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漫話道家氣功

《素問·上古天真論》云:「恬淡虛無,真氣從之,精神內守,病安從來?」練氣功可以調攝心神,保持思想上的安定清靜,使人不生貪慾妄想,真氣和順,意守丹田,增強正氣,從而減少和預防疾病的發生。

氣功的第一步是性功,它要—功者必須道德高尚。第二步是命功,它可使人身體健康,卻病延年。性功著重精神,命功著重物質。物質產生精神,精神又統御物質,使物質轉化和變易。精神物質的化合,則形成人體內的三華(精、氣、神)五氣(五行之氣)。練氣功就是要使人的三華聚鼎,五氣朝元。

地球上是先有水,而後產生生物,人也是先有腎水之精而後產生形體。故先天之氣在於腎,腎間動氣為生命之根,為奇經八脈之源,獨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此氣聚而旺盛,則能展關通竅,使營衛氣血周流不息,臟腑形骸保持健康,而道家之取坎填離之法亦由此奠基。修鍊者達到虛極靜罵之境時,則真氣涌動,上通天谷,下達海底,合成玄關一竅,脈觸心開,徹上徹下,洞鑒八荒,盡虛空,遍法界。這種境界與修鍊者自身融為一體,則常人難以思議,惟如人飲水,冷暖自知。

按道家理論,我們所處的世界以北斗星為天心,北斗星斗柄所指之處,全是元氣。故修鍊者採氣時,必須面對北斗星所指的方向,無論深山老林,還是江河湖海,均應如此。

修鍊的功夫是沒有止境的,下一番功夫就有一番收穫,懈怠一分就有一分退失。因此,修鍊者首先要有信心,精進不懈,勇於實踐。其次要有恆心,不能練練停停,一曝十寒。一般練功卻病者,每日早晚均須練功。日間行坐住卧,只要不用腦,亦不妨氣沉丹田,抱元守一。否則,白日里隨波逐流,雜念纏心,精神耗散,入不敷出,僅憑一時半刻的打坐斂心,杯水車薪,何濟於事!古語云:「竹密不妨流水過,山高豈礙白雲飛」,時間可以從百忙之中擠出來,平時要善於見縫插針。佛教和道教的修鍊大師,一入定就是幾天幾夜,甚至數月,其境界非常殊勝!不僅自己輕安無病,而腦能療人疾苦。

道家煉內丹和煉外丹的原理一樣。煉外丹要用爐,爐上安鼎,鼎內裝葯,安裝時以武火烹煉,繼之以文火溫養,如此藥物才能升華為丹。練內功也是這樣,人體內的爐就是陰蹺穴,又名會陰穴,位於前後陰之中。無論男女,此處均有動脈隱隱跳動。中醫稱陰蹺脈為「足少陰腎經」的別名,陰蹺脈在人體經脈中所處的位置十分重要,丹道修鍊家稱其為生死竅、虛危穴、復命關。它是任、督、沖三脈所起之處,任脈由會陰而行腹中,督脈由會陰而行背中,沖脈由會陰而行足少陰,故此穴一動,諸脈皆通。同時它又是奇經八脈的總源,李時珍在《奇經八脈考》中說:「凡人有此八脈,俱屬陰神,閉而不開,惟神仙以陽氣沖開,故能得道。八脈者,先天大道之根,一氣之祖,采之惟在陰蹺為先,此脈才動,諸脈皆通」,故稱它「總為經脈造化之源」。因其「上通泥丸,下透湧泉,倘能知此,則真氣聚散,皆從此關竅,則天門常開,地戶永閉,尻脈周流於一身,貫通上下,和氣上通,陽長陰消,水中火發,雪裡花開,所謂『天宮月窟閑來往,三十六宮都是春』」。為什麼它有這樣神奇的效驗呢?因為它乃是「逐日生氣之根,產鉛之地也」。故此竅為青春活力萌動之處,生殖系統內分泌之源。王沐先生在《悟真篇研究》一文中說:「陰蹺以會陰位置為體,以生精採藥為用」。它的重點在動態,靜極中隨機而動,則具有蓬勃發展之活力。修鍊過程中,「得之者,身輕體健,容衰返壯,昏昏默默,如醉如痴,此其驗也。」清代敲蹻道人在《道源精微歌》中亦云:「虛危穴即地戶禁門是也,上通天谷,下達湧泉,真陽初拉時,必由此穴經過,故曰關係最大。昔呂祖(呂洞賓)教劉海蟾曰:『水中起火,妙在虛危穴』,故海詹長坐陰蹺,而轉規童矣。」

王沐先生在《悟真篇研究》中,談到丹功四秘竅,其中第一秘竅腿陰蹺穴。意守此穴,可使神入腎水以凈心,在築基階段可生精補虧,在煉精化氣階段為採藥之處,所以它是命功修為的總樞紐。

陳攖寧大師曾說:「神仙家每於陰蹺一穴秘而不宣者,因得此陰曉種陽之訣,其腎陽立能變弱為強,而陽旺思淫,亦為常人所不免。此道本為延年益壽,今反用於助淫促命,貽害於世,故必須擇人而傳之也。」這段話告訴我們,修鍊時必須節制性生活,注意保精,最好百日不行房事,千萬把持住自己,不近女色。雖說色慾最難戒除,亦必須知難而進,痛下功夫。否則,修鍊而不節慾,那是什麼也談不上的。

意守陰蹺穴全面體現了道教內丹派南宗祖師之一的白玉擔「開乾,閉巽,塞艮,留坤」八字丹經的宗旨。「開乾」指百會有暢通感,真氣可直達天門。「閉巽」是說鼻口呼吸乃巽風出入之門,閉之,形成真息即「口鼻之氣微而若無,內之橐龠自吹自鼓」。黃元吉先生云:「何謂真息?即丹田中悠悠揚揚,旋轉不已者是」。「塞艮」中的「艮」是指地戶,即人之肛門、穀道。神凝陰蹺穴,真氣就會隨神聚於陰蹺,為了防止其從穀道泄漏,故須塞之,如忍大便然,用意念凝一凝,提一提。「留坤」者,存之也;坤者,腹也。指兩目神光存留海底,則陰精陽氣趨之而得神光以化之。黃元吉先生認為靜功之要在乎目,「昔人謂人之一身皆是陰,惟有目光獨屬陽,須常常收攝,微微下照,自然陰氣消盡,陽氣常存,猶之太空日照,雲霧自消也。」 「凝神海底,一念默注,勿飛其心,全神注守,通塞痛癢,概置勿顧,生死存亡,置之度外」,如此,「陰自求耦」,加以定守之力,真火益旺,陰得陽烘,油然純活,隨神聚氣於下極,日積月累,諸陰漸消,清陽健旺,仙道可期矣。

現在回過頭來說人體內的鼎,它包括肚擠以下直至陰阜這一部位,其狀頗似半邊鍋形,故呂純陽雲「半邊鍋內煮乾坤」。人體內的葯則是精、氣、神三寶,歷代丹經對此隱喻之詞頗多,時而龍虎,時而水火,時而鉛汞,時而坎離,時而硃砂水銀,時而雄黃白銀,弄得初學者暈頭轉向,望而生畏!人體內的火就是意念。意念轉注于丹田(陰蹺穴),呼吸任其自然,不疾不遲,不粗不滯,名曰文火。心息相依,即心隨呼吸一上一下,吸氣時用意念將氣從頭頂沿脊骨至丹田(陰蹺穴),呼氣時將氣從丹田直上喉嚨,經上顎內部直入泥丸(百會),又沿前額注入祖竅而出,名曰武火。

修鍊時最好單盤坐或雙盤坐,姿勢正確,有助於經氣的運行,反之則有礙經氣的運行。

修鍊者應以素食為主,飲食應定時定量。進食時間無規律,易使消化系統功能紊亂。每餐七分飽即可,過多過少均對人體不宜。

修鍊者最好戒煙、酒和濃茶,這些東西刺激神經,影響血行,導致心悸、失眠、頭痛、眩暈、精神迷亂,時時催人衰老,故應痛下決心戒之。

當修鍊者的功力達到相當層次的時候,可以逐步以坐代睡。但這一點初學者是辦不到的,故初學者仍應保證每日八小時的睡眠,切不可勉強。

修鍊者必須懂得抽添火候,火減則抽,火減則添,使意不散亂,神不外馳,每日勤行。意守丹田,應如雞抱卵,一心不亂,一意不散,心與意是修鍊的關鍵。若在修鍊時心有所動,意有所亂,應急以武火烹之,使真精內熔,妄念不起,自然心靜。繼以文火溫養丹田,直到陰符退盡,則為純陽之體。全真道祖師王重陽(1112——1170年)等前輩說:「心死方得神活,念漏神趨死鄉」,「打得念頭死,許爾法身活」,確是經驗之談!只有長期艱苦的修鍊,才能使體內的精、氣、神合而為一,成為無狀之狀,無象之象,光灼灼,明朗朗的一顆金丹,它雖為道教的方術之一,但也是很好的養生去病,健康長壽之道,值得發掘與研究。

調息之法,為修鍊諸法之樞機。其最要緊者,莫如聽息。《莊子·人間世》云:「若一志,無聽之以耳,而聽之以心;無聽之以心,而聽之以氣。聽止於耳,心止於符。氣也者,虛而待物者也。唯道集虛,虛者,心齋也。」由聽息而證入齋,實乃調心調息的一種方便法門。由於心息相依,不知不覺中便會自然心靜息調。而唯有精神虛靜可以得道,也唯有得道才能真正達到虛靜。此法之妙,包括了進火、退符、周天火候、採氣煉藥、溫養、沐浴等一切法門。

調息之目的,是使先天祖氣與後天胸中之大氣融為一體,成為一個先後天一元化的整體。這樣十二正經和奇經八脈運行的氣血在體內就暢通無阻,衛氣營血充沛於全身,即小周天已通。繼而勇猛精進,求得自身元氣與虛空元氣融為一體,進入大周天境界,再不斷升華,達到道家三清的無上精神世界。

雖然如此,但現實中能具備勤恆的毅力,堅持刻苦鍛煉,勇往直前者,實在太少太少!即或有一二志士,亦因機緣不具,或俗務羈纏,或意外橫生,而壯志難酬!故世間證得初果者多,而證得碩果者則難覓難聞,高深者亦不過停留於三陽開泰境界之下,距純陽之體尚遠。

即使功力真正達到純陽之境,亦須不停地溫養,使心無邪念,神無垢染,否則,陽氣也會逐漸退失。

若人隨波逐流,見利忘義,雜念擾心,私慾亂神,炫耀神通,妖言惑眾,異端騙人,未悟言悟,未證言證,自欺欺人,則真陽漸衰,多病減壽,尚未樂享天年,已作泉下之鬼矣,不亦悲夫!

修鍊是最好的養生之道,即使功夫不深,也能治癒許多疑難痼疾。只要修鍊者心胸開闊,恬淡寡慾,去除貪、嗔、痴、慢、疑、惡見等根本煩惱(如妒賢嫉能,唯我獨尊,損人利己,沽名釣譽,患得患失),就能取得一定的效果。品德修養越高,成就亦越大,道經云:「大德必壽」,就是這個道理。

有的人修鍊時,忽視了性功的修養,求成心切,刻意追求效果,廢寢忘食地練功,結果導致精神疲乏,耗陰傷血,虛火上炎,煎熬津液而成痰,痰熱壅滯,蒙蔽清竅,神智昏迷,胡言亂語,木呆僵直,癲狂抽搐,這就是常人所說的「走火入魔」。

與此相反,有的修鍊者對攻法不了解,半信半疑,惟恐出偏差,身體出現一點變化,就大驚小怪,以為著魔了,自己畫鬼嚇自己,毫無益處。

凡是七情(喜、怒、憂、思、悲、驚、恐)五毒(貪、嗔、痴、慢、疑)太盛的人,最好不要練靜功。因為靜功首先要從性功入手,要切實地去掉七情五毒,而這一點有癔病性格的人是很難做到的。所以他們最好改練動功,否則容易出現癔病。

作 者:李豫川

編 輯:劉 偉


推薦閱讀:

健身氣功 導引養生功十二法 張廣德(視頻)
5分鐘讓你學會氣功,一兩分鐘進入氣功態
五禽氣功
峨嵋功夫之排打軟氣功
月夜歸航04-【氣功】

TAG:道家 | 氣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