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型肝炎

一. 乙型肝炎HBV-DNA-PCR檢測的臨床意義

1. 了解乙肝病毒在體內存在的數量。

2. 是否複製。

3. 是否傳染,傳染性有多強。

4. 是否有必要服藥。

5. 肝功能異常改變是否由病毒引起。

6. 判斷病人適合用哪類抗病毒藥物。

7. 判斷藥物治療的療效。

二.用PCR技術檢測血清中的HBV-DNA是近年來才發展起來的分子生物學新技術、特異性強,靈敏度高!因此,在做完「二對半」「肝功」之後必須做HBV-DNA定量檢測,為醫生在判定治療方案時起關鍵作用,是治癒乙肝決定性的一步。

誤區:亂投醫,什麼治療藥物都試一試。

糾正:正確的方法應當是在專業的肝病防治醫療機構,在專家指導下接受檢查,特別是乙型肝炎HBV-DNA病毒的定性,定量檢測,根據檢查的結果,再選擇針對病情的藥物。如果四處求醫,嘗遍各種藥物,不但延誤治療疾病的最佳時機,使急性期轉為慢性肝炎,或者使慢性肝炎向肝硬化轉化,同時,肝臟本身就是一個藥物轉化工廠,不恰當的藥物會加劇肝臟的負擔甚至損害肝細胞導致肝臟病變。

乙型肝炎病毒(HBV)

〖血清免疫學檢查及臨床意義〗

1.通常以ELISA方法檢測「兩對半」作為了解HBV感染的標誌。HBV的抗原、抗體系統包括HBsAg、抗-HBs、HBeAg、抗-HBe,HBcAg及抗-Hbc。其中HBcAg在血清中不易測出,主要存在於肝細胞核內,但當肝細胞壞死或破潰後,HBcAg可逸出進入血循環,不久即與血清抗-HBc相結合形成特異性免疫複合物,故獨檢測HBcAg不易得陽性結果。

(1) HBsAg:在感染潛伏期、ALT升高之前即出現持續存在於急性期,至恢復期消失。

(2)抗HBs:為保護性抗體,乙肝病人在恢復期出現抗-HBs陽性,提示機體獲得免疫力。

(3)HBeAg:為HBV複製標誌之一,在急性感染時出現,稍晚於HBsAg,而消失較早。若

HBeAg持續陽性,提示病程進入慢性期,有傳染性。但也有部分HBeAg陰性,病情在活動,具有傳染性。

(4)抗-HBe:HBeAg自血中消失後,血中出現抗-HBe。該抗體無保護作用,其出現提示病毒複製減少,傳染性降低,肝臟炎症反應大多好轉,臨床上病情多趨穩定。

(5)抗-HBe:急性感染時在HBsAg出現後2-4周,臨床癥狀出現之前便可檢出。由於HbcAg的免疫原性較強,抗-HBc的效價高,持續時間長,抗-HBc的效價>1:10000提示病毒在體內複製。抗-HBcIgM見於感染早期或慢性感染活動期, 抗-HBcIgG陽性表示既往感染過HBV。

2.雙抗體夾心ELISA法檢測HBV前SI抗原HBV表面抗原基因組分別編碼S、Pre -S1、Pre-S23種蛋白,從而組成HBsAg的主要蛋白,中分子蛋白和大分子蛋白。有人報道了血清Pre -S1和HBeAg的關係及其臨床意義。本法採用以固相化的S單抗撲獲標本中的HBVS蛋白、辣根過氧化物酶標記的抗Pre -S1單抗為=抗來檢測Pre -S1蛋白,檢測結果表明:Pre -S1抗原在HBeAg陽性組中的檢出率和相對滴度顯著高於HBeAg陰性組;在HBeAg陰性組中,抗-HBe陰性人群Pre -S1檢出率和相對滴度顯著高於抗-HBe陽性人群。Pre -S1抗原和HBV-DNA檢測結果的符合率達80%,表明血清Pre -S1抗原和HBV的存在與複製的關係密切。

3.HBV-DNA:血清HBV、DNA陽性表示HBV(乙肝病毒)在複製,一份標本中至少要含有103~105個病毒顆粒才能用斑點雜交法測出。新進開展的PCR是一種檢測DNA非常靈敏的技術,比斑點雜交法要靈敏10萬倍,可測出血清中1fg HBV的DNA,但假陽性機會也多,必須專業人員操作。

肝穿刺活體組織檢查是對肝臟疾病進行診斷和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近年來由於分子病毒學、組織免疫化學技術的進步並介入了肝臟病理組織學的研究工作,因此肝活檢對明確肝臟疾病的病因、類型、程序和預後估計等方面均有極大的幫助。它在臨床上應用已有100多年歷史了。近30年來,由於穿刺針的不斷改進及實踐經驗的積累,已使此檢查相當安全。然而它仍屬較危險的創傷性檢查。除嚴格掌握它的適應證和禁忌證之外,尚須由有經驗的醫師指導下謹慎操作。

一、肝穿刺針的種類

1、抽吸型肝臟穿刺針

2、非抽吸型肝臟穿刺針

二、適應證

1、研究不明原因肝臟腫大的病因。

2、慢性肝病的鑒別診斷。

3、對病毒性肝炎的病因、類型診斷,病情追蹤,治療效果考核及預後的判斷。

4、肝內腫瘤的細胞學檢查及進行藥物治療。

5、不明確門脈高壓的梗阻部位及其原因。

6、肝內膽汁瘀積的鑒別診斷。

7、對不明原因的發熱進行鑒別診斷。

8、肉芽腫病、結核、布魯桿菌病、組織孢漿菌病、球孢子病、梅毒等疾病的診斷。

三、禁忌證

1、用臨床常規檢查方法已可達到目的者。

2、有出血傾向的病者。如血友病、海綿狀肝血管瘤、凝血酶原時間延長、凝血時間延長、血小板傾向減少達80X109/L以下者。

3、高度貧血,血紅蛋白在90g/L以下者。

4、肝包蟲病者。

5、右側膿胸、膈下膿腫,穿刺處局部感染者。

6、嚴重肝外阻塞性黃疸伴膽囊腫大者。

7、嚴重高血壓(收縮壓>24kPa)者。

8、大量腹水者。

9、嚴重心、肺、腎疾病或其功能衰竭者。

10、兒童、老年人與不能合作的病者。

肝臟是人體新陳代謝功能最複雜的器官之一,肝功能檢查對肝炎的診斷、治療及預後的判斷均有重要的參考價值。肝功能檢查的種類及方法繁多,但都只能反映肝臟某一方面的情況,至今仍不可能有任何一項試驗能全面反映肝臟情況。另一方面,由於肝細胞具有很強的代償能力,一般認為,肝細胞逐漸發生損害達70%仍能維持人體正常功能。也就是說當肝細胞損傷達70%~80%時才出現肝功能異常。所以,對某一項肝功能結果的理解與評價,必須結合臨床癥狀、體征及其他檢驗資料進行科學的綜合性全面分析才具有意義。此外,各種肝功能檢測方法的敏感程度也各有不同,檢查項目不可單做一項,而且要反覆多次地進行檢測才能準確,從動態變化來進行分析才更有參考價值。

中醫和西醫是兩套幾乎完全不同的醫學理論體系,它們是在不同的歷史條件下形成和發展起來的。因此,其對肝病的認識(病因、病理,診斷、治療等)存在著較大的差異。如關於肝的解剖部位及形態,中西醫的認為雖然大同小異,但在具體功能活動方面則顯然有別。至於診斷和治療,則差別更大。中醫的優勢和特色是注重宏觀上整體的調治,西醫的長處則是強調微觀上局部的細微治療。我們所說的中西醫結合:一是西醫診手段與中醫治療措施的結合,更重要的則是西醫治療方案和中醫整體治療計劃的取長補短和匹配融合融合。

對於千變萬化的複雜病證,中醫學的基本特色是辨證論治,因人、因地、因時制宜,運用中醫理論,對疾病的病因、病機進行辨證分析,並在此基礎上實施相應的治療,在這一過程中,準確的辨證和恰當的論治是提高療效的關鍵所在。西醫治病具有針對性強,給藥方便,見效快等特點,但亦有毒副作用大,遠期療效欠佳等缺憾。中醫除可彌補西醫某些不足外,還有許多諸如療效好、有很大藥物潛力尚待開發等特點。中西醫結合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把中醫學和西醫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中西醫結合就是用科學的方法把中醫學和西醫學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互相取長補短,謀求共同發展。

大量臨床實踐證明,中西醫結合對於提高療效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乙型病毒性肝炎的治療,必須在西醫病毒基因DNA診斷的基礎上,根據病人體內病毒的數量,複製狀態,是否傳染,再結合中醫理論綜合來分析。是否需要服藥、服用哪些抗病毒藥物,在治療過程中以調解機體免疫力藥物也是有西醫的一部分。目前,治療病毒性乙型肝炎是採用中西醫結合更有效,必須提倡使用。治療肝癌,即使是I期患者,雖然治療的手術切除為首選,但不論手術切除徹底與否,術前術後的中醫藥治療,對改善手術創傷、提高整體機能、減少術後血氨增高及其他併發症,防止複發、提高術後生存率都是重要的。對於不能手術的Ⅱ、Ⅲ期患者,中藥與效療、化療相結合,在減輕其毒作用,提高療效,延長生存期等方面亦有很重要的作用。再如肝昏迷,採用中西醫合治,在西醫綜合治療的基礎上,突出中醫辨證論治,並注重改革中醫藥劑型,多方法、多途徑給葯,使肝昏迷的搶救成活率較單純西醫治療有較大提高。又如上消化道出血的治療,以中醫藥止血為主(必要時用內窺鏡止血或行外科手術),配合西藥糾正水,電解質紊亂,補充血容量,如此中西醫配合治療,提高療效,降低了死亡率。

隨著中西醫結合工作的不斷深入,人們正致力於尋找更為全面、更為妥貼、更加有效的「結合」方法。觀念的更新、科學技術的進步、中西醫基礎理論研究的不斷深入,為中西醫結合開創出新的局面,展示了十分廣闊的前景。相信通過廣大醫務工作者的努力,中西醫結合的路子會越來越寬。

病毒性肝炎臨床表現複雜,在做出診斷時切忌主觀片面地只依靠某一點或一次異常就肯定診斷,需要依據流行病學、臨床癥狀、體征及實驗室檢查,結合患者具體情況及動態變化進行綜合分析,做好鑒別。然後根據特異性檢查結果做出病原學診斷,才得以確診。

(一)臨床診斷

1、臨床分型

(1)急性肝炎 ①急性無黃疸型;②急性黃疸型。

(2)慢性肝炎 ①輕度;②中度;③重度。

(3)重性肝炎 ①急性重型肝炎;②亞急性重型肝炎;③慢性重肝肝炎。

(4)淤膽型肝炎

(5)肝炎肝硬化

2、各臨床型的診斷依據

1)急性無黃疸型肝炎:應根據流行病學資料、癥狀、體征、化驗及病原學檢測綜合判斷,並排除其他疾患。①流行病學資料:密切接觸史指確診病毒性肝炎患者(特別是急性期)同吃、同住、同生活或經常接觸肝炎病毒污染物(如血液、糞便)或有性接觸而未採取防護措施者。注射史指在半年內曾接受輸血、血液製品及消毒不嚴格的藥物注射,免疫接種、針刺治療等。②癥狀指近期內出現的持續幾天以上的,無其他原因可解釋的癥狀,如乏力、食慾減退、噁心等。③體征指肝腫大並有壓痛、肝區叩擊痛,部分患者可有輕度脾腫大。④化驗主要指血清ALT活力增高。⑤病原學檢測陽性。凡化驗陽性並且流行病學資料、癥狀、體征3項中有2項陽性或化驗及體征(或化驗及癥狀)均明顯陽性,並排除其他疾病者可診斷為急性無黃疸型肝炎。凡單血清ALT增高,或僅有癥狀、體征或僅有流行病學史及②③④3項中之1項,均為疑似病例。對疑似病例應進行動態觀察或結合其他檢查(包括肝活體組織檢查)做出診斷。疑似病例如病原學診斷陽性,且除外其他疾病者可以確診。

2)急性黃疸型肝炎:凡符合急性黃疸肝炎診斷條件,且血清膽紅素>17.1μmol/L,或尿膽紅素陽性,並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黃疸,可診斷為急性黃疸型肝炎。

慢性肝炎:既往有乙型、丙型、丁型肝炎或HBsAg攜帶史或急性肝炎病程超過半年,而目前仍有肝炎癥狀、體征及肝功能異常者可以診斷為慢性肝炎。發病日期不明或雖無肝炎病史,但影像學、腹腔鏡或肝活體組織病理檢查符合慢性肝炎改變,或根據癥狀、體征、化驗綜合分析亦可作用相應診斷。為反映肝功損害程序臨床可分為:1)輕度(相當於原CPH或輕型CAH):病情較輕,癥狀不明顯或雖有癥狀、體征,但生化指標僅1項~2項輕度異常者。2)中度(相當於原中型CAH):癥狀、體征、實驗室檢查居於輕度和重度之間者。3)重度:有明顯或持續的肝炎癥狀,如乏力、納差、腹脹、便溏等。可伴有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或肝脾腫大而排除其他原因且無門脈高壓征者。實驗室檢查血清ALT反覆或持續升高,白蛋白減低或A/G比例異常、丙種球蛋白明顯升高,凡白蛋白≤32g/L、膽紅素>85.51μmol/L。凝血酶原活動度60%~40%3項檢測中有1項達上述程序者即可診斷為重型慢性肝炎。

重型肝炎

1)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起病後10d內迅速出現精神神經癥狀(按V度分,肝性腦病II度以上),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而可以排除其他原因者,同時肝濁音界進行性縮小,黃疸急劇加深,肝功能明顯異常(特別是血清膽紅素大於171μmol/L)應重視昏迷前期癥狀(行為反常、性格改變、意識障礙、精神異常)以便作出早期診斷。因此,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如有嚴重的消化道癥狀(如食慾缺乏、頻繁嘔吐、腹脹或呃逆),極度乏力,同時出現昏迷前驅癥狀者,即應考慮本病,即或黃疸很輕,甚至尚未出現黃疸,又具有上述諸癥狀者,亦應考慮本病。

2)亞急性重型肝炎:急性黃疸型肝炎患者起病後10d以上同時凝血酶原時間明顯延長(凝血酶原活動度低於40%)並具備以下指征之一者:①出現II度以上肝性腦病癥狀;②黃疸迅速加深(數日內血清膽紅素上升大於171μmol/L),肝功能嚴重損害(血清ALT升高或酶膽分離、A/G倒置,丙種球蛋白升高);③高度乏力及明顯食慾減退或噁心嘔吐,重度腹脹或腹水。可有明顯出血現象(對無腹水及明顯出血現象者,應注意是否本型的早期)。

3)慢性重型肝炎:臨床表現同亞急性重型肝炎,但有慢性肝炎、肝硬變病史或乙肝表面抗原攜帶史,有相應體征及嚴重肝功能損害,或雖無上述病史,但影像學、腹腔鏡檢或肝穿檢查支持慢性肝炎表現者。為便於判定療效及預後估計,根據臨床表現,亞急性和慢性重型肝炎又均可分為早、中、晚3期。早期:符合急性肝衰竭的基本條件,如嚴重的周身及消化道癥狀,黃疸迅速加深,但未發生明顯的腦病,亦未出現腹水。血清膽紅素≥171μmol/L,凝血酶原活動度≤40%,或經病理證實。中期:有II度肝性腦病或明顯腹水,出血傾向(出血點或瘀斑)。凝血酶原活動度≤30%。晚期:有難治性併發症如肝腎綜合征、消化道出血、嚴重出血傾向(注射部位瘀斑),嚴重感染,難以糾正的電解質紊亂或II度以上肝性腦病、腦水腫,凝血酶原活動度≤20%。

4)淤膽型肝炎:起病類似急性黃疸型肝炎,但自覺癥狀常較輕,常有明顯肝腫大,皮膚搔癢,大便發白。肝功能檢查血清膽紅素明顯升高,以直接膽紅素為主,表現為梗阻性黃疸如鹼性磷酸酶、γ-轉肽酶、膽固醇均有明顯增高。梗阻性黃疸持續3周以上,併除外其他肝內外梗阻性黃疸者,可診斷為急性淤膽型肝炎。在慢性肝炎基礎上發生上述臨床表現者可診斷為慢性淤膽型肝炎。

5)肝炎肝硬變:早期肝硬變單憑臨床資料很難確診而必須依靠病理診斷。影像學(B型超聲波、CT)診斷及腹腔鏡診斷有參考價值。

凡慢性肝炎病人具有肯定的門脈高壓證據,如腹壁、食道靜脈曲張、腹水。影像學診斷見肝臟縮小,脾臟腫大,門靜脈、脾靜脈增寬。能除外其他引起門脈高壓的原因者,均可診斷臨床肝硬變。

1)活動性肝硬化:慢性肝炎的臨床表現依然存在,特別是轉氨酶升高,黃疸,白蛋白減低,肝臟質地變硬,脾進行性增大,伴有門脈高壓征。

2)靜止性肝硬化:有或無肝病病史,轉氨酶正常,無明顯黃疸,肝質硬,脾大,伴有門脈高壓征、血清白蛋白降低。

(二)病原學診斷

1、病原學分型:目前病毒性肝炎的病原至少有5型,即甲型肝炎病毒(HAV),乙型肝炎病毒(HBV),丙型肝炎病毒(HCV),丁型肝炎病毒(HDV)及戊型肝炎病毒(HEV)。

2、各型病毒性肝炎的病原學診斷依據

(1)甲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AV-IgM性,可確診為HAV近期感染。在慢性乙型肝炎或自身免疫性肝病患者血清中檢測抗HAV-IgM陽性時,判斷HAV重疊感染應慎重,須排除類風濕因子(RF)及其他原因引起的假陽性。

(2)乙型肝炎:有以下任何一項陽性,可診斷為現症HBV近期感染。①血清HBsAg陽性;②血清HBV DNA陽性,或HBV DNA聚合酶陽性;③血清抗HBc-IgM陽性;④肝內HBcAg和/或HBsAg陽性或HBV DNA陽性。

1)急性乙型肝炎診斷:需與慢性乙型肝炎急性發作鑒別,可參考下列動態指標:①HBsAg滴度由高到低,消失後抗HBs陽性;②急性期抗HBc-IgM滴度高,抗HBc-IgG陽轉或低水平。

2)慢性乙型肝炎診斷:臨床符合慢性肝炎,並有一種以上現症HBV感染標誌陽性。

3)慢性HBsAg攜帶者診斷:無任何臨床癥狀和體征,肝功能正常,HBsAg持續陽性6個月以上者。

(3)丙型肝炎

1)急性丙型肝炎診斷: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或肝內HCV RNA陽性;或抗-HCV-IgM陽性,但無其他型肝炎病毒的急性感染標誌。

2)慢性丙型肝炎診斷:臨床符合慢性肝炎,血清抗-HCV陽性,或血清和/或肝內HCV RNA陽性。

(4)丁型肝炎:HDV為缺陷病毒,依賴HBsAg才能複製,可表現為HDV、HBV同時或重疊感染。

1)急性HDV HBV同時感染:急性肝炎患者,除急性HBV感染標誌陽性外,血清抗HD-IgM陽性,抗HD-IgG低滴度陽性;或血清和/或肝內HDAg、HDV RNA陽性。

2)HDV HBV重疊感染:慢性乙型肝炎病人或慢性HBsAg攜帶者,血清HDV RNA和/或HDAg陽性或抗HD-IgM和抗HD-IgG高滴度陽性,肝內HDV RNA和/或HDAg陽性。

3)慢性丁型肝炎診斷:臨床符合慢性肝炎,血清抗HD-IgG持續高滴度,HDV RNA持續陽性,肝內HDV RNA和/或HDAg陽性。

(5)戊型肝炎:急性肝炎患者血清抗-HEV陽性或滴度由低於高,或抗-HEV陽性>1:20或斑點雜交法或聚合酶鏈反應(PCR)檢測血清和/或糞便HEV RNA陽性。因檢測抗-HEV-IgM的試劑和方法尚未標準化,尚須繼續研究,但檢測抗HEV-IgM可作為診斷參考。

3、確立診斷:凡臨床診斷急性、慢性、重型、淤膽型肝炎或肝炎肝硬變病例,經病原學或血清學特異方法確定某一型的患者即為該型確診病例。2種或2種以上肝炎病毒同時感染者稱為同時感染。在已有一種肝炎病毒基礎上,又有另一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稱為重疊感染。

確診的命名形式為臨床分型與病原學分型相結合。有組織學檢查者附後。例如:

(1)病毒性肝炎(甲型,甲型乙型同時感染)

急性黃疸型(急性無黃疸型)

(2)病毒性肝炎(乙型,乙型丁型重疊感染)

慢性(中度)

炎症活動度2;纖維化程度3

(3)病毒性肝炎(丙型)

亞急性重型 早期(中期,晚期)

(4)HBsAg攜帶者近期感染另一型肝炎時亦可書寫如下:

1)病毒性肝炎(甲型,戊型)急性黃疸型

2)HBsAg攜帶者

(5)對甲、乙、丙、丁、戊5型肝炎病毒標誌均陰性者可診斷為:

1)急性(慢性)病毒性肝炎(病原未定)

2)慢性肝炎(病毒性或自身免疫性未定)

脂肪肝:

可有嗜酒史、營養不良史或長期服用激素史,亦可伴發於某些代謝性疾病(如糖尿病)。部分肝炎病人由於過度強調休息和營養,活動量減少,體重在短期內明顯增加,亦可出現脂肪肝。患者常無自覺癥狀,肝臟輕度或中度腫大,質地正常或稍硬,多無明顯壓痛,黃疸少見,脾不腫大。轉氨酶輕度或中度增高,蛋白電泳β球蛋白增加,血清膽固醇、甘油三酯或β脂蛋白明顯增高。各種肝炎病毒的血清標誌檢測陰性,超聲波檢查有脂肪肝波形,均有助於脂肪肝的診斷。

肝硬化:

有慢性乙型或丙型肝炎病史或嗜酒史,或血吸蟲等寄生蟲病史。除有長期乏力、食慾減退、腹脹等癥狀外,可有肝臟硬度增加,邊緣較銳利,無觸痛,表面欠光滑。脾腫大較明顯。多有面色晦黯、蜘蛛痣和肝掌。肝功能檢查以A/G倒置和γ-球蛋白升高最為明顯,約有60%患者的轉氨酶有不同程序升高。X線吞鋇檢查可發現食道靜脈曲張。超聲波檢查對鑒別慢性肝炎和早期肝硬化有輔助診斷價值。

原發性肝癌:

常在肝炎後肝硬化基礎上發生。早期多無黃疸或僅輕微黃疸,消瘦、肝區痛較慢性肝炎顯著。肝臟進行性腫大,質硬,表面有結節或腫塊,血清AKP及γ-GT顯著升高,AFP顯著升高,一般>400μg/mL.超聲波或CT檢查可發現肝內佔位性病灶。有少數慢性活動性肝炎或肝硬化患者在病程中某一階段亦可出現AFP顯著升高,應注意與原發性肝癌鑒別。但前者AFP升高多為一過性,且往往伴有ALT顯著升高。如經連續多次複查,AFP逐步下降,或ALT下降時,AFP亦相應下降,則慢性活動性肝炎的可能性較大。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有家族聚集現象。由於乙型肝炎病毒可以通過血液、尿液、汗液、唾液、精液和乳汁等污染周圍環境,傳染給健康人。因此在家庭中應盡量避免並阻斷上述傳播途徑。必須注意對上述分泌物進行消毒和隔離。如乙型肝炎表面抗原陽性(HBsAg+)婦女特別注意經期衛生,不要讓自身的血液、唾液和其他分泌物污染周圍環境感染別人,已婚的乙型肝炎患者要使用避孕套,減少感測機會,另外各家庭成員要注意當口腔黏膜糜爛、潰瘍或消化道黏膜有炎症或破損。如:胃、十二指腸潰瘍時,食用被乙型肝炎病毒污染的食品後,可發生感染。家中每個人都要注意個人衛生,食具、牙具、毛巾、衣被、剃鬚刀及其他洗漱用品要分開並定期消毒。多人一起就餐時要使用公筷或採用分餐制。病人本人使用自己固定的碗筷,就餐完畢單獨清洗。家庭用具和食具經常消毒,家庭成員有必要進行乙型肝炎疫苗接種。

由於受傳統觀念的影響,很多患者盲目的追求乙肝五項指標上的『轉陰』現象,其實這是一個誤區,所謂的『轉陰』只是一個過程,並不是治療目的。而有些醫療單位抓住病人這種心理,聲稱「可以在短期內保證轉陰」,其實這是不可能的,他們的目的是吸引病人前去看病,以提高效益。

到目前為止,世界上沒有任何藥物可直接殺滅乙肝病毒,只能抑制病毒複製。抗病毒藥只能通過抑制病毒的DNA逆轉錄過程而起到抑制病毒作用;而中成藥只能調節機體平衡,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機體免疫力,達到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所以,傳統的療法只能起到暫時性的作用。停葯後,藥效逐漸消失,病情又複發了。

面對世界上有3.5億多乙肝病毒攜帶者這難題,世界醫學界一直致力研究。專家們發現,乙肝病毒進入肝細胞核以後,乙肝病毒的DNA和肝細胞核內染色體形成整合狀態(共價健聚合、環狀閉合CCCDNA),使人體免疫系統無法辨別入侵的乙肝病毒,從而不產生免疫應答。這種狀態叫做乙肝免疫耐受狀態,如果能打破乙肝病毒這種免疫耐受狀態,致使免疫細胞清除殺滅乙肝病毒,就能解開乙肝治療難題中的死結。

1999年,美國首先研製出打破乙肝免疫耐受療法,並在臨床試驗階段取得成功。美國堪薩斯大學醫學研究中心已和中國達成合作關係。中國醫藥生物技術協會、乙型肝炎治療研究委員會專家(蘇盛等教授)在通過轉基因鼠試驗和人體臨床試驗階段取得成功後,於2000年開始對這一成果進行臨床應用和推廣。經大量臨床驗證,打破乙肝免疫耐受療法,主要是通過打破乙肝免疫耐受狀態,促使肝臟自身產生伽瑪干擾素清除乙肝病毒,建立起永久性的抗乙肝病毒免疫系統,避免病情反覆發作,從根本上治療乙肝,有效阻止乙肝向肝纖維化、肝硬化、肝癌發展。

胡玉珍,女22歲,武漢市江漢人,患慢性乙肝(遷延性肝炎)各大醫院治療,均未好轉,且轉氨酶一直居高不下。去年年底來到本中心接受治療,在醫務人員的精心診斷和呵護下,我中心根據其發病機理,採取中西醫治療。現轉氨酶正常,乙肝病毒基本回到正常,臨床癥狀完全消失,現已回到正常工作中去從事商業活動。

陳國民,男26歲,武漢市東西湖區,去年婚檢時查出是乙肝「大三陽」並且肝功不正常,谷丙轉氨酶持續在正常值的五倍左右,HBV-DNA最高時達6.4×106。在這種情況下陳國民不得不停下辦理婚事,來到我院治療。在歐教授盡心診治下,僅僅用於10多天,各種肝功指標已恢復正常,臨床癥狀明顯改善,通過三個多月的治療,現已徹底治癒。

黃文林,男41歲,浙江溫州市人,來武漢市經營鞋業,95年查出患乙肝「小三陽」他跑遍多家醫院,經過各種辦法的治療,均無好轉,同時也服過中藥、西藥等大量藥物,均無功而返,並花去了經濟近三萬元,而且造成精神負擔。今年正月來到本中心接受李曉教授的治療,現已基本恢復健康。

1.黃緒芳:副主任醫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畢業於湖北醫學院。1977年12月~1978年12月,在湖北中醫學院附屬隔離門診工作,以中西結合治療傳染病科研獎,同時其論文獲國家科研成果獎。對腎病療效顯著,獲省傳染病科研獎,同時其論文獲國家科研成果獎。對腎病、糖尿病的研究運用臨床效果較好。她具備教學、臨床、科研三結合為一體的新一代名醫。

2.車念聰:主任醫師、教授,首都醫科大學博士生導師,中華中醫藥學會肝膽病委員會主任兼秘書長。二十多年來一直致力於對肝膽病的臨床研究,歷任《肝膽病中西醫結合治療》編委、亞太地區《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和美國《Pancyeas》雜誌特約編委。為我國肝膽病臨床研究作出卓越貢獻。

3.龔宜根:主任醫師、教授、中華中醫藥學會理事,中國中醫研究院肝病臨床研究組組長,北京大學第一醫院主任,國家部級領導人保健醫生。近三十年來一直從事中西醫內科臨床醫療、教學及科研工作,尤其對各種肝病有較深造詣,多次出席國內外肝病研討會議,發表論文60餘篇,為國內外有影響的肝病專家。

4.李 曉:主任醫師、教授,中國病毒性肝炎臨床治療研究中心特聘教授。曾在中國科學院生物化學研究所進修,從事肝病臨床研究工作三十餘年,對乙肝等各種肝病的治療有獨到之處,在國內外享有盛名,先後在國內外書刊發表論著多篇,多次參加國內外肝病學術研討會,報告論文進行學術交流。

武漢市十一醫院肝病治療中心(武漢市十一醫院)系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臨床教學基地,是一家現代化綜合性醫院,擁有先進的醫療設備和大批高素質、高技術的醫務人員。為了提高我市肝病防治水平,讓肝病患者能夠得到及時、規範的治療,減輕患者的經濟負擔,該院與全國權威肝病醫院進行技術合作與交流。

  該中心擁有國內一流的專業醫療隊伍和當前國內最先進的檢測、治療設備。率先引進國際先進的美國PE病毒基因(HBV-DNA)檢測系統、HD肝病治療儀等,已形成本地區規模較大、設備齊全、技術力量雄厚的肝病診療中心。

  中心自成立以來,以特色專科為主導,一直擔負著本地區的肝病檢測、防治工作,憑著他們精湛的醫術水平,高尚的醫德而聞名省內外,讓一批批患者慕名而來,康復而歸,深受廣大患者的一致信賴!進一步提高了肝病臨床整體診療水平,組織國內外著名專家前來長期坐診和定期會診,同時進行技術合作與交流,開展肝病疑難雜症學研討會等,制定一系列有針對性的治療方案。「乙肝激絡整合療法」、「抗纖維化治療」、「特異性主動免疫法」等中西醫結合治療各種急慢性病毒性乙型肝炎、早期肝硬化、脂肪肝、藥物性肝炎等各種肝病,尤其對診療乙型肝炎,專家們總結並採用了更加有效的綜合療法———「乙肝激絡整合療法」(簡稱3+X療法)。

  乙肝激絡整合療法:是中國中醫研究院組織國內一流的肝病專家在全面整理歷代醫學和現代醫學成果基礎上,經過臨床不斷總結驗證,總結出一套包括系列藥物、經絡通理、微針調激及養生康復等技術為一體的乙肝綜合治療方案,簡稱「3+X」方法,「3」指系列藥物、經絡通理、微針調激;「X」指根據病人個體差異不同特制定的個體性養生保健方法。該療法的治療對象是慢性HBV感染者,包括慢性乙型肝炎的慢性HBV攜帶者,激是刺激、激活、啟動通理的意思;絡泛指經絡。激絡療法即是以激活、調理絡脈達到激發人體陽氣、疏通經絡、氣血、津液、抑制、殺滅、清除HBV病毒的治療方法,它能最大限度地調動機體的抗病毒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藥物的作用,從而藥物的有效成份提高了2.5倍,這一驚人的發明,充分證明了我國中醫藥在世界醫學界中的地位,為攻克乙肝道路上已有了突破性的進展,讓大部分乙肝患者3-10天即可明顯見效,突破一個月乙肝病毒DNA、e抗原逐漸轉陰,確保血清學轉換之後,及時調解機體免疫力,促進受損的肝細胞再生,避免假轉陰現象,使乙肝患者的病毒轉陰成為現實,最終達到治癒頑固性乙型肝炎為目的,這一直成為他們孜孜以求、不斷努力的方向。

  該中心尊重患者的選擇權,病人選醫生,醫生為主導,縮小醫生與病人之間的距離,是醫院貫穿於臨床工作的服務理念,發揚主人翁的精神,更好地服務患者,葯價公開,嚴格執行物價部門審定的收費標準,讓患者明白消費,放心用藥。

北京市地壇醫院 北京市中醫醫院

中國中醫研究院西苑醫院 中國中醫研究院廣安門醫院  

中國中醫研究院望京醫院 中國中醫研究院中醫門診部

北京中醫藥大學東直門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302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總醫院 中國人民解放軍北京軍區總醫院

北京市第六人民醫院 祟文區第一人民醫院

順義區人民醫院 順義區傳染病醫院

懷柔區人民醫院 平谷區人民醫院

平谷區平谷鎮人民醫院 密雲縣中醫院

延慶縣中醫院 京北醫院


推薦閱讀:

肝炎吃什麼水果
慢性肝病有多慢?肝炎到肝癌卻只要三步
病毒性肝炎
各類肝炎及肝硬化超聲
飲酒是否會得肝炎?

TAG:肝炎 | 乙型肝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