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中的主要角色

羅貫中在《三國演義》里到底描寫了多少個人物?下面我將列出一組數字,有的朋友可能會懷疑數字的準確性。這個沒有別的辦法,只好請懷疑的朋友自己找來《三國演義》清點一下,保證你點一遍一個數字,再點一遍和上一遍還是不一樣。呵呵,還是請你相信我列的數字吧。

羅貫中(1330年-1400年),名本,字貫中,山西太原人,元末明初小說家,《三國演義》的作者。

小說中一共描寫了1191個人物,其中武將436人,文官451人;漢、三國及晉的皇族後裔、後、妃及宦官等128人,黃巾起義者、鮮卑、烏桓及南蠻等有67人,其他各種人物109人。書中角色以男性為主,足智多謀,爭雄鬥狠,形象突出,光彩照人。此外,書中有60多名女性,有名有姓只有蔡琰、曹娥和李春香3人;有名無姓的有貂蟬1人,其他的女性不是有姓無名就是無姓無名。

下面我選擇小說中的主要人物268個,給大家作一個簡要介紹,幫助大家更好地閱讀《三國演義》。當然了,這個「主要人物」的選擇和確定是我個人的判斷,但我相信我的判斷是有道理的。以下人物按照小說中的出場先後為序排列。

一、東漢:

1、漢靈帝劉宏(156年-189年5月13日),東漢第十二位皇帝(168年—189年在位),在位22年。

2、蔡邕(yōng)(133年—192年),蔡文姬的父親。博學多才。後被王允下獄,死於獄中。

3、張讓:侍奉靈帝的宦官十常侍之首,暗殺了何進,但被袁紹追殺時自己跳水自殺。

4、封諝:宦官,「十常侍」之一

5、段珪:宦官,「十常侍」之一

6、蹇(jiǎn)碩 宦官,「十常侍」之一

7、張角:是太平道的教祖,向民眾廣傳教義。趁社會動亂,得到廣大民眾支持。結成黃巾黨對抗漢王朝,發動了黃巾之亂。

8、張寶:黃巾軍首領,張角之弟。

9、張梁:黃巾軍首領,張角之弟。

10、劉焉:西漢魯恭王劉餘的後裔,幽州太守,劉璋的父親。

11、盧植(139年—192年):中郎將,劉備、公孫瓚之師。黃巾之亂時,與皇甫嵩,朱俊等共同剿敵。董卓得政以後,盧植諫阻董卓廢陳留王立獻帝被免官,後來被袁紹聘為軍師。初平三年死去。(韓國前總統盧武鉉、盧泰愚皆為盧植的遷居後代。)

12、皇甫嵩:車騎將軍,冀州牧。

13、朱儁(jùn):車騎將軍,河南尹。

14、董卓(?-192年):字仲穎,西涼刺史,相國。原本屯兵涼州,十常侍之亂時受何進之召率軍進京,藉機掌控朝中大權。

其為人殘忍嗜殺,倒行逆施,招致群雄聯合討伐,但聯合軍在董卓遷都長安不久後瓦解。後來被王允設連環計,利用貂蟬挑撥其與手下大將兼義子呂布的關係,使呂布殺了董卓。

15、公孫瓚:北平太守。盧植的門徒,與劉備為友。董卓亂政時,公孫瓚起兵幫助曹操。後來與袁紹爭奪冀州失敗,於易京樓中引火自焚。

16、何進:靈帝時大將軍,何太后的哥哥。

17、袁紹(?-202年):字本初,祁鄉侯,渤海太守,四世三公。董卓入京後大權獨攬,袁紹率領十八路諸侯討伐董卓。

後來諸侯互相割據,袁紹先後奪得冀州、青州、并州和幽州。官渡之戰時,敗於曹操,元氣大傷。平定冀州叛亂後病死。

18、李儒:董卓女婿、首席謀士。

19、陳琳:主簿,建安七子之一。後來在袁紹、曹操手下謀事。

20、袁術,字公路,袁紹之弟。在淮南僭稱為帝,後來被曹操打敗,吐血而死。

21、丁原:并州刺史,呂布的義父。後被呂布所殺,首級獻給了董卓。

22、呂布:字奉先,溫侯。武藝天下第一。先後跟隨丁原、董卓,並最終殺死了丁原和董卓。

成為獨立勢力後,呂布與曹操為敵,和劉備、袁術等諸侯時敵時友,最終不敵曹操和劉備的聯軍,兵敗人亡。

23、李肅:董卓手下虎賁中郎將,參與呂布誅殺董卓行動。

24、漢獻帝劉協(181年—234年),漢朝最後一任皇帝,189-220年在位。

25、王允:司徒。利用養女貂蟬挑撥董卓和他手下大將兼義子呂布的關係,唆使呂布殺了董卓。

26、陳宮:呂布的謀士。

27、韓馥:冀州刺史。率軍參加討伐董卓聯軍,後來中計將冀州拱手讓給了袁紹。

28、孔伷(zhòu):豫州刺史,「十八路諸侯反董卓」中的一路諸侯。

29、劉岱:兗州刺史。

30、王匡:河內郡太守,袁紹發起討董同盟時任第五鎮諸侯。

31、張邈:陳留太守,討伐董卓的第六鎮諸侯。

32、喬瑁:東郡太守,隨袁紹起兵討伐董卓。

33、袁遺:山陽太守,袁紹堂兄,參加反董卓同盟十八路諸侯之一。

34、張超:廣陵太守,張邈之弟。討伐董卓的諸侯之一。

35、鮑信:濟北相,參加討伐董卓。

36、孔融(153年-208年):是孔子的二十世孫。孔融少時成名,建安七子之一,「小時了了、孔融讓梨、忘年之交」等成語皆典出孔融。獻帝時任北海相,世稱孔北海,十八路反董卓諸侯之一。曹操攻徐州時,曾率兵救徐州,使徐州得救。後因觸怒曹操而為其所殺。

37、陶謙:徐州刺史,後將徐州讓劉備。

38、韓遂:并州刺史,鎮西將軍,馬騰義弟。後來投降曹操,被封為西涼侯。

39、審配:袁紹手下謀士。

40、楊奉:騎都尉,曾投奔袁術和呂布,後來被劉備殺了。

41、董承:董貴妃的哥哥,曾參與保駕,後受衣帶詔,謀事不密,被殺。

42、紀靈:袁術手下大將。

43、劉繇(yáo):劉岱之弟,揚州刺史。

44、華佗(145年-208年):字元代,名醫。曾為曹操醫治頭風病,後來被曹操囚禁殺害。

45、陳登:字元龍,陳硅之子,曾幫助曹操破呂布。

46、陳硅:陳登之父,曾幫助曹操破呂布。

47、張綉:張濟之侄,後統張濟之軍投降曹操。

48、韓暹(xiān)漢將,曾參與保駕,後為劉備所殺。

49、劉璋:字秀玉,劉焉之子,益州牧。

50、張魯:漢寧太守。五斗米道的師君,後來投降曹操。

51、車胄:車騎將軍。曹操打敗呂布後領有徐州,後為關羽所殺。

52、鄭玄:字康成,漢末學者。

53、禰衡:漢末狂士,後為黃祖所殺。

54、吉太:字稱平,太醫,企圖在為曹操治病時毒死曹操,但被曹操識破而遭處刑。

55、袁譚:袁紹長子。

56、馬騰:字壽成,漢伏波將軍馬援之後,馬超之父;西涼太守,征西將軍。十八路討董卓諸侯之一,後被曹操引誘入京殺害。

57、華雄;董卓手下驍騎校尉,為關羽所殺。

58、李傕(jué):董卓舊將,曾挾持獻帝。後來曹操派人討伐李傕,滅其三族。

59、徐榮:滎陽太守,董卓部將,為夏侯惇(dūn)所殺。

60、劉表:字景升,鎮南將軍、荊州刺史。遠交袁紹,近結張綉,內納劉備,稱雄荊江。但因寵信蔡夫人,使大權落在蔡瑁手上,死後傳位蔡氏兒子劉琮,導致曹操攻荊州,蔡瑁率眾投降。

61、蒯良:劉表手下大將。

62、蒯越:劉表手下大將。

63、蔡瑁:劉表後妻之弟,後來投降曹操。

64、逢紀:袁紹手下謀士。

65、文丑:袁紹手下大將,為關羽所殺,『

66、田豐:袁紹手下謀士

67、沮授:袁紹手下謀士

68、許攸:袁紹手下謀士,計謀多不為袁紹所用。後來投降曹操,言語中輕慢曹軍將士,為許褚所殺。

69、黃祖:劉表部下江夏太守,後被甘寧所殺。

70、貂蟬:小說中人物,正史無記載。歌伎,王允義女。

先被王允派來誘惑呂布,又被獻於董卓,再由貂蟬從中挑撥呂布與董卓之間的關係,致使後來呂布殺了董卓。後來一直跟著呂布,呂布死後不知所蹤。

71、郭汜:董卓舊將,曾參與挾持獻帝,後被手下所殺。

72、張濟:董卓舊將,後參與挾持獻帝。

73、樊稠:董卓舊將,後參與挾持獻帝。

74、蔡陽:曹操手下將領,後為關羽所殺。

75、淳于瓊:袁紹手下護糧官。

76、袁尚:袁紹幼子。

77、袁熙:袁紹次子。

78、辛毗:辛評之弟,原來跟隨袁紹,後投降曹操。

79、辛評:袁譚謀士。

80、呂曠:呂翔之兄,袁紹舊將,後來投降曹操。

81、呂翔:呂曠之弟,袁紹舊將,後降操。

82、公孫康:遼東太守

83、蔡夫人:蔡瑁之姊,劉表後妻,劉琮之母。

84、劉琦:劉表長子。

85、劉琮:劉表少子。

86、司馬徽:字德操,道號「水鏡先生」,隱士。

87、黃承彥:諸葛亮岳父。

88、文聘:劉琮手下大將。

89、張允:原事劉表,後降曹操。

90、劉度:零陵太守,後降劉備。

91、趙范:桂陽太守,後降劉備。

92、韓玄:長沙太守。

93、楊修:字德祖,主薄。

94、楊懷:劉璋手下大將。

95、高沛:劉璋手下大將。

96、劉璝(guī):劉璋手下大將。

97、泠苞:劉璋手下大將。

98、張任:劉璋手下大將。

99、鄧賢:劉璋手下大將。

100、楊松:張魯手下謀士。

101:伏皇后:獻帝之妻。

102:楊任:張魯手下大將

103:楊昂:張魯手下大將

104、管輅(lù): 字公明,以卜筮著名。

105、蔡琰:字文姬,一字昭姬,為蔡邕的女兒。博學有才,通音律,是建安時期著名的女詩人。曾流落至匈奴,後曹操遣使以重金將其贖回。

106、伏完:伏皇后之兄,漢臣。

107、顏良:袁紹手下大將,為關羽所殺。

二、魏

108、曹操(155-220):字孟德,本姓夏侯。

少時被喬玄稱為「治世之能臣,亂世之奸雄」,因征討黃巾軍有功封為濟南相,18路討董諸侯之一,後來在官渡打敗袁紹統一北方,然後舉兵南下遭孫權劉備聯軍於赤壁打敗,216年封為魏王,死後追謚魏武帝,年65歲。

109、樂進:字義謙,曹操重要將領,最早投到曹操帳下。曾於合肥之戰突襲孫權,差點捉得孫權。戰功累累,被封為右將軍。

110、李典:字曼成,早期就跟隨曹操的大將之一。官至破虜將軍,三十六歲去世。魏文帝曹丕繼位後追謚號為愍侯。

111、夏侯惇(dūn) 字元讓,大將。曹操起兵,惇率眾來投,自此隨之徵戰。

曹操討呂布,惇被呂布將曹性射中左目,夏侯惇拔矢啖睛,殺曹性,兩軍無不駭然。後惇常為先鋒,殺敵破陣,衝鋒在前,立功無數。

112、夏侯淵:夏侯惇之弟,大將。

113、曹仁:字子孝,曹操堂弟,官至大將軍。曹仁於曹操起兵時與曹洪一同前來投奔。後從征袁術、呂布、張綉,參加官渡之戰,南征孫權劉備,多立功勛。曹丕稱帝後封曹仁為大司馬。

114、曹洪:字子廉,曹操堂弟。隨曹操追襲董卓,討黃巾、張邈、呂布、袁紹。後引軍助夏侯淵、徐晃、張郃鎮守西線。搏戰馬超,救得曹操脫離險境。曹操命其領御林軍。曹丕即位時,封為衛將軍,進封野王侯。

115、荀彧:字文若,謀士,被曹操比作張良。為曹操出過很多重要的戰略謀劃。建議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使曹操得到很多諸侯的控制權。

116、荀攸:字公達,荀彧之侄,曹操的首席軍師之一。攸隨討呂布,定河北,及官渡、赤壁之戰,屢出奇謀。

117、程昱:字仲德,謀士。曾獻獻十面埋伏之計,大勝袁紹。

118、郭嘉:字奉孝,是曹操最看重又最可惜的謀士。料事如神,為曹操統一北方立下了功勛。

119、滿寵:字伯寧,謀士。

120、呂虔:字子恪,謀士。

121:毛玠:(jiè]):字孝先,謀士。

122、于禁:字文則,大將。

123、典韋:操帳前都尉,多次拚死保護曹操。

124、張遼:字文遠,曾事呂布,後降操。守衛合淝之時,僅憑八百士兵就擊退了十萬吳兵。

125、許褚:字仲康,曹操帳前都尉。

126、徐晃:字公明,大將。曾事楊奉,後降操。

127、張郃:袁紹舊將,後降操。

128、高覽:袁紹舊將,後降操。

129、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謚文皇帝,曹魏的開國皇帝。

曹操的嫡長子,他繼承父親的魏王封號與丞相的大權,最終迫使漢王朝的末代皇帝獻帝劉協禪讓,取而代之建立曹魏。

130、徐庶:字元直,曾以「單福」為名事劉備,後為曹操所制。

131、賈詡:原李傕謀士,後降操。

132、蔣干:字子翼,操帳下幕賓。赤壁之戰前蔣干充當曹操之說客,企圖勸說周瑜投降。不想周瑜將計就計,以反間計除去了

蔡瑁和張允,蔣干成為笑柄,留下了「蔣干盜書」這一典故。

133、龐德:字令明,曾事馬超,後降操。

134、華歆(xīn):先事孫權,後歸曹操,官至司徒、太尉

135、曹彰曹操次子,鄢陵侯。

136、鍾繇:太傅,著名書法家。

137、曹植:字子建,曹操第三子,安鄉侯。三國時期曹魏的著名詩人,才高八斗(八斗之才)、七步成詩等詞之語源。

138、左慈:字元放,道士。

139、王朗:司空、司徒。

140:曹睿:曹丕之子,是曹魏的第二位皇帝,謚明帝。

141、曹真:字子丹,大將軍。

142、陳群:大司馬

143、夏侯楙(máo]):夏侯淵之子,附馬。

144、郭淮:字伯濟,大將。

145、申儀:金城太守。

146、申耽:上庸太守。

147、郝昭:字伯道,鎮西將軍。

148、賈逵:建威將軍。

149、王雙:字子全,虎威將軍。

150、孫禮:大將。

151、樂綝(lín)大將,樂進之子。

152、夏侯霸:字仲權,夏侯淵之子,後降蜀。

153、楊阜:少傅。

154、田丘儉:字仲慕,幽州刺史、鎮南都督。

155、公孫淵:公孫康之子,遼東太守,後謀反被誅。

156、曹芳:字蘭卿,曹睿養子,魏主,在位六年後為司馬師所廢。

157、曹爽:字昭伯,曹真之子,大將軍。

158、陳泰:魏將。

159、曹髦:字彥士,曹丕之孫,司馬師立其為帝,後被弒。

160、文欽:揚州刺史。

161、文淑:小字阿鴦,文欽之子,大將。

162、諸葛誕:字公休,諸葛亮族弟,鎮東大將軍。

163、曹璜:字景明,曹操之孫,後改名曹奐,司馬昭立之為帝,是曹魏的最後一位皇帝,後禪位於司馬炎。

164:劉曄:字子陽,謀士。

165、臧霸:大將,曾事呂布,後降操。

三、蜀

166、劉備(161-223):字玄德,桃園三結義人物之一,漢景帝第七子中山靖王劉勝後裔。

15歲入私塾,老師盧植,同學公孫瓚,後結識關羽、張飛,因擊敗黃巾軍有功被封安喜縣尉,之後於新野請諸葛亮出廬,在忠義之士幫助下,建立蜀漢,逝後謚昭烈皇帝

167、張飛:字翼德,桃園三結義人物之一,五虎將之一。

在長坂坡之戰中,單槍匹馬在長坂橋上,喝退曹操數萬大軍的追擊。後因關羽死於東吳之手,急於為兄報仇,遷怒部將范疆、張達,在睡覺時被二人所殺。

168、關羽:字雲長,桃園三結義人物之一,五虎將之一。一生追隨劉備征戰,義薄雲天,又兼武藝高強。於虎牢關溫酒斬華雄,以斬顏良誅文丑報曹操,千里走單騎過五關斬六將投劉備。

劉備得益州後,幫劉備守荊州,水淹于禁七軍威震華夏,被劉備封為五虎上將之首。後東吳呂蒙偷襲荊州,關羽兵敗被潘璋所殺。關羽最為特殊之處是其倍受中華文化歷代推崇,由於其忠義和勇武的形象,多被民眾尊稱為關公、關老爺、聖帝君等。

169、趙雲字子龍,原隨公孫瓚,後為五虎將之一。

當年長阪惡戰,趙雲懷揣阿斗七進七出,殺得曹軍聞風喪膽。劉備入西川,趙雲隨諸葛亮、張飛等人沿江而上作為援軍,為平定益州做出了貢獻。劉備死後,趙雲跟隨諸葛亮北伐,為蜀漢立下赫赫戰功。

170、馬超:字孟起,馬騰之子,後為五虎將之一。

171、糜竺:字子仲,劉備舅兄。

172、糜夫人:糜竺之妹,玄德次妻。

173、甘夫人:玄德之妻,劉禪之母。

174、廖化:字元儉,大將。「蜀中無大將,廖化作先鋒」之語源。

175、周倉:原黃巾將領,後投關羽,大將。

176、關平:關羽義子。

177、龐統:字士元,道號鳳雛先生,劉備軍師。死於落鳳坡。

178、諸葛亮:字孔明,軍師,丞相。青年時耕讀於南陽郡,地方上稱其卧龍、伏龍。後受劉備三顧茅廬邀請出仕,促成孫劉聯盟和建立蜀漢政權起到了決定性的作用。

劉備死後,諸葛亮受封爵位武鄉侯,輔佐劉禪,成為蜀漢政治、軍事上的實際領導者。先後五次率軍北伐曹魏,在第五次北伐時病逝於五丈原,追謚為忠武侯。諸葛亮一生「鞠躬盡瘁、死而後已」,是中國傳統文化里忠臣與智者之代表。

179、魏延:字文長,曾事劉琮,後投玄德,是蜀軍的主力戰將。諸葛亮判斷其腦後有反骨,是不忠之人。諸葛亮死後,被楊儀、馬岱等人配合諸葛亮遺計殺掉。

180、劉封:劉備義子。

181、劉禪:字阿斗,劉備之子,蜀漢最後一位皇帝。

182、馬謖:字幼常,馬良之弟,參軍。後因失街亭被諸葛亮處斬。

183、馬良:字季常,馬謖之兄,謀士

184、黃忠:字漢升,曾事劉表、韓玄,後為劉備手下五虎將之一。黃忠老將軍的形象深入民心,「老黃忠」一詞被用來形容老當益壯的人。

185、孫夫人:劉備之妻,孫權之妹。

186、張松:字永年,曾事劉璋,後降劉備。

187、法正:字孝直,曾事劉璋,後降劉備。

188、孟達:字子慶,曾事劉璋,後降劉備。

189、彭羕(yàng):字永言,曾事劉璋,後降劉備。

190、嚴顏:曾事劉璋,後降劉備。

191、張翼:曾事劉璋,後降劉備。

192、李嚴:曾事劉璋,後降劉備。

193、譙周:字允南,先事劉璋,後降劉備。

194、劉巴:曾事劉璋,後降劉備。

195、黃權:曾事劉璋,後降劉備,又降曹丕。

196、王平:字子均,大將。曾事曹操,後降劉備。

197、徐靖:太傅、司徒。

198、秦宓:原事劉璋,後降劉備。

199、張苞:張飛之子,大將。

200、關興:關羽之子,大將

201、吳班:劉備伐吳先鋒。

202、傅士仁:公安守將,後降吳。

203、孟獲:蠻王。諸葛亮想令孟獲心服口服,便七擒七縱孟獲,孟獲投降,官至御史中丞。

204、鄧芝:字伯苗,戶部尚書。

205、蔣琬:參軍、丞相、大將軍。

206、費禕(yī)長史、尚書令。

207、馬岱:馬超堂兄,將軍。

208、姜維:字伯約,原事曹操,後歸降諸葛亮,深受孔明器重。諸葛亮死後,姜維先後11次伐魏。

其後,後主劉禪降魏,姜維打算利用鍾會野心復國,而降鍾會。但因事敗,死於亂軍之中。

209、趙統:趙雲之子。

210、楊儀:長史、綏軍將軍。

211、張嶷(nì):大將。

212、高翔:蜀將。

213、吳懿:車騎將軍。

214、蔣舒:蜀將

215、傅僉(qiān):蜀將。

216、黃皓:蜀之宦官,得後主寵幸,敗壞蜀漢朝政。

217、郤(xì)正:蜀臣。

218、董厥:輔國大將軍。

219、馬邈:蜀將,後降鄧艾。

220、諸葛瞻:字思遠,諸葛亮之子,大將。

221、劉諶:劉禪第五子,北地王。

222、孫乾:玄德幕賓。

223、簡雍:字憲和,玄德幕賓。

224、糜芳:糜竺之弟,先事劉備,後降吳。

四、吳

225、孫堅:字文台,春秋兵法家孫武的後代。征討黃巾軍有功被封長沙太守,18路討董諸侯之一,最後在荊州襄陽城郊外中劉表埋伏而死,年36歲。謚武烈皇帝。

226、程普:字德謀。同黃蓋、韓當自孫堅起兵便跟隨孫氏,為孫吳崛起立下汗馬功勞。後與周瑜同掌兵權,被封為江夏太守。

227、黃蓋:字公覆,大將。

赤壁之戰時,獻苦肉計使曹操的內應相信自己是真降曹操,導致最後火燒赤壁,孫劉聯盟以少勝多,打敗曹操。「周瑜打黃蓋」之語源。

228、韓當:字義公,大將。初隨孫堅同程普、黃蓋轉戰南北,後從孫策平定江東。扶佐孫權,多負勤勞。

229、祖茂:字大榮,孫堅手下大將。

230、孫策:字伯符,孫堅長子,會稽大守,溢長沙桓王。

231、孫權(182-252):字仲謀,孫堅次子。

孫策死後便接管江東,因眼珠為綠色人稱碧眼兒。於229年稱帝,建立吳國,在位期間為吳國最繁盛時期,謚號大皇帝。

232、太史慈:字子義,曾事劉鷂,後降孫策,為孫權重用。後為張遼所傷,臨終有「所志未從,奈何而死」的遺世之言。

233、朱治:字君理,謀士。

234、呂范:字子衡,謀士。

235、周瑜(175年-210年):字公瑾,大都督,人稱「美周郎」。他指揮的赤壁之戰,是史上著名以少勝多的戰役,直接決定三國時代魏蜀吳三國鼎立。

周瑜深得主上孫策、孫權禮遇器重,妻子小喬也稱國色,是不少人羨慕追思的英雄形象。不過,在小說里,作者矮化周瑜,神化孔明。周瑜被描寫成為心胸狹隘,與諸葛亮明爭暗鬥的反派人物,因而令世人誤會。

236、吳太夫人:孫堅之妻,謚武烈皇后。

237、魯肅:字子敬,都督。為東吳策劃天下大勢,在周瑜去世後接掌前線軍事,力主與劉備勢力聯合對抗曹操。

238、顧雍:字元嘆,孫權謀士。

239、闞澤:字德潤,謀士。

240、呂蒙:字子明,大將。呂蒙繼任魯肅為孫吳前線軍督。以「白衣渡江」的計策擊敗了當時威震華夏的關羽。

呂蒙發憤勤學的事迹,是中國古代將勤補拙、篤志力學的代表,與其有關的成語有「士別三日,刮目相看」、「非復吳下阿蒙」等。

241、陸遜:字伯言,上將軍。孫權稱帝後為丞相,在夷陵之戰中,大敗蜀帝劉備。

242、徐盛:字文向,大將。

243、潘璋:字文珪,大將。

244、丁奉:字承淵,大將。

245、凌統:大將。

246、甘寧:字興霸,曾事黃祖,後降孫權。

247、諸葛瑾:孔明之兄,東吳謀士。

248、吳國太:吳太夫人之妹。

249、喬國老:孫策、周瑜之岳父。

250、諸葛恪:字元遜,諸葛瑾之子,太傅。

251、孫亮:孫權三子,吳帝,後為孫綝所廢。

252、孫峻:字子遠,丞相,曾設計誅諸葛恪。

253、孫休:字子烈,孫權六子,孫綝立之為帝。

254、孫綝(chēn):大將軍,丞相,後被夷三族。

255、孫皓:字元宗,孫權之孫,吳最後一帝。

256、張昭:字子布,長史。

257、張紘:字子綱,參謀正議校尉。

258、董襲:字元代,大將。

259、周泰:大將。

五、晉

260、司馬懿(179年-251年):字仲達。

曹魏的大都督,大將軍,太尉,太傅。是輔佐了魏國四代的託孤輔政之重臣,後期成為掌控魏國朝政的權臣。善謀奇策,多次征伐有功,其中最顯著的功績是兩次率大軍成功對抗諸葛亮北伐和遠征平定遼東。謚宣帝。

261、司馬師:字子元,司馬懿長子,謚景帝。

262、司馬昭:字子尚,司馬懿次子,謚文帝。司馬昭繼其父兄的權力,消滅蜀漢,取代曹魏的權力。「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也。」

263、鍾會:字士季,鍾繇之子,鎮西將軍。

264、鄧艾:字士載,征西將軍。

265、司馬望:司馬昭之族兄,司徒。

266、衛瓘(guàn)晉臣,曾監鄧艾、鍾會軍滅蜀。

267、何曾:晉丞相。

268、司馬炎:司馬昭之子,為晉朝的建立者,謚號武皇帝。


推薦閱讀:

曹植的後半生是怎樣度過的,曹丕念在手足之情放過曹植了嗎?
新三國演義全部95集網友們更看重老三國演義?
亂談三國
敗家小能手三國美女「甄宓」
英文翻譯對比:出師表 (諸葛亮)

TAG:三國 | 三國演義 | 角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