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語解悟》八佾 第十八、十九、二十章
前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十五、十六、十七章
後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原文]
子曰:事君盡禮,人以為諂也。
[譯文]
先生說:按禮法的要求去侍奉國君,別人卻以為在獻媚。
[愚悟]
本章沒有交待當時的具體情形(《論語》中這樣的情況很多),所以也不知道夫子究竟是對什麼人或是什麼事進行評價。但現在有不少學者認為,當時的魯國,公室卑弱,三桓強盛,臣下多不能盡禮事君,唯獨夫子能之,所以有人以為夫子這樣做,禮有過重之嫌,或許別有所求,是一種諂媚。夫子知此,才有此一說,表明這只是禮之道,並非為諂媚。
生活中常常也會發生類似的事情,有時候自己盡心儘力的做事,別人卻誤會你有什麼不可告人的目的,認為你在獻媚,其實,只要自己做人做事合於理、合於道,又何必去管太多的聲音,努力前行,做真實的自己才是重要的。
[原文]
定公問: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對曰:君使臣以禮,臣事君以忠。
[譯文]
定公問:君使喚臣,臣侍奉君,應該怎麼樣?先生回答:君應該依禮來使臣,臣應該用忠心來事君。
定公:魯定公,魯國國君,姓姬,名宋,是魯昭公的弟弟,繼昭公之位,在位十五年,定是他的謚號。
[愚悟]
本章定公問君臣相待之道。夫子回答,大家只需各自盡了自己的本分就可以了,不必過多的去要求或考慮對方怎麼樣。君能盡禮待臣,臣能盡忠事君,就是各盡自己的本分而已,但是如果能夠各盡本分,必能相互感召,君臣和諧團結,國家何得不治。
現在雖然已經沒有了君臣之說,但是上下級還是有的,兩者如何相處?本章之論,大家還可以有所借鑒。推而廣之,就人與人相處,不也是貴在能盡己嗎?人能盡己,則無憾,亦無虧。正所謂君子坦蕩蕩,又何愁別人不盡於己呢?
[原文]
子曰:關雎,樂而不淫,哀而不傷。
[譯文]
先生說:關雎,快樂而不放蕩,悲哀而不痛苦。
關雎:《詩經·國風·周南》的第一篇,也是詩經的第一篇。描寫了一個君子思得淑女為配。當他求之未得時,則輾轉反側,寤寐思之,深感相思之苦。等到求而得之時,則鐘鼓樂之,琴瑟友之,又有一番快樂之情。
淫:過分而失當的意思。
傷:損害。
[愚悟]
本章談論《關雎》之詩。古時,詩可以配以樂,能歌而詠之。詩是人內心情感的抒發,所以有哀樂之情,快樂過度,則容易流為放蕩,哀傷過度,則容易損傷自己。當然,哀樂是人之常情,本身並沒有過失,倘若沒有了哀樂,就是失去了人心,失去人心又何來人道呢?但是凡事貴在有度,哀樂也是一樣,應當戒其淫傷。《關雎》這首詩恰好能做到哀樂適度,有憂雖深而不致於損傷,有樂雖盛而不致於放蕩,所以夫子讚歎之。
現在,大家都認為哀樂是相反的兩件事,所以多喜有樂,而懼哀傷。其實,快樂過度和哀傷過度一樣,都會對人遭成傷害。夫子雖是讚歎《關雎》,實是希望人人都能哀樂有度,此中深意,學者宜自體會。
前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十五、十六、十七章
後一篇《論語解悟》八佾 第二十一、二十二章
圖片源自網路
推薦閱讀:
※細說《論語》(六)
※春風說論語2
※【儒】論語·泰伯篇(4)當好官的三大秘訣
※《詩經·王風·兔爰》賞析[論語說文]
※《論語》全文翻譯 2
TAG:論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