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日一誦:一剪梅 | 解讀版
一剪梅
【宋】李清照
一剪梅
來自讀小庫
00:00 00:50紅藕香殘玉簟秋。輕解羅裳,獨上蘭舟。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
釋義:
荷花凋謝了,鋪著竹席也嫌涼了。輕輕地解開綢裙子,一個人劃著小船遊玩。飄遊的雲兒啊!可曾捎來那人的訊息?但願雁兒回來時,正是西樓滿月時分。
落花流水即使有緣湊泊,終了還是各自漂流,同一種別後的相思,卻成了兩地分擔的閑愁。這種相思之情是無法排遣的,皺著的眉頭才剛展開,冷不防它又襲上心頭來。
解讀:
李清照,婉約派代表詞人,生於北宋,卒於南宋,山東濟南人,號易安居士。
李清照在唐詩宋詞中屬於很稀有的女詞人,在封建社會,尤其是三妻四妾、三從四德等主流價值觀下的男權社會,能有如此成就,更是難得。
李清照真是活出了自我的一位女性。其父為深受蘇軾賞識的著名作家李格非,其母也是出身書香門第,李清照從小的家庭環境可謂「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十八歲嫁與金石學家趙明誠,生活安定,讀書寫作,怡然自得,後定居青州。青州被金兵攻陷後南渡江寧,途中顛沛流離。生活轉入困頓,不久,趙明誠離世。晚年再嫁張汝舟,沒多久便離異。
在古代中國,之前只聽過休書,很少有女性主導離異,人家還在聽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李清照已經開始打離婚官司了,算是女權先驅。不過,宋朝官方能支持她,也從側面體現出宋思想上的現代性。真正的女權實際是平權,並非要多餘的權利,只是求得平等,在古代可能是搞創作、婚姻自主權等等。在現代,可能是同工同酬,教育公平等等。她可是寫出」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的女子。
南渡前,李清照多關注閨中的離愁別緒,傷春悲秋等個人情感,後期因國之動蕩,命運轉折,寫作也轉向更宏大的悲國之痛。寫作本就是記錄和抒發自己的觀察、所思所感,被命運洗禮後的李清照,難免基調轉為凄愴沉鬱。
這首《一剪梅》是早期作品,當時的李清照與趙明誠還處於小別勝新歡的階段。丈夫外出,應該是出去有一段時間了,李清照看著眼前景物,起了相思之情,便自己划船消遣。時節大概就是現在我們這個時候,夏末秋初,「紅藕香殘玉簟秋」,紅藕指的是荷花,玉簟指的是涼席,荷花凋謝了,鋪著竹席也嫌涼了。「獨上蘭舟」的「獨」字,也表明自己孤獨一人。總之,表現出主人公秋日思夫的憂愁。「雲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講的也是思念,希望能有離人歸來的音訊,比如飛雁傳書。
下片「花自飄零水自流。一種相思,兩處閑愁。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已經省了景物,直抒胸臆。思念的程度已經到了「才下眉頭,卻上心頭」,且無法消除,並特別指明是「兩處」,含糖量不是一般的高。
很自然的一首詞,語言美,又有意境,讀起來還相當有韻律。中國不止有嘻哈,還早就有藍調了呢。如果不是時代所致,李清照也許能一直吟詩作賦,頤養天年,留給我們無數精緻、婉約、有格調的詞句。
解讀:胡潔 | 個人公眾號:讀事
題圖:選自《日誦2017》,蔡志忠繪
聲音演繹:領聲
推薦閱讀:
※【一剪梅·落花】
※十二花田 ‖ 塵居士 ‖ 南鄉一剪梅小輯
※《一剪梅。憑欄把酒憶梅紅》
※一剪梅 紅藕香殘玉簟秋 李清照
※一剪梅·清客十四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