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學視野下的儒學重建
心學與當今漢文化運動的對話
漢文化這個話題並不新鮮,直到今天還有許多人喜愛、欣賞、研究漢文化。中華文化、華夏文明、漢文化實際上很容易被人忽視。中華文化是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的綜合體,華夏文明是漢文化的古城,因為漢民族在漢帝國以前是華夏民族,漢族文化自然就是華夏文明或曰華夏漢民族文化。可以說,漢文化就是中華文化的主流文化,中國的主流文化;即使在今天,不論什麼人出於什麼初衷、什麼立場、什麼利益、什麼目的、什麼想法都無法否認漢文化才是中華文化的主流,華夏文明才是真正的的中華文明;否則,視中華文化當中的一個或一切支脈為其本身只能是中華文化的皮毛甚至是半中華文化、假中華文化乃偽中華文化。所以,為了捍衛我們文明的純潔性和正統性,我們使用華夏文明這樣內涵和外延都明確的概念而不是中華文化這樣相當寬泛的概念。雖然我們無法忽視漢文化與少數民族文化互通有無的事實,但我們堅決反對那種為了討好執政者和少數民族肢解漢文化,虛無化漢家王朝及其民族英雄,弱化華夏漢民族的行為,這種人愚蠢無知佔少數,別有用心恐怕占多數吧。我雖然不便妄下結論,但誰能保證沒有這種人呢?
因此之故,漢文化運動在2003年興起於民間。如果說,學術界的漢文化研究還只是停留在夢幻般的玄想世界而迴避嚴酷的現實與殘酷的事實的話,那麼民間的漢文化運動比學術界全面得多。漢文化運動及其學術研究最基本的要求就是這些年輕人注意到漢文化不能永遠躲避在現實之外的玄想的世界,它必須通過作為華夏文明的感性直觀面對並不明真相的廣大人民群眾和淺薄的陰暗動物的責難、非議、詆毀。所以,這些優秀的年輕人在今天重新穿上了我們的祖先從黃帝到大明王朝一直穿在身上的表現著天人合一、情景合一、形神合一,交領右衽,寬袍大袖,系帶束帶的瀟洒、飄逸、清新的作為華夏漢民族文化載體的漢服。許多人向我們訴說著那段慘不忍睹的痛徹心扉的用華夏漢民族無數祖先的殷紅的鮮血與無助的眼淚書寫的不為人知的苦難歲月,他們唯一真心期盼的不是向哪位少數民族同胞舉起血腥的屠刀而是在對人性的呼喚與獸性的鞭撻中不讓悲劇重演,他們之所以冒著那些遺忘自我出賣自我的奴才指責為韓國人與日本人的風險帶領我們去追尋那衰微的華夏文明與中國意在以華美的漢家衣裳告訴千千萬萬名華夏兒女我們不姓耶律,不姓完顏,不姓孛兒只斤,更不姓愛新覺羅,我們唯一的姓氏是華夏與漢,唯一的圖騰是龍鳳,唯一的家園是夏商周秦漢隋唐宋明中華民國中華人民共和國。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孔、孟、荀、董、韓、程、朱、陸、王創建的華夏不會毀滅,秦皇漢武奠基的華夏不會逝去,唐宗宋祖重建的華夏不會消失,明太祖和孫中山光復的華夏不會滅亡。
喜歡也好,討厭也罷;贊成也好,反對也罷;參與也好,觀望也罷;他們的所作所為至少揭穿了謊言,說明了事實,推翻了謬論,奠定了真理;我們暫且不論學術界的觀點和態度,不論某些學者的反對言辭,更不論這件事本身的是非曲直,只說那些自稱為學者、專家、教授的人終日滿口的中華民族一家親卻偏偏容不得華夏、漢族這樣的詞語,胡言什麼以復興漢家衣裳為切入點的漢文化運動是狹隘民族主義、文化秀、復古倒退之類云云,更有甚者把曾經不勞而獲,雙手沾滿人民群眾的鮮血,無視人民群眾血汗淚水與慘痛疾苦的蒙元滿清貴族統治集團與今日認同華夏文明自食其力的滿族公民與蒙古族公民混為一談,認為批判滿清的奴性思想,指責滿清的罪惡,揭露滿清貴族統治集團的罪行就被某些人冠之以「大漢族主義」、「製造民族歧視和民族分裂」、「破壞社會和諧安定團結」的罪名並施之以刑罰,那這個社會的和諧安定民族平等團結共同繁榮的根基也太脆弱了。
誠然,我們終日倡導復興華夏文明,易中天、于丹、傅佩榮等人在百家講壇紛紛品讀《先秦諸子百家爭鳴》、《<論語>心得》、《<莊子>心得》、《孟子與老百姓的智慧生活》,其他學者在百家講壇的國學講座,某位國學大師應用國學於企業管理也不是什麼新聞,但只要你仔細觀察一下他們身上的中式衣冠無非是立領衫或滿清馬褂改良版的唐裝,至今尚未看見漢服在正式場合中出現過。
也許有人會問我為什麼如此看重這些形式上的東西。既然如此,有人就喜歡拿什麼內容與形式之類的言論反駁之,但問題是我們連自己祖先的形象都沒有搞清楚就像一個孩子不記得自己的父母長什麼樣就大談特談復興華夏文明,塑造新時代的人文精神,解放華夏人於滿清奴性思想當中豈不是一句空話?所以,當我們再次看到穿著交領右衽、寬袍大袖,系帶束帶或圓領窄袖袍服的中國人的時候,請不要妄下斷言說他們是日本人或韓國人,日韓衣冠只是華夏衣冠的翻版。
心學作為華夏文明的精神理念必須以華夏漢家衣裳作為自己的現實形象傳承、變革、重建儒家心學的哲學思想觀念理論體系。即使贊同以復興漢家衣裳為切入點的漢文化運動如果只停留在復興漢家衣裳這一點上。失於內涵,,或許真的被人們指責為一場文化表演;所以,我們需要的不僅僅是一些清晰直觀可見的文化活動,更需要在華夏漢民族文化塑造下成長的大哲學家、大政治家、大科學家、大文學家、大藝術家……以及以心學唯理論形態的人本學的哲學體系。
然而,每當我們言及人的問題、觀念、思想、理論時往往會想到西方哲學;因此,心學也就必須與西方哲學開展對話;這樣,心學才有可能成為一門人本學理論形態的哲學即哲學人本學。
推薦閱讀:
※儒學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儒學與現代社會治理
※杜維明:儒學的機遇與挑戰
※誰真正代表孔子與儒學?
※滿清的儒學和以前有何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