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媽媽:堅決保衛孩子的想像力

核心提示:西方教育將想像力的發展放到了神聖不容侵犯的重要位置。有了想像力的存在,我們就可以在自由王國自由翱翔,飛得更燦爛。

長江日報報道,「傳統的教育觀念束縛了孩子的想像空間,中國教育的解放必須從解放孩子的好奇心開始。」原武漢大學校長劉道玉在武漢如是說。劉道玉認為,中國孩子的想像力狀況令科學界陷入憂慮。2009年,教育進展國際評估組織對全球21個國家進行的調查顯示,中國孩子的想像力卻排名倒數第一,創造力排名倒數第五。在中小學生中,認為自己有好奇心和想像力的只佔4.7%,而希望培養想像力和創造力的只佔14.9%。劉道玉說,只有高考「指揮棒」變了,孩子的好奇心才能回來。

想到了一位美國媽媽「保衛想像力」的案例:1968年,美國內華達州一位叫伊迪絲的3歲小女孩告訴媽媽,她已經認識禮品盒上「OPEN」的第一個字母「O」,母親一紙訴狀把薇拉小姐所在的勞拉三世幼兒園告上了法庭,理由是該幼兒園剝奪了伊迪絲的想像力。因為她的女兒在認識「O」之前,能把「O」說成太陽、足球、鳥蛋之類的圓形東西,然而自從勞拉三世幼兒園教她識讀了26個字母,伊迪絲便失去了這種能力。她要求該幼兒園對這種後果負責,賠償伊迪絲精神傷殘費1000萬美元。最後的結果出人意料:伊迪絲的母親勝訴了。

很顯然,西方教育將想像力的發展放到了神聖不容侵犯的重要位置。有了想像力的存在,我們就可以在自由王國自由翱翔,飛得更燦爛。愛因斯坦說:「想像力比知識更為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像力概括著世界的一切」。所以,西方孩子在幼兒園畢業的時候,都能得到「最有想像力」的證書。無論社會文化、教育文化和教育觀念,都將想像力當做了寶貴的教育資源,當做值得放大,值得尊重的能力和魅力象徵。所以,法院才對看似荒誕的事情進行了「想像力至上」的判決。

這種事情如果發生在我們身上,法官和法院肯定會認為家長「有神經病」。因為我們的教育目標更多在強化知識養成,孩子們的思維發展不得不圈定著一個既定範圍。那些言之有理、鋒芒畢露、標新立異、奇思怪想、荒誕不經、個性十足的答案總會被認為「愣頭青」。「鼓勵順從、聽話,不鼓勵獨立見解;鼓勵中庸、隨大流,不鼓勵競爭、冒尖;鼓勵穩妥、可靠,不鼓勵異想天開」,我們的社會文化、教育文化為孩子製造了一個局限性很大的「思維鐵房子」,不敢逾越,不能逾越,孩子想像和夢想的嫩芽才一點一點被我們的「統一化」和「標準化」給「吃」掉了。孩子的整體想像力發展才呈現一種可怕鈍和落的遲伍,創造力非常弱化。

這種模式化發展已根深蒂固,多數人對之習以為常,逆來順受,任由想像力不斷蒸發和流失。換言之,學校弄丟了孩子的想像力,人們不會說什麼,如果孩子不會擺弄模式化操作,人們卻不願意。我們已經對想像能力失去了獨立自主的發展願望和動力。

更重要的是,連教師教育對新穎的想像力都失去了判斷和賞識能力,「雪化了,變成了春天」竟然被語文老師判定為病句,課堂上強詞奪理、思維活躍的孩子往往會被扣上「有違師道尊嚴」的大帽。想像力已成了邊緣化教育目標。

金馬在《21世紀羅曼司》說:「在創新將成為人類賴以進行生存競爭的不可或缺的素質時,依然採用一種循規蹈矩的生存姿態,則無異於一種自我潰敗」,要想改變這種現狀,必須對教育評價制度進行與時俱進的改革,強調分數,更要強調「知識活用」,讓知識藉助想像力,得到超凡能力的升華,得到舉一反三的類比。那些個性強、思維敏捷、敢於想像的「搗蛋學生」也是香餑餑。更要將想像力放在首位,通過制度化的、發自內心的想像力培養和呵護,讓冒尖者、怪誕者也能得到社會認同和讚賞,為想像力插上騰飛的翅膀。

(本文來源:漢網-長江日報 )


推薦閱讀:

孕期患了癌症的媽媽會把癌症「傳染」給寶寶嗎?
媽媽給剛出生的寶寶用「這個東西」睡覺,結果睡成扁平頭!需注意
媽媽和老婆同時掉水裡,美國男友如何回答?
爸爸、媽媽送給不好好吃飯的鑫宇小朋友——第四周食譜
科學揭開智力的遺傳秘密,孩子的智力隨爸爸or媽媽? [一點資訊]

TAG:孩子 | 美國 | 媽媽 | 想像力 | 想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