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解酒雖有方 克己莫貪杯

(圖片來源於網路)

一位中年男士來諮詢這個問題,什麼中藥解酒快速又安全。他本身不愛喝酒,但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時候還不少,每次喝了後整晚上會五心煩熱,頭痛,發疹,第二天渾身乏力,他希望能用中藥保護一下自己,儘可能減輕對身體的傷害。

我一聽,想起了一首打油詩:這酒啊,看起來像水,喝到嘴裡辣嘴,喝到肚裡鬧鬼,走起路來絆腿,半夜起來找水,早上醒來後悔!我告訴他,中藥里確實有很多解酒的妙方,但最好的保護不是中藥而是不醉酒,小酌怡情,過量傷身。

酒本身還真不是壞東西,我國是最早釀酒的國家,酒的品種繁多,酒文化更是豐富,酒不僅能帶來歡樂,也會帶來健康。中醫很早就發現酒能溫經散寒,溫補脾胃,通血脈、行葯勢、解毒等,還用酒來炮製藥材製備方葯。然而,恣意狂飲或酗酒失度,則變利為害,既傷陰,又傷陽,濕熱之毒蘊蓄體內,侵害臟腑,致氣血逆亂陰陽失調,由此變生百病。

解酒也稱醒酒,選擇主要有解酒藥、食物和中藥,它們都有一定的作用,但任何東西都無法完全避免過量乙醇攝入對身體的傷害。

食物是家中唾手可得的東西,我們先聊聊解酒食物。

常用的解酒食物有蜂蜜、西紅柿、西瓜汁、柚子、酸奶、香蕉、葡萄、橄欖等。蜂蜜、香蕉和西紅柿中都含有特殊的果糖,可促進酒精的分解吸收,減輕頭痛頭暈癥狀;葡萄中含有豐富的酒石酸,能與酒中乙醇相互作用形成酯類物質,降低體內乙醇濃度;西瓜汁能加速酒精從尿液排出,本身具有清熱瀉火之功,能緩解酒後全身發熱;橄欖清胃熱、促食慾,能有效改善酒後厭食癥狀。

此外,喝酒過程中要講究飲食相搭,酒前吃點油膩食物或加糖牛奶,可有效防止酒醉及緩解醉酒後不良反應,這是利用食物中脂肪不易消化的特性來保護胃部,防止酒精滲透胃壁,延長乙醇在體內吸收時間,而空腹飲酒,酒精吸收快,容易喝醉。酒前半小時喝牛奶可以保護胃黏膜,預防酒醉性胃炎,喝加砂糖或蜂蜜的牛奶,可以使人不易醉酒;喝酒中途可喝酸奶或多吃蔬菜和豆製品,酸奶中的乳酸會和乙醇反應產生水而有助解酒,蔬菜中的抗氧化劑和維生素以及豆製品中的卵磷脂可以保護肝臟;酒後應立即吃甜點心或水果,盡量飲用熱湯,尤其是用薑絲燉的魚湯,也有解酒效果。

需要特別提醒的是:濃茶不能解酒還傷身。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記載:酒後飲茶傷腎,腰腿墜重,膀胱冷痛,兼患痰飲水腫。酒醉後亟需護肝,從中醫的角度講,酸味入肝,酒後吃一些酸味的水果都可以護肝。

再來介紹中藥解酒。

中藥解酒的選擇很多,古代文獻記載和現代研究證實,解酒作用較確切的單味中藥有葛花、枳椇子、葛根、桑葚、陳皮、菊花等。一般將解酒藥分為消酒食、解酒毒、止酒渴、除酒積四大類,消酒食如陳皮、青皮、雞內金、檳榔、砂仁等,適宜於酒後嘔吐酒食、胃腹脹悶、頭暈頭痛等症;解酒毒如浮萍、甘草、綠豆、菊花等,適宜於酒後眩暈、多語或語言不清等症;止酒渴如烏梅、梨、柑、橙、柚、金橘、西瓜、甘蔗等,適宜於口渴欲飲、煩熱燥動等症;除酒積如葛花、葛根、草果等,適宜於脅肋脹悶、面目黃腫、腹部包塊等症。

葛花,是一味解酒專葯,《名醫別錄》記載其具「消酒」功效,歷代以葛花為主葯的解酒方多不勝數;另一味解酒專葯是枳椇子,《證治準繩》記載:「解酒毒無如枝矩子(枳椇子別名)之妙」;葛根也是代表性的解酒藥,唐朝的《食療本草》中指出:「葛根蒸食之,消酒毒」;桑葚,《本草綱目》中有搗汁飲解酒毒的記載;橘皮,《本草蒙筌》稱其能「解酒毒」,《本草綱目》謂其能「療酒病」,《聖濟總錄》載「用橘皮湯可治療飲酒過度」;肉豆蔻,《日華子本草》載其「調中,下氣,止瀉痢,開胃,消食,解酒毒」;高良姜,《本草從新》記載能「溫胃散寒,消食醒酒,治胃脘冷痛」;菊花,《葯鑒》記載「解醉漢昏迷,以菊花煎湯」。

我反對超量喝酒,但還是推薦了兩款方子,飲前用飲酒防醉方,出自《備急千金要方》,葛花、赤小豆花等份共研為末,每次10克泡服。醉酒後用神仙醒酒方,出自《萬氏養生四要》,葛花、葛根、豆蔻等份共研為末,每次15克煎服。

以上解酒方法僅用於輕度醉酒,神志尚清,言行尚能自控的人群,若出現神志不清,言行嚴重失控,或有休克、昏睡等表現的需要儘快就醫。

(浙江醫院中藥房 萬曉青主任中藥師)

推薦閱讀:

喝醉了有什麼辦法解酒
解酒慢是啥原因?
醉後吃什麼快速解酒
影視劇中的酒後亂性真的有可能發生嗎?真相在這裡
什麼東西解酒比較好?老公重度脂肪肝不能喝酒,但是又推不開。。。有什麼辦法能既解酒,又護肝呢?不勝感激?

TAG:解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