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雙墩一號漢墓及王陵區整體保護情況的彙報(5)

  一邊是國家重點工程高速鐵路建設,事關經濟發展大局;一邊是西漢時期諸侯王大墓以及完整的諸侯國王陵墓葬區,罕見而不可再生。是鐵路讓行,還是文物搬遷?日前,安徽省六安市三十鋪鎮雙墩村境內一座西漢時期「六安王」大墓的前途命運引起了人們的擔憂。

  千年土墩驚現西漢諸侯王陵

  雖然從小就聽大人們講,自家村子這個地方很特別,「土山」多,是個很有靈氣的地方,但是,當親眼見到靜卧於村子墳地中央的一座「土山」被削平、挖出深坑,露出巨大的王陵墓葬時,82歲的張傳余老漢還是驚呆了,連稱「想不到」。

  張傳余老漢是地道的雙墩村人,可是他跟祖祖輩輩的村民一樣,對於腳下的這片土地埋藏的千年秘密渾然不覺。直到2006年年初,為配合國家重點工程合(肥)武(漢)高速鐵路的建設,安徽省考古隊在鐵路工程沿線例行考古勘探,行至雙墩村,才發現沉睡千年的「雙墩」其實是並列的兩座西漢時期大墓。從今年3月開始,考古工作人員對南向的一號大墓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目前,此座大墓的封土已經全部揭開,外藏室的清理工作正在緊張進行,近期將開啟主棺。

  記者在現場看到,所謂的「雙墩」即南北向並列的兩座突出地面的「土墩」,其中,南邊的「墩」已經被「削平」,一圈籬笆牆圍起了一個巨大的「土坑」,深達11米。坑的底部靜卧著方形的墓葬,中間是主棺,包括木槨、石槨和雙層木套棺;其南、西、北三面被順序堆起來的黑色木頭成「凹」字形包圍。

  據專家介紹,這樣的墓室結構叫做「黃腸題湊」,三面的木頭材質一般為柏木,就這座墓葬來看,根據鑒定為櫟木,可能是在大別山就地取材。取黃色櫟木心加工成大小相同的木料,按樹心朝向墓室的方向在墓室三面依次堆積,形成長9.1米、寬7米、凈空2.5米的「題湊」。經過幾千年的地下歲月,這些木頭已經炭化成黑色,卻依然平整結實。據悉,此前進行發掘的時候,槨室上面還有4層槨蓋,蓋板的每根木柱都長達9米,重量在一噸以上,考古工作人員啟用了吊車才將其揭開。

  墓室東面為門,與三面「題湊」相連接,正對長22米、寬7米的前墓道。「題湊」之外還有一圈外藏室,各種立柱、橫樑、穿榫和半榫等精巧的木結構將外藏室分割成一間間的分區,各類隨葬品即按分區有序放置。

  據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員、發掘現場負責人汪景輝介紹,雖然這座漢墓在唐代就曾被盜掘,盜墓者已進入主室棺槨內,石槨、木槨均遭到一定程度的破壞,室內隨葬品已經遭受盜掘和損壞,但外藏室保存完好,隨葬品豐富,僅在後室就已發現20件銅壺以及木車、木馬、木俑等。

  從已經出土的文物來看,主要有漆木器殘片、五銖錢、玉器、金箔、銀箔、封泥和植物種子、果實等。值得一提的是,不少植物種子、果實等有機物在經歷了千年地下歲月之後,出土時仍然保存較為完好,比較少見。汪景輝從內層衣服口袋中掏出一個白紙包,小心翼翼地攤開捧在手心,裡面是帶著泥土的幾顆灰白色不起眼小顆粒。「這些是瓜子,竟然還是白色的,沒有發黑變蔫。還有紅棗,雖然果肉已經沒有了,但是皮和核都還清晰可見;而我們也發現了穀子,出土時還是金黃色的,跟新鮮的一樣。難以想像經歷了兩千多年,這些東西還能這麼完整鮮活地保存下來。」汪景輝說。

  「這樣的考古發現在古代是要更改年號普天同慶的」

  「古代曾有地方官將當地發現的商周青銅器逐級上報呈獻皇帝,皇帝為此龍顏大悅,改年號為『寶鼎元年』普天同慶以示紀念。雙墩一號漢墓的發現如果放在古代,也是一件值得更改年號的大事。」國家文物局副局長童明康在雙墩親身考察之後這樣說道。

  根據文獻記載,六安西漢時為六安國封地,漢武帝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年)封膠東康王少子慶為六安王(共王),歷五代,王莽時絕。根據目前的考古發掘情況以及綜合各種資料分析,專家們認為,此墓為西漢「六安國」王陵,而墓主極有可能是第一任「六安王」劉慶。

  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雙墩一號漢墓考古發掘工作領隊楊立新告訴記者,「黃腸題湊」屬於西漢諸侯王陵特有的葬制,目前這類墓葬僅在北京、河北石家莊、江蘇揚州、湖南長沙等地有發現,均為諸侯王或王后的陵墓,在安徽尚屬首次發現。這說明墓主的等級很高,屬於當時諸侯王一級的人物。同時,出土的銅器、玉器、漆木器等文物做工精湛,精美奢華:有的漆木器鑲嵌著銀釦和玉石,有的貼有金箔或銀箔質的飛禽走獸圖案,造型生動,甚至能分辨出鳥雀的根根羽毛;銅壺風格古拙,有的採用了錯金銀技術;而出土的龍形玉佩、玉彘等則精雕細琢,光潔溫潤,「非常人能夠使用」。最重要的是,第一批出土的20件銅壺中,其中三件上就有關於「共府」的銘文,而出土的封泥上模印有「六安(飠+人)丞」的文字。據悉,「六安(飠+人)丞」為六安國負責膳食的官員,「共府」則與六安國第一代王--共王劉慶對應,這些出土文字也與《史記》《漢書》等文獻中有關六安國的歷史記載相吻合。

  「這些保存完好的資料信息十分重要,在全國也比較少見,對研究漢代諸侯王一級的墓葬建構以及當時的工藝技術水平有著重要價值。同時,此墓對研究六安國歷史和漢代的歷史文化、工藝技術也意義重大。」安徽省文化廳副廳長李修松說。

  然而,雙墩一號漢墓的重要意義還絕不僅僅在於此。據專家們透露,一號漢墓可能只是西漢「六安國」五位諸侯王王陵墓葬區的冰山一角;如果王陵區域真實完整地存在,在漢代考古史上的意義將非同尋常。

  據了解,從第一任「六安王」劉慶開始「立五代」,到公元11年共經歷132年,「因此,六安東郊雙墩一帶應該有一個六安王的家族墓葬群,也應該有一個範圍相當大的地面建築用以祭祀、守墓之用。」 中國先秦史學會皋陶文化研究會常務理事、安徽省歷史學會理事姚治中介紹說。

  對此,北京大學考古文博學院院長高崇文教授、陝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所長焦南峰等專家表示,由於西漢時期的諸侯王與帝王葬制一致,只是級別和等級不同,規模大小、葬具多少存在差異,因此,「六安王」大墓的現世,將為研究西漢帝王陵及墓葬制度提供重要參考,「隨著對整個王陵區域的深入研究,將會有一系列更重大的發現產生」。

推薦閱讀:

關於王宗蘭犯非法經營罪一案刑事判決書
關於免疫調節的幾點釋疑
關於人生的句子摘抄
關於職業的預測方法--慚愧學人3
關於愛的好句子

TAG:保護 | 彙報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