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克思主義經典語句輯錄:歷史唯物主義要點 毛澤東思想旗幟網

馬克思主義經典語句輯錄 [1]

歷 史 唯 物 主 義 要 點

北京大學鞏獻田

[1]應北京教育學院李樹泉老師囑託,我在北京大學《資本論》與系統科學讀書會上談到的、在研究生教學中給學生講過的與歷史唯物主義基本觀點有直接關係的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的語錄整理如下,發給諸位參考。新一屆黨中央政治局已經組織過關於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證唯物主義兩次集體學習;李樹泉老師一再催促我儘快整理這份資料。為響應黨中央學習歷史唯物主義的號召,這份資料的整理,雖然考慮的時間不短,但仍感很倉促,尤其是各個基本原理部分沒有考慮到選擇語錄數量上的均衡,不夠滿意,更是難以避免出現重要缺漏、錯誤,在此盼望諸位專家、學者和同志加以糾正、修改和補充,以利於大家學習。

歷史唯物主義,又稱唯物主義歷史觀,唯物史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在19世紀四十年代共同創立的關於人類社會發展一般規律的科學,是全面、系統、科學地闡明人類社會,特別是資本主義社會向共產主義社會發展的、不以任何人們的主觀意志而轉移為其客觀發展規律的嚴整思想體系,是唯物辯證法在社會領域的貫徹和應用。

歷史唯物主義是人類歷史觀念長期發展的必然產物,是批判地吸收和改造以前一切有價值的歷史觀念,特別是18世紀法國唯物主義者的歷史觀、19世紀空想社會主義者的歷史觀、法國復辟時期歷史學家的歷史觀和黑格爾的歷史觀的產物;在馬克思恩格斯之後,列寧、斯大林、毛澤東等馬克思主義者對其都有所豐富和發展。歷史唯物主義從誕生時起就與歷史唯心主義,即唯心史觀形成不可分離、既對立又統一的矛盾,它也只有在與歷史唯心主義的鬥爭中才能得到發展,過去是如此,現在是如此,將來仍舊如此。

歷史唯物主義是資本主義社會經濟關係和階級關係發展到19世紀中葉的必然產物,是在無產階級反對資本主義的革命實踐中鑄造的思想武器,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科學的社會歷史觀和認識、改造世界的一般方法論,歷史一再驗證和表明,它是科學社會主義和一切社會科學唯一正確的理論基礎。同時,歷史唯物主義還是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複雜性科學研究中國學派的創立者錢學森同志構建的現代科學技術體系中十一個大科學門類中的社會科學與馬克思主義哲學之間的「橋樑」,又稱為部門哲學。

歷史唯物主義是馬克思對人類的一項重大貢獻。正如恩格斯所言,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的兩大發現之一,它徹底推翻了唯心史觀,實現了整個社會歷史觀的根本變革,使唯物主義第一次成為包括社會生活在內的徹底和完備的理論,成為具有科學性的世界觀理論,使哲學完成了向科學理論的轉變,實現了哲學的偉大變革;為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奠定了唯一科學的歷史理論基礎。這一社會歷史理論,恩格斯在1882年所寫的《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中和在該著作德文第一版序言等文章中稱之為「唯物主義歷史觀」,恩格斯1892年《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英文版導言中用「歷史唯物主義」來表達這一科學的社會歷史觀。(1890年9月21﹝—22﹞)恩格斯致約·布洛赫和(1894年1月25日)致符·博爾吉烏斯的信等中,都稱為「唯物史觀」。

歷史唯物主義的出發點:是以特定的歷史條件和一定的社會關係作為理解人及其歷史活動為出發點,從而正確地解決了社會存在和社會意識的關係這個社會歷史觀的基本問題。

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有:

第一、物質生活資料的生產活動是人類社會賴以生存的前提,生產活動是使人類和動物區別開來的第一個歷史行動,勞動生產的觀點是歷史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基本觀點

生產活動是使人類和動物區別開來的第一個歷史行動。勞動生產的觀點就成為歷史唯物主義的第一個基本觀點。歷史唯物主義正是「在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全部社會史的鎖鑰」。「整個世界歷史不外是人通過人的勞動而誕生的過程。」「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自從人能製造石槍、木棒以從事生產,人才第一次與猴子及其他動物區別開來,不是因有較猴子高明的思想才與它們區別開來,這是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水嶺。」

馬克思、恩格斯: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而且,這是人們從幾千年前直到今天單是為了維持生活就必須每日每時從事的歷史活動,是一切歷史的基本條件。

——《德意志意識形態》,1845—1846年

 

恩格斯:政治經濟學家說:勞動是一切財富的源泉。其實勞動和自然界一起才是一切財富的源泉,自然界為勞動提供材料,勞動把材料變為財富。但是勞動還遠不止如此。它是整個人類生活的第一個基本條件,而且達到這樣的程度,以致我們在某種意義上不得不說:勞動創造了人本身。 我們的猿類祖先是一種社會化的動物,人,一切動物中最社會化的動物,顯然不可能從一種非社會化的最近的祖先發展而來。隨著手的發展、隨著勞動而開始的人對自然的統治,在每一個新的進展中擴大了人的眼界。他們在自然對象中不斷地發現新的、以往所不知道的屬性。另一方面,勞動的發展必然促使社會成員更緊密地互相結合起來,因為它使互相幫助和共同協作的場合增多了,並且使每個人都清楚地意識到這種共同協作的好處。 從攀樹的猿群進化到人類社會之前,一定經過了幾十萬年——這在地球的歷史上只不過是人的生命中的一秒鐘。但是人類社會最後畢竟出現了。人類社會區別於猿群的特徵又是什麼呢?是勞動。

由於手、發音器官和腦髓不僅在每個人身上,而且在社會中共同作用,人才有能力進行愈來愈複雜的活動,提出和達到愈來愈高的目的。勞動本身一代一代地變得更加不同、更加完善和更加多方面。除打獵和畜牧外,又有了農業,農業以後又有了紡紗、織布、冶金、制陶器和航行。同商業和手工業一起,最後出現了藝術和科學;從部落發展成了民族和國家。法律和政治發展起來了,而且和它們一起,人的存在在人腦中的幻想的反映——宗教,也發展起來了。在所有這些首先表現為頭腦的產物並且似乎統治著人類社會的東西面前,由勞動的手所製造的較為簡易的產品就退到了次要的地位;何況能計劃怎樣勞動的頭腦在社會發展的初級階段(例如,在原始的家庭中),已經能不通過自己的手而是通過別人的手來執行它所計劃好的勞動了。迅速前進的文明完全被歸功於頭腦,歸功於腦髓的發展和活動;人們已經習慣於以他們的思維而不是以他們的需要來解釋他們的行為(當然,這些需要是反映在頭腦中,是被意識到的)。這樣,隨著時間的推移,便產生了唯心主義的世界觀,這種世界觀,特別是從古代世界崩潰時起,就統治著人的頭腦。它現在還非常有力地統治著人的頭腦甚至達爾文學派的最富有唯物精神的自然科學家們還弄不清人類是怎樣產生的,因為他們在唯心主義的影響下,沒有認識到勞動在這中間所起的作用。

但是一切動物的一切有計劃的行動,都不能在自然界上打下它們的意志的印記。這一點只有人才能做到。  一句話,動物僅僅利用外部自然界,單純地以自己的存在來使自然界改變;而人則通過他所作出的改變來使自然界為自己的目的服務,來支配自然界。這便是人同其他動物的最後的本質的區別,而造成這一區別的還是勞動。

——《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1876年

毛澤東: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的生產活動是最基本的實踐活動,是決定其他一切活動的東西。人的認識,主要地依賴於物質的生產活動,逐漸地了解自然的現象、自然的性質、自然的規律性、人和自然的關係;而且經過生產活動,也在各種不同程度上逐漸地認識了人和人的一定的相互關係。一切這些知識,離開生產活動是不能得到的。在沒有階級的社會中,每個人以社會一員的資格,同其他社會成員協力,結成一定的生產關係,從事生產活動,以解決人類物質生活問題。在各種階級的社會中,各階級的社會成員,則又以各種不同的方式,結成一定的生產關係,從事生產活動,以解決人類物質生活問題。這是人的認識發展的基本來源。   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因此,人的認識,在物質生活以外,還從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與物質生活密切聯繫),在各種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種關係。其中,尤以各種形式的階級鬥爭,給予人的認識發展以深刻的影響。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類社會的生產活動,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因此,人們的認識,不論對於自然界方面,對於社會方面,也都是一步又一步地由低級向高級發展,即由淺入深,由片面到更多的方面。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大家對於社會的歷史只能限於片面的了解,這一方面是由於剝削階級的偏見經常歪曲社會的歷史,另方面,則由於生產規模的狹小,限制了人們的眼界。人們能夠對於社會歷史的發展作全面的歷史的了解,把對於社會的認識變成了科學,這只是到了伴隨巨大生產力——大工業而出現近代無產階級的時候,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只有人們的社會實踐,才是人們對於外界認識的真理性的標準。實際的情形是這樣的,只有在社會實踐過程中(物質生產過程中,階級鬥爭過程中,科學實驗過程中),人們達到了思想中所預想的結果時,人們的認識才被證實了。人們要想得到工作的勝利即得到預想的結果,一定要使自己的思想合於客觀外界的規律性,如果不合,就會在實踐中失敗。人們經過失敗之後,也就從失敗取得教訓,改正自己的思想使之適合於外界的規律性,人們就能變失敗為勝利,所謂「失敗者成功之母」,「吃一塹長一智」,就是這個道理。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把實踐提到第一的地位,認為人的認識一點也不能離開實踐,排斥一切否認實踐重要性、使認識離開實踐的錯誤理論。列寧這樣說過:「實踐高於(理論的)認識,因為它不但有普遍性的品格,而且還有直接現實性的品格。」馬克思主義的哲學辯證唯物論有兩個最顯著的特點:一個是它的階級性,公然申明辯證唯物論是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再一個是它的實踐性,強調理論對於實踐的依賴關係,理論的基礎是實踐,又轉過來為實踐服務。判定認識或理論之是否真理,不是依主觀上覺得如何而定,而是依客觀上社會實踐的結果如何而定。真理的標準只能是社會的實踐。實踐的觀點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之第一的和基本的觀點。

——《實踐論》,1937年7月

毛澤東對劉少奇給續范亭先生信的批語(不加括弧的文字是劉少奇寫的信,括弧內粗體紅字是毛澤東的批語):人這種東西,是物質的東西,所以人也具有一般的物質性(或稱物性,即來信所說的,「宇宙的共性」,宇宙萬物的共同性,即萬物的物質性)。

人這種東西,又是動物的一部分,所以人也具有一般的動物性(或稱獸性,即來信所說的「動物的共性」)。

但人這種東西,又是--種特殊的最高等的動物,--種發展到了最高形態的動物,不獨可以與其他物質區別開來,而且與其他一切動物也有顯然的一定實質上的區別。所以人除開具有一般的物質性與動物性之外,還具有特殊的為其他一切物質一切動物所沒有的人性。所以一般的說來,人性也是一種物質性、一種動物性;但是特殊的來說,即在一定的程度上來說,人性與-般的物質性、一般的動物性又應該也可以區別開來。一切把人性與物質性動物性絕對區別開來的人性哲學(如許多宗教家及絕對的唯心論者)都是錯誤的;但一切把人性與物質性動物性不加區別的哲學,也是錯誤的。

人與其他動物在本質上的區別是什麼?

人與其他動物最基本的區別,就在於人是有思想的。(毛批:最基本區別是人的社會性,人是製造工具的動物,人是從事社會生產的動物,人是階級鬥爭的動物(一定歷史時期),一句話,人是社會的動物,不是有無思想。一切動物都有精神現象,高等動物有感情、記憶,還有推理能力,人不過有高級精神現象,故不是最基本特徵。)人的腦筋及其全部神經系統特別發達(這是長期勞動長期鬥爭的結果),所以人能理解自然界各種事物發展的規律性,能認識客觀事物的本質之發展過程,能認識各種現象之間相互的內部聯繫;因而人就有可能按照客觀事物發展的規律去改造客觀事物,去進行勞動生產,去製造工具,去改造世界。這是一切其他動物所沒有的(其他動物至多只有思想的萌芽,而無完備的思想而不能製造工具)。這隻有人才特具的。這就是人與其他動物最本質的區別。(其它一切的區別都是形式上的,不是本質的)。(毛批:這是進化了的人,不是原始人,原始人與猴子的區別只在能否製造工具一點上。自從人能製造石槍、木棒以從事生產,人才第一次與猴子及其他動物區別開來,不是因有較猴子高明的思想才與它們區別開來,這是唯物史觀與唯心史觀的分水嶺。)

把人與其他動物區別開來,又把人與妄誕中的神仙區別開來,這就確定了人的自然本質。把人性與一般的物質性動物性區別開來,又把人性與妄誕中的神性鬼性區別開來,這就確定了人的自然本性。(毛批:當作人的特點、特性、特徵,只是一個人的社會性——人是社會的動物,自然性、動物性等等不是人的特性。人是動物,不是植物、礦物,這是無疑義的、無問題的。人是一種什麼動物?這就成為問題,幾十萬年[《毛澤東全集》腳註:迄今為止的考古發現證明,人類的歷史至少200萬年]直至資產階級的費爾巴哈還解答得不正確,只待馬克思才正確地答覆了這個問題。即說人,它只有一種基本特性——社會性,不應說它有兩種基本特性:一是動物性,一是社會性,這樣說就不好了,就是二元論,實際就是唯心論。)

——張 策:《典範的學習生活——毛澤東在少奇同志給續范亭信上的批語(1943年6月28日)》,見張迪興主編的《毛澤東全集》第18卷(香港潤東出版社,2013年10月1日第1版)

第二、由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構成一個統一的社會有機系統,整個社會就是在這兩對矛盾運動和相互曲折複雜的作用之下發展變化的,上層建築必須由該社會的經濟基礎來解釋,所有制問題始終是共產主義運動的基本問題

 

社會結構,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又反作用於生產力和經濟基礎;整個社會就是在這兩對矛盾運動和相互曲折複雜的作用之下發展變化的。

「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所有制問題始終是無產階級運動的根本問題。「首先製造輿論,奪取政權,然後解決所有制問題,再大大發展生產力,這是一般規律。」

馬克思恩格斯:

共產黨人的理論原理,決不是以這個或那個世界改革家所發明或發現的思想、原則為根據的。

這些原理不過是現存的階級鬥爭、我們眼前的歷史運動的真實關係的一般表述。廢除先前存在的所有制關係,並不是共產主義所獨具的特徵。

一切所有制關係都經歷了經常的歷史更替、經常的歷史變更。

例如,法國革命廢除了封建的所有制,代之以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共產主義的特徵並不是要廢除一般的所有制,而是要廢除資產階級的所有制。

但是,現代的資產階級私有制是建立在階級對立上面、建立在一些人對另一些人的剝削上面的產品生產和佔有的最後而又最完備的表現。

從這個意義上說,共產黨人可以把自己的理論概括為一句話:消滅私有制。

在所有這些運動中,他們都強調所有制問題是運動的基本問題,不管這個問題的發展程度怎樣。

——《共產黨宣言》,1948年

新的事實迫使人們對以往的全部歷史作一番新的研究,結果發現:以往的全部歷史,除原始狀態外,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這些互相鬥爭的社會階級在任何時候都是生產關係和交換關係的產物,一句話,都是自己時代的經濟關係的產物;因而每一時代的社會經濟結構形成現實基礎,每一個歷史時期的由法的設施和政治設施以及宗教的、哲學的和其他的觀念形式所構成的全部上層建築,歸根到底都應由這個基礎來說明。黑格爾把歷史觀從形而上學中解放了出來,使它成為辯證的,可是他的歷史觀本質上是唯心主義的。現在,唯心主義從它的最後的避難所即歷史觀中被驅逐出去了,一種唯物主義的歷史觀被提出來了,用人們的存在說明他們的意識,而不是像以往那樣用人們的意識說明他們的存在這樣一條道路已經找到了。

——恩格斯 《社會主義從空想到科學的發展》,1880年

馬克思發現了人類歷史的發展規律,即歷來為繁蕪叢雜的意識形態所掩蓋著的一個簡單事實:人們首先必須吃、喝、住、穿,然後才能從事政治、科學、藝術、宗教等等;所以,直接的物質的生活資料的生產,從而一個民族或一個時代的一定的經濟發展階段,便構成基礎,人們的國家設施、法的觀點、藝術以至宗教觀念,就是從這個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因而,也必須由這個基礎來解釋,而不是像過去那樣做得相反。

——《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 1883年3月17日

……根據唯物史觀,歷史過程中的決定性因素歸根到底是現實生活的生產和再生產。無論馬克思或我都從來沒有肯定過比這更多的東西。如果有人在這裡加以歪曲,說經濟因素是唯一決定性的因素,那麼他就是把這個命題變成毫無內容的、抽象的、荒誕無稽的空話。經濟狀況是基礎,但是對歷史鬥爭的進程發生影響並且在許多情況下主要是決定著這一鬥爭的形式的,還有上層建築的各種因素:階級鬥爭的政治形式及其成果——由勝利了的階級在獲勝以後確立的憲法等等,各種法的形式以及所有這些實際鬥爭在參加者頭腦中的反映,政治的、法律的和哲學的理論,宗教的觀點以及它們向教義體系的進一步發展。這裡表現出這一切因素間的相互作用,而在這種相互作用中歸根到底是經濟運動作為必然的東西通過無窮無盡的偶然事件(即這樣一些事物和事變,它們的內部聯繫是如此疏遠或者是如此難於確定,以致我們可以認為這種聯繫並不存在,忘掉這種聯繫)向前發展。否則把理論應用於任何歷史時期,就會比解一個最簡單的一次方程式更容易了。

——致約·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於倫敦

所有這些先生們所缺少的東西就是辯證法。他們總是只在這裡看到原因,在那裡看到結果。他們從來看不到:這是一種空洞的抽象,這種形而上學的兩極對立在現實世界只存在於危機中,而整個偉大的發展過程是在相互作用的形式中進行的(雖然相互作用的力量很不相等:其中經濟運動是最強有力的、最本原的、最有決定性的),這裡沒有什麼是絕對的,一切都是相對的。對他們說來,黑格爾是不存在的……

——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於倫敦

對問題的這一方面(我在這裡只能稍微談談),我覺得我們大家都過分地忽略了。這是一個老問題:起初總是為了內容而忽略形式。如上所說,我也這樣做過,而且我總是在事後才發現錯誤。因此,我不僅根本不想為此對您提出任何責備,——相反地,我在您之前就在這方面有過錯,我甚至沒有權利這樣做,——我只是想讓您今後注意這一點。與此有關的還有思想家們的一個愚蠢觀念。這就是:因為我們否認在歷史中起作用的各種意識形態領域有獨立的歷史發展,所以我們也否認它們對歷史有任何影響。這是由於通常把原因和結果非辯證地看作僵硬對立的兩極,完全忘記了相互作用。這些先生常常幾乎是故意地忘記,一種歷史因素一旦被其他的、歸根到底是經濟的原因造成了,它也就起作用,就能夠對它的環境,甚至對產生它的原因發生反作用。

——致弗·梅林1893年7月14日於倫敦

列寧: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形態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的基本思想,是在根本上摧毀這種妄想以社會學自命的幼稚道德的。馬克思究竟怎樣得出這個基本思想呢?他所用的方法就是從社會生活的各鍾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來,從一切社會關係中劃分出生產關係來,並把它當做決定其餘一切關係的基本的原始的關係。

——《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是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

毛澤東:「有人覺得有些矛盾並不是這樣。例如,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生產力是主要的;理論和實踐的矛盾,實踐是主要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矛盾,經濟基礎是主要的:它們的地位並不互相轉化。這是機械唯物論的見解,不是辯證唯物論的見解。誠然,生產力、實踐、經濟基礎,一般地表現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誰不承認這一點,誰就不是唯物論者。然而,生產關係、理論、上層建築這些方面,在一定條件之下,又轉過來表現其為主要的決定的作用,這也是必須承認的。當著不變更生產關係,生產力就不能發展的時候,生產關係的變更就起了主要的決定的作用。當著如同列寧所說「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的時候,革命理論的創立和提倡就起了主要的決定的作用。當著某一件事情(任何事情都是一樣)要做,但是還沒有方針、方法、計劃或政策的時候,確定方針、方法、計劃或政策,也就是主要的決定的東西。當著政治文化等等上層建築阻礙著經濟基礎的發展的時候,對於政治上和文化上的革新就成為主要的決定的東西了。我們這樣說,是否違反了唯物論呢?沒有。因為我們承認總的歷史發展中是物質的東西決定精神的東西,是社會的存在決定社會的意識;但是同時又承認而且必須承認精神的東西的反作用,社會意識對於社會存在的反作用,上層建築對於經濟基礎的反作用。這不是違反唯物論,正是避免了機械唯物論,堅持了辯證唯物論。

——《矛盾論》,1937年8月

毛澤東:將來全世界的帝國主義都打倒了,階級消滅了,你們講,那個時候還有沒有革命?我看還是要革命的。社會制度還要改革,還會用「革命」這個詞。當然,那時革命的性質不同於階級鬥爭時代的革命。那個時候還有生產關係同生產力的矛盾,上層建築同經濟基礎的矛盾。生產關係搞得不對頭,就要把它推翻。上層建築(其中包括思想、輿論)要是保護人民不喜歡的那種生

產關係,人民就要改革它。上層建築也是一種社會關係。上層建築是建立在經濟基礎上的。所謂經濟基礎,就是生產關係,主要是所有制。生產力是最革命的因素。生產力發展了,總是要革命的。生產力有兩項,一項是人,一項是工具。工具是人創造的。工具要革命,它會通過人來講話,通過勞動者來講話,破壞舊的生產關係,破壞舊的社會關係。「君子動口不動手」,最好的辦法是用口。善講不聽,就會武講。沒有武器了,怎麼搞呢?勞動者手裡有工具,沒有工具的可以拿石頭。石頭都沒有,有兩個拳頭。

——毛澤東《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1956年11月15日,《毛澤東選集》第5卷

毛澤東:首先製造輿論,奪取政權,然後解決所有制問題,再大大發展生產力,這是一般規律。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前,不存在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在封建社會中已經初步成長起來。在這點上,無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有所不同。但是,這個一般規律,對無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都是適用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一切革命的歷史都證明,並不是先有充分發展的新生產力,然後才改造落後的生產關係,而是要首先造成輿論,進行革命,奪取政權,才有可能消滅舊的生產關係。消滅了舊的生產關係,確立了新的生產關係,這樣就為新的生產力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註和談話》(清樣本)(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編

第三、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內在動力,階級鬥爭是階級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整個世界充滿著矛盾,矛盾無處不在,無時不有,沒有矛盾就沒有世界,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正如世界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樹葉一樣,矛盾又各各特殊,構成矛盾的各方面沒有完全一樣的,矛盾又具有特殊性。對立統一規律是宇宙的根本規律。構成矛盾的各方互相對立和鬥爭,是矛盾即事物發展的源泉和動力。社會基本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在階級社會中,社會基本矛盾必然表現和反映為階級之間的鬥爭,階級鬥爭是社會發展的直接動力。

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政權建立以後,不是階級鬥爭的結束,而是階級鬥爭在新形勢下的繼續。無產階級專政是一種特殊形式的階級鬥爭。「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要認識這種鬥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要提高警惕。要進行社會主義教育。要正確理解和處理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問題,正確區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不然的話,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會走向反面,就會變質,就會出現復辟。」

馬克思:我所得到的、並且一經得到就用於指導我的研究工作的總的結果,可以簡要地表述如下:人們在自己生活的社會生產中發生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們的意志為轉移的關係,即同他們的物質生產力的一定發展階段相適合的生產關係。這些生產關係的總和構成社會的經濟結構,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層建築豎立其上並有一定的社會意識形式與之相適應的現實基礎。物質生活的生產方式制約著整個社會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過程。不是人們的意識決定人們的存在,相反,是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意識。社會的物質生產力發展到一定階段,便同它們一直在其中運動的現存生產關係或財產關係(這只是生產關係的法律用語)發生矛盾。於是這些關係便由生產力的發展形式變成生產力的桎梏。那時社會革命的時代就到來了。隨著經濟基礎的變更,全部龐大的上層建築也或慢或快地發生變革。在考察這些變革時,必須時刻把下面兩者區別開來:一種是生產的經濟條件方面所發生的物質的、可以用自然科學的精確性指明的變革,一種是人們藉以意識到這個衝突并力求把它克服的那些法律的、政治的、宗教的、藝術的或哲學的,簡言之,意識形態的形式。我們判斷一個人不能以他對自己的看法為根據,同樣,我們判斷這樣一個變革時代也不能以它的意識為根據;相反,這個意識必須從物質生活的矛盾中,從社會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現存衝突中去解釋。無論哪一個社會形態,在它所能容納的全部生產力發揮出來以前,是決不會滅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產關係,在它的物質存在條件在舊社會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決不會出現的。所以人類始終只提出自己能夠解決的任務,因為只要仔細考察就可以發現,任務本身,只有在解決它的物質條件已經存在或者至少是在生成過程中的時候,才會產生。大體說來,亞細亞的、古代的、封建的和現代資產階級的生產方式可以看作是經濟的社會形態演進的幾個時代。資產階級的生產關係是社會生產過程的最後一個對抗形式,這裡所說的對抗,不是指個人的對抗,而是指從個人的社會生活條件中生長出來的對抗;但是,在資產階級社會的胎胞里發展的生產力,同時又創造著解決這種對抗的物質條件。因此,人類社會的史前時期就以這種社會形態而告終。

——《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1859年1月

馬克思:資本來到世間,就是從頭到腳,每個毛孔都滴著血和骯髒的東西。

——《資本論》,第1卷,1867年9月  

馬克思恩格斯:將近四十年來,我們都非常重視階級鬥爭,認為它是歷史的直接動力,特別是重視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階級鬥爭,認為它是現代社會變革的巨大槓桿,所以我們決不能和那些想把這個階級鬥爭從運動中勾銷的人們一道走。

工人階級的解放應當是工人階級自己的事情。所以,我們不能和那些公開說什麼工人太缺少教育,不能自己解放自己,因而應當由仁愛的大小資產者從上面來解放的人們一道走。

——《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1879年9月

馬克思、恩格斯:這是些小資產階級代表,他們滿懷恐懼地聲明,無產階級被自己的革命地位所推動,可能「走得太遠」。不是採取堅決的政治上的反對立場,而是全面的和解;不是對政府和資產階級作鬥爭,而是企圖爭取他們,說服他們;不是猛烈地反抗從上面來的迫害,而是逆來順受,並且承認懲罰是罪有應得。一切歷史地必然發生的衝突都被解釋為誤會,而一切爭論都以大體上我們完全一致這樣的斷語來結束。 ——《給奧·倍倍爾、威·李卜克內西、威·白拉克等人的通告信》,1879年9月17-18日

恩格斯:十七世紀和十八世紀從事創造蒸汽機的人們也沒有料到,他們所造成的工具,比其他任何東西都更會使全世界的社會狀況革命化,特別是在歐洲,由於財富集中在少數人手裡,而絕大多數人則一無所有,起初是資產階級獲得了社會和政治的統治,而後就是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發生階級鬥爭,這一階級鬥爭,只能以資產階級的崩潰和一切階級對立的消滅而告終。

——《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1873年-1883年,1885-1886年

恩格斯:至於「階級鬥爭」,那末它不僅使我們回溯到「中世紀」,而且還回溯到古代各共和國——雅典、斯巴達和羅馬所發生過的內部衝突。所有這些衝突都是階級鬥爭。自從原始公社解體以來,組成為每個社會的各階級之間的鬥爭,總是歷史發展的偉大動力。這種鬥爭只有在階級本身消失之後、即社會主義取得勝利之後才會消失。而在那時以前,相互對立的階級,無產階級、資產階級、土地貴族,將照舊彼此進行鬥爭,而不管義大利半官方報刊怎麼說。

——《國際社會主義和義大利社會主義》,1894年10月27日

恩格斯:在資產階級看來,世界上沒有一樣東西不是為了金錢而存在的,連他們本身也不例外,因為他們活著就是為了賺錢,除了快快發財,他們不知道還有別的幸福,除了金錢的損失,也不知道還有別的痛苦。

——《英國工人階級狀況》,1844年9月—1845年3月

恩格斯:全部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即社會發展各個階段上被剝削階級和剝削階級之間、被統治階級和統治階級之間鬥爭的歷史;而這個鬥爭現在已經達到這樣一個階段,即被剝削被壓迫的階級(無產階級),如果不同時使整個社會永遠擺脫剝削、壓迫和階級鬥爭,就不再能使自己從剝削它壓迫它的那個階級(資產階級)下解放出來。

——《「共產黨宣言」1883年德文版序言》

恩格斯:現在也還有這樣一些人,他們從不偏不倚的高高在上的觀點向工人鼓吹一種凌駕於一切階級對立和階級鬥爭之上的社會主義,這些人如果不是還需要多多學習的新手,就是工人的最兇惡的敵人,披著羊皮的豺狼。 ——恩格斯:《「英國工人階級狀況」一八九二年德文第二版序言》,1892年

列寧:

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這些集團在歷史上一定社會生產體系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對生產資料的關係(這種關係大部分是在法律上明文規定了的)不同,在社會勞動組織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而領得自己所支配的那份社會財富的方式和多寡也不同。所謂階級,就是這樣一些集團,由於它們在一定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的地位不同,其中一個集團能夠佔有另一個集團的勞動。

——《偉大的創舉》1919年

某一社會中一些成員的意向同另一些成員的意向相抵觸;社會生活充滿著矛盾;我們在歷史上看到各民族之間,各社會之間,以及各民族、各社會內部的鬥爭,還看到革命和反動、和平和戰爭、停滯和迅速發展或衰落等不同時期的更迭,--這些都是人所共知的事實。馬克思主義提供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我們能在這種看來撲朔迷離、一團混亂的狀態中發現規律性。這條線索就是階級鬥爭的理論。只有研究某一社會或某幾個社會的全體成員的意向的總和,才能科學地確定這些意向的結果。其所以有各種矛盾的意向,是因為每個社會所分成的各階級的地位和生活條件不同。

——《卡爾·馬克思(傳略和馬克思主義概述)》,1914年11月

當農奴制被推翻,「自由」資本主義社會出現的時候,一下子就暴露出這種自由意味著壓迫和剝削勞動者的一種新制度。於是反映這種壓迫和反對這種壓迫的各種社會主義學說就立刻產生了。但是最初的社會主義是空想社會主義。這種社會主義批判資本主義社會,譴責它,咒罵它,幻想消滅它,臆想較好的制度,勸富人相信剝削是不道德的。但是空想社會主義沒有能夠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會闡明資本主義制度下僱傭奴隸制的本質,又不會發現資本主義發展的規律,也不會找到能夠成為新社會的創造者的社會力量。

然而,在歐洲各國,特別是在法國,導致封建制度即農奴制崩潰的洶湧澎湃的革命,卻日益明顯地揭示了階級鬥爭是整個發展的基礎和動力。戰勝農奴主階級而贏得政治自由,沒有一次不遇到拚命的反抗。沒有一個資本主義國家,不是經過資本主義社會各階級間你死我活的鬥爭,才在比較自由和民主的基礎上建立起來。

馬克思的天才就在於他最先從這裡得出了全世界歷史所提示的結論,並且徹底地貫徹了這個結論。這個結論就是階級鬥爭學說。

——《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1913年3月

什麼是階級鬥爭?這就是一部分人反對另一部分人的鬥爭,無權的、被壓迫的和勞動的群眾反對特權的壓迫者和寄生蟲的鬥爭,僱工或無產者反對有產者或資產階級的鬥爭。    ——《給農村貧民》,1903年3月

階級鬥爭的原則是社會民主黨的全部學說和全部策略的基礎。

——《小資產階級的策略》,1907年2月

馬克思主義給我們指出了一條指導性的線索,使我們能在這種看來迷離混沌的狀態中發現規律性。這條線索就是階級鬥爭的理論。

——《卡爾·馬克思》,1914年7-11月

這條論據使用了「一般民主」和「一般專政」的概念,而沒有提到是哪一個階級的民主和專政。這樣站在非階級的或超階級的、似乎是全民的立場上提問題,就是公然嘲弄社會主義的基本學說——階級鬥爭學說,那些投靠資產階級的社會黨人口頭上承認這一學說,實際上卻把它忘記了。因為在任何一個文明的資本主義國家中都沒有「一般民主」,而只有資產階級民主;這裡所說的專政也不是「一般專政」,而是被壓迫階級即無產階級對壓迫者和剝削者即資產階級的專政,其目的是戰勝剝削者為保持自己的統治而進行的反抗。

歷史教導我們,從來沒有一個被壓迫階級,不經過專政時期,即不經過奪取政權並用暴力鎮壓剝削者總要不惜採取一切罪惡手段來進行的最猛烈、最瘋狂的反抗的時期,就取得了統治,就能夠取得統治。

——《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文獻》,1919年3月上旬

階級關係-這是一種根本的主要的東西,沒有它,也就沒有馬克思主義,……

——《俄共第十次代表大會文獻》,1921年3月16日

亞洲各國的革命同樣向我們揭示了自由派的毫無氣節和卑鄙無恥,民主派群眾獨立行動的特殊意義,無產階級和一切資產階級之間分明的界限。有了歐亞兩洲的經驗,誰若還說什麼非階級的政治和非階級的社會主義,誰就只配關在籠子里,和澳洲袋鼠一起供人觀賞。

一切關於非階級的社會主義和非階級的政治的學說,都是胡說八道。

——《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1913年3月1日

 在這部著作里(指《共產黨宣言》——本文編者),用天才透徹鮮明的筆調敘述了新的世界觀,即包括有社會生活在內的徹底唯物論,作為最完備最精深發展觀的辯證法,論階級鬥爭和共產主義新社會創造者無產階級所負全世界歷史革命使命的學說。 ——《卡爾·馬克思》,1914年11 月

這條論據使用了「一般民主」和「一般專政」的概念,而沒有提到是哪個階級的民主和專政,這樣站在非階級的或超階級的、似乎全民的立場上提問題,就是公然嘲弄社會主義的基本學說——階級鬥爭的學說,……

——《共產國際第一次代表大會文獻》,1919年3月上旬

機會主義和沙文主義的思想政治內容是一個,那就是用階級合作代替階級鬥爭,放棄革命的鬥爭手段,幫助『本國』政府渡過難關,而不是利用它的困難進行革命。

——《社會主義與戰爭》,1915年7—8月

然而,在歐洲各國,特別是在法國,導致封建制度即農奴制崩潰的洶湧澎湃的革命,卻日益明顯地揭示了階級鬥爭是整個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只要人們還沒有學會透過任何有關道德、宗教、政治和社會的言論、聲明、諾言,揭示出這些或那些階級的利益,那他們始終是而且會永遠是政治上受人欺騙和自己欺騙自己的愚蠢的犧牲品。——《馬克思主義的三個來源和三個組成部分》,1913 年 3 月  

無產階級專政不是階級鬥爭的結束,而是階級鬥爭在新形式中的繼續。無產階級專政是取得勝利、奪得政權的無產階級進行階級鬥爭,來反對已被打敗但還沒有被消滅、沒有絕跡、沒有停止反抗、反而加緊反抗的資產階級。

——《「關於用自由平等口號欺騙人民」出版序言》,1919年6月

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以後,無產階級同資產階級的階級鬥爭並沒有終止,相反地,這種鬥爭會變得更廣泛、更尖銳和更殘酷。  ——《關於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基本任務的提綱》,1920年7月

從資本主義過渡到共產主義是一整個歷史時代。只要這個時代沒有結束,剝削者就必然存著復辟希望,並把這種希望變為復辟行動。被推翻的剝削者不曾料到自己會被推翻,他們不相信這一點,不願想到這一點,所以他們在遭到第一次嚴重失敗以後,就以十倍的努力、瘋狂的熱情、百倍增長的仇恨來拚命鬥爭,想恢復他們被奪去的「天堂」,保護他們從前過著甜蜜生活、現在卻被「平凡的賤民」弄得貧困破產(或者從事「平凡的」勞動……)的家庭。

——《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月—11月

階級還存在,而且在任何地方,在無產階級奪取政權之後都還要存在好多年。……消滅階級不僅意味著要驅逐地主和資本家,--這個我們已經比較容易地做到了,--而且意味著要消滅小商品生產者,可是對於這種人不能驅逐,不能鎮壓,必須同他們和睦相處;可以(而且必須)改造他們,重新教育他們,這隻有通過很長期、很緩慢、很謹慎的組織工作才能做到。  ——《共產主義運動中的"左派"幼稚病》,1920年4月

一部分工人,一部分工人代表,往往被表面上的讓步所欺騙。於是修正主義者就宣布階級鬥爭學說已經「過時」,或者開始實行事實上已拋棄階級鬥爭的政策。資產階級策略上的轉折,使修正主義在工人運動中間猖狂起來,往往把工人運動內部的分歧弄成公開的分裂。 ——《歐洲工人運動中的分歧》,1910年12月

馬克思主義在理論上的勝利,逼得它的敵人裝扮成馬克思主義者,歷史的辯證法就是如此。 ——《馬克思學說的歷史命運》,1913年3月1日

考茨基把馬克思主義中能為自由主義者,能為資產階級接受的東西(對中世紀制度的批評,資本主義特別是資本主義民主在歷史上的進步作用)拿來,而把馬克思主義中不能為資產階級接受的東西(無產階級為消滅資產階級而對他採用的革命暴力)拋棄、抹殺和隱瞞起來。正因為這樣,不管考茨基的主觀信念怎樣,他的客觀地位必然使他成為資產階級的奴才。 ——《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1918年10—11月

反對帝國主義的鬥爭,如果不同反對機會主義的鬥爭密切聯繫起來,就是一句騙人的空話。 ——《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1916年上半年

臨時應付,遷就眼前的事變,遷就微小的政治變動,忘記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忘記整個資本主義制度、整個資本主義演變的基本特點,為謀取實際的或可以設想的一時的利益而犧牲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這就是修正主義的政策。 ——《馬克思主義和修正主義》,1908年

馬克思主義者和無政府主義者不同,它承認爭取改良的鬥爭,即承認在統治階級仍然掌握政權的情況下,為爭取改善勞動者狀況的鬥爭。但同時,馬克思主義者又堅決反對直接間接地把工人階級的意向和活動局限於改良範圍內的改良主義者。改良主義是資產階級對工人的欺騙,因為只要資本的統治還存在,儘管實行個別改良,工人總還是僱傭奴隸。 ——《馬克思主義和改良主義》,1913年9月12日

凡是以為可以用和平方式,使資本家服從大多數被剝削者意志,可以通過和平的、改良主義的道路過渡到社會主義的設想,都不僅是極端的愚蠢行為,而且是對工人的公然的欺騙,對資本主義的僱傭奴役制的粉飾和對真理的隱瞞。 ——《關於共產國際第二次代表大會的基本任務的提綱》,1920年

準備無產階級獲得勝利的必要條件之一,就是進行長期的、頑強的和無情的鬥爭,去反對機會主義、改良主義、社會沙文主義以及諸如此類的資產階級影響和思潮。這些影響和思潮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無產階級是在資本主義環境中行動的。不進行這種鬥爭,不預先完全戰勝工人運動中的機會主義,就根本談不上無產階級專政。 ——《立憲議會選舉和無產階級專政》1919年 12月

反對社會主義的叛徒,反對改良主義和機會主義,——這條政治路線在一切鬥爭領域中都可以推行而且應當推行。這樣做了,我們就能爭取到工人群眾。而無產階級先鋒隊即集中的馬克思主義的政黨,就能同工人群眾一起,穩穩地把人民引向戰無不勝的無產階級專政,引向無產階級民主以代替資產階級民主,引向蘇維埃共和國,引向社會主義制度。 ——列寧:《向義大利、法國和德國的共產黨人致敬》,1 919年10月10日)

修正主義或「修改」馬克思主義,是目前資產階級影響無產階級和腐蝕無產者的主要表現之一,甚至是最主要的表現。 ——《圖快出醜》,1914年5月 科學的發展在提供越來越多的材料,證明馬克思是正確的。因此要同他進行鬥爭,就不得不加以偽裝,不要公開的去反對馬克思主義的基礎,而要在表面上承認它,用詭辯來閹割它的內容,使馬克思主義變為對資產階級沒有害處的神聖的「偶像」。 ——《第二國際的破產》,1915年5月

斯大林:

現代社會生活的軸心是階級鬥爭。在這個鬥爭進程中,每個階級都以自己的思想體系為指南。資產階級自己的思想體系,這就是所謂自由主義。無產階級也有自己的思想體系,大家知道,這就是社會主義。  ——《無政府主義還是社會主義?》,1906年6—7月,《斯大林全集》第1卷 因為在實行正確的政策中有過火行為,所以就必須取消這個正確的政策。機會主義者慣用的手段就是:借口在實行正確的路線中有過火行為,就來取消這條路線,用機會主義的路線來代替它。 ——《論聯共(布)黨內的右傾》,1929年4月,《斯大林全集》第12卷

在當前政策問題上,在純屬實際性質的問題上,可以而且應該和黨內抱有不同想法的人作各種妥協。但是,如果這些問題和原則上的意見分歧有關,則任何妥協、任何「中間」路線都無濟於事。在原則性的問題上沒有而且不能有「中間」路線。應當成為黨的工作基礎的不是這些原則,便是另一些原則。原則問題上的「中間」路線是引起思想混亂的「路線」,是掩飾意見分歧的「路線」,是使黨在思想上蛻化的「路線」,是使黨在思想上滅亡的「路線」。 ——《再論我們黨內的社會民主主義傾向》,1926年12月7日,《斯大林全集》第9卷

毛澤東:

人的社會實踐,不限於生產活動一種形式,還有多種其他的形式,階級鬥爭,政治生活,科學和藝術的活動,總之社會實際生活的一切領域都是社會的人所參加的。因此,人的認識,在物質生活以外,還從政治生活文化生活中(與物質生活密切聯繫),在各種不同程度上,知道人和人的各種關係。其中,尤以各種形式的階級鬥爭,給予人的認識發展以深刻的影響。在階級社會中,每一個人都在一定的階級地位中生活,各種思想無不打上階級的烙印。

——《實踐論》,1937年,《毛澤東選集》第1卷

階級鬥爭,一些階級勝利了,一些階級消滅了。這就是歷史,這就是幾千年的文明史。拿這個觀點解釋歷史的就叫做歷史唯物主義,站在這個觀點反面的是歷史的唯心主義。

——《丟掉幻想,準備鬥爭》,1949年8月14日,《毛澤東選集》第4卷

我們是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學習十月革命的。馬克思寫了那麼多東西,列寧寫了那麼多東西嘛!依靠群眾,走群眾路線,是從他們那裡學來的。不依靠群眾進行階級鬥爭,不分清敵我,這很危險。

——《在中國共產黨第八屆中央委員會第二次全體會議上的講話》, 1956年11月15日,《毛澤東選集》第5卷

我們在批判教條主義的時候,必須同時注意對修正主義的批判。修正主義,或者右傾機會主義,是一種資產階級思潮,它比教條主義有更大的危險性。修正主義者,右傾機會主義者,口頭上也掛著馬克思主義,他們也在那裡攻擊「教條主義」。但是他們所攻擊的正是馬克思主義的最根本的東西。他們反對或者歪曲唯物論和辯證法,反對或者企圖削弱人民民主專政和共產黨的領導,反對或者企圖削弱社會主義改造和社會主義建設。在我國社會主義革命取得基本勝利以後,社會上還有一部分人夢想恢復資本主義制度,他們要從各個方面向工人階級進行鬥爭,包括思想方面的鬥爭。而在這個鬥爭中,修正主義者就是他們最好的助手。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2月

社會主義社會是一個相當長的歷史階段。在社會主義這個歷史階段中,還存在著階級、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存在著社會主義同資本主義兩條道路的鬥爭,存在著資本主義復辟的危險性。要認識這種鬥爭的長期性和複雜性。要提高警惕。要進行社會主義教育。要正確理解和處理階級矛盾和階級鬥爭問題,正確區別和處理敵我矛盾和人民內部矛盾。不然的話,我們這樣的社會主義國家,就會走向反面,就會變質,就會出現復辟。

——《在中國共產黨八屆十中全會上的講話》,1962年9月

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階級鬥爭的學說。(但是現在修正主義者不講這些,講階級調和、和平過渡、全民黨,沒有階級性的自由、平等、博愛,超階級的、實際上是資產階級的全民政府等。)

——1963年1月6日毛主席在杭州同日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書記處書記褲田裡見等談話,《毛澤東年譜》,(括弧內文字系引自《毛澤東萬歲》等資料)

我們要以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平衡和不平衡,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的平衡和不平衡,作為綱,來研究社會主義社會的經濟問題。政治經濟學研究的對象主要是生產關係,但是要研究清楚生產關係,就必須一方面聯繫研究生產力,另一方面聯繫研究上層建築對生產關係的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這本書提到了國家,但沒有加以研究,這是這本書的缺點之一。當然,在政治經濟學的研究中,生產力和上層建築這兩方面的研究不能太發展了。生產力的研究太發展了,就成為自然科學、技術科學了;上層建築的研究太發展了,就成為階級鬥爭論、國家論了。馬克思主義三個組成部分中的科學社會主義部分所研究的,是階級鬥爭學說、國家論、黨論、戰略策略,等等。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生產關係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和不平衡是絕對的。上層建築適應生產關係,生產關係適應生產力,或者說它們之間達到平衡,總是相對的。平衡和不平衡這個矛盾的兩個側面,不平衡是絕對的,平衡是相對的。如果只有平衡,沒有不平衡,生產力、生產關係、上層建築就不能發展了,就固定了。矛盾、鬥爭、分解是絕對的,統一、一致、團結是相對的,有條件的。有了這樣的觀點,就能夠正確認識我們的社會和其他事物;沒有這樣的觀點,認識就會停滯、僵化。

 從世界的歷史來看,資產階級工業革命,不是在資產階級建立自己的國家以前,而是在這以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的大發展,也不是在上層建築革命以前,而是在這以後。都是先把上層建築改變了,生產關係搞好了,上了軌道了,才為生產力的大發展開闢了道路,為物質基礎的增強準備了條件。當然,生產關係的革命,是生產力的一定發展所引起的。但是,生產力的大發展,總是在生產關係改變以後。拿資本主義發展的歷史來說,正如馬克思所說的,簡單的協作就創造了一種生產力。手工工場就是這樣一種簡單協作,在這種協作的基礎上,就產生了資本主義發展第一階段的生產關係。手工工場是非機器生產的資本主義。這種資本主義生產關係產生了一種改進技術的需要,為採用機器開闢了道路。在英國,是資產階級革命(十七世紀)以後,才進行工業革命(十八世紀末到十九世紀初)。法國、德國、美國、日本,都是經過不同的形式,改變了上層建築、生產關係之後,資本主義工業才大大發展起來。

首先製造輿論,奪取政權,然後解決所有制問題,再大大發展生產力,這是一般規律。在無產階級革命奪取政權以前,不存在社會主義的生產關係,而資本主義的生產關係,在封建社會中已經初步成長起來。在這點上,無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有所不同。但是,這個一般規律,對無產階級革命和資產階級革命都是適用的,基本上是一致的。

這裡講發展大工業是對經濟進行社會主義改造的基礎,說得不完全。一切革命的歷史都證明,並不是先有充分發展的新生產力,然後才改造落後的生產關係,而是要首先造成輿論,進行革命,奪取政權,才有可能消滅舊的生產關係。消滅了舊的生產關係,確立了新的生產關係,這樣就為新的生產力的發展開闢了道路。

教科書在這裡承認社會主義社會中生產關係和生產力的矛盾的存在,也講要克服這個矛盾,但是不承認矛盾是動力。

這一段說批評和自我批評是社會主義社會發展的強大動力,這個說法不妥當。矛盾才是動力,批評和自我批評是解決矛盾的方法。

這一段只說社會主義社會的特點是「團結一致,十分穩定」,不說社會主義社會內部的矛盾;說精神上政治上的一致,是社會主義國家強大的社會發展動力,不說社會矛盾是社會發展的動力。這樣一來,矛盾的普遍性這個規律,在他們那裡被否定了,辯證法在他們那裡就中斷了。沒有矛盾就沒有運動。社會總是運動發展的。在社會主義時代,矛盾仍然是社會運動發展的動力。因為不一致,才有團結的任務,才需要為團結而鬥爭。如果總是十分一致,那還有什麼必要不斷進行團結的工作呢?

——《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和批註》,(請樣本)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編

……逐步加深廣大幹部,特別是縣、社、大隊、生產隊四級幹部對於參加生產勞動的偉大革命意義的認識,減少許多思想落後的幹部的抵抗和阻力。……建議各地領導同志利用適當機會,對於幹部參加勞動這個極端重大的問題,在今年內進行幾次討論,……我們希望爭取在三年內能使全國全體農村支部書記認真參加生產勞動,而在第一年,能爭取有三分之一的支部書記參加勞動,那就是一個大勝利。城市工廠支部書記也應當是生產能手。階級鬥爭、生產鬥爭和科學實驗,是建設社會主義強大國家的三項偉大革命運動,是使共產黨人免除官僚主義、避免修正主義和教條主義,永遠立於不敗之地的確實保證,是使無產階級能夠和廣大勞動群眾聯合起來,實行民主專政的可靠保證。不然的話,讓地、富、反、壞、牛鬼蛇神一齊跑了出來,而我們的幹部則不聞不問,有許多人甚至敵我不分,互相勾結,被敵人腐蝕侵襲,分化瓦解,拉出去,打進來,許多工人、農民和知識分子也被敵人軟硬兼施,照此辦理,那就不要很多時間,少則幾年、十幾年,多則幾十年,就不可避免地要出現全國性的反革命復辟,馬列主義的黨就一定會變成修正主義的黨,變成法西斯黨,整個中國就要改變顏色了。請同志們想一想,這是一種多麼危險的情景啊!

……因為這一次社會主義教育運動是一次偉大的革命運動,不但包括階級鬥爭問題,而且包括幹部參加勞動的問題,而且包括用嚴格的科學態度,經過試驗,學會在企業和事業中解決一批問題這樣的工作。看起來很困難,實際上只要認真對待,並不難解決。這一場鬥爭是重新教育人的鬥爭,是重新組織革命的階級隊伍,向著正在對我們猖狂進攻的資本主義勢力和封建勢力作尖銳的針鋒相對的鬥爭,把他們的反革命氣焰壓下去,把這些勢力中間的絕大多數人改造成為新人的偉大的運動,又是幹部和群眾一道參加生產勞動和科學試驗,使我們的党進一步成為更加光榮、更加偉大、更加正確的黨,使我們的幹部成為既懂政治,又懂業務、又紅又專,不是浮在上面、做官當老爺、脫離群眾,而是同群眾打成一片、受群眾擁護的真正好乾部。這一次教育運動完成以後,全國將會出現一種欣欣向榮的氣象,差不多佔地球四分之一的人類出現了這樣的氣象,我們的國際主義的貢獻也就會更大了。

——轉發浙江省七個關於幹部參加勞動的好材料的批語,1963年5月9日

階級社會在我們國家存在了幾千年,資產階級的存在也有百多年,花幾十年甚至幾百年的時間,消滅階級差別、城鄉差別和體力勞動者與腦力勞動者的差別來完成從資本主義到共產主義的過渡,是一個偉大的成就,對世界也會發生偉大的影響。

——1964年1月在徐冰起草的《關於中央統戰部幾年來若干政策理論性問題的檢查總結》上改寫的一段話。

一些同志,主要是老同志思想還停止在資產階級民主革命階段,對社會主義革命不理解、有抵觸,甚至反對。對文化大革命兩種態度,一是不滿意,二是要算賬,算文化大革命的賬。

為什麼列寧就沒有停止呢?民主革命後,工人、貧下中農沒有停止,他們要革命。而一部分黨員卻不想前進了,有些人後退了,反對革命了。為什麼呢?做了大官了,要保護大官們的利益。他們有了好房子,有汽車,薪水高,還有服務員,比資本家還厲害。社會主義革命革到自己頭上了,合作化時黨內就有人反對,批資產階級法權他們有反感。搞社會主義革命,不知道資產階級在哪裡,就在共產黨內,黨內走資產主義道路的當權派。走資派還在走。

——《毛主席重要指示》,(是根據毛澤東1975年10至1976年1月的多次講話整理而成。)《毛澤東年譜》(1949—1976),第6卷,第641頁

……

第四、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的創造者,消滅私有制和私有觀念、消滅階級和階級差別,通過建立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社會實現共產主義是無產階級的歷史使命

「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全人類的首要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氣勃勃的人民創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獲得勝利並保持政權。」「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由這些差別所產生的一切生產關係,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係,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

馬克思:這種社會主義就是宣布不斷革命,就是無產階級的階級專政,這種專政是達到消滅一切階級差別,達到消滅由這些差別所產生的一切生產關係,達到消滅和這些生產關係相適應的一切社會關係,達到改變由這些社會關係產生出來的一切觀念的必然的過渡階段。

——《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1850年1月至11月

馬克思:最強大的一種生產力是革命階級本身。

——《哲學的貧困》,1847年

馬克思恩格斯:貧富之間的這一全部對立正是對立的兩個方面的運動,整體存在的前提正是包含在這兩個方面的本性中。

無產階級和富有是兩個對立面。它們本身構成一個統一的整體。它們二者都是由私有制世界產生的。問題在於這個兩個方面中的每一個方面在對立中究竟佔有什麼樣的確定地位。只宣布它們是統一整體的兩個方面是不夠的。私有制,作為私有制來說,作為富有來說,不能不保持自身的存在,因而也就不能不保持自己的對立面——無產階級的存在。這是對立的肯定方面,是得到自我滿足的私有制。相反地,無產階級,作為無產階級來說,不能不消滅自身,因而也不能不消滅制約著它而使它成為無產階級的那個對立面——私有制。這是對立的否定方面,是對立內部的不安,是已經消滅的並且正在消滅自身的私有制。

由此可見,在整個對立的範圍內,私有者是保守的方面,無產者是破壞的方面。從前者產生保持對立的行動,從後者產生消滅對立的行動。

無產階級能夠而且必須自己解放自己。但是,如果它不消滅它本身的生活條件,它就不能解放自己。如果它不消滅集中表現在它本身處境中的現代社會的一切違反人性的生活條件,它就不能消滅它本身的生活條件。

無產階級由於其本身的存在必然在歷史上有些什麼作為。它的目的和它的歷史任務已由它自己的生活狀況以及現代資產階級社會的整個結構最明顯地無可辯駁地預示出來了。

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隨著歷史活動的深入,必將是群眾隊伍的擴大。

——《神聖家族》

恩格斯: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隱藏在--自覺地或不自覺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覺地--歷史人物的動機背後並且構成歷史的真正的最後動力的動力,那麼問題涉及的,與其說是個別人物,即使是非常傑出的人物的動機,不如說是使廣大群眾、使整個整個的民族,並且在每一民族中間又是使整個整個階級行動起來的動機。

——《路德維希·費爾巴哈和德困古典哲學的終結》,1886年1月-2月初,《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4卷

列 寧:

馬克思和恩格斯最先指出,工人階級及其要求是現代經濟制度的必然產物,因為現代經濟制度除了資產階級以外,還必然造成並組織無產階級。他們指出,能使人類擺脫現在所受的災難的,並不是個別高尚人物善意的嘗試,而是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所進行的階級鬥爭。馬克思和恩格斯在他們的科學著作中,最先說明了社會主義不是幻想家的臆造,而是現代社會生產力發展的最終目標和必然結果。到現在為止的全部有記載的歷史都是階級鬥爭的歷史,都是不斷更替地由一些社會階級統治和戰勝另一些階級的歷史。這種情形,在階級鬥爭和階級統治的基礎即私有制和混亂的社會生產消滅以前,將會繼續下去。無產階級的利益要求消滅這種基礎,所以有組織的工人自覺進行的階級鬥爭,也就應該指向這種基礎。而任何階級鬥爭都是政治鬥爭。

——《弗里德里希·恩格斯》,1895年秋

全人類的首要生產力就是工人、勞動者。

——《關於用自由平等口號欺騙人民》,1919年5月,

如果要去探究那些隱藏在——自覺地或不自覺地,而且往往是不自覺地——歷史人物的動機背後並且構成歷史的真正的最後動力的動力,那末應當注意的,與其說是個別人物、即使是非常傑出的人物的動機,不如說是使廣大群眾、使整個整個的民族、以及在每一民族中間又使整個整個階級行動起來的動機;而且也不是短暫的爆發和轉瞬即逝的火光,而是持久的、引起偉大歷史變遷的行動。

階級鬥爭理論所以是社會科學取得的巨大成就,正是因為它十分確切而肯定地規定了把個人因素歸結為社會根源的方法。……這就推翻了主觀主義者的天真幼稚的純粹機械的歷史觀,他們滿足於歷史是由個人創造的這種空洞的論點,而不願分析這些個人的活動是由什麼社會環境決定的,是怎樣決定的。

——《民粹主義的經濟內容及其在司徒盧威先生的書中受到的批評》,1894年末—1895年初

 

歷史是由千百萬人獨立創造的。

——《當前的主要任務》,1918年3月11日

社會主義不是少數人,不是一個黨所能實施的。只有千百萬人學會親自做這件事的時候,他們才能實施社會主義。  ——《俄共(布)第七次(緊急)代表大會文獻》,1918年3月,《列寧選集》第3卷

無論如何要打破這樣一種荒謬的、怪誕的、卑鄙的、齷齪的陳腐偏見,似乎只有所謂「上層階級」,只有富人或者受過富有階級教育的人,才能管理國家,才能管理社會主義社會的有組織的建設。

——《怎樣組織競賽?》,1917年12月25—28日[1918年1月7—10日])

如果不提出經濟要求,不直接而迅速地改善勞動群眾的狀況,勞動群眾是永遠也不會同意去考慮什麼全國的共同「進步」的。只有在改善勞動者的經濟狀況的條件下,群眾才會投入運動,積极參加運動,高度重視運動,發揚英雄主義和自我犧牲、堅定不移的精神,並對偉大事業忠心耿耿。

——列寧:《經濟罷工和政治罷工》,1912年6月13日

如果黨的勸告同人民自身的生活經驗所教給他們的東西不相一致的話,千百萬人是決不會聽從這種勸告的。

——《全俄農民第一次代表大會文獻》,1917年5月

無產階級政黨的義不容辭的責任就是和群眾在一起。

——《論立憲幻想》,1917年7月18日和8月8日之間

只有相信人民的人,只有投入生氣勃勃的人民創造力泉源中去的人,才能獲得勝利並保持政權。

——《全俄中央執行委員會會議文獻》,1917年11月17日

  

千百萬創造者的智慧卻會創造出一種比最偉大的天才預見還要高明得多的東西。

——《全俄工兵農代表蘇維埃第三次代表大會文獻》,1918年1月下旬

不吸引更多的人民階層參加社會建設,不激發一直沉睡的廣大群眾的積極性,就談不上什麼革命的改革。

——《(蘇維埃政權的當前任務)一文初稿》,1918年3月23日和28日之間

正是勞動群眾才應該是全部國家生活的基礎。   ——列寧:《在巴斯曼、列福爾托沃、阿列克謝耶夫、索科利尼基四個區非黨工人紅軍戰士代表會議上的講話》,1919年9月3日 

勞動群眾擁護我們。我們的力量就在這裡。全世界共產主義運動不可戰勝的根源就在這裡。

——《工人國家和徵收黨員周》,1919年1O月11日

斯大林:

下賤的東西們,他們甚至沒有想到,資產階級傭僕們誹謗得愈粗野,工人對領袖的熱愛就愈強烈,對領袖的信任就愈無限,因為經驗告訴他們,敵人辱罵無產階級領袖,那就是領袖忠誠地為無產階級服務的可靠的標誌。

——《告彼得格勒全體勞動者,全體個人和士兵》,1917年7月24日,《斯大林全集》第3卷

「干」革命的不僅是先進集團,不僅是黨,不僅是個別的即使是「高級的」「人物」,而首先和主要的是千百萬人民群眾。

——《時事問題簡評》,1927年7月28日,《斯大林全集》第9卷

把領袖看做唯一的歷史創造者,而不把工人和農民放在眼裡的時代已經過去了。現在民族和國家的命運不僅僅是由領袖決定的,而首先和主要是由千百萬勞動群眾決定的。工人和農民不聲不響地建設工廠、礦井、鐵路、集體農莊和國營農場,創造一切生活資料,供給全世界以衣食,——這才是真正的英雄和新生活的創造者。

——《在全蘇集體農莊突擊隊員第一次代表大會上的演說》,1933年2月19日

要革命就必須有領導革命的少數人,但是最有才能、最忠誠和最有精力的少數人,如果不依靠千百萬人的哪怕是消極的支持,他們就會束手無策。……沒有千百萬人的支持,最優秀的少數人也是無能為力的。

——《和英國作家赫.喬.威爾斯的談話》,1934年7月23日

無產階級和其他曾經在歷史上完成過生產關係變革的階級不同的地方,就在於無產階級的階級利益是和社會絕大多數人的利益融合在一起的,因為無產階級革命不是消滅這種或那種形式的剝削,而是消滅任何剝削;而其他階級的革命,卻只是消滅這種或那種形式的剝削,局限在它們和社會絕大多數人利益相矛盾的狹隘階級利益的範圍以內。

——《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1952年

毛澤東:

目前農民運動的興起是一個極大的問題。很短的時間內,將有幾萬萬農民從中國中部、南部和北部各省起來,其勢如暴風驟雨,迅猛異常,無論什麼大的力量都將壓抑不住。他們將衝決一切束縛他們的羅網,朝著解放的路上迅跑。一切帝國主義、軍閥、貪官污吏、土豪劣紳,都將被他們葬入墳墓。一切革命的黨派、革命的同志,都將在他們面前受他們的檢驗而決定棄取。站在他們的前頭領導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後頭指手畫腳地批評他們呢?還是站在他們的對面反對他們呢?每個中國人對於這三項都有選擇的自由,不過時局將強迫你迅速地選擇罷了。

——《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1927年3月

真正的銅牆鐵壁是什麼?是群眾,是千百萬真心實意擁護革命的群眾。這是真正的銅牆鐵壁,什麼力量也打不破的,完全打不破的。

——《論持久戰》1938年5月

共產黨員在民眾運動中,應該是民眾的朋友,而不是民眾的上司,是誨人不倦的教師,而不是官僚主義的政客。共產黨員無論何時何地都不應以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應以個人利益服從於民族的和人民群眾的利益。

——《中國共產黨在民族戰爭中的地位》,1938年10月14日

我認為,對我們來說,一個人,一個黨,一個軍隊,或者一個學校,如若不被敵人反對,那就不好了,那一定是同敵人同流合污了。如若被敵人反對,那就好了,那就證明我們同敵人劃清界線了。如若敵人起勁地反對我們,把我們說得一塌糊塗,一無是處,那就更好了,那就證明我們不但同敵人劃清了界線,而且證明我們的工作是很有成績的了。

——《被敵人反對是好事而不是壞事》,1939年5月26日

群眾是真正的英雄,而我們自己則往往是幼稚可笑的,不了解這一點,就不能得到起碼的知識。

——《〈農村調查〉的序言和跋》1941年3月、4月

共產黨是為民族、為人民謀利益的政黨,它本身決無私利可圖。它應該受人民的監督,而決不應該違背人民的意旨。它的黨員應該站在民眾之中,而決不應該站在民眾之上。

——《在陝甘寧邊區參議會的演說》,1941年11月6日

只有代表群眾才能教育群眾,只有做群眾的學生才能做群眾的先生。如果把自己看作群眾的主人,看作高踞於「下等人」頭上的貴族,那末,不管他們有多大的才能,也是群眾所不需要的,他們的工作是沒有前途的。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

在我黨的一切實際工作中,凡屬正確的領導,必須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就是說,將群眾的意見(分散的無系統的意見)集中起來(經過研究,化為集中的系統的意見),又到群眾中去作宣傳解釋,化為群眾的意見,使群眾堅持下去,見之於行動,並在群眾行動中考驗這些意見是否正確。然後再從群眾中集中起來,再到群眾中堅持下去。如此循環往複,一次比一次地更正確,更生動,更豐富。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

——《關於領導方法的若干問題》,1943年6月1日

國民黨也需要老百姓,也講「愛民」。不論是中國還是外國,古代還是現在,剝削階級的生活都離不了老百姓。他們講「愛民」是為了剝削,為了從老百姓身上榨取東西,這同喂牛差不多。喂牛做什麼?牛除耕田之外,還有一種用場,就是能擠奶。剝削階級的「愛民」同愛牛差不多。我們不同,我們自己就是人民的一部分,我們的黨是人民的代表,我們要使人民覺悟,使人民團結起來。在這個問題上,我們同國民黨是對立的,一個要人民,一個脫離人民。

  ——《在中央黨校第二部開學典禮上的講話》,1943年8月8日,《毛澤東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57—58頁。

共產黨人的一切言論行動,必須以合乎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最大利益,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所擁護為最高標準。

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創造世界歷史的動力。

——《論聯合政府》,1945年4月24日

我們的一切幹部,不論職位高低,都是人民的勤務員。

——《一九四五年的任務》

善於把黨的政策變為群眾的行動,善於使我們的每一個運動,每一個鬥爭,不但領導幹部懂得,而且廣大的群眾都能懂得,都能掌握,這是一項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領導藝術。我們的工作犯不犯錯誤,其界限就在這裡。

——《對晉綏日報編輯人員的談話》,1948年4月2日

世間一切事物中,人是第一個可寶貴的。在共產黨領導下,只要有了人,什麼人間奇蹟也可以造出來。我們是艾奇遜反革命理論的駁斥者,我們相信革命能改變一切,一個人口眾多、物產豐盛、生活優裕、文化昌盛的新中國,不要很久就可以到來,一切悲觀論調是完全沒有根據的。

——《唯心歷史觀的破產》1949年9月16日

群眾中蘊藏了一種極大的社會主義的積極性。那些在革命時期還只會按照常規走路的人們,對於這種積極性一概看不見。他們是瞎子,在他們面前出現的只是一片黑暗。他們有時候簡直要鬧到顛倒是非、混淆黑白的程度。

——《這個鄉兩年就合作化了》一文按語,1955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587頁

人民群眾有無限的創造力。他們可以組織起來,向一切可以發揮自己力量的地方和部門進軍,向生產的深度和廣度進軍,替自己創造日益增多的福利事業。

——《多餘勞動力找到了出路》一文的按語(1955年),《中國農村的社會主義高潮》中冊第578頁

共產黨就是要奮鬥,就是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不要半心半意或者三分之二的心三分之二的意為人民服務。

——《堅持艱苦奮鬥,密切聯繫群眾》,1957年3月,《毛澤東文集》第7卷,

土地改革,使我們在民主主義的基礎上同農民結成了聯盟,使農民得到了土地。農民得土地這件事,是屬於資產階級民主革命的性質,它只破壞封建所有制,不破壞資本主義所有制和個體所有制。這一次聯盟使資產階級第一次感到了孤立。

農業合作化使我們在無產階級社會主義的基礎上,而不是在資產階級民主主義的基礎上,鞏固了同農民的聯盟。這就會使資產階級最後地孤立起來,便於最後地消滅資本主義。在這件事情上,我們是很沒有良心哩!馬克思主義是有那麼凶哩,良心是不多哩,就是要使帝國主義絕種,封建主義絕種,資本主義絕種,小生產也絕種。在這方面,良心少一點好。我們有些同志太仁慈,不厲害,就是說,不那麼馬克思主義。使資產階級、資本主義在六億人口的中國絕種,這是一個很好的事,很有意義的好事。我們的目的就是要使資本主義絕種,要使它在地球上絕種,變成歷史的東西。凡是歷史上發生的東西,總是要消滅的。世界上的事物沒有不是歷史上發生的,既有生就有死。資本主義這個東西是歷史上發生的,也是要死亡的,它有一個很好的地方去,就是「睡」到那個土裡頭去。

——《農業合作化的一場辯論和當前的階級鬥爭》,1955年10月11日,《毛澤東選集》第5卷

……

第五、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是一個自然歷史過程,有其內在規律性。

規律是指客觀事物之間的內在的必然或者本質聯繫,它決定著事物發展的必然趨向、發展方向。規律是客觀的,是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人們不能消滅它,改變它,只能因勢利導加快或者延緩規律發展的過程。

人類社會的歷史發展規律與自然發展規律的不同,就在於社會規律是有一定動機和目的人們參與其中的,自然規律是沒有的;但是,既然都是規律,那麼它們就具有共性,也就是說,人類社會的發展也是一個不以人們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必然過程。奴隸制社會代替原始共產主義社會,封建制社會代替奴隸制社會,資本主義社會代替封建制社會,最後共產主義經過無產階級專政的社會主義社會代替資本主義社會,就像太陽每天從東方升起一樣,也是一個不以任何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自然歷史過程。

馬克思:一個社會即使探索到了本身運動的自然規律,——本書(《資本論》)的最終目的就是揭示現代社會的經濟運動規律,——它還是既不能跳過也不能用法令取消自然的發展階段。但是,它能縮短和減輕分娩的痛苦。

為了避免可能產生的誤解,要說明一下。我決不用玫瑰色描繪資本家和地主的面貌。不過這裡涉及的人,只是經濟範疇的人格化,是一定階級關係和利益的承擔者。我的觀點是把經濟的社會形態的發展理解為一種自然史的過程。不管個人在主觀上怎樣超脫各種關係,他在社會意義上總是這些關係的產物。同其他任何觀點比起來,我的觀點是更不能要個人對這些關係負責的。

——《資本論》第一卷第一版序言

恩格斯:歷史的發展象自然的發展一樣,有它自己的內在規律。

——《美國工人運動》

恩格斯:現代唯物主義把歷史看做人類的發展過程,而它的任務就在於發現這個過程的運動規律。

——《反杜林論》

列寧:馬克思關於社會經濟形態發展的自然歷史過程的基本思想,是在根本上摧毀這種妄想以社會學自命的幼稚道德的。馬克思究竟怎樣得出這個基本思想呢?他所用的方法是從社會生活的各種領域中劃分出經濟領域來,從一切社會關係中劃分出生產關係來,並把它當做決定其餘一切關係的基本的原始的關係。

只有把社會關係歸結於生產關係,把生產關係歸結於生產力的高度,才能有可靠的根據把社會形態的發展看做自然歷史過程。

——《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是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

毛澤東:一九四九年的七月一日這一個日子表示,中國共產黨已經走過二十八年了。像一個人一樣,有他的幼年、青年、壯年和老年。中國共產黨已經不是小孩子,也不是十幾歲的年青小夥子,而是一個大人了。人到老年就要死亡,黨也是這樣。階級消滅了,作為階級鬥爭的工具的一切東西,政黨和國家機器,將因其喪失作用,沒有需要,逐步地衰亡下去,完結自己的歷史使命,而走到更高級的人類社會。我們和資產階級政黨相反。他們怕說階級的消滅,國家權力的消滅和黨的消滅。我們則公開聲明,恰是為著促使這些東西的消滅而創設條件,而努力奮鬥。共產黨的領導和人民專政的國家權力,就是這樣的條件。不承認這一條真理,就不是共產主義者。沒有讀過馬克思列寧主義的剛才進黨的青年同志們,也許還不懂得這一條真理。他們必須懂得這一條真理,才有正確的宇宙觀。他們必須懂得,消滅階級,消滅國家權力,消滅黨,全人類都要走這一條路的,問題只是時間和條件。全世界共產主義者比資產階級高明,他們懂得事物的生存和發展的規律,他們懂得辯證法,他們看得遠些。資產階級所以不歡迎這一條真理,是因為他們不願意被人們推翻。被推翻,例如眼前國民黨反動派被我們所推翻,過去日本帝國主義被我們和各國人民所推翻,對於被推翻者來說,這是痛苦的,不堪設想的。對於工人階級、勞動人民和共產黨,則不是什麼被推翻的問題,而是努力工作,創設條件,使階級、國家權力和政黨很自然地歸於消滅,使人類進到大同境域。為著說清我們在下面所要說的問題,在這裡順便提一下這個人類進步的遠景的問題。

——《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6月30日

毛澤東:同世界上一切事物無不具有兩重性〔即對立統一規律〕一樣,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也有兩重性,它們是真老虎又是紙老虎。歷史上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在它們取得統治權力以前和取得統治權力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它們是生氣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進者,是真老虎。在隨後的一段時間,由於它們的對立面,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逐步壯大,並同它們進行鬥爭,越來越厲害,它們就逐步向反面轉化,化為反動派,化為落後的人們,化為紙老虎,終究被或者將被人民所推翻。反動的、落後的、腐朽的階級,在面臨人民的決死鬥爭的時候,也還有這樣的兩重性。一面,真老虎,吃人,成百萬人成千萬人地吃。人民鬥爭事業處在艱難困苦的時代,出現許多彎彎曲曲的道路。中國人民為了消滅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中國的統治,花了一百多年時間,死了大概幾千萬人之多,才取得一九四九年的勝利。你看,這不是活老虎,鐵老虎,真老虎嗎?但是,它們終究轉化成了紙老虎,死老虎,豆腐老虎。這是歷史的事實。人們難道沒有看見聽見過這些嗎?真是成千成萬!成千成萬!所以,從本質上看,從長期上看,從戰略上看,必須如實地把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都看成紙老虎。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戰略思想。另一方面,它們又是活的鐵的真的老虎,它們會吃人的。從這點上,建立我們的策略思想和戰術思想。向階級敵人作鬥爭是如此,向自然界作鬥爭也是如此。

——《關於帝國主義和一切反動派是不是真老虎的問題》,在武昌舉行的中共八屆六中全會期間寫的一篇文章,1958年12月1日

……

第六、物質變精神,精神變物質;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無產階級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類,如果不能解放全人類,無產階級自己就不能最後地得到解放

「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人們在改造客觀世界的同時,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要斗私、批修」。「無產階級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類。如果不能解放全人類,無產階級自己就不能最後地得到解放。」「人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造的」。

馬克思:關於環境和教育起改變作用的唯物主義學說忘記了:環境是由人來改變的,而教育者本人一定是受教育的。因此,這種學說一定把社會分成兩部分,其中一部分凌駕於社會之上。  環境的改變和人的活動或自我改變的一致,只能被看作是併合理地理解為革命的實踐。

——《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

馬克思:批判的武器當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質力量只能用物質力量來摧毀,但是理論一經掌握群眾,也會變成物質力量。理論只要說服人,就能掌握群眾,而理論只要徹底,就能說服人。所謂徹底,,是抓住事物的根本。但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

——《〈黑格爾法哲學批判〉導言》

列寧:觀念的東西轉化為實在的東西,這個(黑格爾的)思想是深刻的,對於歷史是很重要的。並且從個人生活中也可看到,那裡有許多真理。反對庸俗唯物主義。注意,觀念的東西同物質的東西的區別也不是無條件的,不是過分的。

人的意識不僅反映客觀世界,並且創造客觀世界。

——《哲學筆記》

列寧:沒有革命的理論就不會有革命的運動。

——《怎麼辦?》

毛澤東:

無產階級和革命人民改造世界的鬥爭,包括實現下述任務:改造客觀世界,也改造自己的主觀世界——改造自己的認識能力。改造主觀世界同客觀世界的關係。……世界到了全人類都自覺地改造自己和改造世界的時候,那就是世界的共產主義時代。

——《實踐論》,1937年

我們大家要學習他毫無自私自利之心的精神。從這點出發,就可以變為大有利於人民的人。一個人能力有大小,但只要有這點精神,就是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紀念白求恩》,1939年12月21日

但是什麼叫做大眾化呢?就是我們的文藝工作者的思想感情和工農兵大眾的思想感情打成一片。而要打成一片,就應當認真學習群眾的語言。如果連群眾的語言都有許多不懂,還講什麼文藝創造呢?英雄無用武之地,就是說,你的一套大道理,群眾不賞識。在群眾面前把你的資格擺得越老,越像個「英雄」,越要出賣這一套,群眾就越不買你的賬。你要群眾了解你,你要和群眾打成一片,就得下決心,經過長期的甚至是痛苦的磨練。在這裡,我可以說一說我自己感情變化的經驗。我是個學生出身的人,在學校養成了一種學生習慣,在一大群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學生面前做一點勞動的事,比如自己挑行李吧,也覺得不像樣子。那時,我覺得世界上乾淨的人只有知識分子,工人農民總是比較髒的。知識分子的衣服,別人的我可以穿,以為是乾淨的;工人農民的衣服,我就不願意穿,以為是髒的。革命了,同工人農民和革命軍的戰士在一起了,我逐漸熟悉他們,他們也逐漸熟悉了我。這時,只是在這時,我才根本地改變了資產階級學校所教給我的那種資產階級的和小資產階級的感情。這時,拿未曾改造的知識分子和工人農民比較,就覺得知識分子不幹凈了,最乾淨的還是工人農民,儘管他們手是黑的,腳上有牛屎,還是比資產階級和小資產階級知識分子都乾淨。這就叫做感情起了變化,由一個階級變到另一個階級。我們知識分子出身的文藝工作者,要使自己的作品為群眾所歡迎,就得把自己的思想感情來一個變化,來一番改造。沒有這個變化,沒有這個改造,什麼事情都是做不好的,都是格格不入的。

為什麼人的問題,是一個根本的問題,原則的問題。過去有些同志間的爭論、分歧、對立和不團結,並不是在這個根本的原則的問題上,而是在一些比較次要的甚至是無原則的問題上。而對於這個原則問題,爭論的雙方倒是沒有什麼分歧,倒是幾乎一致的,都有某種程度的輕視工農兵、脫離群眾的傾向。

魯迅曾說:「聯合戰線是以有共同目的為必要條件的。……我們戰線不能統一,就證明我們的目的不能一致,或者只為了小團體,或者還其實只為了個人。如果目的都在工農大眾,那當然戰線也就統一了。」

我們說要學習馬克思主義和學習社會,就是為著完全地徹底地解決這個問題。我們說的馬克思主義,是要在群眾生活群眾鬥爭里實際發生作用的活的馬克思主義,不是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把口頭上的馬克思主義變成為實際生活里的馬克思主義,就不會有宗派主義了。不但宗派主義的問題可以解決,其他的許多問題也都可以解決了。

既然必須和新的群眾的時代相結合,就必須徹底解決個人和群眾的關係問題。魯迅的兩句詩,「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⒁,應該成為我們的座右銘。「千夫」在這裡就是說敵人,對於無論什麼兇惡的敵人我們決不屈服。「孺子」在這裡就是說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一切共產黨員,一切革命家,一切革命的文藝工作者,都應該學魯迅的榜樣,做無產階級和人民大眾的「牛」,鞠躬盡瘁,死而後已。知識分子要和群眾結合,要為群眾服務,需要一個互相認識的過程。這個過程可能而且一定會發生許多痛苦,許多磨擦,但是只要大家有決心,這些要求是能夠達到的。

——《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1942年5月

我們的共產黨和共產黨所領導的八路軍、新四軍,是革命的隊伍。我們這個隊伍完全是為著解放人民的,是徹底地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張思德⑴同志就是我們這個隊伍中的一個同志。   人總是要死的,但死的意義有不同。中國古時候有個文學家叫做司馬遷的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還重;替法西斯賣力,替剝削人民和壓迫人民的人去死,就比鴻毛還輕。張思德同志是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還要重的。

——《為人民服務》,1944年9月8日

毛澤東對劉少奇給續范亭先生信的批語(不加括弧的文字是劉少奇寫的信,括弧內粗體紅字是毛澤東的批語):

何謂人的社會性?

因為人的生活,是社會的生活,必須有維持社會一切人們共同生活的社會規律,這種社會規律,是限制著人們的自然性、自然慾望(毛批:不妥)只能在一定限度之內發展。

因為人為萬物之靈,人的思想行動能夠自覺的規律化,(毛批:人的自覺是歷史的,不是絕對的。)所以人也就最容易在客觀環境的影響之下而引起自身的變化,比一切其他「冥頑不靈」的東西不同。(毛批:人同冥頑不靈的猴子的最初區別,僅僅在於用工具勞動。)人們在不斷的社會勞動的過程中,改造著自然界,同時也改造著人們自己,改變著人們自己的本質與本性。(毛批:改變著人們自已的手、腦、五官和思想等等,由各種不同社會結構,改變為各種不同的社會性,只應這樣來解釋人的性質的改變,否則就是唯心論。)人們的思想形態,是由這些人們經常接觸的客觀環境的形態與勞動形態來決定的。一定形態的人們的思想,又指揮著人們在一定形態上去行動,並逐漸改變客觀環境的形態與勞動形態。

人們的生產勞動,永遠是社會的生產勞動。人們相互間在一定的勞動樣式的基礎上,發生一定樣式的生產關係、社會關係、政治關係等(即人們共同生活的規律),這些一定的關係就決定著人們一定的社會觀念形態,即決定著人們一定樣式的思想、意識、觀點、習慣、心理、道德等。長期的一定的人們的生產樣式與生活樣式,養成人們在思想行動上的一種特性,這就是人們的社會性。(毛批:這些是對的。)

——張 策:《典範的學習生活——毛澤東在少奇同志給續范亭信上的批語(1943年6月28日)》,見張迪興主編的《毛澤東全集》第18卷(香港潤東出版社,2013年10月1日第1版)

人民的國家是保護人民的。有了人民的國家,人民才有可能在全國範圍內和全體規模上,用民主的方法,教育自己和改造自己,使自己脫離內外反動派的影響(這個影響現在還是很大的,並將在長時期內存在著,不能很快地消滅),改造自己從舊社會得來的壞習慣和壞思想,不使自己走入反動派指引的錯誤路上去,並繼續前進,向著社會主義社會和共產主義社會前進。

——《論人民民主專政》,1949年6月30日

人在一定條件下是可以改造的  ——毛澤東讀范曄《後漢書》卷九十二《陳寔傳》的批語,見《毛澤東讀文只古籍批語集》第133頁

廣大的知識分子雖然已經有了進步,但是不應當因此自滿。為了充分適應新社會的需要,為了同工人農民團結一致,知識分子必須繼續改造自己,逐步地拋棄資產階級的世界觀而樹立無產階級的、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世界觀的轉變是一個根本的轉變,現在多數知識分子還不能說已經完成了這個轉變。我們希望我國的知識分子繼續前進,在自己的工作和學習的過程中,逐步地樹立共產主義的世界觀,逐步地學好馬克思列寧主義,逐步地同工人農民打成一片,而不要中途停頓,更不要向後倒退,倒退是沒有出路的。由於我國的社會制度已經起了變化,資產階級思想的經濟基礎已經基本上消滅了,這就使大量知識分子的世界觀不但有了改變的必要,而且有了改變的可能。但是世界觀的徹底改變需要一個很長的時間,我們應當耐心地做工作,不能急躁。事實上必定會有一些人在思想上始終不願意接受馬克思列寧主義,不願意接受共產主義,對於這一部分人不要苛求;只要他們服從國家的要求,從事正常的勞動,我們就應當給他們以適當工作的機會。

我們的教育方針,應該使受教育者在德育、智育、體育幾方面都得到發展,

成為有社會主義覺悟的有文化的勞動者。

——《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1957年2月

世界上沒有哪一塊地方、哪一個國家只有優點沒有缺點,沒有哪一個人不犯一點錯誤,也許只有上帝不犯錯誤,因為我們都沒有看見過他。我們的工作,無論哪一項工作,都正在改造過程中,教育工作也是如此。我們過去自己沒有大學教授、中學教員、小學教員,我們把國民黨留下來的人統統收下來,逐步加以改造。有一部分人改好了。另一部分人還是照他們的老樣子。你叫改造,他們不聽你的。法院、檢察工作也是一樣,到現在還沒有頒布民法、刑法、訴訟法。

你是搞教育的。犯了罪的人也要教育。動物也可以教育嘛!牛可以教育它耕田,馬可以教育它耕田、打仗,為什麼人不可以教育他有所進步呢?問題是方針和政策問題,還有方法問題。採取教育的政策,還是採取丟了不要的政策;採取幫助他們的方法,還是採取鎮壓他們的方法。採取鎮壓、壓迫的方法,他們寧可死。你如果採取幫助他們的方法,慢慢來,不性急,一年、兩年、十年、八年,絕大多數人是可以進步的。

要把犯罪的人當作人,使他有點希望,對他有所幫助,當然也要有所批評。譬如勞改工廠、勞改農場就不能以生產為第一,就要以政治改造為第一。要作人的工作,要在政治上啟發人的覺悟,發揮他的積極性,勞改工廠、勞改農場就會辦得更好。不僅犯人自己能夠自給,而且還能給家裡寄點錢。現在我們的勞改工作還有缺點,主要是我們的管理幹部不太強,有些地方的方針不對。

——《接見幾內亞教育代表團、總檢察長時的談話》,196588,《毛澤東年譜》,《毛澤東思想萬歲》

我們要教育人民,不是為了個人,而是為了集體,為了後代,為了社會前途而努力奮鬥。要使人民有這樣的覺悟。教科書對於為前途、為後代總不強調,只強調個人物質利益。常常把物質利益的原則,一下子變成個人物質利益的原則,有一點偷天換日的味道。他們不講全體人民的利益解決了,個人的利益也就解決了;他們所強調的個人物質利益,實際上是最近視的個人主義。這種傾向,是資本主義時期無產階級隊伍中的經濟主義、工團主義在社會主義時期的表現。歷史上許多資產階級革命家英勇犧牲,他們也不是為個人的眼前利益,而是為他們這個階級的利益,為這個階級的後代的利益。

關於產品分配……應當強調艱苦奮鬥,強調擴大再生產,強調共產主義前途、遠景,要用共產主義理想教育人民。要強調個人利益服從集體利益,局部利益服從整體利益,眼前利益服從長遠利益。要講兼顧國家、集體和個人,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把個人利益放在第一位。不能像他們那樣強調個人物質利益,不能把人引向「一個愛人,一座別墅,一輛汽車,一架鋼琴,一台電視機」那樣為個人不為社會的道路上去。「千里之行,始於足下」,如果只看到足下,不想到前途,不想到遠景,那還有什麼千里旅行的興趣和熱情呢?

——《毛澤東讀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批註和談話》(清樣本),1959年12月至1960年2月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史學會編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是從天上掉下來的嗎?不是。是自己頭腦里固有的嗎?不是。人的正確思想,只能從社會實踐中來,只能從社會的生產鬥爭、階級鬥爭和科學實驗這三項實踐中來。人們的社會存在,決定人們的思想。而代表先進階級的正確思想,一旦被群眾掌握,就會變成改造社會、改造世界的物質力量。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從事各項鬥爭,有了豐富的經驗,有成功的,有失敗的。無數客觀外界的現象通過人的眼、耳、鼻、舌、身這五個官能反映到自己的頭腦中來,開始是感性認識。這種感性認識的材料積累多了,就會產生一個飛躍,變成了理性認識,這就是思想。這是一個認識過程。這是整個認識過程的第一個階段,即由客觀物質到主觀精神的階段,由存在到思想的階段。這時候的精神、思想(包括理論、政策、計劃、辦法)是否正確地反映了客觀外界的規律,還是沒有證明的,還不能確定是否正確,然後又有認識過程的第二個階段,即由精神到物質的階段,由思想到存在的階段,這就是把第一個階段得到的認識放到社會實踐中去,看這些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是否能得到預期的成功。一般的說來,成功了的就是正確的,失敗了的就是錯誤的,特別是人類對自然界的鬥爭是如此。在社會鬥爭中,代表先進階級的勢力,有時候有些失敗,並不是因為思想不正確,而是因為在鬥爭力量的對比上,先進勢力這一方,暫時還不如反動勢力那一方,所以暫時失敗了,但是以後總有一天會要成功的。人們的認識經過實踐的考驗,又會產生一個飛躍。這次飛躍,比起前一次飛躍來,意義更加偉大。因為只有這一次飛躍,才能證明認識的第一次飛躍,即從客觀外界的反映過程中得到的思想、理論、政策、計劃、辦法等等,究竟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此外再無別的檢驗真理的辦法。而無產階級認識世界的目的,只是為了改造世界,此外再無別的目的。一個正確的認識,往往需要經過由物質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質,即由實踐到認識,由認識到實踐這樣多次的反覆,才能夠完成。這就是馬克思主義的認識論,就是辯證唯物論的認識論。

——《人的正確思想是從哪裡來的?》1963年5月,《毛澤東著作選讀(乙種本)》或《毛澤東著作選讀》(下冊)

馬克思說,無產階級不但要解放自己,而且要解放全人類。如果不能解放全人類,無產階級自己就不能最後地得到解放。

——毛澤東給清華大學附屬中學紅衛兵的信,1966年8月1日

最近,不少來京革命師生和革命群眾來信問我,給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和牛鬼蛇神戴高帽子、打花臉、遊街是否算武鬥?我認為:這種作法應該算是武鬥的一種形式。這種作法不好。這種作法達不到教育人民的目的。這裡我強調一下,在鬥爭中一定要堅持文斗,不用武鬥,因為武鬥只能觸及人的身體,不能觸及人的靈魂。只有堅持文斗,不用武鬥,擺事實,講道理,以理服人,才能斗出水平來,才能真正達到教育人民的目的。應該分析,武鬥絕大多數是少數別有用心的資產階級反動分子挑動起來的,他們有意破壞黨的政策,破壞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降低黨的威信。凡是動手打人的,應該依法處之。請轉告來京革命師生和革命群眾。 ——毛澤東給周總理的親筆信,1967年2月1日

「總之,要團結大多數嘛!要教育左派,教育幹部。有些右派,你們不要看得過死了。有壞人是少數,經過訓練可以改變。 一個工廠、一個公社分兩派,不是認識問題,就是立場問題。立場問題也可以變的嘛!站過來就是了,大多數人可以變的。」

「關於幹部問題。毛主席說,絕大多數的幹部都是好的,不好的只是極少數。對黨內走資本主義道路的當權派,是要整的,但是,他們是一小撮。我們的幹部中,除了投敵、叛變、自首的以外,絕大多數在過去十幾年、幾十年里總做過一些好事!要團結幹部的大多數。犯了錯誤的幹部,包括犯了嚴重錯誤的幹部,只要不是堅持不改,屢教不改的,都要團結教育他們。要擴大教育面,縮小打擊面,運用『團結——批評和自我批評——團結』這個公式來解決我們內部的矛盾。在進行批判鬥爭時,要用文斗,不要搞武鬥,也不要搞變相的武鬥。有一些犯錯誤的同志一時想不通,還應該給他時間,讓他多想一個時候。要允許他們思想有反覆,一時想通了,遇到一些事又想不通,還可以等待。要允許幹部犯錯誤,允許幹部改正錯誤。不要一犯錯誤就打倒。犯了錯誤有什麼要緊?改了就好。要解放一批幹部,讓幹部站出來。」

「關於上下級關係問題。毛主席說,有些幹部為什麼會受到群眾的批判鬥爭呢?一個是執行了資產階級反動路線,群眾有氣。一個是官做大了,薪水多了,自以為了不起,就擺架子,有事不跟群眾商量,不平等待人,不民主,喜歡罵人,訓人,嚴重脫離群眾。這樣,群眾就有意見。平時沒有機會講,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爆發了,一爆發,就不得了,弄得他們很狼狽。今後要吸取教訓,很好地解決上下級關係問題,搞好乾部和群眾的關係。以後幹部要分別到下面去走一走,看一看,遇事多和群眾商量,做群眾的小學生。」

「關於教育幹部的問題。毛主席說,幹部問題,要從教育著手。」

「毛主席教導我們,對紅衛兵要進行教育,加強學習。要告訴革命造反派的頭頭和紅衛兵小將們,現在正是他們有可能犯錯誤的時候。」

「毛主席在視察各地的過程中,高度讚揚了廣大工農群眾、人民解放軍指戰員、紅衛兵小將、革命幹部和革命知識分子,在 一年多來的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建立的功勛。毛主席號召他們,要斗私、批修,要擁軍愛民,要抓革命促生產,促工作,促戰備,把各方面的工作做得更好,把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進行到底。」

——《毛主席視察華北、中南和華東地區時的重要指示》1967年

……

主要參考書:

1、馬克思恩格斯:《神聖家族》、《德意志意識形態》、《共產黨宣言》

2、馬克思:

著作:《1844年經濟學哲學手稿》、《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哲學的貧困》、《﹝政治經濟學批判﹞序言》、《路易波拿巴的霧月十八日》、《法蘭西內戰》、《哥達綱領批判》、《資本論》。《1848年至1850年的法蘭西階級鬥爭》

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通信:馬克思致巴·瓦·安年柯夫(1846年12月28日)、馬克思致約·魏德邁(1852年3月5日)、馬克思致路·庫格曼(1868年7月11日

3、恩格斯:

著作:《勞動在從猿到人轉變過程中的作用》、《家庭、私有制和國家的起源》、《路德維希·費爾巴哈與德國古典哲學的終結》

關於歷史唯物主義的通信: 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8月5日)、恩格斯致約布洛赫(1890年9月21-22日)、恩格斯致康·施米特(1890年10月27日)、恩格斯致弗·梅林(1893年7月14日)、恩格斯致符·博爾吉烏斯(1894年1月25日)

4、普列漢諾夫:《論個人在歷史上的作用問題》

5、列寧:《什麼是「人民之友」以及他們是如何攻擊社會民主主義者?》、《唯物主義和經驗批判主義》、《帝國主義是資本主義的最高階段》,《國家與革命》、《無產階級革命和叛徒考茨基》

6、斯大林:《論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馬克思主義和語言學問題》、《蘇聯社會主義經濟問題》

7、毛澤東:《毛澤東選集》、《毛澤東文選》、《毛澤東年譜》(1949——1976)、《典範的學習生活——毛澤東在少奇同志給續范亭信上的批語(1943年6月28日)》、《在中國共產黨全國宣傳工作會議上的講話》、《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蘇聯〈政治經濟學教科書〉的談話和批註》、《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關於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毛主席重要指示》(一九七五年十月——一九七六年一月),等。

附 錄:

1、《中共中央五·一六通知》

2、《關於理論問題的談話要點》

3、《毛主席重要指示》(一九七五年十月——一九七六年一月)


推薦閱讀:

軍90周年文藝晚會 《在黨的旗幟下》 網友:一百個贊
「星二代」在父輩旗幟下長成
圖文:「四化同步」的一面旗幟
子昂的旗幟
日車全球召回!看了車禍圖,我旗幟鮮明的支持日本車

TAG:歷史 | 經典 | 思想 | 馬克思主義 | 毛澤東思想 | 旗幟 | 主義 | 馬克思 | 歷史唯物主義 | 毛澤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