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從推銷者到執政者 |《財經》封面報道
《財經》記者 蔡婷貽/文 袁雪/編輯
「我哭著離開投票站,因為我一點也不喜歡特朗普。投給他我感到深深的傷心。我真希望在保守派中還有別的選擇,讓我避免這樣丟下我的票,我甚至覺得旅行到美國以外的地方,人們會因為他而不喜歡我……」在美國最重要的搖擺州佛羅里達,一位叫安德里亞的選民投票給特朗普後這樣說,「不過,他只是一個四年期投資,我相信我們國家的制衡制度,能防止他作出糟糕的決定,防止他過於嚴重地傷害美國。」
這位選民投給特朗普的原因,是因為她支持反墮胎、合法持有槍械,還有,希望看到一個保守的最高法院。
特朗普以290張選舉人票,在美國選民和全球社會的瞠目結舌中當選美國總統,但是希拉里比特朗普多獲得了近22萬張普選票。這個分裂的結果再次讓美國選民陷入選賢或能的迷思和對選舉人票制度的思辨:在投票時,投給讓人喜歡的候選人,還是有能力執行政策的人?選出來的人執行的是誰支持的政策?捍衛誰的價值和利益?
選後兩日,修改選舉人票制度的請願開始在網路流傳。
幫助希拉里拉票的喜劇演員 Louis CK 在投票前說,「我沒打算選擇一個討人喜歡的政治人物,我支持一個有兩張臉、一肚子套路的賤人,但能搞定萬事的『媽』。」
但,並非每個選民都想要這樣的總統。更多美國中西部白人選民面臨失業之苦,被從不同國家湧入的移民搶走工作機會,公共設施老舊政府卻缺乏經費修建,讓他們更想給那些在華盛頓和華爾街的政治精英一個教訓。
善於營銷、塑造品牌的白人成功企業家特朗普,在這個時點有效回應了這些選民的需求。數據分析結果顯示,白人選民為特朗普的主要支持者,經濟情況越糟的地方,他獲得的支持越穩固。
對美國保守派支持者心態有系統研究的作家弗蘭克(Thomas Frank)在選後指出,希拉里是個完全擺錯時間點的候選人,民主黨提名她是因為該輪到她了,不是因為她的贏面最高,如果提名拜登或桑德斯,結果或者會不一樣,但這兩人都不符合民主黨內部利益,最後換來這樣的結果。
事後諸葛,於事無補。北卡羅來納州海波特大學選戰研究教授勒諾瓦(Brandon Lenoir)對《財經》記者說:「大家仍對選舉結果感到震驚,包括特朗普的不少支持者也預期他會輸。但這就是民主選舉的本質,誰贏得選舉人票,誰當選。」
特朗普面對的不僅是一個分裂的美國,還有那些因為他當選而心情低落的共和黨主流政治人物。勒諾瓦就認為特朗普的當務之急之一是與共和党參眾兩院領袖修復關係,他在選舉期間對這些人不乏攻擊。
政府交接工程已經啟動。特朗普於11月10日受邀到白宮,同時到眾議院和議長保羅·瑞恩見面。
「真正的挑戰在於美國選出的總統都有『當選』經驗……作商業決定和在政府作決策是非常不一樣的。」研究白宮交接的陶森大學教授庫馬爾(Marthya Kumar)指出,「但是另一方面,因為他(特朗普)只有選戰經驗,在很多議題上並沒有其他政治人物背負的立法態度包袱,所以他比其他總統更容易在議題立場上移動。」
對焦慮人群的成功推銷「我太太非常討厭你,但我要投給你,沒有人知道,但我會投給你。」模仿特朗普的演員是少數對他的當選感到興奮的人。他對BBC表示,特朗普的當選對他意味著不斷的工作邀約。在過去一年裡,他遇到很多特朗普的支持者,這些人從外表完全看不出會是特朗普支持者,這經常讓他感到驚訝。
特朗普在政治圈沒什麼背景,選戰也不按傳統套路,因此一路被媒體和政治圈輕視。特朗普的選戰經理康薇在初期就指出,希拉里的罩門是「沒有防備」,2008年沒有事先看到奧巴馬的崛起,2015年再度對桑德斯沒有防備。
特朗普缺乏背景,也意味著沒有政治包袱。康薇告訴特朗普:她不能在「議題」上攻擊你,不能在「改變」上攻擊你,只能攻擊你不適合當總統。
美國選民總是偏好投給尋求「改變」的候選人,特別是華盛頓的外來者。1992年美國選出了名不見經傳、來自阿肯色的州長柯林頓,當時他主推「(問題)是經濟,笨蛋」;2008年選出資歷尚淺、提出「改變」口號的非洲裔參議員奧巴馬;到了2016年再次選出沒有政治背景的特朗普,他的主打是「讓美國重新偉大」。
「他聽起來好像是個小丑,其實是近年來不多見的傳統修辭學高手。」語言專家羅姆(Joe Romm)在特朗普未贏得共和黨提名前就這樣評價他。
羅姆認為,特朗普最擅長的語言手法是「誇大」。特朗普在1987年出版的《交易的藝術》一書中強調「誠實的誇張,是無罪形式的誇大——同時也是非常有效的促銷」。書中描述了特朗普對於如何抓住旁人心態的思考:「最後一個推銷重點是虛張聲勢,我利用人們的幻想。一般人可能不把自己想得偉大,但是他們在這種人旁邊就感到興奮。這就是為什麼有點誇大總不會錯。人們總想相信有些東西是最大、最偉大、最壯觀的。」
在選戰中,特朗普反覆向選民們傳遞幾個主要信息:他們中國人、俄羅斯人聰明,我們美國人笨;我們需要最好的人才,我認識他們;政治人物一天到晚耍嘴皮子,我是行動派;政治人物在乎政治正確,我不浪費這種時間;我是贏家,我會打敗他們;最後強調,自己有能力把工作機會搶回來,也不會讓美國在對外政策上繼續浪費錢。
美國塔夫茨大學教授德布魯因(Hans de Bruijn)進一步解釋:當特朗普被問到怎麼解決問題時,他通常用「人」來回答,巧妙地避開用複雜的言語解釋政策,「我會找最好的人,最強硬的人,最有能力的人」。他善於誇耀他和「人」的關係,「我愛他們,他們也愛我」;他在演講時總是引述不知名朋友,「唐納德,你幫了我們非常大的忙」,他也曾說過「愛中國,中國也愛他,中國最大銀行在他的一棟建築物內辦公」。
當被問到只有對、錯的困難問題時,特朗普繞著圈子的回答不乏機敏,「這個國家最大的問題是政治正確,我可沒有時間浪費在政治正確上。」
因為對政治人物「無能」的仇視和對工作機會的渴望,他的支持者相信,特朗普經常說錯話,但他是實幹家,總能做對的事。
他曾用了很多羞辱式語言形容女性、拉丁裔,但同時也強調,「我對女性將是最好的選擇,對女性健康議題最好的選擇」、「我將把工作從中國搶回來,把他們給拉丁裔,拉丁裔將愛上特朗普」、「非洲裔美國人愛我,因為他們知道我會把工作機會帶回美國」。初步的出口民調顯示,他收穫的拉丁裔支持率要比上屆大選時共和黨候選人羅姆尼更多,女性選民對他的支持率也僅少了2個百分點。
加州聖塔巴巴拉大學心理學教授梅傑(Brenda Major)分析,特朗普支持者的心態主要來自對美國更多元種族文化的不適應,其他族群人數可能超越白人讓部分人感到焦慮,「很多白人面對不斷多元化的族群時感到被威脅」。特朗普理解了這種焦慮,他的競選語言是在恐懼、 猜疑和偏執妄想的基礎上,將族群認同引向政治立場。
「特朗普在選戰過程使用的反多元化和反移民語言,包括建一道牆和禁止穆斯林進到美國,都減輕了白人對這種威脅感(的焦慮)。」斯坦福大學布勒多恩(Ali Blodorn)對《財經》記者說。他們的研究認為,白人種族認同的問題接下來還會在美國政治上不斷出現,美國需要做的是找出方法釋放「多元化並非零和遊戲」的信息,即少數族群的獲利並非來自白人族群的失去。
特殊人格「才結束一個開放、成功的總統選舉,現在專業抗議者們在媒體煽動下抗議,這非常不公平。」10日下午6點19分特朗普在推特上寫道。這則訊息立即引來共和黨選戰顧問瓦羅(Ana Varro)的批評:「又來了,特朗普批評媒體和反對者……看到他當了40個小時的全民總統,一度還覺得不錯。」
特朗普於2009年3月註冊推特賬號,之後頻繁通過140個英文字傳達著他的想法。他經常在凌晨和半夜批評和他意見相左的人,這無疑影響了他的選戰節奏。競選經理康薇就曾告訴他,「管控一個大人的推特賬號不是我的工作。」
選前數日,特朗普的當選幾率回升時,特朗普終於交出了他的推特,由他的幕僚控制應釋放什麼樣的信息。選戰總指揮班農(Steve Bannon)說服他,「他們想知道你在想什麼……這是個陷阱」。
這個決定還一度引來奧巴馬的奚落,「如果有人連他的推特都控制不了,他顯然無法控制核(彈)密碼。」
好勝的特朗普在紐約皇后區長大,他自己形容「想變成街道最頑強的孩子」。特朗普的父親弗雷德·特朗普(Fred Trump)是個地產開發商和房東,周末時帶著孩子去收房租,去世後給特朗普留下4000萬美元遺產。
這位父親對孩子從小就十分嚴厲,鼓勵特朗普成為「極致的人」。他的哥哥因家庭壓力太大酗酒成性,死於43歲,自小崇拜哥哥的特朗普自此滴酒不沾。
在父親的教導下,特朗普「想贏的慾望」總是非常強烈。去年在選戰中,他指出「如果我選上,我們會不斷贏,贏到你們覺得無聊」。1987年,特朗普在接受主持人沃爾特斯(Barbara Walters)採訪時,當被問到「你會想被指定當總統嗎?」時,特朗普回答不想,原因是「我相信我喜歡的是獵取的過程。」
好勝的性格,不容易接受批評讓特朗普受到更多批評。有記者形容特朗普集團旗下在邁阿密的Mar-a-Lago酒店裝潢有點過時,特朗普在文章發表後開始在推特上咒罵他「真正沒有信用的垃圾」,並且憤怒維持了兩年。特朗普因為不喜歡《紐約時報》專欄作者柯林斯的一篇文章,遂把她文章上的照片圈起來,寫上「一隻狗的臉」寄給她。
上個世紀80年代末專門報道紐約上流社會的Spy雜誌,更是和特朗普纏鬥最久的媒體。該雜誌因戲稱特朗普是「短指俗物」而惹怒他,自此特朗普就沒有停止攻擊過該雜誌的編輯安德森。
安德森說他今年4月又收到特朗普的來信,特朗普寄來了有他自己手掌照片的文章,把自己手指圈起來,寫上「一點也不短」。Spy雜誌還曾向一群紐約有錢人寄出13美分支票,看看誰會拿去銀行兌現,結果特朗普是兌現支票的其中一人。
特朗普所著的《交易的藝術》有一名共同作者,托尼·施瓦茨。他說,如果重寫這本書,書名應該是:那個反社會人格。特朗普的性格和語言使用確實在心理學界引發一陣是否應該評論其人格的爭辯。要知道,美國心理學家遵守不成文的「金水」規定,即心理學家不該對沒有親自診斷過的人發表分析。
但明尼蘇達心理學教授克羅爾(Jerome Kroll)和費城的心理學家龐西(Claire Pouncey)合寫了挑戰「金水」規則的公開信,前者說,「我覺得他非常接近『自戀者』描述」。這遭到了美國心理學會對會員的警告,分析候選人不僅是不道德的,更是不負責任的。
西北大學心理學家邁克亞當(Dan Mcadams)也在《大西洋月刊》撰文討論特朗普的自戀問題,「他總是在談論他自己,包括在他父親的喪禮上」。
特朗普執政或許沒那麼可怕
不過,無論特朗普個人問題為何,不少人選擇相信美國制度本身。曾擔任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和國防部顧問的戰略學者勒特韋克(Edward Luttwak)3月就發表文章,他以美國人在1980年對里根當選的恐慌為例指出,當時主流媒體都指稱里根會使用核武器,威脅人類的生存,後來證明事實並非如此。同樣的,特朗普沒什麼好令人害怕的,他的行為舉止或許讓人不悅,但是他大部分政策不會離傳統共和黨太遠。包括特朗普提過的提高對中國和墨西哥的關稅可能也不太會發生;當然,更多的反傾銷措施或許無法避免。
中國人民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時殷宏也認為,特朗普競選時的很多大話不一定會變成美國的國家政策。
但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政治利益和內在的政治信仰。可以看出特朗普有一個基本世界觀:全球都在借著自由貿易盤剝美國的草根階層。這與特朗普背後的選民基礎——美國白人草根——的訴求是完全吻合的。因此時殷宏推斷特朗普的上台會颳起一股貿易保護主義的風潮,其他國家和地區自然會相繼跟進。
特朗普在競選過程提出的相關政策包括,取消TPP、派出最聰明的談判專家捍衛美國工人權利、讓商務部長列出所有傷害美國工人的國家、重新談判北美貿易協定、將中國列為貨幣操縱國、讓貿易代表向WTO起訴中國補貼企業等。特朗普的競選語言有多少最後變成政策,華盛頓政策圈正通過他選擇的幕僚進行分析。
共和黨的外交和安全專家不看好特朗普,願意為他效命的人有限。特朗普在國家安全方面的顧問白邦瑞(Michael Pillsbury)選後指出,很多選前簽署反對特朗普抗議信的外交和安全專家「幾乎是不可原諒的」。白邦瑞曾在小布希時期擔任美國國防部顧問,是美國鷹派中國通,他長期研究孫子兵法,認為美國應該對中國更加強硬。
不過,仔細分析特朗普的外交和安全政策,曾在里根政府任職,現就職於美國企業研究所的史密特(Gary Schmitt)對《財經》記者表示,眾議院議長瑞恩提出的相關法案、保守選民的意見和特朗普最後的態度並不會相差太遠。
令人關注的是,特朗普在選後已經和韓國總統朴槿惠進行了通話,重申美國保護韓國的承諾不變,同時他也與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安排了會面。他在選戰期間曾多次表示,日韓、北約等盟友應該更多承擔起自己的責任。
雖然對於出乎意料的結果,包括紐約、芝加哥在內數個城市的選民不能接受,並出現了抗議遊行,但也有美國人開始慢慢接受。卡內基莫斯科中心主任特列寧(Dmitri Trenin)一直在說,「美國會因為不斷改變得以一直向前,政治需要吞下這顆苦藥。」
即將卸任的奧巴馬已經在11月10日歡迎特朗普到白宮的講話中保證,「我的優先任務就是新當選總統的成功。」
(本文將刊發於2016年11月14日出版的《財經》雜誌)
推薦閱讀:
※新聞報道自搧嘴巴,荒唐可笑!
※記著問父母8件事(詳細報道)
※恭喜!:吳亦凡新專輯首支單曲《Like That》挺進Billboard Hot 100 第73名!締造華人歌手最好成績。!
※報道:券商三周前用光兩融額度 已無錢可借出
※大陸記者眼中的台灣(32) ——縱觀災後台灣媒體的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