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吃瓜群眾」到執政大臣 | 大宋往事

【導讀】宋代河南呂氏能夠保持200年的家族榮耀,也並不是依靠權力的世襲,蔭補的因素亦微不足道,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一代一代的家族子弟參與科舉競爭,只有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方得以延續家族榮光。

從「吃瓜群眾」到執政大臣

首發:5月26日新華每日電訊「草地周刊」

作者:吳鉤

宋代有一個著名的百年望族——河南呂氏家族。這個家族在北宋時期誕生了4位宰相:呂蒙正為太宗朝與真宗朝的宰相,呂夷簡(呂蒙正之侄)是仁宗朝的宰相,呂公弼(呂夷簡之子)是神宗朝的樞密使(相當於副宰相),呂公著(呂公弼之弟)也是神宗朝的樞密使,還是哲宗朝的正宰相。

南宋時,呂氏家族雖然在政治上的地位不復顯赫,卻在文學與學術上延續了家族的榮耀,如呂公著的曾孫呂本中是南宋前期的著名詩人;呂本中的侄孫呂祖謙是南宋中期的著名學者。

從呂蒙正拜相至呂祖謙逝世,大約是200年的時間,也就是說,河南呂氏家族在政治或文化領域至少引領了200年風騷。非常不簡單。

有意思的是,呂氏家族榮耀的開創者——呂蒙正未達之時,卻是一名寄人籬下的窮孩子,他能憑著後天的努力登上相位,改變自己以及家族的命運,可以說,正好反映了宋代社會的階層流動性。

如果你對傳統戲曲略有了解,應該聽說過一個很有名的劇目「寒窯記」。相傳南宋時南戲便有《寒窯記》,元代的王實甫將其改編成雜劇《呂蒙正風雪破窯記》,明代文人王錂又改編成傳奇《彩樓記》,現在的川劇、京劇、秦腔均保留有「寒窯記」劇目。

「寒窯記」的主角正是呂蒙正,說的是呂蒙正年輕時,因為一貧如洗,與好友寇準同在「洛陽城外破瓦窯中居住」。

一日,二人聽說洛陽城的劉員外家「結起彩樓,要招女婿」,便結伴前去看熱鬧,心想「等他家招了良婿之時,咱二人寫一篇慶賀新婿的詩章,他家必不虛負了咱,但得些小錢鈔,就是咱一二日的盤纏」。

誰知劉員外的女兒劉月娥對呂蒙正一見傾心,將繡球拋入呂蒙正的懷裡。劉員外見呂蒙正是個居住在破窯里的窮書生,堅決不同意這門親事,打算「與他些錢鈔,打發回去罷」。

但劉月娥心有所屬,說,「父親,您孩兒情願跟將他去。」劉員外苦口相勸,女兒卻心意已決,最後劉員外一怒之下,將女兒趕至呂蒙正的破瓦窯。

當然,戲曲故事不可當真,「寒窯記」其實是民間文人編造出來的,歷史上的呂蒙正並未娶過劉姓女子,據富弼《呂文穆公蒙正神道碑》,呂蒙正「初娶宋氏,封廣平縣君。再娶薛氏,封譙國夫人。皆歿於公之先」。他的結髮妻子姓宋,繼室姓薛。

但「寒窯記」的故事也有所本。呂蒙正居住的地方,的確跟寒窯沒什麼區別:按南宋葉夢得《避暑錄話》的記載,少年呂蒙正「羈旅於外,衣食殆不給,龍門山利涉院僧識其為貴人,延致寺中,為鑿山岩為龕居之」。

按邵伯溫《邵氏聞見錄》的說法,「呂文穆公諱蒙正,微時於洛陽之龍門利涉院土室中,與溫仲舒讀書。其室中今有畫像。」

總而言之,少年呂蒙正無家可歸,居住的地方是洛陽龍門山利涉院的一處窯洞或山洞。與他一起在窯洞里讀書的,是一個叫做溫仲舒的朋友,而不是戲曲所說的寇準。

呂蒙正原本可以不用住窯洞,因為他的父親呂龜圖並不是窮苦平民,而是宋朝的起居郎,一個下層文官。

只是這呂龜圖官兒雖小,官僚的臭毛病卻不小,「多內寵」,討了幾房小妾,對正室劉氏(即呂蒙正之母)極看不順眼,之後更是以「不睦」為由,將劉氏連同呂蒙正一併趕出家門。

少年呂蒙正與母親無處投靠,「頗淪躓窘乏」,不得不寄宿於利涉院山寺的窯洞。

呂蒙正母親姓劉,被夫家逐出門,住在窯洞,這經歷與戲曲「寒窯記」中的劉月娥有幾分相似,所以有人認為劉月娥的原型正是呂蒙正的母親劉氏。

現在網上有一個很火的流行詞,叫作「吃瓜群眾」,用來指稱看熱鬧的草根。被父親遺棄的呂蒙正卻連「吃瓜群眾」都不如。

話說有一日,他在伊水岸邊趕路,正唇焦舌干呢,「見賣瓜者,意欲得之,無錢可買。其人偶遺一枚於地,公悵然取食之」。窮得連一片甜瓜(也可能是西瓜)都買不起,只好撿起別人丟棄在地的一片爛瓜皮解解渴。

後來呂蒙正當了宰相,「買園洛城東南,下臨伊水,起亭以『饐瓜』名焉,不忘貧賤也」。「饐瓜」就是爛瓜片的意思。呂蒙正蓋這個亭子告誡自己與家人:富貴不忘貧賤。

少年貧賤的呂蒙正後來之所以能夠進入政府,並且成為政府首腦——宰相,從個人的角度來說,當然是得益於他寒窗苦讀的努力;從制度的角度而言,則應歸功於當時社會存在著一個制度化的上升通道。這個制度化的社會上升通道,便是科舉制。

宋代河南呂氏能夠保持200年的家族榮耀,也並不是依靠權力的世襲,蔭補的因素亦微不足道,歸根結底還是需要一代一代的家族子弟參與科舉競爭,只有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方得以延續家族榮光。

以前我們都習慣於從負面想像科舉制度,認為科舉制是維護「封建專制」、禁錮讀書人思想的工具。其實,我們應當公允地說,科舉制度為傳統中國創造了一個開放性的士人政府,一個流動性的平民社會。功莫大焉。?


推薦閱讀:

人大副委員長:民族復興的根本,是依憲執政、依憲治國
全球化背景下的執政黨認同
蘇哈托執政32年 五十多萬華人被殘殺
李光耀半生執政路上的「黑與白」

TAG:吃瓜群眾 | 群眾 | 往事 | 執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