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夫無責論(甲)匹夫有責論(乙)_閱讀,答案_于振海網
【原文】 匹夫無責論(甲) 施蟄存 顧炎武是一個明朝遺民。明朝之亡國,沒有人要顧炎武負責,可是他卻心血來潮,說了一句替昏君、暴君脫罪的話:「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四百年來,有不少「匹夫」,把這句話奉為座右銘,儼然把「天下興亡」的責任放在自己肩膀上,人人自以為是「天下興亡」的負責人。 我,也是一名「匹夫」,卻實在想不通。 看看歷史,天下興,是堯舜、禹湯、文武、周公的功勞,也說不上責任。天下亡,是桀紂、陳後、隋煬、宋徽的責任,自負盈虧,都和「匹夫」無關。 【匹夫既不能興國,也不會亡國】。天下興亡,對匹夫來說,只是換一個奴隸主罷了。 然而竟有許多匹夫,吵吵嚷嚷,要干預天下興亡,自以為天下興亡,少不了他們。結果是天下既不興,也不亡,而匹夫們卻死的死,逃的逃了。因而我曾賦詩一首,曰: 天坍自有長人頂,玉碎寧勞瓦塊傷。 冬去春來成歲序,匹夫何與國興亡? 匹夫有責論(乙) 施蟄存 去年《隨筆》第四期發表了我的一段隨筆《匹夫無責論》。這篇隨筆,使我獲得不少讀者的好評。大家都欣賞我講得爽快,尖銳,「發人之所未發,言人之所不敢言」(一位讀者來信)。但是,也有幾位讀者,雖然很欣賞我的論點,而且自己也同意我的論點,不過,心中還有疙瘩。一位老朋友來信說:「試如老兄所言,難道我們這十億匹夫,與國家興亡真是毫無關係嗎?」 【這一句責問是很嚴肅的】。根據我小範圍的「民意測驗」,有不少人具有同樣的疑問。因此,我不能不再寫一篇《匹夫有責論》來作辯解和補充。 問題的焦點在顧炎武所說的「天下興亡」。這「天下」二字,在古文的習慣用法中,意義常常是不固定的。可以指全世界,可以指全國,可以指一個朝代。也可以指許多朝代。古人沒有我們今天那樣的國家意識,他們往往把一個朝代、一個政權,稱為「天下」。顧炎武憂心忡忡地大叫「天下興亡,匹夫有責」,他是為明朝政權的危機而發急的。朱元璋贏得了蒙古人的政權,顧炎武就說是「天下」興了;朱由檢在煤山上自盡,李自成入京,他就說「天下」亡了。 因此,我在《匹夫無責論》中所舉的興亡例子,都是一個朝代的興亡。這一類的興亡,我們匹夫當然無責。我相信我的話沒有錯,讀者們也都同意。 「天下」這個語詞,我們現在不用了,即使做古文,也不敢用了。目前,這個語詞的意義是「國際」、「世界」、「寰球」等等。將來有了「星際關係」,這個語詞就該報廢了。 在我們中國這一塊東亞大陸上,有過許多朝代,有互相更換的,有同時並存的。漢、唐、宋、元、明、清,都是中國;戰國七雄、三國、十六國、南北朝、五代十國,儘管各自擁有"國"的名稱,但在匹夫們和歷史學家的觀念里,都屬於一個中國。 我們有許多民族;雖然從華夏到漢,曾經龐然獨大,但一切蠻、夷、戎、狄,儘管各自有他們自己的政治、經濟、社會結構,甚至建立國號,但他們都屬於一個中華民族。「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四海之內,皆兄弟也」。 民族有消長,朝代有興亡,而中國始終存在。 中國匹夫們對國家負責,在多少風狂雨驟、山崩地裂的天災人禍之後,始終保持這個國家不自亡,也不被亡。 中國的偉大,歸根結底應歸功於中國的「匹夫」,而聖君賢臣、官僚政客不與焉!
【問題】 1、結合甲、乙兩文文意,解釋甲文里「匹夫既不能興國,也不會亡國」一語中的「匹夫」和"國"。(2分) 答:(1)「匹夫」的含義是:; (2)「國」的含義是:。 2、要深刻理解乙文中「這一句責問是很嚴肅的」,須從三方面進行,這三方面是:(6分) (1)作者的本意是: (2)老朋友的誤解: (3)誤解可能導致的後果: 3、乙文中作者辯解和補充的要點分別是:(6分) (1)其辯解要點是:① ② (2)其補充的觀點是
【參考答案】 一.1、(1)平常人(或「普通人」,「尋常的個人」)(1分) (2)一個朝代(或王朝)(1分,答成「國家」無分) 2、(1)一個朝代(或「王朝」),我們「匹夫」是「無責」的。(2分,意思對即可) (2)我們這十億匹夫與自己的民族國家興亡毫無關係。(2分,如答「難道我們這十億匹夫與國家興亡真是毫無關係嗎?」不給分) (3)作為國家主人的匹夫們不關心國家興亡,不關心民族命運。2分,意思對即可) 3、(1)①古人「天下」是指一個朝代(或王朝),而甲文中所述及的興亡例子也都是有關一個朝代的興亡的,應該不會誤導讀者;②「天下」這個語詞我們現在不用了,因為它現在指的是「國際」「世界」之類,因此,甲文立論不會誤導讀者漠視國家興亡。(每小問2分,意思對即可句子不通酌情扣分) (2)中國的匹夫們從來都是對中國負責的,也將永遠負責中國的興亡。(2分,意思對即可)
推薦閱讀:
※現在還以為文案隨便寫寫就能10萬+,你沒有這些基本功怎麼賺錢?
※隨筆 | 談閱讀
※單立人的閱讀課——牧於林評《我是貓》兼談寫作中的視角問題
※我們為什麼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