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好公文不能不掌握的三大邏輯技巧
公文(公務文書,主要指行政公文和機關事務文書)是一種運用於行政和事務工作的實用文體,它雖然不是純粹論述觀點的議論文,但與議論文一樣,也要依靠邏輯思維完成其寫作的全過程,使文章有著嚴密的邏輯性。這種邏輯性,不同於議論文在論理層面的嚴密的邏輯推理,而是表現在文章的寫作思路和內容板塊的結構上。具體而言,公文寫作的邏輯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主旨確立中的邏輯思維
在公文寫作中,一篇公文的主旨確立,其實是對收集的材料進行分析、分類,深入研究--進行分析綜合,歸納概括才能提煉出來。公文要形成正確的、新穎的、有價值的觀點,不能靠主觀杜撰,而是要建立在材料的基礎上。這種從材料中獲得主旨的抽象、概括過程,就是一種嚴密的邏輯思維過程。只有運用這種抽象、概括能力的邏輯思維,作者能夠面對雜亂的材料理出頭緒,梳成辮子,找到鮮明的主旨,寫出規範的公文來。
公文主旨的確立一般依靠兩種方法:
1、歸納法。所謂歸納法是是特殊到一般的推理方式,根據事物的相同點抽象出事物本質特徵的方式。比如許多工作通知、意見等行政公文的製作,就是領導和寫作者根據現實出現的共同性的問題,及時予以歸納作出的指導性的意見。比如某省政府辦公廳從某縣的情況報告中了解到了某縣嚴重的傷寒疫情,又從其它幾個縣的情況報告中發現,當年春季又出現了痢疾、腹瀉、病毒性肝炎等多種疾病。秘書通過比較分析,綜合概括,發現這幾個縣有一個共同的地域特點--都是同一條江流域的城市,省政府馬上調動衛生防疫部門對江水的水質進行檢驗,發現導致諸多疾病流行的共同原因是「水污染」。零散的問題一下子集中了,複雜的問題一下子變得簡單了,於是從中提煉出「緊急動員全社會力量,突擊治理水污染」的緊急通知主旨。這份通知主旨的確立,充分說明了歸納法的作用。
2、演繹法。所謂演繹法,是一般到特殊的推理方式,它依靠抽象思維的方式,捨棄具體表象,抽取出事物的本質特徵。演繹法的運作方式是「三段式」,即「大前提--小前提--結論」的推導方式。
這種演繹法的邏輯推理方式,多用於通報的「分析評議」和簡報的「評論性按語」寫作中。這兩部分內容的寫作,都要求運用抽象思維的方式,分析出事物(問題)的本質特徵,寫出切中要害、見解精闢、態度鮮明的話語。
比如一篇《關於汪××濫用麻醉藥品造成醫療事故的通報》,針對鄉衛生院醫生濫用杜冷丁造成醫療事故的現象,作者在分析評議中寫道——
急性闌尾炎是一種常見的外科急腹症,診斷並不困難。區衛生院汪 ×× 工作馬虎、處理草率,在沒有明確診斷以前,濫用麻醉劑度冷丁,掩蓋了臨床癥狀,延誤了治療時間,造成了較為嚴重的醫療事故。這種對人民生命財產極不負責的做法是十分錯誤的。
這段文字,就是運用演繹法的邏輯推理得出的結論。我們可以看到作者對其「性質」的界定是「工作馬虎」、「處理草率」;對其危害性的定論是「濫用麻醉劑度冷丁,掩蓋了臨床癥狀,延誤了治療時間,造成了較為嚴重的醫療事故。」而表態是「這種對人民生命財產極不負責的做法是十分錯誤的。」三個行為動詞「掩蓋了」、「延誤了」、「造成了」斬釘截鐵,顯現了一針見血的邏輯力量。
又如一份《××縣支行支農扶貧扶到了點子上》的簡報,表彰××縣支行的典型經驗:「沒有投資一分錢,而使扶貧對象的落後面貌大改觀」,其按語寫道--
建設銀行搞扶貧,安排貸款支持是一個方面,還有很重要的一條是要利用建行的業務特長和聯繫面廣、信息靈通的特點,積極為貧困地區的企業提供多種諮詢服務。××縣支行沒有投資一分錢,而使貧困地區工農業生產扭虧為盈的經驗告訴我們,那種認為銀行扶貧只靠貸款,離開貸款扶貧工作就不能開展的認識是片面的。希望各行認真學習××縣支行的經驗,在安排貸款支持的同時,注意加強對貧困地區的調查研究,結合建行業務特點,做好綜合服務工作,把我行扶貧工作搞得更好一些。
這段文字,鮮明地表達了銀行領導的創新思維--銀行扶貧不能只局限於「錢」,而應當充分利用自己的特長和特點,積極為貧困地區的企業提供多種服務,開拓新路子。這樣的觀點(主旨)就是依靠「演繹法」的抽象思維提煉出來的。
由此可見,運用歸納法、演繹法揭示事物本質特徵的這種邏輯思維能力,對公文寫作形成精闢鮮明的的觀點,是公文寫作成敗的關鍵。
二、寫作思路的邏輯性
在公文(議論文亦然)的寫作思路中,有一個「類」、「因」、「果」、「法」的寫作思路,「類」即是「性質、類別」,它回答「是什麼」的問題,具體而言,在內容上體現為情況、現狀、問題;「因」即是「原因」,回答「為什麼」的問題,在內容上體現為原因、做法;「果」即是「結果」、「效能」,回答「怎麼樣」的問題,在內容上體現為成績、收穫;「法」即是「方法」、「途徑」,回答「怎麼辦」的問題,在內容上體現為措施、辦法、要求等。
這種「類」、「因」、「果」、「法」的思路方向,把文章邏輯結構劃分為四個邏輯單元,每一邏輯單元解決解決一個問題,它們分別是「是什麼」、「怎麼樣」、「為什麼」、「怎麼辦」。在公文的內容結構中,一般都要正面回答這四個邏輯問題。當然,不同的公文,有不同的內容要求,其具體的結構有有所側重。悉心分析可以發現,在公文的寫作中,一般有這麼幾種組合方式--
1、「果-因」(或「果-因」)關係組合
果因(或「果-因」)關係結構的邏輯體現,旨在表現的文章內容是一種「果因」(或「因果」)的邏輯形式--即前一部分是敘述結果,後一部分是敘述原因。(或前一部分是敘述原因,後一部分是敘述結果)。這樣的結構形式多用於總結、工作報告、工作研究。具體而言一般有兩種表現形式:
一種是在文章的內容布局上,前一部分是敘述「果」,後一部分是闡述「因」,這在工作總結的寫作中最為常見。即是前一部分敘述成績、成果,後一部分文闡述自己的做法,文章呈現鮮明的兩大板塊。比如一份某學院保衛部門撰寫的《實行「五個一」,創造安定的校園環境》的工作總結,前一部分敘述一年來的工作效果,後一部分闡述自己的具體做法,其結構段落是--
一、有一個共識,做到思想落實
二、有一個班子,做到領導落實
三、有一支隊伍,做到組織落實
四、有一定製度,做到責任落實
五、有一定投入,做到經費落實
一種是在文章的內容布局上,將「因」和「果」結合在一起寫,即是將「做法」和「效果」結合在一起寫。比如一篇《五個強化提升威海城管水平》的工作總結,文章分為五個段落--
強化規劃設計編製,制定了城市管理的科學依據。
強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了城市管理的有力支撐。
強化環境綜合整治,奠定了城市管理的堅實基礎。
強化村居民宅整治,拓展了城市管理的內涵。
強化建設領域改革,增添了城市管理的活力。
從文章的五段首句(中心詞)可以清晰看出,前半句是說「因」,後半句是說「果」,而其內容也是這樣寫的,從中體現出一種鮮明的邏輯關係。
2、「因-法」或「類-法」關係組合
「因-法」(或「類-法」)關係組合,多見於通知、通告、公告、決定、意見等文體寫作中。這種組合公文一般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說「因」--事情的原因或狀況。第二部分說「法」--解決或處理的問題的辦法。比如《國務院關於加強春季滅鼠工作的通知》第一部分--
近年來,我國許多地方鼠害嚴重,不僅使農牧業、林業、食品業遭受很大損失,而且傳播疾病,影響人民身體健康。對此,各級人民政府絕不能熟視無睹,聽任不管。國務院要求,全國城鄉要結合開展春季滅鼠活動和春季愛國衛生運動,發動群眾,進行一次至多次突擊性的滅鼠活動。
第一部分把原因說明的很清楚。第二部分就是「法」的內容,從四個方面強調--
一、抓緊時機,立即部署。
二、廣泛宣傳,發動群眾。
三、各部門、各單位要緊密配合、協同作戰。
四、一定要注意安全,防止事故。
3、「類-因-法」關係組合
「類-因-法」關係組合方式,多見於調查報告的寫作中。這種「三段式」的內容結構,第一段說「類」--「是什麼」的現狀、情況;第二段說「因」--是什麼原因導致這種情況的出現;第三段說「法」--解決問題的方法、途徑是什麼。比如調查報告《決不能讓敦煌成為第二個「樓蘭」》的三段內容:
一、從搶救沙漠第一泉說起,寫的是敦煌的環境惡化現狀。(類的思路)
二、造成敦煌乾渴的各種原因:(因的思路)
1、森林銳減,危及綠洲。
2、濕地萎縮,植被衰退。
3、人口增加,用水量步步高升
4、未能科學用水,節約用水。
三、決不能讓敦煌成為第二個樓蘭,指出解決問題的方法是「六要」、「五不準」。(法的思路)
三、段落順序的邏輯性
段落順序的邏輯體現,即是在段落的排列上,按照「順序」--行文的先後次序來安排文章的邏輯單元,使之體現出一種嚴密的、合乎邏輯的行文過程。就這種行文的先後順序而言,一般有這麼兩種--
1、時間順序的邏輯
時間順序結構的邏輯表現,旨在表現的文章內容是一種按照時間的先後次序,體現了工作的進展的過程。讓我們看一則通告--
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安部通告
為確保國際民航班機的運輸安全,決定從1981年11月1日起,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境內各民用機場,對乘坐國際班機中的中、外籍旅客及其攜帶的行車物品,實行安全技術檢查。
一、嚴禁將武器、兇器、彈藥和易爆、易燃、劇毒、放射性物品以及其他危害飛行安全的危險品帶上飛機或夾在行李、貨物中託運。
二、除經特別准許者外,所有旅客及其行李物品,-律進行安全檢查,必要時可進行人身檢查。拒絕檢查者,不準登機,損失自負。
三、檢查中發觀旅客攜帶上述危險物品者,由機場安全檢查部門進行處理;對有劫持飛機和其他危害飛行安全嫌疑者,交公安機關審查處理。
從這篇通告的主體內容看,它的邏輯順序是非常清晰的,三段內容的三個關鍵詞分別是「嚴禁」、「檢查」、「處理」,首先提出對於危險品要「嚴禁」,其次闡明對於攜帶者要「檢查」,然後指出對於攜帶者要作「處理」。這一個「嚴禁--檢查--處理」的順序是多麼的清晰,其邏輯單元的連接又是多麼緊密。如果將其行文順序稍微變動一下,就不符合邏輯了。
意義順序的邏輯
意義順序的邏輯表現,在內容的排列順序上,應當關注內容的輕重緩急,即是把最重要的內容放在第一段,把次重要的內容放在第二段,第三段。比如一篇《文科教學規律座談會紀要》,內容有三部分,三部分內容的排列順序是--
一、文科教學規律的重要性。
二、文科教學應當按照文科的規律進行管理。
三、改革中出現的矛盾如何解決。
文章的三部分內容的關鍵詞是「規律」、「管理」、「矛盾」,三項內容相比較,「規律」無疑是最重要的一項,也是文章的主旨所在,它應當放在第一的位置。這個統領全文的主旨內容放在首要的位置,恰如提領而頓,百毛皆順,後面的內容展開就順理成章了。
從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公文邏輯思維體現的邏輯性,雖然不像純粹的議論文那樣依靠嚴密的邏輯推理,但因為它的文章板塊構成的邏輯關係,也必然形成一種條理清晰、次序得當的邏輯結構,體現一種邏輯力量。所以,作為一個公文的寫作者,要提高自己的抽象、概括能力,在公文的寫作中,貫徹清晰的邏輯思維,使文章呈現一種明晰的邏輯鏈條,把公文寫得更加準確規範些。(文章整理自網路)
推薦閱讀:
※[008]命題的真假之分(一)
※《邏輯學導論》 筆記(第一部分·邏輯與語言)
※奇門的妙用——奇門之邏輯
※金錢不是萬惡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