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內濕氣引發疾病無數 怎麼祛除濕氣?

經過一個夏天的悶熱潮濕,我們體內積聚了很多濕氣、熱毒,有些通過濕疹、口瘡、痘痘等形式爆發出來,這些都是體內濕熱重的表現。

而一到秋季,很多人都把進補提上養生的日程。但是在這一年一度的進補之前,需要先清除暑熱在體內留下的濕氣、火毒,不然硬補是補不進去的,只能越補火越大。

中醫學認為,「濕邪」是「六淫」(風、寒、暑、濕、燥、火六種外感病邪的統稱)之一,在人體正氣不足、抵抗力下降時,就會成為致病因素,並侵犯人體導致疾病。而濕邪通常有兩種,一是外濕,一是內濕。外濕多因氣候潮濕、涉水淋雨、居處潮濕所致;內濕則多由過度嗜酒或過食生冷,以致寒濕內侵脾陽失 運,濕自內生。

總之無論哪種濕邪,都會使人出現食欲不振、腹滿腹脹等消化功能減退的癥狀,同時伴有精神萎靡、嗜睡、身體發困、不想飲水等一系列「濕濁內盛」癥狀。遇上陰雨連綿的回南天,人們長期處於過度潮濕的環境中,稍不注意就容易造成濕邪入體而引發濕症。

如何判斷自己體內有濕?

1、口中發黏舌苔膩:感受濕邪最典型的表現就是口中發黏。

2、頭部沉重四肢乏:濕性重濁,其特點就是沉重,失眠,記憶力下降,易怒,煩燥。

3、胸腹脹滿小便不暢:濕為陰邪易滯留臟腑,阻礙氣血運行致脘腹脹滿,脾胃功能失常。濕邪停於下焦,則小便短少而不舒暢。

4、下肢浮腫便溏瀉:常表現為下肢浮腫,朝輕暮重,大便不成形,而且粘滯,便完後感覺不爽。

5、腳縫癢,起水泡甚至潰爛。

薑湯除濕

蔥、姜、蒜不僅是家裡常用的調味料,還具有不可替代的藥用價值。例如我們可以嘗試在家裡煮一碗熱辣辣的薑湯,用薑湯的絕妙效用將體內的濕氣逼散出來,待到全身發過汗以後,病症就會有所緩解,這個辦法同樣適用於淋雨後預防感冒。

薏米淮山祛濕

祛除體內的濕氣,其實有很多我們常吃的食物可以起作用。比如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腫、健脾去濕、舒筋除痹、清熱排膿等功效;紅豆性平,味甘酸,有健脾止瀉、利水消腫的功效,將薏米和紅豆加水煮熟後食用,可以利尿、除濕,甚至還可以起到美容的效用。

此外,還可以選擇紅豆、茯苓、淮山、党參等,放到煲湯材料中,或者煲成粥、煮水喝,都可以利尿、除濕,對水腫的人尤其有效。值得注意的是,這兩種方法都有利尿的作用,不適宜尿多的人食用。

艾灸祛濕

古人最常用來治病的草藥就是艾草,用煙和艾草的熱度熏灸重要穴位驅趕體內的濕氣,艾灸有開郁、祛濕、補陽氣的作用,特別適合春季養生,經常艾灸可以讓您輕鬆避免春季常見疾病,度過睏乏的春天。

1、足三里穴:外膝下3寸,脛骨外側約一橫指處,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2、豐隆穴:小腿外側的中點,肌肉較鼓起的地方,這個是祛濕較好的穴位,每日用艾條灸15分鐘即可有效健脾化濕。

3、解溪穴:腳背、踝關節活動的凹點。這個穴位是全身祛痰濕的穴位,對解除下肢的水腫效果較好,每日艾灸15分鐘。

4、關元穴:位於臍下3寸,為養生保健強壯的要穴。長期施灸有調理氣血、補腎固精等功效。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5、命門穴:位於人體背後第二腰椎之下與臍相對,是人體生命力的中心,為元氣「住宿」的地方。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

6、中脘穴:位於腹部正中線,臍上4寸處,相當於五指寬度。用艾條灸10~15分鐘或艾罐灸20~30分鐘,能有效緩解胃部疾病的各種癥狀。

熏蒸祛濕

選用適當中藥進行熏蒸,可驅逐人體內的寒濕氣,增強血液循環,促進身體深層次出汗。可活化全身細胞,全面修復臟腑功能。蒸妙中醫館專家介紹,蒸妙中藥熏蒸過程里不會出現蒸普通桑拿時的胸悶和頭部發熱的情況,這又很符合「頭寒腳熱「的養生原則。因此,使用蒸妙蒸灸儀做熱療養生,充分體現了中醫養生的科學、健康的理念。


推薦閱讀:

醫生跪地按壓1個多小時奇蹟救活,心肺復甦急救真的有那麼靈?
【疾病養生】廣汗法是怎樣治療銀屑病的? (二)
有哪些鮮為人知的疾病?該如何預防?
我:癌症後的生活給我帶來翻天覆地的變化!
五運六氣對2011年氣候、易發疾病預測(轉) - 隴上一怪的日誌 - 網易博客

TAG:疾病 | 怎麼 | 濕氣 | 除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