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有一天,你會感謝那個存錢的自己

作者:雪之夏,來源:富書(ID:zhongchoudushu),圖片來源:花瓣網

在中國,如果你能給自己存個一兩萬的急用錢,差不多就能超過60%的國內成年人了。

比起「存多少」,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養成存錢的習慣。

01

很多人都聽過這句話「會花錢的人才會賺錢」。

這句話的重點是「會」,可在「月光族」眼中,這句話的重點變成了「花」。

朋友說,他的同事李林就是高薪月光族。他都40多了,還沒買房和車,一家三口十幾年來一直蝸居在集資房內。

其實,以李林的月收入,如果願意存錢,在這個二線城市買套房並不難。可問題就在,他既不想負債,也不想存錢。

他覺得,每個月掙多少就花多少,對生活質量一點影響都沒有。在國外,還有人拿房產抵押貸款去旅行。而他,十幾年來沒有任何債務。

秉持著這樣的信念,他一直堅持到孩子上了初中。有天,兒子突然在學校病倒了,他接到老師的電話後,焦急地把孩子送到醫院。結果卻發現自己連給兒子看病的救急款都拿不出來。無奈之下,他只好撥通了朋友的電話。

不負債的記錄就這樣被打破了。李林也和很多悔不當初的月光族一樣,深刻認識到,自己必須存一點錢了。

可存錢看起來容易,做起來卻很難。尤其是他這樣的月光族,多少年來,一直是有多少花多少。還有很多月光族,本身也是高負債人群。

也許偶發事件能讓他們在一夜之間意識到存錢的必要性,但卻不能讓他們馬上學會合理支出。

李林在整理自己的支出情況時,覺得每一筆支出都是必要的。如果想縮減開支,根本無從下手。

在諮詢了身邊理財達人們的建議後,他決定從記賬開始,逐步弄清自己的支出結構。

不記不知道,一記嚇一跳。堅持一個月下來,他發現自己印象中的支出和實際支出,至少有一萬左右的差距。

那一萬塊去哪兒了?

以前不記賬,根本不知道這之間的差距有這麼大。很多高頻率的小額支出,好像在不知不知覺中,就把工資「偷走了」。

這種情況,很多人都遇到過。比如,如果我讓你回憶今天的消費情況,你多半能記清。但如果要你回憶一周,一個月的消費呢?

不記賬的時候,我們多半只記得大額開銷。比如裝房子買台油煙機,花了5000元,裝熱水器又花了5000元。但你肯定不記得這個月你買了多少瓶礦泉水,又買了多少螺絲釘。

你千萬別小看這些花費,在日積月累的情況下,它可不是一筆小開支。

經濟學家就曾統計過,如果一對夫妻在每日飯後喝一杯咖啡,30年累計下來,支出接近70萬。

我們總是容易忽略像喝咖啡、手續費、打車費等小額支出,尤其在不記賬的情況下,給人的感覺就是,這些支出根本不會給收支平衡帶來什麼影響。

可如果你堅持記賬,就會發現結果並非如此。

02

在這個便捷支付的時代,電子支付極大地降低了支付痛感,用信用卡刷一萬元和直接付一萬元現金,給人帶來的消費痛感完全不一樣。

正是因為電子支付痛感低,所以負債就成了很多人生活方式的一部分。

當然,這種負債要分成兩種情況來看。

同樣是刷信用卡,有的人就是為了掙錢,而絕大多數人,是為了花錢。

信用卡有一個月的免息期,對擅長理財的人來說,使用信用卡,就能把這個月的額定支出變成理財資本。

而對不懂理財的人來說,信用卡就是為了負債消費。

這一切,都建立在對現有資產結構了如指掌的基礎上。當你明確了每個月的消費情況,知道了固定支出的配比,才能實行理財計劃。

前幾年,美國一家公司做過調查,在美國,大約有43%的成年人拿不出急救用的1000美元。

據英國樂施會的分析報告,到2016年,你只需要有7.7萬美元,就已經成為全球前10%的有錢人了。

按照這個數據分析,在中國,如果你能給自己存個一兩萬的急用錢,差不多就能超過60%的國內成年人了。

如何讓資產升級,這是個問題。

工資增長的速度,好像總趕不上通貨膨脹。加上現在越來越流行的高品質旅行,更是讓很多人請假去追尋一次靈魂的艷遇。

在系統的理財課程中,合理的收支配比是長期儲蓄占工資的20%,日常支出佔比50%,非必要支出佔10%,偶發的必要支出佔20% 。

如果平時養成了記賬的習慣,那麼根據收支配比,就能合理地進行理財,同時,又不影響生活質量。

比如,在日常支出中,有一些支出是每日必須的,這些就適合存入貨幣基金。如果是一個月交一次房租,那麼就可以按月定存,確保錢可以在交租日之前能夠取出。

而一年不用的錢,就可以考慮做P2P投資。更長期的,比如孩子的教育金,養老金的儲備,就可以考慮基金配比了。

理財不是一天就能學會的東西,同樣,合理的消費習慣也需要一個養成過程。在這個過程中,記錄自己的收支情況,就顯得尤其重要。

因為記賬是個很繁瑣的事情,很多人不能堅持,無非是記賬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而這些,本身就是一種浪費。

03

每到節日,根據工資等級,就會有歐洲游、亞洲游、國內游以及省內游的旅遊概念推出來。

旅行是個考驗合理支出的好方法。如何玩好又省錢,是大家最關心的問題。

好友落落就曾在旅遊攻略里抱怨過,說自由行的確玩得盡興,但記賬好麻煩。

和落落一起出行的有三個人。為了出行方便,每個人每天都會上交300元到公款裡面,而這個公款就交由落落保管。

遇到訂酒店,買門票或者乘車等支出,就是公款負責。公款不夠的時候,大家會額外補交。

當然,這個小團體的分工還不錯。有人負責乘車路線,有人負責預約酒店,有人負責購買零食和必需品。

而落落,因為要付賬,所以基本是走到哪裡停下來,她都要在本子上記下「XXX花了多少錢」。

如果因為掉了發票,導致錢對不上,她就得花更多的時間去回想。

有天爬完山回酒店,大家都累得不想動,只有落落,還得堅持著把賬記完。

落落跟我說的時候,我深有感觸。記得我和閨蜜去廬山爬三疊泉的那次,回酒店後,她都已經睡了,我記賬記到一半,忘了一項支出,只好把她喊起來,一定要她想起來才許睡。

以致最後她說,這次爬山除了累,就記得我強迫她回憶前一天的支出情況。

這的確是無奈的事實。因為在外出行,消費太密集了,隔了一天,很有可能忘記好幾筆支出。為了讓大家最後有個比較好的旅行體驗,只能及時記賬。

04

日常生活中的支出,一般不會像旅行那樣高頻,但養成了記賬的習慣後,針對資產分配,就能做出比較詳盡可行的分析。

對於低收入人群,尤其如此。很多低收入人群,都想過要存錢,可拿什麼存呢?

每個月工資發出來,交了房租水電,沒剩多少了。

工資1000時他們不存,工資5000時,感覺消費上漲了,需求變多了,存不住。

結果,可能等到工資過萬了,也還是「月光」。每一個「高薪月光族」,都是這樣養成的。

因為存錢這件事兒,不是一種可以馬上習得的技能,它是需要長期進行,並且養成習慣的。

所以,比起「存多少」,更重要的是能不能養成存錢的習慣。

收入低存不下1000,存100可以嗎,如果連100都存不下,那就存10塊。存下的10塊錢,除非到了危及生命的地步,否則,就不要去用它。

因為重要的是存錢的習慣,而不是存多少。

和有錢的人比起來,大部分人的存款,都是別人的餘額,但不能因為少,就不存。

很多人都對守財奴持否定態度,覺得他們明明很有錢,還拚命地存,導致生活質量和貧苦人一樣,甚至不如貧苦人。

我們不討論這種心理是不是健康,我們只看,守財奴和窮人之間最大的不同。

守財奴不論過得多清貧,他們的內心始終是富足的,因為他們沒有生存的壓力,他們只要數一數自己的錢就能滿面春風。

可對低收入人群來說,他們不只生活清貧,更是時常吃了上頓兒擔心沒下頓兒,這種心理壓力,無形中會讓人越活越沮喪。

所以,收入越低,就越需要記賬。因為記賬能增強人對金錢的掌控感,而這種掌控感,能有效降低焦慮,同時,也能把每筆錢花在刀刃上。

不記賬,不明確自己的支出詳單,就會讓內心一直處在焦慮狀態。因為總怕自己花多了,花錯了,甚或出現了遺漏。

我就見過,在生活最窘迫的時候,我媽天天在本子上寫每天買了什麼菜,花費多少。識字少的她,甚至會問我某個字該怎麼寫。

有時候,我見她坐那兒想很久,都想不起來到底是遺漏了哪筆支出。

還有些時候,因為想不起來,她索性認定是自己掉了,或者別人找錯了,這個時候,她就會神經質般地念叨和自責。

對打工族來說,通過記賬來「節流」,省下小額支出,就等於有了提升生存技能的儲備金。而這個,才是掙錢的資本。

05

有時候,真實的支出比我自以為的高出兩三倍,我卻還不自知。

  • 理財離不開合理的消費習慣,而消費習慣的養成又和支出結構密切相關。

  • 堅持記錄,通過記錄來分析財務狀況,再根據合理配比來執行理財計劃,才是通往財富自由的必經之路。

    推薦閱讀:

    【你是否是越存錢越少的人】
    百仁貸揭秘:為什麼愛存錢的中國人富不了
    開源成功的共性,竟然這麼簡單!
    一個月繳500元社保,和一個月存錢500元,哪個更靠譜?
    你為什麼喜歡存錢?三大存錢技巧帶你飛

    TAG:自己 | 感謝 | 存錢 | 一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