐飲、住宿、觀光、娛樂乃至與原住民的交往等旅遊接待活動也相應地被納入了現代服務業的範疇。對於目的地的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而言,賺取外匯、擴大需求、促進GDP增長、擴大就業成為發展旅遊業的優先戰略目標,並被賦予了與其它服務業相類似的績效考核指標。既然商業規則和經濟規律完成了對傳統旅遊活動的改造,當代旅遊業在進入了快速發展軌道的同時,也失去了原有的從容心態和彼此的對話姿態。表現在現實中就是經濟目標高於一切,人和自然的獨立性明顯地被遮蔽了,一切都可以成為了可供開發旅遊的資源,一切都成了可資利用的工具,惟有人與自然的價值理性不見了。而在倫理缺位,資本和消費共謀狂歡的當下,我們突然發現,在行走的過程中,似乎買了一張單程車票,原有的家園卻再也回不去了。 中國有句古話,叫做「過猶不及」,也叫做「物極必反」。人們對於大眾旅遊時代經濟目標和商業規則的反思也是一直存在的。從世界旅遊組織的《旅遊倫理宣言》、到歐盟委員會的可持續旅遊標準體系,到歐洲可持續旅遊聯盟、法國「蔚藍海岸」、義大利五漁村的生態旅遊實踐,到中國自助旅遊的「驢友」,我們已經注意漸趨理性的旅遊者和目的地政府,不再一味追求潮水般漲落的旅遊消費,而是將旅遊視為異地的生活方式,追求在既有經濟社會資源和居民生活方式的基礎上與遊客共享文明的非傳統旅遊開發模式。特別是1980年以後出生的年輕人,正在以更主動、更靈活、更獨立,也昜理性的心態去面對旅遊消費。他們生活在快節奏的商業社會,生存和生活的壓力巨大,時間越來越碎片化,但又有著強烈的出遊動機,他們不拘泥成規,不限於假期,不在乎旅遊的目的地,看重的是在旅遊過程中的發現、體驗與驚喜。年輕人主導的社交網路上有一個熱詞,叫做「小確幸」,源於日本作家村上春樹的文字作品,即「小而確切的幸福」。他們拒絕宏觀敘事,拒絕表演性的生活,而是強調自然的生活,可以觸摸的溫暖,可以把握的幸福。表現在旅遊活動中,就是「微旅遊」。 作為一種新型旅遊形式,「微旅遊」在出遊時間、方式、目的地、活動內容等方面更加靈活自由,更多的是一種不拘泥於遊覽景區景點的無景點旅遊,是一種注重身心放鬆、無拘無束的休閑體驗旅遊。相比於傳統旅遊產品,「微旅遊」持續時間更短,遊玩距離更近,參加人數較少,出行方式更加靈活自由,不以遊覽景點為主要目的,尤其注重旅遊者在整個行程中的體驗性與互動度,旨在以自由探索的精神去發現身邊未曾發現的美好事物,以區別於一般旅行社提供的旅遊產品,其本質是傳統大眾旅遊深入發展的新理念與新形態。在這種無景點的「微旅遊」中,遊客可能只是在上海靜安區尋訪匈牙利建築師烏達克留在此地的建築,也可能只是去巴黎參觀歷經175年傳承的愛馬仕手工藝工坊,品味每一件臻品背後的獨到匠心和完美品質下的精湛工藝,也可能只是單人單車自駕橫穿北極或專程去德國體驗不限速的高速公路的刺激。 女生們,先生們 當今的世界正處於一個「微時代」,對於年輕人的探索實踐,我們有必要給予更加密切的關注,從中抽象和提練出可以讓傳承過去的旅遊文明,也可以指導未來世界旅遊發展的全新理念。 我們希望包括政府、業界、遊客和社區居民在內的各界人士都能夠認到堅持人與自然的對話,堅持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是滿足人類世世代代旅遊權利的根本保證。旅遊業有經濟功能,但是經濟功能卻不是旅遊的全部目標。為了人類在大地上更有尊嚴、更加自由地行走,更有品質地分享異地的生活方式,為了社區居民更加充分地參與到旅遊進程中來,進而平等地分享旅遊紅利,為產業發展提出更具時代感和歷史責任感的旅遊倫理,應該成為各個國家和地區,各級政府和旅遊業界的戰略使命。 我希望無論是公共部門還是私營部門,都應積極響應聯合國「全球可持續發展目標」「,遵循科學發展的理念,以促進旅遊、經濟、社會和人的全面發展。在當前形勢下,強調人與自然的和諧,強調尊重環境、尊重人文為核心的文明旅遊理念至關重要。儘管我們也強調和諧、共贏的理念,但是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各國人民的旅遊權利與環境的承載力之間,以及與社區居民的發展權利之間,在一定時空範圍內,相互之間也有階段性的衝突。為此,我們需要在國際合作的框架下,推動各國與各地政府加強在低碳旅遊、生態旅遊以及可持續旅遊方面的規劃,強調旅遊企業、行業協會、媒體以及非政府組織之間的溝通、對話與合作。 我希望各國在旅遊政策設計中,能更多地以微設計、微參與和微旅遊為理念,注重從細微處著手,以小見大,通過讓更多普通遊客參與到微旅遊中,來實現旅遊活動的微影響。 我希望旅遊目的地開發不再盲目追求大戰略、大投資、大項目和國際范兒,而是更多地從每一個遊客切身需要的一個個細節入手,也許僅僅是一個小道路的調整、一個傳統菜肴的挖掘,或是一首兒時傳唱的歌謠,都是值得稱頌的戰略目標。旅遊企業應當,也能夠設計更多這樣的「微旅遊」產品,在商業實踐身體力行之。我們更加需要發揮包括綠色和平組織在內的NGO(非政府組織)和社會媒體的作用,提示每一位遊客、每一位居民、每一位公共事務和私人業務的決策者:旅遊,本就是人與自然的對話。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新鮮出爐:評選出當代10大女書法家,看看都有誰
※當代伊斯蘭政治暴力剖析
※戳中當代青年人淚點的十段話
※當代女性應該具備怎樣的貞操觀
※當代45位博士談佛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