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族風俗

蒙古族風俗(2010-06-25 14:30:25)   古城利州,自明代洪武二十二年(1390),這裡就是以游牧為主的烏良哈蒙古族的集聚區。直到清代,隨著旗王府的設立,這支蒙古人才逐漸定居下來。這裡背靠北部蒙古,東臨滿洲,南接長城,處於一個犬牙交錯的咽喉地帶。由於地理位置的因素,成了蒙古、女真、明朝三家必爭之地。不管是採取羈糜聯姻、還是封貢互市,或者是戰爭手段,均使其社會生產、生活發生很大的變化,無疑在文化習俗上也隨之變化,故有喀喇沁「特殊部族」之稱。它既保留自己原有文化習俗,又汲取西北蒙古、東部滿族、南部漢族的文化習俗。現在的喀喇沁蒙古族,在風俗習慣上,有許多地方與漢族趨向一致,但也保留著自己的特點和心理狀態。   飲食——由於過去是游牧生活,以肉食、奶食為主,伴以炒米、炒麵以及粘食。有飲茶、飲酒的習慣。肉、奶的製作方法樣式繁多。隨著由游牧轉向定居,由畜牧業生產轉向農業生產,生活條件變化,飲食也發生了變化。主食,轉向以糧為主,主糧有小米、大黃米、蕎麥、高粱、玉米、白面、大米等,伴以豬、牛、羊肉、禽、蛋為主的副食。忌吃馬、驢、狗肉以及一切自行死亡的牲畜肉。蒙古族有分食的習慣,每人一飯、一菜、一湯,既方便,又衛生,至今還保留這一傳統習俗。   飲酒——蒙古族的傳統習慣,也是招待客人最普遍的禮節。習慣喝奶酒和燒酒。陪客時不強敬客人喝酒,但希望客人實實在在地喝好,有以歌助興的習慣,席間唱「祝酒歌」。   飲茶——蒙古人飲茶是習慣,敬茶是禮節。非常講究茶具的精美。茶葉有花茶、紅茶、磚茶。多數喜歡紅茶,茶泡得很釅。   服飾——男女老少皆穿長袍。以季節分單、夾、棉、皮。配以坎肩、馬褂。系腰帶,佩戴煙荷包、佩刀、火鐮、毛巾、耳勺等。衣服顏色多為蘭或間蘭;婦女喜艷麗的紅、綠、蘭色。衣服多鑲邊,單邊或雙邊。隨著由游牧轉向農業,長袍慢慢為短衣所取代。男的頭戴禮帽、氈帽、皮帽,婦女頭戴開頂披肩風帽或扎頭巾。男女都穿皮靴、布靴、布鞋。   禮俗——尊老愛幼、禮貌待人是蒙古族的傳統。蒙古族以西為尊,長輩住正房西屋。敬獻「哈達」是蒙古族最高禮節。「哈達」多是絲綢製作,分潔白、天蘭兩種顏色。獻「哈達」同時敬白酒。   祭祀——(1)祭火。祭火是蒙古族的傳統。火對蒙古族是神聖的。重大活動都有祭火儀式。火盆禁忌烤手、烤腳,不得燃點吸煙,不得磕打煙灰,更不得跨越。(2)祭祖先。臘月二十九祭祖先。這天懸掛燈籠,張貼蒙文春聯,貼年畫,待到晚上,星星出齊之後,由長者率領全家老小到村外,面對西方擺置供品(上輩傳說,祖先在西),焚香燒表,跪拜,祈求祖宗保佑一年平安。   信仰——全縣民間宗教信仰,可追溯到史前紅山文化時期,在縣境中部東山咀出土的紅山文化時期的祭祀遺址,就是五年多年前先民們的原始宗教活動的場所。後來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天主教逐漸傳入。蒙古族早期信奉薩滿教。喇嘛教(佛教之一)源於西藏,自元代傳入蒙古,明、清兩代達到極盛時期。喀喇沁蒙古族信仰的是藏傳密宗格魯派喇嘛教。 分享:

分享到新浪Qing
推薦閱讀:

漠北崛起蒙古侵擾鄰境 發動連續戰爭大肆掠奪
蒙古包做客
嫁到蒙古的公主們 上
內蒙古阿拉善盟阿拉善右旗民俗之蒙古族風情
清朝統治下的蒙古——和碩特汗廷的建立與和碩特部併入清朝

TAG:風俗 | 蒙古族 | 蒙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