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飯局裡的人情世故--還是知道一下好

「飯局」有時候跟演戲一樣,它是一個performance,從安排座位到開喝,以及最後誰買單,這裡面都有著一套潛在的講究。

以飯設局?

過年回家,有家鄉領導請吃飯,父母官請老百姓吃飯本來是一件很好的事情,可是領導往往在席間會給人布置點招商引資的任務,這個時候,飯就吃得有點沉重了。

與普通的一日三餐不同,人際交往中的飯局具有很強的「局」的意識,也就是常常是出於特定目的而設計了一種場景,然後通過一個演繹的過程,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局與非局之間,常常是一頓飯的學問。

我去美國拜訪國務院,國務院是不會請你吃飯的,它沒有那個預算。跨國公司CEO 請我認識的一個老總吃飯最喜歡跑到江家菜、梅家菜這種半西不洋的地方,最多來一點二流葡萄酒。按照我們這邊的標準,他們其實挺寒磣的。

在富貴病泛濫的時代,飯局會有一些新的流行趨勢:比如人們開始講究吃特色菜、素菜、齋飯、私房菜;大家更多地與小圈子人一起聚餐;開始喝非常溫和的酒,而戒除傳統的勸酒文化;喜歡旅行的人開始把旅遊與吃飯交友結合起來。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飯的吸引力已經衰退,單靠飯來撐的局已經很難上層次了。

與誰一起吃飯

與誰一起吃飯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對於我來說,也是一件與胃口密切相關的事情。與這樣五種人一起吃飯,會比較有味道:

其一,美食家。可以品嘗到特色菜,可以明白美食的道理與講究。

其二,會講笑話的人。笑話真的是下飯的好佐料,以前讀歐洲小說的時候對於飯桌上的話題描述很多,如果與有趣的客人一起吃,胃口都會提升很多。

其三,是會發問的人。有悟性的同食者懂得向不同的朋友提出適當的問題,使得整桌吃飯的人不會感到尷尬或者受冷落,而且那些問題提得恰到好處的時候,可以讓那些擅長表達的人得到發揮的機會,同時又會用得體的方式打住那些過於夸夸其談的客人。

其四,會做遊戲的人。遊戲會讓大家在飯桌上有共同的活動來穿插在吃飯中,當然遊戲也不要影響到吃飯喝酒。

其五,所喜愛的人——家人、好朋友、老同學、心儀的人。與喜歡的人在一起就餐,也許前四種內容不太多,但是在家長里短、卿卿我我中一起吃飯,氣氛與感覺就很不一樣。

有些吃飯的場合雖然很有價值與用處,但卻不是享受型:其一是與刻板的高地位者,往往氣氛凝重,大家圍繞他溜須拍馬,如果他還是不太知趣地夸夸其談或者不能放下架子吃飯,那就更累了;其二是對吃飯沒有講究的人,他們往往無心於食物,而是盯著某些人談事情或者只是逢場作戲,他們在吃飯的時候表現出明顯的百無聊賴,如果你不巧坐在這樣一位客人旁邊真的很倒霉;其三過於好酒者,喝酒有調節氣氛的作用,但是過於好酒者則把餐桌重點完全弄到拼酒上去了,這就讓人很難舒服,而且喝多了,那種難受還不是一時半會能好的。

飯桌上話題修鍊術

基本上大家坐在一起吃飯就三樣東西:第一是不著邊際的吹牛,第二各種段子,第三喝酒。因為不喝酒的話,很多時間是很難熬過去的,喝酒包括怎麼讓你喝也是主題本身。所以一個飯局的本質就是酒局。飯能吃多少時間呢?

在飯桌上佔優勢的人是會說話的人,話說得好就喝得少,話不會說酒就喝得多。中國人很多做生意也都挺庸俗的——「你這事兒沒問題,咱就定了啊,下面這酒呢,你得喝好啊?」說來說去,80% 就是酒的事。

在飯桌上辦什麼事當然就想聊什麼話題了。但是一般開始當然是扯七扯八,不相干的東西你都可以扯一扯,關鍵是你要看對方有什麼感興趣的。我遇到過很多領導,一般的事他都認為自己很權威,但是就是不知道怎麼管孩子,如果你跟他一說怎麼管兒子的事,他就來勁了,這類話題有助於提高請客人的地位。

如果說吃個飯專門談生意,地位越高的人越接受不了,你說了500句話,只能有2句話跟目的有關,而且這句話什麼時候說,如何恰如其分,還得看人的場合經驗。

不太有經驗的一上來就是:「XX,今天我請你吃飯,其實就是為這個事兒。」領導說:「是嗎,不就是做個生意的事兒嘛!我知道了。」請客的人還是不踏實,說:「領導,下面我就找咱們部門的王經理吧,是不是王經理辦這事?」領導說「張經理,以後找張經理」,最極端就到這個程度了。領導發話了說要落實,這就行了。如果再沒完沒了地說「幾月幾號我們見面」這就不識相了。張經理回去也要好好琢磨領導是什麼意思。

場面上的事就是點到為止,解決一個有沒有基本的合作意向的問題,具體咋弄是場面下的問題了。

推薦閱讀:

中國式「倒行孝」 誰之過?
很多中國式婚姻,潛藏危機
一百年前的中國式生活
中國式出軌背後的真相:沒有性,更沒有愛
中國式陰曆的12星座是什麼樣子的?

TAG:中國 | 中國式 | 世故 | 飯局 | 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