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有「各體皆精」的書法家嗎?這個話題給書法初學者帶來什麼啟示

經常在書法圈子裡聽聞,某某高手如何了得,篆隸草行楷「五體皆精」。有些不明就裡的朋友未免心犯嘀咕,書法有這麼容易學嗎?苦臨一體尚且難有成就,何況幾種書體一起來?

其實不止五體,六體皆精的書法家都有,只不過不是現在的人,是楷書四大家之一的趙孟頫。其實歷史上有不少書法家都精通各種書體,比如清代大師鄧石如,近代大師鄧散木,再往前據說歐陽詢精通八種書體,但我們如今只能從《九成宮》這樣的碑刻中,領略他的楷書丰采了。而用多種書體同時寫一部作品,且有流傳下來的就更是鳳毛麟角,目測只見過趙孟頫的《六體千字文》和鄧散木的《五體正氣歌》,放兩張圖給大家欣賞一下。

鄧散木五體正氣歌

鄧散木五體正氣歌

趙孟頫六體千字文

趙孟頫六體千字文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現在所謂的「各體皆精」,大多數是崇拜者的吹捧,不然為何沒見到大作問世名聲大噪呢?其實所謂所謂「各體皆精」,通常是指某位書法家,篆隸草行楷等字體中,某幾種都寫得非常好。但事實上各體皆精很難做到,但基本上「各體皆能」卻有不少書法家可以,當然無論是誰,都有一兩種書體更為擅長,可稱精通,其餘幾種的水平就略有不如。比如前面提到的鄧石如,他所精通的是篆隸,而楷書算是他的「弱項」。

即使是這樣,想要「各體皆能」也很不簡單,這裡面有門道的,了解這些背後的奧秘,對我們的書法學習也會有很大的啟發,下面就來分析一下:

首先是用筆精湛。每一種書體的筆法和結體都是有區別的,如果說結體主要靠手眼結合,那筆法就全憑手上功夫的積累了。不過各體皆能顯然不可能是各體同練,其中也有主次之分。那麼問題來了,先練哪個後練那個?如今提到學毛筆字,有說先學楷書的,又說先學篆隸的,還有的上來居然直奔行草而去。誰都能找出一大堆理由,然而雖能自圓其說,卻少有人能學出個真功夫。古人怎麼學?簡單得很,篆隸草行楷,書法各體的時代順序擺在這邊,當然先從篆入手了?篆籀幾乎是古代書家的必修課。王羲之顏真卿都在其上有深厚的功力,才能開宗立派自成一體,最後成為書法大家。只不過沒有作品傳世而已。因為他們那時候是在練字。

以篆入手,是最簡單易行的方法,用筆和筆畫都不難,比較容易掌握。在這個過程中,培養書寫感和控制毛筆的能力,仔細揣摩筆鋒的各種變化。練到如臂指使,後面無論是進行書法創作還是字體上的革新,才能夠胸有成竹。不然為何古代書法大師頻出,現在越來越不行了?大家都在想著速成,想著技巧技法捷徑,沒有了以篆入手的「童子功」,也只能如此了,寫得好看順眼就算成家成名,杯具。

其實我們比起古代的人更幸福,清朝的一大票書法家把篆書又推向了極致,尤其是前面提到的大師鄧石如,把隸法融入篆書之中,以篆隸結合的用筆方式,演繹小篆之美,再輔以優雅修長的結體,是的每個字和整幅作品都別具一格,呈現出瀟洒飄逸之美。想要試試篆書的朋友,可以寫一下鄧石如的小篆《千字文》和《心經》,都是他的代表作。

再來看,為什麼古人要遵循以篆入手各體都研究學習的路子?這裡面還有兩個意義。首先你要了解一下漢字的演變史,作為書法人,你不能只會寫,不會認。要認得字的形態,讀音,含義,這樣既不會寫錯字,也能把每個字的特點都記住,這些對書法的創作和欣賞都有很大的幫助。其次就是在習練各種書體的過程中,找到自己最感興趣的,強化練習,其他書體可作為對照。這才是一條豐富多彩的書法之路,而不是抱著一個字體死摳,那樣基本上的結果都是越寫越傻。

說文解字540部首字帖及說文習篆手冊

談到漢字的演變,不得不贊一下清朝的書法家們,為了普及文字常識,給大眾書法入門的參考學習資料,有四位都寫了《說文解字540部首》的小篆作品,他們是胡澍、楊沂孫,吳大瀓,王福庵。這幾部作品都可作為篆書以及基本筆法入門字帖來練習,弘一法師也提出從說文部首開始習字的重要性,他更推崇吳大瀓的字,因其更加規範。篆書部首筆筆用中鋒寫成,筆畫只有直畫和弧畫,簡單易學。在書寫時著重要注意筆順,篆書的筆順和楷書比起來還是有一些差別的。對篆書不熟悉的朋友,推薦用下面的兩款字帖:《說文解字540部首》和《說文習篆手冊》搭配學習。

在我們時間和精力都有限的情況下,想要每種字體都精通顯然是不可能的,但由篆書入手練好基本功,體驗一下各種書體的異同,最後選定自己最適合最喜歡的,是完全可以的。


推薦閱讀:

從零基礎學UG 初學者必備40條技巧
初學者眉毛如何修?
[轉載]初學者指迷(之一)
EAN:給占星初學者的超級乾貨
和初學者談談學太極拳的幾點體會

TAG:書法 | 學者 | 初學者 | 書法家 | 初學 | 法家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