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T社評:中俄協議並非普京的勝利

長期以來,俄羅斯、中國和美國在國際事務中形成了一種被外交官們稱為「戰略三角」的關係。歷史表明,如果三個國家中的兩個打造出強大的雙邊關係,第三個國家在大型外交政策問題上就有可能陷入孤立。

1972年,美國前總統理查德·尼克松(Richard Nixon)出人意料的「對華開放」政策,就為這一「地緣政治網路」的運作提供了一個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例子。美中兩國邦交的正常化令蘇聯措手不及,同時幫助了西方在冷戰後期向蘇聯施壓。

如今,這個戰略三角中受到排擠的角色變成了美國。在烏克蘭危機和指控中國開展網路間諜活動上,美國對俄羅斯和中國都採取了敵對立場。對此,俄羅斯政府和中國政府的回應是進一步改善雙方外交關係,這可能會令美國陷入孤立,並使西方外交複雜化。

昨天,俄羅斯和中國簽訂了一份為期30年、估值4000億美元的天然氣協議,這是中俄關係不斷加強的一個最重要例證。這份協議是俄羅斯總統弗拉基米爾·普京(Vladimir Putin)和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在上海舉辦的一次峰會中籤訂的,目前協議的具體細節仍未公開。不過,在經歷了長達十年的談判失敗之後,兩位領導人親眼見證該協議的簽署,凸顯出雙方都對改善雙邊關係極為重視。

對習近平來說,這一協議為急需資源的中國經濟提供了又一個天然氣供應來源。對普京來說,這份協議的意義更為深遠。烏克蘭危機爆發之後,美國及其歐洲盟友試圖以有針對性的制裁孤立俄羅斯,懲罰俄羅斯的侵略行為。如今,這一協議的簽署令普京能夠同時向國際社會和俄羅斯本國人民理直氣壯地說,他在東方擁有一個強大的新盟友。

不過普京應謹防過度狂妄。該協議遠遠不是俄羅斯政府的勝利,它並不是俄羅斯戰略外交關係的重大轉變,甚至不如說,它凸顯出這個國家經濟的日益衰弱。

根據該協議,到2020年,俄羅斯向中國輸出的天然氣量仍不到目前向歐洲輸氣量的25% 。這意味著俄羅斯天然氣工業股份公司(Gazprom,俄羅斯天然氣巨頭)的命運在未來數年還要與歐洲密切相連。因此,歐盟國家宣稱,由於烏克蘭危機,他們要降低對俄羅斯的能源依賴,這種表態將持續給俄羅斯政府帶來壓力,並約束其國際行動。

這一交易也遠沒有在中俄之間建立平等夥伴關係。中國經濟的年增速仍維持在7%,而俄羅斯經濟卻止步不前。中國或許對俄羅斯的天然氣感興趣,但它還有許多其他潛在能源來源,包括土庫曼、緬甸、澳大利亞和卡達。中國依賴俄羅斯工業製成品、武器和科技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與之對比,中國人很清楚,與美國的雙邊貿易是中俄貿易流量的三倍。

但這並不表示美國應對自身與中俄兩國政府關係的狀態感到滿意。中國和俄羅斯在國際安全問題上有太多共同點,足以讓美國在未來數年坐立難安。

但普京應該意識到,他的戰略將引領他的國家走向何方。這位俄羅斯領導人拒絕與西方展開建設性對話,而轉身選擇與中國建立關係,這樣一來,俄羅斯將永遠註定是「初級合伙人」及原料供應者。對擁有如此輝煌歷史的人民來說,這令人蒙羞。

譯者/何黎

推薦閱讀:

黃碩:婚前協議應體現對等與尊嚴
廣場協議
不知道《離婚協議書》的這些陷阱,你可能會吃大虧
詳談OSI七層網路協議和TCP/IP協議
退出伊核協議:美國為盟友 兩肋插刀還是幫倒忙?

TAG:普京 | 中俄 | 協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