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論文資料008

「不忘初心」要成為黨員精神支柱

肖文超

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反覆強調,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是告誡每一個共產黨人不要忘記「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實現國家富強、人民幸福」的目標和理想,不要忘記面臨的「四大考驗」和「四大危險」,不要忘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筆者認為,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不忘初心的精闢論述,應當成為當代共產黨人的精神支柱。

不忘初心才能履職盡責。正是因為一些黨員幹部忘了初心,忘了理想信念,出現了信仰缺失,背離了入黨誓言,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要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把不忘初心作為精神支柱,重溫入黨誓詞,重拾理想信念,重唱小康建設之歌,在各自的工作崗位上盡心儘力、盡職盡責。要把履職盡責作為不忘初心的根本,作為合格黨員的標尺。履職盡責就要敢於擔當,在職權範圍內敢於負責,在服務中心上敢於落實,堅決把國家利益、集體利益、群眾利益放在部門利益、個人利益之上,以強烈的事業心和責任感,在各自工作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業績,以實際行動展示新時期共產黨員的風采。履職盡責就要敢於容錯,對於不是為自己、他人和單位牟取私利,在改革創新、幹事創業中出現了一些失誤,並且不是因為自己主觀上的意願而造成,免於追究責任,鼓勵黨員幹部消除顧慮,在推動經濟社會改革發展實踐中敢創新、敢幹事,不斷提升執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不忘初心才能拒腐防變。正是因為一些黨員幹部忘了初心,忘了黨的光榮傳統和作風,忘了黨紀和國法,忘了從嚴治黨的要求,滋生了貪圖安逸的思想,滋生了自私自利的思想,滋生了唯利是圖的思想,從而自絕於黨和人民。要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把不忘初心作為精神支柱,築牢拒腐防變的思想,乾乾淨淨做事,清清白折做人。拒腐防變就要守好底線,每個黨員幹部都要以習近平總書記划出的做人做事「四條底線」為基本遵循,樹立正確的權力觀、價值觀、利益觀,深入學習《黨章》、《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並規範好自己的一言一行,做到從嚴要求自己,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說,不該辦的事情堅決不辦,不該拿的東西堅決不拿,不該去的地方堅決不去,不該吃的宴請堅決不吃,不該問的事情堅決不問,保持一個黨員幹部廉潔自律的形象。拒腐防變就要敢於接受監督,把自己置身於聚光燈下,視監督為「支持、愛護、幫助」,做到慎獨、慎微、慎欲,守得住清貧,耐得住寂寞,抵得住誘惑,頂得住壓力,抗得住打擊,經得住考驗,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彰顯一個共產黨員的本色。

不忘初心才能魚水情深。正是因為一些黨員幹部忘了初心,忘了黨的宗旨,忘了黨的群眾路線,忘了價值追求,把自己置身於群眾之上,以一己之私凌駕於群眾利益之上,最終被人民群眾所拋棄。要通過「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引導黨員幹部把不忘初心作為精神支柱,牢記黨的宗旨,把人民群眾福祉扛在肩上、放在心上、落實到行動上。魚水情深就要轉變作風,切實轉變思想作風、工作作風、生活作風、領導作風、學風、文風等,把密切聯繫人民群眾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利為民所謀,想群眾之所想、急群眾之所急、解群眾之所難、辦群眾之所需,讓人民群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擁有更多更好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魚水情深就要保持常態,一方面用制度來規範,另一方面靠黨性自覺來約束,形成常態長效,維護好黨在人民群眾中的良好形象。

(作者單位:河南滑縣縣委組織部)

在閱讀古人家教門風中提陞官德涵養

蒯海鋒

人類歷史表明,官德之於政治和社會的發展,之於國家安危和人民的禍福,確有千鈞之重。

官德,本質是一種政治道德,指的是官員恪守職業道德,保持政治操守。官德與其他職業道德相比具有雙重性的特點,即官員作為一個職業道德主體,既要具備國家管理人員在進行管理活動過程中的職責道德,如忠於國家、忠於人民、忠於法律、忠於職守,具有高度的責任意識、公僕意識,謙虛謹慎,求真務實,辦事公辦,一視同仁,懲惡揚善,救危助困等;又要具備作為一個掌權者在權力運用過程中的權力道德,即與權力的行使密切相關的道德意識和道德行為,如遵紀守法,誠實無私,廉潔自律,不謀私利等。

如果官德缺失就會在思想上、作風上都導致官德的腐敗。這種腐敗和單純的經濟腐敗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它不僅導致國家和民眾的經濟利益受損,而且會從組織上、聲譽上敗壞整個幹部隊伍的形象,並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現象。手握公權力的官員如果喪德失恥,不僅僅是造成一時一地的不公,這種風氣還會像瘟疫一樣蔓延,甚至動搖法治制度體系。

近年來屢屢曝光的官員違法行徑背後透露出的「官德」缺失已經到了令人髮指的程度。一些官員流連於聲色犬馬,包養情人、「二奶」,甚至嫖娼狎妓、共用情婦;一些官員的法治觀念不但沒有增強,權力意識卻恣意膨脹;有的官員自以為當了領導,就能為所欲為、呼風喚雨欺壓百姓;有的領導幹部聽不得反對聲音,容不得不同意見,為一己私利,逞一時之氣,竟然是非不分,置法律於不顧,甚至動用黑惡勢力加害同僚;有的領導幹部掌權為己,貪婪無度,從收受禮物發展到大筆受賄、索賄甚至敲詐,官德盡喪,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

德行不厚,那麼就算做了官,也是根柢不固,官德微薄,難以有利於國家,難以貞固以幹事。十八大以來,中央查處的周永康、徐才厚、蘇榮、蔣潔敏、李東生、劉鐵男、申維辰、白恩培、何家成、楊剛、衣俊卿、許傑、齊平景等一大批「老虎」官員,這些就是官德缺失的活生生的例子與教訓。

一切偉大人物和傑出之士,無不注重、倡導和踐行社會所要求的官德。孔子曾云:「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又云:「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雖令不從。」三國時著名的政治家諸葛亮也說:「人君先正其身,而後乃行其令。」作為官員,只有官德正,才能行得正,才能利國利民。

中國人自古以來非常重視家教門風。對官員來說,家教門風對其為人為官的品性修養也影響頗大。今天出問題的官員,大多家風不正,家教不嚴。

作為官員,要善於閱讀古人家教門風故事,從中吸收官德營養,凈化自己的思想,提升自己的官德涵養。

諸葛亮的《誡子書》:「夫君子之行,靜以修身,儉以養德。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夫學須靜也,才須學也。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淫慢則不能勵精,險躁則不能治性。年與時馳,意與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窮廬,將復何及!」短短八十餘字,正是其一生寫照,他以自身的德行訓誡後人,以寧靜淡泊修身修學,可謂古人家教的典範。 北宋名臣范仲淹「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以天下為己任,清廉節儉,愛民如子,所到之處官聲甚盛。他不僅在自身任內職責上為朝廷多建功勛,選拔獎掖後進的功勞也十分卓著。

范仲淹十分重視家風。他為官以天下為己任,一生為官清廉,以儉持家,最看不慣奢侈浪費。他的兒子范純仁結婚時,女方知其節儉,所以不提其他要求,只希望用羅綺作幔帳,卻被范仲淹一口否決,說絕對不能因此壞了家法,如果對方送來這樣的幔帳也一定會燒掉。不過,范仲淹並不吝嗇。一次,范純仁受父命到外地運麥子,途中遇到老朋友無錢葬親,逗留在外,就將所有的麥子都給了他。回家後,還因為這件事受到父親的表揚。

「吾本寒家,世以清白相承」,「眾人皆以奢靡為榮,吾心獨以儉素為美」。 北宋名臣司馬光,嚴於律己,把「儉」字看得很重。他以天下為念,看輕個人財物,反對奢侈鋪張,曾撰文《訓儉示康》,專門強調儉的重要性。他教育兒子司馬康,為人有貪心,做官也一定不會清廉,走入貪贓枉法的歪路。史書上說他「為人廉潔,口不言財」,連皇帝所賜財物都不要,還評價他「濟美象賢」。

「後世子孫仕宦,有犯贓濫者,不得放歸本家;亡歿之後,不得葬於大塋之中。不從吾志,非吾子孫。」這是以「鐵面無私」著稱的包拯留給子孫的家訓,可謂官德之傳典範。

以上這些古人名家的家教門風及個人官德涵養,無不是我們為官者學習的典範,領導幹部們要從中吸取養分,不斷提升自己,修正自己的官德,做「一個高尚的人,一個純粹的人,一個有道德的人,一個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一個有益於人民的人。」

千里之堤,潰於蟻穴。目前,官德問題已經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視。2012年的國家公務員招錄將德行納入了考察內容,中共中央也相繼出台了《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等治德措施,並加大了反腐力度,打擊那些失德失范的官員。各級領導幹部要認真學習古人官德涵養,嚴格要求自己,提升自己的官德涵養,堅持自重、自省、自警、自勵,嚴守規矩扛得住誘惑,分清良莠謹慎交友,切實管好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娛樂圈,切實管住自己的手、腿、嘴,任何時候都不能降低做官做人的標準,否則會「一失足成千古恨」。

(作者單位:貴州省長順縣教育局)

學習教育要善做「結合」文章

王青玲

7月24日,部分省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24日在蘭州召開,劉雲山同志指出,「要緊密結合改革發展穩定、結合各自本職工作推進學習教育。」7月30日,劉雲山同志又在北京主持召開部分地區和部門「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工作座談會,他強調「學習教育要聯繫黨員幹部思想和工作實際」。前後兩次都談到聯繫實際、結合工作,可以說,是為我們開出了「抓好結合」的藥方。

從聯繫實際做好引導,到立足本職注重實踐,再到圍繞重點貫徹落實,學習教育啟動以來,各地創新學習形式、完善學習平台、拓展學習載體,呈現出良好的態勢。然而,也還存在聯繫實際不夠、措施單一、作用發揮不明顯等問題。如何深化學習教育?如何落實學習教育成效?在筆者看來,就是要善於做「結合文章」。

結合政策法規「學」。當前,一些黨員幹部或是固步自封,或是趕不上時代,亦或是工作理念跟不上,工作方法比較落後,正是因為沒能做到與時俱進的學習。學而後知不足,正如習總書記所指出的,「依靠學習走向未來」,新時期、新挑戰、新要求,黨員幹部只有在不斷的學習中,才能掌握新的理念,並把最新的政策法規運用到工作當中。比如,把學習習總書記的重要講話與「兩學一做」結合起來,將講話精神轉化為推動實際工作的強大動力;把換屆紀律要求、廉潔自律準則等等融入到學習教育中,提升黨性修養。結合政策法規「學」,才能錘鍊思想、提振作風,才能緊跟時代潮流、對接社會所需,避免學習走偏。

結合實際工作「做」。學是為了更好地做,兩學一做不僅要看學得怎麼樣、做得如何,還要運用到推動具體的工作當中。時下,改革深水期、發展攻堅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號角已經吹響,面對四個全面的戰略布局,還有許多現實的問題需要解決,這就需要在兩學一做中,結合實際開展工作,紮實做起來,讓老百姓有更多獲得感。比如,在「兩學一做」中落實換屆工作,利用「兩學一做」的抓手打贏扶貧攻堅戰,在防汛抗洪搶險救災中檢驗「兩學一做」,將學習教育與落實新發展理念、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結合起來,與完善基層治理體系、維護社會和諧穩定結合起來。結合實際工作「做」,才能確保學習教育扎在現實中,避免實踐走樣。

結合具體問題「改」。正如劉雲山同志所強調的,「學習教育的成效,最終要落實到解決問題上。」學習教育過程本身就是提高基層黨組織戰鬥力、增強黨員模範作用、凝聚發展正能量的過程。當看到,無論是屢禁不止的不良作風,還是工作不到位的現實困境,都迫切需要逐一解決。問題是時代的聲音,解決問題才是最好的教育,這就需要在「兩學一做」中聚焦問題,在「困」中找「策」,變「危」為「機」,化「險」為「夷」。比如,堵住學習教育中重形式、走過場的歪風;解決一些黨員幹部推動工作中的困難。結合具體問題「改」,才能取得看得見摸得著的成效,避免落實走空。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夏區舒安街道辦事處)

幹部當有守拙之心

代強

《藝經》有云:「凡棋有善巧者,勿與之鬥巧,但守我之拙,彼巧無所施」,此之為守拙。守拙是古代圍棋九等之末,因其棋力尚淺,對弈之時往往漏洞百出,謂之拙,但其往往及時發現並修正錯誤,謂之守。「守拙」雖為棋品之下下品,但「守拙之道」卻是寶貴的人生經驗。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古人往往尚拙而鄙巧,講究「文以拙進,道以拙成」,與弄「巧」者相比,拙者更有恆心,更顯務實,更腳踏實地,前進的每一步更加厚重敦實。黨員幹部亦是如此,常懷一顆守拙之心,把群眾的每件事都做實做好,從政之路方能走穩走好。

守拙以求真。本真即本質、本有、本源,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根本的屬性。「執道循理,必從本始」,只有守住初衷,才能不忘初心。善守拙之人,往往能夠清楚地認識到自身的不足,保持一顆清醒的頭腦,不忘本,不忘根。守拙是一種人生態度,知不足而改之,人莫能勝之,每一個黨員幹部入黨之時,都曾舉起右手,向著黨旗和人民做出莊嚴的承諾,為人民服務就是黨員的本真、本有、本源所在。只有在工作中不斷反思自身的不足所在,才能不斷改進自身的工作,才能將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落到實處,才能在為民服務的道路上踐行好入黨的錚錚誓言,才能真正將黨和人民交付的事業做好做實。

守拙以求實。與善巧者不同,守拙之人不會「截彎取直」,更不會「見機行事」,而是遵循著「書讀百遍,其義自見」「一章十遍讀,一句十回吟」「躬行自明,身體力行」的笨辦法。與藉助他人之力捷徑相比,固然稍顯拙陋。但正如古人所推崇,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要想實現個人學業的進步,事業的成功,必然需要善守讀書求學之拙,幹事創業之拙。只有下足了苦功夫,基礎才會更加堅實,萬千辛苦之後,自會有滿園芬芳。黨員幹部要常懷守拙之心,自然不是要求黨員幹部非要用事倍功半的笨辦法,而是鼓勵幹部樹立一種「拙亦何妨只要勤」的理念,如果養成一種求巧的心態,變回喪失勤的動力。

古人云,「大人不華,君子務實」,務實、落實就是對幹部守拙的最好註解,我們的黨之所以能夠帶領人民群眾不斷取得輝煌的成就,不僅在於先進的指導理論,更在於我們實事求是,務實落實的良好作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在實際工作中,最根本的要在「實」字上做文章。牢固樹立萬事實為先的觀念,把務實當作一種責任、一種追求、一種境界、一種美德,做到處處思務實,時時想務實,撲下身子,解決問題,踏踏實實做事,老老實實做人,要避免好高騖遠,不搞形式主義,在一步一個腳印中堅守守拙之心,務實之魂。

守拙以求進。哲人說:意志在於磨練,成功在於堅持,這並非是成功後的心靈雞湯,而是經過實踐證明的真理。我們常在羨慕別人的成功,感慨機遇的垂青,有選擇地忽略了背後的辛苦,更有甚者,嘲諷他人為了理想的堅持。古人講,鍥而不捨,金石可鏤,機遇總是給有準備的人,成功總屬於堅持到最後的人。是黨員幹部當有守拙之心,關鍵就是要有一顆堅持到底的恆心與毅力,始終為了人民的事業而不懈努力,一顆紅心,始終為人民跳動。

黨員幹部當常懷一顆守拙之心,用雙手打造人生,讓智慧成就人生,做一個本分、踏實、勤勉的人,堅守本真,默默耕耘,在人生的舞台上綻放出生命至純至真的光彩。

(作者單位:廣安市廣安區委組織部)

中國夢 奧運夢侯珂珂 蔡闖

從北京到里約熱內盧,中國奧運代表團將又一次遠征。2016年8月5日,代表「團結、友誼、進步」的奧運聖火將首次在南美大陸點燃。五環旗下,全世界體育健兒匯聚一堂,再續傳奇,共同書寫人類美好的追求,為實現自己的夢想奮力拚搏。

兩個多月前,北京西山腳下的首鋼園區迎來了首家入駐單位——北京冬奧組委。此時,200公里外的河北張家口崇禮,北緯40度附近的大山深處,一座世界一流的雪上運動中心已規劃、建設了十餘年,規模初具。

2022年,北京將攜手張家口迎來奧林匹克的冬季盛典。北京這座東方文明古都,將成為全球首個舉辦過夏季、冬季奧運會的城市。奧林匹克,見證著中國體育生動有力的變革和中國社會日新月異的發展。

從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始,中國體育翻開了全新的一頁。在響亮地回答了「中國什麼時候能派運動員參加奧運會?中國運動員何時能得到一枚奧運金牌?我們的國家什麼時候能舉辦奧運會?」的世紀之問以後,中國體育再出發,成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精彩折射。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體育的飛躍有目共睹,體育文化更以其獨特的魅力得以長足發展。當五星紅旗一次次升起,當更多的人不再糾結於賽場上一時的勝負,當國內球場上諸如馬布里、登巴巴、里皮、斯科拉里這樣的世界一流運動員、教練員越來越多,當賽車、帆船、高爾夫這些非優勢項目有了更多的參與者,當跑步、快走、自行車運動幾乎完全融入工薪族的日常生活,沒有人不相信,我們正走在體育大國邁向體育強國的道路上。

衡量一個國家的體育水平,不僅僅在於獎牌的多少,更在於運動員乃至普通群眾身上能否體現奧林匹克精神,體現勇於超越自我、樂觀向上的精神。今天,從體育工作者到體育愛好者,都對賽事成績有了新的認識,「享受比賽」成為更多運動員的真實心理,笑對輸贏成為眾多觀眾的正常心態,微笑中,體現出體育強國的自信。

國運盛,體育興,這是歷史的規律。2013年3月17日,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如今,中國不僅已快速發展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更在文化創新上成果豐盈、令人讚歎。體育就是其中一道別樣的風景。剛剛過去的2015—2016年滑雪季,河北崇禮接待滑雪愛好者達205萬人,旅遊直接收入超過14億元,比申冬奧成功前翻了一番。

中國發展起來了,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作出的貢獻就越來越大。國際機構發布的報告指出,中國是世界上對舉辦大型體育賽事最有吸引力的國家。

里約奧運正在召喚,北京冬奧為期不遠。2022年冬奧會,將是一屆特殊背景下的體育盛會。彼時,冬奧聖火將輝映一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更加美好的中國。13億人民心中的中國夢,必將讓奧林匹克之光更加絢爛輝煌。

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新時代——關於樹立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的對話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在深刻洞悉發展新階段的基本特徵、科學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發展方向、不斷深化對經濟社會發展規律認識的基礎上,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指明了「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的發展思路、發展方向和發展著力點,揭示了我國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科學路徑,回答了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新發展理念具有哪些科學內涵,將帶來怎樣的深刻變革?新發展理念在對發展規律的認識上取得了哪些重要突破?今天刊發的理論對話和大家手筆,圍繞這些問題進行探討。

——編 者

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

主持人:在經濟新常態下,我國發展的環境、條件、任務、要求等都發生了新的變化。適應新常態、把握新常態、引領新常態,保持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必須堅持正確的發展理念。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堅持創新發展、協調發展、綠色發展、開放發展、共享發展,是關係我國發展全局的一場深刻變革。應該如何理解新發展理念對我國當前發展的重大意義?

金碚:發展理念反映發展的價值觀,是關於追求什麼樣的發展目標、選擇什麼樣的發展方式、發展為什麼人謀利益等基本發展問題的價值判斷,從根本上決定著發展思想、發展戰略和發展行動。因而,發展理念決定著發展成效乃至成敗。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實現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發展的必由之路,它不只是美好願景,更是實現目標的引領。當前,世界經濟處在國際金融危機後的大調整大變革期,經濟結構調整已經成為全球趨勢,同時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孕育興起。我國面臨提升在全球價值鏈中的地位、佔領科技制高點的重大機遇和挑戰。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同時資源環境的瓶頸制約更加突出,轉方式調結構的要求更加迫切。新形勢下,原來粗放的規模速度型發展方式已經不適應發展要求,必須以新發展理念為引領,實現發展方式、發展動力、發展導向、發展路徑的全面變革。新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對發展規律認識的新成果,指出創新驅動的發展、協調平衡的發展、環境友好的發展、開放共贏的發展、包容共享的發展才是好的發展;發展不是經濟的「單兵突進」,而是經濟、科技、社會、政治、法律、文化以至國防、外交等各領域的「聯合作戰」。

王永昌:新發展理念繼承和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發展觀,是針對我國發展中的突出矛盾和問題提出來的,既是對發展理念的一次深刻變革,也將引領發展實踐的偉大變革。首先,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我國「十三五」乃至更長一個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基本特徵是「轉型發展」:在轉型中提升發展,在發展中實現轉型,從而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推動社會主義現代化進入新階段。新發展理念抓住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關鍵,正在有力引導轉型發展。其次,新發展理念深刻揭示了我國改革與發展實踐互促共進的演進規律,把發展與改革緊密結合起來,既推動經濟社會結構和發展方式的重大調整,也推動發展體制機制的全面改革。這顯然將有效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發展動力、厚植髮展優勢,帶來一場關係發展全局的深刻變革。

具有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的原創性新理念

主持人:新發展理念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習近平同志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發展理念,是針對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世界經濟復甦低迷開出的藥方。」如何理解新發展理念蘊含的時代價值和世界意義?

胡鞍鋼:新發展理念的時代價值首先體現在,它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踐創新為基礎,源於世界最大規模的現代化實踐,是具有中國原創性的發展新理念,因而一旦被人民掌握,就會成為創造、創新、創業的無窮力量。其次,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貫穿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本身就形成了一個宏大的發展框架、嚴密的發展邏輯、務實的發展思路,深入回答了當今時代的發展課題。

王永昌:新發展理念體現了發展目的、發展動力、發展路徑、發展方式的有機統一,體現了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辯證統一,體現了發展的合規律性與合目的性(發展為了人民)的內在一致,也體現了中國發展與世界各國發展的合作共贏;既彰顯時代價值,又具有世界意義。2008年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凸顯了西方發達國家乃至其他國家面臨的發展動力不足、生態環境惡化、貧富差距擴大、經濟社會結構失衡、社會矛盾加劇等發展困境。新發展理念是在深刻總結國內外發展經驗教訓和發展大勢的基礎上形成的,深刻揭示了人類社會必須走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道路的普遍趨勢,既是對我國發展問題的科學回答,也是應對人類發展全球性困境的「中國思考」「中國方案」。

胡鞍鋼:新發展理念的提出再次證明,中國不僅是世界發展最成功的國家之一,也是創新發展理念的國度,將繼續為人類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

創新發展的要義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

主持人: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指出:「必須把創新擺在國家發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不斷推進理論創新、制度創新、科技創新、文化創新等各方面創新」。這說明,創新發展指的不僅是科技創新,而是有著豐富內涵。應該如何理解創新發展的要義和內涵?

金碚:創新注重的是解決發展的動力問題,創新發展的要義是實現創新驅動發展。在新常態下,傳統發展動力逐漸減弱。無論是搶抓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機遇,還是適應、把握、引領經濟新常態,都需要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把發展動力轉到創新驅動上。所謂創新驅動,就是創新成為引領發展的第一動力,科技創新與制度創新、管理創新、商業模式創新、業態創新和文化創新相結合,推動發展方式向依靠持續的知識積累、技術進步和勞動力素質提升轉變,促進經濟向形態更高級、分工更優化、結構更合理的階段演進。

胡鞍鋼:創新是一個複雜的社會系統工程,不能狹隘地理解創新。科技創新雖然很重要,但它只是創新系統的一部分。俗話說,孤掌難鳴。如果理論、制度、文化等其他方面的創新跟不上,與科技創新相關的投融資、知識產權保護、成果轉化等制度不配套,科技創新就難以有效推進,就難以轉化為現實生產力。所以,創新發展倡導的是以科技創新為核心的全面創新,創新能力是科技創新實力、企業創新活力、產業創新優勢、市場創新氛圍、制度創新保障、人才創新激情等的系統綜合。當前,應加快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讓科技創新和體制機制創新兩個輪子相互協調、持續發力,以重大科技創新為引領,以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的突破帶動全局,努力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源泉,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

協調發展的要義是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

主持人:協調是持續健康發展的內在要求。習近平同志指出:「下好『十三五』時期發展的全國一盤棋,協調發展是制勝要訣。」如何理解協調發展的重要意義?

胡鞍鋼:協調注重的是解決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我國發展不協調是一個長期存在的問題,突出表現在區域、城鄉、經濟和社會、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等關係上。嚴重的發展不平衡、不協調會帶來發展可持續性下降、發展質量和效益偏低、結構性產能過剩、生態環境惡化、社會矛盾多發等問題。因而,必須著力推動區域協調發展、城鄉協調發展、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推動經濟建設和國防建設融合發展,努力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

王永昌:協調發展的要義正在於增強發展的整體性協調性。協調既是發展手段又是發展目標,同時還是評價發展的標準和尺度。協調是發展兩點論和重點論的統一,必須把破解難題、補齊短板和鞏固、厚植原有優勢統一起來。協調是發展平衡和不平衡的統一,不是搞平均主義,而是更注重發展機會公平、資源配置均衡。協調是發展短板和潛力的統一,通過補齊短板挖掘發展潛力、增強發展後勁。落實協調發展理念,就要按照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把握好發展的局部與全局、發展節奏的快與慢、發展時空的先與後、發展的重點與非重點等辯證邏輯,處理好發展中的重大關係。應更加註重提高發展的全面性,系統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更加註重提高城鄉發展的統籌性,加快農村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更加註重提高區域發展的均衡性,推動東、中、西部地區協調發展;更加註重提高發展環境的和諧性,大力加強生態文明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

綠色發展的要義是促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主持人: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保護環境就是保護生產力,改善環境就是發展生產力。習近平同志關於保護環境與發展生產力關係的重要論述,扭轉了一些人所謂經濟發展和優美生態環境不可兼得的錯誤認識,揭示了綠色發展的真諦,展示了協同推進人民富裕、國家富強、中國美麗的光明前景。應該怎樣全面理解綠色發展的內涵?

胡鞍鋼:綠色發展是對人類發展活動必須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這一規律的深刻認識和把握,至少包括三方面含義:從發展道路看,綠色發展堅持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致力於走出一條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從經濟活動層面看,綠色發展要求實現資源要素配置的綠色重組,大力發展循環經濟;從發展目標看,綠色發展要求實現人與自然的「天人合一」和「天人互益」,從而實現人類源於自然、順應自然、益於自然、反哺自然。

王永昌:西方發達國家所走過的傳統工業化道路,其實質是以資源環境換經濟增長。事實證明,這條道路對生態環境的破壞極大,生態環境惡化已經成為當今世界各國普遍面臨的難題。我國過去粗放的增長方式和生產生活方式也導致了資源約束趨緊、環境污染嚴重、生態系統退化等問題。綠色發展理念是在對西方傳統工業化道路批判性反思、對我國發展經驗教訓深刻總結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其要義是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實現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雙贏。比如,綠色循環低碳產業是當今時代最有前途的發展領域,我國在這方面發展潛力很大,可以形成很多新的經濟增長點。隨著綠色發展理念逐步深入人心,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將成為主流,良好生態環境會成為改善人們生活質量的增長點、成為展現我國良好形象的發力點,我國將走向社會主義生態文明新時代。

開放發展的要義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

主持人:習近平同志多次強調:「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對外商投資企業合法權益的保護不會變,為各國企業在華投資興業提供更好服務的方向不會變。」這「三個不會變」,得到國際社會的高度稱讚,也充分表明「我們將堅定不移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站在新的發展起點上,我國對外開放的環境有哪些新變化?堅持開放發展有哪些新內涵?

王永昌:同過去相比,我國對外開放的環境發生了很大變化:國際金融危機後,國際經濟合作和競爭格局發生深刻改變,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面臨重大調整,世界經濟還沒有找到全面復甦的新引擎,既孕育重大機遇,也充滿風險挑戰。同時,我國在世界經濟和全球治理中的分量迅速上升,已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第一大貨物貿易國、第二大對外直接投資國,但經濟大而不強的問題依然突出。世界經濟新形勢和我國對外開放大進大出的格局,使我國的引進來、走出去在深度、廣度、節奏上都是過去所不可比擬的,外部經濟、金融資本等帶來的風險壓力之大也是過去所不可想像的,迫切需要加快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

胡鞍鋼:開放發展的要義是解決發展內外聯動問題,著力實現合作共贏。開放發展理念的提出,表明中國將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上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主要表現在:中國既與發展中國家合作,也與發達國家合作;既與大國合作,也與小國合作;既推動「南南合作」,也推動「南北合作」;既推動經貿技術合作,也推動安全和非傳統安全合作。開放發展要求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完善對外開放布局,形成對外開放新體制,推進「一帶一路」建設,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實現合作共贏、共同發展。

共享發展的要義是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

主持人:習近平同志指出,共享理念實質就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體現的是逐步實現共同富裕的要求;共享發展必將有一個從低級到高級、從不均衡到均衡的過程。這一重要論述說明,共享的目標是共富,共享發展是一個隨著生產力發展而不斷推進的過程。應該如何科學理解共享發展的內涵?

胡鞍鋼:堅持共享發展,堅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道路,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共享發展的要義是實現全民共享、全面共享、共建共享、漸進共享。也就是說,就共享的覆蓋面而言,是人人享有、各得其所。就共享的內容而言,包括共享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各方面建設成果,全面保障人民各方面合法權益。就共享的實現途徑而言,要在共建中共享、在共享中共建。就共享的實現進程而言,要立足國情、立足經濟社會發展實際循序漸進,讓人民更多更公平分享改革發展成果。

王永昌:發展為了誰、發展依靠誰、發展成果由誰享有,是人類社會發展面臨的根本問題,不同社會有不同回答。共享發展把實現人民幸福作為發展的目的和歸宿,發展過程人人參與,發展成果人人享有,注重解決社會公平正義問題,是有利於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的發展理念,體現了我們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和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當然,共享發展是一個歷史過程,我們既要摒棄那些不切實際的平均主義主張,又要防止出現貧富兩極分化現象,在公平與效率之間把握好合理張力。在當前發展階段,既要大力維護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結果公平,又要尊重因人們付出的勞動、才能等不同而帶來的合理收入差別。還要加大扶貧力度,幫助貧困人口擺脫貧困,使全體人民在共建共享發展中有更多獲得感,不斷朝著共同富裕目標穩步前進。

讓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

主持人:新發展理念已經提出,科學的發展方向已經確立。應該如何保證新發展理念得到貫徹落實,實現「精神變物質」?

金碚:讓新發展理念落地生根、變成普遍實踐,對於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意義十分重大。要使新發展理念真正引領發展實踐,實現「精神變物質」,最重要的是創造相應的體制機制條件。首先,應在體制改革中注入新發展理念。樹立新發展理念與深化體制改革是互促共進的。一方面,加快形成落實新發展理念的體制機制,有利於從根本上消除不適應、不適合甚至違背新發展理念的認識、行為、做法。另一方面,我國的改革已經歷時30多年,難免出現一定程度的動力減弱、推進艱難等問題,新發展理念是破解改革難題的一劑「特效藥」。其次,應在政策安排和政績考核上體現新發展理念。新發展理念是「指揮棒」,政府政策和行為則是「引路牌」。各級政府部門只有理解和把握新發展理念的精髓,將增強創新能力、推動發展平衡、改善生態環境、提高開放水平、促進共享發展體現在政策導向和政府自身行動上,才能引導全社會樹立新發展理念。把成熟的、帶有普遍性的經驗和做法上升為法律,也有助於引領全社會遵循新發展理念。第三,在遵循發展規律的基礎上發揮新發展理念的積極作用。新發展理念是對發展規律的認識結晶,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行動也必須遵循發展規律,處理好不同發展階段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係;同時也要體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傾聽人民呼聲、尊重人民選擇、追求人民福祉,實現人民所嚮往的目標。

爭做「四講四有」合格黨員幹部

南部戰區政治委員 魏亮

習主席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強調,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著力提高執政能力和領導水平,著力增強抵禦風險和拒腐防變能力,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就是要使我們黨在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征程中永葆先進性純潔性,就是要使廣大黨員做講政治有信念、講規矩有紀律、講道德有品行、講奉獻有作為的合格黨員。這「四講四有」,是習主席思想建黨的生動體現,是新時期合格黨員的鮮明特質,從忠誠、守紀、立德、履責四個維度體現了黨章對共產黨員的基本要求,立起了當代合格共產黨人的標尺。

講政治有信念,重在學好系列講話,篤定看齊追隨,做到政治合格

習主席指出,政治信念好比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精神上「缺鈣」就會得「軟骨病」。講政治有信念是共產黨人安身立命之本。做到政治合格,強化「四個意識」,最重要最現實的就是看齊追隨,始終對黨忠誠、聽黨指揮。

思想上看齊,高舉黨的理論旗幟。我們黨依靠學習走到今天,同樣依靠學習走向未來。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是當代中國最鮮活的馬克思主義,是引領我們向偉大目標進發的時代旗幟。學好黨的創新理論,必須學習跟進、認識跟進、行動跟進。要學好習主席國防和軍隊建設重要論述,帶著信念、帶著使命、帶著感情學,在組織安排之外堅持自學。在此基礎上注重深悟。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博大精深,要從中悟出堅定政治信仰,悟出強烈歷史擔當,悟出真摯為民情懷,悟出立場觀點方法。同時還要注重積累。學習習主席系列重要講話,就是要在點滴學習、日積月累中,掌握思想體系,厚實理論功底。

政治上看齊,維護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權威。無產階級政黨、軍隊歷來重視維護領袖權威和團結統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個領域面貌煥然一新,關鍵是有習主席英明領導。軍隊看齊追隨,就是要堅決聽從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指揮,堅決維護黨中央、中央軍委和習主席權威。貫徹軍委主席負責制是維護權威的根本體現,務必作為鐵律來遵守,確保最高領導權指揮權集於軍委、掌於統帥。戰區作為黨對軍隊絕對領導的重要存在形式,越是處在指揮鏈中越要強化聽黨指揮、維護權威自覺,在這個重大原則問題上,態度必須十分堅決。

行動上看齊,堅決做到聽令而行。習主席強調,戰區的看齊,就是要聞令而動、聽令而行。務求做到:一是確保政令軍令暢通。習主席的號令、軍委的決策,必須在部隊貫通落地,決不能表態快行動慢、打折扣搞變通。二是確保訓令全面落實。習主席訓令是戰區建設發展的總綱領、總思路,必須用主席訓令統領戰區建設發展,圍繞戰區「四句話」建設目標,抓根本鑄軍魂,抓主業強能力,抓聯合促轉型,抓常備礪作風,搞好新體制下「二次創新」。三是確保部隊純潔鞏固。當前,意識形態領域鬥爭尖銳複雜,必須保持足夠政治清醒,網上網下聯動管,人防技防一起抓,軍地協作共同防,堅決打好主動仗。

講規矩有紀律,重在尊崇黨章黨規,守住政治底線,做到守紀合格

習主席強調,人不以規矩則廢,黨不以規矩則亂。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把講規矩有紀律提到對黨是否忠誠、黨員是否合格的高度,可見其極端重要性。

喚醒黨章黨規意識。黨章是黨的總規矩;黨的法規條例、優良傳統、工作慣例就是規矩。要做到是非界限分明。在當前思想觀念劇烈碰撞、利益關係深刻調整情況下,必須有很強的是非觀,提倡什麼、反對什麼搞得很鮮明,思想工作不能忽悠哄著,歪歪理不能有氣候,個人利益不能擺到不適當位置。要使得組織觀念強化。無話不對組織言,有事要對組織講,這是黨的傳統作風,更是忠誠老實的具體體現。要定期向組織彙報思想,如實填報個人事項,自覺參加組織生活,依靠組織解決問題,這些都是黨的規矩,必須始終遵守。要保持接受監督自覺。黨委研究決策重大敏感事項,要主動商請監督部門參加;幹部使用、工程建設、物資採購,要自覺全程接受監督;監督部門開展工作,要全力支持配合,養成在監督下用權、陽光下工作的習慣。

凈化政治生態。通過貫徹古田全軍政工會精神,政治生態向上向好,但仍需緊抓不放、縱深挺進。要深化肅清郭伯雄、徐才厚案件流毒影響。肅清過程中,要防止僅僅作為貪腐案件來看待,切實抓好「六個著力」,真正向內省轉化,向深層推進,向治本拓展。要嚴守政治紀律規矩。當前,國家處於整體轉型期,社會處於矛盾凸顯期,軍隊處於改革攻堅期。越是這種情況,越要保持政治定力,做到不聽信小道消息,不妄議大政方針,不以個人得失評判改革。要堅持選人用人導向。堅持事業取人、陽光操作、集體研究、紀委監督,讓優秀者優先,讓實幹者吃香,讓跑找要者沒市場。

防止「四風」反彈。軍隊是打仗的,必須拋開名利、捨去享樂、輕裝上陣。經費開支要經得起審計,不能不按預算花錢,不能花不該花的錢。公務接待要規範,必須杜絕吃吃喝喝、拉拉扯扯。工程建設要按程序操作,不能未批先建,不能簡化招投標程序或由領導幹部插手。對外有償服務項目,不能該停不停、該交不交,留下尾巴隱患。這些必須盯緊盯牢、抓細抓小,杜絕各種頂風違紀的事。中央政治局審議通過了問責條例,出了問題要嚴肅追責,我們必須認清形勢、莫犯糊塗。

講道德有品行,重在自覺修身律己,堅守精神高地,做到品德合格

習主席指出,國無德不興,人無德不立。德行是做人的根基,做一名合格黨員,就要修好品德這一課,傳承黨的優良作風,弘揚中華民族傳統美德,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堅持強黨性。黨性集中於信念、體現於作風、貫穿於實踐,是黨員幹部立身、立業、立言、立德的基石。黨員不是掛在嘴邊的一個名義,而是駐在心中的一份虔誠;不是一陣子的堅持,而是一輩子的堅守。黨員必須始終以黨章規定修鍊自己,以黨員標準規範自己,以黨性境界提升自己,做到組織入黨和思想入黨高度一致,既拿「身份證」又拿「合格證」。作為黨員就要踐行先進性要求。黨員是黨的細胞,黨的先進性由黨員個體思想行為的先進所構成。要堅持先進性標準、立起先進性形象,平常時候看得出來,關鍵時刻站得出來,危急關頭豁得出來。

做到知敬畏。「人在干、天在看」,講的是人要有敬畏之心。要敬畏人民。視人民為父母,把為民掌權作為最高價值取向,要多做暖人心穩人心的工作,只要設身處地,就有千方百計。要敬畏權力。有權不可任性。黨員領導幹部,看待權力應充滿敬畏,面對權力應如履薄冰,使用權力應循規依矩,讓權力在陽光運行中守中持正,在創造價值中彰顯價值。要敬畏法紀。法紀是高壓線,也是護身符。我們要自覺做學法守法的規矩人、老實人。

保持高格調。物有其類,人有其格。格調反映共產黨人道德情操,折射領導幹部人格魅力。要在養心上多用功。米養身,書養心。外面世界再精彩,也要靜下心來讀點書。從馬列主義經典中汲取政治養分,從傳統文化中涵養精神家園,從博覽群書中開闊思維視野,以此滋養道德情操、生活情趣。要從榜樣中定坐標。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要遠學英雄模範,近學身邊典型,對照榜樣激勵自己、修鍊自己、提升自己。要在自律上有堅持。管住自己、天下無敵,管住家人、後院平安。要自始至終地嚴格要求自己,幹事眼望高線,生活守住底線,以人格的力量贏得人心、成就事業。

講奉獻有作為,重在勇於擔當負責,用心幹事創業,做到履責合格

講奉獻有作為,是共產黨人的責任。習主席強調,黨員幹部要有擔當,有多大擔當才能幹多大事情,盡多大責任才會有多大成就。我們必須以奉獻擔當精神開創改革強軍新局面。

幹事富有激情。毛主席說,人是要有一點精神的。沒有激情,世界上任何偉大事業都不會成功。當前我軍正處於改革轉型期,趕上這一時期,是我們的幸運和光榮,要在此之際書寫輝煌的人生。當然,改革關乎利益關係調整。但我們在改革大考面前,不能光想得到什麼,還要多想付出什麼。那種瞻前顧後、患得患失的想法,不能有、要不得。改革任務繁重,工作千頭萬緒,但無論壓力有多大,我們都要以苦為樂、埋頭苦幹,不折不扣完成各項任務。

務戰要成主業。戰區就是研究打仗、領兵打仗。思戰謀戰、敢戰能戰、教戰備戰應成為主旋律。必須繼續轉觀念。要堅持不懈地去行政化、去抓建思維、去和平積習。過去的軍區模式、單一軍種思維很容易反彈,「頭腦風暴」必須馳而不息抓下去。必須聚力攻難關。積極響應習主席改革強軍的號召,本著問題倒逼、解決急需的思路,牢牢把握戰區運轉關節點,理順指揮關係,推動機制創新,搞好體系建設,推動由管理型到打仗型轉變。確保苦幹出實效。一切難題只有在苦幹中破解,一切機遇只有在苦幹中把握,一切願景只有在苦幹中實現。崗位就是戰位,必須上下一起苦、一塊干,展示當代軍人應有的精神風貌。

工作要長本事。新體制新機制建立後,我們要有本領恐慌感。因此必須大興學軍事之風。要把學軍事練指揮作為共同科目、必修主課,如饑似渴學,盯著短板補,使軍事素養、專業水平有個大的提高。要藉助全軍資源,針對知識空白、經驗盲區、能力弱項開展精確培訓,干中學、學中干,把人才培養路子走出來。與此同時,硬化成才考評機制,將幹部考評結果與任免獎懲掛鉤,先領「資格證」,再接「指揮棒」,逼著大家學、引著大家練,形成多出成果、多出人才的生動局面。

努力深化認識繼續砥礪前行

浙江傳媒學院 楊聖瓊

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深刻闡明了近代以來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我們黨的建設與執政的基本規律,是新時期全黨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和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行動綱領。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提升「四個認識」,著力推進「八大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以「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為主題,全面回顧了我們黨95年來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不懈奮鬥走過的光輝歷程、做出的偉大歷史貢獻,深刻闡明了近代以來我國社會發展的基本規律、我們黨的建設與執政的基本規律,並對新時期黨的重點工作作出全面部署,成為新時期全黨面向未來的政治宣言和繼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的行動綱領。要貫徹落實好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就必須不斷提升「四個認識」,著力推進「八大事業」。

認真領會三個「深刻改變」,不斷提高對中國共產黨產生的重要意義的認識

中國共產黨的產生究竟有多大意義,早在60多年前毛澤東就作了定性:「中國產生了共產黨,這是開天闢地的大事變。」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了這一論斷,並用三個「深刻改變」作了進一步的闡述:「深刻改變了近代以後中華民族發展的方向和進程,深刻改變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前途和命運,深刻改變了世界發展的趨勢和格局。」

之所以強調第一個「深刻改變」,是因為鴉片戰爭後,一批先覺的中國人先後通過洋務運動、君主立憲、辛亥革命等路徑來挽救民族危機、推動社會發展,但歷史證明,這些道路都走不通、都失敗了,歷史的重擔就這樣落在了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身上,歷史的航向也朝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的方向發展——這是與前人所走的截然不同的道路,是一條通向光明的道路。

之所以強調第二個「深刻改變」,是因為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我們取得了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勝利,建立了新中國,徹底結束了中國落後挨打的被動局面和任人宰割的悲慘命運,迎來了嶄新的光明前景。

之所以強調第三個「深刻改變」,是因為新中國的成立,極大地加強了社會主義陣營,深刻地影響了世界發展的趨勢與格局。而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社會主義中國,將對世界發展的趨勢與格局產生更深刻的影響。

因此,習近平總書記用三個「深刻改變」把中國共產黨的誕生對中國人民、中華民族和世界發展產生的重大影響精闢地揭示了出來,我們只有認真領會這三個「深刻改變」,才能使對中國共產黨產生的重要性的認識達到新的高度。

永遠銘記三個「偉大歷史貢獻」,不斷提高對「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我們黨做出的三個「偉大歷史貢獻」作出了詳細闡述,即我們黨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新民主主義革命」「實現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完成社會主義革命」「實現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並持續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進行改革開放新的偉大革命」「實現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讓中華文明在現代化進程中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讓科學社會主義在21世紀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使中華民族煥發出新的蓬勃生機」。

習近平總書記以深邃的歷史眼光、寬廣的國際視野、鏗鏘的時代強音,用三個「偉大飛躍」、三個「新的蓬勃生機」把我們黨為中國人民、中華民族、中華文明乃至國際共運所做的偉大歷史貢獻形象地表達出來,完美地詮釋了「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這一論斷。

這一系列論述表明:我們黨的領導地位是歷史形成的,是人民選擇的,是歷經千辛萬苦、付出流血犧牲贏得的;黨的領導時時縈繞在億萬人民群眾的腦海,深深紮根於億萬人民群眾的心中,是不能削弱的,也不可動搖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必須始終堅持黨的領導,不斷鞏固黨的領導。

因此,不論黨員幹部還是普通群眾,都要永遠銘記黨的三個「偉大歷史貢獻」,進一步深化對黨的偉大歷史作用的認識,自覺堅持和堅決維護黨的領導,努力做到愛黨、護黨,信黨、跟黨,興黨、為黨。

全面把握三個「歷史告訴我們」的啟示,不斷提高對堅持「四個自信」的認識

95年來,中國共產黨在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進行波瀾壯闊的革命、建設與改革的偉大實踐中,歷經苦難與曲折,也贏得了輝煌與勝利;積累了豐富的歷史經驗,也獲得了深刻的歷史啟示。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用三個「歷史告訴我們」闡述了我們黨在總結95年不懈奮鬥的歷史經驗的基礎上,獲得的三個歷史啟示。第一個歷史啟示強調了科學理論和先進政黨對中國革命、建設與改革發展的重要意義;第二個歷史啟示強調了中國共產黨和人民群眾在血與火的洗禮中形成的血肉聯繫;第三個歷史啟示強調了由黨來領導中華民族復興大業、開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和實現國家發展戰略的無比正確性。

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全面把握三個「歷史告訴我們」的啟示,進一步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真正做到對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三個「是正確的」歷史結論「長期堅持、永不動搖」,不斷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

切實牢記「兩個務必」,不斷提高對「全面從嚴治黨」的認識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深情回憶了1949年3月23日黨中央從西柏坡動身前往北京時,毛澤東同志提出的「趕考論」,進一步要求全體黨員永遠牢記「兩個務必」,「繼續在這場歷史性考試中經受考驗,努力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新的歷史起點、面對新的發展形勢,向全體黨員發出的新的「趕考」動員令。

在這場新一輪趕考中,考生是8800多萬黨員,考官是廣大人民群眾,考卷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考法是「全面從嚴治黨」,考紀是黨章黨規黨紀。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對「全面從嚴治黨」作出新的論述,指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提出要「全面凈化黨內政治生態」的新要求,並告誡全體黨員:「如果管黨不力、治黨不嚴,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黨內突出問題得不到解決,那我們黨遲早會失去執政資格,不可避免被歷史淘汰」。

因此,我們每個黨員幹部必須切實牢記「兩個務必」要求,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發出的「趕考」動員令,不斷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真正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在黨興黨,不斷增強黨的先進性、純潔性,進一步提高黨的凝聚力、戰鬥力,認真端正「考試」態度,嚴格遵守「考場紀律」,認真答好「考試題目」,努力交出一份讓人民群眾滿意的「答卷」。

永遠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著力推進「八大事業」

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用富有哲理和詩意的語言闡述了我們黨「從哪裡來、到何處去」的根本性問題——「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記走過的路;走得再遠、走到再光輝的未來,也不能忘記走過的過去,不能忘記為什麼出發」,並語重心長告誡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所謂「不忘初心」,是指不能忘記我們黨在建黨之初提出的「漸次達到共產主義社會」的奮鬥目標;所謂「繼續前進」,是指我們黨雖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離我們黨的最高綱領還存在很大的距離,必須永不懈怠、砥礪前行。

為此,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了新時期我們黨必須不斷推進的「八大事業」,即「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不斷把為崇高理想奮鬥的偉大實踐推向前進」「不斷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推向前進」「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推向前進」「不斷把改革開放推向前進」「不斷把為人民造福事業推向前進」「不斷把人類和平與發展的崇高事業推向前進」「不斷把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推向前進」。

這「八大事業」,關乎黨的科學理論的武裝、社會實踐的推進;關乎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的提高、黨的領導地位的鞏固與執政能力的提升;關乎黨的性質宗旨的彰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關乎國家的繁榮與穩定、世界的和平與發展等,為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繪就了藍圖,指明了路徑,提供了方略,吹響了號角。

我們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不斷提升「四個認識」,著力推進「八大事業」,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跟黨走——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

共青團中央書記處

核心要點:

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以黨的政治綱領為奮鬥目標,以黨的中心任務為光榮使命,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跟黨走,在這場沒有結束的「考試」中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引導廣大青年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把實現人生理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之中,深刻認識黨的歷史貢獻、信仰宗旨、行動綱領和科學理論,培養對黨的深厚感情,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

要做好青年人才工作,促進青年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為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選配輸送急需的青年人才;助力青年技能人才培養,特別是做好下崗青年再就業服務工作;在「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中,把工作資源和項目聚焦到貧困人口脫貧、社會事業發展等「短板」問題上。

共青團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外交戰略,以戰略眼光和全球視野堅持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開展青年對外交流,組織實施好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工作規劃、青年外事工作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工作規劃。

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科學總結我們黨作出的偉大歷史貢獻和歷史經驗,號召全黨同志面向未來,面對挑戰,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鼓舞人心、催人奮進,是全黨在新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政治宣言,是指引全黨全國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的行動指南。共青團作為黨的助手和後備軍,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精神,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不動搖,以黨的政治綱領為奮鬥目標,以黨的中心任務為光榮使命,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跟黨走,在這場沒有結束的「考試」中向歷史、向人民交出新的更加優異的答卷。

深刻學習領會第一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寫在共青團的旗幟上,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青年,讓馬克思主義在一代又一代青年的傳承中永葆生機、煥發活力。在我們黨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的偉大歷史進程中,共青團始終堅持和鞏固馬克思主義在青年工作中的指導地位,始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武裝青年、教育青年。面對新的時代特點和實踐要求,共青團要繼續深入解答好進一步提高馬克思主義對青年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這一重大時代課題。在理論武裝上下功夫,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列為團的各級領導班子學習教育的首要內容,組織動員廣大青年原原本本讀系列講話、學好原著。在馬克思主義的研究上下功夫,加強研究平台建設,更好地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闡釋社會熱點,回應青年關切,激發理論自覺,培養理論自信。在馬克思主義的傳播上下功夫,注重與青年實際相結合,不斷推出青年喜愛、接地氣的作品,開展好「青年馬克思主義者培養工程」,讓馬克思主義在青年中深深紮根、枝繁葉茂。

深刻學習領會第二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教育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樹立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為了理想而奮鬥,做共產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接班人和建設者。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我們黨是否堅強有力,既要看全黨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更要看每一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一名黨員在理想信念上是否堅定不移,很大程度上取決於在青年時代樹立什麼樣的理想,信奉什麼樣的主義。當前,世界範圍內各種社會文化思潮交流、交融、交鋒,社會上這樣那樣的「主義」泛濫,必須始終把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工作作為重中之重,鞏固和擴大黨執政的青年群眾基礎。要廣泛深入開展「我的中國夢」「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等主題教育實踐活動,引導廣大青年把個人前途與國家命運緊密結合起來,把實現人生理想融入到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程之中,深刻認識黨的歷史貢獻、信仰宗旨、行動綱領和科學理論,培養對黨的深厚感情,堅定永遠跟黨走的信念。

深刻學習領會第三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教育引導廣大團員青年樹立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滿懷信心地走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康庄大道上。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並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新的時代條件下,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傳承,必須作為共青團工作的重要內容抓緊抓好。要不斷深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宣傳教育,用偉大成就激勵青年,用愛國主義感召青年,用改革創新精神引領青年,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塑造青年,使他們從小培養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從小打牢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宣傳教育,堅持宣傳教育、示範引領、實踐養成相統一。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引導廣大青少年繼承和發揚傳統美德,增強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深刻學習領會第四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建功立業,把青春夢想、青春奮鬥、青春力量匯入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要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全力推進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不斷把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推向前進」。這是當前黨和國家的工作大局,也是新時期共青團帶領青年建功立業的主戰場。共青團要找准自身定位,把握經濟建設這個中心,抓住發展這個第一要務,主動融入經濟發展新常態這個大局。要做好青年人才工作,促進青年人力資源優化配置,為中西部等欠發達地區選配輸送急需的青年人才;助力青年技能人才培養,特別是做好下崗青年再就業服務工作;在「三去一降一補」重點任務中,把工作資源和項目聚焦到貧困人口脫貧、社會事業發展等「短板」問題上。堅持促進青年創新、創業、創優,構建「共青團+」工作體系,帶領青年走在創新型國家建設的前列。堅持服務為先,做好思想引領、組織吸納等工作,使廣大青年共享改革發展成果。

深刻學習領會第五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教育引導廣大團員青年爭當改革的促進派和實幹家,以自我革新精神推進共青團改革,讓青年的創新創造活力與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交相輝映。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號召全黨,「以勇於自我革命的氣魄、堅忍不拔的毅力推進改革,敢於向積存多年的頑瘴痼疾開刀,敢於觸及深層次利益關係和矛盾,堅決衝破思想觀念束縛,堅決破除利益固化藩籬,堅決清除妨礙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要引導青年理解改革、支持改革、參與改革,使廣大青年既煥發改革熱情,又形成理性、務實的改革預期,大膽嘗試、勇於創新。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共青團一項重大而緊迫的政治任務,是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群團工作會議精神,落實好共青團中央改革方案,進一步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組織要正本清源、回歸群眾的重要思想,推進團中央領導機構、部門設置、工作運轉方式改革;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幹部隊伍建設的重要思想,推進團中央機關幹部選拔、使用和管理制度改革;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重視基層、加強基層的重要思想,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舉措強化基層、支持基層;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組織要下大氣力開展網上工作的重要思想,有力實施「網上共青團」工程,傳播網路正能量;深刻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關於群團組織保持和增強先進性的重要思想,推進和落實團員先進性建設。通過認真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化思想認識,增強改革自覺,把「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改革成果。

深刻學習領會第六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踐行黨的群眾路線,堅持青年主體地位,更加緊密地聯繫青年,做好新形勢下青年群眾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強調:「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共青團作為我們黨領導的先進青年的群眾組織,必須高度警惕「脫離青年」的傾向,始終堅持青年主體地位,把廣大青年緊密團結在黨的周圍。堅持青年主體地位,必須增強各級團組織的廣泛性和代表性,大幅提高來自基層一線的團幹部和團員的比例,更好反映青年合理利益訴求。必須健全聯繫青年的長效機制,讓深入青年、凝聚青年的新工作機制內化為團幹部的思維方式和工作自覺。必須發揮青年的積極性、主動性、創造性,擴大青年對團的工作的參與度。必須增強青年的獲得感,提高服務青年的能力和效果,著力做好促進青年創業就業、助力脫貧攻堅等工作,建好「青年之聲」網上互動社交平台和「青年之家」線下綜合服務平台。

深刻學習領會第七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在同各國的友好往來中發揮青年的積極作用,為黨和國家對外工作大局培植民意、厚植根基。習近平總書記在講話中向世界宣示了中國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的決心,展現了中國「願意以自己的發展為國際發展作出貢獻」的擔當精神。國之交在於民相親,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青年在國家溝通交流中的作用,強調青年是人民友誼的生力軍,強調把國際互信基礎從青年抓起。共青團要緊緊圍繞黨和國家重大外交戰略,以戰略眼光和全球視野堅持多領域、多渠道、多層次開展青年對外交流,組織實施好中外青年人文交流工作規劃、青年外事工作服務「一帶一路」戰略工作規劃。認真實施黨和國家領導人倡議舉辦的大型青年人文交流項目,廣泛開展友好交流合作,培育知華友華的青年力量。加強同國際及區域多邊青年對話,推動中國青年海外志願服務發展,提升中國青年在世界舞台上的話語權和影響力。

深刻學習領會第八個「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抓好共青團中央直屬機關黨的建設,大力推進從嚴治團,建設更加堅強有力、更加充滿活力的共青團。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強調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形成了全面從嚴治黨新思想,開闢了黨的建設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加強黨的建設,就是要同一切弱化先進性、損害純潔性的問題作鬥爭,祛病療傷,激濁揚清。全黨要以自我革命的政治勇氣,著力解決黨自身存在的突出問題」。加強共青團中央直屬機關黨的建設,就要旗幟鮮明堅持黨的領導,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時刻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進一步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深入推進作風建設,強化監督執紀問責,紮緊制度籠子。推進從嚴治團,就要按照「三嚴三實」標準教育、管理各級團組織、團幹部,按照「堅定理想信念、心繫廣大青年、提高工作能力、錘鍊優良作風」的要求,加強幹部隊伍建設。

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對青年的親切關懷和殷切期望,就要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跟黨走,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度重視青年和青年工作。習近平總書記「七一」重要講話,又一次對青年和青年工作作出飽含深情、語重心長的重要論述。講話對青年在黨的事業中的重要作用的評價,令人感懷;對全黨關注關心關愛青年的要求,令人鼓舞;對青年為祖國、人民、民族而奉獻的期望,催人奮進。共青團肩負著事關黨的未來和希望的工作,必須以強烈的政治責任感紮實做好青年思想政治引領和價值引領工作,深入推進自身改革。

「只有與歷史同步伐、與時代共命運的人,才能贏得光明的未來。」站在我們黨95周年華誕的歷史新起點上,共青團要奮發進取、牢記使命,將廣大青年更廣泛更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團結帶領廣大青年堅定不移跟黨走,勇做走在時代前列的奮進者、開拓者、奉獻者,讓青春在為祖國、為人民、為民族的奉獻中煥發出絢麗光彩!

在新實踐中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

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

作者:中國人民大學校長 劉偉

實踐是理論的源泉。習近平同志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指出,我國哲學社會科學應該以我們正在做的事情為中心,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中挖掘新材料、發現新問題、提出新觀點、構建新理論。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而言,習近平同志強調,要學好用好政治經濟學;要立足我國國情和我國發展實踐,揭示新特點新規律,提煉和總結我國經濟發展實踐的規律性成果,把實踐經驗上升為系統化的經濟學說。他明確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總結和提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經驗,同時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只能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又要經受實踐的檢驗,進而指導實踐。這些重要論述表明,我國的改革發展實踐既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提供了豐富的經驗材料,又對其進一步發展不斷提出新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歷史觀和方法論: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唯物史觀和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基本原則

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改革發展具體實踐結合起來,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原則和科學方法。貫徹這一原則和方法,必須堅持馬克思主義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的科學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實踐觀點,從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實踐出發,不照搬不套用,開創自己的發展道路,以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為根本目的。這既是構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根本原則和方法,也是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的根本追求。

只有堅持馬克思主義唯物史觀,堅持從分析生產力與生產關係矛盾運動入手,才能正確認識我國經濟改革的本質特徵,把改革的實質歸結為生產關係的深刻變革,理解這種生產關係變革的根本動因是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歷史要求。也只有從解放和發展生產力這一根本要求出發,才能客觀判斷我國經濟改革的出發點和最終目的,確立正確的改革評價和檢驗標準,清醒認識改革的歷史必然性和根本動因。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主題和方向: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相結合、相統一

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方向,既是我國改革發展實踐需要堅持的基本原則,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主題。這一主題的核心在於,如何把我國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統一起來。這裡至少涉及兩方面的問題:一方面是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特別是作為主體的公有制經濟如何與市場經濟有機統一;另一方面是政府調節與市場調節如何有機結合,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使政府在宏觀調控和市場失靈等領域更好發揮作用。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社會主義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的統一問題,都是一個需要不斷深入探索的難題。西方主流經濟學否定公有制與市場經濟統一的可能,進而把市場經濟作為資源配置方式緊緊與資本主義私有制結合起來。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沒有考慮過公有制(社會共同佔有制)與市場經濟統一的可能及必要,而是把公有制與計劃經濟機制統一起來。無論是十月革命後進行最初社會主義實踐的蘇聯,還是二戰後建立的實行社會主義計劃經濟體制的國家,都把公有制與市場經濟根本對立起來,在「純而又純」的公有制基本經濟制度條件下建立計劃經濟體制。上世紀80年代後,這些國家為獲取市場競爭帶來的高效率又放棄了公有制。

我國經濟改革和發展最重大的成就和根本的特色,就在於既堅持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又在資源配置中發揮市場的決定性作用,實現二者的結合與統一,建立並逐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一方面,堅持和完善公有製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公有制經濟與非公有制經濟混合發展,特別是強調公有制實現形式的改革,強調傳統企業制度向現代企業制度的轉變;另一方面,堅持推進市場化改革,特別是強調要素市場化改革,強調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深入探索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與市場經濟的統一,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主題,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大課題。對這一主題和課題的不懈探索,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和實踐對當代馬克思主義發展的重要貢獻。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任務:協調利益矛盾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需要研究的基本問題之一,是找出經濟改革發展中各種利益衝突的根本原因和解放生產力、發展生產力的辦法,以調動各方面的積極性,凝聚共識,實現經濟更好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直面問題、完成任務,必須從我國改革發展的實踐出發,從我們正在做的事情出發。在企業治理方面,深入闡釋如何實現激勵機制與約束機制的統一,特別是在國有企業治理方面,既要調動企業產權體系中各方面的積極性,又要對其進行有效約束;在國家治理方面,深入闡釋如何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特別是調動中央和地方兩個積極性;在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深入闡釋如何破除改革阻力、增強改革動力和共識,深入分析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增量改革與存量改革的關係,企業改革、價格改革、政府改革等不同時期改革重點的轉變,改革的必要性與可行性以及短期目標與長期目標的均衡,適度擴大總需求與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關係,等等。最重要的是,要深入分析如何推動共享發展,在堅持我國社會主義經濟基本制度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改革方向的基礎上,在堅持社會主義按勞分配原則的基礎上,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完善按貢獻按效率分配的激勵機制,在允許一部分人先富起來的同時逐步實現共同富裕。這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的重要原則,是調動各方面積極性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的根本動力。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的目標:推動生產力可持續發展

政治經濟學是研究生產關係矛盾運動規律的理論,研究生產關係矛盾運動的目的是使其適應生產力的要求,推動生產力可持續發展。新常態下,我國經濟發展面臨的歷史性挑戰在於如何避免落入「中等收入陷阱」,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並為到本世紀中葉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打下堅實基礎。

我國發展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經濟增長的基本約束條件發生了深刻而系統的變化。要保持經濟社會持續發展的能力,實現從上中等收入階段向高收入階段的躍升,必須根據變化了的條件,樹立和貫徹新發展理念,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切實有效處理經濟社會發展中公平與效率的關係。大凡落入「中等收入陷阱」的國家,都是在進入中等收入階段後處理不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不僅適應不了新階段的新變化,而且危機不斷,經濟發展缺乏競爭力並難以持續,社會發展缺乏公平而陷入混亂。我國為適應、把握、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一個重要目標就是要處理好公平與效率的關係。為此,需要著力推進位度創新,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提供製度保障,更好地兼顧公平與效率,順利跨越「中等收入陷阱」。與此相關的一系列問題,都需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予以科學回答。

中國經濟學家的歷史使命

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教授 喬新生

假如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看作是錦囊妙計,經濟發展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作家的著作中尋章摘句,簡單套用,就會不斷地歪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而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變成毫無生命力的原教旨主義信條。

如果把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論述和馬克思主義的經濟觀點割裂開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會失去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

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實踐性,不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變成日常的政治文件,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變成充滿活力的、具有解釋能力的現代理論體系。

2016年7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主持召開經濟形勢專家座談會,就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聽取專家學者意見和建議。在這次會議上他特別指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要以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為指導,總結和提煉我國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偉大實踐經驗,同時借鑒西方經濟學的有益成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只能在實踐中豐富和發展,又要經受實踐的檢驗,進而指導實踐。要加快培養造就國際一流的經濟學家。這番講話意味深長,既有非常重要的現實針對性,同時又有非常深刻的理論指導性。

當前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出現了兩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生命力就在於解釋能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價值就在於發展能力。

當前,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中出現了兩個非常值得關注的問題:第一個是把馬克思主義所深刻批判的資本主義看作是解決經濟問題的出路,認為只有發展資本主義,才能解決經濟問題,要運用市場經濟工具,充分借鑒資本主義國家解決經濟問題的方式,促進中國經濟發展。這種觀點可以稱為市場經濟「工具論」。第二個是把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簡單地概括為配置資源主體差異,認為資本主義藉助市場配置資源,而社會主義藉助政府配置資源。資本主義充分發揮市場主體的主觀能動性,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強調市場作用,而社會主義強調政府的主觀能動性,在資源配置過程中強調政府的作用。這種觀點可以稱為「主體論」。

其實,無論是工具論還是主體論,都旨在強調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可以共生共存。強調這一點,在理論上具有進步性。但是,我們必須看到,任何一種工具在不同社會形態中發揮的作用是不一樣的,任何主體在不同社會形態中發揮的作用也是不一樣的。市場經濟產生經濟危機,但解決經濟危機的並不是市場經濟。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價值在於,承認市場的作用、承認資本的作用,但重視勞動的價值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旨在澄清社會發展中出現的問題,為人類文明發展指明正確的道路。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核心價值在於,承認市場的作用、承認資本的作用,但是,重視勞動的價值。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現實性在於,看到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作用的同時,也看到了市場經濟造成的巨大浪費,深刻揭示了資本主義社會資本剝削勞動的本質特徵,因此,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作家試圖通過建設社會主義,解決資本主義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事實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經典作家在構建社會主義理論大廈的時候,已經注意到了政治與經濟之間的關係,看到了市場經濟發展中存在的深層次矛盾,試圖通過社會變革,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無法解決的難題。

譬如,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作家之所以強調社會主義公有制,就是因為社會主義公有制克服了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分散決策所帶來的效率低下問題。公有制條件下政府在資源配置過程中發揮至關重要的作用。但是,如果不採取堅決有力的措施把權力關進位度籠子里,就必然會出現非常嚴重的腐敗現象。如果只看到公有制條件下政府配置資源的優越性,而沒有看到政府集中配置資源可能帶來的嚴重腐敗問題,在發展社會主義過程中就會顧此失彼,就會因為嚴重腐敗而喪失民心。蘇聯共產黨的轟然倒塌,就是一個非常典型的例子。

蘇聯共產黨的慘重教訓使我們更加清醒地認識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僅是正確引導政治經濟發展的重要理論基礎,同時也是決定一個執政黨命運的理論核心。如果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研究和應用過程中,採取教條主義、本本主義,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看作是僵化的教條,而沒有根據各國實踐不斷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在探索社會主義建設理論過程中就必然會走彎路。假如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看作是錦囊妙計,經濟發展中出現問題的時候,從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作家的著作中尋章摘句,簡單套用,就會不斷地歪曲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從而讓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變成毫無生命力的原教旨主義信條。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總是素麵朝天,經得起風吹雨打,經得起時間檢驗

不斷豐富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是當代中國經濟學家的歷史使命,也是中國全面改革開放實踐的必然要求。豐富發展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必須堅持全面系統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理論和方法,不能把馬克思主義變得支離破碎。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一整套完整的理論體系,其中既包括資源配置的方法,也包括揭示勞動價值本質的重大命題;既包括市場經濟發揮作用的前提和條件,也包括勞動者在監督政府資源配置過程中應當建立的國家體制和政治制度。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博大精深,在涉及國家建設和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上,形成了一整套非常完整的理論體系。如果把馬克思主義的政治論述和馬克思主義的經濟觀點割裂開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會失去解釋現實問題的能力。

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作家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同時,也提出了系統性的解決方案。為了解決私有制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公有制;為了解決公有制實施過程中出現的問題,提出了人民代表制度,用人民代表來監督政府,防止政府腐化墮落。可以這樣說,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有內在邏輯的理論體系。這個理論體系對於國家建設和經濟的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導意義。假如只看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關於公有制的論述,而沒有看到馬克思主義關於人民代表制度的闡述,在分析社會主義條件下公有制實現問題的時候就會步入誤區。

系統學習全面理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是當代中國經濟學家的基礎課,如果對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缺乏系統認識和完整把握,試圖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某些論述和西方國家解決市場經濟運行問題的方法嫁接在一起,牽強附會,用來解決中國的問題,就必然會把純粹的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塗抹得五顏六色,令人不辨真假。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不需要化妝,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總是素麵朝天,經得起風吹雨打,經得起時間的檢驗。

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傳承,不是要走回頭路

當前,一些經濟學教授把新制度經濟學或者自由主義經濟學看作是政治經濟學的正宗或者鼻祖,他們絲毫沒有意識到,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正是在深刻批判西方國家經濟學基礎之上系統地提出了解決資本主義社會發展問題、建設社會主義國家的重要理論。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歷史傳承,不是要走回頭路,強調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實踐性,不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變成日常的政治文件,而是要把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變成充滿活力的、具有解釋能力的現代理論體系。

振興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實際上就是要求中國經濟學者必須回到政治的原點,重新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經典作家的基本理論,並在此基礎上找到適合中國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理論突破口。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閃耀著時代的光輝,具有無窮的魅力,如果忽視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社會解釋能力和批判能力,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失去了靈魂。重新學習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就是要去偽存真,糾正當前中國經濟學領域的不正之風,高舉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旗幟,以比較分析的方法,借鑒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有益經驗,批判西方資本主義國家腐朽政治經濟學說,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提供精神動力。

習近平總書記之所以強調「要加強研究和探索,加強對規律性認識的總結,不斷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政治經濟學理論體系,推進充分體現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經濟學科建設」,就是希望中國經濟學家能肩負起歷史的重任,在中國實現兩個百年目標的偉大征程中,貢獻中國的智慧,為人類政治經濟學發展作出自己的貢獻。

科技創新的人文精神要義

劉冠

以人民為中心,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是黨中央因時就勢、與時俱進,針對我國發展面臨的突出問題和挑戰作出的戰略決策。在國際發展競爭日趨激烈和我國發展動力轉換的形勢下,只有把發展基點放在創新上,才能塑造更多依靠創新驅動、更多發揮先發優勢的引領型發展。創新驅動發展的核心在於科技創新,科技創新是提高社會生產力和綜合國力的戰略支撐。科技創新離不開人文基礎。要妥善應對科技可能帶來的負面效應,比如生態環境破壞、食品安全問題、信息安全問題等,必須注重科學與人文,科技創新與人文精神的高度融合,推動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創新。這是彰顯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踐行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的題中應有之義。

科技創新與人文精神相輔相成、相互作用,共同的實踐基礎構成科學與人文相互貫通的契合點。馬克思曾深刻揭示科學與人文的關係:自然科學是關於人的科學,說生活有它的一種基礎,科學有它的另一種基礎,「這根本就是謊言」。科學從一開始就與人性相關聯,與人文擁有共同的人類實踐基礎,「人的自然科學或關於人的自然科學,是同一個說法」。科學認知活動是人類社會生活的有機組成部分之一,不具有特殊的獨立性,無法超越人類其他文化而存在,這就決定了科學與人文價值的互通。美國科學史家薩頓也認為,沒有同人文科學對立的自然科學,科學或知識的每一個分支一旦形成都既是自然的也同樣是人的。科學研究具有人文向度,「不論科學變得多麼抽象,它的起源和發展過程本質上都是同人道有關的。每一項科學成果都是博愛的成果,都是人類德性的證據」。在科技與人文的有機互動中,人類認識與改造自然、認識與改造自我的實踐活動不斷向前推進,人類文明不斷發展。一方面,科技創新為人文精神的發展提供強大的物質條件和現實支撐,使人文精神的現實展開與不斷升華成為可能;另一方面,人文精神對科技創新同樣起到了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人文精神為科技創新提供價值引領和精神支撐。人文精神把人本身存在的價值和意義作為認識和實踐的最高準則,直接關注人的發展目的與意義,表現為對人的生命存在和人的尊嚴、價值的理解、維護和追求,是一種普遍的人類自我關懷。以人為本是人文精神的首要內涵。在這個意義上,可以說,對於人的自由全面發展這一馬克思關於人類社會發展的最高價值理想,科技創新是手段路徑,人文精神是目標願景。自然科學不是一項超越價值的事業,就研究者來看,科學研究由作為價值載體的人來操作,是人的本質力量的凝結,任何科學的研究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一定思想理論的支配;就研究對象來看,自然科學的研究對象並不是抽象的與人無關的自在事實,而是具有主體性特徵的「屬人的事實」,必定蘊含人的價值因素。同時,社會價值因素對科學研究及技術應用產生的影響也是實質性的,無論在創造新價值上還是實現新價值上,科學創新都表現出社會性。所以,沒有人文精神導向的科學技術是盲目的,我們社會生活中的任何一項實踐活動,如果不能給人或社會帶來好處,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或幸福的增加,它就不符合以人為本的人文精神,也與人民至上的價值取向相違背。

科技的創新發展,不論何時何地,都離不開人文精神的滋養。義大利學者加林說,「如果是人文主義重新發現了對人、人的能力和人對各種事物的理解力的信念,那麼科學試驗的新方式、革新了的世界觀、企圖征服和利用自然的新努力也應當歸功於人文主義的影響」。對此,歐洲人文傳統對近現代科學興起所起到的巨大作用已經作出了有力證明。14世紀出現的文藝復興恢復了理性、尊嚴和思考的價值,摧毀了僵化死板的經院哲學體系,帶來了懷疑主義的復興和批判精神的傳播,提倡科學方法和科學實驗,為近代科學的發展清除了思想障礙,奠定了深厚的人文藝術背景。愛因斯坦在20世紀50年代闡述了這樣一個見解,認為對科學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試驗方法早在文藝復興時期就已經出現。到了18世紀,啟蒙運動開啟了人類理性反抗神性的新篇章,人之主體性的確立使現代科學得以擺脫宗教神學的桎梏並取得長足進步。啟蒙運動的集大成者康德更是提出「人為自然立法」的著名命題。高揚的理性讓人們充分認識到人類可以運用科技手段實現自我需求,滿足認識自然、改造自然的願望。但隨著迅速發展的科技逐漸脫離人文精神的引導,過度膨脹的理性向著工具理性的方向邁進,科技的負面效應日趨暴露,工業文明危機頻現。正如西方現代哲學家尼采所說,一旦科學失去良知則是靈魂的毀滅。

現階段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科技的「雙刃劍」效應也已凸顯。在科技創新成果的廣泛應用幫助人們實現快速現代化、高度工業化,極大改善生產生活物質條件的同時,生態環境惡化、自然資源匱乏、食品安全事故不斷、網路信息安全堪憂、科技倫理道德失范等一系列負面問題隨之而來。除去科技自身發展階段的局限性,人文精神的失落也是重要原因。現代科學危機的實質便是科學喪失了它的人文意義,遺忘了其產生和發展所依賴的人類實踐基礎,忽略了人的存在。因此,必須充分認識人文精神對科技創新的重要意義,推動富有人文精神的科技創新,避免科技「異化」造成的人的「物化」,使科技創新和人文精神統一於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偉大實踐,讓科技創新成果更好地造福國家和人民。

大力提高人文精神在科技創新中的地位,將人文精神融入科技創新的精神理念和價值追求。充分重視科技工作者的主體作用,為科技創新注入價值理性導向,在人文精神與科學精神結合的基礎上發展科技,使科技創新朝著人類福祉的方向發展。廣大科技工作者必須立志報效祖國、服務人民,把科技成果應用在實現國家現代化的偉大事業中,把人生理想融入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奮鬥中。大力弘揚我國科技界愛國奉獻、淡泊名利的優良傳統,自覺踐行科學道德、樹立良好學風,以科技界的良好風尚引領全社會自覺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在堅持馬克思主義人文關懷的基本精髓、弘揚中華傳統人文精神、借鑒西方人文精神合理內容的基礎上,構建當代中國的人文精神,為科技創新營造良好人文環境。馬克思人文關懷從唯物史觀出發,在實踐基礎上對人的權利和價值,人與自然的關係,人與社會的關係作出深刻分析,把人的自由全面發展作為社會發展的最高目標,內涵十分豐富;中國傳統文化蘊含深厚的人文精神,如果從整體上來把握中國傳統文化,它最主要、最鮮明的特徵就是人文精神,其核心是「以人為本」,包含一種上薄拜神教、下防拜物教的現代理性精神;西方人文精神從古希臘至今走過幾千年發展歷程,歷經數次思想解放運動,是人類寶貴的思想財富,為我們今天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構建人文精神提供了有益借鑒。必須在馬克思主義科學理論指導下,在傳統與現代的視野交匯中,吸收這三種理論資源構建屬於自己國家和民族的人文精神,塑造中國人的精神面貌,在全社會形成鼓勵創新的人文氛圍,更好地促進市場機制有效發揮作用。

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強政策導向,完善相關制度,實現科技創新與人文高度融合的體制機制創新。積極研究推動科技創新和人文精神之間良性互動的社會、經濟、政治和法律等機制,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的制定或修訂,突破阻礙科技創新的行政壟斷、行業壟斷和地方保護主義。回歸承載人文精神的教育傳統,避免過於偏重人的專業能力和職業能力,而忽視人的思想品質、道德修養以及馬克思主義思想的教育,推動自然科學、人文科學和社會科學的同等發展,實現教育的有形價值和無形價值之間的平衡,使教育回歸到教育主體,引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為科技創新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使科技創新所創造的價值貫穿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

發展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

中國的現代國家治理需求與政治文明的進步,需要發展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與此同時,這種需求與進步也內在地推動著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的研究。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的研究現狀如何?面臨著哪些問題?今後如何取得進一步發展?記者帶著這些問題採訪了相關專家學者。

政治傳播研究存在兩種視角

受訪學者表示,政治傳播研究在核心概念、基本理論、研究方法等方面仍然存在爭議。重慶大學新聞學院研究員郭小安認為,雖然近年來政治學與傳播學各自的研究視域不斷擴展,學科邊界也不斷被打破,但就總體而言,政治傳播仍分屬於政治學和傳播學兩個獨立的學科,其研究過程也存在兩種不同的價值取向和思維範式:一是基於政治學視角的政治傳播研究;二是基於傳播學視角的政治傳播研究。

中國傳媒大學政治傳播研究所所長荊學民認為,政治傳播研究的繁榮,並不能表明政治傳播學的成熟,更不能成為確定政治傳播學形成的標誌。他表示,政治傳播內涵的特殊性,使得對其的研究過程,要麼被規限於政治學,要麼被規限於傳播學。另外,通過政治傳播本身的研究要形成成熟的研究對象、理論基礎、研究範式、基本原理、基本規律、普遍結論等,但這些目標至今尚未達成。

清華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張莉認為,近幾年政治傳播研究的發展主要在於全球化對政治傳播的影響、新媒介環境中政治傳播的發展等。做好政治傳播研究,需要深入了解政治傳播的主體、客體和傳播媒介的特徵及其相互關係,以及三者發生交互關係的政治體制和媒介體系。

不能脫離中國特色政治文明

「研究中國政治傳播理論首先必須深刻了解、理解和把握中國特色政治文明。」荊學民表示,脫離中國特色政治文明這個基礎,中國的政治傳播研究就是徒有形式的空中樓閣。

「把改革開放30多年來黨領導中華民族復興所創造的偉大政治文明,對內傳向普通的老百姓、對外傳向全世界。」荊學民認為,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研究的邊界就是,不能脫離中國特色的政治體制談論中國的政治傳播;不能離開政治宣傳的歷史和現實談論政治傳播;不能擺脫政治宣傳基本要素的相互關係塑造政治傳播的過程和框架。超出這種邊界,便不是對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的研究。

有效進入國際政治和傳播體系

政治傳播作為一個新的研究領域,荊學民認為,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研究當前要從立足於中國經驗的「中國夢」中精準提煉出「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內在價值;同時把立足於「人類命運共同體」意識的「一帶一路」的內在價值落實到中國經驗上來。

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發展故事,有效地「編織」進國際政治體系和傳播體系進而和平相處,是一個嚴肅的跨文化傳播命題。中國社會科學院新聞與傳播研究所研究員姜軍認為,在目前的世界傳媒秩序和國際傳播格局下,以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和方法來講述中國故事,需要在話語方式和認知、闡釋、傳播框架方面進行跨文化溝通。而實現對話,要從傳播技術前沿的爭論深入到思想和哲學基礎的建構。在積極客觀的學理認知下,做到從思想、理論到實踐的相互「觀照」,從而進行基於中國本土政治和傳播實踐的思想和哲學建構,實現本土經驗基礎上的理論創造。

張莉認為,用中國特色政治傳播理論講好中國故事,將中國政治文明「織入」世界文明體系,需要將政治傳播理論和我國實際情況相結合,不能照搬西方的政治傳播理論,但也要了解國際受眾對政治信息傳播的接受偏好,用目標受眾容易接受的方式來講述中國故事。

郭小安認為,講好中國故事,要善於利用各種新媒體技術,如微博、微信、APP、微視頻、微電影等,嘗試把嚴肅的政治信息以生動、活潑的方式表達出來,增強內容的可讀性。同時要重視圖像、符號的視覺傳播功能,將中國故事符號化、圖像化,增加傳播的感染力和滲透力。此外,還要凝練中國文化的特色,增強辨識度和吸引力。

青春,奮鬥在行伍與邊關肖璐

說起軍人二字,忠誠、無私、擔當、奉獻,當是屬於他們的字眼。翻開歷史畫卷,這裡有「堅定信念,實事求是」的井岡山精神,有「不怕犧牲、敢於勝利」的長征精神,更有「自力更生、艱苦奮鬥」的延安精神。在那段艱苦卓絕的歲月中,中國軍人用血肉、淚水與永不言棄的青春寫下中華民族苦難卻又驕傲輝煌的昨天。

時間的指針走到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的當下,愛國從軍依然是青年心中的一團火。正如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所講,「青春不隻眼前的瀟洒,還有家國與邊關」。從90後「學霸」馮少卿毅然放棄電視台工作機會紮根軍營到名牌大學畢業生孫倩倩搖身一變成為軍中紅花,他們在軍營中追逐的不僅是個人夢想,更是永存的民族精神和威嚴的強國形象。

每個人都有夢想,而從軍無疑是眾多夢想中最流光溢彩的一個。從高喊「向我開炮」的王成到咬碎鐵牙仍紋絲不動的邱少雲,軍人這個名字早已和英烈們的犧牲奉獻融為一體成了時代最高的榮譽勳章。如今軍隊大門為青春而開,青年們毅然投身軍營,在這裡讓身體得到磨鍊、讓能力得到提升、讓精神得到升華、讓艱苦奮鬥的軍人品質得到繼承。這就是在用奮鬥的青春對追逐夢想致敬先烈做出完美的詮釋。

有人說,當下的中國民族精神已死。誠然在這個思想多元、利益多元、文化多元的今天,傳統文化的青黃不接讓部分國人有一些灰心喪氣。但我說民族精神不滅,它就握在軍人的手中。當看到在防汛抗災阻擊洪水的第一線,在東方之星的救援現場,在汶川地震的斷壁殘垣中,只要人民有需要的地方都有中國軍人的身影閃爍。在美國還在為災後如何行動投票時,中國軍人早就用年輕的肩膀扛起了人民的苦難。這種不怕犧牲、以人為本的軍人本色就是攻堅克難、視死如歸民族精神的最好體現。

落後就要挨打,多年前在內憂外患的危難時刻,梁啟超先生髮出了「少年強則國強」的吶喊。如今身在一個富饒繁榮的中國,我們的祖國母親更需要有志青年為國而戰,完成「少年愈強則國更強」的踐言。當下國防和軍隊改革進入了深水期,隨著「軍隊凈化」的道路向縱深發展,正需要一批新鮮的血液補充進來為實現強軍夢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強軍興軍,關鍵靠人才。這就需要青年們投身進來,用知識、技術和勇於創新的意識在信息化戰略發展下鑄造一個不容侵犯的軍事強國。

惟其艱難,方知勇毅;惟其磨礪,始得玉成。青年們當用行動說話為國家而戰,讓夢想在軍營中綻放,讓精神在行伍中流淌,讓青春奮鬥在行伍與邊疆,為中國繪出軍事強國的精彩畫卷。

(作者單位:武漢市江夏區市場監督管理局)

換屆工作需有「三鐵」精神張韜

縣鄉換屆,作為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抓穩、抓好、抓細、抓實、抓出成效,選出忠誠、乾淨、擔當的好乾部,配出結構優、功能強的好班子,換出心齊、氣順、勁足的好面貌。

換屆工作,有條不紊,就需要有鐵肩擔當、鐵腕執紀、鐵心零容的 「三鐵」精神。

鐵肩擔當,時刻挑起主體責任、直接責任和監督責任。肩上有責,不是壓力,而是組織給予各級黨委的一份沉甸甸的信任,也是所有的黨員幹部和人民群眾賦予各級黨委的一份熱辣辣的期盼。換屆,就是換幹部、換班子、換面貌。幹部換得好不好,班子換得強不強,面貌換得新不新,直接關係到黨的各項事業是否順利開展。事業發展,關鍵在人。各級黨委、各級紀委、各級組織部門一定要用鐵的肩膀,擔負起主體責任、監督責任和直接責任,用責任的力量推動換屆工作,做到換屆風氣風清氣正,換屆生態山清水秀,換屆規則公平公開,真正讓換屆工作在陽光下運行,不讓老實人吃虧,不讓鑽營者得利。誰失責,就要追責;誰缺位,就要問責。用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的責任擔當履行好換屆的各項硬任務。

鐵腕執紀,時刻牢記挺紀在前、制度在先和執行必嚴。鐵腕執紀,就是要咬緊「嚴」字不放鬆,做到嚴標準、嚴程序、嚴監督,嚴紀律。標準,就是換屆工作中不可動搖的選人用人規範和準繩,選什麼樣的人,配什麼樣的班子,有多少職位職數,都有嚴格要求和具體規定,不能任意而為,隨意更改,降格以求,要一把尺子量到底,一個標準用到位。程序步驟,是換屆工作建成的一道道「防火牆」。每一道程序都要不折不扣去實施,做到痕迹管理,不流於形式,防止空轉而留下無法彌補的「缺口」,讓一些別有用心或者不合標準的幹部鑽進「空子」,享受因程序疏忽遺漏而帶來的換屆「紅利」。監督,就是換屆工作中的「電子眼」。不管是紀檢監察等主要職能部門,還是電視、報紙、網路等各種媒體,都要進行全方位、無死角的監督,讓換屆工作在陽光下透明運行,做到監督有力,換屆有序。

鐵心零容,時刻守住底線意識、紅線意識和紀律意識。換屆工作,「九個嚴禁」就是底線,換屆程序就是紅線,一切維護換屆秩序的制度就是紀律,必須牢牢守住,誰去觸碰、誰大膽違反,不管是誰,都不能因為怕得罪人就違心容忍,一定要採取「零容忍」的態度,鐵心鐵意成為守住換屆大門的「鐵將軍」,沒有人情可講,沒人關係可通融,做到講原則,守紀律,嚴規矩。嚴字當頭,即能夠保護好自己,更能夠保護好乾部。如果偏心、偏私、摻和個人感情,用所謂的「中庸之道」當老好人,想「左右逢源」混過關,那麼,換屆工作,一定凝聚不了人心,達不到換屆的效果,更有甚者,要麼換屆等於是「渙心」,要麼出底線,踩紅線,違紀違法,最終換屆成為「笑柄」,還要推倒重來。換屆工作,要深刻吸取湖南衡陽破壞選舉案和四川南充拉票賄選案的深刻教訓,緊繃紀律這根弦。誰敢碰紀律底線,就要讓誰付出代價。必須以「九個嚴禁」紀律要求為標尺,不越雷池一步,不跨紅線一分。

鐵肩擔當、鐵腕執紀、鐵心零容,一個「鐵」字,從字眼上看似乎顯得冷冰冰,可是,只要換出好乾部,換強好班子,換出新面貌,讓組織滿意,讓人民順心,再「冷」,也要緊繃「鐵」字弦,唱好「鐵」字歌,為換屆工作當好無堅不摧的「鐵軍」。

(作者單位:湖北省鶴峰縣委組織部)

為官之路請與誠信同行周建國

二戰前夕,德國一家很不起眼的一家信託公司叫巴比信託行,專為顧客保管財物。戰爭爆發後,人們紛紛把財物取走了。柏林即將淪陷時,老闆也打理細軟,逃之夭夭,只有僱員西亞還在那裡清點賬目。她發現一名叫萊格的顧客的紅寶石還沒取走,便帶上賬目和這顆價值連城的紅寶石離開了信託行,四處逃難。戰爭結束後,老闆在戰亂中死去,信託行不復存在。多年之後,西亞一直沒有找到工作,帶著3個孩子過著貧困的生活。

後來,西亞去世。柏拉圖信託公司以8億馬克的天價,從她的兒子克里斯手中獲取了「西亞」名字的冠名權。西亞公司成立後,交易量一路攀升。「西亞」已不只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比寶石還貴重的誠信符號;戰火可以把人燒死甚至燒毀一座城市,但沒有燒毀西亞這位普通女僱員的誠信。

有社會學家就「為什麼我會成功」對1000名百萬富翁進行了調研,結果出人意料,沒有一個人認為他們的成功是因為自身有才華,他們中的絕大多數人認為:成功的秘訣在誠信。從某種意義上講,誠信是領導幹部的一張政治名片、一種無形資產,這是每個成功者必須具備的資本,是「硬體」。

當前,有些黨員領導幹部在貫徹落實黨的方針政策過程中,從個人利益或小集團利益出發,陽奉陰違、欺上瞞下、弄虛作假、徇私枉法,是導致社會上不講信用、弄虛作假成風的一個重要原因。有些黨員領導幹部思想漂浮,工作作風不紮實,愛說空話、大話,不幹實事。更有甚者,為了騙取群眾的信任,開空頭支票、搞假承諾,雖一時取悅於民,但露餡後極大地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古人云:「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意思是說一個人不講信用,不知道他該怎麼辦。就像車沒有車轅與軛相連接的木銷子,靠什麼行走呢?誠信與否取決於人心的向背,只有取信於民,才能團結和凝聚人心,朝著既定的目標共同前進。

「君子以行言,小人以舌言」、「人而無信,不知其可」、「行不及言,可恥之甚」,諸如此類格言,從不同角度說明講誠信的重要性。誠信是政治品質,更是立身之本。今天,領導幹部講誠信尤其顯得重要。黨員領導幹部要帶頭大講黨性,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高尚品格,襟懷坦白,誠實、正直、守信,辦事知行統一。黨員領導幹部講誠信,必須干實事,說話辦事要釘是釘、鉚是鉚,重實際、求實效。黨員領導幹部講誠信應突出誠實守信習慣的養成,要通過一點一滴的養成,使講誠信成為自然的行為,成為自己的內在需要,不斷地加強自律,防微杜漸,自覺地用誠信拂去自己身上的「灰塵」,自覺地用誠信清除自己身上的「頑疾」,自覺地用誠信剷除自己身上的「污垢」,始終保持光明磊落、清正廉潔,用廉潔的誠信取信於民,用廉潔的誠信取信於事業,在乾淨幹事中能幹事、會幹事,干成事,不出事。

「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國無信不寧」。 誠信是密切黨群、幹群關係,實現黨風、民風和社會風氣根本好轉的基本道德要求,把誠信轉化為感召力和向心力,變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黨員領導幹部是經濟社會建設的骨幹,肩上千鈞重擔,身後千軍萬馬。常思商鞅「立木樹信」,夯實從政之本,切莫「烽火戲諸侯。」

(作者單位:山東省安丘市委組織部)

精準脫貧要落實好三個「怎麼」曾義

大扶貧也成為當前工作的中心工作,關注貧困人口,始關心扶貧工作,也成當前各項工作的重中之重。近日,習近平總書記到寧夏回族自治區考察時說,全國還有5000萬貧困人口,到2020年一定要實現全部脫貧目標,這是我當前最關心的事情。

總書記的「最關心」,體現出黨和國家對精準脫貧工作的高度重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能否實現,關鍵在於是否真讓精準脫貧工作常態化,這是能否如期實現全部脫貧的共同目標的關鍵所在。脫貧工作的時間緊、任務重,既是時不我待的責任,也是重於泰山的責任,其落實力與執行力不是一個文件、方案就能安排部署解決的,而是需要從上至下真正腳踏實地、認認真真實事求是的開展工作。在整個過程中,即需要解決「怎麼看」的問題,也要解決好「怎麼辦」的問題,更要解決好「怎麼常」的問題,精準脫貧落實好三個「怎麼」的問題極為關鍵。

首先是要解決好「怎麼看」的問題。精準脫貧的基礎在看,在於抓住「識貧」這個環節。在扶貧開發工作「六個精準」中首先就是扶持對象的精準,這需要的基礎就是「看」,在貴州威寧「四看法」的精準扶貧典型經驗中也強調了「看」的關鍵性。但無論是哪一種評價方式,其目的都在於對貧困戶及貧困人口情況做出有效的評價,有真實的了解,讓貧困原因真實具體,便於精準施策,有效解決貧困問題。也只有注重「看」這個關鍵,才能有效「真」識別每一個貧困地區、每一個貧困家庭、每一個貧困人口的貧困性質、形式,有效解決好不相同的貧困誘因,特別是對於一些因病致貧返貧、缺乏勞動力致貧等因素要區別對待。也只有把握「看」這個基礎,才會做到底數清、情況明,才會有針對性。因此「怎麼看」這個環節很關鍵,需要形成一種常態。一者「怎麼看」是抓好「識貧」環節了解掌握貧困情況第一手資料,因戶因人施策的基礎;二者「怎麼看」是解決致貧因素多樣,貧困情況參差從而為他們落實急需政策措施的關鍵;三者「怎麼看」還是有效分析一個地區或一個貧困群體範圍總體「致貧」原因的所在,有利於在整體推進上整合資源、項目,集中發力助力精準脫貧。

其次是解決好「怎麼辦」的問題。也就是說用什麼樣的方法解決貧困問題,助力貧困戶、貧困群眾在因人因戶施策上發揮好落實力、執行力。解決貧困問題不只是解決面上的「項目」需求,而是需要切合實際的群眾喜歡的實實在在地項目落地,加上對「助貧」項目政策的落實管理上。要解決好「怎麼辦」的問題,不是發發雞苗、給給樹苗,養養雞、栽栽樹。而是要注重對貧困戶所獲的養殖、種植項目的監督管理上,無論是大項目還是小項目,既要注重對短期的項目的監管和小項目的監管,要在求效益上下功夫;同時要把控好大項目、長期性項目的管理,要考慮群眾利益至上、致富脫貧致上。解決好「怎麼辦」的問題不能缺少監督管理,我需要有項目支撐又要有如何增效的理念;既要有「要項目」的激情更要有「管項目」的熱情。不能讓精準脫貧工作冷一時熱一時,必須形成常態,方能帶一方群眾致富,有效解決貧困問題。

三是解決「怎麼常」的問題。「怎麼常」就是要抓住經常,形成常態。在精準脫貧這個工作中,必須抓在經常、嚴在經常,精準脫貧是久久為功的事情,要求一個地區、一個貧困人口都不能少,也就是說精準扶貧最終的目標就是全面脫貧、全部脫貧。「怎麼看」與「怎麼辦」最終都是為脫貧服務,都是緊緊圍繞總書記關心的「困難群眾的脫貧」這個最艱巨的任務而組織開展的,從中央的「五個一批」到各個地方的配套實施方案、文件來看,精準脫貧時不我待,需要強有力的扶貧舉措,需要強有力的執行力,增強貧困群眾的「獲得感」,進而解決好「扶上馬」還要「送一程」這個關鍵所在,使精準脫貧成為常態。

扶貧攻堅的路上,「怎麼看」是掌握了解貧困群眾致貧及扶貧需求的基礎;「怎麼辦」是為貧困群眾開出脫貧藥方進一步加大扶貧開發力度的關鍵,然而脫貧工作也有其動態性,更多的需要抓在日常、落實在經常,使精準脫貧常態化,只有有效落實好三個「怎麼」的問題,才是解決貧困、消除貧困的的決定因素所在。

(作者單位:黔西縣花溪彝族苗族鄉文化服務中心)

中國共產黨與民主、自由、人權葉小文

西方社會喊得最響、指責中國最多的三個問題:民主、自由、人權,中國共產黨也能切實地促進、維護和保障——

共產黨最有資格談民主。連當年司徒雷登在離開中國時也承認,「整個來講,不論是對中國的民眾(特別是農民),或者是對國內國外的觀察家,共產黨都能給他們這樣一種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於人民事業的,它真正希望促進中國的民主事業,希望中國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獲得一個真正獨立而強有力的地位。」

在當今世界因「宗教發熱」、「文明衝突」而困惑的時候,中國卻是風景這邊獨好。這是當今中國在創造經濟奇蹟的同時,每天都在發生著的又一奇蹟。

當前,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世界1/5的人口開闢了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光明前景,正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回顧歷史,可以列舉很多,95年已有確證。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展望未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舉旗定向,布局謀篇,緊緊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這個主題,進行了一系列邏輯嚴密的重大理論創新,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中國共產黨正帶領中國人民邁向新征程,創造新奇蹟。

那麼,西方社會喊得最響、指責中國最多的三個問題:民主、自由、人權,中國共產黨也能切實地促進、維護和保障嗎?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促進民主

中國共產黨95年的歷史,是一個不斷探索和推進民主建設的歷史過程;95年的腳步,踏響的是中國民主進步的節拍。

革命時代無數共產黨人拋頭顱、灑熱血,前仆後繼,所為者何?就是為了爭得民主,或曰讓人民當家作主。

共產黨最有資格談民主。連當年司徒雷登在離開中國時也承認,「整個來講,不論是對中國的民眾(特別是農民),或者是對國內國外的觀察家,共產黨都能給他們這樣一種印象:它是全心全意致力於人民事業的,它真正希望促進中國的民主事業,希望中國在世界各民族的大家庭中獲得一個真正獨立而強有力的地位。」

共產黨取得全國政權,強調的首先是民主。我們如何跳出「其興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周期率」?毛澤東說,就得靠民主。只有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才不敢鬆懈,只有人人起來負責,才不會人亡政息。

共產黨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事業,依然強調民主。鄧小平說,我們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是要在經濟上趕上發達的資本主義國家,「在政治上創造比資本主義國家的民主更高更切實的民主」。

我們的民主「更高」,是因為:我們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與依法治國有機統一,形成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群眾自治制度。這是民主的制度保障。我們不僅重視選舉民主,建立和完善有關投票、選舉制度,擴大公民的選舉權和被選舉權;還創造了協商民主,中國有世界最大的協商民主的固定平台——各級人民政協組織,各黨派、階層、界別、民族、宗教的代表以及海內外華人代表,按照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的要求,通過政協組織參與政治協商。選舉民主加協商民主,是民主形式的創新。

我們的民主「更切實」,是因為:大多數發展中國家面臨的不僅是民主的問題,更是按什麼樣的道路和方式實現民主的問題。俄羅斯和東歐國家一度接受西方的民主模式,希望通過激進的改革,效仿西方。經過諸多曲折之後,那裡的政治人物和民眾都意識到,儘管民主政治值得追求,但如果民主不能同時促進經濟社會的發展,就會導致社會的不滿和動亂,而政權也會處於低度合法性。那種導致社會動亂的「民主」最終害的是老百姓。前車之鑒,不可不察。中國共產黨堅持把持續的經濟發展和人民生活改善、和諧穩定的社會秩序、完備的法治建設與積極穩妥有序的民主建設緊密結合,為人民民主提供全面有力的法治保障和社會基礎。2014年,福山修正了自己的觀點:「客觀事實證明,西方自由民主可能並非人類歷史進化的終點。隨著中國崛起,所謂『歷史終結論』有待進一步推敲和完善。人類思想寶庫為中國傳統留有一席之地。」

我們的民主「更高更切實」,還因為:民主建設與時俱進。當前,我國進入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和改革攻堅的關鍵時期,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黨必須面對深刻變化的國際國內形勢,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繁重任務,面對各族人民過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面對黨員隊伍和黨的建設遇到的新情況新問題。在這種形勢下,推進和加強黨的先進性建設,包括積極推進黨內民主建設,應著力增強黨的團結統一,以擴大黨內民主帶動人民民主,以增進黨內和諧促進社會和諧。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維護自由

《共產黨宣言》中說,取代資產階級的社會的,「將是這樣一個聯合體,在那裡,每個人的自由發展是一切人的自由發展的條件。」《資本論》中說,社會生產力的發展,將為未來的社會奠定現實的基礎,未來社會將是「一個把每一個人都有完全的自由發展作為根本原則的高級社會形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旗幟鮮明地包含著、追求著、高舉著「自由」。

舉個典型例子。旗幟鮮明地規定自己的黨員不得信仰宗教的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維護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

共產黨不信神,在指導思想上堅持辯證唯物論和歷史唯物論(包括無神論),與一切唯心論(包括有神論)相對立。但不信神的共產黨,為什麼能把信教群眾團結起來,把他們的意志和力量,與廣大不信教群眾凝聚在一起,一心一意謀發展,聚精會神搞建設?

這是因為:共產黨真誠、全面、正確地實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講真誠,能說清真誠的理由讓別人也讓自己信服,能拿出真誠的措施促別人也促自己落實。

其一,這是黨的基本觀點所決定的。既然堅信物質第一、客觀第一、存在第一,就必然堅信客觀事物的發展和變化是由其內在規律所決定的,任何違反其內在規律的外部干預,任何對複雜問題的簡單處理,都是不能奏效的。所謂客觀,除了自己的思想,其他都是客觀,宗教的存在也是客觀。宗教作為人類精神生活中的一種普遍、長期存在的現象,有其發生和發展的社會根源和認識根源,有其不以人的意志為轉移的客觀規律。宗教在社會主義社會也將長期存在,其消亡可能比階級和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我們既然是唯物主義者,就要承認、尊重這一客觀存在和客觀事實,立足長遠、著眼當前,按規律去做宗教工作。

其二,這是黨的根本宗旨所要求的。黨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也就是為了多數人,團結多數人,依靠多數人。黨的一切努力是為了實現和維護廣大人民群眾的基本權利,其中當然也包括了人民群眾對自己信仰的自由選擇權利。人民群眾(包括信教的群眾)不僅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其實踐活動也是社會精神文明發展的源泉和動力。馬克思主義宗教觀與馬克思主義群眾觀的一致性,就在於正確看待、對待信教群眾,相信人民群眾自己解放自己,千方百計把人民群眾團結在黨的周圍,為自身的根本利益而奮鬥。

其三,這是引導宗教在我國社會中發揮積極作用所必需的。既然宗教是不以人的主觀意志為轉移的長期存在,既然信教者為數甚眾且都是我們必須爭取、必須依靠的基本群眾,當然就要引導宗教發揮積極作用而不是釋放消極作用。無神論者和宗教信仰者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在思想信仰上的差異是次要的。堅持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就能夠發揮宗教在促進社會和諧中的積極作用。

其四,這也是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相一致的。中國沒有出現過政教合一的全國性政權,也沒有發生過歐洲歷史上那種宗教戰爭。中國又是一個講求「和合」文化的國家,主張「以和為貴」,對各種文化兼容並包,包括看重若干宗教經典、教義,宗教道德、藝術中所積累著的人類生命繁衍的文化信息,所滲透著的歷史積澱的體驗和哲理,所孕育著的民族優秀文化因素,所鐫刻著的人類精神文明發展的軌跡。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符合中國的歷史文化傳統,符合信教群眾的要求,也為占人口大多數的不信教群眾所接受。

我國信教群眾同不信教群眾、信仰不同宗教群眾團結和睦,宗教正在實踐中發揮積極作用。在當今世界因「宗教發熱」、「文明衝突」而困惑的時候,中國卻是風景這邊獨好。這是當今中國在創造經濟奇蹟的同時,每天都在發生著的又一奇蹟。

中國共產黨為什麼能保障人權

人所以為「人」就應享有人權。人所以為「本」就要保障人權。以1789年法國《人權宣言》所宣稱的「自由、財產、安全和反抗壓迫是人的自然的和不可動搖的權利」為起點,世界上有三條各具特點的人權實現途徑:一,形成於美國和法國大革命時期,激勵個人意識高揚,鼓吹個性解放,重在保護公民自由免遭政府專橫之害;二,形成於俄國革命、蘇維埃政權時期,政府積極干預社會經濟生活;三,形成於第三世界爭取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富強時期,外爭國權,內保人權。雖側重不同,但反映一個邏輯:權利決不能超出社會的經濟結構以及由經濟結構所制約的社會的文化發展。(馬克思語)

共產黨保障人權,不僅因其宗旨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更在於能自覺按照歷史邏輯,立足中國國情,在爭取民族解放和推進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進程中,選擇正確的人權實現途徑。

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已推進了一場推翻三座大山壓迫、爭取人民當家作主的偉大人權運動。新中國成立後,人口多、底子薄、外部壓力大,首當其衝是保障生存權、發展權等集體人權,但不等於可以忽視公民個人權利,更不應誤把人權當作資產階級的專利而加以否定。痛定思痛,教訓深刻。那麼,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共產黨是如何保障人權的?

其一,在重申黨的宗旨、明確執政理念中保障人權。經過撥亂反正,黨強調實現人民的意志、願望和利益是立黨之本、執政之基。權為民所用,情為民所系,共產黨執政就是領導和支持人民掌握管理國家的權力,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從黨的十五大開始,將「尊重和保障人權」確立為黨和國家發展的重要目標。

其二,在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中保障人權。「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中國的法律體系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對公民的政治權利、經濟權利、社會權利、文化權利等人權作了具體規定,從法律和制度上切實保證公民享有廣泛真實普遍的人權和基本自由。

其三,在促進科學發展、建設和諧社會中保障人權。傳統的人權保障要麼拘泥於公民權利本位,要麼強調政府管理至上,而我們要求超越這種非此即彼的思維定式,按照歷史邏輯,立足中國國情,建立一條全新的、平衡的人權實現途徑:既尊重人權普遍性原則,又從基本國情出發,切實把保障人民的生存權、發展權放在保障人權的首要位置,在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基礎上,依法保證全體社會成員平等參與、平等發展的權利;以自由為本、秩序為用,通過維護公共秩序來保障公民自由;以人為本,力促和諧,推動經濟社會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逐步實現人的全面發展和解放。

隨著經濟社會發展,中國的人權事業在不斷進步。

(作者為全國政協文史和學習委員會副主任)

深刻認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歷史方位歐陽淞

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重要講話中著重強調了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八個要求,並開宗明義指出:「堅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就要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當代中國實際和時代特點緊密結合起來,推進理論創新、實踐創新,不斷把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推向前進。」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提供了科學理論指導和行動指南。

一、從理論淵源看,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的是馬克思主義

理論的淵源和屬性是一種客觀存在,它總會通過理論本身所包含的立場、觀點和方法真實而又頑強地表現出來。

馬克思主義堅持實現人民解放、維護人民利益的立場,以實現人的自由而全面的發展和全人類解放為己任,反映了人類對理想社會的美好憧憬。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馬克思主義政黨區別於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黨與人民風雨同舟、生死與共,始終保持血肉聯繫,是黨戰勝一切困難和風險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十八屆中央政治局常委同中外記者見面時,深情地說:「全黨同志的重託,全國各族人民的期望,是對我們做好工作的巨大鼓舞,也是我們肩上的重大責任。」「這個重大責任,就是對民族的責任」、「就是對人民的責任」、「就是對黨的責任」。這三個重大責任,實際上源自於一個立場,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就是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立場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征程上的理論表現和理論概括,它所堅持的人民立場無疑是馬克思主義的立場。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理論內涵上也深刻體現著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比如,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一再強調當代中國的最大實際,就是我國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這是我們認識當下、規劃未來、制定政策、推進事業的客觀基點。同時又指出,客觀實際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發展變化的,這就為主觀世界更好符合客觀實際,按照實際情況決定工作方針指明了方向。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這裡運用的,就是世界物質統一性原理這個辯證唯物主義的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比如,當前我國發展面臨的矛盾錯綜複雜,既有過去長期積累下來的矛盾,也有在解決舊矛盾過程中或隨著形勢環境變化產生的新矛盾,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認為,這些矛盾有許多是這個發展階段必然出現的,「是躲不開也繞不過去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直面矛盾,準確把握客觀實際,在解決矛盾過程中推動事物發展。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這裡運用的,就是事物矛盾運動的基本原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不僅注重辯證唯物主義基本原理的應用,還十分注重運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形勢,部署、推動和總結工作。比如,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堅持發展仍是解決我國所有問題的關鍵這個重大戰略判斷,要求一心一意謀發展,同時又指出,生產關係可以反作用於生產力,上層建築可以反作用於經濟基礎,必須圍繞發展這個第一要務全面深化各領域改革,更好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這裡運用的,就是物質生產是社會生活基礎的觀點。與此同時,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還充分運用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的基本觀點來分析經濟關係,闡述經濟制度,論證經濟布局;充分運用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來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體現了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對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的高度尊崇和堅守。

馬克思主義方法論同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是密不可分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在秉持馬克思主義立場、運用馬克思主義基本觀點的同時,也必然會受到馬克思主義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熏陶,並在實踐中形成自己在方法論上的新內容新特色。這集中表現在保持戰略定力、提高五種能力、注重調查研究、發揚釘釘子精神和依靠學習走向未來這五個方面。其中的「提高五種能力」,指的是提高戰略思維能力、歷史思維能力、辯證思維能力、創新思維能力和底線思維能力。習近平總書記概括提煉和嫻熟運用的這五種能力,是新形勢下中國共產黨人對馬克思主義方法論的最好堅持和重大發展。

總之,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秉持的是馬克思主義立場,運用的是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發展的是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同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一脈相承、辯證統一。

二、從空間維度看,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立足的是當代中國

馬克思主義經典作家當年從事理論創作時,想的不是語驚四座,也不是流芳百世。但時至今日,他們的理論仍能向世界持續不斷地發出熠熠四射的思想光芒。一個重要原因,就是他們的著作是因發現問題而問世,因解決問題而成長,因把握規律、推動社會進步而征服人心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也是這樣。它立足的是當代中國的實際,「是著眼於順應和應對新形勢下世情、國情、黨情的新變化提出來的」。

當今世界、當代中國具有怎樣的特點?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時和勢總體有利,但艱和險在增多。」這是一個非常精闢的總判斷。就世情而言,當今世界正處在一個加快轉變的歷史性進程之中,「和平與發展仍然是時代主題,同時全球治理體系深刻變革,不同制度模式、發展道路深層較量和博弈」,能否在世界大變動中把握機遇、在國際大棋局中贏得主動,需要胸懷全局、統籌謀劃的大思考大智慧。就國情而言,當代中國正處於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華民族正處於走向偉大復興的關鍵時期。一方面,我國仍處於社會主義初級階段,仍處於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空間大的基本特質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另一方面,中國經濟又正處於從高速到中高速的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的陣痛期、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在這樣的情況下,改革發展穩定任務之大前所未有,矛盾風險挑戰之多前所未有,對黨治國理政的考驗之大前所未有。就黨情而言,一方面,95年黨的歷史證明,我們黨是一個始終堅持馬克思主義政黨性質、理想、宗旨和奮鬥目標的黨,是一個團結帶領人民不懈奮鬥,取得革命、建設、改革巨大成就的黨,是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另一方面,黨成立已有95年,執政已有60多年,如何保持青春活力、如何保持先進性純潔性的問題十分現實;黨有8800多萬名黨員,440多萬個基層黨組織。如何確保黨的團結統一、步調一致的問題十分緊要。世情、國情、黨情提出了一個共同的問題,這就是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的:「當前,全黨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就是如何正確認識和妥善處理我國發展起來後不斷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黨中央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為應對這些情況、解決這些問題應運而生的。

新理念集中體現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按照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發展是人類社會的永恆主題。任何治國理政活動,都可歸結到謀求和促進生產力發展上來,歸結到適應生產力發展要求推動生產關係與上層建築的更新進步上來。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這五大發展理念,是『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我國發展思路、發展方向、發展著力點的集中體現,也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發展經驗的集中體現,反映出我們黨對我國發展規律的新認識。」新發展理念相互貫通、相互促進,是具有內在聯繫的理念集合,共同構成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治國理政的新理念。

新思想集中體現在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思想中。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順應時代潮流和人民願望,鄭重而明確地向世界發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宣示,中國夢成為中國走向未來的鮮明指引,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開闢未來的一面精神旗幟。此後,黨中央的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習近平總書記的一系列重要講話,全黨全軍全國各族人民投身改革發展穩定的全部實踐活動,就都是圍繞著民族復興的主題,圍繞著什麼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怎樣才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展開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大思想成為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核心。

新戰略集中體現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就是要在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年時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在新中國成立100年時建成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進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實現這一宏偉目標,必須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其中,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戰略目標,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國、全面從嚴治黨是三大戰略舉措。這些共同構成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戰略保障。

指導思想是一個政黨的精神旗幟,科學理論的魅力是無窮的。新理念匯入新思想,新思想指導新戰略,三者統一於我們黨治國理政的偉大實踐之中,統一於13億多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歷史進軍之中,正在深刻地改變著當代中國、中國人民、中國共產黨的面貌!

三、從時間維度看,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面向的是21世紀

21世紀雖然過去不到20年,但其整個發展態勢已顯露端倪。就21世紀的中國而言,將是一個築夢圓夢、再創巨大輝煌的世紀。在這個百年中,中國人民在黨的領導下,必將把自己的國家建設得更加富強而美好。當然,「不發展有不發展的問題,發展起來有發展起來的問題」,對此,應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就21世紀的世界而言,和平、發展、合作、共贏將成為時代潮流,國際力量對比將繼續朝著有利於世界和平與發展的方向發展。但「人類依然面臨諸多難題和挑戰」,「維護世界和平,促進共同發展依然任重道遠」。對於這一點,同樣要有足夠的思想準備。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世界潮流,浩浩蕩蕩,順之則昌,逆之則亡。要跟上時代前進步伐,就不能身體已進入21世紀,而腦袋還停留在過去」。這裡,「腦袋」的與時俱進,就是指理念、思想、戰略的與時俱進。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就是一個與時俱進的思想體系,就是面對21世紀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的制勝法寶。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為21世紀新問題的解決提供了「錦囊妙計」。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強調把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與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更加緊密結合起來,強調黨要管黨、全面從嚴治黨,強調全面依法治國。這就為實現更高水平的科學執政、民主執政、依法執政,提供了可能,大大深化了我們黨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提出關於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思想,明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總目標;提出關於我國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的思想,開拓了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新境界;提出關於全面推進國防和軍隊建設的思想,開闢了黨的軍事指導理論的新視野等。這些重要思想連同實現中國夢的思想、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的思想、樹立新發展理念的思想等,共同體現了馬克思主義理論邏輯和中國社會歷史邏輯的辯證統一,大大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此外,面對21世紀的世界,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重申堅定不移走和平發展道路,倡導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等,這就大大深化了我們黨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而規律是事物發展過程中同一類現象的本質聯繫,是會反覆起作用的。因此,深刻體現規律性認識的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必將對整個21世紀的中國和世界產生深遠而又積極的影響。

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又是一個開放的系統。當代中國正經歷著我國歷史上最為廣泛而深刻的社會變革,也正在進行著人類歷史上最為宏大而獨特的實踐創新。這是一個需要理論而且一定能夠產生理論的時代,這是一個需要思想而且一定能夠產生思想的時代。21世紀必定會有許多不同於20世紀的地方,21世紀的下半葉也必定會有許多不同於21世紀上半葉的地方。這就要求指導21世紀實踐的思想和理論必須具備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能夠做到這一點,它雖然不可能窮盡21世紀的一切具體情況,但卻為13億多中國人民指明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沿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根本方向;它雖然不可能為21世紀的中國提供解決所有問題的具體方案,但它具有開放性和創新性,能夠海納百川,吸收一切真理性認識,能夠實事求是,面對新的實踐尋求新的解決之道,並將其中的精華不斷上升為新的理念、思想和戰略,充實到自己的體系中來,為未來問題的解決提供極大可能。

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實現這個目標。我們堅信,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必將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始終指引我們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鬥!

(作者:馬克思主義理論研究和建設工程諮詢委員、中國中共黨史學會會長)

治國理政新思想的鮮明導向沈傳亮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提出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思想,這些新思想具有五個方面的鮮明導向:鮮明的問題導向、鮮明的實踐導向、鮮明的創新導向、鮮明的目標導向、鮮明的價值導向。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堅持以馬克思主義戰略眼光觀察當代世界變化和當今中國發展,圍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發表一系列重要講話,提出一系列富有創見的新理念新觀點新論斷,形成了治國理政的新思想,豐富和發展了黨的科學理論。在這一新思想指引下,黨中央帶領人民開闢了治國理政新境界,開創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具有五個方面的鮮明導向。鮮明的問題導向  一個理論不管多麼系統嚴密,如果不能解釋並解決問題,那註定不會是好理論。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是在試圖解決如何在一窮二白基礎上建設社會主義這些大問題過程中形成和成熟起來的;是在試圖解決儘快讓中國融入世界、發展中國的大問題中形成和成熟起來的;是在解決中國如何實現健康、協調、可持續發展的大問題的過程中形成和成熟起來的。十八大以來我們黨形成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是在如何解決度過改革攻堅期、跨越深水區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打好基礎的大問題中逐步形成的。習近賓士國理政新思想恰恰就是在解決如何應對具有許多新的特點的偉大鬥爭,解決經濟新常態下經濟發展轉型升級,解決利益多元條件下如何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如何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解決國家總體安全等問題中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思想是在試圖解決中國問題中不斷豐富發展的,也是在不斷解決中國問題過程中不斷得到廣大群眾和黨員高度認可的。鮮明的實踐導向  一個理論不管多麼系統嚴密,如果經不起實踐的檢驗,那註定會遭到拋棄。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中國近百年來的豐富實踐,是檢驗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的唯一標準。凡是不能立足中國實踐的理論,就經受不住實踐的檢驗。凡是經不住實踐檢驗的理論,終被國人或拋棄或放棄。十八大以來形成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是在中國改革開放的生動實踐中形成並接受實踐檢驗的,具有鮮明的實踐導向。面對經濟發展過程中存在的發展速度放緩等新情況,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主動適應和引領經濟新常態;針對小康社會建設實踐中依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協調等問題,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針對單一方面的改革已不足以解決中國面臨的複雜問題,提出全面深化改革;針對依法治國實踐中存在的立法不夠科學、執法不夠嚴格、司法領域存在不公以及全面守法觀念有待提高等諸多實踐課題,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針對黨要管黨從嚴治黨實踐中存在的不足,提出全面從嚴治黨、沒有特殊例外黨員、沒有「鐵帽子王」;針對中國發展中創新性不足、協調不到位、開放水平有待提高、綠色理念仍待普及、百姓希望進一步共享改革成果,提出了五大發展理念;針對國際環境的複雜變化,提出打造人類命運共同體、推動建立新型大國關係等。實踐證明,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是立足中國大地、符合中國實際的,是從總結中國新的實踐經驗中提煉提升出來的。鮮明的創新導向  一個理論不管多麼嚴密系統,如果不能與時俱進,那終究會失去生命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是具有鮮明創新品格的理論,是隨著革命、建設、改革實踐不斷發展的理論。民主革命時期,我們黨創造性探索形成的農村包圍城市的革命道路與蘇聯的城市革命道路有著極大不同,其理論結晶是毛澤東思想。改革開放以來,我們黨根據中國發展需要和國際環境變化,開創出了一條以改革開放為主旋律的新路,創造性回答了什麼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建設什麼樣的黨、怎樣建設黨,實現什麼樣的發展、怎樣發展的問題,其理論結晶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就是基於新的中國實踐,不斷與時俱進進行理論創新,創造性回答了什麼是現代化和民族復興、怎樣實現現代化和民族復興的中國新理論。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是在面對中國經濟總量已經位居世界第二、外匯儲備多年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來直接投資世界第一等背景下推動中國繼續向前發展的新情況下形成的,是在國際社會對中國擁有更高期待的新情況下形成的,是黨的理論創新的最新成果。一般而言,思想理論創新就是要使得思想理論符合時代、跟上時代、引領時代。如果沒有與時俱進,沒有創新的銳氣和勇氣,思想理論自然不會有生命力。思想理論之樹常青的奧妙就在於其不斷隨著實踐調適自己、完善自己、發展自己。十八大以來形成的治國理政新思想,更是如此。鮮明的目標導向  一個理論不管多麼嚴密系統,如果沒有為民眾樹立可期的目標,那會逐漸失去吸引力。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之所以能吸引人鼓舞人團結人,就是因為不同時期的理論都含有不同的奮鬥目標,並且這些目標經過努力基本得以實現。我們黨在民主革命時期鮮明提出打敗蔣介石、建立新中國的口號;在社會主義建設時期提出實現「四個現代化」的口號;在改革開放後,明確提出建設小康社會的新目標,並為此提出了「三步走」發展戰略和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上述提出的不同時代的目標,經過我們艱苦努力,都得以基本實現。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不僅提出了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時間表和路線圖,還根據中國實際提出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新目標。中國夢昭示了中國未來發展的光明前景,成為激勵中華兒女團結奮進的精神旗幟。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近代以來170多年的持續奮鬥,現在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有信心。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實現中國夢,要走好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為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而實現中國夢,黨中央提出了包括經濟新常態、「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理念等在內的新思想新戰略新理念。在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的指引下,我們的新目標一定能實現。鮮明的價值導向  一個理論不管多麼系統嚴密,如果沒有價值導向,就會迷失方位進而喪失群眾的認同。中國共產黨的思想理論的價值導向就是以人民為中心的導向。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牢固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這在黨的歷史上是第一次。圍繞人民中心導向,提出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就是我們的奮鬥目標;提出了檢驗我們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終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實惠、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權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提出了保障和改善民生沒有終點站,只有連續不斷的新起點,要抓住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抓住最需要關心的人群,堅守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預期,注重機會公平,著力保障基本民生,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等飽含為民情懷的新思想新觀點。足見,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思想的價值導向十分鮮明,就是堅持為人民服務、為中國人謀福利、讓群眾共享發展改革果實。  歷史和實踐充分表明,任何一個思想理論要想在中國大地上紮根發芽、開枝散葉、綿延不絕,必須堅持鮮明的問題導向、實踐導向、創新導向、目標導向和價值導向。十八大以來形成的黨中央治國理政新思想,就具有鮮明的問題導向、實踐導向、創新導向、目標導向和價值導向。立足中國、放眼世界,我們對自己的思想理論必須倍加珍惜、擁有充分自信,同時必須繼續堅持五個導向,不斷豐富發展我們的思想理論,為中國發展提供思想指引、為世界和平貢獻中國智慧。新時期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宏觀邏輯宋福范 馬正立

「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一篇大文章,鄧小平同志為它確立了基本思路和基本原則。」在新的歷史起點,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新一屆黨中央續寫這個偉大篇章,形成了一系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為新形勢下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行動指南。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是一個層次分明、邏輯嚴密的有機統一體。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根本方向,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為根本目的,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戰略指向,以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為基本遵循,以「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支撐的結構體系,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宏觀邏輯。

從人類歷史發展進程看,不同歷史階段和發展時期的社會形態、資源配置方式和國家管制方式等呈現出不同形式,並經歷著相應轉型。整體來看,社會形態經歷了農耕文明向現代工業文明,再向信息文明的轉型;資源配置方式經歷了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向又好又快的現代市場經濟的轉型;國家管制方式由命令方式轉向民主法治。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便是在這樣的客觀背景下提出的,為在新的發展階段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了基礎依據。

一、根本目的:「中國夢」

習近平總書記在參觀《復興之路》展覽時指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中華民族近代以來最偉大的夢想」。那麼,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參照標準是什麼呢?是與過去時代的中國相比么?當然不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就是指在經濟、政治、文化、國防、外交和國際影響力等方面,重新回到中國曾經有過的世界領先地位。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是一個追趕西方,超越西方的進程。在新的歷史時期,「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就是要實現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習近平總書記為什麼提出「中國夢」呢?一個國家、一個民族、一個政黨,任何時候任何情況下都必須樹立和堅持明確的理想信念,如果沒有或喪失理想信念,就會迷失奮鬥目標和前進方向,就會像一盤散沙沒有凝聚力,就會失去精神支柱而自我瓦解。「中國夢」歸根到底是人民的夢,是億萬中國人民對國家富強、民族振興、人民幸福的共同願望和美好憧憬。

「中國夢」是歷史的,凝聚了幾代中國人的夙願;是現實的,體現了當代中國人民的整體利益;是未來的,是在堅持中國道路、弘揚中國精神、凝聚中國力量的前提下經過努力可以實現的夢。習近平總書記將實現「中國夢」作為治國理政的根本目的。目的與目標不同,目的是希望實現的結果,目標是衡量結果實現與否的標準。「中國夢」中所蘊含的富強、民主、文明的現代化國家是中國共產黨人追求的目標。夢想只有變成現實才能夠真正造福人民。如何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實現「中國夢」呢?一是,堅持並不斷拓展中國道路,即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始終不渝走和平發展道路。二是,大力弘揚中國精神,即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三是,持續凝聚中國力量,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發揚人民主人翁精神,讓人民實現人生出彩夢,努力將海內外中華兒女團結在「中國夢」的旗幟下,緊緊依靠人民群眾用實幹成就夢想。

二、基本遵循:「中國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在新進中央委員和候補委員學習黨的十八大精神專題研討會上指出:「道路問題是關係黨興衰成敗第一位的問題,道路就是黨的生命。」什麼是道路呢?道路是特指一般意義上的中國道路,既對堅持的事業、實現的目標和遵循的路徑的科學選擇。中國共產黨人肩負的使命是解決如何實現民族復興這一問題,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解決上述問題的基本遵循。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是當代中國共產黨人圍繞承載起在落後的中國實現民族復興這一使命,以實現共同富裕為根本指向,在現代化目標和路徑問題上的戰略選擇。按照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宏觀邏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質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科學發展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所奉行的根本政策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科學發展之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質與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實質相通。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便是堅持中國共產黨領導;推進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便是以科學發展為遵循來實現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

習近平總書記的治國理政思想是基於新的歷史發展階段,遵循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變遷的內在邏輯。市場經濟帶來利益多元化,利益多元化帶來訴求多元化和價值多元化,導致社會分層出現,社會結構發生變遷。在不同的發展階段,人民的需求會發生變化,這便推動黨的政策的調整,政策要求不同,道路便也不同。在生存型階段,人民的需求目標是實現溫飽,需求內容主要是「將蛋糕做大」,滿足需求的途徑主要圍繞經濟增長(量的增加)做文章。由此,黨的十三大報告提出了「黨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的基本路線」,即領導和團結全國各族人民,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為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實質便是中國共產黨人領導的經濟增長之路。也就是,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以「一個中心和兩個基本點」作為路徑,目標是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發展型階段,人民的需求目標是提高生活質量,需求內容主要是「將蛋糕做好分好」,滿足需求的途徑便主要圍繞科學發展做文章。由此,黨的十八大報告進一步明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內容,即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立足基本國情,以經濟建設為中心,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堅持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社會主義生態文明,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逐步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可見,新形勢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生了調整,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經濟增長之路變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五大發展理念」為指引的科學發展之路。在路徑方面,新增「五位一體」;在發展目標方面,新增了「和諧」。

三、主要理念:「五大發展理念」

基於當代中國發展的客觀基點和時代特徵,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他寄希望於「以發展理念變革確保如期建成全面小康」。作為實現「小康夢」和「中國夢」的依託和基點,「五大發展理念」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新理念的集中體現,反映了對發展規律的新認識。理念具有統攝作用,「五大發展理念」集中體現了發展的思路、方向和著力點。從黨的理論創新的發展歷程看,「五大發展理念」是關於發展理論的一次重大升華,引領發展行動,並對治國理政謀篇布局。作為升級版的科學發展觀,「五大發展理念」分別承載不同使命。創新承載發展動力使命,實現發展動力轉換,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協調承載平衡發展使命,加強薄弱領域發展,增強發展後勁,形成平衡發展新結構;綠色承載實現人與自然和諧使命,解決資源環境和全球生態問題;開放承載發展內外聯動的使命,形成深度融合的互利合作格局;共享承載實現社會公平正義使命,實現共建共享。可以說,面對「三個沒有變」和「三個前所未有」這樣特殊的發展時期,「五大發展理念」為我們黨在新形勢下明確發展目標,制定戰略部署,提供了基本依據。以「五大發展理念」為主體的結構體系,體現了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價值導向。科學發展、可持續發展、包容性發展與「五大發展理念」有機統一。遵循經濟規律的科學發展提出創新和協調發展訴求;遵循自然規律的可持續發展提出綠色發展訴求;遵循社會規律的包容性發展提出開放和共享發展訴求。「五大發展理念」是一個具有內在聯繫的有機整體,創新發展是動力源泉,協調、綠色、開放發展是三大載體,共享發展是最終目標。

「理者,物之必然,事之所以然」。「五大發展理念」致力於破解發展難題,回答了中國共產黨在新的歷史時期「怎麼做」的問題。「創新」在發展中處於「牛鼻子」的位置,致力於破解發展動力難題。創新發展要求變革經濟增長著力點,從變化的實際出發,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發揮創新發展的引擎作用。「協調」是持續發展的內在要求,體現辯證的發展所遵循的普遍聯繫原則。協調發展致力於破解發展結構失衡問題,主要體現在「一帶一路」、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三大支撐帶」的國家戰略和實施軍民融合發展戰略。「綠色」是在嚴格遵守客觀規律的前提下,破解我國環境資源約束、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提升產業結構的必然要求。綠色發展體現了與工業文明的「黑色」發展模式的徹底決裂。「開放」是國家繁榮發展的必由之路,致力於破解發展的內外聯動不暢問題。開放發展要求統籌協調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積極主動構建與國際社會的互利合作模式。「共享」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體現人民群眾是社會歷史發展根本動力的唯物史觀的內在本質。共享發展致力於破解發展不公平問題,實現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

「五大發展理念」作為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創新理論和政治主張,追求辯證發展、整體發展與系統發展,致力於優化結構、增強動力、化解矛盾、補齊短板,領航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五大發展理念」也體現著「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三者相互統一、相互融合,共同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全面推向前進。

四、總體戰略:「四個全面」

「四個全面」是新的歷史條件下,從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全局出發,逐步提出並形成的全面落實「五大發展理念」的戰略布局,也是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思想的重要組成部分。

(一)宏大目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懈追求的宏大目標。「紅船精神」「紅旗渠精神」和「北大荒精神」等都體現了中國共產黨人以實現民族復興為己任的精神。新形勢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順應歷史,是對全國人民的莊嚴承諾。習近平總書記闡明了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與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內在邏輯關係。他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是實現「中國夢」的關鍵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本質依舊是發展,在發展中又增添「五大發展理念」的新內容,更加重視發展的質量和發展模式的創新。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不能丟了農村這一頭」。我們的小康還是全國各民族的小康,「一個民族都不能少」。他還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堅持以人民為主體。「把黨內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廣泛團結起來,把國內外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充分調動起來,匯合成推進改革開放的強大力量」,為實現「中國夢」貢獻力量。此外,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比以往任何時期都更加需要強大的科技創新力量。

(二)根本動力:全面深化改革。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改革開放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經之路。黨的十八大以來,面臨新的複雜形勢,通過不斷總結改革開放以來的的經驗和教訓,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戰略部署,這將為實現全面發展的跨越打牢基礎。

中國共產黨人的革命精神中存在諸多改革的因子,「韶山精神」「小崗精神」和「特區精神」等都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創造源泉。

全面深化改革是一項全局性工程、協同性工程和利民性工程。全面深化改革的核心是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發揮決定性作用。

(三)現實保障:全面依法治國。中國共產黨成立伊始便在法治道路上不斷探索。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基於歷史經驗與現實任務,科學分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基本理論,提出了一系列關於依法治國的新思想和新論斷。十八屆四中全會做出了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戰略部署,這是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保障。習近平指出,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最根本的是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黨的領導和社會主義法治是一致的。中國共產黨作為一個整體,必須維護黨的執政地位與領導地位。具體到每個黨政組織或領導幹部,便必須在法治軌道上造福人民。全面依法治國的「法」必須是良法,既體現全體人民意志的法律,其中蘊含著「實事求是」和群眾路線等精神。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如何實現這個總目標呢?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第一,要切實增強憲法意識,推動全面貫徹憲法。「堅持依法治國,首先堅持依憲治國;堅持依法執政,關鍵是依憲執政」。第二,增強全民法治觀念,使尊法守法成為全體人民自覺行動。通過全社會共同參與,依靠良好的環境,實現人人自覺維護法治權威。第三,抓住領導幹部這個「關鍵少數」。各級領導幹部在推進全面依法治國方面肩負重要責任,所有幹部都要行動起來,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楷模。總之,習近平總書記治國理政的戰略主線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法治之路。

(四)主要依託:全面從嚴治黨。治國必先治黨,治黨務必從嚴。從嚴治黨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對自身的高要求,是提高執政水平的基石。在領導中國革命、建設、改革的實踐中,中國共產黨人遺傳了從嚴治黨的因子。「蘇區幹部好作風」、延安精神,以及「兩個務必」和「趕考」的西柏坡精神等都體現了從嚴治黨的光榮傳統。在新的歷史起點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事業,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在黨。全黨一定要增強黨要管黨、從嚴治黨的自覺。按照習近平總書記的論述,全面從嚴治黨最根本是改進黨的作風。作風建設是攻堅戰,持久戰。「追求崇高,上不封頂;堵住漏洞,下有底線」是打贏這場戰爭的基本遵循。改進作風的根本途徑是堅持馬克思主義的群眾觀點和黨的群眾路線。作風問題本質是黨性問題,抓作風建設要加強思想道德教育,「思想教育要結合落實制度規定來進行」。按照以上邏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點是思想建黨與制度建黨有機結合。要使加強制度建設的過程與加強思想建黨的過程相得益彰。面對新形勢下諸多嚴峻挑戰,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是全面從嚴治黨的重大任務。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不斷以反腐倡廉的新成效取信於民。此外,必須繼續探索新形勢下全面從嚴治黨的特點和規律。

(作者:宋福范 中央黨校馬克思主義理論教研部,思想政治教育教研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馬正立中央黨校研究生院15級博士)

以治國理政新思想指導機關黨建新實踐謝顯揚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圍繞管黨治黨、治國理政的新實踐發表了一系列重要講話,形成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豐富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科學理論體系,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

一、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治黨治國的戰略構想體系

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涵蓋改革發展穩定、內政外交國防、治黨治國治軍等豐富內涵,學系列講話精神,關鍵要掌握立場觀點方法,把握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領會核心要義思想精髓。要突出學深悟透中國夢、「四個全面」戰略布局、五大發展理念,這是深化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從而形成的一系列治國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各級黨組織和黨務幹部要把握客觀規律、順應發展潮流、釐清發展思路,運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最新成果指導黨建創新實踐。

二、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關於黨建思想創新的論述

習近平總書記把馬克思主義黨建學說同當代中國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實踐緊密結合,極大地豐富和發展了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時代性、實踐性、系統性、創新性、科學性的黨建新思想、新觀點、新論斷。特別是強調全面從嚴治黨永遠在路上,指出全面從嚴治黨關鍵在「全面從嚴」:思想教育從嚴,嚴以修身、嚴以用權、嚴以律己;幹部管理從嚴,以嚴的標準提高選人用人質量、以嚴的措施加強幹部監督管理、以零容忍的態度治理為官亂象;制度執行從嚴,要求遵守「八項規定」、持續反對「四風」、落實《中國共產黨廉潔自律準則》《中國共產黨紀律處分條例》《中國共產黨問責條例》。這些精闢的黨建思想論述,無不蘊涵著黨建創新的思想光芒、時代特點、實踐特色,為全面從嚴治黨,確保黨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堅強領導核心提供了行動指南。各級黨組織和黨務幹部,只有全面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的黨建思想,並且與學習黨章黨規融合起來,才能正確運用科學理論的最新成果指導融合式機關黨建的創新實踐。

三、深刻把握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中關於機關黨建的戰略思維

習近平總書記在一系列講話中曾指出,機關黨建是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組成部分,要擺在重要位置,把「走在前、作表率」作為總體要求,把落實全面從嚴治黨要求作為主線,以新發展理念引領機關黨建發展實踐;要把機關黨務幹部隊伍作為工作的骨幹力量,把「服務中心、建設隊伍」作為核心任務,把推進落實「四個全面」作為重大政治任務,把打造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作為重要使命;要有敢於擔當的責任思維、務實重乾的實踐思維、抓主要矛盾的重點思維、依靠制度的法治思維、把握本質的規律思維、直面矛盾的問題思維、堅守原則的底線思維,等等。做好新時期的機關黨建工作,必須以新的發展理念為統領,以服務全面落實「十三五」規劃和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為主題,以全面從嚴治黨為主線,把新的發展理念融入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把打造黨建服務品牌融入中心工作,把落實抓機關黨建責任清單融入機關黨的組織建設,把嚴守紀律規矩融入作風建設和廉政建設,把踐行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要求融入黨的群團工作,使機關黨建和業務工作在結合中相互依存協調推進。要找准服務支撐點和突破口,把教育、管理、服務和監督職責融合到機關黨建各方面,把黨建工作優勢轉化成事業發展優勢,全面實現目標融合、規劃融合、力量融合、品牌融合和機制融合,推動機關黨建融合主業服務中心共圓中國夢。

(作者系廣東省直機關工委宣傳部部長)

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 紮實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

孫春蘭

核心要點:

宗教將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長期存在,宗教的最終消亡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甚至比階級、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宗教作為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積極性與消極性共生共存。堅持「導」,必須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不審勢即寬嚴皆誤。」

宗教的本土化,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和發展的普遍規律。中國化是我國宗教的優良傳統,我國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從外部傳入,經歷了長期的、主動的本土化,與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逐步相適應。

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要提高法治意識,正確認識和處理國法與教規的關係,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增強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在法律法規允許範圍內開展宗教活動。

要團結好信教群眾,首先要正確看待信教群眾。我國信教群眾已近2億,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信仰上的差異並不構成政治上的分野、群眾間的對立。要尊重信教群眾的基本信仰,滿足其正常需求,而絕不能企圖人為取締宗教,這不僅做不到,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宗教問題始終是我們黨治國理政必須妥善處理的重大問題,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具有特殊重要性。今年4月,黨中央、國務院召開了全國宗教工作會議,習近平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俞正聲主席做總結講話。習近平總書記的講話,從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科學分析了宗教工作面臨的形勢和任務,深刻闡明了宗教工作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對新形勢下加強和改進宗教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具有鮮明的時代特徵和現實針對性,標誌著我們黨對宗教問題和宗教工作的認識達到新高度,為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是當前各級黨委、政府的重要政治任務,更是各級統戰、宗教工作部門和宗教界人士的首要任務。要深刻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精神實質,準確把握理論觀點和政策要求,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黨中央關於宗教工作的決策部署上來。

一、開創性地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

理論是行動的指南,沒有與時俱進的理論,就難以指導不斷發展的實踐。馬克思主義宗教觀是中國共產黨認識和處理宗教問題的理論基礎,但馬克思、恩格斯在創建馬克思主義時,無產階級政黨尚未在一國範圍內掌握政權,更沒有建立社會主義國家,這與我們黨領導革命取得成功、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的歷史條件有很大不同。我們黨把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同中國社會實際相結合,提出了一系列解決我國宗教問題的理論方針政策,包括指出我國宗教存在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複雜性特徵,強調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宗教關係是我國政治領域和社會領域涉及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關係之一,辯證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堅持我國宗教的中國化方向,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係,鞏固和發展黨同宗教界的愛國統一戰線。在此基礎上,習近平總書記鮮明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這是我們黨關於宗教工作理論的系統總結和重大創新,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的「宗教篇」。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對我國社會主義特別是初級階段的宗教進行理論闡述,分析宗教在我國社會主義時期的特徵和作用,明確黨和國家在社會主義條件下處理宗教問題的方針政策。這一理論,堅持和發展了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關於宗教的基本觀點,總結和概括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關於宗教問題的重要論述,融會和體現了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關於宗教問題的新思想新要求,是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宗教觀,必須始終堅持貫徹。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是一個開放的、發展的科學理論,要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結合我國宗教的發展變化和宗教工作的實際,不斷豐富和發展。

二、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關鍵是在「導」上下功夫

牢牢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是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的重要內容。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經歷了一個逐步形成完善的過程。我們黨成立之初確立了宗教信仰自由政策,新中國成立之初強調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1991年全國宗教工作會議提出政府依法對宗教事務進行管理,1993年全國統戰工作會議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2003年將「全面貫徹黨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堅持獨立自主自辦的原則,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明確為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2007年黨的十七大把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寫入黨章。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進一步指出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四句話」是一個有機整體,前三句是重大政策和原則,最後一句是根本方向和目的。強調堅持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關鍵是要在「導」上想得深、看得透、把得准。這一重要論述,深刻闡釋了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內在邏輯和辯證關係,指明了貫徹落實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著力方向。

堅持「導」,是因為宗教長期性、群眾性、民族性、國際性、複雜性的特徵和宗教社會作用的兩重性。宗教將在我國社會主義社會長期存在,宗教的最終消亡是一個漫長的歷史過程,甚至比階級、國家的消亡還要久遠。宗教作為一種複雜的社會現象,既有積極作用,也有消極作用,積極性與消極性共生共存。堅持「導」,必須做到「導」之有方、「導」之有力、「導」之有效。「不審勢即寬嚴皆誤。」對待宗教問題,不能採取簡單的「收」的態度,忽視宗教存在的長期性,片面誇大宗教的消極作用,也不能採取簡單的「放」的態度,忽視宗教背後複雜的社會政治因素,片面誇大宗教的積極作用,而要採取「導」的態度,客觀、辯證地認識和看待宗教的社會作用,尊重宗教和宗教工作規律,把宗教事務管理納入國家治理體系,把握好工作的尺度,根據實踐的不斷發展變化調整具體政策和工作策略,始終堅持正確的工作方向。

三、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要發揮宗教界的積極性主動性

在2015年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首次提出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必須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這次全國宗教工作會議進一步作了深入系統的論述。這一重要論述,把握了宗教發展的基本規律,明確了我國宗教工作的著力重點,是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在宗教工作中的具體體現。

宗教的本土化,是世界各宗教生存和發展的普遍規律。中國化是我國宗教的優良傳統,我國佛教、伊斯蘭教、天主教、基督教都是從外部傳入,經歷了長期的、主動的本土化,與中國政治、經濟、文化和社會逐步相適應。特別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黨的領導下,我國宗教走出了符合國情特點的中國化道路,成為中國人自己的宗教。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在國際國內形勢深刻變化、國內社會轉型思想多元化背景下,有的宗教出現了一些與中國化方向相背離的傾向和苗頭,表明我國宗教在中國化的道路上必須久久為功,持之以恆。

習近平總書記在重要講話中指出,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必須堅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必須用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浸潤,特彆強調要發揮宗教界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使宗教界自覺推進宗教中國化。這就要求我們,不僅要堅持中國化的正確方向,還要把握中國化的正確方法。宗教的主體是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宗教的中國化必須靠他們的自覺自愿。要使他們認識到,堅持我國宗教中國化方向,不是要「改造宗教、改變信仰」,而是要使各宗教更好地適應社會,發揮積極作用。黨和政府要支持宗教界對教義教規作出符合社會發展進步要求的闡釋,努力從各個層面不斷實現自身的中國化,但決不能用強制命令的方式,不能搞運動,不能瞎折騰。

四、全面闡述宗教關係的主要內涵和工作重點

2006年第20次全國統戰工作會議首次提出,宗教關係是我國政治領域和社會領域涉及黨和國家工作全局的重大關係之一,黨的十七大、十八大報告都強調了這一重要論點,體現了我們黨對宗教關係的高度重視。在這次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全面闡釋了宗教關係的基本內涵、基本原則、工作重點,明確指出,宗教關係主要包括黨和政府與宗教、社會與宗教、各宗教之間、我國宗教與外國宗教、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之間的關係。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全面正確處理涉及宗教關係的重大問題,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係奠定了堅實的理論基礎。

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係,核心是處理好政教關係。從世界範圍看,各個國家政教關係各有不同,有政教合一、政教分離等多種形式,是由各國的歷史和國情所決定的。我國歷史上從來是政權高於教權、多種宗教並存的情況,宗教在大多數時期能做到與社會和諧共存,形成了多元順和的基本格局。我國建立社會主義制度、中國共產黨成為執政黨以後,政教關係主要表現為黨和政府與宗教的關係。處理我國宗教關係,必須堅持黨的領導,牢牢把握鞏固黨的執政地位、擴大黨的執政基礎這個根本。必須堅持政教分離,宗教不得干預行政、司法、教育等國家職能的實施,政府不干涉宗教內部事務,依法對涉及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宗教事務進行管理。必須鞏固黨與宗教界的統一戰線,按照「政治上團結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的原則,充分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在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共同致力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事業。

構建積極健康的宗教關係,還要堅持各宗教一律平等,任何宗教不得超越其他宗教享有特殊地位。宗教作為我國社會的一部分,應順應社會、服務社會,履行社會責任。信教群眾與不信教群眾在法律上具有同等的權利和義務,要彼此尊重、和睦相處。我國宗教與外國宗教不存在隸屬關係,各宗教在平等友好的基礎上積極開展對外交往。

五、宗教工作法治化是正確處理宗教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的根本途徑

依法管理宗教事務是黨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針的重要內容。2004年《宗教事務條例》頒布,宗教工作開始走上法治化軌道,但在實際工作中,無法可依、有法不依、執法不嚴等現象比較突出。在這次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要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必須用法律規範政府管理宗教事務的行為,用法律調節涉及宗教的各種社會關係。從依法管理宗教事務到宗教工作法治化,法律規範的內容更為廣泛,調節的對象更加全面,對我們在宗教領域貫徹全面依法治國戰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為我們正確處理宗教領域各種矛盾和問題指明了根本途徑。

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眾要提高法治意識,正確認識和處理國法與教規的關係,自覺維護憲法和法律權威,增強國家意識、法律意識、公民意識,在法律法規允許範圍內開展宗教活動。自覺認識到遵守法律法規是對自己合法權益的最大保護,從而增強依法依規開展宗教活動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共同推進宗教工作法治化。

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各級黨委、政府特別是統戰、宗教工作部門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宗教工作,處理宗教問題要做到於法有據,杜絕以個人意志替代法律法規。要按照行政法律法規相關要求,加強宗教領域的執法監督。各有關部門要對宗教事務涉及其他領域的具體事務進行監管,是什麼問題就按什麼問題處理,能通過法定途徑就按法定途徑處置,各司其職,齊抓共管。

提高宗教工作法治化水平,要完善涉及宗教的法律法規。宗教方面的一般性社會事務,要通過國家一般性的法律法規來調節規範,這也是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的做法。宗教方面的具體問題,要通過修訂完善《宗教事務條例》等法規規章解決,社會其他領域制定法律法規時要考慮和涵蓋宗教的相關內容。同時要研究完善有關具體政策,把實踐證明行之有效的政策適時上升為法律,努力實現政策與法律的銜接配合。

六、人才培養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關鍵問題

宗教界人士作為信教群眾信仰上的引領者,深刻影響著信教群眾,影響著宗教的面貌和健康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人才培養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一個關鍵問題。要堅持政治上靠得住、宗教上有造詣、品德上能服眾、關鍵時起作用的標準,支持宗教界搞好人才隊伍建設。這一重要論述,強調了培養宗教人才的重要性,闡明了培養宗教人才的標準和目標任務。

近年來,宗教界人士的培養得到不斷加強,人才數量不足、青黃不接的狀況已經基本解決。目前我國已有宗教教職人員36萬餘人,一大批愛國愛教、年富力強的宗教界代表人士已經成長起來。但同時,教職人員素質不高、良莠不齊的問題突出。宗教傳統教育與院校教育有機銜接不夠;特別是高層次、高水平代表人士較為缺乏。加強宗教人才培養,已經成為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一個根本性、全局性、戰略性問題。

加強宗教人才培養,要始終堅持政治覺悟、宗教學識、道德品質和現實表現四重標準。要引導宗教界人士始終堅持正確的政治方向,這是發揮他們積極作用的根本前提。要鼓勵他們不斷提高宗教學識和道德修養,用心鑽研宗教經典,精進學修,這是他們為信教群眾所信賴的重要基礎。我國老一輩愛國宗教界領袖如趙朴初、傅鐵山、丁光訓等,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威望,因為他們具有偉大的愛國情懷,具有高尚的道德情操,也因為他們具有很高的宗教造詣。

加強宗教人才培養,是宗教團體加強自身建設的重要基礎,也是宗教團體的重要職責。要支持宗教團體辦好各類宗教院校,優化辦學體制,加強師資培養和教材編寫工作,提升辦學質量。引導和規範宗教傳統教育,推進宗教院校教育與宗教傳統教育的有機銜接。鼓勵宗教界人士在宗教團體和宗教活動場所加強歷練,提升宗教實踐能力,深入信教群眾。宗教團體要加強思想建設、組織建設、作風建設、制度建設,努力建設政治上可信、作風上民主、工作上高效的高素質領導班子,切實提高在培養人才方面的能力和水平。

七、突出強調把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是評價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

群眾性是宗教的主要特徵之一,宗教的存在以群眾的參與為基本前提。恩格斯說,「宗教是由那些本身感到宗教的需要,並且懂得群眾對宗教的需要的人創立的」。在去年的中央統戰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宗教工作的本質是群眾工作。在這次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進一步強調,要把能不能把廣大信教群眾團結在黨和政府周圍作為評價宗教工作成效的根本標準。這一重要論斷,深刻揭示了宗教工作的本質,明確了評價宗教工作的根本標準,指明了宗教工作的著力方向。

要團結好信教群眾,首先要正確看待信教群眾。我國信教群眾已近2億,信教群眾和不信教群眾在政治上經濟上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信仰上的差異並不構成政治上的分野、群眾間的對立。要尊重信教群眾的基本信仰,滿足其正常需求,而絕不能企圖人為取締宗教,這不僅做不到,反而可能適得其反。

要團結好信教群眾,就要善於運用群眾工作的思路和方法開展工作,關心信教群眾的工作和生活,真心實意地幫助解決實際困難,使信教群眾切實感受到黨和政府的關懷和溫暖。要善於運用統一戰線的方式開展工作,發揮好宗教團體聯繫信教群眾的橋樑紐帶作用,發揮好宗教人士聯繫和服務信教群眾的作用。團結好信教群眾,不能都是一團和氣,不能搞無原則的團結,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思想引領,使他們自覺團結凝聚在黨和政府周圍。

八、加強和改進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證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宗教工作關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發展,關係黨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繫,關係社會和諧、民族團結,關係國家安全和祖國統一。加強和改進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根本保證。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深刻揭示了宗教工作在黨和國家工作全局中的特殊重要性,突出強調了加強和改進黨的領導對於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特殊重要性。

加強和改進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首先要提高全黨對宗教工作特殊重要性的認識。當前,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宗教問題與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五位一體」總體布局的各個方面密切相關。宗教問題尤其關係到政治安全和政權鞏固,敵對勢力出於其利益考量和意識形態偏見,把宗教作為對我國實施西化、分化戰略的一個重要突破口。我們要牢固樹立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憂患意識,以對黨和人民事業高度負責的態度,切實提高對宗教工作特殊重要性的認識。

加強和改進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必須不斷提高宗教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宗教工作政治性、政策性、複雜性、敏感性都很強。各級領導幹部要加強對馬克思主義關於宗教基本觀點的學習,加強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宗教理論和有關政策及法律法規的學習,加強對宗教基本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政治把握能力、依法治理能力、處理複雜問題能力、團結信教群眾能力,增強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本領。共產黨員要堅定理想信念,牢記黨的宗旨,不能信仰宗教。

加強和改進黨對宗教工作的領導,要建立健全工作機制,夯實基層基礎工作。發揮統一戰線工作領導小組、聯席會議、區域協作等機製作用,形成工作合力。推動健全宗教工作網路,特別是要保證基層宗教工作機構執法主體資格,確保宗教工作有人管、有人做,確保黨中央關於宗教工作的決策部署真正落實到位。

宗教工作已經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做好新形勢下的宗教工作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宗教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思想深刻、內涵豐富,是做好新形勢下宗教工作的綱領性文獻。俞正聲主席在總結講話中已經就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提出了明確要求。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深入貫徹落實講話精神,進一步增強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和看齊意識,深入推進落實黨的宗教工作方針政策,抓住機遇、開拓進取,不斷開創宗教工作的新局面,為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作者: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

堅決扛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

劉賜貴

核心要點:

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利益。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家戰略利益和戰略空間不斷向海洋拓展和延伸,海洋事業越來越關係國家興衰安危,關係民族生存發展。

當前,世界各國向海洋獲取新資源、拓展新空間的綜合實力競爭愈演愈烈。現實地看,隨著美國實施「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東亞地緣政治、經濟和安全秩序越來越受到嚴峻挑戰。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我國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上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多,建設海洋強國是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

自漢代以來,我國從水路與東南亞、南亞以至歐洲、非洲各國人民的人文、商貿往來,都由此經過。特殊的地理區位,決定了海南是推動我國海洋合作的前哨,是我國擴大對東南亞、南亞開放的橋頭堡。

海南要抓住歷史機遇,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推動中科院深海研究所等海洋研究機構落戶入駐;二是深化與廣東、福建、廣西等省區合作,共同創建全國海洋科技合作區;三是在海洋漁業、油氣化工、海洋生物、新能源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海洋科技專項行動;四是辦好熱帶海洋學院,加快海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21世紀是海洋的世紀。我國是一個擁有300萬平方公里主張管轄海域、1.8萬公里大陸海岸線的海洋大國,壯大海洋經濟、加強海洋資源環境保護、維護海洋權益事關國家安全和長遠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提出了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系統闡述了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他強調,要進一步關心海洋、認識海洋、經略海洋,推動我國海洋強國建設不斷取得新成就。作為海洋大省,我們要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海洋強國戰略思想為動力,用新發展理念指導新實踐,全面推進海洋事業發展,堅決扛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歷史使命。

一、深刻理解習近平總書記關於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論斷

海洋是人類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戰略空間,是當今世界各國贏得競爭優勢的戰略制高點。面對日趨激烈的海洋競爭,習近平總書記審時度勢,對海洋在實現「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中的重要戰略地位作出了精闢論述。學習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要深刻理解並重點把握好以下四個重要論斷。

深刻理解「海洋在國際政治、經濟、軍事、科技競爭中的戰略地位明顯上升」的重要論斷。海洋覆蓋著地球約71%的面積,蘊藏著地球至少65%以上的自然資源,一直以來都是人類活動的重要空間。特別是從全球大航海時代以來,海洋在全球性大國競爭中扮演著重要角色。英國、美國能夠成為世界強國,與其海洋戰略密不可分。「海興則國強民富,海衰則國弱民窮」成為臨海國家發展興衰的一條鐵律。進入21世紀,海洋作為經濟全球化、區域經濟一體化的聯繫紐帶,越來越成為國際政治、經濟、軍事、外交領域合作與競爭的重要舞台。我國是一個海洋大國,擁有廣泛的海洋戰略利益。隨著我國經濟快速發展和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國家戰略利益和戰略空間不斷向海洋拓展和延伸,海洋事業越來越關係國家興衰安危,關係民族生存發展。

深刻理解「海洋在國家經濟發展格局和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更加重要」的重要論斷。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發達的海洋經濟是海洋強國的重要支撐。不論是「一帶一路」戰略,還是「十三五」規劃綱要,謀劃發展新空間,海洋都是其中重要的板塊和組成部分。從當前實際看,海洋經濟已成為我國特別是東部沿海地區經濟發展的重要引擎和對外開放的重要抓手,沿海地區以全國13%的國土面積,承載了40%以上的人口,創造了約60%的國內生產總值,實現了90%以上的進出口貿易。隨著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科學技術特別是深海科技進步正在推動海洋資源更加廣泛的開發利用,海洋在國家經濟發展中的戰略地位持續提升。

深刻理解「海洋在維護國家主權、安全、發展利益中的地位更加突出」的重要論斷。海洋戰略涉及國家和民族的興衰。歷史地看,作為典型的大陸型國家,我國閉關鎖國的落後理念給近代中國帶來了屈辱,向海而興、背海而衰的歷史教訓十分深刻。當前,世界各國向海洋獲取新資源、拓展新空間的綜合實力競爭愈演愈烈。現實地看,隨著美國實施「重返亞太」和「亞太再平衡」戰略,東亞地緣政治、經濟和安全秩序越來越受到嚴峻挑戰。在未來相當長時間內,我國在維護國家海洋權益上面臨的挑戰將越來越多,建設海洋強國是國家富強的必由之路。

深刻理解「海洋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中的角色更加顯著」的重要論斷。海洋是生命的搖籃,是人類共同的藍色家園,是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近年來,隨著海洋開發活動的增加,海洋空間開發粗放低效、海洋資源約束趨緊、海洋生態環境惡化的趨勢日益嚴峻。能否守住生態底線,保護住這片藍色國土,事關海洋事業長遠可持續發展,事關國家生態安全的全局。

二、海南在海洋強國戰略建設中具有重要地位

海南地理區位特殊,資源稟賦獨特,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海南發展,賦予了海南保護和開發海洋資源的重要使命。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瞻遠矚,作出了在海南設立三沙市的英明決斷,標誌著海南在國家海洋戰略中的作用進一步凸顯。針對菲律賓南海仲裁案仲裁庭今年7月12日作出非法無效的所謂最終裁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在南海的領土主權和海洋權益在任何情況下不受所謂菲律賓南海仲裁案裁決的影響。當前,深入理解和踐行習近平總書記建設海洋強國的戰略思想,就是要站在國家改革發展全局的戰略高度,充分發揮好海南自身優勢,切實擔當起建設海洋強國的應有職責。

海南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1988年4月13日,七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關於設立海南省的決定,授權海南省管轄西沙群島、南沙群島、中沙群島的島礁及其海域,面積達200萬平方公里,約佔我國海域總面積的2/3。從建省之日起,海南就是名副其實的海洋大省,發展海洋經濟一直是海南謀求發展的著力點。近年來,我們充分發揮自身優勢,加快推進南海資源開發,加快南海各島礁海事、海洋、氣象等民事項目建設,完善西沙、南沙海上救援、綜合執法、後勤補給等服務功能,加大海洋生態保護力度,積極支持國家海洋強國戰略的穩步實施。

海南是我國海洋合作和對外開放的最前沿。海南位於我國最南端,與菲律賓、汶萊、印尼、馬來西亞、越南等東南亞國家隔海相望,又地處南海國際海運中心線,在國際海運航線上具有重要戰略地位。自漢代以來,我國從水路與東南亞、南亞以至歐洲、非洲各國人民的人文、商貿往來,都由此經過。特殊的地理區位,決定了海南是推動我國海洋合作的前哨,是我國擴大對東南亞、南亞開放的橋頭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一貫致力於維護南海地區和平穩定,堅定維護自身在南海的主權和相關權利,堅持通過同直接當事國友好協商談判和平解決爭議。中方願同東盟國家一道努力,將南海建設成為和平之海、友誼之海、合作之海。」近年來,我們主動策劃並成功舉辦中國—東盟省市長對話會,與東盟各國在省市層面加強交流合作,推動與有關國家和地區的互聯互通,新開通東南亞各主要城市到海南的直達航班,海南在南海穩定、海洋合作、對外開放中的作用日益得到強化。

海南是我國海洋經濟發展的重要板塊。海南境內廣袤的海域,是潛力巨大的資源寶庫,在全國海洋事業發展全局中的地位十分重要。目前,南海已探明石油儲量400多億噸,天然氣儲量16萬多億立方米,可燃冰地質儲量約為700億噸油當量,遠景資源儲量可達上千億噸油當量,堪稱「第二個波斯灣」,漁業資源、礦產資源、生物資源極其豐富,海洋經濟開發前景十分廣闊。豐富的海洋資源不但是海南自身崛起的重要基礎,也是我國建設海洋強國的重要依託。近年來,我們大力發展海洋漁業、海洋旅遊、海洋交通運輸、海洋油氣與加工等海洋產業,海洋經濟對全省經濟發展的貢獻明顯提升,2015年已佔到全省經濟總量的28.4%。

海南是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的重要支點。國家「一帶一路」規劃明確了海南「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戰略支點、海洋經濟示範區、南海開發服務保障基地、南海救援基地等重要定位。海南與東盟各國地緣相近、血緣相親、人文相通、商緣相聯,在中國與「一帶一路」域內各國或地區深化互利合作、構建命運共同體中具有獨特優勢和有利條件。近年來,我們按照國家「一帶一路」戰略總體部署,不斷深化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或地區的產業合作。一方面,積極推動與有關國家共同開發南海旅遊線路,開闢一程多站式跨國郵輪環線,著力打造「環南海旅遊經濟圈」;另一方面,積極加強與東盟合作,依託海南南繁育制種基地,加快建設現代熱帶農業國際合作示範區。同時,大力推動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文化等領域的交流合作,努力增進各方的了解和互信。

三、著力推動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轉變

「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拓展藍色經濟空間,科學開發海洋資源,保護海洋生態環境,建設海洋強國。作為海洋大省,海南要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找準定位、勇於擔當、主動作為,加快推進海洋大省向海洋強省轉變,努力扛起建設海洋強國的重大使命。

培育壯大海洋產業。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強省,關鍵是要做大做強海洋產業,發展壯大海洋經濟。海南雖然海洋資源豐富,但海洋經濟相對薄弱,與海洋大省的地位很不相稱。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特別提出「支持海南利用南海資源優勢發展特色海南經濟」。「十三五」乃至更長時期,海南要堅持把做大做強海洋經濟放在全省發展全局的突出位置,在加快推進海洋漁業轉型升級的同時,重點發展壯大海洋旅遊、海洋油氣、海洋運輸、海洋裝備製造等海洋新興產業。

加快推進海洋科技創新。建設海洋強國、海洋強省,離不開科技創新的引領和支撐作用。國家「十三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加強深海等領域的戰略高技術研究,發展海洋先進適用技術。海南要抓住歷史機遇,突出抓好以下幾方面的重點工作。一是推動中科院深海研究所等海洋研究機構落戶入駐;二是深化與廣東、福建、廣西等省區合作,共同創建全國海洋科技合作區;三是在海洋漁業、油氣化工、海洋生物、新能源等領域實施一批重大海洋科技專項行動;四是辦好熱帶海洋學院,加快海洋高新技術成果轉化和產業化。

全面推進三沙市建設。設立三沙市是中央作出的戰略舉措。「十三五」期間,海南要全面推進三沙基層政權建設,完善三沙政權架構和制度構建,推動三沙基層政權由西沙向南沙有關島礁擴展;全面推進三沙基礎設施建設,按照軍民融合發展要求,加快有關島礁路網、水網、電網、光網、氣網「五網」基礎設施建設;全面推進三沙產業發展,重點發展海上觀光、深海捕撈等特色產業;全面推進三沙海洋執法能力建設,改善海洋執法裝備水平,提高海洋執法能力。

加強海洋生態環境保護。在實施「多規合一」改革過程中,海南已劃定了海洋生態紅線。目前,海南全省近岸海域生態保護紅線區域總面積達2920平方公里,占近岸海域面積的12.3%。2015年,我們對海南島1823公里的海岸線進行了全面整治,初步恢復了生態原貌。當前,我們正在制定系統措施,全面加強三沙各島嶼島礁綠化和岸線、沙灘、生物等資源的保護與生態修復工作。今後,海南要依法規範用海行為,堅持把海洋生態環境保護納入法治化軌道,嚴格落實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制度,強化各級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

打造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戰略支點。積極推動海南與沿線國家和地區交通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暢通陸海聯運通道,打造暢通、快捷、便利、高效的互聯互通網路,促進旅客和貨物運輸便利化。繼續深化與沿線國家和地區在海洋經濟、海洋生態環境保護、海洋公益服務、水下文化遺產保護等領域的務實合作,將海南打造成「一帶一路」國際交流合作大平台、海洋發展合作示範區、中國—東盟優勢產業合作示範區。不斷加強與南海相關國家和地區在防災減災、海上應急救助、海上搜救等方面合作,持續保障海上航道和海上生產的安全。

(作者:海南省人民政府省長)

履行好管班子帶隊伍的重要職責

中共民政部黨組

核心要點:

各級民政部門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的宗旨意識強不強、素養能力好不好、工作作風實不實、廉潔自律嚴不嚴,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影響黨的各項利民惠民政策的貫徹落實,影響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發揮。

管班子,就是要抓住「關鍵少數」,造就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執政骨幹;帶隊伍,就是要統籌抓好思想教育、選拔使用、監督管理等工作,培養黨和人民事業需要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促進幹部健康成長,為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提供堅強政治、組織和幹部隊伍保證。

管好班子、帶好隊伍,首要的是始終把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總開關」,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鑄牢理想信念「主心骨」。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好乾部五條標準,是做好選人用人工作、選拔領導幹部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導。管好班子、帶好隊伍,首先必須用好乾部標準來要求幹部、培養幹部、選任幹部。

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嚴管就是厚愛的理念,把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幹部貫穿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全過程。

習近平總書記對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作過許多重要論述,強調各級黨委(黨組)要堅持全面從嚴治黨、依規治黨,堅持不懈加強領導班子建設;黨委主要負責同志要管好班子,帶好隊伍,管好自己,當好廉潔從政的表率。在十八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著重指出:「黨委書記要做管黨治黨的書記,當好第一責任人,對黨負責,對本地區本單位的政治生態負責,對幹部健康成長負責。要把責任傳導給所有班子成員,壓給下面的書記,確保責任落到實處。」前不久,習近平總書記又作出重要批示,要求認真學習和運用毛澤東同志67年前發表的《黨委會的工作方法》,提示我們遵守紀律規矩、提高領導水平、全面加強黨委(黨組)領導班子建設。這是對各級黨委(黨組)書記履行好管班子帶隊伍政治責任的明確要求,為管好班子和帶好隊伍指明了方向。

管班子帶隊伍關係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全局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和扶貧攻堅的衝刺期,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和「五位一體」總體布局,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解決紛繁複雜的發展問題和社會矛盾,必須加強黨的建設,建設堅強有力的領導班子,培養造就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針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依然嚴峻複雜的形勢,黨中央反覆強調必須履行好黨委(黨組)主體責任和紀檢部門監督責任,以各級領導幹部為重點,加強思想教育、制度建設和預防工作,做好監督執紀問責工作,運用好監督執紀「四種形態」,把咬耳扯袖、紅臉出汗作為常態工作,在堅決查處腐敗案件的同時,努力做到防患於未然,力爭把問題解決在萌芽狀態和微小狀態,避免幹部滑入泥潭、走向反面。

在黨和國家工作大局中,民政工作事關基本民生保障、社會治理和國防軍隊建設,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民主權利息息相關。各級民政部門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的宗旨意識強不強、素養能力好不好、工作作風實不實、廉潔自律嚴不嚴,直接影響黨和政府在人民群眾中的形象和威信,影響黨的各項利民惠民政策的貫徹落實,影響人民群眾主體作用的發揮。因此,更要注重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在履行黨委(黨組)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上,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第一責任人,要把管班子、帶隊伍的職責扛在肩上、抓在手上、落到實處。管班子,就是要抓住「關鍵少數」,造就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執政骨幹;帶隊伍,就是要統籌抓好思想教育、選拔使用、監督管理等工作,培養黨和人民事業需要的高素質幹部隊伍,促進幹部健康成長,為進行具有許多新的歷史特點的偉大鬥爭提供堅強政治、組織和幹部隊伍保證。

把管班子帶隊伍的職責落實到位

「為政之要,莫先於用人。」習近平總書記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5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偉大的鬥爭,宏偉的事業,需要高素質幹部。」各級黨委(黨組)落實黨管幹部原則,發揮領導和把關作用,管好班子、帶好隊伍,是履行好黨章賦予的職責,鞏固黨的執政地位的根本保證,是堅定不移推進全面從嚴治黨的內在要求。黨委(黨組)書記作為管黨治黨第一責任人,要將管班子、帶隊伍這一政治責任擔當好,按照全面、從嚴原則,統籌抓好思想教育、選拔任用、作風養成、監督管理等工作。

把牢正確政治方向。從嚴管黨治黨,加強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要把政治標準放在首位。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精神上的「鈣」,沒有理想信念,或者理想信念不堅定,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管好班子、帶好隊伍,首要的是始終把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一「總開關」,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不斷增強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鑄牢理想信念「主心骨」。要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自覺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最新成果武裝頭腦、統一思想、指導實踐。要認真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重溫《黨委會的工作方法》,學習掌握科學的工作方法和領導藝術,學習掌握其中蘊含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不斷強化政治意識、大局意識、核心意識、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堅決貫徹落實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和中央各項決策部署。結合民政職能履行,切實落實好黨中央關於基本民生保障、社會治理創新和打贏脫貧攻堅戰、深化國防軍隊改革、及時科學綜合應對人口老齡化等重大決策部署的相關任務,為黨和國家事業發展作出應有貢獻。

堅持正確用人導向。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信念堅定、為民服務、勤政務實、敢於擔當、清正廉潔」好乾部五條標準,是做好選人用人工作、選拔領導幹部的基本遵循和根本指導。管好班子、帶好隊伍,首先必須用好乾部標準來要求幹部、培養幹部、選任幹部。要深入貫徹落實《黨政領導幹部選拔任用工作條例》,堅持民主集中制原則,嚴明組織人事紀律,強化選人用人責任,把好政治關、品德關、素質關、廉潔關,確保好乾部標準落實到位。堅持選賢任能,突出看品行、比能力、論實績的用人導向,按照德才兼備、以德為先要求,讓能幹者有機會,干成事者有舞台,選拔任用好乾部,配齊配強領導班子。堅持和完善集體領導和個人分工負責相結合的制度,黨委(黨組)書記既要堅持重大問題集體研究,做到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又要按照班子成員分工,在日常工作中發揮各負其責、協調配合作用,維護班子團結,形成工作合力。在確定和實施民政工作目標任務中,要將職責任務分解下去、壓力傳導下去,鼓勵支持各級民政幹部勇於擔當、善於擔當,自覺踐行新發展理念,主動作為、奮發有為,在工作崗位上履職盡責、創造業績。

著力加強管理監督。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把黨的領導體現到日常管理監督中,敢於較真,注重日常,抓早抓小,防微杜漸,體現組織嚴格要求和關心愛護」。我們必須牢固樹立嚴管就是厚愛的理念,把從嚴要求、從嚴管理幹部貫穿領導班子和幹部隊伍建設全過程。要加強黨委(黨組)領導班子的思想政治建設、作風建設和能力建設,鞏固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成果,做到「打鐵還需自身硬」。圍繞「六大紀律」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大力推行權力清單制度,實現依法設權、照單行權、權責統一,全方位紮緊制度的「籠子」,使黨員幹部習慣在「玻璃房子」里認真開展工作,在陽光下正確履行職能。在民政事業發展中,要推動各級幹部深入基層、聯繫群眾,以從嚴從實的作風為民服務、為民解困,使黨員幹部幹事創業的過程成為增進人民群眾福祉的過程。堅持把紀律和規矩挺在前面,對侵害群眾權益等違規問題和貪污受賄等腐敗案件,堅決執紀問責,不遮醜護短、不遷就姑息,及時堅決作出處理,堅定不移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凈化幹部成長的政治生態和發展環境。

在推動經濟發展中促進就業穩定增加

尹蔚民

核心要點:

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要靠發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全力以赴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就業是永恆的課題,更是世界性難題。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力維護就業局勢的穩定,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結合各類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觀念,更多地到中小城市、城鄉基層就業創業。

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職業培訓是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根本舉措。重點實施對貧困家庭子女、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等群體的免費職業培訓行動,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幫助廣大勞動者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和就業創業條件變化。切實運用好政府培訓補貼政策,更好適應產業升級和企業崗位需要。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對就業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並就做好各類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提出明確要求。他強調,就業是永恆的課題,牽動著千家萬戶的生活,任何時候都要抓好;要精準發力,確保完成就業目標。這些重要論述,為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解決就業問題的根本要靠發展。深入學習領會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全力以赴確保就業局勢穩定,是當前和今後一個時期的一項重大任務。

一、當前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近年來,我國就業形勢總體平穩,就業工作取得顯著成效,為維護經濟社會穩定大局作出了突出貢獻。

就業規模持續擴大,失業率保持在較低水平。「十二五」期間,城鎮新增就業人數6431萬人,超額完成4500萬人的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維持在4.1%左右的較低水平,低於5%的控制目標。5年間,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2789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892萬人,均高於「十一五」時期水平;共幫扶31.31萬戶零就業家庭每戶至少一人就業,實現了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就業結構更加合理,就業形式更加多元。第三產業就業人數在2011年首次超過第一產業,三次產業就業比重從2010年的36.7∶28.7∶34.6優化為2015年的28.3∶29.3∶42.4;城鎮就業人員比重從2010年的45.6%上升到2015年的56.1%,5年增加了10.5個百分點。就業渠道更加多元,形式日益靈活,尤其是電子商務的迅速發展帶動了網路就業創業,新業態、新模式就業不斷擴大。

就業質量進一步提升,勞動者權益得到有效維護。職工工資水平逐步提高,2010—2015年,全國城鎮非私營單位、私營單位就業人員平均工資年均分別增長10.8%和13.8%。2015年外出農民工人均月收入3072元,比2010年提高1382元,年均增長12.7%。職業培訓體系日益完善,5年中累計有9700萬人次接受政府補貼職業培訓,比「十一五」時期增加2300萬人次。勞動者權益保障機制更加完善,企業勞動用工行為進一步規範,社會保險覆蓋更多人群,勞動者就業穩定性得到增強,就業質量逐步提高。

今年是「十三五」開局之年,就業開局相對平穩。1—5月份,城鎮新增就業人數577萬人,完成全年任務的57.7%,一季度末登記失業率為4.04%,處於較低水平。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和失業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基本穩定。市場供求保持動態平衡,公共就業服務機構市場求人倍率持續在1以上。

在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結構調整深入推進的背景下,我國就業形勢保持總體平穩,主要得益於四個方面。首先,得益於中央的科學決策和正確領導。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就業工作,堅持把實現就業更加充分作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目標,把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宏觀調控的主要目標,深入實施就業優先戰略。這是做好就業工作的根本保證。其次,得益於經濟發展拉動就業能力的不斷增強。隨著經濟總量的不斷擴大和經濟結構的不斷優化,特別是新產業、新業態、新就業方式的出現,GDP每增長1個百分點可以帶動更多人就業。第三,得益於改革紅利的持續釋放。持續加大簡政放權和行政審批改革力度,深化商事制度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拓展了就業新空間。日均新註冊企業超過1萬戶,正在成為帶動就業增長的新動力。第四,得益於積極就業政策效應的發揮和就業工作的大力推進。各地區、各部門千方百計落實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強化就業服務和職業培訓,多渠道鼓勵自主創業,幫助企業吸納就業、穩定現有崗位。

二、新時期就業面臨新挑戰

今後一個時期,國際經濟環境複雜多變,國內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我國勞動力總量和結構也在發生顯著變化。我國就業領域將呈現出不同以往的新特徵,面臨多種矛盾相互交織的新挑戰,形勢依然複雜,任務更加艱巨。

勞動力供給與需求的總量矛盾依然存在。從供給看,「十三五」期末,16—59歲勞動年齡人口仍將保持在9億人左右。「十三五」時期年均需在城鎮就業的新成長勞動力在1500萬人以上,加上近千萬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需在城鎮就業的勞動力年均約2500萬人,與「十二五」時期基本持平。同時隨著城鎮化加速推進,「十三五」時期每年還會有近300萬的農業富餘勞動力需要轉移就業。從需求看,受國際國內各種因素影響,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困難,加之技術進步和「機器換人」,生產方式變革和勞動生產率提高,這些都會直接或間接導致勞動力需求相對減少。供給不減,需求下降,我國勞動力總量壓力依然很大。

結構性矛盾更加凸顯。一段時期內,人崗不匹配的結構性矛盾仍將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招工難」與「就業難」並存。一方面,隨著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高層次人才和技能人才短缺問題會更加突出。而企業效益下滑也使工資增長、福利提升受到影響,在勞動者預期不變的情況下,一線普通工人和服務員特別是苦、臟、累、險崗位的吸引力進一步下降,招工難問題仍將持續。另一方面,一些低技能勞動者和部分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特別是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力度加大,勢必造成一大批職工轉崗就業,其中不少人年齡偏大,技能和經驗趨同,轉業轉崗能力差,就業難問題將更加突出,結構性和摩擦性失業或將增多。

青年就業任務艱巨。青年就業是世界各國面臨的共同難題,我國也不例外。「十三五」時期我國高校畢業生規模將持續增加,年均達到770萬人左右。目前市場上適合的崗位還不充足,企業招聘意願有所下降,加之高校畢業生教育結構、就業觀念與市場需求脫節的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就業壓力仍然很大。同時,新生代農民工比重大幅增加,他們的文化水平和技能素質總體不高,但對就業崗位有更高的要求,對融入城市有更強的訴求,一旦經濟下滑出現大規模失業,他們很難回到農村。

結構調整中的職工安置任務繁重。「十三五」時期是我國經濟結構調整的攻堅期。目前,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工作已全面推進,如果再考慮到其他過剩產能行業的經營困難企業及「殭屍企業」出清,職工安置任務更加繁重。特別是在資源型城市、老工業基地等去產能重點地區,受產業結構單一、再就業門路狹窄等因素制約,失業人員再就業面臨更大困難。同時,一些長期生產經營困難企業,降薪甚至欠薪、欠保等問題多發,由此引發的勞動關係矛盾可能也會增多。

同時應該看到,做好新時期就業工作也面臨不少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我國經濟發展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為就業總體穩定提供了堅實基礎;勞動年齡人口持續減少,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增量和增速雙降,勞動力市場供求緊張局面相對緩解,為應對經濟下行壓力和結構性失業提供了一定緩衝;促進就業創業的政策措施更加完善,服務體系基本確立,組織協調機制不斷健全,這些都為做好就業工作提供了重要保障。

三、在推動經濟發展中穩定和擴大就業

就業是永恆的課題,更是世界性難題。我們要進一步深入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實施就業優先戰略和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力維護就業局勢的穩定,為經濟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的社會環境,為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提供強大的人才支撐。

促進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適應和引領經濟發展新常態,把促進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確保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在穩增長、調結構中努力創造更多就業崗位。強化重大規劃對促進就業的引導作用,完善促進就業的宏觀政策。發揮中央投資計劃穩增長、保就業的槓桿效應,加大對重大項目和重點民生工程支持力度,增加就業崗位。切實加強對重點領域的金融支持,發揮創業擔保貸款作用,支持民營企業、小微企業健康發展帶動就業。完善創新創業扶持政策,大力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發揮創新創業促就業的倍增效應,以創新創業拓展就業新空間。把促進創新創業與發展新產業、新模式、新業態更好結合起來,發展就業新形態,形成經濟發展和擴大就業的聯動效應。

實現產業轉型與就業提升協同發展。首先,堅持創新驅動。結合實施「中國製造2025」、「互聯網+」行動計劃,在發展先進位造業、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技術產業中拓寬就業空間。其次,紮實做好化解過剩產能中職工安置工作。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引導地方和企業分類施策,穩妥有序地多渠道分流安置職工。鼓勵企業內部挖潛,採取靈活工時、培訓轉崗等方式消化安置,支持有技術、有能力的職工走出企業就業創業。對確實難以通過市場就業的困難人員,通過開發公益性崗位給予安置。對暫時失業人員要發揮社會保障穩定器的作用,保障基本生活。加強對崗位流失嚴重地區和企業的重點監控,強化對困難地區的工作指導和資金支持,守住不發生區域性風險的底線。再次,推動企業加快走出去步伐,完善對外勞務合作風險保障機制和服務保障體系,拓寬境外就業門路。

抓好重點群體就業工作。高校畢業生是就業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實施大學生就業促進和創業引領計劃。結合各類新業態、新模式的發展,開發更多適合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崗位。引導高校畢業生轉變觀念,更多地到中小城市、城鄉基層就業創業。統籌做好農村勞動力、就業困難人員、退役軍人和殘疾人等群體就業工作。建立健全新常態下農民工穩定崗位、轉崗培訓的政策措施,推動已在城鎮就業的農民工享受均等化公共服務,以市民化促進農村勞動力穩定就業。實施勞務協作對接、「萬企幫萬村」精準扶貧等行動,促進農村貧困勞動力就業脫貧。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托底幫扶,健全就業援助長效機制,確保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加強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職業培訓是化解結構性就業矛盾的根本舉措。重點實施對貧困家庭子女、失業人員和轉崗職工等群體的免費職業培訓行動,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劃,推進企業新型學徒制試點工作,幫助廣大勞動者更好適應市場變化和就業創業條件變化。切實運用好政府培訓補貼政策,更好適應產業升級和企業崗位需要。健全覆蓋城鄉的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打造「互聯網+就業服務」平台,推進就業服務均等化、服務供給多元化、服務全程信息化,千方百計做好就業服務,滿足勞動者和用人單位多層次的服務需求。

(作者: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部長)

堅決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

核心要點: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始終保持平穩運行,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有活力、有較強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市場主體,為穩財政、穩就業作出更大貢獻,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工作的主線,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去掉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形成新的發展動能。國有企業應當而且能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全面落實五大重點任務,加快中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步伐,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矯正供需結構錯配,提高供給質量,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實現「量質」雙升。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實現逆勢圖強,把發展的基礎夯得更實一些,把發展的質量提得更高一些,把競爭的實力錘鍊得更強一些,把防風險的屏障築得更牢一些。

新動力正在強化,新業態不斷出現,新產業快速發展,經濟發展活力將進一步釋放,動力將進一步增強,空間將進一步擴大,我國經濟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些為我們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提供了歷史機遇。

當前,面對經濟發展新形勢,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牢牢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對國有企業提高發展質量、提升經濟效益提出了明確要求。國有企業要圍繞提質增效升級,積極投身新經濟發展,在推動新動能培育和傳統動能改造提升方面走在前列,下決心瘦身健體,苦練內功,努力向技術創新要效益,向深化改革要效益,向結構調整要效益,向管理改善要效益,實現品質和品牌新的躍升,堅決打好打贏國有企業提質增效攻堅戰。

一、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具有重要意義

國有企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中堅力量。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做好國有企業提質增效工作與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直接相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義。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是支撐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特別是中央管理企業,在關係國家安全和國民經濟命脈的主要行業和關鍵領域佔據支配地位,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在我們黨執政和我國社會主義國家政權的經濟基礎中也是起支柱作用的,必須搞好。長期以來,國務院國資委監管的中央企業增加值佔到全國GDP的10%,稅費貢獻佔到全國財政收入的1/6,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保障改善民生、維護國家安全、增強綜合國力作出了重要貢獻,是經濟發展的壓艙石,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要力量。特別是許多中央企業都是行業龍頭,涉及的產業鏈長、關聯面廣,如果生產經營出現大的波動,就可能引發各類風險,對國家財政、金融、就業、民生等造成嚴重影響。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確保企業的生產經營始終保持平穩運行,使國有企業真正成為有活力、有較強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的市場主體,為穩財政、穩就業作出更大貢獻,在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中發揮更大作用。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是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根本,是使我國供給能力更好滿足廣大人民日益增長、不斷升級和個性化的物質文化和生態環境需要,從而實現社會主義生產目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經濟工作的主線,其中一個重要目標就是去掉無效供給,增加有效供給,形成新的發展動能。國有企業應當而且能夠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帶動作用。中央企業多處於石油石化、鋼鐵、煤炭、有色金屬、機械製造等重化工業部門,在國民經濟高速發展時期,伴隨著對能源、原材料的旺盛需求,中央企業的規模、效益得到快速增長。但「蘿蔔快了不洗泥」,一些中央企業有效供給能力和市場需求錯配的問題日漸積累。一方面,中央企業在原油、粗鋼、動力煤、電解鋁、水泥、普通機床等資源密集、投資導向的低端產品上供給能力過剩,面臨白熱化競爭,成本下不來、價格上不去,盈利空間受到嚴重擠壓;另一方面,在特殊鋼材、晶元、液化天然氣船舶(LNG船舶)等高技術高附加值產品上供給能力不足,無法滿足高端、精細化的市場需求。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通過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創新發展一批、重組整合一批、清理退出一批,全面落實五大重點任務,加快中央企業產業結構調整與轉型步伐,減少無效和低端供給、擴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給,矯正供需結構錯配,提高供給質量,增強供給結構對需求變化的適應性和靈活性,實現「量質」雙升。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是做強做優做大中央企業的重要舉措。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國有企業是壯大國家綜合實力、保障人民共同利益的重要力量,必須理直氣壯做強做優做大。做強做優做大是新時期國有企業改革發展的重要目標。近年來,中央企業整體實力顯著增強,湧現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骨幹企業,2015年美國《財富》雜誌發布的世界500強企業名單中,我國中央企業達到47家。但也應當看到,目前中央企業的發展水平與黨中央、國務院的要求相比,與世界一流企業相比,仍存在不小的差距。資本運行效率有待於進一步提高,資本布局結構仍存在分布過寬、戰線過長等突出問題,資本合理流動的機制尚不健全,制約了國有資本功能的有效發揮。尤其是隨著經濟發展進入新常態,中央企業高速增長時期積累的矛盾和問題逐漸顯現,各項經濟指標增速明顯放緩,過去主要憑藉高強度、大規模要素投入的粗放式增長模式難以持續,迫切需要通過優化資本布局結構、推動國有企業轉型升級,增強中央企業的活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就是要實現逆勢圖強,把發展的基礎夯得更實一些,把發展的質量提得更高一些,把競爭的實力錘鍊得更強一些,把防風險的屏障築得更牢一些。

二、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面臨挑戰與機遇

近幾年,受國際經濟環境變化和國內經濟增速換擋、結構調整陣痛、新舊動能轉化等多種因素影響,中央企業生產經營遇到了較大的困難和挑戰,效益下滑壓力不斷加大。今年上半年,在黨中央、國務院的堅強領導下,經過各級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幹部職工的努力奮鬥,國有企業利潤大幅下滑趨勢得到遏制,全國國資委系統監管企業累計實現營業收入19.9萬億元,同比增長0.8%。縱觀全年走勢,世界經濟仍在深度調整、整體復甦乏力,不穩定、不確定的因素仍然很多;國內經濟面臨多重矛盾挑戰,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短期陣痛不可避免,嚴峻性、複雜性不可小視;國有企業改革發展中的深層次矛盾進一步凸顯,新困難、新問題不斷出現。中央企業提質增效面臨的挑戰之大、困難之多、任務之重前所未有。

形勢越是複雜嚴峻,我們越要看清楚、把握好中央企業提質增效的有利條件,堅定信心,攻堅克難。

我國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我國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經濟韌性好、潛力足、迴旋餘地大的基本特徵沒有變,經濟持續增長的良好支撐基礎和條件沒有變,經濟結構調整優化的前進態勢沒有變。新動力正在強化,新業態不斷出現,新產業快速發展,經濟發展活力將進一步釋放,動力將進一步增強,空間將進一步擴大,我國經濟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這些為我們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提供了歷史機遇。

改革發展的政策環境不斷優化。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作出了重要部署,明確了五大重點任務,提出了一系列提振經濟的政策措施。國務院出台了一系列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政策,特別是針對搞活實體經濟推出了不少有力度的支持政策。國有企業改革「1+N」系列文件陸續出台,各項改革試點全面推進,改革的紅利效應正在逐步顯現。隨著經濟體制改革不斷深化,結構調整穩步推進,區域協調協同發展和新一輪對外開放戰略加快落地,國家重大工程、重要基礎設施以及城鎮化建設正緊鑼密鼓地推進。這些為中央企業提質增效創造了有利的外部環境。

中央企業自身實力積累提升。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中央企業積累了比較厚實的家底,資產規模已達到47.2萬億元,其規模實力、管理水平、抗風險能力大幅提升,不少企業的競爭能力和效益水平已走在行業前列。更為可貴的是,經過多輪市場周期的考驗和歷練,我們培養了一支愛國敬業、勇闖市場、具有國際視野的企業家隊伍,以及一大批高素質的技能工人、科研人員、經營管理者隊伍,企業把握市場機遇的能力已今非昔比。黨的十八大以來,黨的建設不斷加強,作風建設和反腐倡廉建設取得積極成效。這些為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增添了信心底氣。

三、堅決打好打贏提質增效攻堅戰

打好提質增效攻堅戰,既要看到嚴峻挑戰,又要樹立必勝信念。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和中央企業將進一步統一思想、提高認識、堅定信心,切實增強大局意識、責任意識和緊迫意識,以更加堅定的決心、更加紮實的作風、更加有力有效的工作措施,堅決打好這場提質增效攻堅戰。

強化目標責任落實。堅持「抓兩頭、帶中間」,對盈利大戶、減利大戶、虧損大戶實施掛牌督導,加大工作協調力度,支持盈利基礎好的企業多做貢獻,幫助困難較多的企業及時遏制下滑趨勢、虧損企業努力控虧扭虧。強化激勵約束,充分發揮業績考核的導向作用,實施業績考核與工資總額、負責人薪酬的緊密掛鉤、同向聯動,將提質增效工作成效納入企業領導班子和企業負責人綜合考評。完善工作機制,逐級簽訂責任書,形成目標層層分解、責任層層落實、壓力層層傳遞的工作推進機制,確保任務到崗、責任到人。

搞好開源節流工作。指導企業緊密跟蹤市場變化,及時調整經營策略,努力保持營業收入穩定增長。增加適銷產品品種、提高產品品質、加強品牌建設、創新商業模式,進一步發掘市場潛力。抓住國家「一帶一路」建設和國際產能合作等戰略性機遇,加快提高中央企業國際化經營能力。堅持「成本管控、效益否決」,督促企業壓縮管理層級、精簡管理人員,繼續開展「應收賬款和存貨」壓降,大力提高資金集中度,做好負債規模和負債率的雙重管控,降低綜合融資成本。

大力促進調整優化。加快推動中央企業兼并重組和內部資源整合步伐,推動業務協同和資源共享。提高資本配置、運營效率和核心競爭力。指導企業加大對符合國家戰略的重大基礎設施、重要資源、公共服務等領域的投資力度,積極引入社會資本、創新投資模式。加快發展核電、高鐵、航空航天裝備等優勢產業,支持軍品技術成果轉化。引導傳統製造業企業加大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力度。督促企業規範投資決策程序,有效防範投資風險。堅持「一企一策」,推動虧損企業做好債務重組、冗員分流、清產核資、業務整合、破產重整等工作。繼續做好重點虧損子企業專項治理。對石油石化、火電、汽車、煤炭等創效壓力較大的企業開展專項督導。結合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產能,加快處置「殭屍企業」。加快推動中央企業兼并重組,提高資源配置效率。大力開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探索建立科技成果市場化流轉機制和轉讓價值共享機制。

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分類改革,加快開展落實董事會職權等十項改革試點工作,擴大國有資本投資運營公司試點範圍,設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和國有資本風險投資基金。加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全面推開「三供一業」分離移交工作等。充分發揮黨組織在提質增效攻堅戰中的政治核心和戰鬥堡壘作用,充分調動和激發廣大共產黨員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結合深入開展「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增強「四個意識」,不斷鞏固和擴大從嚴治黨成果,為提質增效提供有力支撐和堅強保障。

傳承紅色基因堅持黨校姓黨——我黨創辦最早黨校安源黨校的現實啟示

黃萬林

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指出,「從中央到地方建立黨校體系,專門教育培訓幹部,是我們黨的一大政治優勢」。作為中國共產黨創辦最早的黨校,安源黨校雖然創辦時間僅僅九個月,但在我們黨的歷史上具有重要的研究價值。重溫安源黨校光輝的創辦歷史,傳承弘揚安源黨校蘊含著的紅色基因和優良傳統,對於我們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大力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充分發揚政治工作優勢有著重大的現實啟示意義。

堅持黨校姓黨,永葆對黨忠誠。面對當時反動勢力的白色恐怖和血腥鎮壓,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黨開始將工運工作的重點放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1924年5月,中共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通過的《黨內組織及宣傳教育問題議決案》中首次提出「要急於設立黨校,養成指導人才。」在交通落後、信息不暢、沒有成功先例可循的條件下,中共安源地委遵照中央指示,結合實際情況勇於探索,認真準備,僅用6個多月便完成黨校籌備和創辦工作,於當年12月正式開學。這充分表明了中共安源地委貫徹黨的方針最堅決、落實黨的指示最迅速、執行黨的決定最徹底的忠誠態度。可以說,安源黨校自從誕生的那一天起,就已經深深地鐫刻著黨的烙印,清楚地銘寫著黨的標識。

傳承安源黨校的好作風好經驗好傳統,最根本的一條就是始終秉承黨校姓黨的根本原則,永遠對黨忠誠。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黨校姓黨,是黨校工作的根本原則,也是做好黨校工作的根本遵循」。要高揚黨的旗幟,堅持一切教學活動、一切科研活動、一切辦學活動都緊緊圍繞黨中央的決策部署來進行,堅持以黨的旗幟為旗幟、以黨的意志為意志、以黨的使命為使命,嚴守黨的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切實做到在黨愛黨、在黨言黨、在黨憂黨、在黨為黨。要增強看齊意識,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自覺同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主動看齊、全面看齊、經常看齊,使我們黨更加團結統一、堅強有力,始終成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堅強領導核心。要強化主體責任,各級黨委必須切實擔起辦黨校管黨校建黨校的主體責任,使黨校這個培養我黨領導幹部的主陣地牢牢把握在忠誠於黨的人的手裡。

提高辦學水平,鑄造鋼鐵隊伍。安源黨校在辦學導向上堅持以提高學員政治素質和基本理論素質為出發點,在教務教學上結合黨的中心工作進行教學,把黨的方針政策以及基本政治理論課程作為主要內容,重點介紹當時的政治形勢、社會運動、宣傳工作等與革命實踐緊密相關的基本理論和工作方法,在培訓方式上靈活機動地將黨校、團校和工人學校合併舉辦。經過安源黨校的啟發、引導、教育和培訓,安源黨員擴增到200多人,約佔當時全國黨員人數1/5,他們中的絕大多數都成為黨的事業的堅定追隨者和中國革命的勇敢實踐者。「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安源黨校的辦學方法迅速被效仿和推廣,北京、上海、廣州、武昌等地隨後相繼建立了黨校。

傳承安源黨校的好作風好經驗好傳統,就是要堅持與時俱進,不斷提高黨校辦學水平、豐富黨校辦學經驗,讓黨校這個大熔爐培養出一大批堅守信仰、求真務實、敢於擔當的領導幹部。要始終牢記辦學宗旨,黨校是傳播黨的執政方針和科學理念的神聖殿堂,要充分發揮黨校培養幹部的熔爐作用,切實承擔起為領導幹部補鈣壯骨、立根固本的重要任務,造就一支具有鐵一般信仰、鐵一般信念、鐵一般紀律、鐵一般擔當的幹部隊伍。要努力提高辦學水平,堅持質量立校、從嚴治校、銳意改革,不斷推動教學科研、人才隊伍、管理服務、學風校風等各方面工作的創新,把不斷提升教學質量貫穿黨校辦學全過程。要不斷增強辦學活力,創新培訓模式,有針對性地推出一系列富有成效的辦學舉措,將現場教學、情景教學、互動教學、案例教學等方式引入黨校課堂,讓廣大學員從中感悟真理、啟迪思考、汲取力量,鑄就理想之魂、信念之基。

傳承優良作風,推進「兩學一做」。安源黨校創辦條件簡陋、師資奇缺,政治環境惡劣、外部壓力重重,即使處境如此困難,但是安源黨校依然不避艱險,因地制宜開展工作,自印教材資料、組織宣傳演講、發行進步書報、傳輸革命思想、喚醒群眾覺悟,有理有利有節地爭取教育權利、改善辦學條件,使安源地方黨組織在當時得以「巍然獨存」。行程萬里,不忘初心。現實與歷史往往血脈相通,安源黨校在創辦過程中展示出來的艱苦奮鬥的精神狀態、堅韌不拔的意志品質、敢為人先的擔當意識和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都是我們必須代代相承的寶貴精神財產。

傳承安源黨校的好作風好經驗好傳統,要進一步融合紅色資源、繼承紅色傳統、激活紅色基因,與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度結合起來,真正把黨的思想政治建設抓在日常、嚴在經常。充分發揮政治教育的傳統優勢,把黨校作為開展「兩學一做」的重要陣地和平台,始終抓好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這個重心工作,突出黨的理論教育和黨性教育的主課地位。繼續發揚理論聯繫實際的良好學風,反對主觀主義、教條主義和形式主義,堅持學用結合、篤信踐行,從實踐中來,到實踐中去,以問題為導向開展學習調研,注重回答黨員幹部普遍關注的問題,不斷提高黨員幹部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和處理問題的能力。深入踐行合格黨員的嚴格標準,深刻把握優良革命傳統的時代價值,著眼黨和國家事業的新發展對黨員的新要求,自覺按照黨員標準規範言行,做「堅定執著追理想、實事求是闖新路、艱苦奮鬥攻難關、依靠群眾求勝利」的忠實踐行者,進一步發揮共產黨員的先鋒模範作用。

(作者單位:江西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中心)

向世界一流軍隊闊步邁進——寫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89周年之際

解辛平

(一)

「八一」又至。我們再次真誠地凝視。

首都北京,軍事博物館,人民軍隊最早的那面軍旗靜靜地「掛」在櫥窗里。一路向北,火箭軍辦公大樓前,人民軍隊最新的一面軍旗迎風飄揚。

89年了,人民軍隊始終踏著時代鼓點,以自我革命的勇氣深化改革,奔向新的歷史征程。

當年,或許沒有人會想到,這支「小米加步槍」的軍隊將改變中國,改變世界。

今天,這支軍隊正邁著鏗鏘步伐走向世界,向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目標闊步前進。

(二)

「兵者,國之大事,死生之地。」一支軍隊是否強大,事關國家興衰。

1588年「無敵艦隊」兵敗大西洋,西班牙國運從此走向衰落;1815年在新奧爾良大勝英軍,新生的美國一舉奠定「受尊敬大國的地位」。

戰爭,是無情的「裁判」,會對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做出最嚴苛的裁決。對此,當今世界,恐怕沒有人能比中華民族更能深刻體會——

1900年夏日煙塵里,大清帝國八旗兵勇慘敗給八國聯軍。首都陷落,皇帝逃亡,賠款白銀四億五千萬。更甚者,八國聯軍居然在紫禁城閱兵,實乃曠世之辱。

1937年寒冬殘陽下,中國軍隊擋不住日軍鐵蹄,南京淪陷,30多萬手無寸鐵的同胞被屠殺。「那場持續6周的浩劫,如果以秒來計算,每隔12秒就會有一個生命消失。」

戰場之上,軍隊敗了,國家承受之「辱」,讓人刻骨銘心;人民承受之「痛」,讓人痛徹肺腑。

反之,軍隊強,則國運昌,民安康——

抗美援朝,當衝鋒的號角一次次吹響,中國人民志願軍打出國威、軍威,用勝利換來和平,迫使對手止戈「三八線」。

「祖國萬歲!」2009年1月6日,商船「河北翱翔」號船員目睹祖國戰艦為他們護航,在甲板上激動地用油漆噴出這4個大字。為打擊索馬利亞海盜,中國海軍目前已派出23批護航編隊,有力保護了中外船舶和人員的安全。

2015年春,葉門內戰爆發。人民海軍臨沂艦奉命前往撤僑,交戰區內中國戰艦成為同胞的「諾亞方舟」。這一刻,飄揚的五星紅旗和八一軍旗讓身處險境的同胞熱淚盈眶。

9天,臨沂艦三進葉門,不僅保護了同胞,還將其他15個國家的279名公民安全撤離。

這一舉動讓世界看到:日益強大的中國人民解放軍,不僅是中國人民之幸,也是世界和平之福。

(三)

強軍夢,始終在我們這支軍隊的心頭縈繞。

1953年2月19日,毛主席登上人民海軍「長江」艦。與艦艇官兵共同度過4天3夜後,毛主席揮毫題詞:「為了反對帝國主義的侵略,我們一定要建立強大的海軍!」隨後,他又給「洛陽」等四艦寫下了同樣的題詞。

強大!強大!毛主席一連為5艘戰艦寫下內容相同的題詞,在他一生中絕無僅有。這一舉動,凝聚著他對人民海軍建設的殷殷期盼,對人民軍隊未來發展的諄諄囑託!

強大!強大!走進全軍部隊軍史館,這也是歷任統帥題詞中的關鍵詞。

追求強大,我們這支軍隊究竟懷著怎樣一顆「初心」?

撥開歷史深處的煙雲,一份宣言在迴響——

89年前的南昌城樓上,不僅響起了「第一槍」,還響起了震撼神州的《八一起義宣言》:「打倒帝國主義」「打倒新舊軍閥」「耕者有其田」……

宣言如鐵,字字句句傳遞著我們這支軍隊的「初心」——從誕生之日,我們這支軍隊就不是為了個別權貴或者狹隘的利益集團,而是為了中華民族的崛起和國家的前途命運而戰鬥。

傾聽歷史的迴音,一份誓言在回蕩——

東渡黃河,抗擊日寇,八路軍將士高聲宣讀《出師抗日誓詞》:「日本帝國主義是中華民族的死敵,它要亡我國家,滅我種族……為了民族,為了國家,為了同胞,為了子孫,我們只有抗戰到底!」

誓詞錚錚,這四個「為了」,就是我們這支軍隊的「初心」。

「不忘初心、繼續前進。」今天,我們前所未有地靠近世界舞台中心,前所未有地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然而,前方的路並不太平。我們需要一支強大的軍隊支撐「中國夢」。

「腳踏著祖國的大地,背負著民族的希望……」多少年來,這誓言天天在我們隊伍中唱響,這「初心」一直裝在我們疾步前進的「行囊」中。

(四)

一面血染的軍旗,濃縮著人民軍隊厚重的歷史;一面鮮紅的軍旗,彰顯著人民軍隊犧牲的底色。

公元2016年夏,洪災肆虐。危急關頭,讓老百姓眼前一亮、心頭立安的,是一面面鮮紅的軍旗。大堤上,空降兵某部官兵無畏的身影宛若群雕,記憶中如此熟悉。

8年前,汶川抗震救災,是這支部隊——15名空降兵不顧個人生死,毅然從烏雲密布的高空縱身跳下,空降震中茂縣。

18年前,在那場百年不遇的洪災面前,也是這支部隊發出震撼天地的誓言:「誓與大堤共存亡!人在堤在,我在人民生命財產在!」79個日日夜夜,他們創造了未潰一堤一圩的奇蹟。

64年前,震驚世界的上甘嶺戰役,也是這支部隊——美軍傾瀉的炮彈把上甘嶺山頭削低了2米,也沒能讓他們後退一步。

如今,上甘嶺戰役中那面帶著381個彈孔的軍旗,陳列在空降兵部隊史館裡,也永遠「飄揚」在這支部隊官兵的心中。

「我的一切屬於光榮的軍旗,只有姓名才唯一屬於自己……」回眸凝望,人民軍隊走過的路、流過的血,都凝固在軍旗上。

從南昌城頭到井岡山麓,從於都河畔到陝北延安,從太行山到大別山,從白山黑水到五指山下……軍旗獵獵,見證人民軍隊從勝利走向勝利。

勝利有多麼輝煌,犧牲就有多麼慘烈——

湘江之畔,5萬多紅軍的鮮血染紅了江水,染紅了岸邊一座座山頭;劉老莊,新四軍82名官兵血戰日寇壯烈犧牲,演繹了「驚天地、泣鬼神」的忠勇壯舉;松骨峰上,志願軍戰士的英勇無畏讓斯大林動容落淚:這是一支偉大的軍隊!

昨天,一代代官兵用鮮血浸染著八一軍旗,鑄就了勝利。

今天,要拿下「世界一流」高地,我們這一代軍人需像先輩那樣,為了勝利一往無前,殺出一條「血路」。

(五)

這是一支一再被對手輕視、一再被對手誤判的軍隊。

在日本侵略者眼裡,這是「土匪武裝」;在國民黨眼裡,「一年期可削平之」;在朝鮮戰場美軍的眼裡,這是「烏合之眾」。結果,這支軍隊陷日軍於汪洋大海,把國民黨軍隊趕出大陸,把美軍打回三八線。

這支軍隊為什麼能贏?對手們給出了這樣的答案——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如此評價,「組織嚴密,作戰勇敢,內部團結。」蔣介石檢討,相比於中共軍隊,他的軍隊是「六無」之軍,「六無」之首便是「無主義」。美軍將軍李奇微剖析「謎一樣的東方精神」……

答案雖各異,指向卻清晰:這是一支有信仰、有靈魂的軍隊!

信仰是最鋒利的武器。克勞塞維茨說:「歷史最能證明精神因素的價值和它們驚人的作用。」

黃繼光用血肉之軀堵槍眼,在有些人看來不可思議,即使是當時的對手美軍也不可理解,認為「這是服用了迷幻藥或興奮劑所致」。

世人皆知黃繼光,但鮮有人知道黃繼光犧牲10天後,接任他的班長呂慕祥再次演繹了不可思議的壯舉——多處負傷的他,拉響手雷撲向敵人地堡。更鮮為人知的是,就在黃繼光犧牲的那場戰鬥中,拉響手榴彈、爆破筒與敵同歸於盡,捨身炸碉堡、堵槍眼的英雄,留下姓名的就有38位!

在這支軍隊長長的隊伍里,「向死而生」從來都不是一道哲學命題,而是一張前仆後繼用生命書寫的答卷。

在這支軍隊長長的隊伍里,誰衝鋒在前,誰就是信仰的化身,誰就有召喚的力量。

天心圩,南昌起義部隊面臨分崩瓦解。關鍵時刻,朱德站了出來:「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那一刻,這位36歲時毅然拋棄舊軍隊高官厚祿的共產黨員,用自己堅定的信仰凝聚了人心。

多年後,斯諾談到朱德時說,「朱德」這個名字很貼切,因為這個名字在中文中的意思正好是「紅色的品德」。

正如一個人生下來的胎記無法改變,一支軍隊的「胎記」也是無法改變的——我們這支軍隊是中國共產黨締造的,是一支堅決聽黨指揮的軍隊,是人民的子弟兵。

邁向「世界一流」,我們要「變」,前提是堅守軍魂永遠不變。

(六)

七一,八一,十一。三個生日的先後順序,看似偶然,實則昭示了一個歷史必然:沒有黨,就沒有人民軍隊;沒有人民軍隊,就沒有新中國。

建軍89周年之際,品味軍隊成長壯大之路,不僅可以感受到國家強盛的「心跳」,還能感受到這支軍隊一次次主動求變的強勁「脈動」。

一支軍隊主動求變、自我革命的勇氣,來自深刻的清醒和憂患。

面對籠罩頭頂的「核訛詐」,毛主席說:「一萬年太久,只爭朝夕。」

面對世界軍事變革大潮,習主席告誡全軍:「我們必須到中流擊水!」

兩個聲音,跨越世紀,如催征號角——這是人民軍隊始終主動求變的時代宣言。

歷史長河,軍事革命總是與科技革命同頻共振,誰先擁抱科技革命浪潮,誰就掌握了軍隊崛起的命門。今天,人類科技革命和新軍事革命再次迎來新一輪爆發,我們應有這樣的清醒和憂患:主動擁抱變革浪潮,搶佔未來軍事競爭戰略制高點。

1958年9月20日,站在破浪前行的快艇上,毛主席問艇長馬洪才:能不能再開快些……

2015年2月16日,登上某新型轟炸機,習主席勉勵官兵:建設強大人民空軍,需要一代代官兵接續奮鬥……

恩格斯說:在戰爭中,「時間就是軍隊」。通往「世界一流」的征途,註定是一場爭先賽,我們必須只爭朝夕。

(七)

今年,是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元年,也是長征勝利80周年。

80年前的那次長征,是人民軍隊進入世界偉大軍隊之列的「入場券」。

80年後的這次改革,目標直指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有人把這次改革比作新時期決定我軍前途命運的「新長征」。

紅軍長征是「匆忙上路」,是「被迫轉移」。這一點,從當年的一張《行軍告示》上可以得到佐證——

我們必須準備走大路,小路,直路,彎路。走過白天是黑夜路,走過黑夜是白天路……

今天,這場「新長征」則是主動而為,是精心謀劃。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一條「政治建軍、改革強軍、依法治軍」的科學大道清晰呈現眼前。

大戰略大擘畫——作為深化國防和軍隊改革總設計師,習主席親自決策,親自推動,把改革強軍上升為國家戰略布局中的重要構成、戰略支撐,指明了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方向。

大重塑大優化——大破大立,既動「棋子」又動「棋盤」,搭起新體制「四梁八柱」,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實質推進。

大擔當大作為——革弊立新,持續推進正風肅紀,清除和平積弊,提高軍事能力建設,備戰打仗能力實現新躍升。

人們用偉大形容80年前的那次長征。今天,邁向世界一流軍隊的「新長征」,同樣可以用偉大來定義。

(八)

前不久,電視劇《三八線》將抗美援朝戰場上的一個傳奇再次呈現在國人面前。

1950年11月27日夜晚,美軍第9集團軍機械化部隊在公路上疾馳。一旁的山林小路上,志願軍38軍113師官兵們徒步奔襲。

雙方目標相同:三所里。誰能搶佔這個小山村,事關勝負!雪地里,「鐵腳板」與汽車輪子展開了一場生死賽跑。

歷史何其相似!飛奪瀘定橋,曾是我軍徒步行軍創造的奇蹟。《星火燎原》中如此描述:晝夜兼程二百四。

這一次,奔向三所里的「鐵腳板」速度更快——14小時戰鬥行軍145里,創造了「世界步兵進攻速度和頑強性的極限」。

這雙創造了世界紀錄的「鐵腳板」,為部隊贏得了史無前例的美譽「萬歲軍」,是一支軍隊一流能力的生動寫照。

今天,回顧「萬歲軍」的故事,品味「鐵腳板」的傳奇,愈加令人深思。

「世界一流」,不僅是一個理論概念,更是一個實力指標:只有具備世界一流的能力,才能獲得世界一流的「席位」。

81年前,飛奪瀘定橋後,劉伯承站在橋中央看著奔騰的河水感慨:「瀘定橋!瀘定橋!我們為你花費了多少精力,費了多少心血!現在,我們勝利了!」

變換的是時空,不變的是追求。實現強軍目標、建設世界一流軍隊,我們不知道,還要花費多少精力和心血;但是我們知道,能最終抵達「勝利橋頭」的,必是在如磐信念引領下的一雙雙千錘百鍊的「鐵腳板」。

(九)

一支軍隊的自信,需要用勝利來建立。

2015年9月3日,首都北京,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周年大閱兵舉行。

這場以勝利名義舉行的國家盛典,讓世界看到了一支軍隊的自信——從抗戰老兵的軍禮到英模部隊方隊的鏗鏘步履,從蔚藍天空戰鷹飛出的「V」字到閱兵紀念章上大大的「V」字……

中國軍隊的這份自信有著強大源頭。天安門廣場西側的人民大會堂,一個洪亮的聲音在久久回蕩:我們要有堅定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其本質是建立在5000多年文明傳承基礎上的文化自信。這,是我們建設世界一流軍隊的「自信之源」。

我們自信,因為這支軍隊有這樣的統帥——

「不愛征戎兒,豈可執帥印。」主持軍委工作以來,習主席多次深入基層部隊調研,足跡遍布全軍。聯合作戰指揮中心,三軍統帥一身迷彩運籌帷幄;北國邊關,與邊防官兵一起踏雪巡邏;連隊食堂,與普通士兵同吃一鍋飯……

昔日,朱德說:「給戰士站崗、蓋被子,這些不起眼的事情包含著中國革命的成功。」今天,習主席每到一處都與官兵親切交談,對官兵噓寒問暖。這發自內心的愛兵之情,溫暖著將士的心,打造了最牢固、最忠誠的情感紐帶,成為牽引我軍向世界一流軍隊邁進的強大精神動力。

我們自信,因為這支軍隊有這樣的指揮員——

「誰敢橫刀立馬?唯我彭大將軍!」彭德懷,這位「平江起義團」的首任團長,如果能看到今日老部隊的新變化,定倍感欣慰。作為繼承者,第46任團長滿廣志,揚威信息化演兵場,成為新型指揮員的優秀代表。

如今,能「橫刀立馬」的身影越來越多。從火箭軍「東風第一旅」旅長王錫民,到走向深藍的新型護衛艦艦長高克,再到蟬聯「金頭盔」的航空兵團團長蔣佳冀,我軍新型指揮員方陣正快速崛起、集團生長。

我們自信,因為這支軍隊有這樣的士兵——

昔日抗美援朝戰場上,志願軍戰士譚秉雲炸毀敵坦克,把美軍一個師整整堵截了8個小時,創造了戰場奇蹟。

今天,我們這支軍隊依舊有一大批能打仗的優秀士兵。「三棲精兵」何祥美、「導彈專家」王忠心、「鐵甲精兵」賈元友……他們用精湛的武藝,演繹出一個個新時代的沙場傳奇。

戰爭年代,血灑沙場尋常見。和平時期,為國捐軀更悲壯。今天,人們記住了這些來自維和戰場的英勇士兵的名字:申亮亮,李磊,楊樹朋。他們用自己年輕的生命證明——為了祖國尊嚴和世界和平,他們英勇無畏,不怕犧牲!

(十)

「八一」清晨,南昌城內,一面鮮紅的八一軍旗在軍營冉冉升起。

這一天,八一軍旗升起在首都北京、南沙礁盤、東海之濱、喀喇崑崙……

這一天,八一軍旗升起在航母遼寧艦上,升起在遙遠的亞丁灣護航戰艦上,升起在我軍駐剛果(金)、賴比瑞亞、黎巴嫩、馬里、南蘇丹等維和部隊營地里……

軍旗飄飄向未來。這一面面軍旗輝映著這支正在走向世界的軍隊,也輝映著這支軍隊邁向「世界一流」的雄壯步伐。


推薦閱讀:

觀看:以我觀物??(論文)
信息素養概念比較及培養-綜合論文-論文-cnwmz.com
如何知道發表的文章符合評審要求
對抗樣本論文學習(2):Explaining and Harnessing Adversarial Examples
何帆:如何發表經濟學論文

TAG: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