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庄自斷命脈的政治聯姻,關鍵時刻挽救了大清帝國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這首詩用在赫舍里皇后身上最為確切不過。
赫舍里是清康熙大帝玄燁的結髮妻子,芳儀永謝後被追封為「孝誠仁皇后」。需要聲明的是,此封號為滿清王朝獨一無二的封號,如同武將中的「忠武」、文臣里的「文正」封號,孝誠仁的封號對於每位皇后來說都是無上的殊榮。
然而唯一獲得此榮耀封號的赫舍里皇后卻是紅顏薄命,其悲情凄美遠超皇太極的寵妃海蘭珠。
滿清初期,赫舍里家族以「治世文臣」而聞名天下!
如果說鈕祜祿氏的興起是靠鐵血的武功,那麼赫舍里氏所依靠的則是淵博的文治。
赫舍里皇后是滿洲正黃旗身份,赫舍里家族從努爾哈赤時期開始成為滿清重臣,可謂是家世顯赫。但其以鈕鈷祿家族不同,鈕鈷祿家族是以軍功著稱,在清王朝初年,軍功赫赫者比比皆是。
與鈕祜祿氏相比,赫舍里氏是一個年輕的家族。在滿清興起之前,赫舍里氏家族中既沒有世家大族的地位,也沒有身居要職的成員,實在缺乏引人注目的地方。直到太祖的鐵騎踏碎了哈達的城防,赫舍里家族才在族長碩色的帶領下投奔了建州,從此,也來開了赫舍里家族這個後起之秀數十年輝煌興盛的序幕。
提到文治,在當時滿族社會還並不受到重視。因此我們看到,清朝前期,如果你想找出幾個戰功赫赫的驍勇戰將是十分容易的事情,但如果想找出幾個學識淵博的飽學之士卻很難。
赫舍里氏家族的主要成員碩色、希福、索尼等都是精通滿、漢、蒙文的博學之士。在這一點上,歷來看中於此的赫舍里家族卻是走到了眾人的前列,在朝廷中佔有舉足輕重的位置,這就註定她與康熙皇帝必有一世纏綿的姻緣。
康熙的皇后之位,其實是孝庄策劃的政治聯姻!
順治皇帝突然去世,年僅8歲的皇三子玄燁即位,是為康熙皇帝。按照清王朝的傳統,皇帝年幼,應該由一兩位宗室的親王攝政。但有前車之鑒,孝庄也就不得不大膽革新,不依舊制,而是改由異姓大臣來共同輔政,確立了四輔臣制。
於是重臣索尼、蘇克薩哈、遏必隆、鰲拜成為輔政大臣,索尼是首輔大臣。四大臣共同輔佐幼主,最初相安無事。
隨著清王朝內部結構的更迭,四位輔政大臣之間的權力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原來的首輔大臣索尼在經過清帝國三朝風雨後,已是年老多病漸漸的退入幕後。而原處末位的鰲拜根本不把其他三位輔政大臣和年少的康熙放在眼裡,他專橫跋扈,勢力日漸強大,已經到了權傾朝野的地步。
此時具有政治家目光的孝庄太皇太后為了遏止鰲拜,她果斷的決定為尚在少年的康熙成婚,因為她可以藉此挑選一位重臣來結姻,而結姻後該重臣必會和康熙同仇敵愾、壓制鰲拜,應該說這完全是一場政治婚姻。
在眾多的候選人當中,即有索尼的孫女赫舍里,也有遏必隆的女兒,還有鰲拜的女兒和一些王公大臣的千金小姐。
孝庄太后毫不猶豫的將鰲拜的女兒第一個淘汰了,洞察力極強的孝庄太后挑選了遏必隆的女兒為妃,但不能為後,此皆因遏必隆是隨聲附和之輩,深諳此道的孝庄太后了解這種不可不任但又不可委與大任之人。
最後她為了達到制衡鰲拜的目的,拉攏索尼家族,放棄了皇太極和順治兩朝均在蒙古科爾沁貴族博爾濟吉特氏(孝莊家族)中選皇后的傳統,冊立了索尼的孫女赫舍里為康熙大帝的皇后。
而後來的事實證明,孝庄太后不愧為清朝傑出的女政治家,在康熙同鰲拜的博弈中,赫舍里家族立下了漢馬功勞,幫助康熙取得了最後的勝利,赫舍里皇后也因此受到了康熙皇帝無盡的寵愛,當然也包含著深深的感激之情。
本是天降祥瑞,赫舍里皇后卻因難產而死。
赫舍里於康熙四年以玄燁舉行成婚大典,正式成為康熙的皇后,夫妻伉儷情深,相互傾慕。康熙八年,赫舍里皇后為康熙大帝產下第一位嫡皇子,這對康熙大帝來說真可謂是雙喜臨門,因為康熙剛剛剷除了鰲拜這個大敵,這位嫡皇子便降臨了,簡直是天降祥瑞。
然而這位含著金鑰匙出生的嫡皇子卻無福享受大清的錦繡河山,於康熙十一年正月初五因病去世,康熙大帝因嫡子夭折而痛苦不堪,而赫舍里皇后也無法承受痛失愛子的現實,終因憂思過度而一病不起。
康熙對她無限柔情的終日陪伴,百般安慰,赫舍里皇后的病情才稍有好轉。
康熙十三年五月初三,對康熙大帝來說是個永生難忘的時刻,赫舍里再次為康熙生育了一位嫡皇子,康熙竟情不自禁的喜極而泣。
然而接下來的變故卻讓他欲哭無淚,赫舍里皇后因為是難產,年僅二十一歲的赫舍里在以生命的代價產下皇子後,竟一命歸天,以她的夫君康熙天人永隔再無相見之期,而此時的康熙大帝面對再得嫡皇子之喜與突喪皇后之悲,再也顧及不到帝王的威嚴,放聲大哭並幾度昏厥。
清代封號最高的皇后誕生,卻也悲情!
康熙十四年六月,康熙大帝為了紀念愛妻赫舍里皇后,在她去世一周年之際,冊封赫舍里用生命代價產下的胤礽為皇太子(僅一周歲),而胤礽因此也成為清代歷史上獨一無二被正式冊封的皇太子,這對悲情的母子創造了大清帝國的兩個獨一無二,真不知是幸與不幸。
然而令人惋惜的是這位皇太子依仗康熙的寵愛和皇太子的身份,專橫跋扈,大行不道,最後康熙對他完全失望而被廢,後康熙大帝曾在赫舍里陵前自責道「朕痛失皇后,以致皇子失教,雖幾經廢立,終失朕望」。
赫舍里皇后可謂集康熙大帝的萬千寵愛於一身,但卻是福薄命短,她因難產而芳儀永謝,所產兩嫡皇子,一夭折一被廢,而顯赫一時的赫舍里家族也由此日漸沒落,所以稱她為大清帝國歷史上最為悲情的皇后,沒有之一。
而到了康熙六十一年(公元1722年)11月13日晚,一代名君康熙皇帝也終於走完了他漫長的歲月里程,在北京暢春園溘然長逝。
關於康熙死亡的具體時間,《清聖祖實錄》、《永憲錄》還有《皇清通志綱要》里的記載都是「13日戌刻」,雍正本人欽定的《大義覺迷錄》也是如此陳述,時間地點應該沒什麼問題,13日康熙病情急劇惡化也是事實。
爭議最多的,恐怕還是胤禛在13日白天曾進康熙的寢宮請安,之間到底做了什麼,說了什麼,因為沒有記載,這在後來也導致了很多的傳聞與後敘。
推薦閱讀:
※國防建設在中國和平崛起中的作用?
※日本歷史上多次對外侵略,為什麼比日本土地還要狹小的韓國卻溫和很多呢?
※有哪些寫議論文用高端辭彙、短語或句子?
※請問進擊的巨人裡面的人類社會是個什麼政治體制?
※如何評價愛國自干五侯聚森的新浪微博賬號被銷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