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我的媒介觀

我的媒介觀媒介」的詞源

英語中「媒介」(Media)一詞,該英文單詞最早出現在1943年美國圖書館協會的《戰後公共圖書館的準則》一書中。在《現代英漢詞典》中它被譯作「大眾傳播媒體」;在《簡明英漢詞典》中,它被譯作「媒體」。其主要含義是:使事物之間發生關係的中介體、手段、工具等。漢語中的「媒介」一詞是指「使雙方發生關係的人或事物」,最早見於《舊唐書□張行成傳》:「觀古今用人,必因媒介。」在詞源意義上,「媒」最初有「吸引」「婚姻介紹人」的意思,譬如《詩經》有「匪我衍期,子無良媒」的詩句,媒就是媒人的意思。後來,這個詞又引申為中介、導致、招引之義,進而又引申為居間的工具的意思。「介」字則指「處於兩者之間」。例如《左轉□襄公九年》:「使介居二大國之間。」「介」又有「介紹」之義,如李康《運命論》:「其所以相親也,不介而自親。」我們可以看到,不管是英語還是中文,媒介的意思中都有一個「中間的,使事物之間發生關係」的意思。

外國學者的媒介觀

外國學者中,傳播學之父施拉姆認為:在大眾傳播媒介出現之前就已經有了傳播媒介。我們必須把大眾傳播媒介出現之前就已經存在的能夠表達意思的鼓聲、烽火以至於宣講人和集市都歸於媒介一類,因為它們擴大了人類進行交流的能力。

麥克盧漢則認為:媒介即是訊息,媒介是人體的延伸。媒介可以是萬物,萬物皆媒介,所有媒介均可以同人體器官發生某種聯繫。媒介無時不有,無時不在。凡是能使人與人、人與事物或事物與事物之間產生關係的物質都是廣義的媒介。

美國學者菲德勒如此解釋媒介(Media)一詞:(1)傳輸信息的工具;(2)一般指新聞機構,如報紙、新聞雜誌、廣播及電視等新聞部門。

德弗勒認為:「媒介可以是任何一種用來傳播人類意識的載體或一組安排有序的載體。」

中國學者的媒介觀

郭慶光教授認為:媒介是傳播學的核心概念之一,第一,它指信息傳遞的載體、渠道、中介物、工具或技術手段;第二,它指從事信息的採集、加工製作和傳播的社會組織,即傳播機構。

張國良的觀點是:「從詞義分辨,媒介一般包含兩層意思:其一,指傳播的渠道、工具(Channel);其二,指傳播機構(Press 或者Media),如電視台、報社等」。

浙江大學新聞傳媒學院教授邵培仁則認為,媒介就是指「介於傳播者與受傳者之間的用以負載、傳遞、延伸特定符號和信息的物質實體」,它包括書籍、報紙、雜誌、廣播、電視、電影、網路等及其生產、傳播機構。

我的媒介觀

傳播學研究的對象是信息,質,精神,信息這三者構成三元的世界。麥克盧漢說「媒介及信息」,如果沒有麥克盧漢的話,我們也可以想像信息包含的東西有多廣,信息是人和人,人和物,物和物產生聯繫的中介體,那麼這樣說媒介當然是所不包的。所以我覺得傳播學研究的對象實在是太廣了,特別是與社會學相聯繫,無論發生什麼公共事件,或者任何個體的傳播行為,傳播學都可以研究,而且應該研究。當今世界是高度信息化的社會,人的一生無可避免的要接收到各種各樣的媒介,那麼如果培養一個人的媒介素養,也是件令人深思的事情

推薦閱讀:

《理解媒介——論人的延伸》 增訂評註本[加拿大]馬歇爾·麥克盧漢著 何道寬 譯 譯林出版社 2011版
范雨素的非正常走紅
1000萬媒介費用,如何更有效地媒體投放?
尼古拉斯·卡爾《淺薄》
訂閱 vs 關注 —— 互聯網下辭彙語境的變遷

TAG:媒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