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先秦書法史(下)

先秦書法史(下)

導言 古文字學與先秦書法學習的關係古文字學與篆書書法學習的交集。雖然二者表面上似乎一樣,但其實根本不是一回事。簡單說幾句:1、在古文字學家看來,書法家寫的篆書字形結構什麼的,都是錯誤百出。原因就是看待問題的角度不一樣。2、但無論如何,每一個書法家都要感謝古文字學家,如果沒有古文字學們的辛勤考證,對於甲骨文、金文等古文字,我們一個字也無法認識。3、對於書法學習者或書法家來說,你需要知道的是:如果你想做古文字考證,這個是非常非常難的,絕大多數書法家,連古文字學的門都沒入。古文字學,有一套嚴密的考證體系,是需要經過嚴格訓練。不是你想當然,就能輕而易舉考證出一個字的。這個道理,與那些從來沒臨過帖,天天夢想自己要創造出新風格的書法學習者是一樣的。4、我們現在讓大家臨寫甲骨文、金文,更多的意思是讓大家接觸一下。真正對此非常感興趣者,則需要自己去學習大量古文字學的知識。這個過程,並不是讓你成為古文字學家,而是讓你去了解古文字學領域的研究成果。5、這段時間我們要求學員多臨一些金文,小篆。多年以後,或許你會想起,唉,自己對於篆書的學習,還就是當初那段時間學了不少呢。二者是截然不同的領域古文字學,研究範圍是文字的音、形、義發展源流,以及文字演變的規律。而我們學習篆書書法,更多是著眼於這些篆書的字形結構、筆畫的演變,以及演變過程中的藝術性元素。二者雖有重合的地方,但研究的重點,研究方法和訓練手段都不一樣。第一節 金文一、什麼是金文金,古漢語的意思是金屬,意義要寬泛一些,因此將商代一直到戰國末期鑄刻在青銅器上的文字,統稱為金文。現代人望文生義,以為金文是用金子寫的文字,或是金代的文字,這些都是不對的。大篆的名稱大篆是相對小篆來說的。小篆成形年代在戰國末期和秦初,更早的西周、東周古文字就叫大篆。大篆其實也是一個比較寬泛的概念。二、甲骨文與早期金文的關係這是我們上周的思考題。答案應該是:如果是同一時期或同一時間段上,則甲骨文、金文的結構沒有本質區別,只是所用的書寫材料不同。金文因澆鑄的原因,會出現筆畫較粗的特點。第二節 金文的時代跨度一、商代晚期商代晚期的金文,其實與同時代的甲骨文沒有多大區別。具體可去查看一些資料。二、西周時期西周時期的金文,從藝術角度看,整體上比較規範。其中的主要原因是:西周王朝中央權力比較穩定,因此文字沒有出現大的分化。三、東周時期東周之後,由於東周中央權力的削弱,各諸侯國割據的勢頭開始加強,並呈現出「春秋亂」、「戰國戰」的特點。正是由於各自為政,文字在不同諸侯國當中,也出現了分化現象。就像安卓(Android)智能手機系統被不同硬體廠商加以改造一樣,春秋、戰國時期的文字,也出現了所謂的「碎片化」現象。(一)春秋時代的金文春秋時期的金文,「碎片化」苗頭已經開始顯現,如拉長橫畫,兩個橫畫寫成平行線並延長(像修出一條公路一樣)等等。(二)戰國時代的金文戰國時期的金文,除「碎片化」現象進一步加強外,還出現了鳥書、蟲書等裝飾化文字。這種裝飾化文字,對於文字應用本身來說,是沒有任何用處的,但從藝術角度來看,卻是古文字在走向符號化過程中的一次有益探索。四、秦漢時期秦、漢時期,雖然青銅器使用數量大為減少,但鑄刻在鐵器上的文字,仍屬於廣義上的金文。秦漢時期的金文,大篆的東西沒有了,基本上是小篆及半篆半隸的結構形式,其中一些結構,與當時的印章文字寫法,是一模一樣的。秦漢時期的金文,也很值得我們深入學習。第三節 金文的釋讀與臨寫這方面我們今天不多講了,金文多以頌詞為主,有一套固定的寫法,如同今天的應用文。單字的釋讀,我們可以多找些文字學方面的書來看。還是那句話,對於這些文字的考證,我們可以學習古文字學界的研究成果。如果你想進行考證,這個其實是很難很難的事情。第四節 古文字字形源流演變示例今天以6個漢字的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的字形演變,來看一下漢字的「流傳有緒」。[屯]花朵開放之形狀,象形字,引申為人、動物聚集。邨(村),多人聚居之處[春] 春天花開,有樹木,有太陽 有花朵。從小篆字形我們仍可以看出,春字是從草、從屯、從日。從這個角度上講,春、屯屬於同源字。[舞] 跳舞之人的形狀,手在動,腳也在動。[美] 戴有頭飾之人,就是穿著打扮了的人,也是象形字。後來所說的「羊大為美」的解釋,其實是不通的,將象形字分解成兩個部分(羊、大)。美、羌、姜,這些字,最初都是同一個意思,算是異體字,後來這些字承擔不同的功能。[典] 几案上放著竹編的書,也是象形字。這種演變,已比較容易看明白的。[唯] 就是鳥鳴之意。隹,短尾巴鳥,那「鳥」呢,就是長尾巴鳥了,在古文字中,類似「隹」、「鳥」這樣的字,在充當偏旁部首時,是可以互換的,所以呢,在古文字中,唯、鳴、誰(言與口也可以互換)實際算是一字多形,算是同源字。
推薦閱讀:

先秦書法史(上)
中國書法史話(秦)
中國書法史上的三次飛躍
中國書法史就是一部創新變革史!
中國書法史最珍貴的歷史資料晉代:敦煌書法 | 書法欣賞

TAG:書法 | 書法史 |