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臟六腑指的是什麼及各自功能是什麼
中醫學把人體內在的重要臟器分為臟和腑兩大類,有關臟腑的理論稱為"藏象"學說。藏,通"臟",指藏於內的內臟;象,是徵象或形象。這是說,內臟雖存於體內,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變化,都有徵象表現在外。所以中醫學的臟腑學說,是通過觀察人體外部徵象來研究內臟活動規律及其相互關係的學說。五臟和六腑相互配合,共同維持著身體的健康。那麼五臟六腑具體都指哪些臟腑呢?五臟六腑又有著哪些聯繫呢?該如何保養臟腑的健康呢?中醫按摩手法教你如何調節五臟六腑
五臟是指:心、肝、脾、肺、腎
六腑是指:膽、胃、小腸、大腸、膀胱、三焦
"臟"是指實心有機構的臟器,有心、肝、脾、肺、腎、為五臟,加上心包絡又稱六臟。但習慣上把心包絡附屬於心,稱五臟即概括了心包絡。臟者,藏也。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與智,腎藏精與志,故為五臟。中醫精髓 五臟六腑均有官銜
"腑"是指空心的器官,有膽、胃、大腸、小腸、膀胱、三焦,受五臟濁氣,名傳化之府,故為六腑。
【五臟】
心臟功能
心是人體生命活動的主宰。
一、支配意識--就是思考、記憶、判斷等精神狀態。心支配神氣,所以心患病時,就容易健忘、失眠,造成精神上的障礙。年齡越大,心越容易患病,所以,須小心照看。
二、支配血脈--心能支配血脈,所以它和肝一樣,與血虛及血滯都有連帶關係。
肝臟功能
一、儲藏血液--肝病會有血虛、血滯的現象,同樣的,血虛、血滯也會引起肝病的發作。
二、五臟之冠--有一個強健的肝,就不容易患疾病。反之,若是肝衰弱,就容易生病,身體衰弱、易患感冒、喉嚨發炎、淋巴腺腫大等,都是肝功能異常所引起。
三、厭惡拘束--肝有喜好舒暢、厭惡拘束的性質,所以精神上受到壓力,肝就會動氣、焦急,造成肝功能異常。更年期的障礙以及經理級的職業病,都是屬於這一類型的肝病。
脾臟功能
一、支配食物的吸收--脾將食物的營養吸收,並分解成容易吸收的養分,輸送到全身各器官。因為脾臟異常,往往會使消化能力衰退,造成營養不良,使身體消瘦。這一點是很重要的。
二、支配肌肉、手、腳--身體過胖、太瘦或手腳冰冷,不想活動都是脾功能異常的癥狀。
三、支配血液--脾的功能衰退,就會造成血虛的現象和容易出血的情形。
肺臟功能
一、支配呼吸--空氣經肺的呼吸作用進入人體內,供給所需的氧氣。肺部異常有氣喘、咳嗽等呼吸器官的疾病。
二、支配酸津液的循環--津液循環也在肺的支配下進行。肺若染患疾病,則肺部部會浮腫,皮膚會漸漸乾枯。
三、支配鼻子--自竇炎、鼻膿症的發生,表示肺已有毛病了。
腎臟功能
一、儲藏精氣--精氣有三種功能,其一為成長發育;其二是吸收食物中的養分,成為血氣的來源;其三即支配生殖作用。腎有儲藏精氣的功能,所以有人稱腎是人生命力的測量器,老化現象的出現就是腎虛的表示。
二、支配體內水分--體內所有的水分都在腎的支配下。浮腫、停滯、尿崩症、排尿次數頻繁等,都是由腎虛所引起的。
三、支配骨、耳、發--腎虛使人容易衰老,進而導致各種關節骨病,變彎、重聽、頭髮脫落等現象的產生。
【六腑】
膽--胃、腸等器官何時進行消化工作,何時停止,這些都由膽來決定。最明顯的例子就是睡眠,使所有的器官進入休息狀態,需要相當的"決心",所以膽虛的人常會失眠。
胃--能將食物消化成容易吸收的養分。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噁心嘔吐都是胃病的癥狀。
小腸--在攝取食物的養分時,便將它們分為水、氣、血三種,然後輸入各需要的器官。消化不良、下痢、便秘都是小腸方面的疾病。
大腸--承受各器官吸收後的殘渣、然後排出體外。便秘、下痢是大腸方面的疾病。大腸發炎會使肛門紅腫,甚至造成痔瘡,導致肛門出血。
膀胱--將體內的水分集中在一起,然後送到各需要的部位,再將多餘的水排出體外。膀胱炎的癥狀是浮腫、排尿次數頻繁。
三焦--能促進氣、血及津液的循環,使各器官充分發揮它們的功能,因此三焦患病,會連帶影響各器官的健康。
五臟養生要訣
人的生命以五臟為主體,協調臟腑的功能。是一條重要的養生法則。
寡慾--養心之道
中醫學認為,"心"為"君主之官"。《素問·靈蘭秘典論》中說"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了"神明"在思維,調節行為和統帥全身生理活動等中的特殊機能,而這些都是由"心"所主。"心者,五臟六腑之大主也。""主明則下安,主不明則十二官危,使道閉塞而不通,形乃大傷。"人有"七情六慾",慾望過大,好高騖遠,心神必然過於躁動,神不內守,亂而不定,必然憂亂臟腑,耗傷氣血,輕則招生疾病,甚至催人衰老,減短壽命。尤乘告誡人們,欲使養心,就要"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
戒怒--養肝第一要務
書雲,大怒傷肝,血不榮於筋而氣激矣。氣激上逆,嘔血、飧泄、目暗,使人薄厥。《名醫敘論》曰世人不終善壽,皆由不自愛惜,忿爭盡意,聚毒攻神,內傷骨髓,外乏肌肉,正氣日衰,邪氣日盛,摧殘身心非淺也。
節食--保養脾胃良方
從現代養生說,尤氏的"節食"保養脾胃觀符合科學飲食原則。專家們研究,長期飽食有四大危害
1。營養過剩,導致肥胖,可誘發許多嚴重疾病,如高血脂、高血壓、動脈硬化、冠心病、腦卒中、糖尿病、脂肪肝、膽結石、痛風等。所以,"肥而不壽,是百病之源"。
2。使血液酸化,由於長期過食,體內代謝增加,產生的酸性代謝產物過多而使血液酸化,而酸化的血液可誘發許多疾病,所以,醫學家們說"萬病皆始於酸中毒"。
3。產生過多自由基。長期過食,尤其是吃高脂肪、高膽固醇、高糖食物攝入過多,可促使身體產生過多的自由基。研究證實,自由基是引起衰老的"元兇",它不僅促進病理性衰老,還可以加速生理性衰老。
4。引發老年性痴呆。研究發現,一種叫"纖維芽胞生長因子"的物質可促進腦動脈硬化,引發老年性痴呆。長期飽食,這種"纖維芽胞生長因子"物質在大腦中積聚,使腦動脈發生硬化,引發老年性痴呆。《本草綱目》雲"飽食不節,殺人頃刻"。《退庵隨筆》中說"所食慾多,心愈塞,年愈損。"美國抗衰老專家希爾嚴肅地指出"長期飽食是用牙為自己掘墓,如果你為美食所誘惑,一味追求吃喝,那麼,它的危害會進入你身體的每一個細胞,最終會將你毀掉。"
養氣--養肺要旨
肺主一身之氣,是指人體一身之氣皆歸屬於肺,受肺之統領,凡元氣、宗氣、衛氣、營氣等,皆需要通過肺的呼吸得以敷布而人體中各臟腑功能活動之氣及經絡、營衛之氣,皆賴肺的調節而實現其升降出入,發揮其特有的功能作用。可見,肺為氣之主宰。正如《素問·五臟生成》中說"諸氣者,皆屬於肺。"
惜精--養腎之要
中醫學認為,腎為先天之本,生命之根。腎精的盈虧,決定人的生長、衰老、死亡的全過程。人們常說"未老先衰",就是因為腎虛之故。明代著名醫家張景岳說"五臟為人身之本,腎為五臟之本。故欲長壽,須補腎。"
通過以上的介紹,大家知道了五臟六腑的的具體含義及調養五臟六腑的方法。只有五臟六腑相互作用,相輔相成,才能保證身體的健康。
推薦閱讀:
※十二生辰與五臟六腑(轉)
※五臟六腑的各自功能
※陰陽五行與五臟六腑均在手掌
※了解你的五臟六腑
※五臟六腑的脈象手指怎麼對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