離婚率連年攀升不是好事
作者:張天蔚
離婚率連年攀升不能算是好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則社會安,是人們的一般共識。無論社會如何變化,婚姻都不可能成為純粹的兩個人的事情,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的影響,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
民政部發布《2014年社會服務發展統計公報》披露,2014年全國依法辦理結婚登記1306.7萬對,依法辦理離婚登記363.7萬對,離婚率27.8%。如果按總人口中每千人離婚對數統計的「粗離婚率」,則2014年達到千分之2.7,也為史上最高。因此有媒體查閱歷史數據後報道稱,自2002年以來,全國離婚率已經連續12年遞增。
籠統而言,離婚率連年攀升不能算是好事。家庭是社會的細胞,家庭穩則社會安,是人們的一般共識。於是面對離婚率攀升的現實,社會輿論往往會做出負面評價,並始終不曾放棄尋找促使離婚率上升的原因,以為找到了「根本原因」,就能相應地找到拯救婚姻的辦法。
但離婚率連續12年攀升的事實,顯然證明以往的努力都有些徒勞,不是沒有找准原因,就是那原因本身就是很難改變的現實,通過解決掉原因而拯救婚姻,也就成了「不可能的任務」。
婚姻是最簡單也最複雜的社會關係,任何一段婚姻從無中生有到白頭偕老或中途解體,都有各個不同的原因或道理。但離婚率出現「現象級」的連年攀升,則無數個案式的複雜成因背後,一定存在著某種規律性的共性因素。
不難理解的是,中國離婚率的穩步上升,絕非嚴格始於2002年。如果有數據可以觀察,則這個上升過程很可能可以前推很多年。事實上,所謂現代社會的基本含義,就包含著以下基本內容,其一是市場經濟的充分發育,導致每個社會成員都享有相對獨立的經濟地位和經濟自由,無論男女。其二,法治社會保證每個社會成員的各項權利都得到法律的平等保護,無論男女。有了這兩項基本的自由和保障之後,婚姻關係的「外部性」,即對婚姻之外的他人的影響逐漸減弱,婚姻愈發成為「兩個人的事情」。同時,婚姻中的人身依附和經濟依附關係被大幅剝離,婚姻關係變得相對單純和簡單。與上述變化相應,維繫甚至「捆綁」一樁婚姻的各種紐帶也隨之減少、鬆弛,離婚率隨之升高也就不足為奇。
在這個認識基礎上分析,目前有些技術性手段的變化,如離婚財產分割相對簡單、離婚手續簡單快捷等,確實可能讓離婚程序變得更加簡便、離婚過程變得更為短暫,也很容易被視為離婚率上升的原因。但如果促使離婚率上升的根本原因不變,則試圖以增加技術難度的方式抑制離婚率的上升,只能是徒勞。至於有專家把離婚歸因於婚外情,把婚外情歸罪於社交軟體,就更是令人無語。有些離婚確因婚外情而起,但只有當婚姻的基礎出現鬆動,婚外情才有了插足的空間。更可信的是,婚外情的出現和離婚的發生,都是婚姻關係鬆動的結果,它們可能先後出現,卻分不清誰因誰果。至於社交軟體的出現,不過是順勢而生的市場行為,卻無辜分擔了些人們的憤怒和焦慮而已。
當然,無論社會如何變化,婚姻都不可能成為純粹的兩個人的事情,對他人、對家庭、對社會的影響,總是或多或少地存在。尤其在當下的中國,由於社會發展的不平衡,並非所有人,尤其是女性,都能獲得相對獨立的經濟地位。對於經濟不能獨立,因而不得不在婚姻中尋求生存保障的女性而言,「被離婚」往往成為最大的噩耗。
因此,在保證個人婚姻自由權利的前提下,通過文化、經濟、法律等各種方式,促進婚姻家庭關係的穩定,抑制離婚率的上升勢頭,即是必須努力的方向,也註定是一個長期而艱難的過程。
推薦閱讀:
※離婚制度是否變革引韓國熱議
※都是協議惹的禍——離婚協議的常見漏洞
※丈夫一吵架就說離婚
※離婚女人教女人如何學壞
※婚姻亮紅燈只能離婚?別讓愛情變成走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