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多動注意力不集中,馬虎拖拉惹是生非,根源可能在這裡

每個班級,大概都有這樣的孩子:分心衝動,不守規矩,不受約束,愛惹事生非,缺乏組織性。

這類孩子大多成績不佳,被稱為「問題兒童」。

在學校,一個班裡只要有兩三個這樣的孩子,就可以把快樂的教室變成戰場,把善良的好老師折磨得疲憊不堪。

在家裡,只要有一個這樣的孩子,家長就會時時充滿憤怒及感到挫折,對自己的教育方式產生懷疑,甚至對未來喪失信心。

許多人都把這類孩子的行為歸結為家庭教育不良。包括父母自己,也把孩子的表現歸結為家庭教育的失敗。而孩子,也會成為所有家庭問題的代罪羔羊。

英國小兒科醫生喬治·斯蒂爾經過研究認為,這些孩子的問題並非來自不當的家庭教育,而是有生理原因或出生時受到傷害。

喬治·斯蒂爾最先提出了「注意力缺失症」(ADHD)。沒錯,有這類問題的孩子,常被稱為「注意力缺失症」「多動症」,事實上,他們只是容易分心而已。

分心被錯誤地稱為「注意力缺失症」,其實並沒有「缺失」,有的只是注意力的徘徊和游移。分心的人就像是去野餐的孩子,完全不考慮其他理由或任何危險,只是由好奇心的引導。

美國大約有1500萬名分心者。男女比例大約是3:1(有的書上記錄為4:1)。成人和孩子都可能患有此病。

黑柳徹子記載自己童年經歷的書《窗邊的小豆豆》,完整地再現了一個ADHD孩子的日常。

她在《小時候就在想的事》中,也提到過她之所以會那樣,完全是因為精力旺盛,好奇心驅使,並非有意要與老師對抗。

而現實中這樣的孩子,常常因為「不聽話」被家長或老師責罵,還可能被貼上「壞孩子」的標籤,總是不由分說地被打。他們因為破壞教室秩序被處罰,經常背黑鍋。他們的父母往往也是老師辦公室的常客。

大家普遍認為,孩子只所以成為這樣,是因為「沒有立規矩」,「沒有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父親會責怪妻子過於嬌慣孩子,母親會抱怨丈夫對孩子不管不問,家庭矛盾一觸即發。表面看,都是愛孩子,希望孩子好。事實上,都在推卸責任,承擔不起孩子教育方面的「失敗」。

尤其在原生家庭深入人心的今天,父母更加不能接受孩子的「頑冥不化」。

因此,家長總是在規定這個,規定那個,規定越來越嚴,處罰越來越重,限制越來越多。很自然,孩子會越來越反抗,越來越不合作,漸漸地和家庭有了距離,這使家長憤怒又無奈,覺得孩子不聽話,而不會想到這是因為孩子的神經系統發育不成熟,或發育異常。

這類孩子的典型特徵是「不按牌理出牌」。因為自控能力差,精力旺盛,好奇心強,容易分心,靜不下來,作業拖拉,追求刺激,不守規矩,給老師和家長留下了極其不好的印象,以致他所有的優點和長處都隱藏在了缺點和問題之下。

但若有人因此斷言,這個孩子毫無前途,那他實在是太過武斷,為人既不寬容也不善良。

亞洲第一位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即《窗邊的小豆豆》的作者黑柳徹子就因為不能遵守學校規則,僅僅入學三個月就被勒令退學。

美國總統林肯和汽車大王福特的老師都曾說他們毫無希望。

小說家歐文高中時,因學習障礙差點被退學。

愛因斯坦不擅長和別人交流,除了數學以外其他學業都很差,上大學的時候得尋找那種不需要考試的學校。

愛迪生也是上了幾個月學就被退學了,老師和同學們都說他「笨蛋」「無能」。

列夫·托爾斯泰,舉世聞名的世界文學巨匠,年少時卻因為考試不及格,行為缺乏組織性而被迫退學。

如果說,這些名人離我們很遠,回頭看看你的同學、你的鄰居,或者你自己。當年那些學習不好,調皮搗蛋,經常被老師點名批評,扔粉筆頭的孩子,現在怎樣了呢?

沒錯,他們當中有個別人依然渾渾噩噩,但更多的人已經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佔領一席之地。雖然談不上功成名就,至少有事做有收入有家庭,過上了普通人的生活。

既然如此,還有什麼可擔心的呢?

歸根結底,99%的人最後不都是普通人嗎?

我曾經採訪過一名資深心理醫生。他是做成人諮詢的。曾經做過一段時間的兒童諮詢,後來因為壓力太大,被迫放棄。他說:「這些孩子基本都是因為學業或行為問題,由父母帶來諮詢。短短的五十分鐘溝通交流、沙盤治療或行為觀察,我都差點崩潰。可想而知,天天面對這樣的孩子,父母的壓力會有多大。」

所以,他的建議是,父母要把改變孩子的觀念轉化為為自己尋求心理支持,即增強自己的心理承受能力,不因老師的幾句批評就責罵孩子,不因他人的幾句指責就把壓力轉嫁給孩子。

請記住,分心不是孩子的錯!當然,也不是父母的錯!可能是祖傳家寶—再次表明了基因的強大。

因為分心的最主要因素是,遺!傳!

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愛德華·哈洛韋爾在《分心不是我的錯》中,給出了兒童注意力缺失症的診斷標準(每一項標準都要比具有同等心智年齡的一般人明顯強烈才算符合):

1. 手腳一直動個不停或在椅子上動來動去。

2. 被要求坐時坐不住。

3. 容易因外界刺激分心。

4. 別人還沒問完問題,他就衝口說出答案。

5. 玩遊戲時不能耐心地等待。

6. 很難遵照別人的指示做事。

7. 玩遊戲或做事時很難保持專註。

8. 經常由一件未完成的事換為另一件事。

9. 無法安靜玩耍。

10. 話不多。

11. 經常打斷別人的話。

12. 別人對他說話時經常顯得心不在焉。

13. 經常掉東西。

14. 經常做出危險動作而不考慮後果。

僅供參考。非經專業診斷,不能妄下結論。

家有分心的孩子,確實是一件讓人頭疼的事情。

中國傳統教育認為,認真踏實,懂事聽話,學習好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當然,這類孩子的確是好孩子。有子如此,前世修來的福氣。

但不能因此就把分心衝動,特立獨行,成績不好的孩子定義為「壞孩子」。換個角度,他們身上也有許多優點,比如,容易分心是因為他們好奇心強,容易衝動是因為他們充滿創造力,好動是因為他們精力旺盛。

心理學專家研究發現,1/3的注意力缺失症兒童成年後會不治自愈,另外2/3的人長大後也不會變好。

看來,結局也不是太過悲觀。

家有分心的孩子,衝突是難免的。因為孩子的行為時刻在挑戰你的底線。別奢望孩子能控制情緒,修正行為,符合你的標準。

如果父母不想把家庭變為戰場,必須放下自己的標準,看到真正的孩子,對孩子的表現採取「一切從優點出發」的角度。

1. 不要老是想去改造孩子,挑剔指責他的行為,而是學會查找他身上的閃光點。

2. 避免過度控制,避免強迫孩子遵守父母制定的五花八門的規則。

3. 盡量給他讚美和鼓勵。注意力缺失的孩子更需要肯定和讚美。

4. 寫下孩子身上的優點和存在的問題,不要把孩子假想成一個一無是處的人。

5. 針對每一個問題想一個可行的方案。比如,寫作業拖拉磨蹭,可以陪讀限時。注意控制情緒,雖然很難。記住,孩子專註於作業同樣很難。

6. 請永遠記住注意力缺失症兒童的優點:活力、創造力、真誠和善良。

最後,如果你家裡有分心的孩子,請記住,許許多多這樣的孩子成年後生活得很好。且,你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推薦閱讀:

【收藏】上海最好三甲醫院、科室及自製明星葯,全在這裡了?
告白的話:在這個相思的季節里,我依然痴守一抹柔情
為什麼不能打2歲內和6歲後的孩子?答案全在這裡
一條不到300米的街道,藏著9家不食人間煙火的小鋪子,半個漢口的腔調都在這了
女人痛經到底有多痛?解決痛經的所有方法都在這

TAG:孩子 | 注意力 | 集中 | 注意 | 這裡 | 在這裡 | 在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