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內涵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其實質是實事求是,要義是創新,主題是發展。我們黨在90年的奮鬥歷程中,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實際緊密結合起來,始終不渝地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形成了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開闢了馬克思主義發展的新境界。準確把握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本質內涵,對於我們從整體性上認識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及其理論成果,不斷推動黨的指導理論創新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對待馬克思主義實事求是的態度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實質,是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即馬克思主義理論與中國實際相結合、相統一,使馬克思主義真正根植於中國社會、中國實踐、中國文化的土壤,開創具有中國特色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發展道路。
毛澤東在《反對本本主義》一文中,明確提出並初步論證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一問題。在《實踐論》、《矛盾論》中,他又從理論與實踐、共性與個性的關係上,闡明了馬克思主義的普遍原理同中國社會、中國革命的具體特點相結合的道理。理論與實踐的統一,共性與個性的統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同中國實際相結合的基本的哲學意蘊與思想方法。《實踐論》、《矛盾論》的這種哲學論證,也是關於馬克思主義中國化「問題」的基本的哲學論證。1938年,毛澤東首次明確提出了「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的口號,以此說明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1941年,毛澤東又以「實事求是」這一中國特色的範疇概括表述了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進一步說明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的要求、方向和道路。他指出:實事求是的態度,「就是理論和實際統一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作風」,就是「要使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理論和中國革命的實際運動結合起來」。
概括地說,實事求是包含兩個方面的基本內容。第一,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第二,由這一認識路線所決定的對待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態度即理論和實際統一的學風。這種科學態度和學風表現為:把馬克思主義當作行動指南而不是教條公式,要學習和掌握它的基本的立場、觀點、方法,並運用它來研究和解決問題,而不是死記硬背和照抄照搬照套它的具體的、個別的結論;一切從實際出發,運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研究中國的實際,作出合乎中國實際、中國需要的理論性創造,形成關於中國革命、中國社會、中國發展的科學結論,形成中國人自己的理論,以此作為行動的嚮導;堅持「中國的事情要按照中國的情況來辦,要依靠中國人自己的力量來辦」的認識原則、實踐原則,把獨立自主的理論和實踐創新作為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立足點」。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義和標誌: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創新
馬克思主義是開放的、發展的思想體系。與時俱進、不斷創新,是它作為科學理論所固有的品格。馬克思主義是在理論與實踐、一般與特殊相統一的過程中創新發展的,這種統一又循著時代性和民族性相連結的基本途徑,因此形成了多樣化的時代形態和民族形態、歷時性和共時性形態,顯示出它強大的生命活力。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過程,既是馬克思主義的民族性創新的過程,又是馬克思主義的時代性創新的過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標誌,是符合中國實際、具有中國特色的理論創新、實踐創新、制度創新,關鍵的、首要的是理論創新。馬克思主義在與中國實際的結合中實現民族性的延伸和時代性的進步。就「中國化」內涵而言,這種創新體現為內容和形式的統一。毛澤東曾經指出:「馬克思主義必須和我國的具體特點相結合併通過一定的民族形式才能實現」,要「使馬克思主義在中國具體化,使之在其每一表現中帶著必須有的中國的特性」,體現出「新鮮活潑的、為中國老百姓所喜聞樂見的中國作風和中國氣派」。就是說,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要求我們必須賦予馬克思主義以中國的民族形式、民族特性、民族氣派。這是民族形式上的創新。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更為實質性的要求,則是內容上的創新。毛澤東指出:中國共產黨人只有在他們善於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進一步地從中國的歷史實際和革命實際的認真研究中,在各個方面作出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性的創造,才叫理論和實際相聯繫」,我們要「學會應用馬克思列寧主義的立場、觀點和方法,認真地研究中國的歷史,研究中國的經濟、政治、軍事和文化,對每一問題要根據詳細的材料加以具體的分析,然後引出理論性的結論來」。我們只有根據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作出合乎中國實際、中國需要的理論創新,才是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這種形式(民族特性、民族形式)與內容(合乎中國實際、合乎中國需要的理論)相統一的創新,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要義和標誌。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目的和主題:實現社會主義社會的全面發展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目的是什麼?價值取向是什麼?毛澤東曾說過:「我們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不是為著好看,也不是因為它有什麼神秘,只是因為它是領導無產階級革命事業走向勝利的科學。」他用「有的放矢」來比喻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革命的關係:「馬克思列寧主義之箭,必須用了去射中國革命之的。」馬克思主義是立場、觀點、方法,是手段而不是目的。中國革命的勝利,中國的解放和民族的振興才是目的。為了達此目的,我們需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但馬克思主義必須中國化,即形成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形態。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根本目的和價值取向,也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題是什麼?是發展,是中國的發展。「中國的發展」作為一個整體性的目標,它包含雙重的含義或兩大階段的任務。一是民族獨立、人民解放。通過社會革命掃除中國發展的根本性制度障礙,解決中國發展的根本性制度安排和道路選擇問題。二是民族振興、社會發展。通過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推動社會全面進步,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國家。這兩大階段的任務,就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整個歷史進程所圍繞的主題。社會革命的根本目的是發展,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根本目的也是發展。發展的最高目標和終極價值取向,是人類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從實質上說,馬克思主義就是關於人類社會解放發展和人的自由全面發展的學說。馬克思主義的功能就在於指導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進程,也就是應用馬克思主義來觀察、解決中國發展問題和形成中國特色的發展理論的歷史進程。
(廣東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執筆:李恆瑞)
推薦閱讀:
※「極端寫實」與「極端深刻」 從冷軍的《豐碑》《小姜》說起
※九個簡短故事道出深刻哲理!國人能讀懂的沒幾個
※聖人斬優娼的深刻內涵
※最深刻的女性隱秘,所有男人都想知道第2條!
※和什麼樣的人在一起,決定了你取得什麼成就(深刻好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