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譽如煙
06-19
榮譽如煙 大凡有過榮譽往事的人,回想起自己曾經的榮譽,大都會有榮譽如煙的心理感受。這是為什麼呢?我想,這大概是有過很多榮譽的人或許已經修鍊到了一定的境界,不再在乎榮譽能否給他自己帶來什麼;或許榮譽已屬於過去的悠悠歲月,幻化為無痕的一片雲朵;或許他們要放下榮譽的包袱,輕裝上陣於新的旅途。。。。。。是啊,過去的榮譽像煙一樣朦朦朧朧、縹緲升騰,很快就散掉了。 與榮譽如煙相近的是淡泊名利。它們之間儘管有很多區別,但還是有意思交叉或接近的含義。榮譽就是淡泊名利中的「名」。如果達到了榮譽如煙的境界,起碼涵蓋了淡泊名利這個成語意思的一半了。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來到地球,只不過是一個來去匆匆的過客。榮譽,即名,應是過眼煙雲,是身外之物,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一生為名所累,實在是自尋煩惱,徒勞無益。這一點我們應該向古人學習。 諸葛亮54歲時就將他一生經歷的總結以《誡子書》的形式,把「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寫給他8歲兒子諸葛瞻,告誡兒子:不追求名利,生活簡單樸素,才能顯示出自己的志趣;不追求熱鬧,心境安寧清靜,才能達到遠大目標。 「官場中少了一位官僚,文壇上多了一位文學家」的陶淵明也是視名利如虛無的典範。陶淵明生於公元365年,是中國最早的田園詩人。陶淵明生活的時代,朝代更迭,社會動蕩,人民生活非常困苦。為了拒絕阿諛奉迎粗俗傲慢的官僚,發出了:「我寧肯餓死,也不能因為五斗米的官餉,向這樣差勁的人折腰。」的誓言。離開了只當了八十多天的縣令職位,從此再也沒有做過官。從官場退隱後的陶淵明,在自己的家鄉開荒種田,過起了自給自足的田園生活。在田園生活中,他找到了自己的歸宿,寫下了許多優美的田園詩歌。他寫農家人生活的悠然自得:「曖曖遠人村,依依墟里煙」,他寫自己勞動的感受:「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他也寫農人勞作的甘苦:「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不言春作苦,常恐負所懷」。 陶淵明「不為五斗米折腰」的故事,成為中國知識分子剛直不阿、不附勢趨炎的寫照。 如此等等,反映出古人的淡泊儒雅之風。「淡泊」是一種古老的道家思想,《老子》就曾說「恬淡為上,勝而不美」。後世一直繼承讚賞這種「心神恬適」的意境,如白居易在《問秋光》一詩中,「身心轉恬泰,煙景彌淡泊」。他反映了作者心無雜念,凝神安適,不限於眼前得失的那種長遠而寬闊的境界。 從小到大,我們每個人都會得到很多的榮譽。我們都會把證書、獎狀、獎章、喜報等等物化的榮譽珍藏起來,留作紀念倒還可以。如果想以此來弄點多餘的名利什麼的,那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還很累,很辛苦,甚至是很痛苦。。。。。。 不過話又說回來了,沒有經歷過榮譽的人,是很難做到「如煙」和「淡泊」的。你要讓他做到「如煙」和「淡泊」,就如瞎子摸大象的典故一樣。這就一個否定之否定的哲學道理。可以設想一下,他壓根就不知道榮譽的滋味,怎麼去視榮譽「如煙」?又怎麼去把名「淡泊」呢?
推薦閱讀:
推薦閱讀:
※[曾蔭權]--深情告別禮賓府:成為特首是我畢生榮譽
※俄軍方隊將壓軸中國9·3大閱兵 俄媒:最高榮譽
※2012年ASLA獎專業榮譽獎/Sunnylands中心和花園/加利福尼亞州Rancho Mirage
※2016全年轎車銷量前十齣爐 國產轎車榮譽上榜!
TAG:榮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